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来

HD国语版

主演:陈道明,巩俐,张慧雯,郭涛,刘佩琦,祖峰,闫妮,辛柏青,张嘉益,陈小艺,丁嘉丽,李纯,张庭菲,付璐璐,高莹,王志强,张金元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归来 剧照 NO.1归来 剧照 NO.2归来 剧照 NO.3归来 剧照 NO.4归来 剧照 NO.5归来 剧照 NO.6归来 剧照 NO.13归来 剧照 NO.14归来 剧照 NO.15归来 剧照 NO.16归来 剧照 NO.17归来 剧照 NO.18归来 剧照 NO.19归来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归来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上世纪70年代初,与家人音讯全无隔绝多年的劳改犯陆焉识(陈道明 饰)在一次农场转迁途中逃跑回家。这对怀抱芭蕾舞梦想的女儿丹丹(张慧雯 饰)带来了巨大压力,她阻止母亲冯婉瑜(巩俐 饰)与父亲的相见。因此夫妻二人近在咫尺却又相隔天涯。文革结束后,陆焉识终于平反回家,但是他却发现女儿早已放弃了芭蕾的梦想成了一名工厂女工,而深爱的妻子因为患病已经不认识自己。深厚的感情、生活的变故,迫使陆焉识做出了对他来说最荒唐却又最合理的人生选择……  本片是张艺谋导演加盟乐视影业后的第一部作品,被编剧邹静之誉为苦心之作。狂赌之渊第二季花轿喜事我很丑,可是我很温柔颜值杂货铺苍之骑士团我们的艺术花神刑事7人第四季海尔智趣新潮夜爱之礼春琴抄被挠极限挑战第十季群龙夺宝粤语版黑帮卧底第一季欲女鹊桥兄弟们迷失的心奥菲莉娅金曲大解密第一季野性的呼唤女人的战争冰川时代4完美罪行吉普赛女王意外的恋爱时光恐龙宝贝一课一练更大的辉煌Amor派对抉择:女人们的战争健康解密:肠道的奥秘我和我的经纪人送你一朵小红花 · 特别纪录最终集消消气第六季好家伙青衣魅影恶搞之家第十七季逃出水泥地诸神的黄昏第二季客途秋恨(国语版)

 长篇影评

 1 ) 永不归来

  永不归来
  
  抛开过高的期待与要求,《归来》还是一部很不错的电影的,至少可以平静的讲述一个故事,不再靠浓烈色彩或是花哨特效,巩利的眼神中也重新泛出《秋菊打官司》的倔强来。
  
  不过相比原著,这几乎已经是两个不同的故事了。
  
  原著的时间跨度从三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讲述了一位“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及其家庭半个世纪的变迁。
  
  没看过的原著的人以为像电影中的女儿出卖父亲,爱人相见不相识已经够惨了,看过原著才会明白电影真是太光明温暖了。
  
  原著中陆焉识和冯婉喻是包办婚姻,年轻的陆焉识觉得自己和冯之间完全没有爱情,所以结完婚就跑去美国风流,让冯守活寡,回来之后,对冯的感情也只有“可怜”而已,但冯却完全认命,觉得陆对她的一点点好都是恩赏,为了讨陆的一点欢心,变卖了祖传的珠宝给冯卖了块金表,但陆却一点也不喜欢。
  
  后来抗战爆发,冯一个人迁去重庆教书,在重庆又有了“爱情”,冯留在上海给他照看继母和子女,苦苦支撑一个家,饿的形销骨瘦,这简直就是《一江春水向东流》,看到这,你能把风流的陆公子和电影的深情好男人陈道明联系起来吗?
  
  陆焉识真正觉得自己“爱”冯婉喻,是在解放后被打成右派判处无期后,在残酷的流放青海的生涯里,越来越觉得思念冯婉喻,他开始认为自己是爱冯婉喻的。
  
  可是读到这我却疑惑了,这是“发现真爱”,还是因为他已经一无所有,冯几乎是生命中唯一还对他好的人,如果这是爱情,那么为何当初在一起时却毫无感觉呢。与其说是爱,倒更像是生命中只有剩下了这唯一的寄托,可以给他勇气活下去,甚至逃亡的力量。
  
  在陆漫长的流放时光中,一遍遍对过去的回忆中,那些当初对包办婚姻的厌恶,无爱婚姻带来的精神苦闷,与随时可能被饿死冻死的艰苦环境相比,真是无比甜蜜的回忆了。所以陆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情调被连狼都饿疯了的大草原真正的改造了,他认识到了以前的自己是多么的“无病呻吟”“不知感恩”,当着教授,住着三层洋楼,拿着一月三十斤米的“高薪”和海外亲人汇款,却还认为自己没有精神上的自由,他要追求“独立的自我”,结果把“民主人士”和左派全得罪了,抗战时不按“教材”上课坐了国民党两年牢不知教训,抗战后又写文章讽刺“接收大员”们,左派人员来争取他了,他偏又自命清高的说“我和你们不是一路人”,到最后打成右派给判了三十年,还和法官辩论要求在判决书上写“永不加刑”,结果给改了死刑,被推上万人公审法场的时候,还要嘴硬说“我自己走。”
  
  这种“顽固不化”“死要面子”等到他在大草原大饥荒中熬了十几年后已经荡然无存,那时他为了去看有自己女儿一个影头的记录片拿冯婉喻当初给他买的金表去行贿,在雪地里和狼打滚,被冻的全身的皮都扯掉了,为了活下去他什么都能忍,“越是活下不去越想活”,在脑子中默写了几十万字的书稿和信件,一边是肉身的极度卑贱,一边是灵魂上痛苦刺激出的狂野才华,直到这时那个动不动觉得“没有自由”“精神苦闷”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才真正成为洞悉了人性和世界的真相的天才,饥荒,狼群和子弹都消灭不了他,装疯卖傻二十年,上演史上最不可能的大逃亡,穿越无人区从青海跑回上海,顺便还在路上“拐骗”了一小女孩作掩护,就为回上海吃碗阳春面,躲在远处妻儿一眼然后就回去自首了。如果拍这一段简直就是《Mission: Impossible V》,《越狱》弱爆了!在经过广阔天地冰刀霜剑改造过的知识分子面前,007又算个鸟啊!
  
