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地球2

HD

主演:吴京,刘德华,李雪健,沙溢,宁理,王智,朱颜曼滋,安地,王若熹 ,佟丽娅,瓦蒂利·马卡里切夫,张衣,卡瓦瓦·卡迪奇,克拉拉,叶展飞,托尼·尼科尔森,胡先煦,霍青,国义骞,李路琦,吴恩璇,王红卫,孔大山,徐建,严华,郜昂,丁燕来,张涛,向进,刘寅,王磊,王一通,杨洪涛,赵叶索

类型:电影地区:中国大陆语言:汉语普通话年份:202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流浪地球2 剧照 NO.1流浪地球2 剧照 NO.2流浪地球2 剧照 NO.3流浪地球2 剧照 NO.4流浪地球2 剧照 NO.5流浪地球2 剧照 NO.6流浪地球2 剧照 NO.13流浪地球2 剧照 NO.14流浪地球2 剧照 NO.15流浪地球2 剧照 NO.16流浪地球2 剧照 NO.17流浪地球2 剧照 NO.18流浪地球2 剧照 NO.19流浪地球2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不惜一切代价取得伟大胜利”

带着喜欢1的期待来看,不及预期。2虽然肉眼可见的有钱,大量硬桥硬码的特效场面,大量全世界各地的外景,比1更“国际视野”。

但最大的问题是,2的前三分之二部分,根本就没有故事啊!看起来就像是新闻集锦或者说航天纪录片。

比如说你要写一篇长评,1你是能复述出整个故事和主要角色的行动轨迹的:天上刘培强地上兄妹俩,两组各自的行动线,最后汇成木星点燃计划……

2你能复述出主要故事情节是什么吗?除了最后沙溢等航天员核弹自爆集体牺牲、刘德华宁理重启互联网北京站,前面120分钟都在讲什么呢?

除了各种轰炸、各种发射、各种失败,好像就讲了个刘培强追老婆死老婆、刘德华死女儿想女儿,别的情节啥都想不起来?也许有观众光看各种硬核的飞船发射、军火乱射就很满足了,但对大众层面的观众观感来说,“没有故事”是致命的。

1是燃点泪点恰到好处的完整故事,2则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既要瞻前又要顾后,观感就是一个故事123456部分,最精彩的高潮34部分被讲完了,只能先讲讲12,再补补56,连贯不起来。

以我所见,44年恐袭的前传部分根本没有必要拍,除了纯粉丝向呼应第一部,完整了“刘培强”这个高人气(?)角色的个人经历,在叙事层面完全是冗余的。

而观感上也令人十分难受,太空战狼吴师傅、油腻尴尬追女仔,对吴京不耐受者劝退率极高。当前辈对预备宇航员说“你们一定会吐的”,我就猜三个人里那个试图搭讪女主的蠢白男老外一定会吐,没过两分钟果然是吴师傅、他老婆毫发无损,老外吐得死去活来。是嘛,犯我中华马子者虽远必诛。套路太老了,连笑都笑不出来。

三条线里,吴京这组说过了。刘德华这组里演技是在线的,但铺垫得太长了。

刘德华的角色戏份里80%都在复读“我想给女儿完整的人生”,且不说为啥你同时害死了老婆女儿却对老婆之死都不问一句,反复复读时能感觉到刘天王尽力想多赋予角色一些层次变化了,但编剧台词写的就是那么单薄,角色动机就是那么一根筋。这组故事线缩短一点精简一点,观感会好很多。

李雪健组,一开口就老外交部了。“国外政府目光短浅,我方不惜一切代价排除万难坚持到底”,味儿太冲了。特别是经历了三年疫情后,对这种价值观过敏了。

毕竟作为普通的个体,我们99.9%的可能,是作为“伟大胜利”被牺牲掉的无足轻重的“代价”罢了。

 2 ) 看得我太累了

可能因为《流浪地球》卖的太好,让流浪地球这个ip获得了太多的关注,导致郭帆野心膨胀,在《流浪地球2》里,他装进去太多东西了。

刘德华、李雪健、吴京三条线,每条线郭帆都想深度挖掘,结果就是一场危机接一场危机,电影做的跟流水账一样,不停的“发生危机——解决危机——发生危机——解决危机”,而且每一次的危机都会伴随着爆炸、碰撞、死亡,这种表达危机的方式让我想起了“变形金刚系列”。

“危机感”这个东西对于这类电影很重要,但是不停的用“危机感”轰炸观众,就好比是,你去餐厅吃饭,刚吃完龙虾,又给你上一盘清蒸王八,吃完王八,油炸河豚又来了,你刚完动筷子,服务员催你,赶快吃,后面还有人参炖乌鸡。

