黑炮事件

HD中字

主演:刘子枫,盖尔哈德·奥尔谢夫斯基,高明,杨亚洲,汪漪,杨凤良,王北龙,赵秀玲,戈辉,谢炜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8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炮事件 剧照 NO.1黑炮事件 剧照 NO.2黑炮事件 剧照 NO.3黑炮事件 剧照 NO.4黑炮事件 剧照 NO.5黑炮事件 剧照 NO.6黑炮事件 剧照 NO.13黑炮事件 剧照 NO.14黑炮事件 剧照 NO.15黑炮事件 剧照 NO.16黑炮事件 剧照 NO.17黑炮事件 剧照 NO.18黑炮事件 剧照 NO.19黑炮事件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黑炮事件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赵书信(刘子枫 饰)是某矿山公司的工程师,为人忠厚,工作勤勉。下棋是赵书信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他对自己那副棋子也格外珍惜,却于一次出差归来时发现丢失了一枚,情急之下冒雨前往邮局,发了一封“黑炮丢失301找赵”的电报给旅馆,寻找棋子。岂料这封电报招致邮局方面的怀疑,上报 公安局立案侦查,上升成了所谓的“黑炮事件”。 受此事件影响,赵书信被调离原来岗位,更阻止其参与正在进行的德国合作项目。公司将精通德语的专家赵书信换成了旅游翻译冯良才,工程进度和质量受到重大影响。不久,邮局送来一个寄给赵书信的邮包,矿山公司高层领导秘密将其打开,发现里面竟是一颗棋子…… 电影《黑炮事件》获广播电影电视部优秀故事片奖 、第6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演员奖(刘子枫)。真兄弟无政府主义者的妻子另一个美丽妻子螳螂飆騎警花食来孕转一次性爱上2苦味雏菊第一季冒牌师生洗黑钱查理的天使第二季江苏卫视2024跨年演唱会谜证2017野良神第二季芙洛拉与儿子切腹1962残次品·放逐星空严肃的男人黄飞鸿之狮魂觉醒武装少女天使的选择极速前进第二十二季蛋糕阴阳路15:客似魂来杀手之心 第一季宝贝有戏·天籁童声学习季决战桂林夜校惊魂魔幻陀螺第二季花园农家这个男人来自地狱永恒和一日三故事给我钱第5季杀戮本性第一季元宇宙回到1995七小汪警犬队旗袍旗袍原始生活21天第二季黑手党人

 长篇影评

 1 ) 《黑炮事件》210726

《黑炮事件》是我非常偏爱的一类政治寓言黑色幽默国产电影。黄建新的布景、构图、美术,不同于同年代其他更偏向自然主义的导演的风格,独家修复版使这一点更加显著,每一个场景都经过精心设计,有一种全然的精致化。没有如期待一般深入工业体制,是很纯粹的政治寓言。

黄建新八十年代同年有一部科幻片《错位》,在此片观影过程中,不少片段极强的视觉风格,现代主义构图,修复版鲜艳的色彩,党组会背景的巨型时钟、工业的巨大机器,都反复地使我回溯地想起20s30s的美国反乌托邦科幻片对于未来世界的描绘。黄建新关注知识分子,关注都市,在第五代中太被低估了,但不解的是,为何彼时不受欧洲三大的青睐。

改开后的精神困境/工业对人的侵入与异化/语出联邦德国人的“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宗教性、工业感

“一粒棋子才值几个钱,为什么要花一块钱打电报呢?”太不懂知识分子/文青了。

 2 ) 知识分子的精神炮弹何时找回?