  原著中陆焉识是自首的而不是被女儿检举的,这也是原著中少有比电影更“相信人性”的地方。但电影中删去了儿女们如何把归来的父亲当老佣人使唤,想占他的房子,最后谁也不愿赡养他那些“一地鸡毛”的琐事,只留下了陆焉识和冯婉喻相守却不相认的感人情节。
  
  但我仍然怀疑,原著小说中,陆焉识和冯婉喻真爱过吗?又或者他们所思念的对方,不过是他们幻想出来的那个支持自己活下去的“念象”。
  
  一深想更觉可怕,这或许就是最后冯婉瑜认不出陆焉识的真正原因,因为前半生她并没有得到过真正的爱情,陆焉识也从来没有给过她,他对她的只有前半生对一个“可怜女人”的怜悯,和后半生对一位“唯一亲人”的依赖。
  
  冯婉喻就这样作为一个悲剧女性这一生都为“陆焉识”这个名字而活着,等待他归来是她生命的意义,当他真的回来了,她却失去了这个“幻梦”,真正的陆焉识和那个停留在二十年前记忆,并通过二十年来的幻想不断美化的年轻才俊的他相距太远,她的潜意识中不愿意承认这一点。
  
  在我想来,如果两人真的相爱,不论脑子坏成什么样,相见的那一刻记忆立刻就会回来,谁会忘却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所以世上最远的距离,并不是我爱你,却已经认不出你。而是我以为我爱你,其实我已经把你忘记。
  
  对冯婉瑜来说,她爱不爱陆焉识,这问题毫无意义。因为她都一样会去车站接他,一次又一次,那是她活着的意义。爱与不爱,不过是年轻人才会为之纠结烦恼的无聊问题。
  
  在那个离乱承合的大时代里,人们需要的只是一个活下去的理由,而爱与自由,实在是太奢侈的东西了,以至只能欺骗自己说:其实我是爱过的,有一个人在远方等我,虽然,我已经忘记了他(她)的模样。
  
  在原著中,冯婉喻死去后,陆焉识再次回到了草原,那个他曾经不顾一切想逃离的地方,成了他最后的心灵归宿,回到那里,他终于可以放下一切,得到真正的自由。
  
  其实我也宁愿相信,他们是有真爱的,这样这个故事就不会那么冷入骨髓的悲凉。因为那个时代的大多数人,其实都不会太去思考爱与自由的命题。想的太多,就难免变成陆焉识,“生在福中不知福”的痛苦着,挣扎着,一直到把自己折腾到脱皮断骨,毫无尊严。还有他的女儿丹珏,带着遗传的高傲与才情,最后却也不得不屈从于毫无浪漫的现实,仿佛就是一代代人无法摆脱的宿命。
  
  归来的是陆焉识,永不归来的也是陆焉识。二十年前的那个狂傲清高自以为可以笑谈世事的陆焉识,三十年前祖屋中咬着耳朵和她轻轻说话的陆焉识,五十年前初见时让少女冯婉瑜嗅到气息便脸红心跳的陆焉识,早已被大浪淘去,被风沙改造,被时光掩埋。冯婉瑜是对的,“你不是陆焉识。”她能作的,只有在车站举着写着他名字的牌子,一天天的等,直到天荒地老,海枯石烂。
  
  
  
  
  
  
  
  
  

