幻想曲2000

HD

主演:史蒂夫·马丁,伊扎克·帕尔曼,昆西·琼斯,贝特·米德勒,詹姆斯·厄尔·琼斯,佩恩·吉列特,特勒,詹姆斯·莱文,安吉拉·兰斯伯瑞,韦恩·艾尔温,托尼·安塞尔莫,露西·泰勒

类型:动漫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199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幻想曲2000 剧照 NO.1幻想曲2000 剧照 NO.2幻想曲2000 剧照 NO.3幻想曲2000 剧照 NO.4幻想曲2000 剧照 NO.5幻想曲2000 剧照 NO.6幻想曲2000 剧照 NO.13幻想曲2000 剧照 NO.14幻想曲2000 剧照 NO.15幻想曲2000 剧照 NO.16幻想曲2000 剧照 NO.17幻想曲2000 剧照 NO.18幻想曲2000 剧照 NO.19幻想曲200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幻想曲2000动漫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00年,早已荣登动画殿堂的迪斯尼经典作品《幻想曲》以全新的面貌重现世人面前,主要曲目为:1)贝多芬:第五号交响曲(Symphony No.5)(命运)、2)雷斯庇基:罗马之松(Pines of Rome)、3)格什温:蓝色狂想曲(Rhapsody in Blue)、4)肖斯塔科维奇:第二号钢琴协奏曲——快版(Piano Concerto No. 2,Allegro,Opus 102)、5)圣桑:动物狂欢节(Carnival of the Animals)、6)杜卡:《魔法师的学徒》(The Sorcerer's Apprentice)、7)艾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Pomp & Circumstance)、8)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Firebird Suite)。除《魔法师的学徒》直接取自旧版外,其他曲目均为全新收录。  本片首次采用IMAX技术制作,荣获2000年动画大奖安妮奖动画角色杰出个人成就奖(Eric Goldberg)、特效杰出个人成就奖(Ted Kierscey)和最佳剧情设计奖(Susan Golderg)。鬼玩人冬日斜阳七剑下天山之七情花我们是最棒的!球已出界顶楼第三季中美外交风云揭秘:邓小平在1979季节与城堡画江湖之不良帅奇情侠侣卡贾基亲爱的麻洋街我们的费尔斯特先生去世了小爸爸相棒第2季犯罪现场调查:维加斯第三季家出少女天外来客1976阿依达波吉亚家族(法国版) 第一季鬼佬2020练·恋·舞摇曳百合暑假时光+我们是贵族超乎人性新燕子李三不是男人是女人爱在苍茫大地服务员麻木国语勇敢的翅膀三打白骨精我不是差生百团大战寅次郎的故事26:寅次郎海鸥之歌恋爱补给品金刚:传奇重生怒海威龙飞虎1996糖的真相粤语女世子

 长篇影评

 1 ) 幸福快乐着

重温,乐章、画面、故事,还是如此动人。真羡慕动画家们,能把心中的感受、头脑中的想象这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实在太幸福了~

高中语文课,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老师要我们用画面的语言来展现课文。闭上眼,我让自己身处高空之上,云层之中,灰色的云团蠕动、囤积,猛然画面一阵惨白!伴着隆隆的惊雷,雨的军阵向着大地倾势而下。俯视下降,耳边风声呼啸,景色飞速掠去,直感觉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快,瞬息之间,已到连竹叶轮廓都依稀可辨的距离,再一霎,“咚”地便坠入塘中,仰望水面,景色动荡不已,接连被雨滴击溃。轻飘飘地,伴着飘飞的气泡,视线随着被风雨搅入塘里的枯竹叶浮上水面,塘面到处是狼籍翻腾的枯叶和茅草,一旁即立着那破落不堪的茅屋,诗人佝偻着倚在门框上,竹林那边是嬉笑叫嚷着各自逃回家去的孩童……想象、和想象的输出赋予我的丰富体味,也只有自己体味。