对我来说,这么做的结果就是典型的节奏感不好,好像是把三部电影,通过剪辑愣拼在了一起,这种超长的电影,节奏感很重要,节奏过慢,或者节奏过快都容易让观众疲劳。

还有就是关于吴京的故事线,我真的不太喜欢,首先吴京的台词就总是很“战狼”,行为也都是个人英雄主义,一遇到事,吴京就选择“单干”,我怀疑跟吴京有关的情节,都是吴京自己写的,就为了让他不停的过“孤胆英雄”的瘾。

我总是很期待吴京可以演出点不一样的东西,但每次他都把自己的角色演成了“冷锋”,虽然吴京怼过崇拜好莱坞的人,但在我看来,他才是最“好莱坞”的,因为他每次的演出都像是在致敬史泰龙的《第一滴血》。

相对的,我更喜欢刘德华的故事,在这个故事线里,起码能看到人物内心的挣扎,虽然一些桥段得设计很老套,比如车祸,但相对来说,这条线还能让我更多的产生共情。

李雪健老师的故事承担了电影里大部分“爱国主义教育”的职责,李老师的表演是最好的,但是这个情节和台词的设计也是说教味最重的,反正就是在危机面前,外国人都是拖后腿的冷血大傻x,中国人一次又一次的拯救世界。

这么设计也没问题,但不停的repeat这个故事架构,让我觉得拯救地球之前,还不如把外国人都干掉。

总的来说,我更喜欢流浪地球第一部,这部电影我觉得郭帆承担了太多的“责任”,刘德华和吴京两个“大腕儿”的加入,让郭帆不知道该如何取舍,最终把电影做的乱了方寸。

我估计流浪地球还会有第三部,希望可以延续第二部的好特效和第一部讲故事的方式。

 3 ) 如果阿凡达2都可以有8.0?

好评夸赞不说了,豆瓣满街都是。这一部非常震撼,中国式科幻美学巅峰。

说说那些打差评的,无非两种:

1、“大家都睡着了,垃圾电影”。

首先我也睡着了15分钟,旁边一堆人在打鼾,不过我很理解,毕竟昨天是大年三十,我相信全国人民昨天都睡很晚,今天初一要早起,应该都犯困。电影前半小时主要是感情戏和铺垫,时间分配对于173分钟很合理。所以没什么脑子真的建议不要去凑热闹,还打鼾影响别人真的很恼火。

2、“集体无意识主义;利维坦主义;大国价值输出,没有剧情只有特效垃圾垃圾恶心 恶心 恶心”

本文重点骂这类人哈。美国队长把国旗穿身上,文化输出,你们高潮了!阿凡达水之道那种我用屁股都能写的剧本(阿凡达2特效无敌,我非常喜欢),你们高潮了!你们真的是狗吗??!

很认可大刘在三体中对人类的思考,人类永远会在和平时期选择爱与自由,认为生存是应该的!

所以你们这些翻墙看过几天FB,过上了好日子看了点弗洛伊德就认为,我们的集体在最后十几分钟,需要决策谁去引爆核弹的时候,应该用举手和投票???

Love&Freedom 适用于当下的文明,但可能真的不适合人类成为宇宙级文明。

如果阿凡达2都可以有8.0分,那这部流浪2至少得有8.8分。多的0.8分全打在剧情和科幻命题创新。

 4 ) 刘德华剧情线的一些见解

本影评含剧透,请小心观看。

一共3条线,吴京,李雪健的线剧情优秀,平铺直叙,容易代入感情。

重点想说说刘德华(图恒宇)的线。这个部分涉及到数字永生,人伦道德,影片描述的也比较繁琐,现在就我的理解,重新理一下时间线。

图恒宇年轻的时候工作的研究所(550所?)是研究有自我意识的人工智能,当时可能只是一条探索未来的道路。然后图恒宇陪一家人去游乐园的路上出了车祸,妻子死亡,女儿奄奄一息,最后不得已将女儿的意识上传到硬盘(类似?)中,经过图恒宇的研究,意识自我迭代400多次以后,形成了自我意识(相当于数字永生了),但是由于550a的计算力较差,意识只能模拟2分钟。研究了一段时间,研究员们的意识都做了备份。