 2 ) 【转】一坛好酒的内劲

作者:胡性能
 
执子之手,与子携老。《诗经》中伟大的爱情诗句,因为被世俗化的广泛运用,变得让人生疑。在最初看张艺谋的新片《归来》时,我找不到比这两句诗更好的概括,只是生活在记忆中的冯婉瑜与生活在现实中的陆焉识,他们就像是两条并行的铁轨,相伴前行,却终生不再相识。
终生,这是个漫长的时间概念,我们曾经讴歌过的完美爱情,有几桩经得住这个词汇的检验?
但是在看完《归来》之后,我发现这部以爱情为载体的电影,后面隐藏着丰富的历史反思,有着对个人苦难以及民族命运的深度思考。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作为个人的爱情,也许没有什么比这种错位更让人惋惜。陆焉识终究在冯婉瑜的守候中“归来”,但经历了人生的浩劫之后,包括你我,谁还能回到以往生活既定的轨道?山河依旧,物是人非,归来的人们将怎样面对不幸的往昔?曾经的苦难又怎样以个人记忆的方式进入寻常人的当下生活,并长久地影响他们的未来?《归来》试图提示我们,这是一个不容忽略的问题。
故事的表层,与《诗经》中的那两句诗相比,我更喜欢拉金的诗句:“在所有的脸中,我只怀念你的脸”。这青橄榄一样的诗句,平实,朴素,却以排除法的方式,将一份铭心刻骨的怀念凸显出来。精神与肉体受到双重打击的冯婉瑜选择了向后眺望,她逆时而行,生活在过去,在人群中一次次引颈寻觅着她的陆犯焉识。在她充满期盼的目光背后,不难看到在时间的深处,在她的青春时光中,有着她最为珍视的一段感情。她不认识现实中的陆焉识,却能死死记住他年轻时的脸,那张脸是她留恋的过去,是她生活的勇气,是她的命和她的一切。
相对于冯氏婉瑜大脑的一片混沌,作为知识分子象征的陆焉识的清醒则意味着他得独自承受所有的苦难,这是清醒者的宿命。在旧时代, 鲁迅先生就曾说自己是黑屋里的先醒者,如果没有希望打破黑屋,还不如让他们在睡梦中死去。但是在《归来》中,陆焉识的人生态度是积极的,面对漫漫长路,他像冯婉瑜一样,选择了等待,他不离不弃,以百般的呵护、关心,耐心地等待一个人能够从黑暗的记忆深入归来。
一个人在精神深处期待着陆焉识能够回到她的过去;另外一个人在现实里守候冯婉瑜能够回到他的当下和未来。彼此的坚持恰恰让两人无法在清醒的现实中重逢,这是两条铁轨相互守望的爱情,感人却又无望。然而正是向后的怀旧,以及前行中的期冀,这两种背行的力量让《归来》这部影片具有了极强的内在张力。我揪心期待了一百分钟,看到的只是男女主人公人生故事的冰山一角。没有山盟海誓,没有玫瑰花,也没有卿卿我我的境头,删繁就简的情感呈现是那样的含蓄内敛,中国式的爱情以及思想的中国式表达,让简约的剧情分泌出巨大的能量,直到演职人员的名字出现在黑色的银幕上,我依旧被摁牢在座位上,被故事的余味所控制。
原来,这部影片不仅讲述了一个动人的爱情故事。看过之后,思想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相对于冯婉瑜与陆焉实无法回到他们彼此相识的过去,张艺谋到是借助这部影片完成了自己导演生涯的重要回归,重返他的巅峰状态。20多年前,他用《红高梁》告诉大家,电影可以那样讲述,中国电影从此有了全新的叙事选择;10年前,他又用《英雄》开启了中国的大片时代,并在今天成为让我们渐感厌倦的商业喧嚣;当我们都预感到大场景、大制作支撑的宏大叙事以及搞笑、无厘头营造的浅薄逗乐终将沉寂,为此期待中国电影艺术上的回归会在什么时候到来,由谁开始时,没想到还是他:张艺谋。
无论是小说还是电影,在三万里河山演绎王朝的兴衰变更,与在方寸之间呈现一个民族的情感与苦难,究竟那一个更为困难?《归来》可以说是中国电影史上一次颇具难度的叙事,张艺谋在如此逼仄的空间里,借助极为有限的场景和人物,将故事讲述得如此让人难以割舍。与那些满场飞奔且背景不断变化的舞蹈相比,张艺谋就只站在一个情感的圆点,不挪动,就完成了一次出色的演出。他的表现让人联想起《天龙八部》里那个扫地的老僧,无招无式,却武功奇高内功精湛,也许是年岁的增长,也许是对电影多年的浸染,张艺谋在拍摄《归来》时采用的是最传统的中国叙事,简约、简洁、简练,让有限的空间,隐藏着无限的思想意味。包括扮演冯婉瑜的巩俐和扮演陆焉识的陈道明,他们的表演自然、克制,堪称完美地演绎了中国人情感和情绪的表达,我以为,这是返朴归真后的必然选择。本份和老实的讲述态度,略带忧伤的旧色调,让《归来》成为了一次情感与思想的窖藏,不喧哗、不张扬,所有的深情与刻骨的伤痛都隐藏在平静的叙述里,导演的手法看上去毫不炫技,然而正是这种表达的节制与不动声色,将一坛好酒的芬芳与内劲,完全密封在一个感人的故事里。