X-Japan的《The Last Song》,不知为何总能给予我特别的感动。这是雨前黯淡的时刻,微凉,眼前是一个长满绿草的小山坡,草很柔很长,在海风的吹拂下优雅地一波波荡开。这其实是一个海岸的呷角,山坡便高踞在这峭壁之上。我能感到海风怎样拂过我的脸,长草怎样抚着我的脚,我觉得自己可能穿着白色的裙,裙裾飘扬,但我看不到自己,我也看不到海,就这样一直面对着这片小山坡,听着海浪的拍击,嗅着淡淡的咸腥。音乐在继续,画面一点一点向前推进,慢慢地,轻轻地,穿过草的浪,我终于来到山坡的尽头,但我仍然没能看到海,因为我在仰望。仰望着,仰望着,突然视线就飞了起来,也是慢慢地,轻轻地,往上,往上。我感到,飞翔的应该是我的灵魂,因为这之后的天空变得多彩,像一幅柔和的水彩画。色彩缓缓流动,流动,被包围着的我继续上升着,感到温柔、平静和幸福。在最后的小提琴奏响的刹那,一道耀眼的白光撒下,我渐渐融入了那光芒。我不知道光里有什么,但我直觉,那便是永恒……

 

PS:又听《The Last Song》,听得泪流满面。他唱的不一定是我想的,但能带给人这样的感动,亦属神作!

PS2:忘了给杜甫大人配乐了,打算用琵琶、古筝和二胡,前期浑厚凄厉,后期哀怨悲凉,恩。
 

 2 ) 20170617观影记录

因为之前已经打过星星了所以要刷存在感地再来打一次,内容是加长版的短评2333

看的是17日和平影都场。似乎既是此次电影节和平影都的首场,也是迪士尼单元的首场,所以主办方给所有观众准备了礼物——一个迪士尼studios的袋子里装着车用挡光板(?)和一张海报。因为是意外的环节,所以觉得有点开心。大家还拿着海报一起拍了照,尽管有点害羞233

正片播放前还放了迪士尼的第一部动画片《蒸汽船威利》(1928年),也是世界上第一部有声动画片。嗯,就其中的一些幽默来看,略微感受到了一点当时成年人的恶趣味。

说说《幻想曲2000》。《幻想曲2000》对于我来说大概是相当重要的作品。最初看到它,是童年时的地方台,大概是为了打发既没有广告、又没有节目的时间段,被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播放。当时觉得这些只有音乐,没有对白的故事是多么的奇妙,让我情愿看一遍又一遍。《蓝色狂想曲》里的一切细节都那么有趣,《威风凛凛进行曲》 的情节好笑又温暖,还有《火鸟组曲》,那破土而出的生命力量敲击着作为一个孩子的心灵,我当时还不知道音乐的名字,所以称这个故事为“春姑娘”。

说起来,这部电影也点燃了对古典乐最初的喜爱之情吧。(虽然决定性的跳坑动力源于后来的《交响情人梦》以及某小说)。这部电影里的音乐因而都成了我的有生之年,其中大半也确实在音乐会听过了。虽然很久以后再次听到《威风凛凛进行曲》时,脑海中最初浮现的依然是大群动物昂首挺胸跨步走出诺亚方舟的场面。(笑)

这一场是这次电影节买的六场电影中唯一一场已看过的电影,本意是作为“有生之年”,作为纪念。但看的过程中,渐渐惊叹起来了:这和我记忆中的是同一部电影吗?大屏幕的细节展示,身临其境的场面,饱满的颜色,流畅的帧,以及作为ATMOS厅优秀的音响效果,交响乐的部分丰富而细腻……真是太不一样了,简直内心颤抖想要哭泣QuQ(喂)啊,原来过去所观看的并不是真正的它,由这一场才感受到了这部作品的真正魅力。这次电影节能够展映,有恰好买到了这场的票真的是太好了QuQ

接下来分别短评,由于之前看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许多细节已经忘记,这次看许多时候倒真像是看了一部新片的感觉:

1.贝多芬《“命运”交响曲》第一乐章:最为抽象的一部,以蝴蝶的意象表现。温柔的回忆与艰险的现在,磨难与抗争,“黑暗”与“光明”……不同的目光会看出不同的故事吧。

2. 雷斯庇基《罗马之松》:天马行空、如梦似幻的一部,在云海之上翻滚的鲸鱼群大概是能够想到的最迷人的梦境。无论是画面还是镜头的设定都都具有一种无比辽阔的自由之感。

3.格什温《蓝色狂想曲》:一百个赞美都不够,大家一定要看这一部啊!

