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军对冠军

已完结

主演:韩天宇,谢震业,赵文卓,孟鹤堂,于朦胧,周陆啦

类型:综艺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1

 剧照

冠军对冠军 剧照 NO.1

 长篇影评

 1 ) 冬奥会和夏奥会的运动员跨项目比拼,还能有这样的梦幻新玩法?

大家看《冠军对冠军》这档上周五新开播的节目了吗?

斯文一点进去,就看到韩天宇跟谢震业赛跑的这种名场面。内心os:我没看错吧?韩天宇和谁??他不是短道速滑的运动员吗,这是上岸…啊不,着陆了?

一开始看到节目组请来了不少来自夏奥会和冬奥会不同项目的冠军运动员,斯文有脑补过很多种把他们聚在一起battle的方式,但还是没料到节目组竟然会安排他们交换赛道、跨项比赛,这个玩法是真的够大胆也够创新了。

看到有不少追完第一期节目的网友都表示“被燃到了”,还有不少网友已经被成功种草了跑步和滑冰,对这些运动项目的兴趣原地up up,很有意犹未尽的意思。

咱就是说,当短跑名将、男子200米亚洲纪录保持者谢震业,遇到短道速滑名将、世界短道速滑锦标赛男子全能冠军韩天宇,看他们这样的两个王者在一起比赛谁能不上头啊?

但你要是说谁赢面更大一些的话,在看到比赛的最后一刻之前都很难猜。毕竟他俩都是各自领域的领军人物,都是对应的体育项目里的翘楚。

就像于朦胧和周陆啦说的,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已经拿到很高的成就了,还敢去挑战别人的领域,这真的是件很了不起的事。

这回他们在《冠军对冠军》这档节目里首次交换赛道同场竞技,一切就都充满了更多的未知数。

不过短跑和短道速滑这两个项目虽然有一定的相似性,都需要很强的腿部爆发力和速度型的训练。

但也是很不一样的两个运动,尤其是在起跑的时候,发力方向有很大的不同。

这种跨项目的新玩法,别说是我们这些外行人看来有点“隔项目如隔山”的意思了,谢震业和韩天宇他们俩来之前也对即将挑战的新领域没什么底。

当被问到有没有提前练习跨界项目的时候,一个说自己连短道速滑的鞋都没摸到过,另一个分分钟开始笑场,看得出来这俩人都挺实诚。

刚站上跑道的韩天宇整个就是把压力大写在脸上,眉头紧锁愁云密布的,跟冰场上自信洋溢的“韩一刀”判若两人。

对比一下韩天宇回到冰场上之后那个轻松快乐还带点“嘚瑟”的状态,就更有意思了。

刚上冰场的谢震业也承包了这期节目的不少笑点。

你别看他出场的时候自带一种要征服冰场的气场,但实际上帅不过三秒,胳膊腿都不太听他使唤。

毕竟短道速滑这种事,没有专门训练过就还是难度挺大的,尤其是对于没太滑过冰的人来说,就更是难上加难。

看他小心翼翼往前“挪动”的画面,斯文仿佛看到了头一回换上冰刀鞋的自己,一整个就是手脚失灵,腿都不知道该往哪放才好。

虽然刚开始挑战跨界项目的时候都有些手足无措,但是他们也让我们看到了运动员身上的那种不畏挑战勇往直前的体育精神,而且都在自己并不熟悉的赛道上尽了全力。

最后一轮100米跑的冠军对决时,因为前两轮的比赛结果,谢震业接受的惩罚是需要负重5公斤并且比韩天宇多跑10米,整个比赛是有悬念在的。

韩天宇和谢震业真的是比出了各自的风采,看得人热血沸腾。

节目里还有四位冠军护卫队的成员全程助阵,他们的参与也给这些比拼增加了很多有趣的看点,给看节目的我们增加了不少代入感和参与感。

比如说自己“喜欢运动但不运动”的孟鹤堂,像极了平时喜欢在脑内运动健身的我们,常做的运动也都是钓鱼、盘核桃这种能不动则不动的项目。

不过他也有他自己突出的天赋点,跟谢震业比赛的时候,孟鹤堂直接拿出他的看家本领——报菜名,成功解锁了“拿嘴跑”的新玩法。

意思就是,他俩一个张开嘴,一个迈开腿,都拿自己强项出来比。

既然是交换赛道比拼,那么孟鹤堂的短跑和谢震业的贯口势必也得安排上(神奇的跨界项目又增加了?

