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乐中年

HD中字

主演:石挥,朱嘉琛,沈扬,李浣青,韩非,崔超明,程之,路珊,莫愁,胡小琴,顾慕如,俞仲英,伊斯兰,叶明,林榛,田振东,周瑞德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1949

欢迎安装高清版[一起看]电影APP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哀乐中年 剧照 NO.1哀乐中年 剧照 NO.2哀乐中年 剧照 NO.3哀乐中年 剧照 NO.4哀乐中年 剧照 NO.5哀乐中年 剧照 NO.6哀乐中年 剧照 NO.13哀乐中年 剧照 NO.14哀乐中年 剧照 NO.15哀乐中年 剧照 NO.16哀乐中年 剧照 NO.17哀乐中年 剧照 NO.18哀乐中年 剧照 NO.19哀乐中年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哀乐中年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20或30年代的上海。  创办小学多年并自任校长的陈绍常(石挥)早年丧妻,独自抚养两子建中、建平和一女建英。与他一起生活的大姐劝他续弦,他虽也有心,却因目睹挚友的爱女刘敏华备受后母虐待,断了念头。不久,挚友亡故,敏华辞别他后随后母迁居外地,一别十年。两人再见面时,敏华(朱嘉琛)已成长为独立自强却不失贤淑的新女性,因不愿再受后母摆布,她拜托绍常介绍一份工作。随后,她成为绍常的同事。  成年的建中(韩非)如愿以偿成为某家银行的职员,因得经理赏识,他结识其女冯丽君(李浣青),很快变作其乘龙快婿,社会地位日益提高。建中夫妇认为绍常卑微的小学校长身份丢了他们的脸,劝他退休在家做老太爷,绍常虽一百个不情愿,却也乖乖听命。敏华接下他的工作。只是赋闲在家的日子不好过,每日时间都似他那块坏掉了的老怀表般静止不动。而将无聊心情讲给家人听时,家人或怨他有福不懂享、或自忙自事无暇顾他,他的失落一日多过一日,与建中夫妇的矛盾亦越来越多。  又到一年清明时,拜祭亡妻时,绍常遇见前来祭母的敏华,感慨人到老年只能等死,敏华却认为人在中年的他正处于事业的黄金期,劝他再回学校教书。而听从敏华建议偷偷瞒着建中再回学校教书一事漏泄后,建中对他的态度更加冷淡,但他已铁了心。“天意怜幽草,人间爱晚晴”,其后,他无意间发现自己与敏华早已两情相悦,决定与她结婚,此事更令建中夫妇大为恼火。儿女冤家五十公里桃花坞4御花子百万富翁-无敌掌门人女男变错身风云天地圣地亚哥,意大利成成烽火之营救行动逃跑天使特务之黑日追击江湖夜雨十年灯七大罪红颜穿越少女梦寒蝉鸣泣之时·业摸金爵之卧龙诡阵温柔的杀戮回民支队大偷袭聊斋1986版长河东流救命第一线老烟斗鬼故事港湾 第二季我们都是超能力者!电影版洛克王国大冒险叶卡捷琳娜大帝 第三季你好2022背锅侠万物生灵:2020圣诞特别集无头骑士异闻录第二季:承结果最遥远的距离2023日照重庆闺蜜四人行第三季鬼马飞人(粤语)明日战记年轻的女王多米娜第二季坂本龙一的700天杀手十三:阴谋(上部)

 长篇影评

 1 ) 观哀乐中年有感

上世纪40年代的老片,观点毫不过时,恋爱自由婚姻自由的意识放到现在仍旧超前。几处转场处理得很惊喜,画外之音也是亮点。金句虽多,说教意味却不会很足。兼具技巧和内容,不可多得的国产佳片。

我们中国人真是一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那么重要,而不去讲究怎么好好地活下去。

清明节刚过,这个时间点看到这句话,更有一番滋味。大部分国人对死后之事看得都很重,那些繁文缛节的祭祀形式,除却对老去之人的思念和寄托,还有什么意义呢?当然,不能否认清明祭祀更像是一个契机,老人是维系兄弟姊妹感情的纽带,正是那些时刻,让天南海北外出务工的亲人有了相聚的时机。可是,我看到的,更多时候是对身后之事的在乎,在乎所谓的传承,所谓的名声。都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仿佛传宗接代是人生必不可少的事情,死去之后也能有一双眼睛洞悉整个世界。活在当下,不应该只是被作为一句口号。