 
昨晚看了老电影《黑炮事件》,这个电影放在现在肯定是无法通过的吧。一个知识分子受了党的屈辱,无处发泄,只能去天主教堂寻求安慰,但又站在门边不敢进去。现在影视剧还敢这么写吗?基督、圣母、神父的连续几个大的定格和特写,以及教堂窗棂上漏下的阳光。放在现在就是触犯了至少两个禁区啊。

《黑炮事件》从高中时就听说,直到今天才看,仍然很震撼,感觉很有实验色彩。国企党委会的会议室四壁皆白,正面一面墙都是一个钟表的表盘,暗示着这种会议的低效,颟顸,苍白,黑暗。结尾那个360度镜头,把围成一圈的常委们的麻木淡漠的表情怕了一遍,可以入史的镜头,效果太牛逼了。

《黑炮事件》原著张贤亮,一个很爱玩隐喻的作家,可能那个时代的作家都喜欢隐喻吧。黑炮的丢失是不是在暗指知识分子的被阉割,炮筒没了,只有顺势屈从。而赵书信执意发电报找回黑炮,也是知识分子对自己完整精神世界的坚守吧。但是棋盘上的炮找了回来,精神上的炮弹依然是颗哑弹空弹。

《黑炮事件》之后几十年,中国的知识分子们精神上的炮弹找回来了吗?恐怕是旧伤未愈,又添新恨。反右之后,再无知识分子。

 3 ) what about freedom

       这是一个敏感词。
    刚刚看到片头,你会以为进入了一个20年前典型谍战片的场景。洞妖洞妖,我是洞拐。嘿嘿。其实这些都是臆想。在那个年代,人的神经都无比紧张高度觉悟。条是条来纲是纲。装腔作势的领导,公事公办的假正经和真正经。
    唯一让我觉得欢乐无比的就是那个开会的镜头。雪白的墙上一面巨大的钟,黑色数字黑色指针,长方形办公桌铺着白桌布,正中坐着主持会议的老大,所有与会者不论男女清一色白衬衫。可惜忘记带相机。当我看到有人也和我一样想法并且举起了相机拍照的时候,我恨恨地想。
    这将会是一个让我永远铭记的银幕场景。

    片尾的多米诺也是神来之笔。好似给这个神经质的蝴蝶效应一个最生动但又最简单直观的阐释。假如发生了A,A的倒下终究将渐变影响到Z。

    谨以此文献给家中已然半瘫的网络。

 4 ) 《黑炮事件》:烈日当空,警钟长鸣

在刚结束文化大革命,开始改革开放,进行四个现代化的大背景下,《黑炮事件》用非现实主义手法讲述现实主义故事,展现现代化工程与领导之间的关系,以及建设与领导,与群众之间的矛盾。

电影以两个视角展开:写实(李党委的回忆)、夸张(客观视角),在影片中的夸张的部分往往以夸张的静物体现出来。比如领导们的会议室墙上的大钟暗示着会议仅是形式主义。

影片中的多次暗喻往往以试听表现出来,比如墙上的大钟暗喻着会议盲目、低调、毫无意义且无聊;会议争论左右两人就是否留下赵立信展开争论,分别代表改革派和保守派。当两方分别开始发言时,构图分别从双方的右边和左边延伸形成中近景镜头,代表双方压倒性势力。而当中间人(即持中立态度的人)站出来说话时,画面变成了对称构图,并以中立人为中心的对称构图结束,然而中立人只是调和了双方的矛盾,却仍然没有解决问题,意味着会议以结果告终。而第二次会议的画面色彩与第一次明显不同,第一次会议以黑白为主,画面为冷色调,所有人着装皆为白色,连杯子中的水都是透明无色。而第二次会议则有人穿了黑衣服,杯子里的水变成了茶,黄色的阳光从窗外照进来,画面整体呈暖色调。暗示着第二次会议的暗流涌动以及最后对峙双方将会爆发争吵。

而关于影片中的人物塑造,赵书信逆来顺受,善于自我化解;但也有骨气,有民族自信和民族气节。

本片讽刺了知识分子在体制中遭遇,同时也让人反思制度建设的合理性———表演节目中,台上的人表演的很投入,台下观众两个年轻人兴奋吹起口哨,却要被保安赶走;赵立信投入不了演出,于是主动离开,自称跟不上潮流。并且在接到电报后,大家的第一反应是认为赵立新有问题,没有人去思考事情的合理性,而是集体无意识的反应认为这是错误的,是否也是思想的蒙蔽、死板与滞后呢?

