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之爱1972

HD

主演:贝尔纳·维尔莱,祖祖,Françoise Verley

类型:电影地区:法国语言:法语年份:1972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2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3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4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5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6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3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4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5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6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7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8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19午后之爱1972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午后之爱1972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本片是埃里克·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最后一部。弗雷德里克(贝尔纳·维尔莱 Bernard Verley饰)在经过了前五集的犹豫之后,终于跨进了婚姻的城门。此时的弗雷德里克已与妻子海伦娜(弗朗索瓦丝·韦尔莱 Françoise Verley饰)过着幸福的小资生活。弗雷德里 克在法国巴黎一家小公司上班,海伦娜则是一名工作稳定的教师。海伦娜一直期待着他们第二个孩子的出生,而弗雷德里克却不安于现状。每到下午时分,就是他幻想和其他女性缠绵的时刻,即使他并没有付诸于行动。一日,他的旧情人克洛伊(祖祖 Zouzou饰)出现了。两人以老朋友身份见面聊天,然而面对克洛伊的诱惑,弗雷德里克动心了。 由国际电影大师埃里克·侯麦执导的影片《午后之爱》,是侯麦《六个道德故事》的最后一部。《六个道德故事》是侯麦的成名作,包括《面包店的女孩》、《苏姗娜的故事》、《慕德家一夜》、《女收藏家》、《克莱尔的膝盖》和《午后之爱》,此系列作品奠定了他在世界影坛的地位。疯狂的麦克斯黑欲连环套永不入睡:猛鬼街传奇奥菲斯小姐空房间魔殿屠龙爱情真善美非亲父子乱世忠魂1953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青春德云社放牧人赛德克·巴莱(上):太阳旗鹿镇传奇辉夜大小姐想让我告白:天才们的恋爱头脑战 完结篇神秘博士 第一季Circuit Breakers致命追踪电影版我老婆未满十八岁(国语版)魔神英雄传七魂龙神丸警察日记山地自行车之旅第53届格莱美奖颁奖典礼股疯哥谭第一季今晚在U型酒场艳照疑云千年一问火芽实习鬼吹灯雪地黄金犬离婚合同囚室211没有输给美国的男人~混蛋首相吉田茂~花儿与少年第一季斯佳丽致命24小时粤语再生侠爱在今天第一季红绒花出卖灵魂雪豹之虎啸军魂女子战队2014大小不良雪王驾到

 长篇影评

 1 ) 道德审视、诱惑、话语

去仔细地看一个自我反思很强的人如何一点点陷入诱惑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不仅是诱惑的变奏:从“熟人”到离不开的熟人(我受不了孤单,需要见你;有你在一切都很顺利),到正常的生活开始受到诱惑的入侵,再到终极诱惑前的醒悟。

克洛伊的诱惑最基础层面是肉体的,其次她的生活同样满足了循规蹈矩的中产阶级幻想——被本能欲望驱使的,随性的,不稳定/自由的生活(男主每天下午的逛街等等,在他催眠自己的“自由地欣赏异性”的“正当”理由下,其实都是一次心理的猎艳,心理的出轨,在循规蹈矩的生活中“透一口气”(当然,因为他不断地将自己的生活和行为合理化,所以在他自己的叙事中不存在透气,因为透气就意味着被压抑,而他不会承认他的生活是压抑的),这在一开头其实就铺垫好了男主角内心最深层的欲望),再次,克洛伊糟糕的生活和个人状况,满足了“英雄救美”的幻想。再次,克洛伊作为曾经的朋友的情人,满足了记忆中的“梦中情人”幻想。最后,克洛伊将自己完全摆在第三者的位置,没有表露出一点“僭越”,给男主造成麻烦可能。这让男主能安心的、没有负担的与其交往,从而一点点陷入。

头两次看这部电影,会觉得克洛伊很有手段,把男主角套的牢牢的。但这一次我感觉到她在许多时候也是真诚的,真实的展现自我。她本来就是一个“随性”的人,而她的生活也的确如此——突然消失去意大利度假,回来后在办公室绘声绘色地谈自己的风流韵事,如果一个凯旋回国的将军一样炫耀自己的战绩(“魅力”)。一个在交往中完全用手段的女子是不会有这样的行为的。再比如她回国后一段时间又找不到工作,非常沮丧。在男主帮她找到工作后又神采飞扬,喋喋不休地谈起服装店里的趣事。这些都非有意之举,也许是她的言行违背了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伦理道德,所以在观众心中,她的形象自然就与真诚相背离,从而成为了一个有手段的“诱惑者”。