后来国外的科学家(影片开头的那个)专注于数字永生,可能没有成功,但是联合政府立法禁止研究(怕人都上传了),于是数字派开始了恐怖袭击(但是为什么moss要帮助他们造成开头的太空站危机,这里没有想清楚)。而550所因此而关闭,图恒宇进入太空站冬眠。因为恐怖袭击,太空站缺电,图恒宇苏醒。后来由于太阳风暴,带上月球的550c被毁坏。为了按时完成试验,图恒宇提出利用550a进行操控,但是条件是参与未来550系列的研究。后来,他不顾领导阻拦,将女儿的硬盘意识上传到了最新的550w中,2分钟后(moss学习了女儿的意识,超载了月球发动机),发生了月球危机,图恒宇也入狱获刑。

为了使得moss得以控制全地球发动机逃离月球碎片,需要全球互联网,所长去监狱将图恒宇提出来一起去重启北京水下服务器。为了让图恒宇同意,他们做了一些交易,可能是让图恒宇的硬件备份进入计算机,得以陪伴数字女儿。后来在现实图恒宇死亡前给数字女儿的密钥,数字图恒宇成功启动了北京服务器。

数字图恒宇在接入全球互联网之后,全片开始闪过一些画面,感觉他好像通晓了古今一样,可以预测未来(量子计算机模拟未来,出自刘慈欣小说《镜子》)。所以这些领导收到的危机时间信息,包括全球核武器数量,是不是都是moss这个看似是幕后黑手的人工智能发的。

至于为啥moss要搞这些危机,我觉得他是在根除一些隐患。其实月球危机的结果,是人类牺牲小我,成就大我的典范,而且消耗了全球的核武,为未来100代人消除了这一隐患,可以说是好的。从这个出发点考虑,包括流浪地球1的木星危机,从本质上断绝了逃跑计划,也不是坏的。

那么,流浪地球系列,加了moss这条线,会不会帮助地球派逃脱小说中悲惨的结局呢?

纯属个人见解,请大家轻喷。

 5 ) 初现史诗气质——观《流浪地球2》

轻度剧透。

农历新年的首次观影,大年初一上午场,犹豫之下还是选择了《流浪地球2》,虽然对《满江红》和《深海》也很期待。

这一部从时间线上来说是第一部的前传,属于“前刹车时代”,除了沿用原著的故事设定以外,基本上都是原创的情节和人物。特别是在“流浪地球计划”以外,又引入了关于数字生命的讨论,我个人认为这两个科幻命题在这部电影中的地位和比重甚至是并驾齐驱的,因此虽然片子时长很长,但是内容非常充实。

概括来说,《流浪地球2》故事依然很硬科幻、很东方叙事,用编年体的方式串联起了时隔十几年的相对独立的两次危机的叙述方式也让人看着比较舒服;制作上依然保持了非常高的工业水准、比前作有一定幅度的进步,可能由于预算增加的原因(推测), 实拍的大型多人场景也有所增加, 开始真正有了那种维系全人类命运的氛围感,即使相比国外同类题材(科幻+灾难)也很具有竞争力。

具体情节上这次是吴京饰演的刘培强和刘德华饰演的图恒宇分别统领“流浪地球”和“数字生命”两条线,两个命题一开始是相互竞争、相互矛盾的,到最后又和解融合(这很辩证法)。刘培强依然是个有亲情羁绊的新模式典型英雄人物、承担了大多数动作场面,图恒宇的价值观则比较复杂一些、更有探讨的空间。

故事的一些桥段、尤其是煽情部分,略显套路化,但是拍的都很精彩,我个人也是在选人引爆核弹和外国宇航员替代沙溢敲吴京头盔两处贡献了热泪。个人一直认为,商业片不需要在情节上过于刻意求新(有些甚至是求怪了),把故事讲完整、逻辑讲通顺、拍的精彩一些,对于我这样的普通观众就已经非常受用了。

稍有美中不足的是,两条线的人物情感都围绕家庭和亲情、而且没有特别明显的质的区别,似乎有些重复;另外对于图恒宇的动机是不是还可以设计的更复杂一些、那些极端的数字生命支持者的伦理是不是也可以稍稍展开一下,毕竟从结局的定调来看影片对于虚拟生命不是彻底否定的,那仅仅一句“没有人的文明是没有意义的”就略显苍白。

