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蒂娜的苦泪

HD中字

主演:玛吉特·卡斯滕森,汉娜·许古拉,伊尔姆·赫尔曼,卡特琳·沙克,埃娃·马特斯,吉塞拉·法克尔代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197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2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3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4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5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6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3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4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5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6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7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8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19柏蒂娜的苦泪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柏蒂娜的苦泪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佩特拉(玛吉特·卡斯滕森 Margit Carstensen 饰)是一位小有名气的女画家,和丈夫结婚多年,两人养育了一个女儿。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佩特拉发现自己越来越看不起虚伪冷漠的丈夫,不自由的婚姻生活令她感到窒息,于是,她选择了离婚  经朋友西朵妮(Katrin Schaake 饰)的介绍,佩特拉结识了名为卡琳(汉娜·许古拉 Hanna Schygulla 饰)的美国女子,趣味相投的两人很快就彼此吸引,开始了她们的同居生活。佩特拉供养着卡琳,并且积极地将她引入时装模特的行列,然而,卡琳却将佩特拉的爱意视为束缚,最终她选择了离开。失去了卡琳,佩特拉的生活陷入一片混乱,渐渐走向崩溃的边缘。思美人戏剧性谋杀 OVA一九四二开心鬼放暑假上天救命霸道爱情之恋上灰姑娘天降竹马盐介与甘实锡杯天使的心跳特别篇:地狱厨房围屋里的桃花舌尖上的全球美食日月神剑2猪笼草之梦终极追捕四季中国粤语纸牌屋第二季最后生还者2023藏历水兔新年联欢晚会异乡人:上海的芥川龙之介魂牵梦屋狂赌之渊猎杀T34(国语版)超人之死穆克拉瓦五月之恋温柔杀戮2012特搜组大吾救国的橘色部队对不起,队冧你憨豆先生公主大对换春天的华尔兹剧场版 假面骑士电王&Kiva 巅峰刑事游戏1971又见冤家慈悲之路吃土的十二个月2022介子鬼城初春狸御殿

 长篇影评

 1 ) 虚无的人最孤独——法斯宾德《柏蒂娜的苦泪》观后记

拍摄于1972年的《柏蒂娜的苦泪》是德国天才导演法斯宾德27岁的作品。

故事

《柏蒂娜的苦泪》聚焦于六个女性在一个单一场景中的故事,但其中最重要的角色毫无疑问是柏蒂娜和玛丽娜。片中的主角柏蒂娜是六个女性中唯一的悲剧角色,她受丈夫轻视选择离婚,她自以为深爱着卡琳却被无情抛弃,她表面关心母亲与女儿却认为她们都靠她过活。在柏蒂娜的世界里,自己是一个受害者,原因仅在于她把握不了别人(除了玛丽娜,这也是玛丽娜这个角色存在的最大意义)。她认为快乐是最重要的,快乐比忠诚重要,但她却自私地要求身边所有人对她忠诚,可见她的快乐是建立在剥夺他人快乐的基础之上的。她无意中将身边的人物化了,她将她与他人的关系简单地理解为因果关系——他人都是因为她而存在的,这无疑更加深了她与别人的间离关系。

正如前面说的,玛丽娜的存在使整部电影形成了最大的人物张力。作为柏蒂娜佣人的玛丽娜是柏蒂娜的旧爱,但卡琳的出现令玛丽娜回归佣人身份的本位。玛丽娜如同电影中反复出现的模特人台、傀儡娃娃一样沦为摆设,成为一个形同虚设的工具人,但显然玛丽娜是隐忍的,原因在于她内心爱着柏蒂娜,与柏蒂娜不同的是,这种爱不带任何功利性。

卡琳这个角色是连接柏蒂娜与玛丽娜之间的纽带,代表了普通的大多数人的选择,既不极端索取也不极端付出,代表柏蒂娜与玛丽娜这两极的中间态。

镜头

法斯宾德的镜头是会说话的。在《柏蒂娜的苦泪》中,我们可以看到美轮美奂的奥逊·威尔斯式的景深镜头,与后者不同的是,法斯宾德高超的镜头调度使摄像机不管怎样运动都能展现最完美的画面,同时又能与剧情的推进相得益彰,这让他的镜头不是简单的炫技,而是紧密贴合叙事走向的。