(侯麦的电影中,很多时候最亲密的时刻是用“自白”的形式表现的。因为侯麦电影中的角色,很难完全脱离自我审视表达纯粹的欲望。而这也导致了真正到了语言消失的时刻,侯麦的电影就变得神秘。比如《克罗尔的膝盖》中雨中摸膝盖的一刻,以及《绿光》中最后的奇迹时刻)

准确地表现一个强烈道德感与“自由主义”混合的中产阶级一点点被诱惑,是这部电影最厉害的地方。从整体的视角看整个过程,可以划分为这样几个阶段:陌生且戒备、熟悉而逐渐放下戒备、友谊占上风欲望占下风、欲望占上风、醒悟。如果仔细地看男主的自我审查话语的转变,其在视听语言上主要表现为男主的心理自白。随着男主的一点点陷入,自白也在逐渐隐去。从开头的大段大段自白叙述自己的生活和欲望相比,到最后男主在洗漱台前看着套着衣服的自己的时候,不仅没有了自白,而且整个影片都几乎没有了任何杂音。这是整个影片唯一一个逃脱了语言编织的牢笼的时刻,在心理活动最强烈的时刻反而成为了最安静的时刻。(这也说明了侯麦对画外音的使用,对语言的认识和使用都想当深刻)

其次,从银幕空间的角度看,可以将男主和克洛伊交往的空间分为三类:熟人空间、可能熟人空间和无熟人空间。这样的分法就像其名所暗示的一样,是按照空间中有无熟人的目光(道德审视)的标准来分的。熟人空间,即办公室;可能熟人空间,包括了餐厅、街道、商店这样的可能出现熟人的公共空间;无熟人空间,即克洛伊的公寓。男主和克洛伊的交往,一开始是发生在办公室。(直到克洛伊从意大利回来,对自己的魅力十分自信,并声称要“诱惑你”之前,办公室都是两人交往的主要空间。这体现了两人尤其是男主不惧怕将交往活动置于熟人的审视中,说明了男主认为(至少自以为)两人的交往是纯洁的,对男主来说,遮遮掩掩反而意味着自己有不洁的欲望)。男主角被诱惑,两人关系更进一步,有的发生在餐厅这样的可能熟人空间,有的发生在更加私密的无熟人空间。最后的终极诱惑,则发生在克洛伊的公寓之中。

再次,如果以诱惑的“手段”看男主的陷入过程,首先在不熟悉的阶段,也就是两个人尚且陌生(从开始一直到两人第一次一起吃饭以前),男主防备心还很强,怕麻烦找上门不愿意帮克洛伊。此时克洛伊所做的除了表现出善意以外,最重要的说自己糟糕的处境,以期望获得男主的同情。第二个是两个人逐渐成为朋友的阶段,从第一次一起吃饭开始到男主陪克洛伊去看房子结束。此时克洛伊的方式是继续表达善意(送娃娃衣服)、自白(讲述过去的事情,现在的处境),而男主也开始讲述自己的生活。第三个阶段开始于“欲望”初现的看公寓阶段(房东误会后男主的微笑),看房子后两人在餐厅吃饭,克洛伊说“我受不了孤单,需要你”以及“你在一切都很顺利”。可以说是强烈的暗示,但没有直说喜不喜欢。她主动握住了男主的手。而当男主想“顺理成章”地亲一口她的手时,她抽开了手。克洛伊的自白更加私人(说起自己自杀的欲望) ,两人交流的话语涉及到了更深层次的人生观、价值观。这一阶段,男主的自我审查依旧在,如在他帮克洛伊搬完家后的出租车上的独白。第四个阶段开始于克洛伊第一次消失,到最后在镜子前的醒悟,是欲望渐渐压过了友谊,压过了“道德”的阶段。这一阶段中,克洛伊的两次消失,都使得二人的关系亲密程度上了一个台阶。第一次消失后回办公室,男主的举止就很亲密了。其后克洛伊和男主多次一起出行吃饭。第二次消失后回办公室,男主更加克制不了欲望,开始和克洛伊一起逛街,在大街上的举止如情人一般,随后同克洛伊单独待在私人空间。在第四个阶段,婚姻道德与欲望的冲突越来越剧烈,也以最侯麦的方式表现——两个人观点的交锋。(在侯麦的电影中,角色交流的内容就体现出角色之间关系。最典型的就是《夏天的故事》中加斯帕尔和玛戈的海边散步聊天。)

