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剧本

HD中字

主演:尼古拉斯·凯奇,蒂尔达·斯文顿,梅丽尔·斯特里普,克里斯·库珀,玛吉·吉伦哈尔,约翰·马尔科维奇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0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改编剧本 剧照 NO.1改编剧本 剧照 NO.2改编剧本 剧照 NO.3改编剧本 剧照 NO.4改编剧本 剧照 NO.5改编剧本 剧照 NO.6改编剧本 剧照 NO.13改编剧本 剧照 NO.14改编剧本 剧照 NO.15改编剧本 剧照 NO.16改编剧本 剧照 NO.17改编剧本 剧照 NO.18改编剧本 剧照 NO.19改编剧本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改编剧本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女记者苏珊(梅丽尔•斯特里普 Meryl Streep  饰)采访了一个因酷爱兰花,经常偷采兰花而满身官司的“采花贼”,并将此人的故事加工成了传记小说《兰花窃贼》。不久,好莱坞某电影公司将这本书的改编权买了下来,并请来了颇负盛名的改编人查理(尼古拉斯•凯奇 Nicolas Cage 饰)来将它改编成电影剧本。  无奈查理已江郎才尽,他绞尽脑汁都无法完成《兰花窃贼》的改编。查理无奈之下只好向原作者苏珊求助,但性格内向的查理见到了美艳华贵的苏珊竟紧张得说不出话来。他只好叫来了对编剧极感兴趣并想涉足其中的弟弟唐纳德来帮忙。  兄弟两在改写剧本时历经了一系列曲折。查理突发奇想,将自己改写剧本的创作过程也写进了剧本。这部剧本最后会变成什么样呢?一对冒牌货马达加斯加企鹅第三季国语5年后的情书庆余年第二季洛杉矶之战(粤语版)新边城浪子机械师节约摇滚乡亲乡爱奋斗吧,龙顶天惊天核网国语打怪爱的就是你十月初五的月光(国语版)不可思议2008四季童年少女哪吒谜样的爱子我自己的爱达荷帕洛玛之旅群英会战斧行动渔岛怒潮2015百家拳之关门弟子神人之家道士降魔2之僵尸村双龙记横行霸盗袁天罡之末日天劫缤纷世界妇女之友一级方程式:疾速争胜第六季犹大与黑弥赛亚横竖横反恐行动:独立日菲尔来蹭饭第六季いけない!ルナ先生 やさしくむいてね篇怪物少女妮莫娜冰川时代3德州电锯杀人狂2孤独的美食家 第一季·台湾篇Side By Side 身旁的人女探长温柔的怜悯一纸婚约

 长篇影评

 1 ) 难得一见的佳作

一般的电影作品,就如同程序员的代码一样,看多了没有啥感觉,看到了开头,就知道结尾,只不过是kill time而已.
改编剧本则不同.
好有一比,好比在做软件开发的时候.
那个偷兰花的人: 最终用户,操作业务流程.
那个作家: 甲方的科技部门,负责整理沟通用户需求.
那个编剧: 乙方的系统分析员,来尝试通过作家的书,改变成一个合适的剧本,然后导演就可以开始拍摄了.这个过程呢,就是业务建模了.

但是这个可怜的编剧,或者说系统分析员,在最初整理的系统需求进行整理的时候,发现总有些地方走不通,走不下去.于是乎就尝试走进真实的人物生活来整理,试图得到灵感.

结果他发现作家在说谎,没办法生活就是由谎言构成的,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是真实的,其实呢,同时也是虚幻的.

在电影中,发现了真相的编剧被干掉了;在现实中,发现了真相的系统分析员基本上也干不下去了.

这个电影告诉我们,凡事不要太过认真,要学会从谎言中构造新的谎言出来,绝对不要试图去寻找所谓的真相.

尤其对软件开发人员,即使你发现了真相,往往也只能徒增烦恼而已.
难得糊涂.