况且,导演黄建新在1985年能拍出《黑炮事件》这样的电影,而如今只能拍《长津湖》,政治敏感度的提高莫不是最大的讽刺了。

就像在影片后段,出现了警报声与不同红色夕阳照片同时播放的景象,是影片中最有力的讽刺与警告:“烈日当空,警钟长鸣”。

 5 ) 暂存…

形式前卫先锋,线条化、波普化、装饰艺术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 也是作为现代艺术对于中国发展的介入的暗示 是对时代背景的一种体现 形式表现上与同为第五代导演的冯小刚、陈凯歌、张艺谋等人以及本人后期的以《背靠背、脸对脸》等影片中充满原始野性,现实主义的作品不同 具有强烈的个人风格 象征化、符号化 的意向:对称 强透视的序列 巨物时钟 作为对于权力和官僚体系的隐喻 (引申为神庙两侧的柱子—上帝的大腿 与作为主体的 放置在空间中心的神像 即可扩展为绝对权力的空间) 以及作为线索贯穿全文的“黑炮” 作为主人公的喻体 当被制度审查 被抛弃的那一刻 也暗示着主人公的命运也是如此任人摆布 荒谬感 ——对于官僚制度运作逻辑剖析 “合理性”自身二重含义之间的冲突造成的矛盾 ——官僚话语权中的合理性 出于理性的 以实在为基础的合理性。 “官僚制度”的合理性成为不可忽略的在场 原先实在的事实却被排挤出场(除了叙述事实 画面中也有暗示)在本影片中展现的不是“合理性”两种含义的博弈 而是后者对前者的绝对的屈服 这种反“常识”的巨大荒谬使得本片获得了其特有的黑色幽默质感。 记得去年,也就是电影上映36年后,我作为影协的放映人放这部电影时,立马意识到,这部电影,竟然成为了一种危险的,禁忌的,在当下不可复刻的存在。这是极其可悲的。也许下一次当我们能够看到如此电影能够出现在大众视野,表达的自由才能重新回到中国电影人的手中。 1:18:38-------1:21:41。

 6 ) 知识分子的遭遇,至今还在上演

前后输入了两次,第一次敲了四十分钟,一个退格毁所有。第二次十分钟,电脑死机手慢无。写评论的热情是没了,倒是积攒了一肚子怨气。不吐不快,只能用另一种形式把这部电影的评论补完。看官只消看题目,就能get大半了。

1、艺术贵在真实。什么是真实?举个例子,讲村妇告状,《秋菊打官司》就是真实,而《我不是潘金莲》就不是。再举个例子,讲信任,《黑炮事件》就是真实,而《长城》就不是。

2、80年代的电影普遍有一种大胆。大胆的构图,大胆的用光,大胆的色彩,大胆的机位,大胆的主题。这种大胆,就像电影中霹雳舞歌手在台上闹腾一样,是摆脱了监禁后不自觉的活蹦乱跳。

3、影片讲的是知识分子和体制的关系,也是知识分子在我们这个国家的境遇。讲政治和讲计划的体制,和个性鲜明有一说一的读书人,永远都处在一种矛盾和对立之中,过去如此,现在也如此。

4、万勿以为,理工科的知识分子不像文科领域那么血债累累,就能安于一隅,明哲保身。三十年前,黄建新和张贤亮就告诉我们,但凡是个读书人,有点怪癖和个性,又不懂政治为何物,就只能充当炮灰。

5、当局是怎么看待知识分子的?影片中借人物之口一字点睛:“怪”。

6、讲电影。会议室一幕的机位构图,三位领导远远地端坐尽头,墙上偌大的抽象派挂钟,全白色的美术设计,注定载入影史。

7、什么是典型人物?一味用“辩证法”和稀泥的一把手,一板一眼讲政治犯疑心病的女书记,一心抓生产却常常气短的经理。直到今天,放眼体制内的领导层,还是到处能看到这样的经典组合。这就是典型人物。

8、真正的现实主义,重在对典型人物的典型刻画,更重在对表象掩饰下的现实矛盾的揭露和批判。从古未闻“希望现实主义”,至今只知批判现实主义。

9、黄建新怎么从拍《黑炮事件》的知识分子导演,转而后来成为建国建党建军等三大专业的“业主”,或许比电影本身还有意思。

 短评

“一个象棋子值多少钱?你为什么花一块多钱的电报费去寻找一颗不值钱的棋子呢?”这句话是多么的耳熟。正如法官说:如果人不是你撞的,你为什么要扶她?为什么要送她去医院?为什么不向家属讨要垫付的200元钱?

