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池塘1981

HD

主演:凯瑟琳·赫本,亨利·方达,简·方达,道格·麦克昂,达布尼·柯尔曼,威廉·朗托,克里斯多夫·莱德尔,特洛伊·格雷提

类型:电影地区:英国语言:英语年份:1981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1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2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3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4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5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6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13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14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15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16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17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18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19金色池塘1981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金色池塘1981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由厄内斯特·汤普森编剧的本片,描述退休的老教授与老伴在新英伦湖畔的度假屋中度假,在平静的日子里却面临年老的各种危机。他的女儿刚离了婚,正处于徘徊的心境。一向关系不佳的两父女,终于因为十三岁的孙子跟祖父母同居了一段日子而解开了各种心结……  本片曾获最佳改编剧本、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三项金像奖,使凯瑟琳·赫本成为影史上唯一的四届金像奖影后,亨利·方达也在病床上如愿地获得了他渴望已久的奥斯卡奖。空白2021预知感能逗猎吸血鬼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刺激阿瓦隆林深时见麓检法男女2警视厅搜查一课长第四集周末大行动寅次郎的故事40:寅次郎沙拉纪念日暂告安全国家德比外出就餐5:开放性周末侏罗纪游戏五个相扑的少年2022宁静的夏天烟火人家桃色凶车妙亲家与俏冤家铁弓缘繁星满天虽不致死八墓村2019天剑绝刀之独孤九剑少校激辩风云离家路远辉煌年代一路疯狂偶像来了命运的使命规避条款中国好声音2021爱情飞逝恐怖星球007之八爪女国语马拉多纳2019混蛋之吻机密行动开心半小时秘岛2021新加坡司令男校女生自然之子开心鬼救开心鬼

 长篇影评

 1 ) 金色池塘:任何形式的苍老背后,必然存在吞噬一切的“黑洞”

那是迷妄的海,
全空间的丧钟,
那声音本身上扬,
一位死后神的翅膀

听母亲说,前几日病了一场。
一直以来都没有康复的颈椎病更加严重了,在她的脖颈后面肿起来一个很大的火疖。开始以为是肝火过盛导致的,母亲不听劝,始终不肯去医院。后来约莫过了一个月还没有消失,甚至母亲的肩膀也开始酸痛,腰部也很不舒服。
在这段时间,我开始意识到这是一种根据母亲的年岁,在她的身体上反馈出来的“病理性”征兆。后来我让她去做全身体检,她依然抗拒不去。只是去了趟就近的医院,医生说是良性淋巴炎。
昨天问母亲身体好些了没,她终于告诉我,已经没有什么异常变化了。
然而,就在母亲身体不舒服的这段时间,我对“死亡”和“衰老”之类的话题就变得特别敏感,就好像这两个标签,是专门为年岁渐长的家人定制的。
我记得在和母亲聊天过程当中,她告诉我,“现在还好,周边朋友跟我们聚聚,都是谁谁谁家的孩子结婚,谁谁谁的媳妇怀孕生小孩。再过些年,可能收到的是谁谁谁得了癌症,谁谁谁又过世了。”

年老,是人生逐渐走向白色的过程。
母亲慢慢接近50岁,像是自己的美貌以及精彩的人生被慢慢稀释,无论是曾经姣好的容颜还是对于生活不断的激情,我能感觉到她的疲惫和对于时间的恐惧。
上次回去探望母亲,她很高兴的告诉我,“三十年前的玩伴重新又联系上了”,说着就拿出手机翻开那些她记忆中封存的照片给我看。
“过了这么些年,她到没什么变化。”母亲指着照片中的一个中年女人,告诉我在我很小的时候,经常是照片中的阿姨带着我出去玩耍,“你可能是不记得了,但是她还记得你,昨天还在问你结婚了没有。”
仿佛这些母亲生命中出现过的人,曾经一度死亡了,被白色彻底的中和了,而最近又逐渐如一张照片的冲印过程中慢慢显现自己的轮廓。
母亲生活中多了这些朋友,我自然是为她高兴的。也能够让她在不适的时候,多了些问候和关怀的人。然而每每想到隐藏在母亲生活背后的巨大空虚和孤独,我就不得不尽自己所能去加倍爱她。
 
有时候我发现母亲就是我自己的一面镜子。她在我的生命中创造出的美丽,从我的精神上影响着我对于世界每一点滴的感知,在我的成长过程中不知不觉形成的自我模式。我不得不承认自己并非独立于母亲而存在的个体,我的身上存在着太多母亲的特征,以及待人接物的极度克制。
人如何能够抛弃自己的母体呢?
记得在大学刚毕业的时候,我很长时间都处在一种与父母靠近还是消失的状态中犹疑不定。后来最终没有让自己奔赴陌生的城市。命运在某些方面是被母亲的手掌控着的,千丝万缕的联系和无法割断的情感链接,远远超过我对于独特的生存体验,以及对于那些生命的冲击和陌生感的期许。
然而在这几年,我的矛盾感又产生了。
我似乎觉得我面对的身上再也没有了变数。我被命运牢牢的抓住了,像是飘在空中的风筝一般,那些熟悉的街道,属于的语言,熟悉的脸在我的周边浮动,正是因为熟悉,似乎就促成了生命的终结。我从来也没有尝试着将自己从这个阴暗面的困境中解脱出来,面对了一大堆悬而未决的生命难题,自己反而越来越像是处在襁褓中的孩子。
在母亲身边,我想,我是永远也长不大的。