 3 ) 《归来》张国师这次玩的是韩范儿

文/马马也 影片上映之前,有这样一条新闻让人记忆犹新,某国际知名大导看罢《归来》,紧紧握着张艺谋的手,说:“诶呀,这电影太给劲了,我整整哭了一个小时。” 当时众人都在猜测,究竟是何种惊天地泣鬼神的剧情,才能让见多识广的好莱坞顶级大导演哭成个泪人儿。看完电影我得出了自己的答案,这位大导肯定没受过韩国电影的熏陶,《归来》不就是一部兑了水的知名韩国电影吗?看《归来》能哭一个小时,那么看《我脑海中的橡皮擦》您肯定能哭上整整144分钟。 抛开原著《陆犯焉识》不提,《归来》就是一部老年、文艺、寡淡无味版的《我脑海中的橡皮擦》。 看不明白,只因你没读原著 《陆犯焉识》,别开玩笑了,除了人名以及和老年痴呆症状差不多的失忆症,《归来》基本上脱离原著很远。 点映过后,曾经有观众提出这样的疑问,那就是——这部电影基本上忽略了陆焉识在几十年中所经历的种种遭遇和过往,几乎忽略了整部原著小说的铺陈和交代,观众容易看不明白。张艺谋回应说:“你们看他在逃亡途中贪婪地吃一只生红薯,就全明白了,一切都在不言中。” 对待同样的问题,影评人周黎明的说法是:“该片是陈年佳酿,但不是那种一口把你灌醉的烈酒,你需要慢慢品。批评说它太平淡。那是因为,你看到的是冰山露出水面的部分,其余的部分要靠心去体会。我喜欢该片,就因为它醇而不烈。” 张艺谋和周黎明其实很好的回答了关于看不到,和看不懂的问题,那就是——你看到的电影其实只是其中的一部分,看不懂说明你欣赏的水平有待提高。潜台词是观众们应该先读原著,再看电影,只有这样你才能体会到这电影的浓烈和醇厚,才能参透那颗生红薯的意义,才能窥视到潜藏在水面之下的冰山主体。《归来》虽然是改编自《陆犯焉识》,但更是提高和升华。之所以有那么多的留白,是因为小说已经把一切都铺陈好了。懂得的人自然会懂。 我同意这样的说法,观看《归来》之前,确实应该去读一读《陆犯焉识》,只有这样,影片中陆焉识和冯婉瑜之间的情感关系才会显得更加深沉动人。但是纠结之处在于,但凡是看过了原著的人,基本上是没有办法再去心平气和的去欣赏《归来》这部升华之作的。只因为小说和电影的差距实在太大,电影中的情节和脑补的前因后果完全断裂。小说中,动荡年代所淬炼出的人物性格在电影中全部走样,时代和环境对人物的影响基本归零。《陆犯焉识》中那些鲜活的人物,纠结的人情世故,欲说还休的情感和牵绊,在《归来》中被全部碾碎,变成了一滩只为宣泄情感而存在的鼻涕和眼泪。 看了原著,还不如不看 张艺谋的三板斧,第一下砍掉了原著故事中的血雨腥风和人情冷暖、第二下砍掉了复杂而纠结的人物关系、第三下砍掉了特殊时代对人性的压抑和扭曲。最终《归来》这电影唯一剩下的只有张艺谋所说的“尽在不言中”和“留白”,以及周黎明所说的,苍白的冰山一角。 明明是经过蒸馏的白水,有人偏偏称其为浓而不烈的陈年佳酿。之所以产生这样的说法,只有两种可能,要么是酒喝太多烧坏了味觉,要么就是喝惯了这种忘掺酒的白水,想当然的认为这才是上等佳酿。如果两种都不是,那么只能是睁着眼睛说瞎话了。 所以,观看《归来》的第一条守则是,不要去翻《陆犯焉识》,否则只能在电影院里长吁短叹或者昏昏欲睡。 就按照导演说的,把《归来》当成是一个单纯的爱情故事看吧。遇到影片留白过多的时候,你可以发发呆,看看周围是否有人已然泪流满面。 这部电影中最最感人的情节是陆焉识坐在屋子里给失忆的婉瑜念信,一封一封的念,信里面既没有抱怨也没有血雨腥风,爱意和思念是无法写在纸上的,于是只能谈谈阳春白雪,信的内容基本上和《舌尖2》的解说词差不多。 国师,这次玩的是韩范儿 原著中,几乎所有激烈的情绪和情感都被特殊时代淬炼成了低头隐忍,在那样一个时代中,过度的抒发情感几乎等同于自掘坟墓。而张艺谋为《归来》中的人物创造出了一个极其舒适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环境,情感可以任意的宣泄和泛滥,于是人物常常泪流满面,任何情绪都可以直抒胸臆。没有任何的隐忍、纠结和拉扯,这一家人那么固执和天真的爱着彼此,没有前因和后果,就是因为爱所以爱,因为爱而不离不弃。所以这故事从头到尾都透漏着一股单纯的,可爱的,傻乎乎的气质。 也许正是因为这样,那位国际知名大导才会竖起大拇指对张艺谋说:“Oh my god,it's like a different you! ”确实如此,这次国师张艺谋走的是“韩范儿”!《归来》在骨子里就透漏着一股韩剧气息,单纯的爱、流不完的眼泪、得了不治之症的女主角、不离不弃,爱到天荒地老的男主人公,用爱换来救赎和原谅,为爱牺牲毕生幸福…… 留白和文艺,基本等同于“糊弄” 评价《归来》可以用文艺、深沉、内敛、甚至浓而不烈等词汇来形容,其实用更直白的说法是,张艺谋用了一种最为经济的方式改编了《陆犯焉识》。 按照我个人的观点,两个字足以,那就是——糊弄!大的变成小的、浓的变成淡的、多的变成少的、有争议的直接删除,用“几年以后”几个字来代替时间对人物的雕刻。怎么简单、怎么和谐、怎么解释的通,就怎么拍。化繁为简绝对是国师张艺谋的拿手好戏,白话的故事加上红色娘子军,三下五除二片子弄好了,钱也到手了。真乃是高手、高手、高高手。 PS.在解释故事的时候,张艺谋导演,一直在用留白和尽在不言中等词汇来解释为什么会选择这样改编这个故事。其实我真的怀疑,张艺谋导演是否有功夫和时间去认真的读一读《陆犯焉识》。当然这只是个人观点。太复杂了,确实不适合现在的张艺谋,就让国师继续留白和尽在不言中吧,总比捏着鼻子拍《三枪》这样的烂片舒服多了。 再有,总是觉得投资方得多有信心才敢押宝这样的电影,说明在他们眼里,国师的名字就是赚钱的招牌,电影质量只能排在第二位。 1.关于原著: 先看完原著,电影基本就没法儿看了,落差太大。解决的办法是,先去看电影,再去读原著,然后再去看一遍电影,这样这电影可能会更有味道。 2.关于改编: 之所以有上面的建议是因为,有两个核心问题在电影里被导演留白了,第一,陆焉识为什么要冒着个人和整个家庭都被搞死的危险跑回来。第二,陆焉识为什么爱婉喻,而不是其他的那些个女人。婉喻为什么苦苦等待陆焉识而不是划清界限,恩断义绝。只有对这两个问题的逻辑性没有异议,这电影才有看下去的意义。 3:关于爱情: 原著小说基本上就是一个感人至深的爱情故事。所以张艺谋也把电影的关注点放在了爱情上。小说中陆焉识对婉喻的爱,是一个由不爱到爱的过程,这个过程的长度几乎等同于陆焉识整整一生。而婉喻几乎崇拜了陆焉识一辈子,她到死都不愿意相信眼前这个落泊的的男人真的是她爱着的那个完美的陆焉识。 抛开原著不谈,作为一部单纯的爱情电影,归来也是苍白的。连最基本的起伏都没有。这世界上不存在毫无原由的爱,所以爱情电影的第一要素是要讲明白这爱是怎么来的,他们为什么爱着彼此,而不是爱着别人。其次,这份爱历经过什么样的磨难,为什么男女主角愿意坚守这份爱,哪怕付出一切也要厮守在一起。不经历岁月和磨难的洗礼,爱情怎么可能弥足珍贵,更不可能让人感同身受。张国师讲的这点儿事儿,几乎每个小区里的大爷大妈都经历过,拿出哪一个都不比这电影差,真犯不上改编陆犯焉识,拿特殊时代当噱头! 4:关于和解: 犯罪者都不愿意正视问题,受害者却自己找上门去说,我原谅你了。这是什么逻辑。任何和解的前题,都应该是犯罪者主动低头谢罪,还原真相,告慰亡魂! (所有内容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4 ) 生活比电影残酷多了

