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你爸爸2000

HD

主演:冯小刚,胡小培,徐帆,刘蓓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0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2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3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4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5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6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3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4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5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6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7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8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19我是你爸爸200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我是你爸爸200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独自抚养儿子长大的马林生(冯小刚 饰)是某机关的工会主席,他装腔作势,自命清高,在家中也趾高气扬,他在儿子马车面前摆足了父亲的谱儿。但是这一切除了让他自我感觉良好外,没有起到任何实质作用。令行禁止的家教无法让儿子臣服,马车始终与之背道而驰。在学校里,他顶撞老师,挤兑同学,三番五次被请家长,马林生因此生头疼不已。在一次失败的暴力家教过后,他想尽办法和儿子搞好关系,然而他也痛苦地认识到:父子之间的鸿沟越来越深……  本片由王朔根据自己早年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并荣获2000年瑞士洛迦诺国际电影节最佳影片奖、青年评委会奖、堂吉诃德将特别提及。海贼王剧场版Z毒家线人第一季忠义山庄大漠赤城躲不过的圣诞节一拳超人OVA5凯西离家日记黄金时代2014石膏绷带编舟记姥姥的饺子馆寒季之火无贼以青春的名义数电影的人神之一手燕赵刑警全城风暴伟大的盖茨比被封百万年:我的弟子全部成神第2季·动态漫灰姑娘2006红蝎子之带泪梨花DTC-温泉纯情篇爱琳圣何塞谋杀案 聖荷西謀殺案(普通话)绝代双雄2024年3·15晚会窈窕淑男的日记同年同月同日生神探可伦坡第九季元气满满的哥哥人见人爱浮士德智慧风暴明星的恋人信徒2001车祸疑云罪恶山林拳道鱼雷2017重返1993炼狱1981

 长篇影评

 1 ) 关于影片时间设定的一些小细节

说影片时间,其实电影开始开门见山,即交代了故事发生在96年。96年这个时间设定呢,在很多场景中也很清晰,像父子二人同去扫墓,通过墓碑的祭日也可以发现,影片设定时间确实是1996。只不过,片中的一些小细节,却容易使人引向不同的时间点。 一是儿子被小混混打破头,马林生提起蜂窝煤去为儿子“报仇”,后来却临阵认怂;认怂之后怎么办,当然只能去医院给儿子包扎,随后画面切到医院,可能很多人都注意到了,医院里很多孩子都在哀嚎。可以感觉得到,这个画面出现得很是突然,由于发生在打架之后,所以显得很正常,可同时又发生在认怂之后,不可能引起群殴,却又经不住推敲。然而导演也特聪明,画面一闪而过,并没有给观众太多时间思考。 没时间思考,空间可就大了,因为这画面实在太容易让人联想起某个事件了。但导演说是96年,那也没法。在之后还是可以发现一个彩蛋,即马林生和儿子马车一群朋友混在一起,尴尬地吃饭时,马林生看着电视说的那段话。 “咱们国家领导人都谁到了? 基本都到了 ;重视啊…… 唉?李宁呢?李宁怎么没来?” 这段话呢,个人觉得特别好,一来比较写实的反映出生活失意的人的一些特性,虽然生活不如意,但是反倒特爱说国家大事,同时还习惯将自己放在决策者的高度,这样的话出自马林生这样的人之口,真是太契合了!二来呢,这段话也交待了一个时间上的细节,即北京亚运会,因为那会基本上没有其他可以堪比亚运会的事件了,那亚运会是什么时候呢,1990年! 而之所以说这段好,除开人物性格和时间彩蛋外,还有第三个,那就是接下来那段了。这会马林生被儿子放单,丢在一旁喝小酒,然后落寞地跑到空无一人的天安门拍照,这情景交融,真是引人无限遐想。