《金色池塘》唤醒了我早就隐藏起来的矛盾感,将我重新从消失的边缘拉回来,让我好好看看身边的家人与朋友,这些面孔和语言之中,那些细节处的温柔和爱并不是我玩弄生命的资本,而是节制。
我竭尽所能的克制对于放纵的希冀,重新回到生活的轨道。
尽管是沿着命运的既定轨迹一直向前走。

1.
死的苏醒

年老的感情总是带有着某些神秘色彩。特别是在这个用过即弃的意识形态中,相伴到白头已经仅仅像糖纸包装一样华丽丽的伪装。
爱情神话在我们这里遗失了。
在生命最为漫长的波长当中,两个人的长跑就像从充满诱惑与激情的初始阶段慢慢接受了真实世界的无效。缓慢构成了专属于婚姻的自我空间,这个空间是纯粹的空洞无物,漫长的时间之流能够将每一个身在其中的人逼迫至疯狂的境地。
然而,等我们到了80岁,生命的永恒性,就不再是一种预言,也不再是对于美好未来的幻梦。
这样的永恒成了现实的恫吓,将我们从一个“无止境”的梦里拽出来,原来所有的一切都是有结束点的,生命中所有之前觉得没有意义的一切,都随着这个结束点的临近变得更加有意义。如何获得更多时间,是本能的需求。
我知道生命的终结点在一点点临近,无论是母亲的,还是我自己的。
这给我造成了难以言说的恐惧。这个恐惧感当中最为明显的就是,当我闭上眼睛,让我试着去回忆生命中出现的所有回忆,人与事,全部都是嵌入了一个苍白的空无的背景当中,分不清他们的轮廓和面貌。
这是一种彻底的无意义感。
然而生活最大的秘密就在于,你可以从跟你相伴一生的人身上接受任何可以接受的东西,甚至是年少时期那段盲目的忘乎所以的对爱的追逐。
 
电影从NORMAN和ETHEL从远处归来的画面开始,以黄昏中的金色为主要色调,美到不真实的环境中一阵阵传来潜鸟的声音。KATHARINE HEPBURN的开口的嗓音让晚霞瞬间有了温度。
她是善于在普通的生活境况中找到所有物件之美的女人。晚霞、树林、房屋、池塘都构成了她生命的全部,并且成为能够影响她感知的重要元素。
世界和“我”之间,并不是互相割裂的两个对立空间。随着时间和衰老,自然对于她,强化的是整个生命体运行和演奏的纹理。在某一个程度上,客观世界是对于苍老的思想以及人生孤独的强化,但是同时我们也在影响着他们的继承与幻象。
这个世界观和她的丈夫是互补的。
NORMAN走到屋中,HENRY FONDA赋予了NORMAN满面的忧郁以及对于世界彻底的焦虑。他固执、沉默、孤独,以及死之将近的恐惧与虚无。对于这个美到窒息的自然,他所得到的反馈只是“退化”的过程,就像是他在这所湖边的老房子里退化一样。
镜头扫过他的年轻时代的照片,他抚摸着屋子里的一切,正如回到家乡,就是对于旧梦的重温。在他年迈的记忆里,这些被遗忘的东西都在一点点的苏醒,像一面面镜子,将过去的辉煌和当下的冷寂彻底的对称性呈现出来。
而正是此种冷与热的相遇,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识形态之间互相碰撞,相互辅佐。
爱情中的趣味性在于两者能够找到永恒的话题,并且从一件微小的物件都能引发相互对立的立场交锋和打趣。从他们两者的关系当中能够看到和谐中的两种不同态度之间相互拉扯,对于实在界来说,是多么重要。

到了耄耋之年,梦想中最为美丽的形而上的东西,也只在于无人叨扰的悠闲以及静静等待死亡降临的坦然。
在NORMAN去加油站给自己的船只加油的时候,跟两个年轻的少年之间发生了有趣的一幕,NORMAN盯着油表,抱怨油价太贵,少年随后说:“真的?那时候就有汽油了?”
NORMAN尴尬的左右看了两位少年,愤怒的嚷到“你们······两个傻瓜,以为老了很可笑吗?这该死的身子都快散了。有时候连洗个澡都费劲,可是我仍是条汉子,能收拾你们这两个小牛氓。”正准备举起拳头,ETHEL就把他叫住,立刻就驾船回去了。
这里蕴含着一个命题,在他者眼中,活着本身从来都不是赤裸的。无论是这对老夫妻之间从始至终趣味性的拌嘴,还是后来跟老朋友之间的打趣,日常中所有的对话,都是活着状态的装饰,而老朽的过程,从身体、声音、目光、脾气等各个方面都开始退化,渐渐趋近于一种生理上的死亡。
这种无法避免的死,才是死亡最大的悲剧。