不过还是来啰嗦一下~~这部有趣的地方有很多,形式、画风、颜色、人物设定、叙事手段……没一点都可以展开来说。但最想夸赞的还是他的故事,多线条叙事却不凌乱,编制的如此巧妙,有讽刺却又怀着温柔之心。关于大都市,许多小细节令人会心一笑又不禁心酸。故事里的每个人物,他们的困境或许正是曾经或者现在的你我,所以特别能够打动人心。结局给了一个美好的梦,每个角色找到自己真正想要的人生,“从此获得了幸福”。尽管是梦一般的结尾,却在此时此刻,给了观众心灵的抚慰吧。

每当想到这部作品竟然是按照音乐创作出的剧本,然而如此自然,毫不生硬,就觉得非常不可以思议……真是了不起的作品。

以及今天突然注意到,最为抒情的那个段落(就是美好的让人想要哭泣的音乐段落),角色幻想自己理想的生活那部分,幻想中的他们,竟然是,在!滑!冰!嗯,一边滑冰一边幻想着……看来滑冰果然是美好的代言词233

4.肖斯塔科维奇《第二钢琴协奏曲》快板:改编了安徒生《坚定的锡兵》。漂亮的作品,我也很惊叹,音乐家竟然找到了如此合适的音乐……

5. 圣桑《动物狂欢节》终曲:算是典型的迪士尼欢乐风?粉色火烈鸟太可爱!

6.杜卡《魔法师的弟子》:大概是这里唯一一部不是艺术家脑洞出来,而是音乐家本人设定的故事吧,虽然主角变成了米奇233是年代较为久远的一部,从分镜等方面来看,那个时候的炫技和现在这个时代的炫技看起来不是一个次元,但也极具戏剧效果。

完整了解这个故事,是后来大概几次听曹鹏老爷爷的在指挥前的解说,现在回想起来依然非常感动。

7.埃尔加《威风凛凛进行曲》:因为这部短片而永远爱上了这段音乐,这样说大概并不夸张。回想起来总是迈着坚定的脚步走向一片光辉与灿烂之中的心情。故事其实非常温暖,简直颠覆了唐老鸭在我心目中永远是搞笑的形象。虽然此刻再看这个故事颇有点吃狗粮的意味(喂喂)

8.斯特拉文斯基《火鸟组曲》:另一部不知要怎样评价的短片,作为压轴当之无愧。太美了,太喜欢了,也许在最为辉煌的段落,放映厅的地板和身体里的心灵都在震颤着。总之,这一部也一定要去看啊。

看完后问了小伙伴最喜欢哪部,两位的回答都是《蓝色狂想曲》,我想了想,觉得自己也可以选它,但好像仍有其他不想放弃的。那么,就让这整部作为我的“最喜欢”吧。

 3 ) 叹为观止的音乐剧?

无聊翻看旧电影,翻到了此电影,本来兴趣不大,一边玩手机一边听,无意间瞥到电影画面,被满屏的蝴蝶那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吸引了,后面每一个短片都是那么的精彩,配上古典音乐更是完美。看着看着我懵了,这到底是给古典音乐配上了动画?还是给动画配上了古典音乐?按理来说应该是先有的音乐,可动画片也很有年代感,总之就是配得那么天衣无缝,巧夺天工。看得我酣畅淋漓,意犹未尽呢。

 4 ) 大城小事

在《幻想曲2000•蓝色狂想曲》中,纽约变成了一个由线条勾勒出的城市,广场、摩天大楼成为了一笔勾成的矩形,而上面的小格子是窗户。不变的是这个城市的密集、繁忙,和光怪陆离。主角是四个几乎不起眼的小人物——热爱打鼓的黑人建筑工、被各种学习班剥夺去童年的女孩、失业者,以及被妻子压迫的富翁。四个人,四条主线,在大大的城市里发生了些小小的事。

在影片中,人物没有语言,没有细致的表情,全靠肢体行为及音乐烘托情绪,是很新颖也的形式。带有艺术感的夸张也是其中的亮点之一。如描绘地铁那一段。乘地铁并不颠簸,而片中有一个镜头是定格在颠簸的地铁乘客,表情麻木,其后地铁到站他们也不停下地上下抖动,挤成一团地出站、进写字楼、乘坐电梯。这一段荒唐,但不乏美感,又准确地说明问题——展现出城市中繁忙、机械化的节奏。片中有许多这样的片断,闪烁智慧。