 2 ) 编剧在偷笑

“我只希望好莱坞的积习不至于毁了它,变成一部兰花争夺战之类的电影,或把兰花偷换成罂粟花而演变成毒品追逐战,为什么就不能纯粹拍一部花卉电影?我不希望充斥着性欲枪击或飞车追逐,或是片中角色洞悉了深邃的人生哲学,或成长,或相互接纳对方,或突破万难最后终于成功立名……这本书不是这类故事,事实上人生也并非如此……我很坚持这个理念。”
查理.考夫曼在片头如是说。

片子中后段,查理和那知名编剧热切相拥犹如找到再生父母般的大彻大悟。
随后一切急转而下。
毒品,性欲,飞车追逐、死亡、成长、对爱的领悟……
直到最后一句旁白:第一次,我内心充满了阳光,我喜欢。

然后一些文艺小年轻们就说了
喏,这就是关于生活的电影!这就是劝导人民积极向上地生活!
当唐诺如同其他所有好莱坞正方配角在死之前找个适合的点诉说自己对爱的无畏给主角以启迪时
有多少眼底子薄的孩子们和查理一样禁不住泪如泉涌。

真是有够了!
没看到编剧查理在背后咧着嘴大笑麽!
把荒谬的故事编得像正史。
尼古拉斯蓝汪汪忧郁眼神眨巴眨巴一股子文艺气就上了身。
反类型电影成励志片了。

记得一个笑话,一和尚对于世风日下很是不满,对旁人说:现在这些个小和尚太不象话了!天天想女人!害我出门都得把家眷带在身边,实在是不放心。

满身坚持的编剧终究把片子捣鼓成了集所有好莱坞热辣元素与一身的狗血大剧。
这是考夫曼自己的无奈,还是他依旧热诚的坚持?
或许都不是,查理.考夫曼只是想讲个类似于和尚的笑话罢了。

 3 ) Live what you write.

作品最后变成怎样根本是无关紧要的,人生才是我们自己最为重要的作品。John的激情在兰花,Susan的热情在追随John,Charlie的激情在追随Susan,我们总是想把别人的故事描画圆满,以为这样就成了自己的故事。其实当然不是这样。电影有个糟糕的尾声,却同时有着精彩的结束:Charlie滥俗地交了差,却亮闪闪地走进了自己的生活表了白。谁管谁啊,"You are what you love, not what loves you. "作品不过就是一个臭屁,自我也好,遮掩也罢,总会有人不喜欢。考夫曼高明的地方就在这里,去你的,这事儿完都完了,赶紧开车走人,该怎么活怎么活去。

"Anyway, it's done, and that's something....So, Kaufman drove off after his lunch with Amelia, filled for first time with hope.I like this....This is good. "

大力推荐像考夫曼这样聪明、真诚又不故弄玄乎的剧作家导演。

 4 ) lost in adaptation

很久没看过Nicolas Cage演这么好的片子,看过Ghost Rider之后我几乎对他的电影要绝望了。。。不过可能这部电影的成功是因为编剧Charlie Kaufman,最近他编剧的Eternal Sunshine of the Spotless Mind也是大热,非常不错。有意思的是剧中Nicolas演的那个角色也叫Charlie Kaufman,是一个连自己都讨厌,连最亲近的双胞胎兄弟都无法沟通的电影编剧,工作的瓶颈和感情的失败接踵而来,几乎让他崩溃。为了把一本平淡无奇,没有结局的书改编成剧本,他陷入了困境,而他的双胞胎兄弟不离不弃地帮助他完成了这个剧本,写出了一个wow them in the end的结局。这部片子奇特的地方在于,电影本身、Nicolas的剧本、Susan写的书、电影里的现实生活交错进行,看似混乱实则清晰。电影里还有很多不错的台词,摘了一些:
If you'd really loved something, wouldn't a little bit of it linger? Evidently his finishes were downright and absolute. He just moved on. I sometimes wished I could do the same.
It's easier for plants. They have no memory. They just move on whatever's next. But for a person, adapting's almost shameful. It's like running away.
There are too many ideas and things and people. Too many directions to go. I was starting to believe the reason it matters to care about something is that it whittles the world down to a more manageable size.
Life seemed to be filled with things that were just like the ghost orchid. Wonderful to imagine and easy to fall in love with but a little fantastic and fleeting and out of reach.
That was her business, not mine. You are what you love, not what loves you.
P.S. Meryl Streep的旁白太好听了,记得大一买过Out of Africa的电影录音磁带,那时就喜欢上了她
美妙的声音,呵呵。。。