调度

在如此有限的空间中完成场面调度并非易事,法斯宾德选择了大量的长镜头完成叙事,营造出一种舞台剧式的空间感,但由于大量中景镜头的运镜使这部电影的空间变成了一个运动的舞台,让观众在如此单调乏味的空间与对白中依然可以时刻接受到新的视觉信息。

声音

整部电影中的声音几乎是被人物无休止的对白堆砌而成的,同为主角的玛丽娜却没有一句台词,这里不禁令人想到英格玛·伯格曼《假面》中失语的伊丽莎白和喋喋不休的阿尔玛,类似的镜头在《柏蒂娜的苦泪》中也比比皆是,不知法斯宾德是否有对《假面》的借鉴的成分。

《假面》英格玛·伯格曼1966年导演电影
《柏蒂娜的苦泪》

除对白声音之外两处声音值得注意。一是唱片机的乐声,分别出现在电影的开头与结尾,而这两部分刚好也是柏蒂娜与玛丽娜单独相处的两部分;二是打字机的声音,充满在电影中段,暗示玛丽娜的存在与疏离,同时也暗示了一种“他者”的在场,这种在场在柏蒂娜看来恰好是被无视的。

美术

法斯宾德《柏蒂娜的苦泪》中从布景、道具、到服装、灯光都有非常棒的展现,这里仅列几处:

在全片倒数第二场戏中,柏蒂娜与同样陷入爱情之苦的女儿的服装分别为高饱和度的红-绿、黄-紫的对比色,朋友与母亲的服装则为饱和度较低的蓝色与紫色,唯一玛丽娜的服装为黑色。

细心不难看出,《柏蒂娜的苦泪》中角色的妆发、服装都带有明显的象征意味。尤其是主角柏蒂娜,片中一直变换服装与假发的她象征了她多变外表下虚无的内心与生活。而我们可以发现在她身着素色睡衣、素颜出现的时候,也恰好就在电影的首尾,柏蒂娜才真正回归那个相对“善”的形象。

不断变换位置与造型的模特人台
始终疏离的角色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在最后一场戏中,柏蒂娜最终放下了卡琳,也给了玛丽娜自由与快乐。在这段定焦长镜头中,玛丽娜收拾行李的过程非常值得考究。有意思的是,她的行李中有一把枪,这个点很是让我困惑,难道这是为对她恶语相向的柏蒂娜准备的吗?难道玛丽娜因为被柏蒂娜欺辱有自杀的念头?欢迎各位小伙伴在评论区发表自己的见解~

 2 ) 爱的奴役

一直想看这部片子,理由嘛,很简单——法斯宾德的两大御用女演员汉娜许古拉和玛姬特•卡特森(Margit Carstensen同台竞技呢,并且扮演着一对亲密爱人。汉娜•许古拉柔媚丰腴,不动声色即直达人物的内心;同时她也是生机勃勃的,时刻准备着攫取现实的利益。而玛姬特•卡特森修长纤弱,带着冷竣的神经气质,在影片中经常扮演一些内心遭遇恐惧和压抑的疯狂女子。除了这两大光彩照人的女主角,影片里另一个关键人物是佩特拉的女秘书——是御用女配爱玛•贺曼扮演的。她身材高大,乌黑的小眼睛深深陷下去,不漂亮,却藏着一种难以言传的力量。在所有跟法斯宾德过从甚密的女人中,恐怕没有比贺曼更爱更崇拜他的了,也正是这“爱”使她在法斯宾德眼里变得轻贱。法斯宾德为她打造的角色都是不起眼的,这次也不例外,是个机器般的工作狂女秘书,甚至连一句台词都没有。

