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好看的电影评分却这么低,也许是剧情中的角色都是生活在社会底层从事灰色行业的小人物吧,去影院的城市观众应该很难产生代入感,而那些真正能体会这电影表达的人,他们也没多余的闲钱去影院消费,毕竟生活对他们来说已经很难了。剪破烂供前妻女儿上学的老头,靠皮肉生意供养孩子的足浴技师,靠偷摸拐骗营生的孤儿,小孩得了尿毒症的母亲被酒驾司机撞死,对于大城市中生活有保障的普通居民来说,会觉得困惑,这样的人真的存在于中国吗?答案是真的存在,正因为他们生活在最底层,所以我们听不见他们的声音。虽然没有刺激眼球的场面和意想不到的剧情展开,然而正是这种合情合理略显平淡的剧情,才是吸引我看下去的原因,因为这样才是真实的,比起屌丝逆袭,鲤鱼跃龙门的鸡汤,更想看这些真实的小人物最后过得怎样,于是不出意外的,最后的结局也符合现实中小人物的结局,不外乎被打黑扫黄成了公安业绩,而影片正是通过本性不坏的小偷因为父母双亡缺乏管教走上了歪路,又在洗心革面后再次犯罪,揭露了我们国家作为发展中国家,对于社会保障的完善工作任重道远,所以电影从立意上就不讨喜,踩了雷区,分数自然不高,包括那些比普通人站的更高的影评专家们,更会觉得这电影过于魔幻,太假有刻意丑化中国的套路,毕竟在他们的生活环境里,中国早就实现了人均小康。
《应承》今日首映,奏响了边缘小人物的命运狂想曲,经过两年六次修改终于过审,又经过一年漫长等待,终于上映!讲述一个做人最基本的原则“ 应承下的事,一定要做到”,表现了两个弱者对自我尊严的追求和自我救赎的完成。冯远征老师戏骨演绎小成本高质量的作品。
被阉割的小人物睡在颇具象征意味的棺材里……想来颇具反讽意味,引发深思……
西北方言【应承】,英语单词【Promise】,个人理解【承诺】,答应过的就一定要实践去完成。人类最朴素而美好的品德。人无信而不立,尽管当下生活节奏很快,基于各种原因有可能无法履行承诺,但还是要倡导和发扬。人人讲诚信,生活更美好。影片讲述了生活的不易,为求生计,不同出身,不同背景,不同职业,各有各的活法,都有着不足以与外人道的苦楚,但生而为人,无论命运给予我们什么样的苦难,都还是要本本分分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才不虚此生。影片细节转承不够自然,略显突兀。
看完这部作品,的确,内容配不上它的海报。 有人指出这部作品让人想起他看过的冯远征先生饰演过的另外一个话剧——《司马迁》,指出虽然有冯远征先生贡献了他精湛的演技,但是作品依然很差。 我们行话管这种行为叫做“救戏”。 冯宪珍老师是国话退休的老演员了,宝刀未老的她这些年依然频繁得出现在各种舞台上,我自己也幸运地亲眼看过她的好几场演出,比如《办公室的故事》,还有《晚安妈妈》等。前段时间某公司重排《北京人》,冯宪珍老师也去,观完之后大家纷纷感叹:“还有冯老师救不了的戏。” 这实际上很正常,现如今缺乏才华的艺术工作者遍地开花,此处也不便赘述。 言归正传说回来我们今天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作品:前面我谈了艺术作品的社会价值与美学价值,此处另外延展开由涉及到了另外一个相关的话题,而这个话题早在上个世纪很早的时候胡适先生就已经略论述过,即“问题”与“主义”之争。
不知何时起,国内「大片」越来越多,商业气息越来越浓厚,堆砌好莱坞级演员和特效,相对来说还是喜欢看一些剧情记录片,底层小人物影片。
有幸参加《应承》国内首映,见到了久违的远征老师,安安静静欣赏完,听着导演讲述着拍摄前后故事。谈不上惊艳,小成本制作,四五线小城取景,平平淡淡折射出质朴的道理--承诺了就要做下去。
有些场景关联比较突兀,从导演解答中得知为了过审减掉了七八个片段,略感可惜,期待正式上映后的导演剪辑版本。
总之,值得一看,希望在喧嚣的商业片中留下一席之地🎬
电影落罢,我和朋友齐呼“好悲情”。
