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世魔星

HD

主演:格雷厄姆·查普曼,约翰·克里斯,特瑞·吉列姆,艾瑞克·爱都,特瑞·琼斯,迈克尔·帕林,特伦斯·贝勒,卡萝尔·克力夫兰,肯尼斯·考利,尼尔·尹艾斯,查尔斯·麦肯恩,John Young,Gwen Taylor,Sue Jones-Davies,Peter Brett,克里斯·朗厄姆,斯派克·米利甘,乔治·哈里逊,查尔斯·诺德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拉丁语年份:197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万世魔星 剧照 NO.1万世魔星 剧照 NO.2万世魔星 剧照 NO.3万世魔星 剧照 NO.4万世魔星 剧照 NO.5万世魔星 剧照 NO.6万世魔星 剧照 NO.13万世魔星 剧照 NO.14万世魔星 剧照 NO.15万世魔星 剧照 NO.16万世魔星 剧照 NO.17万世魔星 剧照 NO.18万世魔星 剧照 NO.19万世魔星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万世魔星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英国著名的喜剧团体Monty Python的成员特里琼斯 (Terry Jones)导演的一部荒诞不经的调侃宗教的电影,故事的发生地在巴勒斯坦,讲述了一个普通的男人被世人误认为是弥赛亚(犹太人企盼的复国救主),由此引发了许多啼笑皆非的故事,一如Monty Python所有的电影那般,特里琼斯在这部电影中也使用了大量荒诞无厘头的笑料,电影以圣经为原型,由头至尾都充斥着颠覆,嘲讽的意味,对于虔诚的宗教人士来说,这部电影确实是场巨大的灾难。东宫毒被占城市埋葬黑鸟2019被告的新娘阴阳桃花劫华沙谍战人盾裂痕第一季圣天门口大玩家1992明星雇员新蝙蝠侠风波里的小丑实习医生风云第七季冰海沉船海军罪案调查处第十九季傻瓜妈妈三只小猪与神灯家园 第二季盗潜黄金城大舜抠钱家族二手时光偷盗艺术国际暗杀局少女邦202450英尺高的女人李白陌生人继承者们国语永恒之门孩子们2022浪人欲望都市第一季荒郊疑云第三季绑架疑云我朋友的老姐日本版展开说说

 长篇影评

 1 ) see the bright side of the life

打开这部电影是因为看到了 知乎有位答主推荐了十部电影,我挑了其中的这部看起来想看的。

推荐原因是,荒诞的喜剧风格,表现宗教的另一面。

不知道为什么布莱恩喊做妈妈的是一位男性。其中有一幕是 一个人因为说出耶和华这个名字 要受到被人们用石头打死的惩罚。其中应和的民众中,一部分是女扮男装的人们在起哄。

1979年上映的,已经做了外星人的场面,飞出地球受到撞击又飞回来......挺搞笑的。

布莱恩不愿相信自己是罗马人,因而加入了犹太联合组织,想推翻罗马人的统治。然而这一组织的领头人,是一个,光说不做。让别人冲在前面做有生命危险的事,自己退在后边。当布莱恩遇到危险,甚至最后要死之时,也只会表示缅怀和尊敬,不去救他。

布莱恩在躲避罗马军队的搜查时,在演说家的地盘说了几句话,被人们当做伟大的智者而时刻追随。

电影最后他的命运似乎不会再有变数,此刻周围的人唱起了歌。似乎要乐观面对现在的情况。也随着这个歌声,影片结束。歌词里听的最清楚的一句就是“always see the bright side of the life”。

 2 ) 百夫长哥哥的拉丁语课堂开课啦

Rōmānī ite domum.

Romans, go home.