 5 ) 可以很差可以很棒

这是一部矛盾的电影,刚开头的部分有独立制作的气质,非好莱坞式,不要撞车、谋杀、 床戏,只是想做一部简单的电影,关于花;而随着主人公本身越来越纠结的情绪,电影的整个情节完全走入了另一个反面,好莱坞式的情节:忽然的谅解、秘密被发现、灭口、撞车……
但有趣的是,电影情节的本身已经被作为编剧的主人公本身的改变预先预知。我不知道这句话有没有表述清楚。如果你只是把这个电影的主线纠出来,实际上只是讲了一个编剧,从想做一部简单的电影开始,由于思维停滞而陷入困境,求助于编剧大师,得到要让电影有戏剧冲突云云,忽然矛塞顿开,最后完成了剧本。
于是就在批判、讽刺和自我妥协的过程中,整个电影由平缓而富有魅力走向庸俗而刺激的反面。如果说这是编剧或导演想表达讽刺效果的企图,那么我表示遗憾和唾弃,因为这只表现出了他们无法将简单的电影成就的浅薄,他们也如主人公一样,期望做一部非好莱坞的电影,却最终无法把握,而做成了个虎头蛇尾的影片。但又心虚的把自己的不甘昭然天下,似乎觉得这样能显示自己曾经的努力。
几个演技派的大明星的表演也配合的刚刚好,梅丽尔斯特里普把那双“包容一切忧伤的眼睛”诠释的让人惊叹,而片末却因为剧本的原因表演的就像一个过气的女明星,但我把这个归咎于剧本本身,在片末几乎没有给她留出表现的空间。
所以这是一部矛盾的电影,你可以把它的平庸归于特别,可以把它的讽刺归于心虚的自我辩护。但是不管怎样,我这一篇感情矛盾的影评的结尾是想说。你一定要去看看这部片子,很值得一看!

 6 ) 《改编剧本》:一个天才编剧的自白

“You are what you love, not what loves you.”

弗朗索瓦·特吕弗曾经说过,“电影要么反映创作之苦,要么反映创作之乐,我对除此之外的电影毫无兴趣。”《改编剧本》想要表达的,正是一个编剧的创作之苦。

电影的开头就是男主角查理·考夫曼(尼古拉斯·凯奇饰演)的碎碎念,“我的秃脑袋瓜还管用吗?为什么我什么也写不出来?如果我能快乐一点,也许就不会掉那么多头发……我真是一个行尸走肉,长时间坐着工作使我的屁股越来越肥,衬衫的下摆老是塞不进去。也许我应该找个姑娘谈谈恋爱,可是没有姑娘会喜欢一个屁股又肥头发又少的中年男人……我他妈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失败者……”

看到这里,有过编剧经验的观众都会感同身受地会心一笑。编剧不是一个光鲜亮丽的职业,相反,这是一个极度枯燥和苦逼的差使。由于长时间的阅读、思考、写作以及不规律的生活,现实中的编剧通常都是这副德行:形容枯槁,头发像一蓬乱草,眼睛空洞而无神,动作迟缓,神经质,敏感,强迫症,经常自言自语,每天穿着睡衣和拖鞋在斗室中漫无目的地来回梦游……

晚上睡不着,早上又起不来,与正常人类相比,编剧的生物钟是反的。虽然说一日之计在于晨,但是作为一个编剧,好不容易起床之后通常做的却是以下一些鸡零狗碎的事情:看新闻、刷微博、看朋友圈、回邮件、听音乐、吃早餐、做运动、泡茶、打扫卫生、抽烟、收衣服、发呆——反正对任何一件不是写作的事情他都会抱着极大的热忱去做……对了,忘记刷牙洗脸了。

终于,在所有看似毫无必要的杂事都被料理完之后,百无聊赖的编剧才会逼迫着自己坐在电脑面前,开机、打开写字软件,然后……继续发呆。此刻,这些天才的脑袋正在思考着一个无比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一定还有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还没有做却怎么也想不起来——哦,对了!我竟然忘记了剪指甲!天哪!我竟然还没有给肉肉植物浇水!卧槽!我的眼镜竟然还没有擦……诸如此类。

当每一个指甲都认真地修剪好,当每一棵肉肉植物都反复地浇了水,当每一片镜片都擦了又擦,当确实再没什么事情可做之后,编剧才会极不情愿地再次回到电脑面前坐下,然后使出吃奶的劲去瞪他面前那片空白的屏幕——仿佛通过这样一个庄重的仪式就可以瞪出一部让制片人和观众们都喜极而泣的绝世佳作来。

好消息是,就在眼睛都快要瞪出血来的时候,那个名叫“姗姗”的灵感总算是来了。于是编剧开始抽疯似地敲打键盘——与其说是在写作倒不如说是在发泄满腔的怨念。好不容易洋洋洒洒地写出几页文字吧,仔细一看却又完全不忍猝读——这写的都是些什么乱七八糟!垃圾!狗屎!

