笼民

HD中字

主演:黄家驹,乔宏,廖启智,陈国新,泰迪·罗宾,李名炀,刘洵,刘以达,邱礼涛,罗利期,谷峰,胡枫

类型:电影地区:香港语言:粤语年份:199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笼民 剧照 NO.1笼民 剧照 NO.2笼民 剧照 NO.3笼民 剧照 NO.4笼民 剧照 NO.5笼民 剧照 NO.6笼民 剧照 NO.13笼民 剧照 NO.14笼民 剧照 NO.15笼民 剧照 NO.16笼民 剧照 NO.17笼民 剧照 NO.18笼民 剧照 NO.19笼民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笼民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香港寸土寸金,一些底层民众无楼可住,只得栖聚于危楼屋舍之中的床位。这些老弱病残分别用铁丝网相互隔开,被称为笼民。其中,祖先生(乔宏 饰)的智障儿子(廖启智 饰)终日嬉戏耍闹。唐三(泰迪罗宾 饰)是占小便宜的货色,而且尖牙利齿嘴不饶人。老人在笼中度过百岁寿辰,一直贩卖杂货维持生计,还有算命先生整天念念有词于事无补。此地发生命案,警察前来调查,却始终无法改变困境。这时,古惑仔毛仔(黄家驹 饰)从狱中放出,无视CID老爸的责骂,而与昔日死党重新混在一起,并住进了笼中。这时,公寓管理人员说接到业主收回楼宇的信函,希望各位租住户可以搬出,引起群情激愤。笼民开始向正在竞选的徐、周两位议员申诉,而后者为了收买人心,都作出了体察民情的样子。暗地里,徐议员与业主勾结,用重金收买毛仔,骗得了笼民自愿搬出的签名……  本片获得第2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最佳编剧。张之亮获得最佳导演,乔宏获最佳男配角奖。人马小姐不迷茫大学女孩师弟出马速度与激情2(国语版)圣殿骑士我的性别碍到你2022国剧盛典赫鲁斯塔廖夫,开车!少年朱元璋最终判决2019克拉克森的农场第二季左轮手枪大地惊雷1080P我的见鬼女友西藏冈仁波齐朝圣之旅外遇富江 无限制任侠学园诅咒录影爱情陷阱破门而入世子消失了总裁的天价萌妻 动态漫画 第2季我的乡村音乐第一季舞女大盗酒乡2019夺命网红长白山猎人传说原来这就是爱啊我迷人的反派皇帝灾难艺术家致命伴旅即时引爆卡斯帕和艾玛之最好的朋友法外之徒伯爵2023地中海间接伤害摔跤选手

 长篇影评

 1 ) 世界這麼大,卻連個籠子都不肯給我住

以前不懂老電影的寶,還曾經口出狂言,說需要鼓起極大的勇氣,才能看得下2000年前的老片。但近些年來,漸漸開始欣賞老電影,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港產片。可能是那個年代的香港風起雲湧、變幻無常,一些反映社會現實的作品就如加鹽加醋的歷史紀錄片一般,於我有磁石般的吸引力。雖說電影不是呈現真實的歷史,始終添加了些許藝術效果,但那些看似光怪陸離的情節背後,隱藏的深意其實能落在你我每一個普通人身上。
 
最近有幸看到“豆瓣電影”的一篇微信推送,得知有部叫做《籠民》的電影,題材是我頗感興趣的香港住屋問題,於是就懷著不小的期望在油管上看完了。影片顯然對得住1993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電影的殊榮,無論是主題、故事結構,還是拍攝手法、演員表現,都位屬高分好片之列。最難得的是,電影還切切實實嘲諷了香港嚴峻的社會問題,將陰暗醜陋的社會百態無情袒露於人前。最令人五味雜陳的是,即便觀者想指責故事過於淒涼和扭曲,也只能骨鯁在喉,因為影片實在是真實得令人無法反駁,殘忍的現實的而且確曾經存在過,並且還在以新瓶裝舊酒的方式延續著。
 
籠屋是幾十年前香港住屋問題的一个极端剪影。在楼价高踞全球第一的香港,要做到“安居”是一个不小的希冀。大多数基层市民没有能力购买动辄數百萬甚至過千萬的私人房屋。香港現時大約有40%的人口居住在政府興建的廉租房,亦即是公屋。公屋的居住環境雖然已經相當侷促,但也不是人人都能夠入住,輪侯三五七年才能上車的表述完全沒有誇張成分。
 