富翁这个角色是最富有嘲讽意义的。我们可以见到,他始终是与动物放在一起供比较的,最明显的,就是他妻子的爱犬了。妻子小心地抱着爱犬,其后跟着耷拉着脑袋的富翁,谁为宠物?谁为丈夫?观众一眼便能看出。影片描写富翁运用了不少象征手法,其中有一处他们路过街头的耍猴艺人,富翁走过,又倏地回来,面对小猴,如遇知音,与之共舞,滑稽而可悲——被绳子牵着的猴子象征着被操纵的,无自由的,是此刻的富翁的缩影。而在由目睹滑冰而引发的幻想当中,富翁看见自己在冰上自在地舞动,甚至飞了起来,飞到了天上,与一群飞鸟为伴。这又是一个又明显又深刻的象征——自由。用三个动物,象征性的表达了人物的地位和向往,非常高明。另外,影片中不经意地揭露了不少社会现象,如工地头子的刻薄、警察的仗势欺人、虚伪等等。

《幻想曲2000》是迪斯尼制作的向大师致敬的音乐动画影片,其宗旨是“画面为音乐服务”。然而看这部影片的时候,很难想象是先有音乐再配上画面的,乔治•格什温的《蓝色狂想曲》,更像是电影配乐。简单生动的绘图、富有想象力的色彩、诙谐的故事叙述手法……这些,加上完整的情节,足以构成一部吸引人的动画大片,然而它的功能却被定义为“为音乐服务”,看得出迪斯尼的用心。《蓝色狂想曲》的爵士风格,与这样一部讽刺味和现代感十足的动画结合,迸出的火花,是不言而喻的。如小女孩参加各种学习班那一段,随着旋律激荡,速度加快,女孩的行程,也变得风风火火;在不同学习班中夸张幽默的表现,配合着不同种类的乐器演奏,天衣无缝,精彩绝伦。另外,四人在幻想中滑冰那一段,音乐也是激昂澎湃,让观众、听者为梦想的美好而兴奋甚至感动。艺术应当不仅仅为某种形式、技巧,更要传达情感,这是艺术魅力所在。在《蓝色狂想曲》中,可以充分感受到艺术的魅力:音乐、画面已超越了原有形态,融为一体,达到了情感统一,虽然不是显得那样的典雅,却给人以极度美的享受。

四个主角原本是完全不搭界的,在城市中,各怀各的苦闷。而结尾,却被安排的交融贯通,上文也提到了,当四人不经意间同时间见到优美自在的滑冰,他们展开了各自的想象,建筑工人想象到了自己成为了不可一世的鼓手,失业者拿到了美妙的考勤卡,女孩与父母共度轻松温馨的时光,而富翁得到了自由。这些仅仅是幻想,然而,事情却由此开始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戏剧化地,他们各自竟然立即实现了自己的梦想。这样的安排,不免突兀,因此我认为,这个结局是富有浪漫主义,更像是各自幻想的延续,而不是现实,呼应了“蓝色狂想曲”这个标题。

我认为结局不大像现实的另一个原因,也是这部电影想要传达的主题之一,即对城市生活的反思。若仔细审视这四个人物,会发现:富翁连狗都不如——人道主义的缺失;建筑工人在犹豫着——为求生计而舍弃对梦想的追逐;而小女孩和失业者则更明显了,分别代表了极度激烈的竞争和经济萧条。这些,都是现代生活的弊病,与其给人们带来的迫害。发达的,就完全是好的吗?看似轻松的影片提出了这样一个严肃的疑问,供人们思考。如果说与观众产生共鸣是一部电影的成功,那么《蓝色狂想曲》是优秀的,比如作为学生,我可以从女孩的身上找到自己的影子。回到刚才的问题,这四个人物,果真能各自实现梦想吗?要知道在这个城市中,追逐梦想、享受轻松生活,是多么艰难的选择。事情永远不会结束,大城中的小事,不仅仅是他们四个的,更是你的,我的,是每个都市人身上,扰人的小事。(07年2月)