Rōmānī: masculine noun, vocative plural for rōmānus, rōmānī

ite: (3rd conjugation) verb, imperative, 3rd person plural for eō, īre, iī/ivi, itum

domum: feminine noun, accusative singular for domus, domī

 3 ) 从尾到头的笑笑停停

让我们从结尾看起吧,在影片的结尾,钉在十字架上的Brian和伙伴一起唱到“总是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哪怕你只剩下最后一口气- - - - - - - ”,二三十人被钉在二三米高的十字架上,裸露着上身,头顶着烈日,也许明天,最晚后天就会死了,可是大家快乐地唱到“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我忍不住笑,笑了一会儿停了,镜头越拉越远,山顶上,被钉在十字架上的人显得有些肃穆和庄严,可是他们仍在用和声唱歌,想了想又忍不住笑------。

再往前看,凯撒大帝本来要释放Brian,结果罗马士兵问“谁是Brian”的时候,一个人开玩笑说“我是我是”,真正的Brian说“我才是我才是”,于是十字架上的人全部叫起来“我也是我也是”(还有人说,“我老婆也是Brian”)。结果假的Brian被拖去释放,他一边还嚷嚷着“我开玩笑的”,真有良心。

继续往前,Brian为了躲避罗马士兵的追捕而在街头布道,每人相信他,结果他要跑路之前,对别人漠不关心地说“我不知道”,却并当作带来了上帝的指示,至此,越来越多的信众追随着他,无论他说“滚开”,还是在逃跑的时候掉下的破鞋,都被当作神的指示。他一路跑,不愿做莫名其妙的“弥赛亚”,信众愈发觉得他谦虚谨慎,神秘伟大,愈是深信不疑。我想起生活中很多很多的例子,笑到不行。

如果用当初解剖周星星的论文的热情,我们可以在这部电影身上解剖出反领袖崇拜的心,反盲目追随的肺,以及反宗教狂热的肝等等,但是在我看来,导演就是一个顽童,把从小到大所受的宗教教育全部嘲笑一便,谁说耶稣不会是罗马人?谁说玛丽亚是处女?谁说耶稣真的能治愈麻风病人?谁说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不曾想过逃跑?谁说一个男人不能做洛丽塔,并且享受怀孕的权利?

继续往前,影片的开头,原来Brian是耶稣的邻居,他曾在出生的时候被远道而来的占星术士误认为是耶稣,而被祝福。

原来每一个人一开始都是耶稣基督,我们说的话,就像小混混Brian,他为了驱赶信众所说的“永远不要追随别人,不要相信别人告诉你们的,你们是特别的一个人你们自己”,只要我们相信,我们的话就是神喻,我喜欢有人说的那句,“生命本没有/也不需要超越于其自身意义的意义”,任何附加的意义都是荒谬的,就像我们对耶稣的解释那么荒谬。

1979年的片子,布景有些假,一看就是那种在棚里堆出来的,但是这种虚假的背景与本片处处存在的荒谬感反而特别地相衬,貌似“就让你看到假的,这一切就是假的”。

http://blog.sina.com.cn/u/5419f9a3010007jt

 4 ) 这个片子竟然只有8分,不得已,我来拉拉分数线。

我能看到很多烂片被打到9分甚至更高。

也经常看到一部好片被打到7分以下。

布莱恩的一生,这个翻译其实比万世魔星好,万世魔星是什么,整个电影哪有万世哪有魔星,根本没有信达雅,只是一群蠢货翻译的故作高深,拿着UC类的震惊来吸引眼球。

然而这竟然成为豆瓣主推的片名,我对此是相当不满的。

人家导演就是那么肆意的取笑宗教,讽刺愚昧。万世魔星(多少年来,出了这么一个魔性导演),拿来称呼导演还差不多。

========

说个大点:影片最让我影响深刻的就是“开会”,哈哈哈,永远在“开会”。过去、现在、将来、开会研究、研究开会。——这次我们来讨论一下,关于xx问题的问题的问题的问题。不能再多说了。

====走剧情====

从开始,这个喜剧就开始了它的嘲讽。

伟大的先知们,顺着星象的指引来到了布莱恩面前,他们自以为找到了救世主,其实不过是谬误。——这是纯粹对预言的嘲笑,你即使看到了未来,解析了未来,也不代表你的正确。

接着先知们就发现,原来圣子在隔壁,大放光芒,广而告之。——这像不像富二代在员工大会上说“我要体察公司民情,所以大家不要把我当老板看,当新人就好”....