(其中有一场戏很有意思,两个人买完衣服后在楼梯间照镜子,男主说:“克洛伊,你愿意嫁给我吗”。提出两人在“另一个幻想世界结婚”时,用了一个微妙的推镜头,使得画面中真实的两人出画,而仅留下镜中的形象。在两人走出幻想,“不可能”之后,两人走下楼梯,重新回到画面中)如下图:

进入幻想

幻想之中

走出幻想

在这一个镜头中,利用镜像,表现现实与幻想的切换。

 2 ) 侯麦的“六个道德故事”

“六个道德故事”是侯麦的成名之作,在这六部或长或短的作品中,侯麦精妙地剖析了恋爱与婚姻中的男性心理,其微妙与力度为影坛少有。

所谓“道德故事”,即影片牵涉到的关于不忠、出轨、洛丽塔之爱等等反常的恋爱行为,但对于观众而言,这种两性关系的探讨却并不沉重,反而显得幽默又意蕴盎然,这不仅仅得之于侯麦将游戏的成分纳入两性关系之中,也在于同时借由人物对自我心理的评析来消解这份批判意识。侯麦的观察视角不是客观的,观众知道的并不比角色多,反而角色的自我评判在不断地增加观众的认知。这是第一人称的视角,而不是第三人称。侯麦并没有站在故事外进行观察,反而是消灭观察者,让角色自己去看、自己去说。而这个在六部作品中至始至终存在的评析声音就是男性自身。

所以,它们有极强烈的带入感。对于一个男性观众,六部电影犹如六面镜子,不仅照出了他的那一张长满胡须的脸面,也照进了隐秘的不可察觉的内心。就我个人来看,每一部都有令我惴惴不安之感,有时候被剖析到隐秘之处,往往油然而生一种拍案叫绝的感觉。

最让我的两块肩胛骨有颤动之感的是《苏珊娜的故事》,两个男人在相互角力、追求苏珊娜的过程中,却不想最后通通不幸地成为备胎。指出的一点是刚看这部电影的时候类似的故事就发生在我身上,极其相似,让我恍然间以为生活又一次模仿了艺术。

此外,还有在《在穆德家的一夜》中,侯麦点出的男人的道德困境在于恋爱关系确定之前而不是之后,是极有启发意义的一个观点。一个男人的勾搭之术在成功一个之后,便会永世使用,这也说明了为何婚外情并不会受到自我道德上的批评。在《克莱尔的膝盖》,男主正是在婚姻确定之后展开“征服”活动的,对未成年女性的勾搭,如劳拉这种送上门来的角色自然是只是逢场作戏,只有在遇到不理不睬的克莱尔之后,男主才真正启发起了征服的欲望,甚至不惜以编缀谎言来获得触摸克莱尔膝盖的机会。而到最后在女小说家的视角下展开的事情真相则狠狠地射了这位颇有点自以为是的男性角色一箭。侯麦正是在恋爱中掺进了游戏的成分,构建三角关系,才使得如“洛丽塔”之类的反常爱情逃离道德的审判。

对于婚后男性心理,举两个例子。而在《午后之爱》中,跨进婚姻殿堂的男人将所有的女性幻想成妻子的化身,这当然是一种自我欺骗与自我蒙蔽,是他们逃离道德束缚的方式。他们虽然因此可以去到处沾花惹草,但自我批判的声音依然存在,而这位男性的悲剧在于虽然约束了自我没有被诱惑而出轨,但却不得不面对妻子已然出轨的事实,他甚至没法把这一点给揭露出来,这位中产阶级的虚伪之士只能带着这种伤痛将婚姻继续下去。此点同样也是《在穆德家的一夜》结尾出现,当丈夫可以将妻子的往事揭露出来的时候,他选择了放弃,倘若他要继续维系住这段婚姻,这只能是他唯一的选择。所以他闭上了一只眼睛,并编撰出一个谎言对妻子说“她是我最后一段恋情”以安慰她(这就等同于在暗下对她说”婚前你有外遇,我也有过,咱们扯平了,不用受良心自责,我们继续生活)。

