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HD

主演:施万克,詹姆斯·卡梅隆,方国民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英语,汉语普通话,粤年份:202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2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3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4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5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6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3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4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5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6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7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8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19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The Six真正的求生强者

对于这种切入视角充满人文关怀、勇敢站出来发声为历史正名的片子,我始终充满着敬畏之心。世界知名的泰坦尼克号船难的故事,并不是唯属于一等舱富人的故事。片子跳出了讨论唯美爱情的主流,深入挖掘和模拟了泰坦尼克船难后幸存的六名中国人颠沛流离的一生。他们的不凡,远远不止于经历过泰坦尼克船难这么简单。

1. 苛政猛于虎:人类史上最大的船难,只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小困难。美国排华法案和英国战后对中国水手的强行遣返,让这六名幸存者继被劳动榨干后驱逐出英美境外,这些都无疑是英美的另一场暴行。至今,英国仍未就两次战后秘密遣送中国水手的事件道歉。以史为鉴。

2. 一根棍子救生我: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根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给家人寄来这首诗的Fang Lang/方荣山,是幸存者当中最令我敬畏的一名在困境中求生的强者。一个人需要有多大程度的坚毅和勇敢,才能趴在漂浮的门板上坚持等到唯一一艘折返的救生艇?又是需要有多强大的内心,能够在一个不欢迎他们且没有合法身份的地方隐忍前行,不断改变着自己的姓名身份度过一生?据他的后代回忆,他无论在任何场合都会身穿西服领带,俨然一名商人,因为这是他和船难丧生的两名朋友最初的梦想。在经历过诸多苦难以后,他在这首诗里又把这些苦难拉的很平很平,甚至从未对自己的妻子儿女讲述泰坦尼克的经历。我能够理解方荣山保持神秘的原因,也很能理解方荣山儿子对于父亲秘密的遗憾。

3. 给历史一个真相:除了穷尽网络资源和各地历史资料,最令我震惊的是研究团队对于冰水和C号救生艇的模拟,为“装成女人蹲在船尾的四名中国人”正名。 在生命和真相面前,无分国籍。

 2 ) 《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一百年后,我们在寻找什么

近期上映的《六人-泰坦尼克上的中国幸存者》(以下简称《六人》)豆瓣开分得到了8.4的高分,这是一部几乎可以让人掉下眼泪的纪录片,而让人触动的点并不是刻意的煽情,而是一种超乎日常情感的世事慨叹。正像本片导演罗飞所说,这不是一部纪录电影,这是一部侦探片。所有侦探案件真相大白之后,我们总是对案件背后的故事唏嘘不已。

首先,我们或许会有一个疑问:这个上世纪最著名的海难已经过去一百余年了,我们为什么还在追寻,追寻船上的6个中国幸存者还有什么意义?他们还会活在世上吗?

电影首先给了一个原因:当年这六位中国幸存者蒙受了诸多误解和侮辱,有人说他们是利用不道德的方式获取了生的机会。而这显然不足以支撑整部影片,随着影片的推进,研究团队查阅了大量档案,旧闻,从各种蛛丝马迹中寻找关联性,让整部影片陡然变得充满吸引力。

《六人》是由英国导演罗飞与历史学者施万克耗时6年,带领一个20余人的团队,前往北京、台山、香港,英国伦敦、南安普顿、布里斯多等全球20多个城市拍摄而成。

1912年4月14日泰坦尼克号沉没后,几乎所有幸存者被送回至纽约港口,唯独六名中国幸存者,他们获救后在24小时之内被美国驱逐出境,他们的逃生经历几乎不被记录,甚至被刻意隐瞒。

通过调查团队锲而不舍的调查,我们大致拼凑出了六个人的行踪。他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20世纪上半叶,国内战火连绵,通货膨胀、自然灾害、土匪横行等,使得普通民众的生活面临窘境。一些家庭原本生活还算富裕,但一场洪水让家里的衣食没了着落。很多人远渡重洋,背井离乡来到欧美。彼时正是欧美《排华法案》盛行的时期,1882年《排华法案》及其修正案的规定,华人进入美国的条件,要么在美国出生,要么是美国出生者的子女。

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六人有的更改过名字,导致调查难度增高。最有趣的是调查组找到了一位幸存者方荣山(方朗)的儿子方国民,他表示根本不知道父亲曾经在上世纪最著名的船难里幸存。而与之对比的是另一位开过咖啡馆的幸存者则是跟身边人说过自己的幸存经历。