拍摄于1970年的《佩特拉的苦泪》讲述的中心是“爱”。事业兴盛的服装设计师佩特拉和丈夫离了婚,之后和年轻女孩卡琳的邂逅又让她又陷入疯狂的爱情中。她为卡琳提供住所和金钱,为她设计最漂亮的衣服,让她成为名模——结局显而易见,同居了几年后,卡琳离开了她,又回到了丈夫那儿。卡琳的离开让佩特拉痛苦和崩溃,她不过是爱的奴隶,而被爱的人才拥有生杀予夺的权力。与之相对,她又是女秘书的的主人。女秘书无私而狂热地爱着她,悉心照顾她的饮食起居,寂寞的时候也会陪她睡觉或跳舞——可她对她的态度恶劣至极。最后,当佩特拉从失去卡琳的痛苦中恢复过来时,领悟自己曾多么无情地伤害了她,她温柔地向她道歉并允诺未来的报答与补偿。有趣的是,当女秘书听到这些话时,她毅然收拾了行李并离开了。她身处三角恋的中心,也许明白了示爱者的谦卑和被爱者的跋扈共同上演的悲剧?

在这部探讨爱情伦理的片子里,并不存在理想的关系,任何一种关系都包含着压迫和剥削——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吞噬也隐喻着社会秩序的压榨。他的看法如此悲观如此尖锐,却不能说服我。爱不止是弹簧,用多大力就把自己反弹到多疼;爱更是一面镜子,以什么样的态度投入,便会获得相应的体验。这也许自欺欺人,但真实本来就不存在,我们总得选择一种受骗的方式以便活下去。至于压迫,他倒真是说出了真相:我们是不敢面对并享受自由的,于是总要寻求奴隶般的境地。于是爱所馈赠的压迫似乎就成了最好的。

我看电影,总想弄明白导演要讲什么,以及通过镜头语言能够传过来什么。而法斯宾德很合我的口味,他的每个电影,都试图要讲明一个道理,阐述一种观念,他的电影并不完美,他也几乎没有耐心让他的任何一部电影变的完美无缺,他总是想着下一部分,下一部,他急切地要说点什么……直到他猝死,再也没了机会。真是奇怪,尽管我很爱看他的片子,并对其抱有极大的耐心,但影片里的愤懑,愁闷,恐惧等等——几乎从来都不曾影响到我——这也许就是我爱他的理由?然而很多时候,我甚至是带着一种难以忍受的心情观看,看得痛苦,又欲罢不能。他的观念和技巧无疑显示着天才的一面,然而太——太像一场恶作剧了。就是孩子的恶作剧,微型剧场坍塌了,每个人都受伤了,我只是想跑过去安慰他,还有那些角色,没关系,没关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3 ) “至少给我打个电话,让我听听你的声音,这又不要花多少时间”,感觉很东方的台词

“生活教给你的经验,别人偷不走。”
“怀着谦卑的心去对待一切。”
对丈夫不了解,于是分开。
喜欢的女人又跟男的去。
“我忍不住爱上了你。”
女友去找丈夫,孤独的她自言自语“至少给我打个电话,让我听听你的声音,这又不要花多少时间”,感觉很东方的台词。
“要振作下,走下坡路很快的。”
爱人不在,她的心情很糟,骂女儿和母亲是恶心的。
每个人都要慰藉,都要学会不求回报的付出。
她开始对照料她生活的女仆感兴趣,可是她离开了。最终她一人黑暗中睡下。

 4 ) 禁闭之爱

嗒嗒的打字声中,一个痛苦的女声呻吟到:Ich liebe dich ,Ich liebe dich ,Ich liebe dich …

“同情一个人很容易,而理解就很难。如果你理解了一个人,就没必要同情。只有不理解他,才会同情他。”当卡琳最后离开佩特拉时,她安慰她,优雅地离开。她同情佩特拉,说何必这样痛苦。是啊何必如此,被爱的人永远不懂爱她的人所做出的牺牲。“如果连痛苦也能控制,哪里会有如此烦恼。”