於是,很多因種種原因無法入住公屋的貧苦大眾,就只能棲居在這個城市奇形怪狀的空間裡,例如電影所描繪的籠屋。籠屋是由碌架床所改造而成的,為了防止偷盜問題,將床上方的四面用鐵絲網罩住,形成相對封閉的私人空間。籠屋的居住環境非常惡劣,幾十平米的地方容納數十人,廚廁共用,老鼠蟑螂成為這裡的常客,住客們都見怪不怪。
 
《籠民》裏頭的籠屋住客大多是一些無家可歸的老人家,或者從大陸偷渡來港的新移民。與他們而言,只面臨兩種選擇,一是在鐵籠裡將就過活起碼有瓦遮頭,二是流落街頭風餐露宿。在昂貴的租金面前,一個安全而有尊嚴的居住環境成為弱勢社群遙不可及的追求。
 
為什麼一個如此繁華的城市會有如此不堪的角落?住屋問題顯然只是一個流於表面的解釋,背後的原因,無法跨過香港的政治制度而不談。一直以來,商界對於香港的政治走向都具備很大的話語權。就拿最具爭議性的香港特首選舉為例,在1200人的選舉委員會中,數個龐大的商業集團憑藉其廣闊的業務範圍,於不同的功能組別中都攫取數目可觀的選票,左右著行政機構的最高領導人選。在香港,政治制度表面上是要照顧到不同的社會界別,但實際上卻明顯向商界傾斜。這個地方的問題癥結不在於不夠富裕,只是財富從來都未能公平分配罷了。
 
影片的諷刺感非常之強,幾乎每一幀都發出對社會啪啪的打臉聲。例如在金錢社會下,住在同一屋簷下的籠民平日會為了蠅頭小利而爭吵不休,在危機關頭大多數人往往都各顧各,為了自己的利益而出賣集體。還有秉公執法的幫辦林Sir,不偏不倚到將自己的兒子親手送進監獄,在他人看來卻是死硬頸不懂變通,服務警隊多年仕途仍停滯不前。
 
總之,《籠民》處處都能是對現實社會的毒舌吐槽,拳拳都到肺到肉。但我認為腰潤得最出彩的是影片中運用的政治元素。政治在這個故事中的角色是極其無能的,甚至是大資本家壓榨底層百姓的幫兇。《籠民》中兩個油頭粉面的“茂李”議員充分體現了政治卑鄙無恥的屬性。



徐議員和周議員表面上都在為受迫遷的籠民發聲,並主動提出要親自入住籠屋體驗惡劣的居住環境,看上去甚為貼地及親民。但事實上,一切都只是一場偽善的政治作秀,他們真正的目的是搏取傳媒的鏡頭和大眾的關注,獲取上位的政治資本。更為醜惡的是,徐議員事實上與收樓的大財團是同一夥人,他煞費苦心捲入事件、接近住客,還有一個不為人知的私心——在籠民間挑撥離間,用所謂可觀的賠償金誘騙大多數住客簽署搬遷同意書,加快業主收樓的進程。在香港這個金錢社會,政治和商業的關係一直都是如此糾纏不清。
 
不出所料,兩位政棍的“努力”未能阻止籠屋被強拆的命運。一場擾擾攘攘的大龍鳳過後,籠民們照樣被迫離開自己的家園,像動物一樣被警察連人帶籠搬出公寓。如此魔幻現實的情節當然在這座城市引起一陣迴響,兩位“茂李”議員紛紛受到傳媒的追訪。此時,他們當初誓神劈願要幫助社會底層的雄心壯志經已一去無蹤,字裡行間透露出的都是無能為力和無奈感,用社會不同階層間棘手的矛盾衝突去掩蓋自己不作為的事實。



他們其實很清楚,在現行制度下,資本的積累和擴張必然以犧牲小市民的利益為代價。在這套遊戲規則下,無權無勢的籠民只能是必輸無疑。但他們依然要裝模作樣地抗爭一番,因為只有戴上道德的假面,才能在政治圈中不斷上游,獲取更多的名利和特權。如果虛偽做作才是利益最大化的生存之道,那我們如何要求政客付出真心為市民發聲?畢竟這個制度,褒獎的是貪婪與自私,而不是正直與善良。我們不能以自己的切身利益為賭注,去祈求能撞上人品不錯的議員,因為弱小的我們從來都輸不起。脆弱的制度令人民生活在不安裡,隨便一個突如其來的變故都能將現有的生活擊潰。
 