最后一点,我个人认为这部电影非常重要的一个意义在于,它证明了一种可能,就是可以将一些非常好的科幻命题如“数字生命”这种融入到流浪地球计划这样一个大背景中,从而丰富它的内容,毕竟如果只局限于一个科幻点子很难撑起一个长系列故事的新鲜感。就像《三体》,在三体文明入侵这样一个宏大背景下,每一部其实都在引入新的科幻创意来充实故事——第一部的三体文明和质子、第二部的几项面壁计划和黑暗森林、第三部的降维攻击等等。这样借助于这个已经广受认可的大IP还可以继续创作出很多优秀续集,毕竟流浪地球计划要持续2000多年,而几百年上千年以后的文明形态我们这个时代的人甚至无法想象,因此这个电影系列的创作空间非常广阔。

作为一个中学时代就在看《科幻世界》、甚至曾为了要探索未知而想选理论物理专业的科幻迷,我知道中国科幻还有很多精彩的点子和故事。希望未来《流浪地球》系列电影能够延续同等及以上的制作水准、吸纳更多优秀的创意的想法,期待它能够成为一部东方科幻电影的煌煌史诗。

 6 ) 没有人的文明,没有意义

这是一次集体记忆的书写,是只有中国人才能写出的科幻故事。现实中的每一个中国人也都深切的生活在“百年计划”之中。虽是画面是好莱坞式的视觉奇观,内核是典型的中国宏观叙事。

如果换做老美的思路,大概率会探讨自我、自由、生命等哲学命题,而中国人的传统,讲的是轮回传承、血浓于水,万众拾柴、牺牲小我。至于这两种方向哪一个更好,只涉及选择,无分对错,目前的创作趋势是两者愈来愈渐近、渐合。

必须要理解和感谢的是,中国科幻之路不易,电影创作者不易。但理解归理解,就论《流浪地球2》,它不是在用故事写人,是在用人写故事,所有的人物生来就带着任务,顶多只有诉求。but,以上仅是采用西方视角/剧作视角来凝视的结果。

作为一个中国人,听到“50岁以上的,出列”的时候还是会痛哭流涕。中国向来不乏有为了集体荣福而奉献小我之士,奉献是刻在我们集体无意识里的本能,我们民族立身之脊柱。

最后,其实全片最具科幻味道的线是一条支线,是马兆和图恒宇那组人物关系,作者用他俩直接体现了科技对人的异化,但我个人对“科技能产生和人完全一样的自由意志,机器能替代人的血肉”这个东西深表恐慌和迟疑。

没有人的文明,毫无意义。

 短评

故事冗长且稀碎。想讲的太多,一样都没有完全说清楚。我全程给我妈讲解,坐我旁边的也在全程给他妈讲解。其实2044年那段没有塞在这部里的必要。关于生命和文明,现实和虚拟,只有标签和口号,没有智性的讨论。全程就是看一群固执的爹抗拒自然,不被任何人和事说服甚至动摇,强行按自己的意志支配地球和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并称之为「勇气」,前脚才感叹「人类把最强的密码用在了互相攻击的武器上」后腿就把人类分成「我们的」和「你们的」一面想当老大「我们比你们其他任何人都要正确伟大光荣,听我们的就对了」一面装和气「我们是为全人类考虑,是在(为我们伟大光荣正确的决策所造成的后果)承担责任,不是想搞强霸」,全片刻意制造的笑点,都没有这种又啥又啥的自我矛盾好笑。

3分钟前
  • 小斑
  • 还行

我看有些人说又红又爹,感觉确实有点儿。但是点完头我又想,美国哪部电影不是又“蓝”又“宇宙第一”?

4分钟前
  • 玛丽莲萌鹿
  • 力荐

刘德华那条线有点儿意思,为这个系列电影开启了新维度。太长了,删减强制煽情正能量能短30min。

7分钟前
  • 撕蓝
  • 推荐

刘德华那条线,给整个电影情节优化了不止一点儿,尤其是溺水后推开门的那一刻,我瞬间:“这是国产电影能有的剧情吗?”

12分钟前
  • 关山难越
  • 力荐

就这还有人说超过《星际穿越》?

14分钟前
  • camus
  • 较差

四星半。《流浪地球2》比第一部进步很多,并将国产科幻大片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世界观足够硬核,动作场面与特效更加恢弘也更加细致,尤其是对太空电梯的呈现,太惊艳了。剧作上也更扎实了,两次大型危机(太空电梯危机、月球坠落危机)、两种理念冲撞(数字生命计划与移山计划)、两个一体两面的主角……冲突线明晰,人物群像立体。同时,周喆直就是新时代的愚公,难怪这个角色要请李雪健老师来演。影片对愚公移山这样的中国精神有了更加丰富有力的传达,这也是区别于好莱坞大片的根本所在。

18分钟前
  • 居无间
  • 推荐

“这是俄罗斯的型号,没有安全保险,只有两个扳机。”