一切都发生在一间屋子里,裸体油画和层出不穷的镜子制造的幻境,给狂乱的情绪提供了恰当的出口,人可以沉溺其中不分白天黑夜。电影中到处是禁闭与束缚的意象,包括使人行动不便的华服。这是时间之禁闭、空间之禁闭、肉体之禁闭,爱之禁闭。佩特拉不能怪卡琳的离去,因为卡琳从一开始就没有爱过她。这一切都是出于佩特拉的幻想——人们可以幻想各种事物,而她就幻想有爱情。佩特拉对于卡琳的有类似母亲对女儿的怜爱,可能出于对她自身疏离的母女关系的补偿,又或她爱卡琳身上曾经年轻的自己。当她坐在床边赞美着卡琳的皮肤、头发,那颤抖纤细的爱在强大的漠视面前脆弱不堪。

佩特拉傲慢冷酷,可她懂得谦卑,俯下身来爱她所爱的人——而那也是卡琳所不懂的。二人无法真正理解也正在于此。

一个高傲冷酷的人能够给予这样谦卑的爱,又在爱人离去时不顾一切渴求她的垂怜。卡琳离去时她歇斯底里,一会精神失常地唾骂她,一会又恳求她留下。这种矛盾的反复透露了她内心的极端痛苦与自我折磨。在压抑中体味到扼杀自己感情的快感。她一边骂着卡琳是“荒淫无耻的贱人”、“愚蠢的猪”,一边拉住她的裙角,展露微笑。你可以尽情唾骂曾经爱过的对象,但你所仰望的人永远是正确的。

佩特拉的虐爱是在唾骂和假想的弃绝中,假想着自己鞭笞着曾经爱过的魔鬼,已经不爱甚至是恨她,但实际上只是伤害自己。将爱的失落投射到对方身上,牵罪于他人,也是对自己的惩罚。好像惟有在两败俱伤的疼痛中方能抵消爱的强大反冲。

“在所有的爱情关系中,一定有一方比另一放投入更多感情,而这一方有时会运用施虐者与牺牲者的萨德式意象。”近乎自虐的爱情,是法斯宾德电影和人生的主题。压抑,自我毁灭,虐待与自虐,这些强烈对抗的情绪,在时间、空间与肉体的禁闭下不断得到加强。

而电影中另一个不可忽视的存在是佩特拉的贴身女佣,玛琳。这个肤色苍白双唇紧闭的女人在整部电影中没有说一句话。可她压抑在平静眼神下对佩特拉痛苦的仰慕却更摄人心魄。她转过脸时那让人猝不及防的幽怨眼神和被摄像置于镜头边角的顺从的脊背和双手,仿佛另一种无声的心痛。

法斯宾德曾说,《佩特拉的苦泪》中的玛琳与《玛利亚布劳的婚姻》中的玛利亚分别代表服从奴役和自由独立的两个极端。佩特拉吆喝她为她穿鞋子时,玛琳看了眼躺在床上的卡琳,居然从床下钻过。这又是一种形象的压抑和自虐。

玛琳同时也是佩特拉发泄的对象,与佩特拉、卡琳构成虐待与被虐待的三角关系。佩特拉同时是施虐者与牺牲者。

当卡琳来拜访时她没有马上去开门,她端坐在打字机前踌躇着什么,她可以选择不去开门,也许那是她最后的余地。她像工作室里的一尊模特一样静静目睹这一切,主人由热恋到被抛弃,得意还是失落,她始终仰慕她。看她翻滚跌落,看这悲剧一起一伏。她爱她但不能挽救她,只能作为一个无声的侍者穿梭。

结尾玛琳抱走了象征卡琳的娃娃,也算这个人物第一次较为主动的突破。

虐爱也是爱的一种。

 5 ) 压迫与自由

法斯宾德用于诱惑富于魅力的年轻男人陷入与留在他控制范围之内的献媚讨好手段包括金钱、名誉和依赖感。为了使恋人依赖自己,法斯宾德必须谨慎使用金钱。如果给的太少他们会无动于衷;而如果给的太多的话,他们或许会变得独立。为爱付出的方式被转换成金钱与利益的权衡,使他无法确定他的爱人之所以留在他身边的真正动机。最后,寂寞与焦虑的紧迫感被他倾注到戏剧和电影创作中,大抵是另一个时空的倾诉和诠释能缓和其对于欲望和权力的渴望与无奈。法斯宾德1972年的电影[柏蒂娜的苦泪]被外界一致看成是其真实情感写照的映射,剧中的每一句台词都像是法斯宾德在现实中曾说过的,或是人们曾对他说过的话一般,真实、冷酷、同情、自怜。