布莱恩长大了,看到了美女春心荡漾,也加入了她的组织,而这个组织的检查流程只有一个“你多恨罗马人”——讽刺了宗教为了尽快扩大,给出一个低门槛,先骗进来再说。

布莱恩的第一个任务:写反抗标语。结果被罗马人一通教导,吃了文化的亏。这段可笑死我了。结果还被罚抄100遍。抄完一看,跟美国涂鸦文化有得一拼,哈哈哈。还图出艺术范儿来了。

紧接着,组织就展示了与其他组织的内讧,都是反罗马,仅仅只是组织用词问题,就能分散为好多部分,甚至自己组织的人,都有认错组织的——左倾、右倾、中立左倾、中立右倾、极端左倾、极端右倾、折中......

接下来要干正事儿了吧,是的,绑架计划,结果俩抵抗组织正好撞到一起,眼看着在布莱恩的调节之下,大家临时合伙了,仅仅一个打岔,大家同归于尽了——这个就不解释了,太常见了。

总督的“不标准发音”就不说了,也挺好玩的......布莱恩逃命的时候,遇到了“很讲究市场砍价规矩的商贩”,比总督还搞笑......

布莱恩误入发言广场,及其类似演讲拉选票,其他人自顾自的说,只有布莱恩跟观众互动,说了一些无关紧要的鸡汤,于是就被愚民的脑补,推成了圣人。——看来这也是个比烂的世界,当一个人在高位的时候(即使布莱恩是误入),只要你比别人强一点,自有人来吹捧你,甚至神话你。

布莱恩一边逃一边规劝群众,说他不是圣人,结果根本没用。人们太需要一个精神来信奉了,陷入疯狂的信徒,你低调就是谦虚,你发言就是神谕,你掉鞋子就是指引。——小沈阳批判过这个,如果作者说他在拉shi,那老师就会要求你们去深入思考,为什么要拉,什么姿势拉。

总之,布莱恩因为圣人身份,终于可以跟美女上床了。——只要神子想做的,一定自有其深意。与上一部分相同,但又显示着导演给这个角色唯一的怜悯。让他如愿以偿了。

第二天就是对布莱恩母亲的神话了,她(演员是他)只是不回答是不是处女(剧情中她是个妓女,还用回答是不是处么),结果竟然因此被信徒又误会了,或者说自嗨脑补吧。——这里明显是嘲讽“处子圣母”,前面的一切都可以说是调笑,但这个触犯了教会底线,应该是导致电影禁播的直接原因吧。(科学上来说,我在上游撸管,妳在下游洗澡,是有几率怀孕的,不过圣经说的跟咱老前辈刘邦自吹的一样,“感而有孕”,这个嘛.....)

之后又被抓,眼看着可以被赦免,结果又因为一句玩笑话,被坑惨了,那兄弟还自证清白呢“我是开玩笑的,我不是布莱恩”,结果罗马人根本不听。

导演连续给了三波希望,第一波是组织,结果他们仅仅是研究出了一个“追认烈士”的讣告,并没打算动手救布莱恩,第二波是反抗组织突袭,罗马人跑光了,但他们仅仅是来自杀表决心的,也没顺手救布莱恩,第三波是布莱恩的美女,结果她估计是信了组织的邪,认为布莱恩“主动献身为烈士”,于是也丢下“不忘记你”的话就转身走了。——从头到尾,没有人肯动动手指救一下布莱恩.......当所有人都当你死了,也许你即使没死,心也死了。布莱恩再也不喊了,他沉默的绝望了。