 2 ) 超级两代

吃晚饭的时候看了《冤家父子》,就是王朔的《我是你爸爸》的电影,王朔和冯小刚的作品。之前看完了电影《看上去很美》之后又在网上把小说翻出来看了一遍。

恐怖的事情是,我永远都没有办法在看这些说小朋友并且同时说着大人们的故事的时候笑出来,疼痛感从电影或小说的开始就在心的深处起起伏伏,并且要一直蔓延到故事说完之后很久,手脚冰凉。专家们老是能从故事的细节,比如某个镜头,某段背景声,中间找到些隐含的意义,从而得出高深的结论。这些我都不懂。我所能够看到的只是那些赤裸的直白的不加掩饰的苦难。从马车小朋友到方枪枪小朋友,那些聪明又顽皮的小鬼被妖魔般的成年人们这样那样的欺负,被扼杀掉天性里那些活跃的敏感的脆弱但是无比珍贵的东西,后来就变成妖魔般的成年人了,周到谨慎政治正确,或许在社会大环境里也不会显得格格不入,但是,说真的,这样活着,有意思么?

有的时候我畅想啊,如果所有的家长老师以及其他的成年人都不要对小孩强加这样的教育,都保护和纵容那些美好的天性发展,或许小孩们长大了以后也会彼此伤害而慢慢学会些技巧,但是大环境会不会就变得更宽松,更自由,不那么操蛋,也不再那么大声地宣扬和继续地培养傻逼了呢?

好吧,大人。我猜想我们再怎么努力也是没有办法真正理解我们的家长的,并且我固执地自我中心地觉得我们的家长是非常特殊的一个群体,都没有办法在国内外、历史上下找到合适的比照对象。他们出生和成长在一个贫瘠的年代,受到的宣传蛊惑和内外压迫比什么时候都多,从还没来得及开化的青春期等于是一脚踏进了成年人社会,伙同着那个时代(操,我发现我原来竟然这样痛恨“那个时代”这个字眼。)所特有的种种矛盾与压力,因此他们从对具体问题的看法到整个的价值观都与我们不同,并且是我们很难进入的。比如说,我现在可以大叫,苟且偷生还不如去死,但是我爸妈小的时候呢,能够苟且偷生已经是最大的侥幸了吧。说真的我同情他们。他们是真正被传统价值和毫无人性的颠覆性的社会变革两头挤压到没有空间的一群。尤其是那些更加固执、对某些东西有着确实的信仰的成员,在没有办法两头兼顾的情况下,他们也许真的永远也没有办法达到心中所想要的境地,没有办法在正常的渠道之下获得认可感和成就感,没有办法完全地觉得幸福和满足。甚至,他们不会意识到其实他们心中之所想都是些孩子们才有的美梦。所以,当他们自己的孩子又开始怀有些类似的美梦的时候,他们潜意识里就想到了自己曾经被怎样的压抑和打击,仿佛是处于对孩子的保护,他们继续压抑和打击他们的美梦,或者,彷佛是很pitch in的催促着孩子们赶紧结束还一心想着做梦的儿童时期,也一脚就踏进成人的世界,勤劳实干,奋发图强,用自己的汗水啊为革命事业或者不怎么革命的事业添砖加瓦。

到底是谁更可怜呢?

很多时候我感觉到迷惑。如果说到了我这把年纪还梗着脖子不肯妥协是不懂事,而同龄人中那部分正在努力添砖加瓦的是懂事,到底是我错了还是事错了呢?我就老是痛恨那帮老梆子用那种高高在上气定神闲的口吻说,你啊,现在想得天好地好,到时候你就知道味道了。那你说,我现在体会到的是不是味道呢?按照国际惯例到底是几岁上的感觉算是人一辈子的终极结论呢?好吧,就算是过了几年我吃了苦头撞破了脑袋后悔了现在所说所做的一切了,我就算是毁了么?total loser了?你们对于自己做出的准确预言,会不会感觉到“I told you”的那种满足得意,并且继续高高在上地用恰当的方式表现出心痛和惋惜,从中得到快感?