由于男性角色的缺席,该片很容易被剖析分解为女性群像的自我表达文本。然而,法斯宾德的创作意图更多是停留在对于压迫与自由的讨论中,不管男性或是女性都不得承认“爱情是一种最精良、最狡猾,也是最有效的社会压迫工具”。 片中的柏蒂娜俨然就是法斯宾德的化身,中年离异的时装设计师柏蒂娜认识了一无所有却年轻活力的卡琳,柏蒂娜爱上卡琳,将她收容在家提供物质支持并全力把他捧成名模。机警的卡琳当然只把柏蒂娜当做暂时的跳板,当卡琳离开柏蒂娜之时,便是柏蒂娜痛苦的开始……

福柯的规训权力机制认为,只有将规训对象的空间隔离起来,才能保证纪律的顺利实施。封闭空间通过恰当地布置和分配,从而能更好地被了解、监督和驾驭。在这部影片中,每一个进展的连续时间都被禁锢在封闭空间里,仅有的五个场景全部发生在柏蒂娜的公寓里。电影屏幕所形成的框架又被加入了无数的小框架,门与窗的局限、金属床的禁闭自然不必多说,服装的隐喻也成为最令人不安的存在。美术指导克特•拉伯对三位主要女主角的服饰进行了精心的设计:柏蒂娜令人难忘的假发,从棕色到黑色、红色、黄色,再到最后回归的真发,每一次装扮都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虚张声势;奴隶性格明显的玛丽娜全剧只被允许穿着一件黑色压抑的长裙;而正处在情感上风的卡琳则不断被新鲜、浮夸的时装所包裹。但总体看来,三位女主角又是在同一个维度被束缚,因为她们为了优雅的仪容而牺牲了肉体的舒适,设计感过强的服饰限制了她们的行动。对服饰的妥协甚至可以理解为她们对情感的无措,为了获得所谓的情感真实,柏蒂娜用金钱、名誉捆绑住表面的顺从,形成了一种如服饰所显现的浮华表象,但她对爱摇尾乞怜的狼狈样只会重重打破这个假象——盛情之后只剩虚空。幽闭的公寓困不住卡琳的野心,华服之下不过是为了达到目的而假装驯服的匍匐。卡琳在得知自己因穿着柏蒂娜设计的冬季服装而被报纸刊登照片的时候才会对柏蒂娜热情说出“我爱你”的诺言,而当卡琳接到丈夫的约会电话时,那种不需要任何物质奖励就能够让她欣喜若狂的爱意足以比过所有价值连城的衣饰。卡琳能够愤然离开这座幽闭之所,而这个监狱的创始人柏蒂娜又能如何重生呢?

显然,柏蒂娜的爱情救赎不能依靠卡琳完成,恋情失败后,她在她母亲、朋友以及助理玛丽娜的身上所宣泄的愤怒,并不能将她自生命空虚的深渊中解救出来。她必须正视自己对于压迫与自由、施虐与被虐的桎梏定位。故事的最后,柏蒂娜似乎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以一种迥异于之前的关心、友好的姿态向玛丽娜示好:“以后我们将一起并肩作战,你将拥有你有权拥有的自由和快乐。”玛丽娜用一声不响的行动回应柏蒂娜,她有条不紊收拾行囊离开,用迟来的傲慢与俯视感对待柏蒂娜的“平等条约”,她甚至拿走了酷似卡琳的娃娃。她的离去,是柏蒂娜对其施虐的结束,随手带走的卡琳娃娃即是柏蒂娜受虐的终止,压迫与自由的爱情竞逐终归会因一方的退赛而终止。我们不知道柏蒂娜最后的幡然醒悟是因为爱情关系的结束而不得不放弃权力还是真正抛弃了通过压迫来获取自由的规训机制。我们只能通过镜头了解到:象征权力的男性巨幅裸体油画完全隐匿在阴影之中。我们已经知道,法斯宾德喜欢在电影中大量、尖刻地运用每一个精心放置的物体。在柏蒂娜与卡琳的交往过程中,油画里的男根永远如凌空的匕首悬挂在柏蒂娜与卡琳上方,酒神精神里的放肆与欲望完全具化成男根形象的权力与征服感,这标志着柏蒂娜与卡琳的相处将永远处在一个无休止的征服角逐里,金钱、名誉,这些手段都必须全盘拿出,爱欲、依赖才能随之兴起。如今,权力已被隐匿,镜头罕见的以全景平视这个幽闭监狱,刁钻的取镜、鲜艳的布光、冰冷的人形模特都消失在硕大的阴影轮廓中,镜头不再蜿蜒包围着柏蒂娜,而是反观起整个已经失去平衡的人物环境。本来想象中权力的消失应该是彼此平视的大团圆,但是现实里权力的缺席只留下了阴影、深渊与静默。毕竟,法斯宾德作为柏蒂娜的原型,是不知道如何自救的。他渴望自己那种能同时赋予人们冒险性与安全感的迷人性格能成为比金钱更重要的诱饵,但是就像那罕见的幽闭空间的全景长镜头,没有什么能阻挡权力消失后的清冷与寂寞。