评价《归来》之前,我想先从另一部电影说起。倘若不是经历这件事,也许我对张艺谋的电影会有不太一样的看法,或者秉持一个较低的衡量标准。 2008年,谢晋导演去世,不少城市都举办了回顾展,我得以在大银幕上观看了“反思三部曲”(《牧马人》、《天云山传奇》、《芙蓉镇》)。这其中,以《天云山传奇》的观影经历最为难忘。难忘的原因倒不是因为我看哭了,实际上,一旦涉及到对电影的严肃评价,那么,眼泪是绝对廉价的一种存在。因此,我对《归来》前期的泪雨宣传实在是不以为然。 放映时,不知道是拷贝老化还是敏感词过滤,反正中途突然断片。一个老者突然站起来,大声斥喝着要退场。他说,他是一名还没平反的老右派,《天云山传奇》就应该年年放、天天放。他今天特地来看,不想如此扫兴。老者言辞激烈,场内其他中老年观众把他劝下,这时放映又好了。 放映结束后,这名老者依然情绪激动,边说边哭。他说,右派有55万,儿子去世都没能看上一眼,共产党亏欠了太多……周围人听得心酸不已,纷纷上去安慰他。 关于那些被拭去的眼泪,我更愿意相信,老者的眼泪不仅仅是为电影,而是为了那些被摧残的生命——包括他自己。那一声声绝望的呼吁,令我想起了《华丽的假期》里的一幕:主人公在无人的街上大声喊着,请不要忘记我们。这部韩国电影浪费了一个好题材,却不妨碍我记住这一场景。 请不要忘记我们。 这大概是对《归来》的最高评价,不需要眼泪决堤,不需要道德绑架。 2013年中国导演协会表彰大会,冯小刚态度鲜明地表达了对审查的异议和不满,希望有关部门能放开一些题材禁区,矛头直指文革。2014年四月,奥利弗·斯通口不择言,称应该拍摄文革,戳破了中国电影蒸蒸日上的真实谎言。这一年间,张艺谋迅速拍摄了一部涉及文革题材的电影,名为“归来”。 《活着》时,福贵的悲惨命运到文革处戛然而止。《我的父亲母亲》,文革背景隐隐绰绰,朦胧难懂。而到了《归来》,文革依然只是一个电影的开场序幕。如果对比三十年前的谢晋,那么,在反映文革题材的尖锐程度上,中国电影不仅毫无进步,而且还有退步之嫌。 有人说,谢晋模式的糟糕在于道德感化,在于把天大之仇变成了个人恩怨。那么,《归来》的毛病就更加明显了,它把反右和文革的伤痛变成了两个人的苦难,三口之家的生活琐事。观众从中只能体味无助的悲苦,发出无力的喟叹,就像那把出不了手的勺子,立意上未免流俗。电影当然可以拍成悲剧,然而,悲剧也有高下之分,更有力量的差异。只是在现阶段,张艺谋和中国电影都不具备这样的能力。 当电影直接舍弃了陆焉识和冯婉瑜的人生跨度和情感铺垫,《归来》的重头戏变成了传统的室内家庭剧,一幕接一幕,与造成沉痛创伤的时代毫无干系。相比真正的电视剧,它显然来得紧凑、黑色和戏剧。可是,这等级别的玩意,根本不需要张艺谋出手,冯小刚足以胜任。 对我而言,《归来》真正能看的部分大概就是文革序幕,因为先于陆焉识的个人遭遇和家庭悲剧,我已经自动脑补了无数惨绝人寰的故事。那些故事完全不需要借助影像,只需白纸黑字几行,足以让人哑口无言。与这些故事相比,《归来》试图引出文革记忆的努力,变成了闯关失败的游戏。我当然也记得结尾的铁栏,文革的受害者永远被锁在了记忆的深处。可是,我想看到的不是笼中的陆焉识和冯婉瑜,而是笼中的中国人,被记忆所流放,被自我所驱逐。 对张艺谋而言,《归来》的摄影毫无功力可言,有人或名曰“返璞归真”,一语道破了这是一部品质真诚的电视剧。以往偏爱的大红大绿,只留在红宝书、芭蕾舞和红色娘子军。只有在这些画面里,你会觉得张艺谋的影像是有煽动力的,依然有《红高粱》的野性,有《大红灯笼高高挂》的欲语还休。甚至你还能想起《我的父亲母亲》里面,章子怡身上的大红棉袄。这么一部减法做尽的片子,居然还整出了一个4K拍摄的名堂,实在是南辕北辙。如果真有花了这笔设备钱,还不如拨给化妆组和视效组,这样陆焉识和冯婉瑜的老年妆看上去也许会更加真实可信。至于冬天,看上去应该也会更加的寒冷。 再到煽情上,除了起音乐和飘咏叹女高音,《归来》已经想不出其他办法了。单说陆焉识一次次送冯婉瑜去车站,每一次都缺乏煽情效果,却有再三为之的单调和木然。《天云山传奇》里面,爱情是那么动人,单截取风雪归家一段,一名弱小的女性突然爆发出巨大力量和生命光芒,令人在逆境中依然相信有真善美,这便是一部电影的高明之处。及至《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用升格慢镜头反复渲染追逐与等待,强化章子怡身上的那股劲头。而这些力量、这些人物身上的性格光辉,《归来》统统没有。反倒在女儿身上,她对父亲的盲目恨意,确有一股深刻的时代性在里头,是黑暗力量的天然反应。 在陆焉识身上,我感受不到他决意当读信人,主动去选择不做陆焉识自己。电影本可以强化这种离奇无比的荒诞,也凸显出人物的性格,围绕名字和身份做文章。结果,《归来》变成了陆焉识不得不当读信人,因为他当不了冯婉瑜的那个陆焉识。换言之,电影没有强化陆焉识的自我牺牲,也失去了原著的突然觉醒(因为实际上陆焉识并没有那么爱冯婉瑜),反倒成了一种不得已的委曲求全,实乃糟糕的降格处理,令陆焉识蹉跎一生的不离不弃变成了新时代的一介道德楷模。本可以做出差异和错落的爱情,终于彻底变成了破镜难圆的夫妻泣血记。 这个错失的性格转变也造成了剧作的无力,令方师傅跟屁股后面的勺子被迫成为一处伪高潮,也让不少观众悻悻而归。 失忆的冯婉瑜永远留在了等不到的归来日期,亏欠于这对患难夫妻的罪魁祸首却消失在了铁栏后面。如果电影只是生活的一面镜子,那么,《归来》显然不合格——即便它为我们留下了陆焉识和冯婉瑜的人物画像,叫我们不要忘记。可是,就像《天云山传奇》现场的恸哭老者,生活比电影残酷多了,陆焉识和真相都尚未等到归来的那一天。【城市画报 http://chuansongme.com/n/483405