這部電影使我無法不聯想起近來的“北京切除”事件。幾十萬蝸居在城市舊區的底層人民被強行迫遷,在冬日的寒風裡,在街頭流離浪蕩。
 
他們說,這些樓房都有嚴重的安全隱患,居民必須要儘快搬離。
他們說,一月內發生兩場致命火災,搬遷的理由難道還不夠充分嗎?
他們說,居民三天內就要撤出這些危房,不然他們將採取強制手段。
 
於是,他們大條道理地斷水斷電斷氣段暖,窮盡一切手段趕絕曾經為城市的勃起努力付出的人民。現在這裡不再需要這些低端的人們了,他們的存在阻礙著這個城市繼續向前發展,抹黑了它作為國際大都市的形象。
 
在他們眼中,這些人就像黏在地上污黑的口香糖,必須用最強勢的手段才能徹底剷除。這些人的來去與他們的自由意志無關,一切都取決於一份文件的某幾行字。在煙塵滾滾的大時代中,其實所有人,都只是一個可有可無的粒子,被某些人肆意無情地擺弄,在服從與反抗間苟活。
 
我不信政治,不信我們終會達到何種理想的彼岸。在政治冷感的主流之中,我選擇低調地唾棄。



我有一个执念
I Just Wanner Tell
表达本身就是終極意義

 2 ) 但愿“笼民”的苦,不再出现——絮语《笼民》

一早就想看这部电影了,不仅仅因为它获奖多,不仅仅因为它是张之亮的成名作,也不仅仅是乔宏黄家驹廖启智的名声,我还想看看,香港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下,“笼民”,究竟是一种什么的生存状态。
 
似乎似像一些“碌架”床那样,然后四周围上铁丝网,只留个不大的网扇,当夜深睡觉的时候,把锁一扣,就是自己那仅有的空间。两床相隔不过一米,床铺几乎占据室内的所有空间,能透点气的,仅有那个几层公用的天井,公共厕所,公共楼梯,“笼民”,其实也就是典型的贫民窟居民。
 
在患难中,大家彼此相处融洽:平常挤在一起打牌,嬉笑,钱财利益不太计较,为长者庆生,为死者作祭,和老朋友问寒暖,和新邻居度难关……笼子没有把他们分割开,此时铁网围住的,只是大家的财物,心,却紧紧抱在一块。大家仿佛都安于这种生活。
 
但这实际上,都是些苦中作乐,乐也融融的日子罢了。他们心里,也肯定会期盼着改变,虽然自己的能力不足够。终于,消息传来了,是收楼的公告;这是一个多么明显的催化剂阿!看着天井里的投票又犹豫,看着毛仔手上的过半人签名,就知道,“笼民”们的心,都在忐忑,都在盼望,能有多点钱到手,从此过上好一点的居住生活。
 
但现实却是残酷的。时代在变化,香港在发展,“笼民”现象的消失,势在必然,但其中含杂的一切社会问题,却又让官员们无能为力。我们可以把两个律师议员的入住看成是讽刺,但从中也能看出,对于笼屋的处理问题,非一朝一夕之事。“兴,百姓苦”,这种搬迁,也算是对底层人们的一种苦吧。
 
在看到中秋夜里的天井狂欢party时,我就知道,悲剧准备出现了。陈十一的忘情起舞,大家的开嗓歌唱,都是对现实的无奈,“今朝有酒今朝醉”,谁又能掌握自己的明天呢?后面的集体躲在笼里,要警察逐个笼搬出,只不过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让人不忍卒睹的,还是中秋之夜的合唱,笼屋里的最后笑语。
 
结尾很短,是说毛仔在动物园里重遇妹头、陆同和太子森,然后大家笑着,隔着猩猩笼相望而已——我感觉这是个不完美的结局,张之亮没有清晰交待“笼民”的具体下场,我不知道这是否为政治上的考虑。还有中间一些细节,如满地的老鼠遗体,太子森的吓酒吓茶等,我都未能参透,算是一点遗憾。
 
我很喜欢这电影,也许也是因为我也曾在一些很挤迫的宿舍楼里住过,体会过个中的喜怒哀乐,那些公共厨房,公共厕所,一个走廊玩耍,楼上喊楼下的吃饭,等等,现在都是我珍贵的经历,相比于现在广州公寓的户对户不认识(至少我家是),老死不相往来的情况,我感觉,以前虽然环境不好,但人情常在,如今的社会,到底算不算另一种的退步呢?我不知道。
 
和“笼民”们一样,本人家当年也是响应市区发展大计,从老城区搬到郊区,其中租屋买屋补偿交通堵塞配套不足等细节不在此详述了,我现在只是在想,能不能在城市发展的过程中,让基层的人们少受一点苦呢?
 
