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霸主

HD中字

主演:杰登·马泰尔,艾西斯·海恩斯沃斯,阿德里安·格林斯密斯,乔·曼根尼罗,布伦特·吉尔曼,苏芙·布莱德肖,米歇尔·毛,约瑟夫·贝尔托特,凯蒂·麦克凯布,泰迪·范·依,凯尔·斯托尔茨,Troy Oelke,Katie O'Grady,Noah Urrea,A. Brian Daniels,Parker Hall,Analesa Fisher,Mike D Harris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2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金属霸主 剧照 NO.1金属霸主 剧照 NO.2金属霸主 剧照 NO.3金属霸主 剧照 NO.4金属霸主 剧照 NO.5金属霸主 剧照 NO.6金属霸主 剧照 NO.13金属霸主 剧照 NO.14金属霸主 剧照 NO.15金属霸主 剧照 NO.16金属霸主 剧照 NO.17金属霸主 剧照 NO.18金属霸主 剧照 NO.19金属霸主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高中生如何用金属对抗全世界

谨以此影评,献给我被金属乐贯穿的青春。

目前我是个艺考生,目标是中央戏剧学院的电影导演专业,线上初试要求编讲故事和才艺展示。故事,我讲的我一个学校边缘人,一群朋友拉着我第一次站上舞台的事。才艺,同学们选了尤克里里,非洲鼓,小提琴,我借了块Duellist,猛烈的失真应该吓到了中戏考官,初试毫无疑问挂掉了。

直到无聊打开了这个片子,我与Hunter的大量重合,让我写下了我的第一篇影评。

影片开头,就是Skullflower的原创歌曲,失真电吉他带着着着大量效果器,音响,大牌乐队海报的特写都在交代这是个金属影片。然后出场的就是两个高中生,Hunter和Kevin,吉他手和鼓手。

Hunter是个并不受欢迎的人,在学校怼老师怼同学,在家怼亲爹,生气起来好兄弟也骂。Emily对他的评价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人渣”。但是Hunter好像并不在意这些评价,因为他有着至高无上的信念—做金属音乐。

Hunter找校长理论时,他严肃的纠正Skullflower是一个前卫金属死亡乐队,他拒绝有人念错他的风格。然后我想起,我常常被人误解说“一个女孩子搞什么重金属”,我认真的反驳他“我搞的是黑金属。”

《前卫死亡金属》
想到了这个图哈哈哈哈

后来我简单了,别人问我喜欢什么,我统一回答“摇滚,我喜欢摇滚乐”。我以为会避免麻烦,没想到麻烦更多了,他们会向我介绍Beyond,甚至是回某丹,我认真的解释“我没听过”,他们会“那你还说你喜欢摇滚乐?”

那个时候我与Hunter一样,暗骂“你们懂个锤子摇滚乐!”

是不是都说过类似的话

看到Hunter认认真真的跟着美妆博主化尸脸,真的感同身受了。黑油彩白油彩咔咔往脸上涂,完成之后会有一种异样的满足感,觉得自己全世界最酷最金属。导演这个时候很准确的拍出了Hunter的情绪与感觉。

不知道有没有人和我一样,觉得这个时候Hunter像一个即将远征的战士,庄重严肃的穿戴好自己的战甲,踏上征程,好像要去征服全世界,无人可敌。

之后的调度直接好玩到让人爆笑。

金属战士“你竟敢拦住一个与神搏斗的人”

下一秒就是被打到了要害,在局子里被请了家长。完完全全的高中生感觉,自己觉得是在做一件很严肃,甚至有种使命感的事情,结果…真的是中二又可爱。

对于这个片子感受如此之大,是自己类似的经历。那段时间被班主任咬定作弊,班级边缘人,把自己关在房间里,也不看手机,关了快两个月,整个房间乌烟瘴气,全是烟味酒味。后来是看了一场演出,才感觉自己活过来。

可能是和Hunter有点相似,才会忽略掉这个片子的很多缺点。那就总结一下个人觉得优缺点好了。

优:情绪拿捏准确,合格喜剧

高中生的中二,初恋的小心思,调度真的太好了,节奏很舒服,每次抛梗能接到,都有心有灵犀一点通的感觉。排练室里的各路大牌乐队海报,Hunter的新发型,重金属精神,四位大佬客串,薄拨片无法速弹,最好玩的还是舞台下打架演变成pogo和mosh!!