由此编剧进入了“午夜嚎叫”模式。他一边恶毒地诅咒着这个操蛋的世界一边癫痫发作似的狂按着删除键。说真的,要是每按一下删除键就给编剧一分钱的话,那么编剧的财富早就超过比尔·盖茨和他的朋友们的总和了。

随着屏幕再次恢复到一片空白,编剧的才华和自信仿佛也被彻底掏空。这个平时自诩为天才的家伙,此刻正以光速堕入绝望的无底深渊。

这就是为什么编剧在看到海明威的那句“每个作家写的初稿都是一堆臭狗屎”时会泪流满面的真实原因。“要是有人胆敢当着我的面说写作是件容易的事情,向圣母玛利亚发誓我一定会第一时间冲过去亲手掐死这个狗娘养的。”对这句话,我真是发自心底地不能再认同。

作为编剧会自动拥有一项超强的被动技能,那就是自我安慰和自我欺骗——“今天写作不顺利一定是我打开Word的方式不对……今天指甲剪太短了,按键盘好痛,不如明天再写?……嗯!等明天我再精神百倍地去继续写这个伟大的故事吧!对,明天!明天一定可以的!妥妥的……”

几乎是一瞬间,编剧们立刻就满血满魔地复活了,他一边哼着歌跳着舞一边优雅从容地离开电脑,然后欢乐地继续去刷微博、刷朋友圈、看新闻、看电影、听音乐、剪指甲、抽烟、发呆……

很好笑吧?很荒诞吧?很过瘾吧?很不可思议吧?问问你身边的编剧朋友吧,之后你就会知道我说的这些都是真的——不要被编剧们蒙骗,隐藏在他们坚毅神情下的是一颗颗善良、敏感而又脆弱的心。

编剧都是擅于吐槽和碎碎念的高手,所以,能坚持看到这里并忍受到这里的朋友们对我绝对都是真爱!哈哈,言归正传,开始继续说《改编剧本》。


在日益乏味而趋同的万千电影中,每隔几年就会冒出一些让观众眼前一亮的作品,它们特立独行、无法归类,它们让人脑洞大开、拍案叫绝。

这些极富个性和生命力的影片极大地延展并丰富了电影艺术的外延和内涵,例如《巨蟒与圣杯》、《陆军野战医院》、《成为马尔科维奇》、《巴顿芬克》、《记忆碎片》、《盗梦空间》等等。

《改编剧本》就是这些有趣作品中的一员。它有趣的核心原因就在于它的剧本是出自一个天才编剧之手——查理·考夫曼。名字不熟没关系,看看他那些大名鼎鼎的作品吧:《傀儡人生》、《改编剧本》、《美丽心灵的永恒阳光》、《纽约提喻法》……获奖无数的他无疑是所有编剧们内心深处最被羡慕嫉妒恨的那个爱豆(偶像)。

查理·考夫曼写出了那么多天马行空而又构思精巧的好故事,每个人都很好奇这个矮个子的中年男人脑袋里到底都装着些什么东西。正好,《改编剧本》就是一个打开他心扉或者说撬开他脑门的一把钥匙。与其说这部电影讲了一个精彩的故事,倒不如说这部电影是一个天才编剧的自白书。

《改变剧本》的编剧是查理·考夫曼。电影的男主角是一个编剧,名字也叫查理·考夫曼,由尼古拉斯·凯奇饰演,他有个孪生兄弟叫唐纳德·考夫曼,也是由尼古拉斯·凯奇饰演(我承认这里有点烧脑)。需要说明,唐纳德·考夫曼其实是一个虚构角色,无论在电影里还是现实中都是不存在的(看过电影你就能理解这句话其实并没有逻辑错误)。

搞笑的却是,无论在电影海报上还是在电影正片里,编剧一栏都郝然写着查理·考夫曼和唐纳德·考夫曼两人的大名。更搞笑的是,这部电影获得了当年奥斯卡的最佳原创剧本奖提名,提名名单上写着的竟然还是他们两人的名字!