载于《看电影》不知道多少期的法斯宾德专栏

 6 ) 玛莲是谁

在《佩特拉的苦泪》中,最让人不懂的,就是玛莲这个角色。
始终在一旁看,始终百分百服从,没有声音,没有反抗。整部电影她都出场,加上摄像机对她的关注,本以为她会给故事带来什么,可能在沉默中爆发,但她没有。当我们认定了她是一心一意爱着佩特拉,或许还有些受虐情结,但结局又置我们于谜团之中。
佩特拉告诉她:“你将获得你有权获得的东西:自由和乐趣。”于是,当佩特拉的故事告一段落,玛莲突然也就似乎成了另一个人,仿佛与她之前为之倾心哭泣的佩特拉脱离了关系,漠然地收拾行李,随后漠然地离开。她究竟是谁?
玛莲就是我们,电影的观众。
整部片在佩特拉的卧室进行,唯一一次我们见到“外面世界”,是电影一开头玛莲拉开百叶窗,强烈的阳光照醒了熟睡的佩特拉。玛莲本来就来自“外界”,明亮有阳光,然而当佩特拉一声令下, 玛莲将百叶窗合上,电影开始,我们与“外界”隔离,故事上演。
从头到尾,玛莲都没有说过一句话,发出一点声音。她在工作区,她有很多活要干,但她的注意力没有一个时刻不是在佩特拉身上的,她爱她,爱到了失去了自己的声音,她是哑的也没关系,只要她还能见她芳影,还能听见她的声音。这不是和我们的观影经历相似么?远离舞台,只需用到视力和听力,我们被银幕上的所见所闻深深吸引,自始至终都是失声的。
在那九十分钟或者两个小时里,我们不再重要,“自我”暂时消失了,情绪受电影的控制,我们时而落泪,时而暗喜,爱莫能助,我们变成了像玛莲一样的“仆人”。虽然失声,她始终在场,无数次镜头落在她身上也强调了她的存在。所以法斯宾德这部《佩特拉的苦泪》很大一部分是讲电影观众的,讲spectatorship。
后来知道了她有枪,如果那么痛苦,她为什么不杀了卡琳?杀了佩特拉也好。玛莲随时都有选择终结一切的能力,就好比我们随时可以走出那个电影院,但事情发生时她不能自拔——我们是被动的。所以也有人将观影经验比作做梦,你感知到一切的发生,但在真实世界里,你在黑暗里不能动弹。
如果玛莲是观者,佩特拉是被观者,换句话说,她就是电影本身。 最后,佩特拉打开了留声机,音乐响起,玛莲开始收拾行李,急着要离开,她不再看佩特拉了,我们怀疑之前她对她的爱。而佩特拉走去床上,当她躺下,她将不再醒来,很有可能她之前提到的能让她长眠的药丸已经安息在她的胃里,更因为她的故事已经结束了。玛莲合起了行李箱,走出了黑暗的房间,也走出了镜头,我们知道她将离开这座屋子,离开电影院,回到她的光明世界,好像一切都没发生过。
残酷么?法斯宾德是想说我们对电影也是那么残酷吗?音乐响起,电影散场,观众离开、遗忘。不过玛莲是个好仆人,是因为她有位迷人的主人。当遇到无聊的主子,仆人也只能心不在焉昏昏欲睡。法斯宾德是位好主人。