缺:剧情不饱满,人物不完善

有些剧情实属有点多余,例如Kevin和Candell的感情,并且不太符合逻辑,Kevin的感情线有点乱了,而且很靠近模式化美剧,甚至有点红专正的感觉…

Kevin这个人物好像没有什么特点,普普通通,人物身上也有bug,刚开始他说自己打小鼓,以至于骄纵的主唱说他鼓打得好的时候我以为是反讽…

Emily和骄纵的主唱就比较扁平,Emily美剧典型任性女主,好像美剧里的摇滚女生都这样。其实我觉得另一部片子《初恋这首情歌》里的女主Raphia会更饱满立体。骄纵的主唱也是如此,典型的美剧校园男生,蓝格子衬衫,玩乐队,招女生喜欢,没有什么新意。

总的来说啦,还是很喜欢的,给我惊喜的一部电影吧。希望自己以后可以成为一个超棒的金属乐手,并且也能去拍金属相关的电影!!

我好喜欢女乐手

 2 ) 金属霸主

两名少年在高中组了一个金属乐队,然而学校里只有他们俩喜欢金属乐。他们找不到贝斯手,只得找来一名拉大提琴的女生做队友。三人必须齐心协力,才能在“乐队大战”中杀出重围。尽管这种直白浅显的青少年戏剧很少能有太多惊艳的发展与更为深刻的转向,但它仍比无病呻吟的恋爱故事要有意义Emily其实挺美的 皮肤又白眼睛又大 动不动就发火扔东西骂人我一开始就想这性格还不重金属吗哈哈

 3 ) 片荒季里的推荐,一部别开生面的小众新作

疫情之下,春节之后,无论中外都没啥值得一看的影片出炉。

《誓不低头》(the outfit)算是一个例外,意外地好看,格外地精彩。尽管全片故事都只发生在一间裁缝铺子里,但整部影片依旧做到了千转百回,反转不断,展现出了不一样的风情。

《誓不低头》已经专文推荐过(奥斯卡 + 奥斯卡,饥渴中终于迎来了一部令人惊喜叹服的影片),除开此片,退而求其次,今个儿再推荐一部还算不错的一部新片,叫《重金属天团》(Metal Lords)。

“重金属天团”是港台翻译,比较恶俗,这名字足以将部分观众给直接劝退,其实翻译成“金属至上”应该会更好一点。这里的“金属”,是“重金属音乐”。豆瓣已将其改名为《金属霸主》,依旧是一个滥俗的名字。

《重金属天团》,是一部与音乐有关的青春成长片。如果要做类比,大概就类似《健听女孩》《爆裂鼓手》《金属之声》这些。

这几部影片的量级都差不多,但因为《健听女孩》涉及到了残障群体,在政治正确上占了极大的便宜,结果直接升级为了奥斯卡最佳电影。

单纯从故事上,《健听女孩》与《重金属天团》都是在讲高中少年在迈向成年礼的关键一步,讲他们的成长与面对的抉择,还有对周边环境的适应与应对。两部影片的主题大差不差。

《健听女孩》当然挺好看,《重金属天团》也不算差,而且它更纯粹一点,很单纯地讲述了一个有关成长的故事。只不错,《健听女孩》牵涉的是残障群体,《重金属天团》牵涉的是重金属摇滚乐而已。

说到“重金属摇滚乐”,曾经在大学时期,我短暂入迷过一阵子。

那时候,是大一刚入学后不久。

你想啊,一个山东的学子,高三复读了两次,高考参加了三次,才好不容易杀进了北京。数年的苦闷与压抑,憋屈到了极点。此时接触到重金属,如同天启,就像当头棒喝一样,一下就把我的身心彻底打开了,叠加在胸口的淤垒,一下喷薄而出。通过音乐,合理合法地将内心的愤懑无情地、畅快地、愤怒地、歇斯底里地宣泄而出,真是何等地痛畅。而且,不仅仅是发泄,还可以咒骂,去诅咒这个世界,去硬怼自己看不上的一切,这又是何等的快意。