另外还有一点需要指出,与普鲁斯特在《女囚》中阐发的命题相类似,侯麦在几部作品中也点出了对于男人来说,女性猎物越难得到,就越会激发起他的欲望,典型例子是《克莱尔的膝盖》中的克莱尔与劳拉形成的鲜明对比,前者正是因为“占有”(精神上,而非肉体上)的困难度远比后者来着强烈,才激发起男主征服的欲望(去网球场,编谎言等等行为)。而在《午后的爱情》中,情人一次次地来到男主的办公室,就变换掉装束,从发型到穿着,甚至还有谈吐方式,这都是为增加勾引成功率下的筹码。以一种加强陌生感的方式,并间以一次次的消失、放鸽子,不定时的出现不断地将男主勾引到手。

六部作品,六面男性自我映射的镜子,必将永存。

 3 ) 台词笔记丨午后之爱

(口袋书就是便携,不能怪我们不爱读书啊233是因为不方便啦) 在我结婚后,我觉得所有的女人都是迷人的。在她们最世俗的角色中,我给予他们一种神秘感,那是我曾经几乎全盘拒绝的。我对她们的生活产生好奇,即使她们没教我任何新东西。 我爱城市,乡下和郊区让我沮丧,即使拥挤嘈杂。我永远不倦于跳进人群中,我爱人群就如爱大海,不是为了被吞噬或迷失其中,而是为了就像一个孤独的海盗一样在此遨游,满足于被潮水带着走,然而在它分开或者驱散的时候自己奋力向前游。就像海洋一样,人群让我漫游的头脑神清气爽,几乎我所有的意念都产生于街道,甚至和工作有关的那些。 讨厌下午,害怕下午。午饭。吃了四个小时的午餐还不肯走。我们从没在下午见过面。午后的意义是什么 婚姻的感觉正包围着我,剥夺我的权利,我想逃离。(人们选择结婚的缘由是什么呢 明明不喜欢被束缚)对安静的快乐的渴望,无止境的在我面前延伸,让我沮丧。 当我看到恋人们时,我想他们和他们的将来,多于想自己和自己的过去。所以我爱城市,人们出现然后消失,你看不到他们老去。让巴黎的街道如此迷人的东西是,女人频繁且稍纵即逝的出现,我几乎可以肯定不会再见到她们,有她们在就够了,冷漠,对其魅力的自信,乐于在我身上测试它的效果,就像我用微微一笑,或者不经意的一眼,来测试我在她们身上的效果一样。我感觉她们的诱人力量并没有为此屈服,这没有让我疏远海琳,完全没有,我对自己说,这些路过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时,我拥抱了所有的女人。 但我也觉得我的生活在流逝,而别人的生活在展开,和我的生活平行而近,它阻止我不要成为其中一部分,不要让这些女人在赶着去做未知的工作,或者在享受未知的快乐途中停下来。我梦想其实我拥有她们的全部。最近,在空闲时我因一个白日梦日益变得清晰和具体而高兴。 一个伴着科幻音乐的推镜头,陷入幻想。 第一部分。克洛伊。 为了营造一种轻松的气氛 每个人都不说真心话。我喜欢被漂亮的人包围。 第二部分 太太生产了。 结了婚的人真矫情。 还是不知道世界电影史作业要怎么写。

 4 ) 盐与胡椒

-----------------------------------1.Aug.2017

这是埃里克·侯麦的“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影片中的最后一部,关于一个已婚男人的午后臆想,絮叨叨讲述他一段撩拨至极的婚外艳遇,细腻描绘了他在面对这场桃色诱惑时的内心波动。

男主角弗雷德里克,和所有中产阶级一样保持着自己的优雅与矜持和相当的犹疑与虚软。以普世角度看,他的妻子漂亮又温顺,他的工作体面又合适,他的生活美满又乏味。

在某个工作日下午,他坐在咖啡馆偷闲,脑子里闪过散步时与他擦肩而过的女人们,并颇有哲理性地总结道:“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一些她的美。她是美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而眼下,经过窗前的这些女人,冷漠的、仓促的、踌躇的、忙碌的、有人陪伴的、孤单的,他幻想其实他拥有她们全部,脖子上戴着的装置能消磨别人的自由意志,这些女人是最好的试验品。她们在弗雷德里克的想象中各有各的脾气,但最终都拜倒在他的套头衫下。只有一个匆忙的小姑娘毅然决然地拒绝了,反问他,“我干嘛跟你走?你回答不了,是吧?”