 短评

古典亦剧场(原本即法氏舞台剧),可很明显这是个诡论:用舞台反讽舞台,用剧场式的处理反讽柏蒂娜伪装的感情。全片只在一个房间内发生,固定而刁钻的取镜、鲜艳的布光效果和冗长的对话等组成该片的独特风格。

7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一開始看這部片就自動進入午睡模式,真是糟糕的習慣。這部非常舞台劇化的電影切成好幾幕,每一幕都是冗長對話的室內劇,佈景鏡頭都非常華美。在我清醒後才了解這是在講女同志愛情中的殘酷權力關係,一個得不到回報而近乎崩潰的迷戀情事。演員表現精彩。

11分钟前
  • alfredo
  • 还行

法斯宾德这部被低估的杰作无疑是对《葛楚》的重述.与后者相似,意愿攫取一切的will-power必定显现为提纯了的语音――玻璃门木质墙面吸音毛毯,居室不正是被设计成一间录音棚,用以聚焦人声的物质性? 在"降噪"(voice取代sound)环境中,Petra作为欲念最强劲者无法停止射出词语,意志薄弱因而无言的女仆只得充当伴奏,空敲打字机(埃里克·萨蒂式的配器).有所意指和预告的言谈渴望Erfüllung,它势必盈满整个空间故绝不会随剪辑运镜而产生混响层面的"位置"变化(因此恰恰是无空间的!);既然作为振幅的音量从不暗示空间关系,充当了距离丈量工具的乃是摄影机――它审慎地用步子估测房间大小,一尺,两尺...

14分钟前
  • JeanChristophe
  • 力荐

Fassbinder异常的冰冷.如果不是这个平静的结局,我一直忍耐在痛苦中看完这部英文字幕的电影.她的歇斯底里,她强大的占有欲,她的孤独和她可怕的爱.一切又是和我相似."我们需要对方,却不知如何生活在一起."

19分钟前
  • SupErModiFied
  • 推荐

N个女人一台戏,完全的室内剧。谁动情谁痛苦,不分男女,不分同异。

24分钟前
  • 合纥
  • 还行

女人爱起女人来也是往死了招呼~虽然是室内剧,但是看着还不闷~

26分钟前
  • Over5
  • 推荐

看这个确实让人想睡觉。经典之处在于本片很明显想探讨电影中的空间与画面叙事对于话剧里被忽视的人物角力的加强,并反思大部分主流电影对于场景上运用的疲软。后面冯提尔的狗镇也这么想着探讨,总归不如本片极简却五脏俱全。

30分钟前
  • 巅峰Futurama迷
  • 推荐

法斯宾德又一聚焦女性的作品。全片场景只有一个房间,登场角色均为女性,但男性却依然充当着缺席的在场者,结构着女人们的话语、情感与思想。房内墙上作为背景的油画是Nicolas Poussin的名作《弥达斯与巴库斯》(约1630),指称着不聪慧、放纵与非理性。法斯宾德在从柏林到洛杉矶的一趟12小时的航班上手写了整个剧本,之后仅用时10天就拍摄完毕。“德国新电影的心脏”让他的缪斯汉娜·许古拉出演了双性恋女时装设计师眼中的女神。影片用色考究,光艳华美,反衬出人物内心的孤寂与沟通之失落。有意思的是,始终受佩特拉颐指气使凶狠谩骂的女佣人Marlene从头至尾未说一句话,处于不折不扣的失语地位,却至终在女主的释怀与感激表示后收拾箱子走人。于是,虐恋与受虐的母题便这样彰显出来。PS:以塑料模特呈现蕾丝边之爱。(8.5/10)

34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推荐

I was exactly like her in that 20 min carpet scene. Hateful yet still hopeful. Hysterical until exhausted. I guess everyone would have to go through that kind of experience and come out of it, only to experience it again, or never. With my whiskey, it reminded me why I have dared not watch Fassbinder's movie for a long time. And it shall remain so.