有点烧脑吧,没关系,无论是看电影还是看这篇文字,一旦挺过了这一关你就能体会到本片真正的乐趣所在——真与假的水乳交融以及虚和实的无缝切换。


故事说白了很简单。电影里有两条明显的叙事线索,一条是编剧查理·考夫曼改编女作家苏珊·奥尔琳(梅丽尔·斯特里普饰演)的畅销书《兰花窃贼》的过程,另一条是苏珊·奥尔琳与“兰花窃贼”约翰·拉罗歇(克里斯·库帕)相遇相识的故事。

在这两条线索交汇前,电影是偏写实风格的,或者说电影里的故事是“真实”的。因为真实,所以普通观众可能会觉得索然无味——不像传统的好莱坞影片,这部电影的前半段确实“乏味”,没有戏剧冲突,没有危机,没有暴力、追车、枪战,没有毒品、性、心灵鸡汤……

是的,能刺激观众的精彩元素统统没有,直到这两条线索交汇并碰撞在了一起——为了获取第一手资料和创作灵感,查理·考夫曼决定跟踪苏珊·奥尔琳,没想到他在发现了惊天真相的同时自己也差点命丧黄泉!(放心吧,我才不会剧透呢)

好了,在影片的后半段,传统好莱坞电影中那些所有能刺激观众的精彩元素现在又都齐活了:冲突、危机、暴力、追车、枪战、毒品、性、死亡、救赎、心灵鸡汤、balabalabala……

故事就这么个故事,乍一看觉得没什么,但细思极恐!与前半段的“真实”相比,影片的后半段明显偏戏剧化或者说“虚假”。但现实是,这部电影能成功刺激到观众靠的不是真实走心的前半段,而是虚假夸张的后半段。借此,编剧查理·考夫曼极其高明地讽刺了当下好莱坞那些令人窒息的创作传统。

在电影里,编剧查理·考夫曼有个同为编剧的弟弟唐纳德 ·考夫曼。哥哥自诩为一位严肃的故事创作者,他常常鄙视那个没有多少才华却总能写出受制片人和观众青睐的剧本的弟弟。在查理写不出好剧本的时候,他的弟弟却因烂剧本而飞黄腾达;在查理在斗室里为搞创作而抓破头皮的时候,他的弟弟却在各种秀场推杯换盏、左拥右抱……

查理和唐纳德事实上代表了两种编剧,或者说代表了真实生活中编剧的两种分裂人格。一个认为编剧是一种崇高的艺术创作,另一个只是把编剧当做一个赚钱的营生;一个严肃认真,另一个却世故圆滑;一个活得苦逼,另一个却活得潇洒。这次,现实中的编剧查理·考夫曼讽刺的是自己。

对编剧身上的这两种性格,查理更推崇哪一种呢?毫无疑问,查理喜欢哥哥的那种性格。在他看来,虽然哥哥活得苦逼但却活得伟大,而不像他那个“没原则没底线、低俗而又媚俗”的弟弟。编剧对弟弟有多羡慕嫉妒恨呢?他把弟弟写死了!可能后来觉得自己太过残忍,编剧又安排弟弟用一番勇敢做自己的话来救赎迷茫痛苦的哥哥。

弟弟说的这番话中的有一句说的特别好,这里有必要单独提出来,不翻译不解释,大家自己理解:“You are what you love, not what loves you.”

真真假假虚虚实实,《改编剧本》既做到了符合传统好莱坞叙事的套路,又做到了推陈出新、特立独行——剑走偏锋地讲了一个别出心裁的好故事,这就是这部电影最牛逼的地方。

藉由这部电影,我们可以探查到编剧内心深处的某个角落,那里充满了迷惘和痛苦,也充满着善良与坚强。

其实,我们并不孤独。

谨以此文献给所有写文字的人。

本文为作者原创,图片源自网络,欢迎留言、分享及转发,谢绝不打招呼的转载。

<图片1>

 短评

能让所有想写简单故事的编剧绝望的电影。套层结构多层非线性叙事说是炫技吧跟它似乎要表现的主题又挺搭。作为编剧,写一个跟自我波澜不惊憋死活人的现实生活相似的简单故事是不可能的,麦基老先生都骂“凭什么让我浪费时间?”即使这电影,也是后半部分的高潮才吸引大部分观众看下去。

7分钟前
  • 小东邪
  • 推荐

查理考夫曼真天才!从片头的《傀儡人生》和马尔科维奇向自我致敬开始,查理在此次剧作冒险中无疑走得更远。剧本嵌入、观者效应、此消彼长的窥视和被窥视,这样一场试图以剧本篡改人生又将人生渗入剧本的心灵旅途在若干时间轴的缝合下光芒万丈。最终无视麦基的箴言,太升华了。

11分钟前
  • Obtson
  • 推荐

前半部分还是不多的,后半部有点不伦不类!你要爱你所爱,这不关别人的事,我很久以前就决定这样做了!