做父母的,有一天能用儿子的钱了,哪怕就是一块钱,也会让他高兴的。

这句倒是人生哲理,为人父母,或者说尘世间的大部分俗人,谁不会畅想自己衣锦回乡的场景呢。年初春节前夕,本打算两手空空归家的自己,经稍年长朋友的提醒,才匆忙之中购置了年货,很明显可以看到家中母亲的欣喜之情。百善孝为先,嗯我还是这个观点。

你跟她说了?——说了。——她怎么样?——她答应跟我结婚了。

俨然让我想起了李安《饮食男女》里边的“你个杀千刀的老朱”,在那个年代产出跨越年龄的“禁忌”恋,只能说颇为大胆。饮食男女在内容上和哀乐中年有相似之处,也不知道安叔是否有从此片中获取灵感。石挥朱嘉琛都靓美得不像话,演技也相当突出,举手投足之间,没多少的表演痕迹。朱嘉琛有点小津安二郎镜头下原节子的味道,知性美溢出。石挥的书生气也是让人印象深刻,即使人到中老年,也是帅气依旧,怪不得刘敏华会对陈绍常用情至深。看不少评论拿郎雄和石挥作对比,私以为还是郎雄更符合中国父亲的形象。这句台词其实也是整部电影的缩影,观影前以为这种老电影会比较闷,没想到出乎意外的诙谐。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最宝贵的是中年。

对应片名,现如今的卷中卷时代。除却青年中年老年,每一个阶段都可能会被时代洪流推动到喘不过气。闲庭信步,终究是只能在想象之中实现。

你以为他们能代表年轻人吗?绝对不是,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人。

陈绍常的三个儿女,正是形形色色年轻人的代表。对陈绍常来说,唯有“不值得”。正当年时考虑到继母对几个儿女的影响,可是在他们长大后能话事的时候,又是如何回报他们老父亲的呢?

金句摘录↓

我现在才知道生命的可爱。一片云、一条河、一棵树、一把土,我觉得它们每一样都是活的。

只要一个人肯上进,学历也没什么重要的,大学毕业生也不见得个个都有工作。

我不是怕死,我是怕等死。

我觉得我的生命刚开始,就好像我们的孩子一样。

我来跟你们讲个故事:从前呐,我办了一个小学校,刚开办的时候,学生非常少,说起来也许你们不相信,你们猜,我们第一年有多少学生?只有十二个学生,十——二——个——可是现在那个学校,差不多有一千个学生了。咋们今天,我们学校也开学,虽然同学也很少……对了,让我数数看,一、二、三……十一、十二,巧极了,也是十二个,可是我相信,再过几年呐,我们这个学校一定会办得更发达的!