但愿“笼民”的苦,不再出现。

 3 ) 笼中人——关于电影《笼民》

香港新浪潮导演张之亮的《笼民》,来自于距离已经相当久远的1992年。很多人看这部电影的原因是主角黄家驹,但是看不懂的大有人在。被高度娱乐化侵蚀的亚洲人往往如此,当一部电影呈现的东西有别于主流商业片的时候,往往会感到无所适从。很显然,张之亮这部电影彻底拒绝了商业的可能性,他用最底层、最现实的电影视角,倾注了满怀的悲愤之情,使电影整体充满了悲天悯人的赤子情怀。

 

这部电影讲述的对象,是一群在高度发达的香港社会里,最底层、最卑贱的一群人。围困着的他们的不仅仅是一圈金属制成的铁丝网,还有上层对底层的压迫以及自身存在的无力感。“笼民”们居住在年代久远的危楼里,组成成分复杂多端,这群人都是社会底层的小人物,生活无任何保障,也基本上都抱着活一天混一天的人生态度,唯有在这个吵吵嚷嚷的群居环境里,他们才占据了自己的一席之地。导演张之亮准确地把握了电影范畴里的一个高难度,即是群像塑造,几乎里面出现的每一个角色都会给人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包括演技还非常稚嫩的黄家驹。一群香港电影里常见的龙套面孔成为电影真正的亮点,他们用几十年老戏骨的经验和穿透力,准确地塑造出一群卑微的笼民,使得电影整体上比几十年前那部题材接近的《七十二家房客》,更加有深度和感染力。

 

电影里有大量的长镜头穿插,特别是庆祝中秋节的一幕里,长镜头的递进和穿越,加上一群笼民的兴高彩烈,让人有一种复仇般的快感。正因为环境的恶劣和未来的渺茫,这种快感才分外真实。在以往的港片中,恐怕只有《监狱风云》中,过年的那一幕才能与之相比。

 4 ) 活着就是不对。

《笼民》很好看,好看到在我心中可以占据国产片第三的位置了,第一和第二是台湾的《一一》与《赛德克巴莱》,好看到我以为一向只会插科打诨纸醉金迷要不就是矫情到死(比如许鞍华)的香港片,瞬间在我心中陡升了两个级别。以及还有个彩蛋大概就是黄家驹参演了此片。

起初我以为笼民只是个比喻,后来看了电影才知道原来真的是讲述寸土寸金的香港,那些住在笼子里的人,如此不讨好的题材,即使是在第12届金像奖上击败鳗鱼的《阮玲玉》获得了最佳电影,也依然未曾声名大噪。

这是一个很容易鸡汤化抑或苦情兮兮,再不济针砭时事的主题,而《笼民》的可贵在于,将卑微地活着这件事,还给了那些卑微的人们。片长145分钟,场景转换极少,在叙事上,张之亮选择避开了过强烈的戏剧性与人物矛盾的张力,没有传统的起承转合,没有明显的故事节奏,整部电影几乎由密度极高且极为细碎的对话撑起。这些对话带有着典型底层的粗糙与市井,充满了一种野生而诙谐的草莽力量,挟着笼屋里的脚臭、汗臭,裹着喧嚣与尘土的气息兜头而来,令人略略不适,却又迅速沉浸。

这些对话虽然细碎,却不同于伍迪艾伦电影里那些神神叨叨的话痨,而是共同完成了对电影风格的塑造,同时又在边边角角上极生动细致地丰满了接近十位人物的各自的性格,堪称极其精彩的群像描写,肥婆的善良与顾全大局、妹头的迟钝与小聪明,唐三的贪便宜与刀子嘴尽皆跃然纸上。同时影片毫不吝惜地通过投票搬走却又反悔、签字后因为钱少而再次拒绝搬走、议员来访的三个情节表现了这帮乌合之众的无脑、自私与毫无主见,但是一转身回到日常生活,每天的早安,凑份子过头七,请毛头吃糖水,又露出了些许温情的马脚。