2.
反抗是一种表象

年轻人回到家中。
从都市中,从自己的生活中回来,回到记忆中的,完全纯然的状态当中。而对于往昔那些日子中自己所有的叛逆和不顺从,到头来全然发现自己是逃脱不了这个命运的轮回的。每一次离家出走,都像是瞬时而又短暂的旅行,这个旅行不是为了发现新的自我,而是为了逃脱当下。
我有时候也想完全走出逐渐陷入困境的状态,从全新的地方寻找自己想要的东西。然而却总是会对于自己掌握命运不曾抱有足够的希望。事物本源的样子,可能就是沿着每个人都必须延续下去的轨迹运行,坠入婚姻与人相伴,或者孤独一生,悲怆凄凉。
这两种命运最后的结果也并非有所不同。
如果奢望通过对于当下境遇的反抗,进而期望自己的命运进入全新的进程,从而觉得生命的存在具有更大的意义,让“自己的世界”出现完全脱胎换骨的变化,这本身的滑稽和戏剧性,就足以让多年后的自己哂笑。

电影中JANE FONDA饰演的女儿离家多年,也因为离异,将自己的人生经营的一团糟,后来回到自己诞生的地方,似乎在访问自己记忆里的另外一个分身,那个少年时期,在父亲的权威下长大的胖女孩,也和其他很多女孩一样自卑和内向。
进门第一件事,她亲吻自己父亲的时候显得尤为尴尬,这一段的细腻演出让人近乎忘了FONDA父女的真实出镜,其实就是他们现实生活当中的僵硬关系。我试着在猜想,她可能跟很多年轻时候的我们一样,将自己的生命交付给了自己的父亲,并看中他眼中的自我反馈,甚至极度渴望得到家长的某个方面的肯定和赞许。
然而NORMAN并没有赞美的能力,他和女儿之间构建起的奇怪的交流更像是父女关系交谈的一种模拟,有一段对白说的是NORMAN坐在桌边和CHELS的新男朋友一起下棋,满面笑容的男友问CHELS为什么不过来一起玩,NOEMAN说道:
“CHELS不爱下棋,谁知道呢,可能是因为怕输吧。”
“比赛一激烈起来,我就会紧张不安。”后来CHELS气愤的补了一句,“你们为什么对下棋这么着迷?你喜欢打败别人是吗?为什么?”
这是整部电影中,CHELS和NORMAN之间唯一的正面冲突。在这些简短直白的对话过程中,时间被每一个字句切割成若干的转瞬即逝的时刻,其中暴露出父女二人在既往生活当中的种种过节,而面对NORMAN的玩笑,她仿佛自身的某一个脆弱面的敏感神经被触动,也似乎是在父亲严重存在着一个十分不堪的自己难以忍受的自己暴露在面前。
这样的争执让看起来平常的父女关系在极度的克制中变得僵硬而不自然。
然而CHELS眼中的父亲,已经是个肩部突兀骨瘦如柴的80岁老人了,她让父亲在自己面前彻底的沉默,并且总是将父亲推入孤独的深渊。而NORMAN也善于闭口不言,尤其是在CHELS面前,他是不愿意通过跟女儿之间的争执来证实自己的确已经老了,离死亡不远了。
 
对于跟CHELS之间的关系改善还需要多久,在我看来,NORMAN的心中并没有什么期待,对于很多已经无可挽回的现实,所有的一切对于他来说都是一种苦不堪言。
而CHELS一直在努力想要寻求一段“正常的父女关系”,尽管她与ETHEL哭诉的时候说“我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和他的较量上。即使离家三千里,见不了他的面,也摆脱不了。我简直烦极了。”但是她爱NORMAN,这是无可否认的。

3.
苍老的背后

年老是一件比生病还要恐怖的事情。
我记得母亲也有脾气不好的时候,她发起火来总是不说话,谁也不理。腰疼犯了,就自己挨着,然后黑着脸,对任何事情的激情都丧失了,就好像真的变的苍老一样。
这样的情况在很多人身上都可见,似乎时间能够把人从和善以及容易相处的一面,推向了愤怒、厌世、不耐烦的对立面。甚至去践踏和蹂躏自己最爱的人,用一种丑陋的行为来证实自己的生命依然存在。
我试着去理解在暴怒和反常的背后,是出于对于生命的珍惜以及对于我们的爱。跟母亲的之间的共存,相互的依赖才是最为天然的状态。纵然母亲在漫长的时日中,会偶尔对于当下的生活有一些疲倦,我想这是母亲对于它的抱怨和忍耐到了极限。并非因为我或者是因为父亲的原因。

有时候父母也会争执,然后就会母亲就会生气,对于父亲的脾气,父亲的内涵,父亲的谈吐和举止都会抱怨一番,我听着,尽自己的所能将他们两者争执的矛盾点背后的真相解剖开来,透过婚姻的没有尽头的漫长幻象背后,隐藏着的是彼此的脆弱,需要两个人相互依赖才能让生活有那么一点值得活下去的动力。这种脆弱母亲是不愿意让我看到,也不愿意让父亲知道的。