 2 ) 人和世界《哀乐中年》1948年出品,桑弧作品

                                                        人和世界
               《哀乐中年》1948年出品,桑弧作品

     对于那些已经离我们远去的珍贵的影像资料,那些可爱的演员们,我心中充满了感谢和激动,但是更多的是敬畏。今天有幸在影院观看了桑弧的《哀乐中年》。
     这是讲述了陈绍祥和两个儿子、一个女儿的家庭故事。
     同时也讲述陈绍祥和刘敏华的爱情故事,一个近五旬的中年男人和一个风华正茂的年轻女子的一段新的人生,新的追求,和新的思想。
     桑弧、石挥和朱家琛,对于前面两人的喜欢的狂热已经变为淡定了,从《哀乐中年》开始,对刘敏华的扮演者朱嘉琛的爱慕似乎开始膨胀了。这个朱嘉琛据闻是黄宗江的前妻。黄宗江是个才子,但更是情种,毕业于南开大学后,便美参军,后归国创作,经历了五段感情,朱嘉琛可能也只是黄宗江生命中的一滩昙花,两人的婚姻关系并不漫长,而黄宗江这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也病逝于2010年。关于朱嘉琛,这位女演员,散发出书卷气息,同时夹杂着清新柔和的风味,我也心里顿生爱慕之情。桑弧当时也是因为喜欢朱嘉琛的气质,所以才请来了她来当《哀乐中年》的主演。解放后,朱嘉琛这位美人儿便追随黄宗江参军,后来两人便离婚了,昙花一现的朱嘉琛,此后逐渐被世人所忘记。
     这部产于1948年的电影,其艺术品位和思想质量跟当下的电影相差无几。更令人吃惊的是,影片所表露的思想观念更是直指人心,突然发现,五十年前的人所拥有的生活观念和五十年后的人们所怀揣的生命理念毫无变化。从电影中反思自己,反思生命,这是我所追求的,桑弧用电影化的手法让我达到了目的。
     首先是生命观,人的生命观的改变大多是因钱而起。早年的陈家,母亲离世,父亲只是一家小学的校长,拿着微薄的收入,家里三个孩子上学,陈绍祥还供给着自己姐姐的孩子上学,一大家人其乐融融。那时候,大人的生命观只是希望孩子能健康成长,然后长大成材,而自己的辛苦和煎熬都是应该的,值得的。因为在陈绍祥的心里,孩子是自己的全部,是家庭的全部。
后来,三个孩子长大了,女儿嫁人生子了,大儿子荣升为银行的二把手,也娶媳妇了,二儿子谈恋爱了。老人要开始当“老太爷”了,一天到晚可以在家吃喝玩乐,一切只是等着死亡的到来。因此,连家里的仆人都不把这位老太爷当回事儿。于是,大家的生命观开始变了。老太爷生日,儿子就给“老太爷”建墓园,这是一件可怕的事情,如果等死这件事情只是自己意识到的,那还是开心的。但是如果旁人也认为你活着只是等死,那这件事情就严重了。生命的意义是让别人能感觉到你存在的价值或者是利用的余地,一个等着进坟墓的人,还会有别人认可的价值?
“老太爷”实在无法继续这种“老太爷” 般的生活下去,于是他回到了学校去找刘敏华,刘敏华是一个温婉动人的女子,她一直将自己对陈绍祥的情感对都深藏于心中,却又始终坚守着自己的希望。刘敏华对陈绍祥的情感起源,从某种程度上,陈绍祥是代替了一个抚慰她心灵的角色。刘敏华的父亲在后母面前总是唯唯诺诺,就算是面对后母对女儿的胡乱指责,刘父也只是忍气吞声。而陈绍祥对刘敏华的点滴关心和呵护,却让这位善良的女子将陈绍祥的关怀铭记于心。多年以后,刘敏华长大了,出落的亭亭玉立,美丽动人。心中空虚多年的陈绍祥,似乎再也找不到一个女性角色来倾诉,来陪伴,唯一的女儿为了照顾孩子和家庭也无暇顾及他。恰恰此时,是她,给了这位“老太爷”新的生命希望。而陈绍祥的坚决和果断,让这一份新的生命希望开始燃烧。
 其次是反思人。反思人的目的是希望看到人可爱的一面。而看到人可爱的一面则是建立在看到人丑陋的基础上。但是,在电影中,丑陋不能挟带十分强烈的批判色彩,不然的话,人便不是一个电影人物。
第一,陈绍祥是一个可爱的人,对儿子安排的“老太爷”生活言听计从,收集邮票、旅游、养花、养鱼等,他是一个可爱的老人;后来自己明明悄悄的喜欢上了刘敏华,却全然不知,当知道之后,他表现出来竟是坦率和果断。就个人视点而言,这是一个小漏洞,当陈绍祥得知自己的心里一直藏着刘敏华,表现出来的爱首先应该是羞涩的、纯真的、可爱的,接着才是大胆的、直爽的、毫无顾忌的,直接忽略了第一步,便会减少这个中年人另一份纯真的可爱。但是相反的,这个可爱的人,是不成熟的,因此表现出来的便会是自私、无厘头。如自己生日之时独自离家,如果儿子对父亲足够的漠视,那么这次的五十大寿便可忽略。陈绍祥被“老太爷”的这种称呼所忽悠了,所以啥也不干了,养花养鱼,打麻将,因为,老人从来都是不需要学习的。于是,陈绍祥始终如一的延续着自己老一套的生活方式,而对于这个迷乱的年代来说,似乎与周遭有些格格不入,如果陈绍祥的后半生没有遇到刘敏华,他将会怎样度过他的余生?是学会与人沟通,还是保持一如既往行为风格?第二,刘敏华的后妈是一个丑陋的人,她为了生计,为了占有,不得不排挤刘敏华,并将她找个人家嫁了。陈绍祥骂她没心肝,她也认了,后来女儿要和陈绍祥结婚,后妈站了出来接着骂陈绍祥没心肝,这是合乎情理的,因为这个时候她是站在一个母亲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她是可爱的,只是这种可爱是肤浅的,柔弱的,甚至是可以忽略的。
观看的时候,是故事重要;思考的时候,是思想重要;回味的时候,是人重要。是那一群人,给了我们一个新世界的故事,一个新世界的思想,让我们享受,引起我们的层层思考。