影片除了议员来访的情节之外,并没有展现拆迁方的形象。议员为了仕途晋升,不耐烦却又佯装真诚地慰问着这些困难户们,电影对其虚伪的讽刺似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影片中并未去批判这场拆迁背后的力量,香港要发展,当官的想高升,杰克这一外出打工的形象设置,暗中对比出这些人的贫穷至少有一部分是来自于自己的碌碌无为。错的是谁,你说不清。

木心曾说有两种创作者,一种是隐于作品之后不见的,一种是凌驾于作品之上的。执导这部电影的张之亮显然是前者,他作品中的这些人所思所想其实都是如何赖活下去而已,他既没有去虚美这种近乎于本能的动物般的渴望是如何高贵,亦不曾将这些社会渣滓的卑微愿望污名化,他就让生活这样发生着,每个人的活着,都是活着,即使低到尘埃里去。

令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秋夜party的情节,一群人本想听香请愿不拆迁,却因为再而三的中断而干脆放弃跳起了舞。看着这些年龄可以做我爷爷辈的大爷们穿着破破烂烂的汗衫,一言不发地跟着音乐手牵手跳起拙劣得不忍直视的舞,他们怀着对未来的胆怯与侥幸期待,满脸不知明日何日的笑容,不煽情,不刻奇,没有任何的情感爆发,却令人眼泪簌簌。

这是一部笑中带泪的电影,它的笑是李白的“今朝有酒今朝醉”的笑,却少了张狂,多了点忐忑。它的泪是辛弃疾的“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无言。

尹吾这样唱:活着就是不对。人生何谓对不对,但大多数人还是活了下去。

我在某个深夜回听林肯公园10年那张转型的带有未来主义色彩的<A thousand suns>,chester原来曾唱过这么一句:“So don't apologize,I'm losing what I don't deserve."7年前我听完这张专辑后未曾过多在意,时光的交错重叠后,那一瞬间我突然觉得辗转难眠。

而我们依然活着,平淡却又似乎有滋有味,折磨却又似乎甘之如饴,我们都是笼民,跳着拙劣的舞,努力地赖活下去。

 5 ) 何为”笼“

如同电影镜头里的一只老鼠为了面包跑进里有陷阱的笼里,最后被困住,要么自己饿死,要么被杀死,结局还是听天由命。社会底层市民为生活所迫不自愿地走进笼里的生活,里有有被社会淘汰的生产力、有智力障碍人士、有犯过错误等不被认可的部分人,他们也代表不同性格的人,都有人性自私自利的一面,可最后在拆迁前使大部分人凝聚在一起是相互的感情,最后的狂欢、最后的歌声、忘我的陶醉,场面感人。
  “见到的是自己想见到的东西,正所谓不是你住在这笼里,是看你的那些人住在这笼里。“如何定义笼呢?看着电影百味杂陈的感动,可怜一堆住在失去自由的笼里,温情地感受底层市民欢快地起舞、粗口相对的平凡生活,这真的是被笼里困住的人们吗?而我们自己呢,无形的笼在哪里呢?
  因感情不依不舍或想用一种共同进退的方式面对拆迁,要么一起留,要么一起获得更高层次的生活,我想他们更希望的可以选择前者。对就业前途失去希望,社会上仅剩笼民感情弥足珍惜,盲目地继续这样的生活,享受精神乐趣,真的足矣吗?未来呢?其他社会的发展呢?不能否认我们的生活需要这样不计利益的关怀,保留这具有无效消防措施、拥挤生活空间的笼民区让人们去留念去感叹吗?社会需要发展,发展需要利益妥协,合理地保留各自的利益区间,不是只有笼民区才该拥有的感情,只是笼民间缺少手握交换价值的物品,减少与人间的利益谈判,他们才能维持这纯真的感情。故我们不是愚昧感叹世风日下、人心不古的今天,而更应该想想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社会风气,倒退到笼民生活也没有人所希望的。
   电影里也看到了政客的嘴脸、作者的职业操守、教徒的信仰等等。是一部值得推荐的电影!

 6 ) 二十年笼民,敢问人在何方?