 5 ) 最远的距离是我在你面前,却相见不相识

看这部电影,我真的从头哭到尾,眼睛都哭肿了。豆瓣对中国电影真的很严格了,这么好的电影都上不了8分。 张艺谋加巩俐的组合真是王炸,更何况还加了道明大叔。这部电影讲述了文革大背景下的高知家庭的悲哀,虽然仿佛文革是一笔带过,但其实整部电影都在文革的阴影下压抑着。我最爱两场戏,一场是车站的离别,撕裂的叫喊:“焉识,快跑,焉识,快跑”,爱的不顾一切;一场是冯婉瑜记着与爱人约定的永远的5号,陆焉识假装刚回来提着箱子兴冲冲跑到冯婉茹前的1不识,从希望到失望。巩俐和陈道明两个人演的是真好啊,他们的眼神实在适合特写啊!

其实故事真的特别简单,淡淡的揪心,甚至连bgm都淡,但就是这么感动于这个爱情,纯粹而简单。即使最后也没想起又怎样?一直陪伴着就是最大的幸福了!

 6 ) 《归来》:一份存在主义的和解宣言


       2009年末,《三枪》上映。我和几个同学赶着便宜的早场,在中影电影院集体买票围观。看完之后出离愤怒,写就一篇克制的恶评。(《三枪:堕落的张艺谋》http://movie.douban.com/review/2912280/ 欢迎拍砖!)自感酣畅淋漓,并隐约透出一丝文艺批评之风采。对张艺谋的成见,似乎是一些学院派不自觉的共同心理暗示。无论他拍什么,做什么,总有阴谋,总是不对。很不幸,我也是其中一员。
2014年母亲节,《归来》点映。我为爸妈买了票,陪在他们身边看完整场电影。我爸说,张艺谋真是老了。我妈说,这个电影真好看。我说,你们开心就好。5年时间,我了解到生活的更多含义,并试图与这个导演和解。
       至于电影本身,它既不意外,也无惊喜。张艺谋是时代造就的传奇,自《红高粱》的第五代神话以降,到《英雄》开启中国式大片模式,再到今天,一个处于互联网时代的,“恰逢其时”的《归来》,每一步他都合上了拍,成为中国电影最耀眼的弄潮儿。而这背后的支撑,正是炉火纯青的“和解”之道。从提笔给黄镇部长写信的那一刻起 ,工人张诒谋就完成了大导“张艺谋”的华丽转身。
 前史不必赘述,让我们直接进入《归来》。这部作品,李安称之为一部“很好的存在主义电影”,这是一种聪明的理解:一切都理所应当,存在的即合理,而主人公西西弗斯般的命运,更是存在主义的有力注脚。
      《陆犯焉识》:必须要和解的原著
       窃以为,那些责怪张艺谋“无视历史”、过度“留白”的人,都属于隔岸观火,看热闹不嫌事儿大。如果换做是你,你有胆量拿文革说事儿么?从《活着》到现在,20年过去了,在审查制度上文学依然比电影宽松许多。毫无疑问的,张艺谋选择与原著和解,这构成了影片的基石。真要说张艺谋有撒娇嫌疑,那么问题其实在于,如果你只想拍一个纯粹唯美,能感动广大90后主流观众的爱情故事,为什么要动《陆犯焉识》?
      从张艺谋的作品序列中我们不难感到,他是一个体验派,更擅长拍一些与自我成长经验相关的命题,超出这个范围,就会有些力不从心。《陆犯焉识》里,有他熟悉的文革背景、政治变迁、被压抑的欲望和多诡的命运。但同时,他也清醒而准确地判断出,哪些是可以付诸影像的,哪些则不。于是,张艺谋极其刁钻地选择了原著自“青海来信”之后的内容进行改编,这有些意外,细想来又相当高明:以爱情这样稳妥的主题切入,而且是失忆之后的爱情。一切都结束了,但一切又都映射在当下,给生活造成影响。张艺谋在《南方周末》的访谈中这样说:“无需再去讨论,发生了什么,应该怪谁。……所谓新类型,就是我们不要再忆苦思甜,我们不要再控诉,再苦大仇深,让它用内敛的方式,暗流涌动的方式,甚至内伤的方式,去沉淀那个苦难。”
       归来,正是要让人们知道,在经历了苦难之后应该如何继续生活。而在张艺谋看来,重构生活的最好方式就是:与命运和解,并顺势而为。女儿对父亲的背叛以一句“对不起”而和解,丈夫与失忆妻子的关系,也在经历了反复治疗无果之后,以“陪着你到天边”而和解。亲情、爱情、忍耐、和解,这是支撑一个普通百姓活着的信念。至于批判、反思、改造、重建,那仿佛是庙堂和公知该操心的事情。
       朴素美学:与色彩和解的张艺谋