但是吧,自知之明又迅速让我发现重金属太特么费嗓子了。我这种没有天赋又未经训练的嗓子,别说重金属,就是普通歌曲,吼几首之后就得失语两天,歇逼养伤。这种发现,还是挺打击人的。当你踮起脚跳起来都够不着目标的时候,就只能灰溜溜地选择战略性放弃。

得嘞,再见吧您呐,重金属,我实在是吃不下您这样的菜。

当然,另一方面是那时候的思想变化得太快了。喜欢上重金属也就几个月后吧,就发现这玩意只剩下宣泄的作用,除了显得自己很中二之外,并无其他有效价值,便转头移情别恋了,不仅不再玩,甚至连听都不怎么去听了。好处是,有过经历,再去听时能够迅速捕捉到歌曲的想要表达的意境。很不客气地说,绝大部分都是中二气十足的所谓个性,能够带有深意真正通达重金属精神的作品,寥寥无几。

还当然,那时候太单纯,简单喜欢重金属的音乐属性,又不喜欢朋克,对于外在的华丽,认为其过于哗众取宠,极其讨厌,感觉朋克与杀马特没啥区别。其实那时候并不能分别出重金属与朋克的区别,两者其实大不相同,只是被我搞混了,以为是同一个圈子里的玩意。

所谓“重金属”,是一种“硬摇滚”,或者是“硬核摇滚”,注重质感,配乐上常常采用长时间的吉他solo,力求突破极限音量,在听觉上制造尽可能大的冲击力,然后在歌唱方面又歇斯底里,以“吼”的形式去宣泄内心的情感。

中国的市场上,目前基本上已经不见重金属的踪影,偶尔可以在一些音乐节上可以看到,但也不是主打乐队,只是作为陪衬存在。中国比较多的是“轻摇滚”,像许巍、汪峰、逃跑计划这些,无一例外都是轻摇滚,曲风已接近通俗音乐了,他们的唱法也接近通俗唱法。

重金属摇滚只在1990年代短暂火过一阵子,像唐朝乐队就是先驱,再就是黑豹早期的部分作品,也带有重金属的质感。但后来,所谓重金属迅速就凋落了。现在当然也有重金属乐队,但极度边缘化,他们的名字大众一般都感到非常陌生。

在西方,重金属其实也从来没有占据主流过,但也一直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像齐柏林、枪与玫瑰等就一直很火。

《重金属天团》里,讲一所美国的高中里,有两个普通的小年轻组建了一个重金属摇滚乐队,可是只有两个人,一个主唱兼节奏吉他,一个架子鼓。两个人的摇滚乐队,人手严重不足,但是找遍整个学校,也再也找不到第三个人的加入。尤其是他们最需要的是一名贝斯手,可左找右找就是找不到。

最后,一名大提琴手的加入,算是取代了贝斯手的地位,才勉强让这个高中乐队运转起来。

《重金属天团》好玩的地方,也正在这里。大提琴与重金属看似不搭,却又很和谐地联奏在了一起。

而这种混搭,又与电影的主题不谋而合。

就像上面提到的《金属之声》,其实已经算不上青春片,就是讲一名歌手努力地坚持音乐活下去,展现的是一种很无力又很倔强的精神。《爆裂鼓手》则属于很强烈的青春片,讲的是青年时期的暴躁的教练与暴躁的音乐对于一个年轻人的影响。至于《重金属天团》,尽管它追求的重金属精神离真正的重金属精神挺远的,但它的主创一定是对音乐非常熟悉非常懂行的人。

主因吉他、贝斯、架子鼓,所迸发出的声音,往往是激昂的、狂躁的,天生适合摇滚乐。而大提琴发出的声音则是和缓的、悠长的,更适合的是交响乐,真的是与摇滚乐很不交融。

但是,在这个奇怪的乐队中,他们却很奇怪地交融了,让不合拍的声音和在了一起,就像跨界的混搭一样,一起见证了几个少年的成长。

这里其实是一种隐喻。

这支重金属天团里的三位成员,表面上都属于那种典型的乖乖仔,并不是那种无脑的愤青,也不是校园毒瘤。甚至,在校园里,他们还是被霸凌的对象,怎么看都不像是玩摇滚乐的,尤其是重金属摇滚。