1993年,香港导演张之亮(Yes,Sir!就是时下那部喷血直上三千尺弱智片《肩上蝶》的导演)导演的《笼民》获得金像奖最佳影片。那一届与他争雄的片子还有:关锦鹏的《阮玲玉》,徐克的《黄飞鸿》,刘镇伟的《九二黑玫瑰对黑玫瑰》等佳片。张之亮在台上激动得热泪盈眶,被媒体送赠雅号“张黑马”。

《笼民》瞄准社会问题,演员均老弱病残,所以票房冷落在意料之中。为了庆祝得奖,张之亮邀请片中的一干演员到香港大屿山公园游玩。片中两个年轻演员之一廖启智充当导游。

张之亮为了控制成本(因为票房不好嘛),给每位演员发了一根棒冰。这支“金像奖演员队伍”开发到公园门口,除了一人得以全体免票进入。因为公园门上写着:

60岁以上老人免票。

军旅免票。

残疾人士免票。

智障人士免票。

1米5以下儿童免票。
 
于是,胡枫、谷峰、乔宏、周骢、刘洵五人首先免票。

廖启智在片中演了一个白痴,此刻发挥他金像奖男配的职业技术,完全没有任何阻碍地进了公园。

泰迪罗宾以残疾人士过关。

剩下的只有张之亮和黄家驹了。张之亮因为抠门不愿意买门票钱,而黄家驹因为天气太热了不太想动。等演员们都进公园游玩后,两人在门口聊起了天。

黄家驹:张导演,你知道么?我一直觉得好怪的,我竟然演了一个这样的片子。

张之亮:怎么啦?你演的好好啊。

黄家驹:不是这个,黄贯中说我脑子坏掉了,应该去演黑帮片和爱情片,向谭咏麟或者黎明学习的。唉,我不知道为什么,我喜欢和老年人呆在一起。

张之亮:是么?我听你的歌,觉得很朝气的啊。

黄家驹:告诉你个秘密,我细佬黄家强给我取的绰号就是‘黄阿伯’。他们三个都说我说话慢,说话多,动作慢,就像个老年人一样,哈哈。

张之亮:但你看起来还像个小孩子啊。

黄家驹:是么?看来世上的事还真是够讽刺的啊。

他点了一支烟,靠在公园门上慢慢地吸。吐出来,又吞进去。

 

廖启智彼时还是“阿智”而非“智叔”,他跟着刘洵和谷峰两个人走到湖边,看见有几个人在那里吊嗓子。

刘洵是香港梨园行的名角,人称“刘罗锅”之一的刘。罗是唐僧“罗家英”。刘洵一听就憋不住了,依依呀呀唱了几句,那真是声如裂帛,袅袅不绝。谷峰击掌赞叹。

刘洵:谷老,让您取笑了。

谷峰:哪里,哪里。我在北京的时候也听到过这样的好嗓子,现在二十余年如一梦,只有在梦里过过戏瘾了。

刘洵:怪不得您的普通话这么标准。

谷峰:哎呀呀,哪里比得上您。正所谓……

刘洵哈哈大笑,他在戏里出现频率最高的台词就是“正所谓……”,没有下文。

谷峰:您说,张导演说的‘正所谓’下面是什么呢?

刘洵:大约是人心不古,世道荒废?

廖启智:你们看啊,泰迪罗宾在那里荡秋千。

 
泰迪罗宾的身高是一个谜团,有人说1米58(其实这是不可能的),有人说1米28(这也是不可能的),比较准确的目测范围在1米48左右。

乔宏看着他荡秋千,手里捧着一本圣经。在《笼民》里,他演了一个算是管理员之类的角色,而罗宾则是一个外表两面三刀,实则很忠诚的人。

罗宾:乔大哥,你看个什么劲啊?跟我一起玩吧。

乔宏:我在读《圣经》呢。这是《旧约》第15篇,23章。

罗宾:你干嘛要信这个玩意儿?像我,弄弄花花公子乐队,拍拍戏,吃吃酒,叫叫鸡,人生也很美好啊。

乔宏:我在韩战时曾经给美国人当翻译,目睹战争的残酷和生灵涂炭。我那时就想,人世间有太多苦恼,如果没有强大的精神信仰支撑着,那一定是撑不到终点的。

罗宾:有这么严重?那你说笼民里的这些人,没有信仰,不也活得好好的?