这时候,边上的人,灌了一口最足的鸡汤。“为什么不快乐的面对呢,你来世上的时候,什么都没有,现在你要离世,也是什么都没有,你从来没有失去什么”,于是在一片大合唱中,布莱恩满足的笑了,他顿悟了人生其实不会失去什么,甘愿等死了。——这其实才是最大的讽刺,好多人以为是导演给一个美好结局,化解布莱恩的苦痛。其实你想想,你自己愿意什么都没有的死去吗,愿意的话,要么是活够了,要么是疯了。——人是因为欲望才来到世上,人一生都在追逐一些东西,有的是名,有的是利,有的是自我。没人救命仅仅是肉体死亡而已,当你放弃了一切,否认了自己的存在,才是从精神上“真正的死去”。——当然有人会杠“安静等死,放开心怀”不好吗?好,但前提是“此生我没有白过”,不是“此生本就没有意义”。没有意义为啥不直接拽住脐带把自己勒死?

=====中心思想=====

那就是没有。就是讽刺。想到什么讽刺什么。写个剧本把讽刺都弄进来。OK。

反映生活(故事来源),高于生活(剧本冲突设定),讽刺生活(指出矛盾根源,解决那是统治者的事儿)。

这是一部纯粹电影,简单直白........但,它真的好看。(就像美女穿什么都好看,哪怕是不穿)。

 5 ) 恶搞精神

好久不写东西了。本来只想写个短评,但发现想说的有好多好多。

电影里的很多片段之前都看过,但今天才完整地从头看到尾。 还是Monty Python一贯的恶搞至死,绝不放过任何形式的严肃,从民主到宗教再到死亡。

一直觉得恶搞是一种出离,彻头彻尾的恶搞简直就是一种无我。想象一下当你被凶神恶煞地君主威逼,或是你被钉在十字架上危在旦夕,你还忍不住想笑,纯粹就是觉得好笑。那一刻你俨然成了自己的上帝。

或者换句话说恶搞本身就是一个权力不对等的游戏。比如我一直觉得要想改变或demystify一个固有观念时,笑话就是最好的武器。这种权力是心理的,并不是真实的生杀大权。事实上那些在现实生活中拥有最高权力者或机构最希望所有人虔诚,而虔诚是绝对不允许半点幽默的。但我们都太熟悉,就是这种平日里最严肃的人或事物才是笑话的最好题材。所以恶搞文化是草根的,是大众的。因为笑简直是每个人都会有的原始冲动,而越是想遏制别人发笑的人会越发显得可笑。想要看一个民族多自由,我觉得应该看看它能容忍什么样的笑话。

恶搞文化本身也会走火入魔。只要搞笑一切都可以。于是不仅宗教,甚至人的一生以及全人类,整个宇宙的存在都会变成一个笑话,因为所有的一切都在经历无穷无尽的解构。这一方面显示了这个世界确实足够荒谬,但另一方面也气死了许多认为life is a joke but I didnt get it 的人(这可能是我想到的最悲伤的故事)。好了好了,另一方面说,是稀释了所有的严肃情绪吧。以前是上帝死了,现在严肃情绪也要死了,这样真的好吗我也不知道。

也许是我多虑了吧,喜剧也只是形式,是弱者的一记还击或是一个安慰,亦或是一个纯粹的心态,没有目的没有功利。就像是一个游戏,好好享受过程吧。所以还是很爱巨蟒,爱他们被挂在十字架上一起唱那首经典的“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最爱他们的时候是当Graham去世时看到他们几个人在葬礼上重唱了这首歌,真是泪流满面。也许是因为人生如此艰辛,所以实在是欣赏和珍惜幽默感,特别是在经历了许多磨难后还能跳出自我的欲求去享受一个真切的大笑。