主唱兼吉他亨特,留了一头长发,看起来有那么一点不羁的感觉,其实他生长在一个单亲家庭,他的爸爸是一名行走的荷尔蒙。亨特的反叛其实不过是对父亲的逆反罢了。

架子鼓凯文,戴了一副眼镜,看起来是一个文质彬彬的乖乖仔,怎么看都与重金属联系不起来。他玩重金属,不过是因为亨特是他唯一的朋友,他必须要与朋友在一起罢了。

大提琴艾米丽,更是一名无人关注的怪咖,自身情绪要靠吃药才能维持得住。

三个小年轻,各有各自的问题,他们玩重金属,不过是为了抱团取暖,看似在追求所谓的极致的自由,是对威权的解构与批判,其实并不是。

骨子里,他们都属于大提琴,是温婉和顺的,吉他与架子鼓只是表象而已。

重金属的音乐属性,强调的是反叛与喧嚣,是对极致自由主义的追索,这几个孩子恰恰都不是。所以,他们所追求的重金属,只是一个表象。甚至,什么是自由,什么是自由主义,他们都不懂,也没有提过。

再所以,想通过《重金属天团》去欣赏重金属音乐,是领会重金属的精神品质,肯定是错误的,切不要望文生义。这只是一部青春片,讲的是成长的故事。

其实,重金属音乐,有两大特性。

其一,是追求个性的自由。这是对个人自由主义的一种极致的追求,以宣泄的形式,将个人内心的愤懑与不平,通过音乐诉诸出来。自由,首先是身与心的自由,是精神领域的自由。重金属音乐毫不顾忌别人感受般的情感宣泄,正式对自由精神的极致表达。

其二,是对权威的强烈批判。这是对集体自由的一种极端追求,以强烈的批判精神,对旧有秩序的一种解构与批评,用以瓦解庄严与高大上,批评对象可以是体制,也可以是超越体制的其他所有权威力量。

在中国,无论是追求极端个人自由还是追求集体自由,都不存在相应的土壤,想要有所发展几乎是不可能的。

而对于《重金属天团》里的几个小年轻,他们尚未成人,也是无论是个人自由还是集体自由,都无从谈起。还追求个人自由?主唱亨特被他爸爸一个耳刮子就煽的晕头转向,连基本的身体自由都没有,还奢谈什么个性自由呢?

架子鼓手凯文,不过是听凭自己内心的呼唤,找到贴心的朋友罢了,能够有人可以爱,有人可以破处,就很好了,至于架子鼓,不过他一门玩得还不错的手艺罢了。如果亨特不是好友,其实随时都可以加入其它乐队的。

大提琴手艾米丽,在整个校园里,大概也只有凯文认可她,欣赏她,然后还能够与凯文一起参加表演,能够加入到乐队中去,至于是不是重金属,其实并不重要。

所以的所以,《重金属天团》用一个别扭的大提琴,结果讲了一个看似别扭却又合情合理的故事,就是几个少年在成长中所经历过的那段生活。

至于以后,他们还玩不玩重金属,并不重要。就像精神病医院里的医生,曾经也是一位重金属音乐界大神级人物,但后来还是向现实低头,去乖乖做了一名医生。

未来是什么样,并不重要,关键是现在,要活出自己的模样。

这就是青春本来的样子。

所以,尽管看着有一点别扭,但《重金属天团》还是一部相当不错的影片。看似闹腾,其实很纯粹。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4 ) 我们的青春是一首朋克的金属