在泰坦尼克号海难事故里幸存,有人当它是一段传奇,有人却并不想提起。正如影片中所说,或许,对于他们来说,这个人类历史上最著名的船难,于他们的人生经历来说不过是一次小风浪小坎坷。与上世纪海外移民华人四处流离的遭遇比起来,他们只能乐观去面对每一个无法预知的明天。

在台山,调查员意外听到了一首来自幸存者方荣山的诗歌,这是他写给故土亲人的一首。

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根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

和天使岛上的华人诗歌一样,更平添了许多豪迈之气。那个年代在外乡拼搏的人,豪情万丈,希望能给自己和后代创造一个更好的环境。一根棍子从船难里幸存,可是生活依旧艰难,依然还是要勇敢去面对人生的风浪。

很多泰坦尼克号幸存者表示,从此以后都无法在人群聚集的地方自处,尤其是足球场棒球场。因为在那个夜晚他们听到了太多惨绝人寰、声嘶裂肺的哭喊,在海面上无数生命呐喊出了最后凄绝的声音,彷如人间炼狱。方荣山或许就在其中,而他不知道凭借着怎样顽强的毅力,在刺骨的海水里幸存,令人敬畏。

这个情节被大导演詹姆斯·卡梅隆拍到了久负盛名的影片《泰坦尼克号》里,虽然后来成为了删减片段,却成为结尾男女主角结局的灵感来源。泰坦尼克号遇难后,唯一返回的救援船是二副查尔斯·莱特勒驾驶的。而几乎可以断定方荣山就是被他所救。

摄制组策划了一个见面的机会,让方荣山的儿子方国民与查尔斯·莱特勒的孙子见面。方国民说,见面后从对方家走出来,他生出诸多感慨。若不是当时查尔斯·莱特勒的人道主义救援,或许就不会有他们家庭以后的故事。

人生海海,我们无法预知,自己的过去,曾经牵连过怎样的隐秘传奇与往事。

不可避免的,六人的调查很难有十分圆满的结果。其中有一位幸存者被记载曾从印度的加尔各答上岸,从此杳无音信。调查员怀疑,或许是因为这里离故土最近。于是他就这样消失于历史中,只留下了登记在册歪歪扭扭的字迹。

而一位开过咖啡馆的华人幸存者,后来也因病早逝。他的邻居们拼凑出了他的一些小事,他会端着牛奶给店门口玩耍的小孩喝。有几位幸存者只能在墓区的墓碑确认长眠的位置,甚至由于墓地迁移,只能隐约知道埋葬在附近的某处。

调查人员锲而不舍地从档案里甚至过去的海量新闻里寻找到幸存者六人的蛛丝马迹,整个过程的确很像侦探破案。但透过这次调查,牵连出的当年海外华人遭受的不公待遇才是更值得反思的。在历史的新节点上,如何面对全新的中美关系,一个国家要如何发展才能让国民更有骨气,才是这次寻找后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会把牛奶送给孩子的他没能把咖啡店开下去,带着西装登船的他突然失去了合伙人,从加尔各答上岸从此杳无音信的他不知是否回到了祖国。若没有一根棍子的救生,没有人性的救援,有的人生将不复存在。人类历史最著名的船难,或许不过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小风浪。在排华法案背后,或许还曾有过更多移民抹干眼泪,笑呵呵面对更多人生的风浪。

参考资料:

1、隗延章,《寻找泰坦尼克号上的中国幸存者》

2、樱汐读书,《天使岛悲歌:150首动人首诗歌里的移民血泪史》

 3 ) 追寻真相,为之正名

记得早于泰坦尼克上映前两年,我就在课堂上听过老师讲过这次大西洋上巨轮首航撞冰山的事件,直到前几年看到了一篇有关几位华人经历了这次海难的文章,内容涉及为被污名化的华人乘客正名,感谢良知和正义没有忘记他们。导演卡梅隆在拍摄泰坦尼克号之前就了解了这段历史并拍在电影之中,罗丝靠一块门板最终获救的拍摄灵感,也是来自最后一个获救的中国人(删减片段会在新片中呈现),时隔一个多世纪,当年的见证者早已往生,想要还原被欧美社会刻意歪曲的历史,导演与他的创作团队要做出多少大的努力才能如愿。泰坦尼克号救援结束后,这六位幸存的华人因为排华法案的存在,并没有被允许进入美国,甚至没有得到应有的医疗援助,而是在24小时内就被遣送上了去古巴运送水果的货船,带着失去2名同胞的悲痛从此销声匿迹。这6位华人同胞未必有多么高尚的品德,他们只是做了所有乘客都有权利做的事,但当权者对他们的侮辱、歧视、丑化着实让正义人士感到愤怒,他们的故事理应被客观对待。这一切都是因为英国导演罗飞热爱中国,并为之付出不小,他们不仅翻阅了众多的历史资料,寻找众多的专家,还上线寻找线索的网站。踏遍中、英、美、加等多个国家,寻找幸存者的后代,只为还历史一个真相。施万克为求真像身体力行浸入模拟的冰水测试人体在极寒条件下的应变能力;京西学校的老师为了证明折叠式备用救生艇根本不可能躲人,复原了一艘完全相同的模型;携手二代华人远赴威尔士探访坦泰尼克五副的后人;深入广东侨乡台山古村遍访村中族人长者;时隔多年后逐一联系电影原片中每一个演员为取得他们的授权,以上种种良苦用心努力,只为对历史认真负责。这样一部揭露欧美世纪谎言的佳作来的正逢其时。这么多年来,我们看了太多外媒的选择性,甚至是凭空捏造充满傲慢与偏见的报道,这些报道用来去蒙蔽本国民众,去诋毁中国形象,比如BBC中英文报道故意使用不同的滤镜,特别是前几天的新疆棉花和强迫劳动的不实报道,让人义愤填膺。西方媒体和百年前一样,用谎言抹黑中国,选择用话语权篡改历史,这部片子就像一剂良针,提醒欧美民众该擦亮眼了,激励中华民族要捍卫民族尊严。因为它不仅忠实记录了泰坦尼克号幸存者们是如何被污名化,以及之后的人生轨迹。还公正客观的记录了中国人在欧美社会一个多世纪以来所遭受的委屈和不公,他们的故事展现的其实是勇气与机智,而不是懦夫行为。其实根据后来幸存者的证词,踩伤女乘客的是美国富翁斯腾格尔和所罗门;当年船上被传假扮女人换取生机的人是日本人;至于偷渡客也是欲加之罪,这几个中国人都是拿着正经船票去新的工作地的劳工。当今的中国国情已不再积贫积弱,但华人乃至所有亚裔人群依然在受着傲慢的歧视和无端的攻击,想要有话语权唯有全民族自强自立,犯我强汉者,虽远必诛。正义会迟到,但永远不会缺席,事实会被混淆,但真相不会永远尘封。

 4 ) 被华人劳工刻下的诗句震撼到了

本来以为那个年代的劳工不同于写在历史课本上的那些清朝公派留学生以及民国的各色留洋才子,文化程度应该都很低,仅仅是为了逃避国内的战乱,才只身前往异国,有点像难民一样的印象。

片子中提到有几百首这样的诗句刻在墙上。在那样的排华环境下的异国,写下这样的诗句。无论是刻下的字体本身利落的线条,还是字里行间表达的气魄,结合这个上下文,都让我感到一种非常直观的冲击感。

 5 ) 关于 Fang Lang 的名字

记得影片后半部分有个画面中,显示 Fang Lang的名字也有被登记成 Sam Fang Lang,这里就忽然想到会不会因为L和R发音的关系,Lang 是误写的 Rang ,如果是 Rang,Sam Fang Rang 的发音正好就能对得上 “山 方荣” 的名字了,三个字老外也不知一个字是姓还是两个字是姓,而且把Sam一去掉,也能解释照片里名字为什么也写的 方荣

 6 ) 擦去灰尘的,不仅仅是中国幸存者

泰坦尼克号——一个被叙述在大众文化来传递美国普世价值和浪漫情绪的历史传奇。事件中被掩盖的是被合理救起后无处被接受地躲在救生船里度过一夜后被送往古巴的四个中国人,从华侨之乡台山的港口出发,他们在这次历史事件遗忘的角落里被提起,背负的是一整个时代中国人的缩影——廉价劳工,参战,被政策遣送,没有合法身份地生存在一个卷席排华风气的社会里。泰坦尼克号的经历,对他们来说,不过是这条路上的一个困难而已,甚至抵不上之后他们遇到的其他困难。 在台山的滩头,片中的中国人感慨道历史不该遗忘他们对下一代人作出的贡献。他们远赴东洋,凝重血泪,用颤抖地手指在冰冷的墙上刻下“倘若得志成功日,定斩胡人草不留。”