4分钟前
  • 朝暮雪
  • 推荐

赵书信真是个绝妙的象征化人物:城市中年轻人的活力与单位里领导层的死板、国内同事的委蛇和国外专家的真诚,种种矛盾将这个无党派的前天主教徒死死挤压在时代的夹缝中;红色阳光照大地,白色墙面满虚佞,正午的时针指向十二点,孩子将倒下的多米诺砖头重新扶起,赵书信带着公文包与笑容走向已知的未知,一切早已笃定。

5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马列、宗教、党委、上面、“我再也不下象棋了”,1986年公映电影《黑砲事件》如昙花一现,导演黄建新最近的作品是《建国大业》和《建党伟业》。

10分钟前
  • 大圆满
  • 推荐

同志们,这是中国最早的国产CULT片啊,致敬!犹记少时观看,被里面刻意布局的颜色和光影镇住,原来现实的故事可以这么超现实,牛啊~

13分钟前
  • 砚小朵™
  • 还行

这片子绝对是当代绝佳的黑色喜剧。最大的荒诞就是那个公司党委会,无中生有、有罪推定、捕风捉影、形式主义、官僚作风、WG遗风、政治指导,虚与委蛇内耗不止。黑白大钟的党委会议构图也是一绝。这种片子在上世纪80年代末那个短暂的春天还敢拍,现在绝对是拍不成了。导演黄建新现在只有建党、建国和决胜时刻了。有意思的是该片送审时因题材敏感无法审查通过,黄建新求助其老师吴天明与有关方面周旋,最终该片顺利通过审查。电影为通过审查,改动了六七十处地方,比如在原片中保卫处长的角色就像“影子”一样时时刻刻随着这个主人公,改动后则删掉了保卫处长这条线索 。(T省评论已被删,没犯法别删我评论了谢谢。)8.5

15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荒诞的世界里,丢了棋子,正确的做法不是把棋子找回来,而是不再下棋。当全世界奇怪只剩你正常时,你就被成为奇怪的那个,这时多数人会选择变回一个“正常人”。赵书信的珍贵在于,一闪念间扔掉黑炮的他立刻把它拾了回来。镜头两次给到他和孩子的对视,以及先后两次关于他信教的描写,强调印证他心地单纯之外,也是在说对成人现实世界的失望和不信任。极度荒诞的现实讽刺,批判的对象到最后没有反思,镜头只好在12次警钟声中转向此前一直聚焦的这个封闭的工厂之外,望向整个中国,将问号抛给观众。骨牌倒塌(恶果向未来传递),球(官)场混乱,巨大机械(体制)前渺小的人(屡屡被压过的人声),边缘挤压的人物构图,处处神笔。

19分钟前
  • 神仙鱼
  • 推荐

资料馆2012.12.5.7pm 太好看,太中国,太好笑,太心酸。赵书信(刘子枫)作为一个时代知识分子的写照,再也不下象棋之语,直接打党委的脸呀。巨大抽象时钟和白色长桌是无效率无意义会议的绝妙具象(讽刺)。党企至今无法分离,所指出的“不用专家、瞎指挥、内耗高、低效率”依然存在于各行各业。

21分钟前
  • xīn
  • 力荐

本片的最出色之处,在于真实再现了党委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的公司党委会:荒唐,可笑,无奈,低效,繁冗。。。本片绝对是不可多得的华语佳作,它源于那个过去的时代,但绝对超前于时代,也高于时代。