 3 ) 關於女主角朱嘉琛部分行蹤考

本人所能夠找到的關於這位叫朱嘉琛的小姐姐最早的文字資料是一份聯合聲明,出自一本叫《中國扶美反日運動鬥爭史》,這本書裡提到了1948年6月4號的一則關於上海文藝界的聲明,於是在一串長長的許多人幾乎是耳熟能詳的名單中筆者找到了朱嘉琛的名字

注意讀了六月四日發表的聲明
從上至下第一行第六人為朱嘉琛

孫道臨先生的傳記裡旁敲側擊地邊角料講過黃宗江朱嘉琛有一段時間曾住馬廠。

48年電影《大團圓》的說明書

49年的一則報章上的新聞

1949年致胡風書信中可以明確看出是留在大陸了

時間到了1951年了,在一本記載著中國舞劇劇目簡表中我又看見了朱嘉琛的名字,注意演出單位已經變成了華東軍區第三野戰軍解放軍劇院,此時的朱嘉琛已經進了部隊,我猜是由黃宗江介紹的或者是她的父親,其父據傳是朱欣陶,但是沒有詳實資料證實,只知道朱欣陶至少有倆個女兒的。

最上《金仲銘之家》,朱嘉琛飾演金妻
筆者找到的兩張劇目單,上面可見金妻扮演者朱嘉琛

現在切到1953年,我直接找到了一則朱嘉琛寫的文章,發表在解放軍軍藝上。題目是《我怎樣扮演阿格麗皮娜》,原文如下:

本人所能找到的最後一點資料是她在1956年之後(具體時間不詳)排的一出話劇叫《霧重慶》,導演是藍馬,地點在總政話劇團。

可以肯定是1956年之後是因為單上所寫宋之的是在1956年去世的
林婘妤的扮演者之一朱嘉琛

再之後的事筆者真的考據不到了,如果朱欣陶真的為其父的話,那個特殊而敏感的時期真的很難躲得掉了,當然筆者期望無事發生。。。。

fin

 4 ) 哀乐人生

细微和细腻的东西,总和抽象挂钩,暗潮涌动,却难以用有形的东西来具化。因此,鸡毛蒜皮的市井生活、总体平淡略有波折的云云大众,以电影的镜头来记录他们,并非一件容易的事情,而《哀乐中年》毫无疑问的做到了。

一直觉得,用一部电影的长度来描绘一生或者是一个较长时间段的故事,实在是很困难,极易陷入到流水账的平铺直叙中。芝麻蒜皮的小事情,可以被说的多么妙趣横生,也可以被说的极度索然无味。而《哀乐中年》用100分钟的时间,描述了一个跨度十多年的故事,且颇具趣味性。

电影里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对时间变迁的处理。时间的变化,并非显山露水,除了最后字幕打出的“一年后”,其余都是借助别的方式来表现。大儿子建中说着长大后一定要成为银行家,下一个镜头就到了穿着西装梳着油头的他;敏华进入到小学的三个月,一次闲聊中,说到了建中订婚的事……时间的迁移借助衣服、环境等来表示,而非硬生生的被切割。如同实际里对于时间流逝的感觉:无形、缓慢、但也留不住。