草蛇灰线下,方荣山亦或是方郎,同着一起去给好友参加婚礼的伙伴们,提着装着领带西装的行李箱,怀揣着渺茫但不妥协的经商梦,踏上泰坦尼克号的甲板。正如片尾在东海上被晚辈放下的纸灯一样,被历史的汪洋裹挟,飘进冰冷海水的深处。

擦去灰尘的不止止是中国幸存者,更不要忘记历史,那些在异国他乡夹缝生存的同胞们

 短评

“泰坦尼克号”触碰的只是“冰山一角”。

8分钟前
  • [未注销]
  • 推荐

天高海阔浪波波一根棍子救生我兄弟一起有几个抹干眼泪笑呵呵

13分钟前
  • wqbduiq
  • 力荐

看到最后发现居然是在讲排华,但整体来说还是保持了克制和客观,比我想象中的好看。想起昨天看的抗疫纪录片里的一句话:我不想用正能量或者负能量这样的话来说,但是真相就是真相,它本身就具有力量。很棒,看完之后我突然觉得survivor这个词充满了力量。

14分钟前
  • 陈大痣
  • 推荐

会把牛奶送给孩子的他没能把咖啡店开下去,带着西装登船的他突然失去了合伙人,从加尔各答上岸从此杳无音信的他不知是否回到了祖国。若没有一根棍子的救生,没有人性的救援,有的人生将不复存在。人类历史最著名的船难,或许不过是他们人生的一个小风浪。排华法案背后,还有更多移民抹干眼泪,笑呵呵。

15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好像在他们生命里,那年那次的沉船,只不过一场小事。

19分钟前
  • 陳顏
  • 力荐

本以为是个蹭热度的小片,没想到居然很好看,导演和主演(研究员)都是中文流利的外国人。开始只是为了找到一个世纪前6个中国普通人的下落,没想到越挖越深,挖出一部一代劳工移民的血泪史。我作为记者,很能理解那种靠海量资料的蛛丝马迹、各种奇异方法拼出线索时的惊喜感,也感动于主创明知这个几个人早已消失在历史的深海里,依然坚持数年打捞他们在世上存在过的痕迹。寻找过程充满格物致知与人道主义精神,最后救人者和被救者的后代相见那段看到泪目。一代移民受尽凌辱和苦难,也依然远渡重洋,在陌生的大陆顽强生存下去,可想而知那个年代的中国有多苦,很心酸和心疼。上映时恰逢亚裔歧视风暴,中美关系进入新时代,更添现实意义。一段不为人知的历史,一个看世界的新视角,中国人和美国人都应该看看的电影。片尾曲是导演的父母写的,很好听。

21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作为你朋友圈唯一摸过泰坦尼克号遗骸的人,我期待了三五年终于等到了《六人:泰坦尼克号幸存的中国人》纪录片公映。吴亦凡《大碗宽面》歌词「我这一生漂泊四海 看淡了今朝」可以形容这部电影主人公的境遇——六位中国幸存者有的英年早逝,有的至死都未跟子孙讲一句自己在泰坦尼克号的遭遇。这部纪录片果然展示了《泰坦尼克号》删减片段——以中国幸存者为原型的救援镜头。我觉得所有人婚前都应该经历一下「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之后再决定是否和对方结婚。此前有一部同样由后人讲述祖先移民的纪录片《客从何处来》,这两部纪录片的思想倾向是一致的:透过后世查阅的各种材料,复原(数)百年前历史上小人物发生过的故事。

22分钟前
  • 未成话
  • 推荐

类似《哈马舍尔德悬案》的纪录片,写特稿,下田野,做实验,拍摄是目的,破案是过程,老外团队抽丝剥茧,独自奋勇,去挖掘泰坦尼克号中国人幸存名单背后秘辛,海外华人一代代开花散叶,历史是因,也是果,功德圆满。

26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6.0/10心里很明白,这类电视专题性质的纪录片,比起艺术性,看的更多是实际意义。在如今平权狂潮的语境下,借着知名故事拨乱反正寓教于乐,的确非常应景。但片子里有个细节着实把我气笑了——施万克造模拟救生艇,委派给帝都的国际学校也就罢了,还故意给京西的招牌几个特写,似乎正站在台上标榜:看,百年前排华法案撕成一片,百年后中外少年和谐互融!中国人民真的站起来了!乍一看很暖心,可是仔细想想,这帮贵族学校里和外国同龄人朝夕相处的中国孩子,一年学费就得20万,真的能代表中国民众的大多数吗?这种精英化高阶化的表现媒介,有没有反作用都另说,实际意义更是瞎掰。很多时候看这些欧美慈善家,毕其一生事倍功半,真的既感动又难受。安逸单纯的生活环境已经让他们形成思维定势了,对中国,他们真的不懂。