 5 ) 用画面来填词

这部电影在初中和高中的音乐课、艺术课上都看过,看来老师都对此评价很好。我自己也看过几次,加起来大约五回了吧。
一般都是作曲家为影像配乐,在这里颠倒了过来。主角成了交响乐。我估计他们做一部短片是这样的,首先是整体性的理解,去幻想,一首乐曲所营造的情景,或者选一个符合这种情景的故事情节,然后对每个乐句联想怎么分镜,或者人物的动作。不过要说先有音乐,再有画面也欠妥,这些音乐同时也被重新编曲和演奏以适应画面。
当下这种类似的形式其实并不少,民间的MAD、AMV之类,不过都是靠的神剪辑将很短几帧的原画面拼贴起来,缺乏连贯的情节。此外流行乐一般旋律性较强,尤其一些电波歌甚至鬼畜曲,跟着节奏剪辑就OK了。
给古典乐配画面的,除了迪斯尼1940年的老幻想曲外,波兰也有一个动画短片系列集,其动画制作成本不如迪斯尼,且同样不敢用故事来表现音乐。
给交响乐配叙事性的画面很难。音乐的美在于音阶的变化,交响乐的美在于不同乐器和声部的交融。变化在影像上就是分镜,交融就是画面中的主体和环境,或者不同主体之间的互动。不过实现起来很困难,也许有点像写诗吧。一首歌曲,难免会有一段旋律反复演奏几遍,这时候总不能把个相同的画面再重复一回吧?排比的想象力是有限的,结果就是出现同步率下降,或者画面不顾音乐开始演出一些为了解释情节的过渡场面。的确,看有的地方同步率都没有MAD高,这也是没办法的事。然而确实在某些乐器的某个乐句,会使人自然地把注意力集中在画面的某个主体上,想象着随之一起动作。
个人认为最成功的是《蓝色狂想曲》,画风和JAZZ很搭,又是JAZZ那种随性的演出,情节幽默,节奏紧凑,同步率较高,并且有那么点现实意义。第二是玩悠悠球的火烈鸟,这首就是爽快,同步率破表。

 6 ) 居然差点看哭了

其实很久之前就看过了。但今天又看却完全是另一种感觉。

开场的No.5和罗马之松还有最后的火鸟留下的印象倒不是特别深刻。虽然我是顶喜欢最后那种唯美的画面的。以及最终的散场都会让我看的好激动。

唔,觉得最高潮的地方还是在中间吧。从蓝色狂想曲开始的,New York的生活,充满了滑稽,但给我留下更多印象的还是每个人心里都会存在的忧郁和惆怅,繁华的都市,忙碌的生活,却都没办法掩饰形形色色的人内心里那份总也挥之不去的郁闷。不过到头来还是音乐解决了问题,看着溜冰场上一个个人的影子,什么事又会有多大不了呢,呵呵。最后每个人都笑了出来,只要生活里还有些能吸引人的东西,就不会不快乐哈。

接下来玩具士兵的故事,呵呵,感觉虽然很老套,但皆大欢喜的结局还是让人很满意。而且看到了一条腿的士兵又不禁让我想到了正在进行的残奥会……= =

然后是那个age-old question:What would happen if you gave a yo-yo to a flock of flamingos?哈哈,这一段看着很开心,虽然我不会玩yo-yo,但知道那只火烈鸟是个高手。玩具的魔力,hoho。

再接下来的《小巫师》就没什么好说的了。已经是很经典的了。曾经我还做过他的presentation在某门通选课上。

唔,我说差点看哭就是接下来的威风堂堂了。Pomp & Circumstance。或许最近比较容易产生多愁善感的感觉,hoho。当初交响乐团排这个曲子的时候,只是对后半段很有感觉,前面的确让人很不能忍。当时听了那个指挥老师的解释,觉得如果我毕业典礼时候,耳边响起的是这样的音乐,走上台,穿着博士服,戴着博士帽,该有多好。总之是各种YY。而到了这里,却是一个诺亚方舟的故事,唔,里面还穿插了一个说凄美也好简单也好的爱情故事。唔,反正看到最后唐老鸭夫妇两只手碰在一起的时候,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眼睛也有点湿了,哈哈。这一段真的很赞很赞。其实有时候错过也就在一念之间,hoho,真正的幸福还是需要自己去把握的^^

这的确是很经典的东西。如果没看过,不妨一看。视觉和听觉上双重的享受。

 短评

配了乐的动画活泼生动;配了动画的音乐有了活力。没有巧妙的乐曲动画未免死板无聊,没有生动的画面,音乐只是遐想,相互搭配后给人多重感受。那种内在联系美不可言却又不言而喻。关掉音乐或是关掉画面都是不完美的。几段动画故事都精彩绝伦,壮丽的、细腻的。音乐家也好,漫画家也好太了不起、太伟大了

6分钟前
  • 瑶瑶
  • 力荐

Classic是要这么听的:想起2001太空漫游里的《蓝色多瑙河》和《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喜欢蓝色狂想曲、锡兵和火鸟。回头找1940年版的再看看。

11分钟前
  • yuanhan
  • 力荐

相比六十年前的前辈们,这个合辑作品就相当一般了……最后一支是致敬宫崎骏吗?