克洛伊的出现是意料之外的遇见。这个女人和妻子不同,她是个“凭着冲动做事的女人”,是个“需要保持安全距离”的女人。弗雷德里克全无排斥且漫不经心地应对,开始只当是和办公室那些美女一样的调情对象,又因为旧日相识,故而“能更深入一些”。长期旅行、恋爱的经历,让克洛伊自带某种辛辣气质。她可一不可再的浪漫使自觉生活无趣的弗雷德里克难以自持。

但当克洛伊提出想在晚上约会时,弗雷德里克说:“哦,不,我们只能安排在下午见面。”她始终只是他午后的小憩,是他平淡婚姻生活的调味。在他始终摇摆也始终未越雷池的道德设定里,午后与夜晚不仅是日夜的差别,也是围城内外的区别。克洛伊就像他之前被店员劝说买下的一件法兰绒衬衫,新鲜漂亮,妻子海琳则是他常年不变的套头衫,穿腻了同一款样式总得换换。而克洛伊的挑逗一次比一次赤裸,弗雷德里克进两步退一步的踟蹰。终于在只差临门一脚时,他脱套头衫的动作让自己忽然想起了尚在襁褓的儿子。理智战胜了情欲,于是他抛下情人,落荒而逃。

正像弗雷德里克的合伙人说的,他不带妻子赴宴,才好和陌生美人搭讪。他们都被幸福枯燥的婚姻生活束缚,所以总是期待平淡之外的极富吸引力且无需负责任的调情。这里的他们不仅指这些已婚男人,同样包括了已婚女人。

片中前后的台词细节若有似无地暗示着弗雷德里克的妻子海琳其实不过是他的镜子。在弗雷德里克拒绝情人返家的午后,她的情绪崩溃提醒了观众海琳在镜头以外的私生活,她可能反倒是没能拒绝掉诱惑的那个。他安慰她亲吻她,一切回归如旧。

一如开篇处,习惯避开寻常就餐时间的弗雷德里克,坐在咖啡馆里享受着和世俗保持疏离的优越感。他偶然路过的朋友对他说:“这样的人不只你一个……你以为你很特别,但有成千上万和你一样的人。”


#本文整理收集于微信公众号“一瞧ONELOOK ”(onelooker44),欢迎关注。

 5 ) 在人性的悬崖边上凝视

这电影一开始我就知道它会重复我的观点

当然,对侯麦的期望一直都是坚定的

所谓出轨

以前的技术落后,铺了路轨车才能跑起来。当然,它也只能按照既定的轨道走,不然就翻车。只是现在生存环境变宽容了,轨道也会保留下来,只是在通往目标的路上选择更多了

实际上,两个孤独的人天然的是很容易靠近,大概都是很容易从心理上融入对方的语境;而两个爱热闹的人怎么都不容易相处,总有不一样的兴奋点让场面尴尬

婚姻中的爱情如果首先是“应该”的话,那还是婚姻的社会现实性迫使的。婚姻中的男女双方都各自承载了太多的压力和责任,通常也明白体谅对方的难处,太过熟悉,对方的很多事情不喻自明,同时也不希望把自身承受的压力转嫁给对方,所以会慢慢变得沉默相向,此时即便是弥漫的妒忌也是一种幸运,妒忌不是因为在乎吗?那它至少证明了一种亲密的示好

而跟另一个孤独的人聊天,往往会产生一种依赖的幻觉,既出于人类天然的同情心,也是孤独人群隐藏了的认同感,即便从理性上也不会认为那是必须的或者有帮助的。跟喝酒类似,酒后的滔滔不绝,可以借着酒气的挥发达致虚妄的兴奋

爱是一种自由,与婚姻家庭 责任都无关,但不能变成怜悯和施舍,这是克洛伊对爱情的先决;问题也在于此,她太想当然的自我了;

弗雷德里克呢,经历对过往成功经验肯定后的挫折(以貌取人),人理所当然的陷入信仰缺失。此时神秘感,即对未知的渴望会压倒生活的疲惫感而让人恢复对自我信念的追逐,无论何时,人都不会放弃对存在感的追逐,除非到了死亡和意志丧失的边缘

距离产生美,千真万确。女人不可能爱一个对她了如指掌的男人,那样太缺乏安全感;男人也不会一直迷恋一个他熟悉不过的女人,因为那样他就会迷失在男性野性本能的存在证明里

总觉得转折源自对家庭对婚姻的承诺,欲望本身是不是有点不充分?列车出轨的可能有N多,很多时候就是那么一刹那的偶然选择,这就是米兰昆德拉所说的生命之轻,不能重复的事情没有意义,没有绝对的对错。我只是对人性怀有深深的同情,在这里只能衷心的祝福侯麦的这个交代,过于理性的经历往往的虚幻感更强烈,人性可以经得起再三的试探吗?