电影中,在CHELS跟自己的新男友离开金色池塘后,将12岁的BILLY丢给了这对老夫妻,要跟他们一起生活一个月。在这段时间内,NORMAN与人生之间难以分解的矛盾再BILLY具有小混混气质的谈话方式中更加显露出来。
BILLY的善良但是个性张扬的相处方式,却跟NORMAN有点相像。NORMAN教他读《双城记》,教他钓鱼,教他学会欣赏金色池塘的秀美的风光。
在这整个跨越年龄的交接过程当中,NORMAN会在这个青少年的身上看到自己一生的回忆,在他偶尔沉默的瞬间,我们似乎就从这静默当中感受到一些死亡的气息。正如这样的沉默是一个封闭的空间,将NORMAN以及我们对于年老的恐惧全部管辖起来,动弹不得。

NORMAN在家中的壁炉中生火,火柴拿倒了,BILLY提醒他。他对着BILLY大声嚷嚷。好不容易点燃了火,却忘了用遮住壁炉,差点引发火灾。后来他认为自己让ETHEL和BILLY都处在危险当中了,非常自责。ETHEL看着他,满眼泪水。
一起共老,总会因为长久的相处,能够从NORMAN的愤怒中看到背后的黑暗和孤独,ETHEL帮助不了他,只是在一旁守着。她看着NORMAN在自己的清醒和迷糊之间挣扎,却又极力表现出对于生活的热爱。ETHEL后来在屋外跟BILLY说道:
“千万别因为NORMAN生气,BILLY!”
“我不会。”
“他其实不是在和你吼。”
“可是听起来好像是。”
“不,他是在和生活吼。”
“这是什么意思?”
“就是说,他像一头老狮子,他要提醒自己,他还能吼叫。比利,有时候,你真需要用心去观察一个人,你记住,他正在尽力而为。他要找到自己的方式,仅此而已。和你一样。”
所有的愤怒和不满都是对于自己内部不确定性的伪装。
对于衰老的绝对强硬姿态,是想要凭借一己之力去抵抗,去证明内在的价值依然存在,这些东西是不会随着衰老和死亡而消失的。然而在面对日复一日的寻常会话和寻常世界,那些曾经的英雄主义,对于“明天,一切都会改变”的美好期望遭到了根本性的动摇。
天天如此,现实世界无法改变,才是漫长而没有尽头的绝望,而英雄主义,夫妻之情都是短暂的。这是多么令人悲伤的事。也正是这样的念头,让年迈的NORMAN能够清楚的看到自己的死亡,身临其境。
尽管导演让NORMAN和自己的女儿通过一个简单的拥抱达成了所谓的和解,尽管让他从心脏病的昏厥当中再次醒过来,也难改整部电影背后隐藏的浓烈的无可挽回的宿命感。
寄希望于自己的老年,奢望能够通过一生那些无法挽回的现实来装扮出外在的从容不迫,这是每一位长者的生命厚度的生成。
然而,背后的原质,仍旧是死亡的黑色的召唤,是对于生命缓慢而恐怖的吞噬。

 2 ) 当你老了,迟暮似金

永生当然是可怕的,厌倦会消弭从前大多数行为的意义。但是步入老年,身体零部件的日渐朽化,每一例故旧的撒手人寰,都似死神惘惘威胁,更是数倍的折磨。还要时常面临自己越来越无用的事实,夸张地引起别人的注意,获得永不餍足的关爱。甚至,有父女矛盾都是力量与权威的象征。爱是柔软的,隔膜意味着对抗,生命中有悬而未决的对抗,精气神就暂时不散——这,就是电影《金色池塘》的主线:人,怎么面对衰老和死亡的恐惧。

人为什么会惧怕死亡?耶鲁大学哲学教授谢利•卡根在公开课《死亡》上曾做过解释:因为人对产生不良后果的、不确定的事感到恐惧。看似温情的《金色池塘》,描述的就是这种状态。

影片开始有一处细节:黄昏,诺曼夫妇回到金色池塘,艾塞尔忙着屋里屋外地收拾,诺曼摘下帽子,抚触熟悉的窗棂,拨通电话和接线员逗贫——他得宣告他们回来了。忽然,钓鱼竿边的一张报纸上,一张照片刺痛了他,那是中年时接受采访的诺曼教授,那会儿他头发浓密,神采飞扬,诺曼看了看他,又抬头看了看镜子,即将过80岁生辰的诺曼现在时,头发稀疏、花白,脸上还长了斑,诺曼默默地戴上了帽子。

让我们想象一下诺曼夫妇来金色池塘前的生活状态:退休多年,从前熟悉的快节奏都市生活,在诺曼教授这里渐感不适,甚至有些烦躁。西方人虽不求儿孙绕膝,但沮丧孤单也是实在的。代表导演视角的太太艾塞尔,像哄小孩一样地哄着诺曼,显然不是一天两天了。