你没看错,谢震业也来了一段报菜名,他这段“烫嘴”的贯口可以说是在大家的笑点上蹦迪了,有被他的口音可爱到哈哈哈。

周陆啦虽然在地面上挺得心应手的,但是穿上比普通冰刀丝滑很多的短道速滑鞋之后,他的四肢很明显就不太听他使唤了。

于朦胧这个萌新选手也是,在韩天宇教授了一些短道速滑的基础动作之后,他的状态就让人很难不代入第一次接触某个新技能时的自己。

简言之就是,脑子可能会了,但腿没还有hhh。

比赛的时候,谢震业、于朦胧和周陆啦的这一队,可以说是“萌新出街”,每个人的腿都有自己的想法。

除此之外,短跑和短道速滑在平时都有很多针对性的训练,比如弹跳力训练、滑板练习等等,两位冠军的展示和冠军护卫队们的表现完美诠释了什么叫理想中的自己VS现实中的自己。

弹跳力训练的时候,谢震业给大家选了个1.3米高的垫子,他本人轻轻松松一跃而上(这弹跳力…真的不是轻功吗??也太厉害了

孟鹤堂第一个大胆尝试,第一次没成,在谢震业指导之后,第二次试的时候他就成功地跳上去了。

虽说是膝盖先着的陆,但看得出来他尽力了,如果有机会多练习的话应该还能跳得更高(四舍五入就是给大家拜个早年了哈哈哈

周陆啦是侧着跳上去的,看得出来他的弹跳力还是蛮不错的(就是神奇的上垫姿势又增加了

到了短道速滑的滑板练习,就是各种“出溜滑”现场了。

先看看韩天宇的标准动作演示,一整个就是优雅帅气。

到了孟鹤堂那边,在韩天宇的带动下他直接解锁了大鹏展翅式新滑法,整个人在协调和不协调之间反复游走(这个翅膀的特效真的是笑麻了哈哈哈哈

托大家的福,斯文不仅get了不少运动小知识,还收获了周一的第一份快乐,但也还是要给他们的勇气点个赞。

这些项目真的是只有真的亲身去尝试去体验过,才能知道这些体育健儿们在成为冠军的这条路上究竟付出了多少。

记得今年东京奥运会热播期间,就有不少像谢震业和韩天宇这样的优秀的运动健儿接连出圈,成功地进入了大众视野,每次看到他们的冠军故事都有种被点燃了的感觉。

估计不少网友都和斯文一样,一直期待着能有更多的机会去了解这些冠军运动员背后的成长故事,想要看看他们的夺冠之路上都有哪些令人热血澎湃的励志经历,也很期待能有机会近距离地去感受这些有意思的体育运动。

这不,东方卫视的首档全新沉浸式运动竞技节目《冠军对冠军》就出现得很恰到好处。

这档节目不仅给了很多对运动员和体育项目感兴趣的观众一个长知识的机会,让大家有机会看到他们除了在赛场上的高光时刻,还有“台下十年功”的时候默默经历的无数困难。

赛场上,他们是所向披靡的冠军运动员;赛场外,他们也和我们一样有着诸多的可爱面,每一面都得被更多人看到。

第一期节目里的谢震业和韩天宇,就让我们看到了冠军之所以能够成为冠军的原因。

除了天赋,每一条冠军路都离不开他们日复一日的辛苦训练,这种辛苦其实是我们很难想象得到的。

比如短跑运动员常练的跨步跳。

还有短道速滑练习脚踝控制力的基础训练。

以及背带练习等等,正是这些看起来琐碎枯燥但又很实用有效的练习,构成了冠军运动员们的全部日常。

当他们一站上自己的主场,那种热血的感觉一下就出来了,之前付出的那些汗水也被赋予了更深刻的意义。

他们都在用实力证明,冠军就是冠军,速度就是他们的标签,他们值得那么多的掌声和鲜花。

眼看着距离北京2022年冬奥会只剩下五十多天的时间,《冠军对冠军》这样一档节目可以说是出现得恰到好处,给正在翘首期待北京冬奥会的网友们带来了一个预热。

与此同时,还能给大家科普到很多体育竞技相关、我们平时不太能留意到的知识。

一方面能够让大家对运动健儿们的训练和比赛日常有更多的了解,另一方面也能激发起大家对于体育运动的热情,吸引更多人参与到运动中来。

看到后面的节目里即将出场的还有曲棍球、冰球、台球、冰壶、艺术体操、花样滑冰、滑板、滑雪、射箭、冬季两项等项目的领军人物,阵容很豪华,不知道还能看到哪些有意思的跨项目新玩法,已经忍不住开始期待了。

每周五晚21:20锁定东方卫视,一起继续见证更多精彩的冠军故事吧~

 2 ) 圣火从夏燃至冬,看《冠军对冠军》如何激发「冰火」想象力?