乔宏:呃,也对……但那毕竟是电影……

 
那一天结束时,大家都玩的很开心。最后大联欢,黄家驹和罗宾各唱了一首歌,刘洵来了一段《牡丹亭》。

张之亮的总结发言:谢谢大家,陪我演这部片子,大家演的都很好,我很感动,很感动……

谷峰有点不好意思:没事啦张导演,反正我们也闲着嘛,总不能演小白脸吧,哈哈。

刘洵:正所谓……

大家哈哈大笑,《笼民》庆祝活动落下帷幕。

 
将近二十年以后,张之亮为了票房找来桂纶镁,陈坤,江一燕等一批年轻偶像派演不靠谱的科幻动画片《肩上蝶》。

罗宾迎来事业第二春《打擂台》。

廖启智变成“智叔”,亲切的笑容不变。

乔宏去世。胡枫刚提前过80大寿,依然风华正茂。

谷峰寂寂无声,再没有人记得他在邵氏影片中与狄龙姜大卫并肩闪耀的日子。

黄家驹去世n周年纪念日,却被四川台不知什么人调侃称“黄家狗”,一石激起千层浪。他靠在天堂的门口,点了一支烟,吸进去,吐出来。


《笼民》被我在优酷上看了两遍,这部反映蜗居与拆迁问题的老电影是这个题材电影的冠军。第二名是意大利德西卡的《米兰的奇迹》。

里面的每个镜头都令人感动,而我唯有难忘黄家驹和胡枫在屋檐下相认的一幕。

“他们给你的,算是请客……。”

“爸……”。

“还有,以后别说你爸死了……”。

可笑胡枫演了一辈子糊涂老爸,这个老爸做的最窝囊。而黄家驹演的又那么差。

镜头是俯拍,长镜头,雨点在屋檐边落下。


 

 短评

传说中的群像。。。

3分钟前
  • 木卫二
  • 推荐

笼民与香港电影新浪潮一脉相承,强调长镜头、现实映射、主题同构性,与黄金时代的武侠、喜剧和警匪片两个路子,但好在那批人还在,集体智慧还在,它是新浪潮最后的杰作。说张之亮之后江郎才尽,不如说其集体创作精神消失,香港电影的手艺,如今只留在个别人身上,许鞍华、杜琪峰..已无往昔人才辈出之景

6分钟前
  • 故城
  • 力荐

长达140分钟,没有任何类型片元素,连结局都没有刻意处理,这还是港片吗,那看啥?不一般的长镜头,令人怀念的纯白话字幕,各种口音的广东话,时过境迁了好多熟悉的面孔,还有那些已经远去的人,永远不再变迁。每一个笼子户都有一段彪悍而无奈的人生

10分钟前
  • 糕41
  • 力荐

笼内看尽世间百态,笼外看遍现实冷暖。底层百姓的众生群像,狭窄空间一眼望穿。精彩的群戏、出色的调度和长镜头,这是一部真正关注小人物群体的电影,也是九十年代不可忽视的香港电影之一~

12分钟前
  • zzy花岗岩
  • 推荐

张之亮的导演之路一直不顺,而片中四人都已西去,而今念起,无限唏嘘。

17分钟前
  • snowinter
  • 推荐

当年之香港,一如今日之大陆,真真是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强拆。

20分钟前
  • 芦哲峰
  • 还行

本来以为会是很说教的社会底层人民题材,没想到拍得这么平易近人,每个人物都塑造得很好,有一种特有的小市民啰嗦的温暖。(就是黄家驹有点让人出戏?)看完来翻短评才发现里面室内长镜头一个接一个,真是不露痕迹,牛。

24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张之亮那时只有30多岁,所以摄影手法上见到很多年轻独特的想法,例如强搬笼民的电视直播,但坚持传统的草根理想依然高大,对笼民生活中简单的喜怒哀乐落足功夫,全然一副底层画卷。当中几段长镜头悲喜鲜明,苦中作乐只能成为笼民脱离精英视界后发出的自嘲喟叹。出现的家驹,成为影像内外永恒的音符。

29分钟前
  • 你的益达
  • 力荐

人在笼中,就算画地为牢也是冷暖自知。完全的市井草根气息,感觉不像是电影,而是生活本身。2个半小时真是太短了,几乎看不到导和演的成分。最好的香港电影不用加之一。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第37分06开始到第44分55秒的一个时长7分49秒的长镜头,足以称得上大师级的镜头,可以媲美世界上任何一个让人称道的长镜头!无论是场面的调度,还是镜头的精准程度,甚至演员的发挥,都是一流的,太棒了!