 6 ) 一个伪耶稣的荒诞一生


从前,布莱恩是他的拿撒勒母亲和罗马百夫长的私生子。
当时,百夫长丢下母子一走了之。
因此,他与罗马有了不共戴天之仇。
正好,他在角斗场贩卖动物内脏时,加入了抵抗组织“犹太人民阵线”。
首先,他完成了一项艰巨的任务,在罗马人驻营内写满了抵抗标语。
自然,他被士兵追杀,千辛万险逃离了敌手。
然后,他又去参加绑架彼拉多老婆的行动,不幸被俘。
还好,他利用彼拉多的疏忽,再次逃了出来。
可是,罗马士兵竟然搜查到了“犹太人民阵线”的本部。
刚巧,他从屋里跌落,掉在一座讲台之上。
趁机,他伪装成一名演讲的人,大声宣扬他听来的生活哲理。
很快,他的听众越来越多,被奉为导师,信徒们坚决不肯离开他。
这样,他鬼使神差地被当成了弥赛亚。
不幸,他再次落入罗马人之手,被判钉上十字架。
万幸,在他情人的号召下,彼拉多选择了他,作为被赦免的一人。
然而,另一个人被误认作是布莱恩,他没能获得赦免。
这时,他的亲朋好友和战友,一一前来送别,但他很失落。
最终,真正的耶稣告诉他,我们什么也没有失去。
幕落,十字架上的人们集体高歌。
是的,这就是拿撒勒人布莱恩的一生。

这是一部关于耶稣的电影,但主角不是耶稣,而是一个冒牌耶稣。
可是,在这故事主线的背后,是极端的荒唐。
各种反抗组织各自为政,像英国各派政党一样争吵不休。绑架行动由于互相争功,自相残杀。一个行动派也没有,除了会开会,就是会自杀。最后领导人还对十字架上的布莱恩宣读了荣誉报告:“安心赴死吧,你将成为新世界的先烈,我们永远铭记你!”
当时讲道的都是什么人?疯子,疯子,还是疯子。就是在这群人之中,耶稣脱颖而出?
下面就给出了答案:布莱恩随便说了几句道听途说的哲理,就被狂热的信徒膜拜为先知,不论他如何解释,都改变不了信徒们认定的死理儿;无论他做什么,都成了“神迹”。通奸的马提亚以私人事务为由,拒绝回答自己是否是处女,而信徒们想当然地认为他就是圣母玛利亚。
罗马人也没有一个靠谱的:
负责领犯人去十字架的罗马公务员,态度无比温和,脸上保持标准微笑,简直是拿犯人当顾客,又像是奥运村的志愿者。
文官笑嘻嘻,武官板着脸。巡视的卫兵因为布莱恩拼错了语法,罚他写一百遍标语。
最后那个开玩笑的人被当做布莱恩释放,他怒斥道:“罗马人都没有幽默感的吗!”
其实不然,对于吐字不清的总督彼拉多,从上到下没有一个人不在看他笑话。

其他的无厘头笑料,要比这些讽刺性的笑料更多,也是Monty Python的特长,就不一一列举了。


2011-10-21

 短评

前半部三星,后半部五星..这居然是79年的片子啊!!果然英国佬的黑色幽默经久不衰.....the bright side of life居然是这部片子里出来的。。我还以为是借用呢。。果然是世界级的好片啊~本片之所以输巨蟒与圣杯就是因为基督教这个敏感的话题。。。

7分钟前
  • 中雪君
  • 推荐

荒诞讽刺,无法打星,有的地方实在困惑。。。记住了一句话,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10分钟前
  • 面包超人
  • 还行

正确的打开方式是看完宾虚, 哈欠连天, 心说, 太假了, 然后打开这个, 哈哈哈哈哈, 太淘气了, 好提神. 世界本来是这个样子才对嘛. 先看了宾虚也更能get到笑点.