13分钟前
  • Miss Invisible
  • 还行

Nicolas Cage,双份的!

17分钟前
  • Bigteeth
  • 推荐

可以算做斯派克琼斯前作傀儡人生的侧面重述,不仅在于从电影主角原型查理考夫曼视角出发的crossover,更在于虚构的孪生编剧兄弟的双身关系。本片和傀儡人生一样,都是现实穿越进电影,电影派生出现实的作品。另外,这个又黑又冷的“改编剧本”透满了科恩兄弟的气息,琼斯显然太轻松。

18分钟前
  • 旧书君
  • 还行

编剧的苦恼,剧本师的八部半

2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7/10。对这种极端个人化的片子始终喜欢不起来。考夫曼将他擅长的多重空间平行发展的结构以自恋自嘲又不明所以的笔法阐述作家们永远说不尽的创作瓶颈和虚实交错,对弟弟的精神依托像极了《巴顿芬克》的胖子(这个虚构者居然也写在编剧名单中!),而潜意识的自演模式估计催生了野心勃勃的《纽约提喻法》。

25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烂片之王凯奇也有NB片子。剧本神作,考夫曼你得多恨麦基才能这么吐槽啊。梅姑牺牲色相换一个女配提名。三层叙事穿梭的游刃有余,同时又有着向上一层的自指。对麦基的神吐槽还表现在影片结尾大叙事段的惊悚片化。什么是神剧作,这就是神剧作。哪天我闲了编个豆列。

26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从前有座山,山里有座庙,庙里有个和尚讲故事……”

31分钟前
  • 战国客
  • 还行

当时好莱坞还能容下这样无聊又有趣的作品……现在也不太可能了。全球电影环境都在变糟糕,是商业和艺术都用力过猛的结果。

33分钟前
  • 荞麦
  • 推荐

故事的展开方式是我喜欢的那种

36分钟前
  • 小肚子✨
  • 推荐

【B】剧本确实很厉害,切入点很特别。但不知为何就是不怎么喜欢这片,可能是因为有些闷,可能是因为太卖弄了

40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文艺片和类型片本来是长得一模一样的亲兄弟。文艺片为类型片出点子,类型片火了,文艺片憋不出来。类型片反过来帮助文艺片,文艺片被追杀,类型片对他说“你是给予爱的人,谁爱你并不重要”,文艺片感动得说不出话来。最后,类型片帮文艺片挨了一枪,因为车祸死掉了,正如文艺片里的男主的家人。

45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推荐

反正我是看睡着了的,虽然复杂,虽然要动脑子,可是不好看。

46分钟前
  • 较差

伊伯特曾问本片导编,故事最后走上麦基的轨迹,是否埋藏了讽刺性评论于其中?考夫曼和琼斯均认为,此问难以直言,应该开放答案给观众,对麦基来说也更公平……但鉴于麦基事先看过剧本,并建议好友考克斯出演自己,黑麦的可能性略低。结合时代背景与角色生死,吐槽“某类编剧不敢面对残酷现实”的意图更高。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2069612966/

50分钟前
  • 赱馬觀♣
  • 推荐

双重结构上的「戏中戏」——故事内的改编剧本+上帝(观众)视角下编剧的「创意」/「灵感」焦虑,作为电影故事本身最后的「烂尾」——作者和毒贩串通并成为烂俗的凶杀剧却成为另一种意义上的升华或者讽刺,这个世界/观众/制作方已经不需要所谓有「精神」的作品,反而是烂俗成为流行和经典,将近廿年之后再来看考夫曼式的吐槽或者预言,则是另一番滋味。

53分钟前
  • 451½°F™
  • 推荐

你是爱你所爱,而不是让人爱你。

55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推荐

Charlie Kaufman在开头的字幕其实就开始发挥了,真是有点嗲。其实如果怎样理解都可以自圆其说,那么也没必要枪毙其他可能。Today is the first day of the rest of my life,听到这句话想到了一首歌,微妙。

58分钟前
  • △4v5ki
  • 推荐

Laroche: Point is, what's so wonderful is that every one of these flowers has a specific relationship with the insect that pollinates it. There's a certain orchid look

1小时前
  • 静@Einfühlung
  • 还行

如果前半段剪辑没有那么神经的话起码能四星。电影中有多少真多少假?无所谓那不重要,重要的是,很多人的任务就是虚构,让生活变得魔幻。

1小时前
  • Sophieven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