四个有分量的关键词,在东方卫视碰撞出体育综艺的「混搭想象力」。

东京奥运的限定夏天还保留着热血的记忆,北京冬奥又即将在冰雪中绽放。《冠军对冠军》开创性地以双奥为底色,以双冠为核心,勾勒出一档别开生面的沉浸式运动竞技节目。

在1号看来,《冠军对冠军》不仅是在体育综艺的玩法上另辟蹊径,也不单单是在冠军故事的讲述中聚焦胜利,而是以跨项比拼为媒介展开各个维度的「对话」,让观众能够从「对话」当中获得科普,体验趣味,感受泱泱大国的体育强国梦。

向冠军致敬,向冬奥献礼。《冠军对冠军》的用心,远超所见。

赛道与赛道的对话:探幽双奥的关联性

为什么《冠军对冠军》要牢牢抓住「双奥」这个关键词?

我们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冬夏奥运会的举办只间隔180天,上演史诗级的奥运接力;我们也从未看到过这样的荣耀,中国首都北京将成为全球首座「双奥之城」。

双重要素让两者之间的「关联性」成为全民关注的讨论点。而基于如此关联之上的节目模式设计,是顺观众的想象力而为。

突破不仅是所有体育赛事的主题,也是节目创新的渴望。《冠军对冠军》采用了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式,在独特的时机,用轻量化的模式创新撬动体育综艺的活力。

冰火本不相容,但之于《冠军对冠军》则有新的玩法。将夏季与冬季的赛事项目放在一起,让各自领域的冠军交换赛道进行比拼,如何做到有趣而不奇异,混搭而不荒诞?

一是在相似之处寻找赛事可比性。无论是短跑VS短道速滑,还是曲棍球VS冰球,都是在具备相似之处的基础上进行的交换体验。「同」让相异的赛道有了对话的可能,也界定了混搭的边界,创造了共通的意义空间。

二是在相异之处呈现专业独特性。让女子曲棍球冠军崔秋霞站在冰刀上挥舞球棍,让全国冰球锦标赛冠军黄滟在草地上花式颠球。通过强烈的对比展示以及冠军的亲身体验,直观呈现了两个项目的壁垒,细致描摹了专业的独特之处。

三是在异同之间彰显对抗的共识——体育竞技魅力的一致性。以同为基础,进阶展现异,最后达到更高层面的精神共融。体育竞技的魅力在台下,是非一日之功的锤炼;在台上,是个人的全力以赴与团队的默契配合。

三层叠加而递进的叙事,让《冠军对冠军》跳脱出传统的竞技框架,不落俗套。

而在异同之间,「双奥」的核心深入人心,在无形中提高了观众们对于冬奥赛事的期待,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提高社会公众对于冬奥会的关注度,促进冬奥文化的渗透。

与此同时,《冠军对冠军》的教育面向也值得一提。寓教于乐的科普能够增进观众对小众运动项目的了解,让小众运动走向大众视野,展现项目的竞技魅力。

节目、观众、冬奥、国家。

模式创新的意义,就在于每一个侧面都能在赛道的对话中获得能量。

冠军与冠军的对话:走向巅峰的成长史

冠军是一个被加冕的仪式符号。

邀请「冠军」来参加PK,必然要打破观众们早已构建的预设想象。也许观众们并不熟知冠军本人,但依然会对「冠军」称号所赋予的意义有所感知。而《冠军对冠军》,要让观众看到「冠军之外」。

如果说冠军们是从赛事比拼中一步一步走向神坛,辐射出闪耀而光鲜的A面。那么《冠军对冠军》则通过互换赛道的方式,让冠军与冠军对话,展现了冠军成长过程中的B面。

初生篇:第一步的手足无措心声。

曾经登顶荣耀,曾经鲜花簇拥。但当崔秋霞离开广阔的曲棍球绿茵地,进入相比之下稍显狭小的冰场时,也会像普通人一样一筹莫展。甚至在她最初的想象中,滑冰都并非易事,率真而坦诚地发出「打冰球不得摔死怎么办」的感慨。