这是一部典型的美式青春剧,里面青春剧该有的元素一个也没少,但是剧本和节奏却一点也不拉胯,而且在一些小创意上也十分讨喜。

我是一个喜欢重金属的人,但是我的家里不怎么支持,因为我总是惹祸,但是万幸我有一个好哥们,还好他会打鼓,我们组了一个乐队。

我们想参加比赛,但是只有我们两个怎么感觉却点什么,啊!少一个贝斯,于是我们招了一个贝斯。

形象OK,技术OK,那就看一下台风吧。我屮艸芔茻!砸东西啊,这可不行。

兄弟提议把自己的女朋友带进来,不知道红颜祸水嘛!反正我是不同意,无论是去他们教室闹还是在他面前闹我都不同意。

我闯祸了,我被关进精神病院了,但是这里的医生竟然说我是正产人,不过我好像还是参加不了比赛了。

兄弟来救我了!我们赶上比赛了!虽然最后我们不是第一,但,观众心里我们就是冠军。

其实第一个贝斯手出场的时候我以为他们会接受,毕竟技术、形象都实在是太好了,虽然砸东西,但这在重金属、死亡里面不是常事么,别说他们朋克都砸,但是没想到主唱竟然拒绝,尤其当看到导演竟然想到用大提亲来代替贝斯的时候更是惊喜感满满。可没想到主唱竟然以红颜祸水给拒绝了。

而当最后的时候他们的造型简直让我眼前一亮。主唱虽然还是叛逆的发型,但是却没有了以往标志的浓妆,而 埃米莉 却一身哥特颠覆了之前的感官。他们的歌,虽然唱的是残酷的刑具,但是和形象结合起来,有了一种挣脱束缚的感觉,在加上视觉的感官,虽然束缚无处不在,但是最起码当下他们是让人羡慕的,羡慕他们拥有了短暂的自由。

也许反叛,自由很容易,但是他们没有因为反叛而变的很糟,就比如凯文没有背叛埃米莉,就比如 亨特 知道自己办错事了事,没有由着性子去参加比赛,而是听了父亲的去了精神病院。

反叛但不混沌,追寻自我但不肆无忌惮。在束缚中寻找自我,在规则中抓到自由。

这也许就是本片的最大亮点。

我们叛逆,我们不乖,我们自我,但我们也善良,我们忠诚。

虽然我们是一群普通人,但是我们拥有摇滚的青春,我们唱着金属的歌,我们也热爱朋克的生活。

 5 ) 金属礼手势!

摇滚乐寄生于青春喜剧片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摇滚乐在西方本就是主流音乐,青春喜剧片也是欧美电影市场经久不衰的题材。几个年轻人鼓弄乐器看起来都不仅仅爱好者,而是专业玩家,给了电影不错的观感和听感。青春喜剧片里该有的都有,摇滚精神,理想,爱情,友情,亲情,虽然在杰克布莱克的摇滚校园等同类型电影里都已经看了个遍,但我还是看得乐此不彼,如果波西米亚狂想曲,一个巨星的诞生这样的优秀音乐电影是成年人看的,那这一部,就正好是对青春年少的怀念,或者正值青春年少的人看的电影。

 6 ) 将经典刻入血肉

哇偶,校园里袭来的金属狂潮,尽管都是些青春稚嫩的脸庞,却也自有一股蓬勃朝气。当然,影片讲的虽是乐队,却杂糅了兄弟情、恋人心、思想风等元素,确实有点意思。但是要想深入了解摇滚文化,恐怕本片不能满足,毕竟不是人文传记,若为简单寻求躁动的释放,依然可以做到令人放松愉悦。要说意义的话,用来致敬那个时代以及展现少年的盎然风采倒是值得称道。

 短评

妹妹好Cool!主配全员颜值也是真的高!

4分钟前
  • 不姨妈的大白色
  • 推荐

挺有意思的小片儿。

9分钟前
  • [未注销]
  • 还行

看心理医生的时候发现医生是你的偶像,并且他告诉你你没病。哈哈哈哈哈哈哈!