婚姻的无力感往往不是人生各种大小偶然性可追溯的,而是婚姻本身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

婚姻对自由的限制,能不能首先去理解自由对婚姻的限制?可能很多人会忽略了,世上只要两个事情互相关联,就不可能只有其中一样对另一样有影响

中国因为缺少了对青少年两性关系的教育,所以很多人在青春期的后期凭法律的名义泄洪,冷静的经历认知的缺失造成了往后几十年的不断的纠结

读书确实是可以排解孤独,更能排解孤独的是有人和你一起读书,一起咀嚼

另外,我现在才明白了下午茶的布尔乔亚特征

侯麦电影的一个特点,往往你去追寻片中每一个细节的意义,那是毫无意义的;相反,他的叙事风格犹如潺潺流水自成江河,跟着感觉走往往能回归自然

但是此片有两个隐喻片段非常精彩值得一提:弗雷德里克自以为错开的吃饭时间,给一位不起眼的朋友戳穿了“你和他们没有什么不一样”,这就是电影名字“午后”的强调意义;

他坚持要的套头毛衣还是给能说会道的售货员改成了衬衣,巧的是最后还是套头毛衣暂时挽救了他的婚姻

 6 ) 正餐后的调味与空想

这个男人说他喜欢城市。不倦于跳进人群中,爱人群就像爱大海。
他的感觉竟然是像孤独的海盗一样,满足于被潮水带走。
在潮水分开或被驱逐时,自己再努力的向前游。所有的意念来自街道。

这个男人在火车和街道上观察各色的女子,想象如果没有结婚的话会不会和她们有不样的遭遇。而因为已经结了婚,对其不能再产生什么目的,就不能有所作为。把所有女人的美看作是妻子美的延续,虽然他不清楚为什么在众多喜爱的女子中选择了她,但对于她的肯定是不可置疑的。

这个男人喜欢被漂亮的人包围着,可妻子却放心他不会被肉欲左右。办公室里风韵的秘书,家里喜欢裸体走动的保姆都不是问题的所在。与克洛伊的频繁联络,最初或许是出自好心,后来是变成了生活中的调味品。我想是不是因为这样的女子是不需要负什么责任,倒让他徘徊留连。到最后,当克洛伊说,我爱上你了的时候。他却说,希望那不是真的,如果你爱我我会掉头就跑。即使她说不需要他离开他老婆。果然!他还真就跑了。

这个男人说他其实不喜欢下午的时光,却总是和暧昧对象在下午的空闲时间里约会。最后他突然出现在孤独的妻子身边时,妻子的喜极而泣,让他说了些还算中规中矩的话。他说他坐在她身边,还能感觉到危机。这就是爱和占有同时存在的危机么?他俩比着说自己傻,其实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什么傻不傻,比装聪明来的轻松的多。

她是个不想被控制也不想勘破什么的女人,而他又是喜欢在人群中胡思乱想的男人。他说他没完没了的去和那些他不了解的,对他毫无意义的,偶然碰见的熟人说话而没有去说话而没有关心到妻子的想法。

要是他和克洛伊上了床,等她有了孩子之后估计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像他进商店不买衬衫,被劝说着试穿了之后觉得不错,就买了。


这个男人就是个空想主义者。不过他的空想主义倒是挽救了他现实的美好存在。我觉得他是在最后脱套头衫的时候想起来了给儿子做鬼脸的那一刻,及时停止了他即将改变的生活。再绕着回旋的楼梯百转千回的走回原点。

生活就是喜欢绕弯子。永远没有直路可走。也没有永远的宁静,有点小波小浪。就跟你做一道菜,总有个主要食材和主要口味。偶尔加点不同的配料,或许能提鲜或许会败味,这就看烹饪的人的拿捏了。不要影响到真正的口感即可。

午后之爱,是因为这是发生在下午时光中的暧昧之情,还是因为这情正餐过后的意外调味。很喜欢这部电影,终于知道很早买的那本《埃里克侯麦:爱情,偶然性和表述的故事》的封皮上那光滑女人的后背是谁了。呵呵。