两代人真是很矛盾的存在啊。所以后来就很理解像蔡康永这种,不管多大都不肯把自己归到“大人”那类里去的做法。这个家底丰厚又名气堂堂的家伙实在是幸运。

而我呢,其实我还是很害怕的。怕以后我还是会过他们那样的生活,变成他们那样的人,一生在不满中度过,始终都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和g spot,莫名其妙地在抱怨和被抱怨中熬过一天天,搞不好还要拿比我更小的撒气。虽然对于幸福这件事情没信心,还是不甘心现在就放弃。

 3 ) 和自己的无能狭路相逢

《我是你爸爸》拍摄于1995 年,根据王朔同名小说改编,王朔这篇小说又根据冯小刚更早之前的一个电视剧设想而写成,两人的合作顺理成章。

1990年代中期,冯小刚导演了电视剧《北京人在纽约》,在同类题材的电视剧中至今没有被超越。但其时作为电影导演的冯小刚还远远没有成功,几部电影都没有得到更多关注。那个时候,中国电影不可能像今天这样被过分谈论。

和很多人一样,对冯小刚的兴趣其实来自王朔,当年一直觉得他们是“一拨”的,甚至在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中就出现了冯小刚的名字。正是以这部小说改编的电影《甲方乙方》让冯小刚开始了他的贺岁片模式,接着中国社会消费时代的来到,成为炙手可热的人物,脾气也水涨船高。 冯小刚曾自称“商业片导演”,那个时候,中国的电影还“很不商业”。他这么说,骨子里也许是对于假模假式自命清高的中国电影标榜的难以定义的艺术性的一种嘲讽。但同时显出当年的冯小刚和王朔所具有的相似的气质,俗得真实,对崇高的冠冕堂皇道貌岸然的一切充满调侃。而冯小刚又是不同的,他和张艺谋一样聪明、善变,这种性格来自其出身的小市民阶层。他知道普通百姓的喜好,尤其是这个高速变化中的社会里人们的心态,他的迎合常常都恰到好处。

前些年冯小刚便与王朔渐行渐远,这两年又绑上了刘震云。刘震云有一定的幽默感,但来得很不自然,看《鲁豫有约》中憋着笑洋洋得意地抻着讲自己的那点事儿,怎么能不让人注意到他的表情而对他讲出来的内容感到不耐烦呢? 《我是你爸爸》本来有可能成为一部出色的电影,带有很明显的王朔和早期冯小刚的风格。即便在技术上很粗糙(剪辑的混乱最为明显,也许是由多次修改送检造成的),仍可以感到影片所传达出的黑色幽默,并令人兴奋。

王朔所习惯的表达方式是文字和语言,操弄影像已超出他的能力。冯小刚也没有朝着这个方向走下去,也许今日中国也并不具备相应的观众基础。冯小刚在此之后的全部电影都不乏幽默的元素,但总是显得很肤浅,而大众对其幽默以流行语的方式接受和传播,则更加速和扩大了这种肤浅。中国似乎缺乏彻底的黑色幽默精神,既没有传统也没有新的创造,文学上莫言有一些表现,电影则罕见。 这部电影中的一些情节:如马父欲痛打儿子却在儿子面前被邻居毫不留情地羞辱;马车被小流氓欺负,马父愤而操起一块蜂窝煤冲了出去,真到了小流氓们面前却又气势汹汹目不斜视地冲了“过去”;在强压失败后,马父声称要和儿子做哥们儿,期间出现的种种可笑、幼稚的举动……等等,都非常精彩。

王朔非常擅长表现人们内心的软弱与想要逃避的心理,这些在电影中都有很好的发挥。尤其落实在“父亲”这样一个角色上,非常鲜活,反差极大。一个在生活中也满口“官僚腔”的工会主席,一个所谓的类知识分子,一个丧妻后独自抚养儿子的父亲,却处处现出了被逼迫、被强加,不堪责任的样子,十足的卑微而虚无的小人物,一个可怜虫。

这个人物印证了长久以来的一个想法:相当多数的人,自己远没有成熟,人格尚不健全,并不具备做父母的能力却糊里糊涂成为了家长,而在后代的成长中不断地与自己的无能、愚蠢狭路相逢。多数人更善于自欺欺人,他们以父母的身份作为唯一论据不断地自我证明,其结果是每一代人都在疑惑与压抑中长大,不断重复这种糊里糊涂的悲剧。