11分钟前
  • 58494
  • 还行

《女生要革命》是通过杂志发出青春期的呐喊和主张,这里则转为在音乐中找到能量;尽管这种直白浅显的青少年戏剧很少能有太多惊艳的发展与更为深刻的转向,但它仍比无病呻吟的恋爱故事要有意义,也依然成为不少足够优秀的青少年演员在拥有更多角色前最好的试炼。Jaeden Martell真的很棒,饰演“Hunter”的Adrian Greensmith同样惊艳。

13分钟前
  • 基瑞尔
  • 还行

隐约感觉贝斯手又一次被黑(Tom Morello和Kirk Hammet 竟然都跑来客串了

18分钟前
  • Doublebitch
  • 还行

电影属性较弱,胜在金属题材无法抗拒

22分钟前
  • accomplice
  • 推荐

这几年唯一好的金属题材电影只有the dirt,其他的无非是消遣这个文化符号。

24分钟前
  • 日灼
  • 较差

简单的故事 几个学生组个乐队 从不受欢迎到上新闻头条 其中还有内讧和好谈谈恋爱的戏码——真不知道这样的电影要怎么拍才能不好看!哇!太激动了!摇滚真是个很有魅力的东西!特别看到Hunter最后乐队争霸里那段电吉他solo 真让我鸡皮疙瘩起之余我也跟着飞起来!当然Kevin的鼓也是帅 婚礼那一段还有自己在音乐室练习开始穿黑衣服的一段也是极其的燃!Emily其实挺美的 皮肤又白眼睛又大 动不动就发火扔东西骂人我一开始就想这性格还不重金属吗哈哈哈哈 她把乐队名字改【Fucker】改为【Flower】这个创意超级棒拍手叫绝!还有另外那个乐队的主唱也超级甜人又好(Hunter说输给他们没所谓他们是好人那一刻我感觉到了其实美国学生也很友善的ww)总之这样质量的音乐青春片拍多少我都愿意看!

29分钟前
  • 黄悦_
  • 推荐

核心还是青春片,不过加入了一些金属元素

3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同类电影里,剧情略显老套,但看着舒服。即如很多金属乐里的老套和弦,听着就是过瘾。

34分钟前
  • 推荐

是有意思的,很有意思。

37分钟前
  • AL DI
  • 力荐

Emily爆發那裡笑死我,管你Metal不Metal,老娘一椅子下去,哈哈哈哈哈哈哈,Joe怎麼越來越像個pornstar,怪吸引人的,好喜歡這種outsider freak nerd的故事,Kevin和Emily那裡也太溫柔了,要淹沒在他倆柔和的聲線裡面了。

40分钟前
  • 马里奥
  • 推荐

没想到大提琴也可以玩重金属!大提琴手用电子大提琴出场的时候帅炸了!片中的大提琴曲目是巴赫大提琴无伴奏组曲的 suite 1, 还是很经典的。为了“过审”,乐队名字从 skullfucker 换成 skullflower 也是很有创意了。

42分钟前
  • 岁月何须溪上记
  • 推荐

可爱又中二,看得好开心,有什么理由不喜欢war pig。。。

46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说到gay时镜头往墙上rob等一群基佬海报扫过的画面要笑岔气了….泳池时kirk,rob,scott几个大佬一本正经讨论爱情忠贞观时这帮逼样是真glam附体…

47分钟前
  • Outyouhead
  • 还行

故事好在简简单单不刻意,三位主演都好灵,啊这中二的青春!Ah, youth!

49分钟前
  • 阿基米德
  • 还行

摇滚金属乐队题材我一般天然加一颗星,毕竟太少人拍,而且拍了也很少人懂,不会很热卖,但是好爽,重力和弦一起来,开头墙上的海报,各种乐器,音响。。。总体来说剧情一般,但是还是蛮爽的!

53分钟前
  • Kid
  • 推荐

一群玩死亡金属的人,干了很多朋克的事儿,被放在了一个青春校园题材的常规框架里。

56分钟前
  • 玉木大河
  • 还行

歌单躁郁情,metal gayness探讨,挺暖挺甜就是不metal啊,skullf$cker变成skullflower还能再挫一点吗?虽然最后歌是挺燃……《权利游戏》编剧的烂剧本没有金属魂,和芬兰那部《重金属囧途》有着灵魂上的差距

1小时前
  • kylegun
  • 推荐

遥想公瑾当年。。。那些个乐队啊。。。那些个老贵的打口带。。。

1小时前
  • 水水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