28分钟前
  • 眼睛瞪得像铜铃
  • 还行

像破案一样的节奏,几大洲到处飞,重点是说 排华法案,涨姿势。最后的旁白说出了我的观感:泰坦尼克遇难记对他们的人生来说,都不是最大的灾难。。。

29分钟前
  • 九命猫@victor-eyes
  • 还行

多一个人见证,真相就多一份意义

34分钟前
  • 一字千金小可艾
  • 推荐

不是偷渡,一共8个中国人,以前是轮船上的锅炉工,因为英国煤炭工人罢工,导致失业,他们8个人共用1张船票,作为泰坦尼克号的锅炉工上船工作,想去美国找工作。发生船难后,他们被锁在船底,直到快沉没的最后一刻才打开舱门给他们逃生机会,6个人活下来。

39分钟前
  • Your Ferry man
  • 力荐

抱着“Titanic”忠实粉去看,在看到具有年代感的《李奥纳多真情写真集》时差点笑出声…这部纪录片第一次呈现了卡神《泰坦尼克号》华人劳工被删片段,杰克和露丝的结局(露丝趴在门板上最后获救)灵感正来源于此,这位华人劳工也可能是当年被救的最后一个人。“是谁那夜在漂浮的门板上哭泣,勇敢的灵魂在空中飞翔” 看完全片,发现这部纪录片不仅仅这么简单,它通过层层挖掘、拨云见日地探索6个中国人的故事,甚至有《网络谜踪》《寻找小糖人》带有悬念和探秘般观影体验。施救者与被救者的时空见面,排华法案的历史渊源…通过这些探讨的人文关怀、种族歧视问题、中美关系,放在当下看更多一层现实意义。“多一个人见证,真相就多一份意义” 片尾曲加分

43分钟前
  • 影志
  • 推荐

二十世纪人类最大的海难,只不过是他们人生的一道小坎坷

46分钟前
  • #85
  • 力荐

他日豪强日,定斩胡人头。

51分钟前
  • 李昨
  • 力荐

8.4的开分已经让我挺惊讶的了,竟然还涨了0.1分呢,看来大家不仅没有产生蹭泰坦尼克号和卡梅隆热点的负面想法,反而觉得电影挖掘到了一些特殊的内容。在海南岛国际电影节期间因为太忙没有看到这部电影,今天特意去看了一下,上座率还不错,且中途无人退场。从这样一个震惊全世界的历史大船难中找到这样一个切口去深挖,本身还是值得敬佩的,也算是历史的一个小小的拼图。尤其是这些研究员们从纷繁复杂且历史久远的资料中寻找蛛丝马迹进行拼凑的精神确实也令人敬仰,包括在账号后面添加各种邮件名后缀来找人,以及对人名线索的逐步追踪方式,都挺不错的。不过测试低温下能坚持多久以及造一艘小船看能不能躲藏则确实觉得大可不必,有些无聊。另外最后落脚点成了各国的排华法案,讲述华人的移民血泪史,岂不是偏题了?很多结论其实也主要是一种推理猜测。

52分钟前
  • 连城易脆
  • 还行

“那个人说‘我才不会把房子租给黄种狗’,他一拳打过去,打的那个人跪倒在地。那一年他70岁了,他一直都是这个样子”

57分钟前
  • Moon
  • 推荐

百年以后华工们刻在墙上的悲愤正在实现,就差排美、排英、排加……法案了。什么时候我们能拿要求别人的标准要求自己,好像能给真相、道歉的只有异族,未免过于自薄,要自信。ps:游戏被安利到了。

59分钟前
  • 着迹
  • 还行

整体看下来比较像电视纪录片 客从何处来 。本片的选取角度比片子本身更有意思,更多是华人海外闯荡时,后段出现的美国天使岛和当年遗留下的诗也是一个好的题材。

1小时前
  • 用户名太长了
  • 还行

这部纪录片上映也等了很久,就像这段历史被揭开的时间也是等待了太久,这几个人的人生或许仍然不能被探索清楚,但至少已经开始被发掘,其实这不仅是关于八个中国乘客,也是那一代华人移民故事,方的故事尤为震撼,一个从冰海里挣扎出来的幸存者,又如此努力在美国讨生活还要帮助亲友,他的故事比电影更加传奇。

1小时前
  • 孔府小鱼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