37分钟前
  • KAPO
  • 力荐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2WnTfjCEohs

40分钟前
  • Shudoku
  • 力荐

完完全全的舞台剧范儿,单一场景,布景、台词、表演都很夸张,演员的每个动作都是经过设计的。但是,用评论音轨中的一句话来评价,“多么美啊”,连角色的痛苦都那么美。

41分钟前
  • 李濛Lemon
  • 推荐

里面一个男人都没有,怎么行

43分钟前
  • Mr.D
  • 很差

9。目前最喜欢的一部法斯宾德,可能是最好的单场景电影。虽然实际出场的人物不多,但算上壁画、模特以及长时间处在画框一角的秘书,大部分的场景都相当复杂。构图以及作为背景的壁画常常反映人物之间的复杂关系。秘书这个角色设定非常有趣,出场时间第二多,却总是被安放在角落或者多层阻隔之后。

45分钟前
  • 灰色幽默
  • 力荐

我们是不敢面对并享受自由的,于是总要寻求奴隶般的境地。于是爱所馈赠的压迫似乎就成了最好的。

46分钟前
  • 般若死火
  • 还行

4.5.Karin的谎言,Marlene的眼泪,Petra的爱情。舞台剧,最难过的三个细节是Karin和Petra在一起是Marlene的打字机只是空响,Petra低到尘埃里,Marlene最终的离去。她究竟是真的爱上了还是以为自己爱上了。

48分钟前
  • vivi
  • 力荐

舞台剧,巨幅油画高高在上是欲望的象征与权力的控制,华丽的服饰之下包裹着空虚寂寞情感与金钱交易的情感,在封闭室内寻求对空虚情感安慰的角落。法斯宾德在此片中彻底的操控着表演者,封闭室内三者位置关系与调度充分表现了三者心理的主客关系,佣人的存在更像是柏蒂娜的精神另一面,最后的释放带走象征性的洋娃娃,空留疯狂的一面禁锢黑屋之中。佣人是另一面的象征,细微表情都与剧情进展相呼应,65分35秒在柏蒂娜与卡琳确定关系之后佣人特写镜头颗粒化处理,柏蒂娜与卡琳分裂时分割构图,柏蒂娜油画前跪地祈求。(见相册)

52分钟前
  • 我到河北省来
  • 力荐

8.5/10。三个女生之间的三角恋:女主A与她秘书B是sm关系(A是s)但并不完全是真正的恋人,A爱着另一个女生C(而有丈夫的C不确定喜不喜欢A甚至喜不喜欢女人)。最终B和C都离A而去,留下痛苦的A陷入绝望与黑暗。影片运用纯室内景(本片为单一场景,具体是女主的房间)、如油画般华丽而凝重的高水平摄影美术、丝滑优美的高水平运镜/场面调度、固定或缓慢的运镜、缓慢克制的剪辑/表演/叙事节奏营造了一种精致而压抑的氛围(正如同女生们的气质和故事的基调),但本片如舞台剧般浮夸的表演并不符合影像压抑的气质,扣1分。

56分钟前
  • 持人的摄影机
  • 推荐

8.4 机位调度、演员的走位与位置关系以及打光与构图,都透出一种被冷漠与隔阂包裹着的欲望,而主角Petra的每一句台词都透出她对于自己欲望的伪装以及对于真爱的渴求,与Petra相对应的Marlene是个十分有趣的角色,几乎就是Petra她内心另一面的写照。

1小时前
  • JoshuaLi
  • 力荐

8.7;若問你會如何,你會罵我別傻

1小时前
  • 冰山李
  • 力荐

伯格曼是真苦小法总有些讽刺和不当真,他写女人讲的台词听着有共鸣可见感情的洞见未必非得分性别。单一场景,画面瞎眼!片头有猫,中间有Walker Brothers的歌还出现了唱片封套哈哈哈。结尾劲酷加一星。

1小时前
  • paradiso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