日渐老去的父亲和日渐实际的子女——这似乎是家庭片讨论的永恒话题,或者说是每个家庭都不得不直面的问题。因为时间流逝的不可逆,状态本身也具有时间,因此“状态”本身也在变化着。儿时依附着父亲长大的孩子长大了,有了地位、事业和妻儿。老去的父亲之于他,已成了依附他的对象。被依附的父亲,似乎只用做个乖乖接受指令的机器人就好,安心养老,安心窝在家里,安心地死去。50岁的中年紹常,就这样被归到了老人家的行列,活着的事情还没想明白,死后的住所倒是已被儿子和儿媳贴心的修建好,等着他踏进去。

描述父与子、母与女关系的电影,有不少佳片,小津、郎雄都是料理这道菜的高手。当中的角色,并非谁是坏人,并非有谁罪大恶极。大家都是平凡人,既然是平凡人就存在着平常的好和平常的坏。这些细微的自私和自利,如同小水滴,一滴滴,滴在人身上,并没有多大的感觉。但水滴石穿,日积月累的积压,再坚硬的人也会被刺穿。

这部电影里有诸多精彩的角色。除了石挥,我更想说说敏华这个角色,句中的点睛之句都出自她之口,且放在当今也依然适用。 被忽略的中年,被代表的年轻人,未老先衰的子女们,老夫少妻的搭档……在一众脸谱化的女性里,敏华显得那样的有光彩和有魅力。

除此之外,电影里对照关系很有意思,一前一后,一来一往,非常工整。距今已有60年的电影,诞生在旧社会和新社会的夹缝里,以电影的方式记录着当时的生活方式,探讨着恒古不变的问题。当下再看他,里子里的东西却丝毫没有过时的部分,这也可以看成是时间在某些东西上出现的停滞现象吧。把这些以影像化记录下来,在日后很多年后依旧绽放光彩,这就是电影的极大魅力。

 5 ) 我不在那儿(算不上影评,只是观后感)

幸福。这是我走出放映厅时的心情。一部电影能给我这样的感受,这很少见。在接下来的两三天里,我差不多又看了两遍,这对我来说则近乎罕见了。 石挥让我着迷。通常来说,我为一个男演员着迷的时候,他们都在爱情故事里。但这回,是在女儿问他你的手杖哪里去了,他说哎呀忘在刘老伯家里了的时候(或者他说的那个词不是刘老伯?我听不太清,不过这不重要),是在他用可爱的语气读着女儿记账似的日记的时候,是在他掏出老怀表,眉头一皱,生气地说“嗯,又停了”的时候。这些时候,爱情故事还没有开始。今天我在一本电影史的书里读到一个老导演徐昌霖的访谈,他说“《哀乐中年》演的比较失败。《太太万岁》也一般。因为到底不是万能的,那个角色不是他最喜欢的,是人家让他演的。他当时是‘文华’公司的头牌男明星,任何戏都要他演”——“那个角色”到底是哪个角色?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不希望是前者,但也许他说的就是前者。可是我又没法问他,您说的到底是哪个角色呢?我讨厌这样的语焉不详。 我也喜欢这部电影的女主角——朱嘉琛饰演的敏华。我喜欢她和喜欢男主角一样多,或者,只比男主角少那么一点点。女人。穿旗袍的女人。被柔光包裹着的女人。黑白胶片里的女人。究竟是黑白胶片让她们更美,还是她们的美让黑白胶片熠熠生辉?她们各不相同,仪态万千(可现在电影里的女人们都变得千篇一律)。敏华问,那么你想我是不是应该答应他呢?她说的不是,你希望我嫁给他吗?她说这句话的时候微微颤抖。在这部片子里,爱情的感觉(或者我所以为的爱情的感觉)被恰到好处地表现了出来。我甚至对老夫少妻式婚姻的印象也大为改观。 这其实不是我看的第一部石挥出演的电影(客观的讲是《姊姊妹妹站起来》,主观上却不能算),当然也不会是最后一部。但初次相识总是印象深刻,而这里又恰巧有一个爱情故事,除了《假凤虚凰》(我甚至怀疑有生之年能否看到这部胶片)外,他的角色大概都与婚姻爱情无关。你自然会去搜索他的资料,你自然也会知道在1957年冬天的某个夜晚,他跳进了汹涌的黄浦江。他如果活到今天,会是97岁,但很少有人能活到97岁,所以我猜测他也许甚至必定会在这之前离世。这样一来这个日子便不再重要,因为无论如何,我只能去追忆。 没错,就是这个词:追忆。 某些人的世界结束的时候,我的世界还没有开始。我无法冲破岁月的坚冰跨过时间的长廊。我不在那儿。我看老电影,一大目的便是想看看中国人曾经是怎样生活的。但那样的时空消失了,那样的肉体也早已消亡了。前天我在电视上看到一个纪录片,从而得知一个惊人的“常识”——当母亲还在外婆腹中之时,那些孕育我们生命的卵子就已经准备好了。生命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奇迹,也因此,再没有比肉体的消亡更叫我恐惧和悲伤的事情了,而我们每一天都在一步步地走向它,时间一旦启动便无法回头。诚然如乙所说,假如今天与明天相同,明天与后天相同,假如时间的差别消失,一切便也没有了意义。可所有的意义叠加的重量抵得上那一秒钟的戛然而止么?甚至,意义究竟是什么? 唯一可以肯定的是,我不在那儿。 我,不再在那儿。