 短评

午后处在一种饱暖的状态,好似对妻子的爱无法更近一步(怀孕象征夫妻新的障碍),因此思起淫欲。从序曲开始就可以注意“衣服”这个时刻高亮在场的客体:买衣服体现男主性格;幻想与不同衣服女性约会;保姆和克洛伊都曾脱下衣服;花色和样式各异的衣服(能指)也承载着留恋花丛的所指。套头衫用得好。

5分钟前
  • Derridager
  • 推荐

“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侯麦台词最好的一部。

6分钟前
  • 小易甫
  • 推荐

一个已婚男人,家庭美满,但无聊的午后总让他想入非非。老朋友的前女友找上门来,于是,他的午后变得多姿多彩。他相信他深爱他的妻子,他相信他能够抵制诱惑。你一定认为他最后出轨了,但是,侯麦却让他逃走了。不过,正如克洛伊所言,她的诱惑也许会让别的女人享受成果——谁知道呢。

10分钟前
  • Clyde
  • 力荐

喜欢男人的一点点克制,和女人的一点点放荡。

13分钟前
  • 芦哲峰
  • 推荐

侯麦的片色调都特别好看。青色,棕色,乳白,朱红搭配在一起非常舒服和谐。还有喜欢男主一开始的格子衬衫。

16分钟前
  • 彌張
  • 推荐

最后一部。与慕德家一夜 女收藏家 克莱尔之膝同样讲了中年男人在道德与情欲间摇摆不定的故事。电影感的削弱以及生活况味的自然展现无疑是侯麦特色 亦是我最爱他之处 本片依然如此。至此六个道德故事系列刷完 最爱克莱尔之膝。

20分钟前
  • 松枝清顕
  • 力荐

重新想了一下这部电影,有趣的地方是,男主角乐于与克洛伊相处、说爱她,可是一直不愿意改变她贫困的生存处境,而我在看的过程中竟然代入了男主角的心理,认为他的行为很正确。侯麦用同情的方式,揭露了爱本身的懦弱与残酷。

24分钟前
  • 明鑫
  • 还行

《克莱尔的膝盖》之后,侯麦还能拍出什么呢?他的道德悬疑曾经只是女人柳暗花明的陷阱,这如今在他炉火纯青、如入化境的隐身术中渺无影踪。他还能给我们惊喜吗?侯麦的选择是始料未及的,我们从未在之前的故事里这样不带防备地直视阴谋:主角在序幕中就毫不避讳地幻想与陌生女人的幽会。我们与阴谋捉迷藏,这是希区柯克电影;而当我们在阴谋面前无处躲藏时,这便是库布里克。侯麦拍摄了一部《大开眼戒》的预告片,道德故事的终点、这在道德两级滑动得最为剧烈的电影,却恰恰瓦解了道德,走向了它的反面:欲望。这正是最好的结局,电影违背自己赖以生存的语法,让精巧阁楼轰然倒塌。侯麦一路艰难跋涉到达的终点便是这里:他不再让自己的人物看上去像个衣冠楚楚的罪人,而像个衣冠楚楚、却满怀悲伤的怪物,他竭尽全力守住人的底线,却不可能如愿。

28分钟前
  • 白斬糖
  • 力荐

三位主演的长相气质并不讨喜,但依然是个精彩的故事。婚姻并不是爱情的坟墓,因为爱情本身就是一种忠贞的约束,它是一种感性的坚持,信者得救。

32分钟前
  • 小熊QQ
  • 推荐

独白如诗。猥琐又真实的白日梦,妄图占有所有女人的天然梦想VS.必须忠于婚姻伴侣的道德现实。无法平衡的摇摆,可怜又可悲的止步/逃离,怀中哭泣的妻子……对中产阶级空虚精神状态和婚姻道德的入骨讽刺,Cholé起码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爱逛街爱购物的男主,最讨厌男人穿高领紧身线衫(福柯躺枪)

37分钟前
  • ζωήιδ
  • 推荐

#bjiff2020#北影节最后一场,午后欣赏一场法式午后之爱,把“出轨”上升到人文哲学的高度也真没谁了,候麦再次以冷静疏离的眼光审视中产阶级寡味的婚姻生活,略带讽刺又异常可爱。午后人容易感到孤独空虚,异想天开的已婚男人却幻想着另外一种生活,比如借助神奇液体(丘比特之箭or费洛蒙?)让自己人见人爱,与无数巴黎美女邂逅陷入爱河。可等到真有那么一个完美“小三”出现在他面前时,他却犹豫不决且退缩了,最后在“小三”刺激之下,他反而鼓起勇气忏悔表白,从而加深了与妻子的情感……爱让现代人迷惑,而男人真是让人费解的矛盾生物呢。ps,不妨追问下,夫妻之间精神出轨而肉体未出轨究竟算不算“出轨”呢?