       不得不说,《归来》的美学形式,是张艺谋的一次重大突破和探索。克制、冷静、朴素,一切为了还原时代而努力,不再刻意为了色彩而色彩。他扔掉自己最最傍身的一门手艺,将浓烈化作平淡,试图让形式为内容服务,创造出本真的生活质感。“静”,大概是影片在前十几分钟的背景交代后,从银幕传递出的最强信号。只不过,全场整齐挥舞红宝书的一刻,那个曾经的张艺谋还是忍不住跳了出来。那是另一种力量,类似于“意志的胜利”。但这次张艺谋并没有像在《满城尽带黄金甲》中那样,赋予“法西斯美学”合法性。这也正是整部电影中批判性最强的一幕。
       无论是初出茅庐时的《黄土地》《红高粱》《大红灯笼高高挂》,还是走进商业时代之后的《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直至上一部作品《金陵十三钗》,张艺谋的“造型”和色彩运用,向来被人所称道。在早年白睿文的访谈中,张艺谋直言,对大红大绿的颜色的偏爱,完全是出于一种本能。可以说,在《归来》中,他对本能进行了理性的压制,尝试与曾经“佻挞飞扬”的色彩和解,抛弃过度商业化、消费化的美学观念,回归到对现实和人性的尊重,并担当起恰到好处的历史责任。这在当今中国电影的大环境下,尤其显得难能可贵。当年贾樟柯叫板张艺谋:在黄金遍地的时代,谁还来尊重好人?今天,张艺谋大概可以用《归来》回应。最最重要的是,《归来》以年度文艺大片之姿获得全社会关注并向高票房冲刺,而贾樟柯的《天注定》,则归来无期。
       由此可见,和解的力量是多么重要。
       陆焉识:一出存在主义戏剧的男主角
      《归来》是一部只有现实,不诉来历的电影,它的目的不在于历史叙事,而在于描述一种纯洁美好的人性。但作为一个人而言,陆焉识却无法被历史切割。如何在被架空的情境之中还原完整的人性,是摆在每一个演员面前的最大难题。因此,《归来》对演员的要求之高,在张艺谋电影里前所未有。值得庆幸的是,我们还有陈道明。他的确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最高水准,把一个知识分子的坚持,一个男人的忠诚和一个父亲的宽容,刻画的淋漓尽致。
       原著小说中,陆焉识一生起伏跌宕,华丽苍凉。从会四国语言,留洋归来的倜傥富家子,到被天真性情所耽,流放至西北荒原的劳改犯,再到获得平反,回家之后却被势利子女排挤,最终只得离去的落寞老人,这样的人生,实在是“检视了残酷岁月里生命可能达到的高度”。而他对妻子冯婉瑜,从包办婚姻的无爱,直至历经变革之后才懂得什么是爱,这其中复杂、微妙而隐秘的心理状态,也着实令人唏嘘。
       然而在电影中,这一切都被简化了,只有蛛丝马迹依稀可循。观众们只是知道,陆焉识那么爱冯婉瑜,而冯婉瑜也一直爱着那个活在自己心里的陆焉识。
       纵使相逢应不识。这是多么存在主义的一出戏剧。陆焉识不就是那个永不停歇的西西弗斯吗?一次又一次,他想尽办法,变换身份:方师傅、修琴的、念信的……他知道,他是自己生活的主人,他的命运是属于他的。陆焉识不工作,不劳动,他归来之后的整个身心都致力于“唤醒婉瑜”这项也许永远都不会有效果的事业。许多年过去了,他似乎也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周而复始,这是他与生活和解的方式,里面有爱,有愧疚,有无奈,更有希望。陆焉识是一个荒谬的英雄,也许在别人眼中,他徒劳无功的守候是可笑的,但于他而言却是幸福的。他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是自己的神。
       那么婉瑜呢?在和陆焉识长期分离,相识却无法相认,相认却又不相识之后,她还知道去车站接的那个人是谁么?这么多年了,她最忠诚的伴侣,是自己的理想。陆焉识和冯婉瑜,都在等待着彼此的戈多。
        而坐在银幕前的我,看着许多年之后一个白雪皑皑的早晨,陆焉识手举写有自己名字的纸牌,陪伴婉瑜在车站广场等候。这一刻,我完成了与导演的和解。
       其实我们都是命运的人质。

 短评

两颗星给演员,不包含新的谋女郎。一颗星给一个桥段,巩俐要求陈道明给她念信,按普通编剧写肯定就是很兴奋,接过信说好啊!这时陈道明说:方便吗?三个字一问,一个知识分子的分寸感就出来了。好与坏,高低立判。