 6 ) 转载:柏邦妮

49年电影《哀乐中年》里有几句点题的对白:“中国人太在乎死后的事,却太不在乎活着的人。”“中国人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却没有中年。中年其实是一个人最黄金的年龄。”“活人总比死人重要。”——生总是要比死重要,生活着和工作着总是美丽的。也呼应了片头的诗:“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刚才看了桑弧的《哀乐中年》,非常好看。日常琐事,人情冷暖,写得很日常,也很准确。写日常最难。我们现在的电影,失去了写日常生活的能力,可悲。我们的电影就像我们的审美趣味,太倾向于宏大叙事,何时能回到“小即美”,尊重普通人,尊重日常生活,尊重生命规律,我想大概就好多了。
看完了《哀乐中年》,石挥演得太好了。别人往往都还带着话剧表演的痕迹,但是他完全是属于电影的,是电影演员。那一派松弛,温润,自如。我最喜欢看他装傻卖呆的样子,装糊涂里有一种悲凉。有人说他像年轻时候的郎雄,真像。女主角朱嘉琛气质宛如空谷幽兰,天然的美,如今再没有了吧。

 短评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茕茕孑立中国浮世绘,恋恋情深电影皇帝曲。

9分钟前
  • shininglove
  • 力荐

0615@影城 四星半。庆幸有事outing顺便看了这部。中国早年庶民伦理一挂集大成者,编导桑弧、主演石挥、朱嘉琛均近乎完美,通片流畅幽默,质朴成熟。两次直面大特写:“中年可贵,勿做未老先衰活死人”“国人重死轻生”的批判亦不违和,放在今天看仍有足够社会意义。

14分钟前
  • mecca
  • 力荐

“我不怕死,我怕等死”,“中国除了青年就是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我们中国人真是个古怪的民族,对于死看得很重要,而并不讲究怎么样好好地活下去”。1949年的电影,有人说这片的思想超前了70年,我想说,这片放在当下,依然是超前的(不但没前进,反而倒退了)。

16分钟前
  • 陈哈
  • 力荐

无论思想还是技法,都是相当超前,找到李安的根了,看来也不完全是在小津那里,算是一点欣慰了,很早的年代,中国也有很好的电影。石挥和朗雄真是神似啊,只是他们之后,中国旧派父亲形象,我们还能指望谁?