冯小刚饰演的马林生由于自身的软弱与不负责任,几度放弃“父亲”这一身份,那句“我可当不了你这爸,我没这能力,我不干了!”是本片最好的总结。 在怀疑儿子撮合自己和齐怀远是别有用心之后,马林生迅速恢复了父亲的身份,只是这个父亲早已没有(也许是从来就没有)威严,有的只是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相对于儿子的倔强、勇敢,更显得委琐、可笑。翻抽屉一场戏中,马林生对每样玩具的把玩和自我幻想的情节与《阳光灿烂的日子》中马小军面对镜子的假想如出一辙。当然,这里有出处上的一致,这一情节在本片中甚至更精彩一些。尤其是与之衔接的是马父偷翻钥匙却被儿子抓获,继而恼羞成怒大发雷霆,父子冲突的一场戏。对比之下,更加显出这个父亲的可怜、可爱与可耻。

冯小刚的演出夸张而精彩。无论是《阳光灿烂的日子》中的历史老师,还是《甲方乙方》中满口官僚腔的公司经理,都是类似的角色。而恰是将此类人物表现得最淋漓尽致的《我是你爸爸》却没能有机会让更多人记住,有些遗憾。

而徐帆,在看了她那么多的电影电视剧后仍然不知道她究竟适合哪一种角色,《永失我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她不够美,于是发嗲撒娇就显得肉麻;《结婚十年》《手机》,人物的层次感很差;倒是《一声叹息》好一点。《我是你爸爸》中,她的角色是一个经历过两次婚姻,举止粗俗的中年女人,一如既往地夸张。新婚之夜的一场京戏,倒是拿出了一点干货,显示出早年所从事的行当攒下的基础。徐帆的表演除了夸张,也没什么别的了。 《我是你爸爸》的DVD,在《天下无贼》热映阶段出现在市面上,改名为《冤家父子》。海报上的冯小刚与徐帆却是已然得福发胖的名导夫妇,别扭,又有一种意外的幽默效果。当初电影和小说同名,送审后改为《爸爸》,《冤家父子》不知道怎么来的。根据媒体报道,这版光碟的来历竟相当可疑,各方说法互相矛盾。无论正当、合法与否,无疑是有人要借着今日冯小刚及其电影的走红,赚上一票,而观众才得以看到这部拍摄于十年前、险些成功的电影。对观众来说倒是好事。

| 2006年5月1日初稿,2021年9月3日修订 |

 4 ) 好爸爸马林生,好演员冯小刚。

每次看到马林生孤独的影子,都会想到我爹。
总感觉父亲这个词是和孤独有某种关联的,尽管我爹不是孤独的。
但马林生是。
        
那晚,马林生站在在月光下,目光失神地大口啃食那个多汁的梨子。嘴张那么大,把梨子鼓鼓地包在嘴里,梨子身体里细小的颗粒在他的舌头和牙齿里摩擦,发出单调的嗤嗤声。他咀嚼时面无表情,背景音乐是《爱的奉献》交响乐版,本是一首温情的歌,放在这里怎么听都和这样的词有关:孤独,脆弱,难过,无法理解,无处诉说。
        
另一次,刚下班的马林生逆光站在屋里,温暖的橙色笼罩着他,镜头是躲在衣柜里马车的主观视角,马林生慢慢的换衣服,用毛巾擦身,总感觉那样的场景应该发生在孤寡老人的身上。
        
马车过生日,马林生自认和年轻人打成一片,摆出朕与民同乐的姿态,极力暖场说冷笑话,桌上一遍尴尬。马车将马林生领到里屋,端些饭菜。透过门帘,马林生缓缓夹菜送到嘴里,明显的吞咽动作,喉结上下滑动,侧影显得那么落寞,而此时外屋传来阵阵松了一口气的大笑声。还有,之后的独自拿着照相机在几乎无人的天安门广场上的徘徊。
        
用天心小姐《初夏荷花时期的爱情》里的调调来说就是:“寂寞呀……”。

        
而冯小刚作为一位演员,是极其,十分,很优秀的。他演得出马林生的孤独,演得出这个爸爸在面对儿子时的不知所措,演得出一个小人物的大悲喜。他有自己的风格,别人学不来,即使学了,也不像话。
        
特别是片子的前半部分,我百看不厌。
        
马车在学校犯了事,马林生为他写长篇检讨书,并且教他抑扬顿挫声情并茂地大声朗诵:“马车同学,你危险了!”那感觉,有马小军他老师的味道。却认真严肃了几分。可到了晚上,他坐在书桌前随着交响乐用执着钢笔的手挥斥方遒,表情极其陶醉,我忍不住想笑,像马车一样,马车笑他总做作家梦。我笑他什么呢。笑过之后想哭。
        