暮年之孤独,是近些年很多纪录片的主题。有一部德国纪录片叫《金秋,和时间赛跑》,讲述一群耄耋老人的迟暮时光,82岁练跳高、85岁玩铅球,94岁还当女铁饼运动员,每个人的人生,都像在赶赴一场竞赛,看得人热泪澎湃。另一部德国纪录片《生命之歌》,讲述德国科隆养老院里一群七八十岁的老人,在一个作曲家的引导下,排练了一场极具创意的集人声、器乐、表演为一体的音乐剧。所有年轻时未竞的理想,战争留下的创伤,亲人逝去的孤苦,音乐都以慈悲的力量,给了他们以最澄澈的光明,导演带领更多观众去正视:即使最普通的退休老人,也有非凡的音乐创造力。

以及一部叫《爱不止息》的纪录片,讲述一个罗马尼亚的美丽小镇,生活着一群开朗又开放的老人,导演采访他们人生中那些美好的性爱记忆,老人们津津乐道,毫无避讳——简单的农活,灿烂的阳光,牧歌与舞曲的人生中,竟不知衰老为何物。

大学教授诺曼,更像纪录片《隔代表亲》中罹患阿兹海默症的西班牙语文学家埃德温•侯内希,即便一分钟前的话都想不起,仍倔强地调侃所有人,感性的人习惯美化记忆,不断咀嚼,抗拒孤独,可是这一切在犀利的诗人面前,落花流水。

一首《常回家看看》,大概囊括了中国老人生活的基本内容与诉求。我们是多么固执地认为父母是需要人陪的这个事实,甚至只有这样,才算尽了孝道。当然,东方人的观念也在逐渐发生变化,在日本,有一部特别长寿的国民剧《冷暖人间》,用了很多篇幅讲述退休后,在老人没有义务带孙子几近达成共识的日本社会,老年生活怎么过才有意思。

如何面对老去?我们已经习惯将老人视为弱势群体,爱他们即保护他们,陪伴他们。从这个意义来说,《金色池塘》是一部讲述沟通的电影。沟通,是在尊重的基础上,进行有效的情感、观点交流——无论是不是认同你,我都爱你,但我不会因为爱你,就盲目认同你。

艾塞尔让诺曼去修门,摘草莓,让他聆听森林里的潜鸟,开船带他去小镇买东西,给他安排力所能及的活儿,让他和老友多交际。关于老年人的浪漫,这部电影给了最好的诠释:浪漫很大部分来自记忆,一起走过的日子里,你们曾经为之兴奋的所有细节,多年后一一重逢,这份懂得与会心,就像两颗心的盈盈一握,超过任何荷尔蒙相遇的电光火石。

女儿切尔西、准女婿和准外孙比利的到来,带来了父女之间数十年的隔膜与积怨,打破了老人初到旧居的兴奋,诺曼也被迫接受更多人对自己日渐衰老的审视。一直以来,都有观众认为父女矛盾在整个剧情中略显突兀,但比利和诺曼快速的和谐共处,或可给我们以更多的猜想:因为上面还有一个姐姐,切尔西降临之前,诺曼是希望得个男孩儿的吧,这样他就可以教给这个孩子更多的技能,陪他做更多冒险的事。他后来对切尔西种种超出一般女孩子的严苛要求,大抵出于此了。

所以全片最浪漫的场景,是在蓝光盈盈的湖面上,诺曼和比利一边钓鱼,艾塞尔一边戴着遮阳伞读书,这是诺曼心中最完美的天伦之乐,那一刻,他敏感的心变得格外温和与柔软。

艾塞尔则近乎地母般地诠释了什么叫教科书版的老来伴,包括纵容诺曼带着比利去礁石区钓那条叫沃尔特的鲑鱼,如此冒险的行为,艾塞尔却睁只眼闭只眼,在爱人的安全与心愿之间,你会如何选择?你用何种方式来爱?更何况老伴八十高龄了呢?

所以卡根会问学生:死亡,真的是一件坏事吗?假设人生的质量是个相对恒定的数,在后半生的某一时点,质量就很可能下降到0以下——人们因此痛苦,因为生命质量很差。乌托邦似的《金色池塘》,就是在用一种最浪漫的方式在呼吁:“为了爱,让我们有质量地活着”。

当然,这是难的。

就像卡根说的,大多数人是不相信自己会死掉的。“死生为昼夜”,庄子的循环论固然超然,可是,谁叫人有肉体呢?父女之心结解开后,能开船捕鱼的诺曼教授,竟搬个箱子就心脏病发。总有一天,我们要面对肉体终将停止运转的事实,不是在这一刻,就是在下一刻。

诺曼倒地抚着心脏的画面,也是《金色池塘》最有哲学意味的一刻,死亡是上帝掷骰子的随机游戏,我们做不了任何防备措施。

当你第一次知道人终将要死去这个事实的时候,你有没有特别想尖叫?甚至此后每次想起,每次都想尖叫?托尔斯泰的中篇小说《伊万•伊里奇之死》中,伊里奇摔伤了,他的伤势每况愈下,最终死去,在发现自己终有一死时,伊里奇大为震惊,病加重到某个程度时,伊里奇更是开始尖叫,一直持续尖叫,直到他死亡。大多数人,或许都跟伊里奇一样,知道自己会死,但大多数时候不愿意去相信这个事实,直到真正得病并面临死亡时,震惊和意外将他全面压倒。卡根说:“这确实让人迷惑,一个人怎么会同时相信又不相信自己终有一死?”
 