22分钟前
  • bookbug
  • 推荐

不懂术语的德语翻译,总和稀泥的一把手,疑心甚重的老太太,“一个棋子才多少钱?这不合逻辑啊!”……情节固然含讽,但此片留给观众最深印象的却非文本之讽,而是以构图布景为核心的视觉之美!甚至公司例会扯皮背后的大钟,红衣女抱怨无用武之地背后装饰墙,都能给人以一种与前景人物或事件性质相反的舒畅愉悦之感。于是让人想起了安东的“蚀”或“红色沙漠”:科学技术与城市现代化进程本身是美好的,问题出在了参与的人!就黑炮而言,出在了仍然把持高位阻碍发展的那几块顽固势力。但这种挫折感只是暂时的和局部的,整个城市已然充满活力,年轻一代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程度甚至让赵书信都自觉落伍。而要传递这种情绪,黄建新则必须以环境之美来平衡消解主人公内心之怨,使讽刺转向温和,对前途充满信心。

25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当时电影审查比如今宽松得多。影片对党委对知识分子的不信任和不明智干预矿山公司决定有明显批评,也对宗教持宽容态度(天主堂那场颇惊人)。有对“反特片”的戏仿。形式感探索值得关注,声音蒙太奇,色彩(黑,白,红)有象征意义。并有当时那首流行歌 “阿里,阿里巴巴,阿里巴巴是个快乐的青年…“

28分钟前
  • 黄小邪
  • 推荐

《careless whisper》和《阿里巴巴》标识80年代风格,无论题材或手法都相当前瞻而高级。印象最深的几处:1、会议室里的钟面背景,所有人都处在同个藩篱中;2、教堂场景,心里郁结的派遣,与之前交代的曾信教呼应;3、危机排查出来后,以风扇为视角的环形镜头。(其他不能说的见微博)

29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老太:责任不在德方?现在的人有自信了,“责任全在美方”

33分钟前
  • Desperado
  • 力荐

如此良心之作居然没有被禁!

36分钟前
  • 大胃⃣麒⃣
  • 推荐

30年了,1986年诞生了两部内地电影史上最“大尺度”的电影,“胆大包天”的那种大,一部是《T省的八四、八五年》一部是《黑炮事件》。今年奥斯卡最佳影片给了《聚焦》,对于提名名单上的其他影片而言这其实是一个保守而折中的选择,对于中国电影,我们离这种“保守”都还有一大段漫长的黑暗。

39分钟前
  • 哪吒男
  • 力荐

八十年代是连接两个黑夜的白色走廊——北岛

4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一粒棋子才值幾個錢,爲什麽要花一塊錢打電報呢?”(所以其間必定有著不可告人的勾當)黨員幹部們的邏輯和南京彭宇案的按常理推斷何其相似。黃健新應慶倖得了這麼好的一個題材和切入點,對中國官場和政治運作上那些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黑色幽默傳達的恰到好處,只是,導演還記得拍過這麼一部片子麼?

46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

大胆的构图、色彩、布景。教堂那段很震撼。电影体现的批判性和讽刺性,让人疑惑为什么现在比80年代还敏感?

50分钟前
  • 陈大五
  • 力荐

多次出现的时钟充满了对体制的调侃和无奈,对蹉跎岁月的惋惜。单调的色彩、把人物放在边框的构图突出压抑感,有点像吉田,那种煞有介事的荒诞有近似冈本,只可惜受制于当时制作水平,表演和美工比较生硬,不够丰富。

55分钟前
  • 风间隼
  • 推荐

形式感和表现性挺强的。按我的理解,赵书信这个人物尤其有意思。观众看得见的是他的老实,看不见的是他的狡黠。对德国工程师他懂得诚实,但他并不是在所有人面前都诚实。他的父母都是天主教徒,他其实也是,但他对组织说他不是。然而在教堂里,看得出来,他从里没放弃过他的信仰。狡猾的知识分子。

59分钟前
  • 刘康康
  • 推荐

脆弱、压抑和内向化的知识分子(总感觉他在十几年前遭受了打击),巨大的工厂、机器和巨型载重卡车的车轮。荒谬的体制,无聊的会议,莫须有的怀疑理由。今天的现实,印证了结尾下一代的多米诺骨牌(虽然跟宗教一样有些刻意)

1小时前
  • 木卫二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