马林生不得不在当爸的同时当妈。他说:马车你给我把衣服穿上你以为院里就你一人啊。马车你这背心穿几天了都。马车把你头发拨拉一下。马车你给我出来别在里面跟垂帘听政似的。这些唠叨本该属于妈,马林生却说了,因为马车他妈早就不在了。马林生在马车妈的墓前伤心地哭诉:我答应过你不碰马车一根指头,可我却打了他,可我却打了他。哭得伤心,声音变调,我一边掉眼泪一边莫名其妙地冒出这样一个念头:冯小刚的演技真好。在酒馆里吃饭,马林生高了,搂着马车激动万分地称兄道弟。表决心说不是父子是兄弟,以后也别叫我爸了。把马车吓得不轻。
        
马车被人打了,马林生情绪激动,要报仇。他抄起一块煤球,右臂垂直向下稍稍向后,昂首阔步地疾行如同一个视死如归的剑客。当快要接近目标时,却径直向前,到底是不敢。就这样被敌人嘲笑了,于是羞愤地将煤球砸向地面,粉身碎骨的一地黑色。我的笑容僵在脸上。
        
翅膀硬了就想飞,马车翅膀还没长全就想飞了。他借口给马林生找对象,其实想摆脱他的管束。徐帆将那个神经兮兮的女人演的极好,挑剔的口气,尖锐的眼神,姿态极高。总是被亲情电影没有防备的攻下了。感觉这片有时想认真的表现一下父子情,有时却荒诞至极,转念一想,是王朔,便也觉得合理。
        
其实不太喜欢后小半部分,没有前半部分来劲儿。难道,优秀演员冯小刚,只适合像《阳光灿烂的日子》里那样过场,不适合贯穿全场?
        

 5 ) 变的和不变的

      很不错的电影,那时北京亚运会正开,现在都开广州亚运会了,逝去的是四合院里的随便可以闯入你家的街坊邻情,一起学骑自行车的女同学,见天儿胡同口打台球的 胡同串子。不变的是我们一代一代被生活无情摧残理想归于现实,是我们亦父亦兄的父子情节梦想,是一茬又一茬校园里无尽的青春。看到部片里精神病院的描写,才发现后来《大腕》《甲方乙方》里的精神病院情节都是冯小刚从这部片里找到的感觉,精神病院就是一种隐喻和象征。冯小刚现在是大腕了,已经不在把钢笔磨的铮亮,茶泡的正酽,听着歌剧憋诗了,估计他现在忙的也把自己的理想全忘 了,他演的工会主席也不知道是哪个国有资产的转制企业,现在一定是巨无霸型的大地方了,至于他老婆二十年前的角色看上去比现在还老二十年。审美和化状发展的还真快,

    马车同学后来哪去了?长的还真像冯小刚

 6 ) 那些哀怨的父母们

  在家的时候,不知道从哪个旮旯角落里翻出来了一本挺有年头的书。1992年出版的王朔的《我是你爸爸》。基本上用一整天看完之后又把貌似是1995年据此改编的电影《爸爸》(《冤家父子》)下下来看了一下。
  还是很不错的。无论是书还是电影。
  直观说来,电影很有喜剧效果。在我看来是黑色幽默至少是灰色幽默的那种喜剧效果。那种灰色感几乎抛弃了“父子”这个问题,像是仅仅在刻画马林生的灰色人生了。其实在我觉得书也差不多如此,就是老马自己在那穷折腾。而对于细节以及心理描写来说,书是更有内容一些。

  在一些时候,有很熟悉的感觉。

  “你怎么跟我像敌人似的?!”
  这话真是太典型了。我妈也这么说,常这么说。
  其实没人把你当敌人,真的。

  电影加上了精神病那段。我觉得大约就把书中老马最后的状态概括了。他那状态是离发神经不远了。
  老马拿自己儿子打趣造成了儿子和其他女生的“绯闻”,让我想到张爱玲《金锁记》里面的那个怨妇。自己坐在门槛上把家事家丑都喊出去,然后再责怪女儿在外面做了什么丑事让传言变得那么不堪。逼死了儿媳,毁了女儿一生。自己还浑然不觉。我做了什么坏事?我对他们那么好,怎么会这样?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是为你好呢?”
  “你怎么就不明白我不需要你为我好呢?”
  大约这就是答案了。从古至今。从未改变。