39分钟前
  • Taku
  • 力荐

5- 新現實主義餘波之:(底層、強拆)之最後恐慌最初瘋狂。一干老戲骨,群像个个鲜明。似情景劇/舞台劇canned laughter的環境聲設計。螺獅壳裡做道場,強調度和長鏡(尤116-125‘26連續三運動長鏡旋向苦中樂高潮) “聽講有得食,唔聽唔得食。” 見幽默與人情。首尾略蛇足。黃家駒青澀,劉以達沒認出。

43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北岛有一首一字诗《生活》:“网”。笼民们自成一体的笼中生态,组成一个巨大的时代之网,香港最底层边缘群体的一个直接触碰,既包含着底层的窥探猎奇和同情,同时借笼内外的对比冲突展现难以调和的城市发展乃至时代困境。狭窄空间内的场面调度和群像刻画,表现出超强的导演技巧和演员素养,多处精巧且富有表现力的长镜头和细致捕捉的人文关怀,一改港产片的粗糙和流俗,老演员和编导们功不可没。张之亮继承新浪潮衣钵,书写着香港本土“贫民”史诗。

45分钟前
  • 柯里昂阁下
  • 力荐

孤独的来,孤独的走,其实大家都是害怕寂寞。中秋节的狂欢感动到落泪。狭小格局、长镜头,很多此类调度。香港多是商业片,能有这种电影极难得。

49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力荐

所有演员奉献淋漓尽致的演技,每一段都是极致的人生。长镜头的调度妙到极致,2个多小时只觉意犹未尽。颇有新现实主义的左派温存,这种深层的底层人的情怀,颇有温度的,无外铺设一种悲悯。(如果非得加个港片排名,此片个人港片前三)9.2

53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正所谓,香港影史佳作前十排的上。

54分钟前
  • 囧老伯
  • 力荐

1.影片主线聚焦于有四十多年历史的笼屋(华夏男子公寓)拆迁问题,借此展示香港下层人民的住房及背后的社会问题,阶级差距,只展示,不介入。2.笼民在香港电影中无论哪方面都可算是个异数,一是没有类型元素,二是用长镜头代替了各类剪辑(构成剪辑,省略剪辑,快速剪辑)。3.隐喻蒙太奇,影片末尾的猩猩住在笼子里隐喻笼民的非人生活。对比蒙太奇,几位政企高管走在开阔的高尔夫球场对比狭窄的的笼屋。从这个方面看,笼民继承的是苏联蒙太奇传统,及至我国三四十年代的左翼电影传统如沈西苓。

55分钟前
  • 江寒园
  • 还行

感慨:“学好广东话,朋友遍天下。唱好英文歌,老板送辆车。”→_→可能今天全场只有我这种不懂粤语又跟不上英语对白速度的白痴,打算默默挂一版外挂字幕重新拉一遍,争取搞懂每一句台词、俚语以及其背后的文化要义。幸好,蒙太奇是超越语言的利器,电影语言是不必翻译全球共赏的珍宝。

5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难得由一干硬里子演员挑大梁,个个哭笑自如,潇洒传神,这才撑起了纪实与戏剧浑然一体的长镜头场面。只有议员视察问题和拆笼两场用了短镜头剪辑,手法自如。谷峰和刘洵的夹生粤语很传神。最后的中秋群舞和电锯拆笼两场融煽情于叙事中,不落痕迹。正所谓:港片最高作,赏罢无余憾。这次的胶片质量很好。

1小时前
  • 风间隼
  • 力荐

本来是冲着黄家驹去看的,看了之后发现是一部好电影,看看二十年前之香港,看看今日之中国,有过之而无不及,电影里那种悲天悯人的赤子情怀,现在的电影里找不到了。可惜,家驹留下这一部电影,就离开了这个世界。

1小时前
  • 尾生
  • 力荐

长镜头群像表演和展示,末尾的电视镜头直播和采访议员实在令人耳目一新。而最后一镜,毛仔和太子森等人隔着笼网相遇打招呼,亦仿佛双方皆在笼中,至死也忘不了自己曾是笼中人。

1小时前
  • 有心打扰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