38分钟前
  • 瑞波恩
  • 力荐

Frederic他老婆也够厉害的,生孩子,扮演妻子和母亲的角色,写论文,还时不时会情人 lol Rohmer is so subtle.

40分钟前
  • 苗儿
  • 还行

真相就是男人抵挡住诱惑没有出轨却只能面对妻子已经出轨的事实,在结尾狠狠地摆了一笔。注意两点细节:1.外遇发生在妻子怀孕期间,2.情人的每一次出现都改变着装束(发型、衣着),与呆滞的妻子(狐狸样)形成对照。而诱惑的不断变奏无不诠释着普鲁斯特在《女囚》中点出的命题:越难得到越会激发欲望

41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道德故事系列集大成之终篇:人到中年难免危机,已经不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的问题了,这问题就好比男主的高领紧身开司米,是赤橙黄绿青蓝紫各种玫瑰呀。“女人如衣服”,侯麦把这句话展现得太好了!

46分钟前
  • 米粒
  • 力荐

“一种新的婚姻哲学,在婚姻与奇遇之间的选择,暧昧的道德。”很多人说洪尚秀像侯麦,探讨一些中年男子在婚姻中的道德困境。在这一点上,洪倒像一个东方人,而侯麦则严肃克制的多。伍迪艾伦则表现出一种典型的美式风格。(高领毛衣像神偷奶爸)

50分钟前
  • Eco
  • 推荐

道德故事系列里我最喜欢这部。不论开头部分的抒情化表达还是后来的热情与理性间的挣扎,都表现得很到位。人心的幽深易变与生活的杂乱失序,在日常秩序的运转之中一览无余。

55分钟前
  • 沁云
  • 力荐

如巴赫平均律,明线上的复调叙事将男主面对妻子与情人的时刻并置,并隐藏了一条暗线——他理想中的暧昧出轨与现实中的尴尬偷情,一面是小布尔乔亚式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式的。圆融的叙事结构少有节奏的错拍,保持冷静的旁观视角,却也令人物少了某种活力。片尾的警醒时刻是寻找出口的必然,但如果没有出口直接跌入洞中呢?洪尚秀接过了这一棒。

58分钟前
  • 嘟嘟熊之父
  • 还行

2017.09.23 「我对自己说,这些过路的美女只是我妻子的美的延伸,她们丰富了她的美,也得到了她的一些美。她是美女的证明,反之亦然。当我拥抱海琳,我拥抱了所有女人。」最后这一句,我老公也曾对我说过几乎一样的话,然而事实已经证明这是一句谎言。

59分钟前
  • ᴍ ᴀ я ʟ ᴇ ɴ ᴇ
  • 推荐

我们在与婚姻形式相悖的《午后之爱》里并没发现所谓的自由意志,而是看到了一种存在于想象世界里的柏拉图式恋爱。侯麦的道德故事表面上都是关于选择的冲突:选择道德不快乐,选择快乐不道德。道德与幸福之间的矛盾不仅困扰着爱情当中的男男女女,同样也让资产阶级焦虑得不知所措。然而作为一个极富审慎魅力的资产阶级代表,男主角的“选择”却具有强烈的宿命论调。因为在他看来,消除危机获取安全感的前提只有一个:将具体的人抽象化或把欲望概念化。于是他在序言里那些自欺欺人的白日梦便赤裸裸地揭示了自身与无产阶级的关系:可以心甘情愿陪你逛街吃饭买买买,就是不能跟你上床睡觉嘿嘿嘿。究其原因在于男主只想巩固自己作为主人的道德,根本不想因改变而成为奴隶。形而上(资产阶级)的爱情与下半身无缘,这才能保证婚姻秩序(自身地位)的稳定性。

1小时前
  • Muto
  • 力荐

3.5. 第六个没有得逞的感情因所谓的道德挑战而搁置。Maud、Françoise、Haydée、Aurora、Laura、Claire 都登场了。2020.12.13 午后三点大银幕看午后之爱。咦原来Bernard Verley和Françoise Verley现实中也是夫妻呀。最后的道德挑战,也在城市人潮中沦为笑话,没有一件衣服不好看,没有一个女人不好看。

1小时前
  • vivi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