20分钟前
  • C
  • 推荐

低开高走,前半小时脚趾抓地,刘培强的爱情线真的很尬,那个女性胸部特写后韩朵朵生气,我非常非常厌恶郭帆这种没有任何笑点的恶趣味。图恒宇的线救回来了,华仔真的神。ps朱颜曼滋很适合这种角色,喜欢她的颜。

21分钟前
  • 绿毛水怪
  • 推荐

三星半。郭帆拍片的恳切,在场景设计和视效的细腻度上,被展现得淋漓尽致,又一次拉高了中国科幻作品的工业水准。雪健老师依旧老辣,刘德华则收获了近年来最有挑战的角色。可惜的是,这部续作在叙事层面太过松散,刘培强、图恒宇两条主线并行,还要给周喆直超大篇幅,以至于情节取舍变得犹疑不决,这对节奏先行的科幻片来说是大忌。角色的篆刻比重,是该系列在未来第一优先要做的功课。

23分钟前
  • HarperDie
  • 还行

2019年看第一部的时候就想着,回国之后如果能在这样的剧组工作就好了,结果今年就真的在这部的片尾字幕了。🥰与有荣焉。今天很想念组里的朋友们。

27分钟前
  • DrunkenPeach
  • 力荐

笨笨!!你是军犬!!

28分钟前
  • 水逆退散
  • 力荐

《流浪地球》系列,单枪匹马,把中国的科幻电影提升到世界级水平。这不是老套的个人英雄主义冒险故事,而是一个宏大的全人类史诗!但是,173分钟的片长,三条缺乏交互的故事线,慢热的节奏,劝退路人的冗长数字生命线,确实是讨好了影迷与科幻迷,可无疑也是提高了对广大路人的门槛。豆瓣用户狂吹刘德华线,但电影院里刘德华线却让很多观众低头玩手机。2023年1月22日,刘培强先生,生日快乐!可能也就世界末日了,房价才会跌。最后,这不比《阿凡达2》的家庭伦理与美式霸凌好看?

32分钟前
  • 爱笑男孩杰乌索
  • 力荐

放几年前,我会跟着愤青一起骂,骂故事写的不好,骂节奏,但其实我的阅片量来讲根本不懂这些。无非就是跟风黑,显得自己多专业一样。现在呢?有一部电影3个小时让我不困,让我感慨,让我跟着它的思路去走,还能看到中国电影人走向世界的野心,就已经足够了。

35分钟前
  • 一叶小江南
  • 力荐

我的建议是,把网络服务中心迁移到高原上来

39分钟前
  • momo
  • 推荐

比第1部好看。中国科幻电影需要更多的小破球

42分钟前
  • 无心xwxw
  • 力荐

看完了,大年初一就在电影院哭了,那种与天斗与人斗与命运斗只为了未知的未来和理想奋斗的中式硬核浪漫让人心潮澎湃。李雪健那个角色在大会的发言真的超牛,大刘笔下的科幻真是处处有着中国人特有的务实和真诚,好喜欢,这电影真的太特么牛批了!

43分钟前
  • 🛸
  • 力荐

不必对比什么 作为里程碑他已经无敌

48分钟前
  • 电子梦
  • 力荐

原来人死后还要继续干生前的活儿是真的。

53分钟前
  • 了不起的花轮君
  • 推荐

四星+一星鼓励,值得八分以上的佳作!还有我不理解 看了会睡觉一般是不感兴趣 看了骂依托答辩的都是什么脑回路。美国拍科幻片就能泛滥煽情主旋律,中国就不能是吧。美国就能输出,中国就不能是吧。再说了,我是真没看出来有多主旋律了,要硬说是主旋律的话我认为是人类命运共同体。《星际穿越》可以有亲情,生孩子没问题,到《流浪地球》这就催婚催生了是吧?《星际穿越》里美国人可以拯救全人类,《流浪地球》里中国人就不能拯救世界了是吧?《星际穿越》里可以抛弃一大部分人类,然后一小部分人类放弃地球和太阳系去新星球生存,《流浪地球》就不能有家国情怀,带着剩余一半的人类和地球去寻找新家园是吧?我只能说戴有色眼镜去看总能在鸡蛋里挑出来骨头。当然,上述这些是我好兄弟宸老师(豆瓣可以搜到)以及我亲身经历而有的输出。

57分钟前
  • 一堆曲别针
  • 力荐

看到沙溢扮演的师傅喊出五十岁以上的出列时还是忍不住落泪

1小时前
  • 特凡人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