21分钟前
  • 狄飞惊
  • 推荐

石挥太好了。这部电影有那么几分像小津,但你又知道,有些东西是独属于它的,那股浓浓的上海市民气,仿佛张爱玲名言说的,“到底是上海人”。桑弧是1916年生人,三十三岁就拍出了这样的杰作,然后直到2004年去世,就再也没有拍出类似的电影。不堪细想,细想则悲哀入骨。

24分钟前
  • PooomBooom
  • 力荐

看到不少人说这电影放到今天都不过时,还是乐观了,这电影放到今天可能都不过审。

26分钟前
  • 深邃
  • 力荐

1949年的电影,观念却是21世纪的,所以,不要贸然断定,今人胜古人。

27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我觉得我们中国人只有青年和老年,好像没有中年似的,其实中年最宝贵”“你以为他们是年轻人吗?他们不过是未老先衰的一群”“我们只关心死,很却很少关心怎么活”振聋发聩啊,影片之先瞻叹为观止;惜乎小学教员的地位和收入在半个多个世纪后仍未得到改善!

32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力荐

那时候他们说,体罚孩子已经过时了。

35分钟前
  • 付玲
  • 力荐

老夫少妻,超前之作,关注个体,叙事扎实。石挥的表演朴实自然,脱离了影戏腔调的束缚。阻碍婚姻自由的不是祖辈而是晚辈

3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力荐

1948,1948年啊!这部华语片放在现在看竟然一点也无违和感。阶层、面子、世俗人情,老夫少妻敢于反抗俗世却是追求真挚的爱情,甚者号称已过时的体罚方式。校长自有的豁达让人如沐春风,更爱刘敏华的热忱、独立和勇于追求爱情的态度(娶妻如此夫复何求)!上个世纪民国尚存的那些光辉,怎么在现在通通变味了呢?构图几乎都是平视角度,更为一种平和的表达。身份转化游刃有余,石挥这演技真的没话说。9.0

39分钟前
  • 巴喆
  • 力荐

话剧皇帝石挥的神演技啊。

40分钟前
  • 胤祥
  • 力荐

中年危机的解除,那么早就拍大叔爱萝莉了。石挥真是又帅演技又好的老男人,朱嘉琛长得好像俞飞鸿。

41分钟前
  • 闵思嘉
  • 力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44分钟前
  • 袁牧
  • 力荐

石挥是演技最好的华人男演员没有之一

48分钟前
  • 🌞娘卷卷🌙
  • 力荐

老夫少妻的爱情结合太进步了。说中国人只有青年和老年,没有中年,50多岁就要在家做起老太爷,中年该怎么活成为影片最关注的话题,对生活的关注在现在仍然有其意义。石挥自不必说,朱嘉琛也让人眼前一亮。

50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现在的电影有人家的思想觉悟吗,男演员有石挥会演戏吗,女演员有女主角漂亮吗,我已经不知道说什么了……观众朋友们注意了,种花养鱼玩邮票旅游可都是人家老太爷在家等死的玩意。

52分钟前
  • 阿暖
  • 力荐

观赏性颇佳,中国式的人情世故都在里面了。最让人惊叹的是在那个年代导演桑弧已经有了一些比较前卫的电影意识,主要反映在时空衔接上。第14分钟通过两次脚的抖动进行大的时空转场;第66分钟通过连续的几个快速横摇镜头完成转场。而通过声音转场在影片中用的较多也更有趣:第30分钟父亲说结婚不要找他做主婚人,下个镜头直接接结婚现场父亲做主婚人;第37分钟女儿和媳妇抱怨父亲还没回来叠化到父亲在学校;第87分钟父亲告诉儿子结婚对象是刘敏华直接接众人惊呼刘敏华;还通过收音机的广播声音勾连了三个时空。最有趣的尝试是第44分钟在父亲第二次退休演说的时候接一个儿子和媳妇相视一笑的中近景,这仿佛是大银幕前所有观众的自然反应。这些技巧即便放在今天也依旧不过时,五星推荐。

53分钟前
  • 德州没有巴黎
  • 力荐

穿过整个北京去看你。

54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欣赏老校长的温文儒雅、乐观豁达、有家庭责任感又开明。导演最后让他找到一个天使,真是幸运

58分钟前
  • 燃烧的暹罗猫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