电影席间,影院外的朋友问我观感如何?我直言,“是一部不在电影院就看不下去的电影,也是一部看下去就舍不得走神的电影。” 前半句话,或许是因为电影悲情的社会底层人民刻画的基调,违背了我看电影寻求身心消遣的初衷,所以存在本能的退出欲望,加之不专心(比如频繁的退出观影界面)无法品得电影中细致的刻画和多处情节前后呼应,会使之索然无味;至于后半句话,「应承」一旦看下去,会被牵住神,你不由得心系每一个人物,辅以内容氛围的塑造,希望好似就在前方触手可及,你的内心甚至也会隐隐的为他们构想好圆满的结局,可一切来的如往常般剧情设置的俗气,却能激起你不同以往的沉思。
在首映结束后的提问环节,更是给予了我非常宝贵的电影思考时间,在我复盘整部电影时,感到几处情节的不连贯和突兀,王军导演解释道,呈现出来的影片是剪掉了七八段他最爱的片段的样子,所以会有贯穿不通的地方。听此解释,顿感遗憾。再来就是关于“刘顺”这一人物在大荧幕上呈现的目的与意义,此人善恶难分,电影其实是有在着重笔墨刻画其善,但他的恶后总伴随着其内心善音的敲打和诘问,可让我更想思考的是,得白警官照拂的刘顺,无其他路可选吗?但我不由得感叹,如果刘顺真的是千千万万人的缩影,我所处的环境和所见之人确实太渺小了。最后就是关于神木文旅集团的发言,他们称这部影片希望
钱都流向了不缺钱的人,爱都流向了不缺爱的人,苦都流向了能吃苦的人
生活比电影艰难多了…
终于对冯远征的刻板印象改变了
从“嫁一个死一个”开始,我就陷入了:我想知道他会不会死,能不能活着,怎么死法,又怎么活法。可下一秒,他把她“克”死了。这个没了命根的男人,却傻憨憨地撑起别人的人生。看完影片里的许二瓜,我只想问问他,你还记得安嘉和这个角色怎么演吗?太牛了。——2023.1.7看完
能上平台也算进步,毕竟人民幸福感那么高这不属于诋毁吗
信守承诺!
很巧,粤语也用“应承”这说法。一句应承,柔情侠义都成了身上的纤绳,勒得皮开肉绽也只道寻常。多少满面尘灰的人,都有烟火色的故事。同在底层,能守望相助得出某种亲情,大概是最动人之处。冯远征、李滨和于非非演得很好,岳红与雷恪生戏虽少,但过目难忘。不过还是很难把冯远征与乡下六十岁大爷联系起来,化得出肤色,但欠缺纹理甚至风霜。故事走向不得已有几段唐突,甚至刘顺做最后一单前都没跟任何人提起动因,太不值。删改与中国式结尾大大削弱电影表达,可惜。
两个青年角色的人物动机非常不明确,不知道是不是和删减有关系。配乐过于煽情,中国式结尾拉低了电影立意,其他都好
李滨和冯远征两位演员演技都在线,一老一少两个角色的磨合和对于警察老白和风尘女子二道街等群像人物也都有不错的刻画。就是这个剧情有点刻板化,像是一个命题作文。
三星给电影,一星给演员。
故事本身还行,跟《一个勺子》的风格很像,但剧本太一般,音乐煽情过头,50来岁的导演也没看出啥功底,全靠冯远征等实力派演员门撑着,也就勉强进个电影频道吧~
《应承》讲述的是小人物践行一诺千金的感人故事。何二寡妇的养女豆儿考上了大学,她终于要和老情人许二瓜要走到一起了,车祸却击溃了他们期盼了多年的幸福,临死前,何二寡妇将豆儿托付给许二瓜,要许二瓜每月给豆儿汇五百元生活费。哪知许二瓜第一次给豆儿汇生活费,何二寡妇留给他的钱就被小偷偷得一千二净。 为了能给豆儿顺利凑齐生活费,许二瓜靠捡破烂为生,并和邻居刘顺成为了朋友,豆儿也渐渐接纳了许二瓜,并喜欢上了帅气的刘顺,然而一次意外却让许二瓜知晓了刘顺的真实身份....
一诺千金,哪怕是被骗,也依然坚持。
不要随随便便答应别人。但是,一旦答应就要做到,不要随随便便放弃。
想起西安康复路上的贼,猖獗泛滥。康复路上有家大医院,这些贼就是以盗窃救命钱为生,那里的派出所警察却说,治安很好,他们什么都不知道。。。如果它不是贼城,我会更爱西安的
一个陕北长大的孩子满口京片子,而他身边的角色都说陕北话。。。。。
挺好看的啊,分也太低了。
2020年的电影还能拍的那么复古 是好电影 答应的事情就做到 没有血缘关系的三个人也能够过得比一个家庭还和谐。
这拍晚了,40年前拍还行。刻意煽情
《活着》大战《小武》,导演想着整部电影融合了芦苇和贾樟柯灵魂的必杀技,俨然就是故事片中的“要你命三千”。一想到这,自己已经感动的哗哗的。然而,开篇就上演了翻车大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