13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还行

画面更好~毕竟59年了…《命运》给跪了!~…想到有位听音乐作画的艺术家...Carnival of the Animals不要太欢乐!~…最后那位女神想到小樱里的风~...

15分钟前
  • 童殿
  • 推荐

视觉化还是不太好噢,有些不错。IMAX电影,画面反而喧宾夺主了,不如老版。

19分钟前
  • 私享史
  • 还行

应该叫曲幻想比较恰当一点。完美的音乐加上完美的画面,disney的水准当真是令人拍案叫绝~

22分钟前
  • Bolin
  • 力荐

比较喜欢蓝色狂想曲/纽约故事、老肖的二号钢协/坚定的锡兵、斯特拉文斯基的火鸟组曲/春姑娘,记得老版的魔法师学徒还有贝七的葬礼进行曲。这次电影节版前面加映了1928年的米奇,音乐主题仿佛隔空呼应,想来幻想曲之于动画也许正如蓝色狂想曲之于爵士乐。帕尔曼友情出镜,温馨的一夜管弦乐。

27分钟前
  • censored dump
  • 推荐

1940年,迪士尼曾出品过一部音乐、实拍和动画相结合的影片《幻想曲》,在当时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实验。而在1999年末21世纪即将到来之际,也是第一版《幻想曲》上映60周年之时,迪士尼再出新版,向历史致敬。这一版延续了第一部的结构甚至复制了部分台词,还保留了米奇魔法情节,让人看着感慨时间的流逝与迪士尼的坚守。对比两版影片,动画技术的进步是显而易见的,节奏感也更强,而不变的是对美好的向往和欢乐的风格,这也是迪士尼长盛不衰的原因吧

29分钟前
  • 学术个体户
  • 力荐

A dulcet review and an amazing combination of music and animation!

31分钟前
  • Yome
  • 力荐

用动画来诠释音乐是一项伟大的艺术。最喜欢的三首曲目:《蓝色狂想曲》《动物狂欢节》《火鸟》。

34分钟前
  • 噩梦枕头
  • 力荐

惊喜连连 纽约的Rhapsody in Blue和火烈鸟一段好喜欢好喜欢!

38分钟前
  • 给我个电话亭,我要拯救地球!
  • 推荐

很大程度与曲目是否喜欢有关吧。Rhapsody in Blue纽约众生相非常有趣了。

40分钟前
  • 推荐

果然豆瓣是很讲感情分的,连我都忍不住给了四星

43分钟前
  • 等一个人
  • 推荐

【上海电影节展映】音乐会动画电影。电影院是这部电影最佳的观影载体,在大银幕与音响的效果下,方能展现出宛如置身于交响乐演奏现场的临场感,方能感受到视听享受。在动画师的奇幻想象下,经典音乐宛如重生。喜欢城市生活与魔法师、火烈鸟。但对《威风凛凛进行曲》改编成诺亚方舟,个人觉得比较奇怪

47分钟前
  • 汪金卫
  • 推荐

一般重制版都不会讨好

50分钟前
  • 十夜
  • 推荐

本片是1940年《幻想曲》的重编版,除了米老鼠使用魔法的那段,其他故事都与旧版不重复。个人最喜欢《罗马之松》(鲸鱼那一段),还有唐老鸭的篇章也很感人。不喜欢木偶人的故事,有重看肯定跳过。

55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天马行空的想象力 音乐与动画的完美结合

58分钟前
  • 凤瞳
  • 推荐

因为《第十放映室》(的「暑期嘉年华」?),导致我对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和本片的开头印象十分深刻。—— 比起1940年的《幻想曲》,还是对这部《幻想曲2000》更有印象。虽然长期没重温,对里面的一些音乐画面已经记忆模糊,但…… -16.08.16 —— 为啥子当初观影记录会没写完也没续写? -17.03.29

1小时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感觉像是在做梦一般的景象,完全沉迷进去,小时候不知事还不懂得欣赏古典乐,但是在1940版的幻想曲后才发现音乐中迸发出的星焰竟是如此耀眼。更别说这2000版的了,这是已经懵懵懂懂地知道古典的美好了,加上如同梦境般的动画,很是迷人……

1小时前
  • 碧落亦然
  • 力荐

Rhapsody in Blue 的制作让人更怀念早期迪士尼的那种精神

1小时前
  • 猫伯爵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