当然,你可以生儿育女,让自己的生命在他们的身上延续,东方式的思维,只要不绝后,就意味着生命没有结束。如果你没有孩子,就请相信物质不灭的理论,想想死后你的身体依然是一堆分子原子,它们一直在宇宙中循环、再利用。
  
大多数人乐于接受样本的激励。电影中诺曼夫妇的扮演者亨利•方达和凯瑟琳•赫本,拍摄的时候已是人生迟暮,据说亨利•方达当时已重病缠身,带着心脏起搏器拍完了全片,并最终以高超的演技和对电影艺术的深挚感情,如愿登上奥斯卡影帝宝座。

片中,亨利•方达戴的棕色帽子是凯瑟琳•赫本在拍摄的第一天送给他的,为了表示谢意,方达亲手画了一幅他在影片中戴过的三顶帽子的水彩画,回赠送给赫本。影片拍摄过程中,亨利•方达更是创作了200幅油画平版画,送给参与影片的工作人员,并署上了每个人的名字以示敬意。数月后,亨利•方达去了天堂。

凯瑟琳•赫本,就像电影中的艾塞尔一样,简单又矛盾,太阳般的开朗,时时高昂的额头,拥有各种驾驶技术,年轻时就爱开个飞机,五六十了还踏着滑板玩神龙摆尾,于常人都羡慕不过来的活力于她显然是精力过剩多得没处用了。

凯瑟琳一生拿过四座奥斯卡小金人,却只凭心情去领奖。她半生相伴的爱人斯宾塞•屈赛,因天主教徒无法离婚,凯瑟琳不计名分与他一起生活了三十多年,直到他在她的怀中死去。以凯瑟琳如此博爱无私又特立独行的骄傲个性,婚姻倒形同虚设,或许也是平常演员无法抵达的另一种纯粹。
  
屈赛死后,凯瑟琳孤独的生活着。直到《金色池塘》,又看到那个神采飞扬的她,笑容里是慈悲与气度,时光给了她安详,但风风火火的行事格调未曾改变丝毫。清凉的晚风中,艾塞尔站在草坪上望着释然的诺曼教授,嘴角有一抹会心的浅笑,那是属于凯瑟琳的宽容、自信和优雅,每次昂首,都站到了一个更高的地方。
  
“我们一起生活,但都将独自死去”。没有一个人能代替另一个人老去,死去。对抗死亡和对抗孤独都是徒劳的,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活得更有质量——如金色池塘般沉静而有光泽。

 3 ) 爱让伤害变轻

很久以来我一直在想,人与人之间的隔膜和疏离真是太容易发生的事情。这与我早前一个幼稚的想法是完全背道而驰的。从前的时候,我总是会觉得,凡事都是可以向着好的方向发展的。为什么相爱的两个人最后不能在一起?为什么发生过了伤害就无法再亲密如初?我总是乐观而积极的觉得,所有的鸿沟和误解只要有爱都会迎刃而解。后来事实证明,一切并非如此简单。也许,每个人都是自私的,都在等待着对方的先行妥协。也许,相爱的人反而更会倔强的掩饰内心。

所以我很喜欢这种探究人与人之间关系的片子。不再漠视情感的付出,把对方当作透明物一样的存在。让那些破碎的情感得以修复,破镜得以重圆,该需要多么大的勇气。

所以我能理解小女儿每次想念又害怕见到爸爸的心情。我知道爸爸对她来说,多年以来都是一个隐晦。想靠近却不知道如何表现,仿佛做什么都是错,得不到做爸爸的一句肯定。

所以我们说,爱是最伤人武器。如果不是因为爱,怎么会反反复复纠结于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因为那是自己至亲的人,而不是陌生人。)如果不是因为爱,怎么会在危险边缘,脱口而出呼唤着自己爱女的名字。只有最爱的人才能伤害到我,因为我在乎介意。
站在伤害的两边,爱可以把你挽留,也可以将你轻而易举的推下悬崖。

如果能,请给身边人多些理解和关怀。请往前一步握紧,而不是退后一步抽离。如果对方是你想要爱护的人。这一切,在片终俩父女拥抱的一瞬,变得温情而永恒。

也很羡慕年老夫妇的爱情。这样的爱情恐怕是今生修来的福分。感谢两位老戏骨的自然本色出演,让我看到了人生中那份难能可贵的真情。那么样的相濡以沫,那么样的浪漫持久。在经过了大起大落沧海桑田的最后,我看着你,在我眼里,你仍是多年前我第一眼爱上你的模样。多美好。