这何尝不是所有冠军在初出茅庐时的状态。主场的转换,让冠军们站在了新的起点上,并以此为坐标,遥望过去的自己。

磨练篇:高投入的劈波斩浪训练。

竞技的结果指向输赢,打仗的唯一目的就是打胜仗。尽管身处于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冠军们依然维持着尊重对手、尊重赛场的准则。抛开冠军的称号,与未知交手,黄滟在曲棍球场上的认真而专注的训练获得了一致的好评。

体育综艺往往更多的是以综艺的话语来表达,而《冠军对冠军》镜头是以细节来推演全局。所谓见微知著,是可以在对冠军的细节捕捉中,看到他们对于训练谦卑而诚恳的态度。

王者:强对比的冠军骄傲时刻。

当回到属于自己的舞台,冠军们王者的气质就一览无遗。站在冰刀上的黄滟,凭借着高超的技术和灵巧的身姿,成功完成了1v5的挑战,让护卫队的成员们纷纷赞叹。

这样的自信,是经过无数个日夜的训练积攒起来的底气,是冠军们在历练之后交出的成绩单。在冬奥来临之际,这样的表演带给观众的,是一剂强心针

从冠军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是激发观众共鸣的秘密。而从冠军身上看到多面的成长,是节目与观众塑造价值认同的途径。

在冠军们跨项、反季项目的尝试过程中,观众能够清楚地感知到英雄从来不是一蹴而就。冠军是王者,亦是初学者。并且在新项目的学习过程中,冠军们作为「普通人」的个性也展露在观众面前,这是一个「祛魅」的过程,展现的是冠军们不同于赛场上的一面。

《冠军对冠军》完成了破除观众「神话」滤镜下的冠军形象调适,将王者风范和生动可爱作为冠军的一体两面,讲述了冠军在胜利之外的故事。

竞技与游戏的对话:献给观众的冬奥礼物

体育综艺一定要做到「与观众有关」。

在赛场上,运动员们的表现与荣耀相关,观众们更多会去关注的也是运动员的专业表现。「荣辱与共」的精神天然形成了观众与运动员之间的纽带。而对于体育综艺来说,竞争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

不让观众只作为「旁观者」,而是通过构筑场景、刺激情感,塑造观众的「体验」是重中之重。《冠军对冠军》想要做到的,不仅是影响观众的「认知」,塑造观众的「信念」,最终还要引导观众的「行为」。

高难度的目标,如何实现?

首先是冠军护卫队的设置。

冠军护卫队的成员们是观众群像的缩影,成员们或具备良好的运动基础,或是「运动小白」;有的成员爆发力十足,有的成员擅长「冰上作战」。护卫队群体成员的多样化,使得观众们都能在其中找到与自己相似的「他」。

同时,护卫队成员承担着观众「替身」的角色,在冠军们的带领下去体验不同的项目。在体验过程中,以护卫队成员的视角将项目的特点、技巧难处、掌握诀窍等呈现给观众,让观众能够「魂穿」冠军护卫队,对项目有更全面的认识。

值得一提的是,「魔盒争夺战」是冠军护卫队深度参与竞技的环节。这是调动观众情绪的高潮,持续获得观众注意力的抓手。

在「魔盒争夺战」中,未知是最大的卖点,成员们的争夺往往一眼看不到终局。

而对于观众们来说,除了看得一乐,其实看到的是也是「自己」去尝试的种种可能性。冠军护卫队的「尝鲜体验」,能够激发观众的「跃跃欲试」,从而「行为」就会发生改变。

其次是专业性的游戏化展示。

每一个冠军来到自己的主场,都有一个「冠军能力展示环节」。在强调「燃」的要素之外,该环节拒绝刻板的表现形式,让在短时间内既能激起观众挑战欲,又能让观众感知到项目的乐趣。

首期中,为了展示谢震业的短跑实力,并没有单调地以一个「速度」作为呈现,而是让谢震业的短跑与孟鹤堂的《报菜名》相结合,极大程度地提高了观众的感知程度。

而三期中黄滟的「冰球击锣,一击即中」,秋霞的「杂技式」颠球,也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这两大理念的支撑下,体育竞技能够与游戏展开对话,并且实现体育表现与综艺效果的协调与平衡。