  “你是不是总觉得自己特可怜?”小马问老马。
  我就不明白了,为啥父母都那么哀怨?
  真是这样,谁都不是自己想从爹娘肚子里跑出来的,你生了我,就要对我负责任,这是你的义务,你不履行还得追究你法律责任呢。凭啥我就要对你感恩戴德?你见工人炼了钢做了份内事还要人民一天到晚谢他们的吗?

  老马说,你的一切都是我给你的!你吃了我一辈子了现在不吃了?
  小马说,我吐出来还你。我以后挣钱还你。
  这话听得我特心痛。
  谁生孩子真的是为了投资呢?为了以后从孩子身上挣回来?要是挣不回来呢?要是孩子不争气呢?要是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呢?那就不要了?投资投错了,不管了,扔了。
  又何必说那样的话。又何必让孩子觉得如此。
  你养了我,我欠你的,对不住了,以后我挣钱还你。我们之间还有什么呢。
  相信我,心痛的不仅是听到这话的父母。说这话的孩子一样心痛。真的很痛。其实真的知道,父母是唯一无私的爱,最终的依靠。而若是每一次的“依靠”,都是在“欠债”,那,在这个世界上,光亮何在?若是迷路,只能自己摸索着徒撞四壁。

  于是小马要靠自己,他不想再“欠”大人的了。
  于是他被路边的流氓打。头破血流。
  天空有鸽群飞过。一切都很宁静。
  老马忙着结婚,不亦乐乎。
  
  我真的需要你关心的时候,你又在哪里呢。你以为你很关心我。你以为你很委屈。你觉得很哀怨。你以为我就很容易吗?
  小孩不易。
  谁都不易。

  有些时候,老马像《绝望主妇》里的Susan,倒要自己的孩子照顾。缠着儿子带他玩,装病不让儿子出门。想想也挺可爱的。可惜明明脆弱得需要依靠儿子或者至少跟儿子相互依靠,却有时候非要无聊地瞎折腾以显示老子所具备的权力。事上本无事,事情都是无聊折腾出来的。折腾到没意思了,就干脆撒手不管了。这算什么负责任。

  老马的生活是灰色的。就像电影的色调。偶尔明晃晃的颜色,都是儿子的视角。
  在灰色的生活里,老马伴着雄壮的音乐声坐在桌边挥着笔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朗读替儿子写的真挚到恶心的检讨。被儿子友好地请出家门,在空荡荡的大街上数自己的步伐,幻想着自己心中的女神。电影的刻画,绝对经典。
  喜欢这种灰色幽默。冷冷的笑意。冷冷地看生活的残忍。谁都不易。

  有的时候,觉得“不易”,是因为太关注自己。
  作为15岁以下的孩子,小马成熟得早了一些。明白老爸的自私。小马甚至说,只好哄着。
  儿子知道要哄着老爸,哄着自私的老爸,这是一种怎样的境界啊。
  若是老马有着彩色的生活,他就不用在书架边发呆幻想与女人的相遇,就不用双眼无神地看着电视机外虚空的一点,大约也就没有多少时间focus on他自己的“不易”以及施展自己对小马的“权力”。
  他要跟小马做朋友,其实还是因为无聊,因为不能忍受小马惧怕他不跟他说话的“孤家寡人”生活。

  而真正的痛苦是不可言说的。小马小小年纪竟就明白这一点。

  代沟问题绝对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我尤其惊异在<friends>里面怎么就没有一个正常的父母。真的。
  Monica的妈妈说,你不知道跟你外婆这样挑剔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么久我还能像现在这样乐观是一个怎样的奇迹。她妈妈却不知道自己其实同样挑剔苛刻。Monica只好讪讪地说,是啊,真是个奇迹。