 4 ) 母女交谈

----玩得开心吗

----。。。

----你不就是为了散心才来的吗
     怎么了孩子

----看来在金色池塘我是长不大了 你明白吗

----不,我想我不明白

----没关系。。
     我在别处能像成人一样生活
     在洛杉矶我是一个成年人
     可到了这儿 我又变成了那个小胖丫头

----好了 原来是为了你父亲的那句话

----我爸爸可真是一个讨厌鬼

----算了 注意用词切尔西
 
----你要用肥皂洗我的嘴吗 那是种怪异的惩罚方式
     妈妈 你知道么 我把一生的时间都用在和他的较量上了
     即使离家三千里 也摆脱不了

----天啊 又是这个老话题
     你的童年很不幸 父亲专横母亲冷漠
     你不能想点别的吗

     切尔西 听妈妈说句话
     你总是对过去的事情耿耿于怀 这是为什么呢
     你不觉得 所有的人在回忆童年的时候
     都会有一些事情让他感到痛苦和遗憾吗
     别让这些事情毁了你的一辈子
     你是个大孩子了 你对这些不感到厌倦吗
     无聊无聊无聊

     生活是在不断继续的 切尔西
     希望你能跟上
     
     

 5 ) 不仅仅是一部电影

       首先,毋庸置疑的是亨利方达是很热爱他的事业的,诺曼这个角色不仅在老方达生命的弥留之际圆了其奥斯卡影帝的心愿,也是其倾注了生命中的最后一点热量而为影迷们铸造的一个美好回忆。K.赫本这个摘取了四届奥斯卡影后的演员成功的塑造了主人公妻子的形象,其性格与诺曼互不相同而又相得益彰,他们之间精彩而又幽默的对白无疑是该片从始至终的一大看点。
       值得一提的是该片算是H.方达的临终之作,距其逝世之日仅不到一年。但其出色的出演无疑是这个杰出的影帝留给观众的最好纪念。父女齐上阵也表现出了本片超出于一部优秀影片之外的意义。片中父女关系的符合也暗示观众:在现实中方达父女的关系也就此走向缓和。相信老方达也会因此而脱离孤独,安详的结束其一生。比较有意思的一点是,虽然其父女生前矛盾不断,但从简方达无论是在该片还是其他片中的表演风格和人物塑造等方面还是深受其父影响的。这或许也证明这对父女之间其实正像电影中的那样存在的只有不必要的误会。
       ps:片中的诺曼无疑是一个个性鲜明的角色,个人从其角色的经历和特点等判断认为这就是蒂姆伯顿的“大鱼老爸”的原型。

 6 ) 天若有情天亦老

<On Golden Pond>又是一部让人哭泣伤人的片子.幸福的就象手中纸团犹

如心脏就这样被揉捏着.然后听到一声一声破碎的声音.在那个无人知晓的

夜晚.一对夫妻,女的性格开放享受生活,男的倔强好胜且性格孤僻.未来女

婿问他"80岁的感受"他的回答却是比40岁时候糟糕2倍. 。


他害怕死亡,害怕离别.害怕自己死后所爱的人会哭泣,会伤心,会到处寻找

他的影子...会等待他用尽自己最后的生命顽强的等待.他们坦然了,在最后

时光不多的情况下.他的心脏病突发,她对他说不想失去他.她需要他.不想让他早早进入天堂.


倔强的老头出去采摘草莓时,遗忘了路.他害怕,慌张的跑回了家.

他对她说"我忘记了回老城的路途.我很害怕.我只有看见了你,才有安全感"

是啊.我只有看见了你.我才有安全感.

我只有一辈子之后,才会发现我才有安全感...


她抱住了他.对他说依旧是她心中骑着白马的王子...


天若有情天亦老.若要真切了解一个人,却需要一辈子的守候...

 短评

【B】台词非常精妙,平凡中显现不平凡,超级暖的片子,真挚又细腻,夕阳下的金色池塘太美了。赫本和方达的表演太棒了!直接提升了电影的水平。

10分钟前
  • 掉线
  • 推荐

其实我以前真的不怎么喜欢凯瑟琳·赫本,嫌她太呱噪,而且喳喳呼呼的。但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真的被她感动了,她将自己的银幕形象维持到了她的老年,依然那么呱噪但可爱。亨利·方达也演得好,他好几场闹脾气的戏都看得让人心酸又想笑。简·方达感觉好老了,没有《太空英雌芭芭娜》那么美丽动人。

11分钟前
  • 刘康康
  • 力荐

片头夕阳下金灿灿的粼粼湖水,让人看了真的觉得宁静美好,有时候真觉得自己躯壳里装着个80岁的灵魂:常常会感到孤独,渴望被人理解和关心。亨利方达把一个倔强不服老其实很孩子气的老小孩演的让人忍俊不禁,凯瑟琳赫本则把那个把老伴儿当成小孙子宽容地看着他任性逞强,娶妻当如赫本啊