14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6.5 最烦这种恶搞电影,琼斯的巨蟒与圣杯看一半就看不下去。这部电影也是坚持看完。

18分钟前
  • 尊驰
  • 较差

1.不若[巨蟒与圣杯]对形式与文本的颠覆来得彻底,也不够好笑,但几位士兵使劲憋笑的桥段(biggus dickus)与结巴助手的窘况令我狂笑不止。2.纠正"罗马人回家"的语法错误并伐刷100遍。3.只要男人愿意,他就有权利生孩子。4.尾声的十字架群唱,媒介自嘲与推荐电影——安东尼奥尼[夜]。(8.5/10)

19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巨蟒的喜剧过时得很快,但[万世魔星]则因为它叙事上的连贯性而可以长久。时至今日,电影对于基督教和信仰问题的讽刺依旧针针见血。信仰的本质无外乎是逃避自己做决定的责任。

20分钟前
  • brennteiskalt
  • 推荐

我怎么觉得结尾那首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也是个讽刺呢?布赖恩从头到尾都没唱啊。

22分钟前
  • 走走
  • 推荐

IMDb Top Rated Movies #174:<Life of Brian>是一部关于生命的荒谬的幽默剧。荒谬意味着悖论,目的和结果的背道而驰,“合理”的不合理性。—— 事实证明,相较于影迷们口中更为权威的电影网站IMDb所筛选出的Top 250,还是豆瓣电影Top 250里的片子更符合我的口味。虽然它俩只是我的观影参考对象而已。

23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还行

可能当时很好看 毕竟是老片子了 很多段子不能理解或者是不符合现在的口味了

25分钟前
  • 梅洛哥
  • 较差

无厘头讽刺大百科。开始无聊渐入佳境。讽刺了:当权者(口齿不清白痴相)、装傻为善的当权者的爪牙、反抗者(盲目牺牲)、民众(近乎愚蠢的崇拜,如没有个性的复制人)。肯定了为权利而斗争(支持变性者权利的有趣台词),片尾曲非常积极乐观向上,片头曲男人的一生正和了:潜龙在渊-飞龙在天-亢龙有悔

30分钟前
  • 非想
  • 推荐

这才是文化人玩无厘头的样子嘛,在这个充满政治正确又缺乏实干家的年代看,尤其反讽。

35分钟前
  • 巴豆虽好
  • 力荐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

40分钟前
  • qw0aszx
  • 力荐

巨蟒神作!对现世是多么超前的还原,宗教愚民,暴政养猪,各种自杀主义和无脑党派,一排十字架钉满了足以自我安慰的各种逻辑

45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力荐

颠覆宗教的一部电影,我不喜欢。不过颠覆地有意思。大量无厘头的对白有点儿滥。

47分钟前
  • 还行

3.2 分了兩段才耐住性子看完。Terry Gilliam還是要比Jones高!

48分钟前
  • 大佑
  • 还行

always look on the bright side of life 这就是这首歌的出处 英国的贱货幽默理解不能啊

52分钟前
  • 琧婯
  • 还行

这部影片是喜剧团体Monty Python继《巨蟒与圣杯》之后制作的又一部荒诞搞笑大作。这部无厘头电影不仅和前作一样进入了IMDb250,而且还入选了《Time Out》杂志评选的“史上最佳100部英国电影”。如果说《圣杯》是对历史的一次恶搞,那么这部作品就是对宗教颠覆和嘲讽,宗教人士必然会反感。

54分钟前
  • stknight
  • 推荐

3.5 果然和《巨蟒与圣杯》是一个团队的作品,一贯的无厘头和搞怪以及浮夸到漫无边际的想象力,但不如《圣杯》。这里面没有什么不可以,就看你如何去解构这部电影。内涵都是需要人们去解读的,经典也是一样,当然就如片中的布莱恩忽然间被乌合之众奉为上帝之子一样,既是反讽,也是自嘲。

58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看到百夫长给布莱恩纠正拉丁文语法的地方就笑了,想起了Eddie Izzard的拉丁文段子,Eddie说得没错,“我们搞喜剧的基本上每个人都从Monty Python那儿偷师。”Python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荒诞喜剧。本片对宗教人士的讽刺也是不遗余力,在英国,几乎每个优秀的喜剧演员都是无神论者。

1小时前
  • 金懋叔相公
  • 还行

Biggus Dickus

1小时前
  • Andybest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