  看着那些奇怪的,或哀怨或挑剔父母们,有时候真的很有熟悉感。

  只是,只是,Rachel可以很明确地在她妈妈要跟她一起住帮她照顾孩子时说:我爱我妈妈,但是我不能忍受跟她住在一起。
  但是,但是,我们的父母却会说,我到底哪点对不起你了?你就这么不想跟我住在一起?你怎么跟我像敌人似的?我欠了你的吗?我算是白养你了……

  唉。那些哀怨的父母们啊。。

 短评

太搞笑啦

6分钟前
  • unundercooled
  • 还行

牛逼

8分钟前
  • 六分醒
  • 力荐

王朔的作品风格改编成电影总觉得剥离感很强,这种讽刺性很强的连续叙事在电影的片断式剪辑下变得很不完整。早起的冯裤子演的确实挺好。

9分钟前
  • 我给媳妇端尿盆
  • 还行

打我?我吓死他!

12分钟前
  • 黑狗成
  • 还行

冯导表演更棒

13分钟前
  • clock
  • 力荐

马车同学!你!危险了!!

18分钟前
  • 握不住的灵魂
  • 还行

被禁的原因主要应该是中间医院那十几秒

22分钟前
  • shawnj
  • 推荐

这部片子,王朔的,讽刺就不用多说了,充斥在各个片段里,而影片中深层次的反思与对抗,值得人们回味,也是被禁的原因。

26分钟前
  • 润物
  • 推荐

挺牛逼的

29分钟前
  • vii07
  • 力荐

冯小刚的演技真不是盖的啊,翻抽屉自说自话那段绝了~~不过对于本片有一下几个疑问:1.前部分医院那场戏怎么那么多伤者?如果是暗喻89的话为何影片背景安排在1995年?2.如果不是暗喻89,那为什么中间穿插看北京亚运会的片段?3.剪接有些乱。是不是广电的刀子?

31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在舒缓的《爱的奉献》音乐声中,王朔、冯小刚奉献出优美好看的电影《我是你爸爸》。我上网一查,很多人都看过,我以为是刚刚出的dvd呢,看来什么时候已经卖过一轮了。不过这dvd也忒惨了点儿,一幅地下电影的表情,模糊,高反差,声带爆裂,泛蓝,透着审查被毙的模样。据说王朔就是跟监视器前头坐着,凡百杂事都是冯小刚张罗着,不易,要说。看的时候有反思,我跟我爸爸,其实跟电影里比较像,除了他不打我,剩下的都那么无厘头。挺温情的呀,怎么就毙了呢。

35分钟前
  • 大头绿豆
  • 推荐

另类父子情深

36分钟前
  • 师兄在家
  • 还行

马车同学 ,你危险拉! 最有印象的一部

37分钟前
  • A小姐
  • 力荐

好看到舍不得一次性看完啊,和看王朔的小说一样过瘾,各种讽刺段子被冯小刚老师演得相当到位,也第一次觉得《爱的奉献》这么好听,配得真好。PS:医院那段如果真的是讽刺那个著名事件,就太牛逼 了,立马改五星!

39分钟前
  • 阿德
  • 推荐

大人训孩子那套说词是历代沿袭下来的吧

44分钟前
  • 盲人薛
  • 较差

一星给王朔,一星给冯小刚,一星给马车同学,一星给爱的奉献及其他配乐,一星给因为这部电影而创作出《老师你好》的阴三儿

47分钟前
  • 困难户
  • 力荐

冯导演得出彩,运镜的角度也很赞,不过还是没有小说好。

49分钟前
  • 阿朴
  • 还行

1996年的阳光烤的人暖烘烘的,忘记了是几月份的某个午后,我用整整一下午的时间,看了我人生中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我是你爸爸》。改编的电影里京味儿十足,可我怎么也回忆不起来当年小说里的情节,惟独记得那时的阳光,跟电影里的一样灿烂一样明晃晃。

50分钟前
  • 力荐

父子關係可以作為權政治的最好隱喻,一種專制管束與叛逆對抗,王朔的這部影片有著對於現實的洞察與諷刺,父子之間的對抗、和解以及父子與外界的互動都表現出明顯的暗示性,既有對於體制的暗示,也有對於體制下國民性的昭揭,即犬儒的傾向。某種意義上,個體的犬儒表現與現實體制是互為原因的存在關係。

52分钟前
  • 蘇小北
  • 推荐

有些意思

5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