16分钟前
  • Ghost
  • 力荐

“你为什么要逞能,做这蠢事。”“因为我在炫耀,想引起你的注意。”80岁的爱情。

21分钟前
  • 享受阳光的葵
  • 推荐

当时整个剧组会在外景认真得筹备前期甚至投入2周时间拍空镜,为此片子最后呈现的画面堪比国家地理杂志。现在哪个制片人会发疯让两位上了七旬的大牌巨星在十月的天气里跳进冰冷的湖里,一切都可以在棚内+高科技实现,但正因为将近30年前的传统工艺让方达父女在这段拍摄旅程中慢慢解开了几十年的心结。

25分钟前
  • 37°2
  • 还行

画质太渣,想再看一遍高清版,更想找个那样的湖边小屋住上几个月。老人之间的爱情刻画得非常动人,在死亡阴影下的互相搀扶安慰,任性与理解。“他不是在对着你吼叫,他是在对生活吼叫,就像一头老狮子要证明自己还能生猛。”至于父女隔阂与和解,是会带来共鸣啦,但总感觉简·方达含泪的戏有点太过了。

29分钟前
  • 肖浑
  • 力荐

美国文艺片向少细腻与真实的触感。一旦有,便锦上添花。she should have been a son.这个情结待续延展。对死亡的忧惧,亦是亘古的题目。那些粗口,那些幽默,那些冷场和那些虚惊使整片充满弹性。音乐贴合得很好。几方情感的转变均水到渠成,值得回味。四五间。

34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也只有在上个世纪的电影中才能找到如此简单细腻动人的电影了,话说我似乎也很久没有看电影哭过了...

37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力荐

老年人爱情相濡以沫。。Fonda父女的真情表演深入人心。。Katharine Hepburn很好的老伴。。

40分钟前
  • vivien
  • 力荐

衰老,死亡,爱情,亲情,跟女朋友一起看哭的稀里哗啦~

43分钟前
  • 歪歪
  • 力荐

「All you can do is be disagreeable about the past. What's the point? Don't you think that everyone looks back on their childhood with a certain amount of bitterness and regret about something? It doesn't have to ruin your life, darling. You're a big girl now. Aren't you tired of it all? Life marches by. I suggest you get on with it.」「He wasn't yelling at you. He was yelling at life. It means he's like an old lion. He has to remind himself that he can still roar. Sometimes, you have to look hard at a person and remember that he's doing the best he can. He's just trying to find his way, that's all.」

46分钟前
  • Q·ian·Sivan
  • 力荐

喜欢的题材,人到暮年孤独会比脸上的皱纹跟显露,爬满全身~看看演员阵容,真是好莱坞有名的坏脾气成了一家子~

47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最后,诺曼因为逞能而心脏病发作,埃塞尔第一次感受到原来死亡离自己这么近.可是她不能失去他,她祈祷着:"主啊,不要带他走,他只是个老糊涂啊..."夕阳下,那对拥抱的剪影会是我们。

50分钟前
  • 雲苍白浅影长
  • 力荐

凯瑟琳·赫本跟亨利·方达给人们诠释了什么叫做用生命来演戏。八十岁的赫本跟二十岁时一样的活力,难怪AFI会推举她为NO.1。向凯瑟琳·赫本致敬。

5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小时候的老电影,重温竟仍然美好无比。两老有点舞台剧的演法,絮絮叨叨,却可爱极了。台词绝佳。BGM旋律太熟悉,大概几十年来被好多日剧直接抄用过。这样旖旎的湖光山色,若能独居在此,读书、看片、散步、遛狗、游泳、钓鱼、下厨、摘草莓、采蘑菇…光是开个脑洞畅想一下也神驰不已啊!

56分钟前
  • 匡轶歌
  • 力荐

温馨感人而不失幽默的亲情小品。真想推荐给“父母皆祸害”组的小白菜们看一看。

58分钟前
  • 天予
  • 力荐

最美的夕阳红。凭借此片,凯瑟琳·赫本第四次在奥斯卡封后,这使她成为奥斯卡史上获得该项大奖最多的人;而亨利·方达也终于在他76岁的时候问鼎奥斯卡影帝。

60分钟前
  • 战国客
  • 力荐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这么美好的片子,能在大银幕看真是太棒了。方达父女共同出演,也是真正解开了父女心结,电影内外都是那么美好。亨利·方达演的毒舌父亲太可爱太有趣,观众从头笑到尾,乐不可支。凯瑟琳·赫本饰演的妈妈也很动人。结尾让人既动容而又欣慰。二老无愧奥斯卡影帝影后!

1小时前
  • 汪金卫
  • 力荐

祖孙三代五口外加一个邮差,六人间的孤岛叙事,却依靠平凡之处见真淳的剧本和精妙的台词(太久没看到这么棒的台词了)呈现地细腻动人。old poor对年老的吐槽句句让人心酸。怎么可能不对老去恐惧呢,“这本书我也看过,可全忘记了,人老了看什么都像看新书。”戏里戏外成镜像关系的父女情也很有意思。

1小时前
  • 喻鸣
  • 力荐

娶妻当如此赫本

1小时前
  • 无心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