这样不仅能够牢固对项目本身有所关注的观众,且能以一种更为普适性的呈现方式吸纳新的观众,从而推广「全民运动」的理念。

简而言之,《冠军对冠军》——玩得专业,玩得有趣。

1号结语

《冠军对冠军》借势天时地利,角色上创造人和,在多方面的精巧设计下统筹出一部走混搭风的体育竞技综艺。

从整体节目的策划来看,《冠军对冠军》做到了抓住关键点,打透关键点。「双奥」并不只是噱头,而是作为一种核心理念引导着节目每一个方面的设计。

在这档节目中,我们真的能看到对于冬奥的期待,对于冠军的敬意,对于观众的关照。

可以说,无论在体育综艺的创新、体育知识的科普、体育知识的传达三个方面,还是在冠军形象的刻画、观众期待的满足层面,《冠军对冠军》都做到了以小见大,巧妙兼顾,在冬奥正式开始前呈递上一份漂亮的预热答卷。

 短评

立意无聊,看起来就是响应号召但是不想投钱

4分钟前
  • 黄宗泽Bosco
  • 很差

因为有赵文卓才追的这个节目,赵文卓老师真的很优秀啊,挺不错的节目。

7分钟前
  • zyg
  • 力荐

积极又有趣,虽然不及运动员的意志与付出,但也要和赵文卓和周陆啦一样拥有强壮的的身体~哑铃举起!

10分钟前
  • anquie
  • 推荐

无语。节目立意是好的,冬奥与夏奥直观对比,也科普了许多两个奥运会项目的相关知识,除此之外全是缺点,节目制作无聊至极,冠军对决就是一个冠军去比另一个冠军所擅长的?这有什么意思,就不能来点折中的项目吗?而且节目剪辑稀碎,用了大量的备采做旁白,甚至在比赛过程中还要穿插看得人很累。主持人也是可有可无的,有时候还是冠军来主持……

13分钟前
  • 白水君
  • 较差

好无聊,好怀念来吧冠军。

14分钟前
  • hhhh
  • 较差

之前看斗笑社就挺喜欢孟鹤堂的,昨天在腾讯刷到这节目才知道他还上运动综艺去了,果断入坑。这节目还挺好看的,让两个冠军对抗的设定还蛮好玩,谢震业在冰上微微颤颤的样子笑死我,小孟和卓哥滑冰那个溜啊,好羡慕。就是节目有点短,广告好多,要是能剪长一点就好了。

19分钟前
  • 苏苏123
  • 力荐

综艺爱好者飘过,其实这个创意和初衷还是很不错的,所以赛制不公平什么的不是问题,毕竟是以科普冷门项目为主嘛!如果可以做一个改动,希望请一个CCTV-5的解说,来做旁白,现在这个旁白实在太平淡太无聊太没特色了,跟看动画片似的,听着好烦好烦。麻烦请韩乔生来,感觉一下就有了好嘛!!!!

24分钟前
  • 魑魅魍魉徒为耳
  • 推荐

节目立意方向都不错,就是游戏设定太碎了,过程也很无聊,访谈不像访谈,科普不像科普,运动会不像是运动会,拼盘既视感。比拼跳跃性太强,就不能统一一边么,主持人可有可无,常驻综艺感欠缺,之间几乎没啥火花,于朦胧存在感几乎为零,仿佛看了一场业余运动会,唯一记忆点是韩天宇短道速滑真的好帅,其他没了……

26分钟前
  • 无名之辈
  • 较差

1集弃

27分钟前
  • 归迟
  • 还行

看了4期,题材很不错,也很有意义。但是各种游戏环节、西游记后传式的剪辑,简直。。。太烂了。

28分钟前
  • 赵小灰
  • 较差

还行,除了于朦胧都放的开。

29分钟前
  • 公无渡河
  • 推荐

于朦胧好可爱 过程略无聊

31分钟前
  • momo
  • 还行

俺爱赵文卓~

33分钟前
  • zcfff:)
  • 还行

被第一期笑死,您身高贵高可还行。两位冠军意料之外非常有综艺感,赵文卓竟然是北体毕业的我第一次知道,孟鹤堂超有梗不愧是德云社的嘴皮子贼溜,于朦胧可可爱爱运动小白仿佛看到了那些年的我自己,没想到周陆啦跑步那么快,这节目除了剪辑的时候后采插入太多之外没毛病。

38分钟前
  • 缺月挂疏桐
  • 力荐

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不专业娱乐性也不太好,综艺感过多了

41分钟前
  • 鹤望兰
  • 还行

整体还行,也看的出节目组很认真,毕竟第一季

45分钟前
  • 我就喜欢乱来
  • 力荐

很有意思

47分钟前
  • tangmm
  • 推荐

有滑板诶

52分钟前
  • 锦行
  • 还行

叫这名却没请几个冠军…挂羊头卖狗肉…

53分钟前
  • 乌云上的银边
  • 较差

相对有点沉闷

55分钟前
  • 貔貅大陛下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