6分钟前
  • 老袁
  • 还行

点映归来:看后给人一种平静,在快节奏都市生活中放慢脚步一样。没有去深入剖析大时代变迁人处境变化的反思,而是以缓缓步入的方式给当下观众讲述一个动容亲情和爱情的故事。场景搭建年代回忆感强,钢琴伴奏虽然出现不多,每次响起都很好的为剧情服务

10分钟前
  • 阑珊寻影
  • 推荐

巩俐奉献了从影至今最感人的一场表演,张艺谋在商业与艺术中间找到了最平衡的一点。拿这片跟活着比的可以洗洗睡了,这片对应的是我的父亲母亲,它们的背景都是历史的错误改变了爱情的轨迹。我的父亲母亲讲的是漫长的追逐,归来讲的是漫长的守候。很感人,润物无声的那种。

15分钟前
  • FrancoisG
  • 力荐

这片子不是差,是俗!既然是要拍老年版【初恋50次】,何必改编这本小说呢。这回片子拍的倒是很严谨,问题出在平庸的主题、叙事切入点和价值观,结局的处理其实想法不错,可惜从第二幕开始剧本除了冗长毫无技巧性可言,从头到尾都是平铺直叙,叙事的层次感、伏笔反转和角色塑造都做得很差。★★

18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较差

门一直留着,锁住的是记忆。与其说是选择性失忆,不如说是文革创伤后遗症,用小人物的隐忍去反思大时代。坚守等候、保有归心的爱是大爱,结尾铁栅栏隔断的定格意味深长。尽管是一套再平淡不过的电视剧拍法,流露的却是老谋子老来平和的心境。这种片该用胶片拍,追求高清反是背道而驰—因为更像电视剧了

20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原著粉表示:陈道明就是陆焉识,很赞。巩俐演技很好,但她不是原著中的婉喻。张慧雯也很好,她也不是原著里的丹钰,甚至名字和年龄设定都不一样了。所以把《陆犯焉识》改名为《归来》是很对的。电影更像是张艺谋巧妙的套着陆焉识讲了一个他的故事。看小说我曾泪流满面,但电影不能。

23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似曾相识焉归来

26分钟前
  • 吴松张
  • 推荐

我觉得挺好啊,比山楂树正常多了,起码这俩主演能撑起来,煽情也在可接受范围内。年代感不必说,光那些个变焦镜头就够伤痕了...小说大部分前情都已砍掉,只留下形式简洁的尾部,文革版初恋50次。两句渔光曲好过所有抻嗓子的“啊啊啊”。戛纳重看,采了十几个老外,无一差评,还有个法国佬当场泪崩!

27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刚看完。。演员的表演已经尽力了,可惜的是,活着的张艺谋没有归来。

32分钟前
  • libido
  • 还行

最喜欢车站约见一场戏,乱世频仍,王佳芝一声“快走”犹未绝于耳,冯婉瑜“快跑”又频频响起,哀艳不及,而沉痛过之。除了最后一幕,时代还原度甚高。民族失忆题材能过审,实在意外。

34分钟前
  • zitsunari
  • 推荐

如果能将陆焉识在戈壁上逃跑的惊心动魄拍出来,能将劳改营里的人间惨状拍出来,哪怕只是一点点,也足以超越《活着》了。而现在这个家-传达室-火车站三点一线的版本,则简直就是一出陈道明版《朗读者》加《初恋50次》。

39分钟前
  • 扭腰客
  • 还行

把我妈看哭了,暂时转移了她对我找不到对象的担忧。四星好评!

41分钟前
  • Dr希鲁鲁克
  • 推荐

1,老年爱情小清新,廉价,催泪。2,跪着把钱挣了的同时就不要再想把名捞回来了。3,说需要生活积累的,更多是因为本身拍得太表面。4,别说什么平静,片中唯一平静的只有陈道明的表演。5,如果说这是营销账号的煽情贴改编,我也信。6,这么多年,我们还在谈论张艺谋,本身就挺泄气的。

43分钟前
  • 文白
  • 较差

陪伴是最好的爱。

46分钟前
  • 一只毛阿毛
  • 力荐

她生活就只有4号和5号两天;他自己弹自己的钢琴,拆自己的信箱,读自己未寄出的信。111分钟又短又长。推镜头的代入感。陈道明的克制隐忍、巩俐的巅峰表演。历史的厚重,时代的悲歌。

48分钟前
  • 渡口无边
  • 推荐

婉榆,婉榆……展博,展博……

51分钟前
  • 独唱团
  • 力荐

岁月静好,一去不返;归去来兮,唯有不复蹉跎,爱存留,唯咏叹。

56分钟前
  • Andy
  • 力荐

“她什么都记不住,就记住了我的不好” 中年文革版《初恋50次》+《忠犬八公的故事》+《朗读者》+《再见列宁》+《恋恋笔记本》…没有《活着》式大气,却有《我的父亲母亲》式细腻深情。那样纯粹而伟大的爱情只存在于那个年代,正因为我们缺失,才会如此动人。

5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唉,张艺谋拼了命做减法,倒头来还是一股浓浓的做戏感。基本上在看片的过程中一直脑补尔豪帮可云找回忆的桥段。

1小时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斯皮尔伯格“哭了一小时”没骗人,整个被勒着脖子看完,出来人跟脱水了一样。大概是审批尺度的极好呈现了。不疾不徐的中式爱情,被时代裹挟,呈现出两面。冯陆之情,是面对观众的一面,奋不顾身不离不弃都十分直观。方师傅家女人那句“孤儿寡母”,却只投下了些许阴影,让人看得见。好人恶人,没有多明

1小时前
  • 蘑菇在移动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