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群的日与夜

已完结

主演:内详

类型:综艺地区:语言:年份: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1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2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3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4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5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6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13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14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15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16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17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18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19狮群的日与夜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以平凡打动你我

这是当初高中语文老师在课堂上给我们看的电影,一部高中生不太爱看的电影类型。

尽管如此,在老师的监督下,大家还是坐在教室里看下去了,一旦进入了电影故事里,就慢慢被娓娓道来的天水围的故事所打动。

没有高潮,没有狗血,没有斗争,电影展现的是平凡人的日与夜,是香港老百姓的家与常,刻画当下香港最底层人民的人生百态,社会矛盾。

我们需要这样简单的电影,这样脱离玛丽苏少女意淫与英雄泛滥的电影,这样让每一个老百姓都能有共鸣的电影

 2 ) 想要一个像张家安那样的儿子。

应该是泪点太低吧,居然还是看到哭,只觉堵得慌,却又很窝心。

其实,这是一部情节如此平淡,人物如此简单,脉络如此清晰,对话如此寻常的电影。可是,却又好看得不得了,多么奇特的感受呢,以至于我觉得自己的形容词用得多么猥琐,却又无奈败给自己的词语匮乏。

一个在超市上班的单亲妈妈,她连名带姓喊儿子,张家安,多么可爱呢。乐观善良,从来不抱怨生活,甚至还很有大姐风范,一点都不小家子气,乐意付出,应该是具备了劳动妇女所有的美好品质吧?却又那样的平凡,一如我们的妈妈,在厨房,在饭桌,在沙发上,在灯光下,和我们絮絮叨叨。

一个乖巧的中五会考完毕的儿子。干净的脸,简单的衣着,懂事而沉着,沉默而隐忍,不和同学们乱玩,会照顾生病的婆婆,也能体恤妈妈的辛苦。看到他在妈妈指示下,乖巧地帮楼下阿婆抗电视机时,所有的女同学们很难保证自己不被打动,进而想养一个像他那样的乖儿子吧?在团契上,他却特别酷地连用四个“哦”回答别人长篇大论回答的问题,内心有波澜,妄图用最简单的字眼轻描淡写。而这,更让他显得可爱吧?

一个女儿早逝,和女婿、外孙关系生疏的孤单的婆婆。最开始她对整个世界都采取防备态度。青菜炒牛肉的情景,用了特写,看得我鼻酸。这个孤独的老太太,随后决定去贵姐上班的超市打工,从此,两家人的生活有了交集。这样孤单倔强又心软脆弱的老太太,总是让我尤为不忍,她的小心翼翼,她对外孙的爱,她的内心焦灼,就是一颗小小的极端有爆发力的催泪弹,一触即发。

搬电视机事件后,贵姐和阿婆开始交心。阿婆把冬菇送给贵姐。张家安话多起来,常常和妈妈说一些小小的八卦,多么爱他冷静地问这问那。而妈妈在儿子第一块冬菇还未吃完,又给他夹了一块胖胖的冬菇,登时我忍了许久的眼泪终于决堤,多么想妈妈。

婆婆生病,张家安细心伺候。婆婆说起妈妈的过往,哽咽,吞不下粥,懂事的小男生在一边让婆婆专心喝粥。天,太有爱了。真不知道贵姐怎么可以把儿子教得这般好。不止泪点降到最低点,母性一并发作,这样的细节,让人感到平常琐碎的生活里,却隐藏着那么多的美好。比如超市里最平凡的女工,却特别美好,她还一个人养大了一坨那么美好的儿子。

阿婆准备好的项链戒指等礼物,终于被女婿拒绝。心心念念的外孙也没见到。贵姐想说什么,终于忍住。那样的尴尬冷场,简直让人生不如死。在回去的车上,阿婆把原先就准备好给张家安的项链以及外孙的那份通通交给了贵姐,贵姐欣然收下,让阿婆以后需要用钱时找她。看着两个人母女般相依偎,真的好温暖。

影片以贵姐、张家安、阿婆三人过节为结局。万家灯火之际,那么多人一起祈求未来,明月千里寄相思,深情而幽怨,惊艳致死。

爱上许导演。能把小人物的生活导得这般好看。不加任何修饰的还原,果然最见功力。裸妆之所以流行,也是同理吧?

正如电影的英文名,the way we are,平淡中蕴含无限力量,妈妈和儿子淡淡闲聊,儿子听话地帮忙,亲人间的血脉相连,朋友间的互相照顾,一切都如此自然,看不出所谓高于生活的任何艺术加工,却又张力尽显,处处泪点。

这就是我们的生活吧?

这就是我们会爱上的电影吧?

因了被和谐的google,心神不宁,一篇评论写得断断续续,甚是对不起这般好看的电影。

只是,我多么想要一个像张家安那样的儿子呢。

家安,家安,嗯,果然无比窝心的好名字呢。






 3 ) 家常便饭的暖人光辉

■片名:《天水围的日与夜》

■导演:许鞍华

■上映日期:2008年7月14日(中国香港)

■读家:木卫二

■推荐指数:★★★★★☆

■一句话点评:天水围并非充斥着无处诉说的悲苦与哀愁,跟香港其他地方乃至普通中国人的生活相比,那里的人们没有什么不同。

天水围的负面信息之多,可以从刘国昌的《围。城》里窥见痕迹。旁人便是对社会报道了解无多,也能通过电影明白得七八分。有反必有正,许鞍华这部新片就是从波澜不惊的生活场景入手,讲述同住一幢居民楼里的两个残缺家庭由陌生到亲近,共同走过那个与往年一样的夏天。两个家庭一是贵姐和儿子张家安相依为命,她平时在超市工作。另一边的阿婆是独居老人,女儿离去后与女婿外甥的关系疏远。

如果足够细心去留意回顾,你会发现《天水围的日与夜》从一个夏日清晨开始,到一个明月夜结束,日与夜恰好就是形式上的一天。片头是没有开发前的天水围,黑白色调的泥滩鱼塘,画外有着阵阵的鸟叫潮骚。就在这片土地上,几十层的住宅楼拔地而起,几十万人口在此聚集生活。《天水围的日与夜》的时间起止没有任何明示,直到故事过了大半程,观众才明白影片开始于暑期某天,结束于中秋节。类似隔离空间、屏障视线的手法在片中反复运用,就比方开场外婆的寿宴酒席,中间贵姐和家安与舅舅们在外吃饭,如何大快朵颐都被直接略去,不留任何枝节。与之形成对比的是贵姐家里饭桌上总摆放一蛋一菜,母子二人正坐着吃饭,不时发几句评价或者扯点家常。阿婆与他们家有着近似情景,加上买菜、做菜、吃饭等段落,通俗上可以称为“吃”的内容占去影片很大篇幅。沙田之旅是为数不多有出现在外吃饭的场景,阿婆女婿拒绝了她的好意,在尴尬和匆忙中结束了饭局。归来的车上,阿婆送礼,平素节俭的她是先拿出两样东西,再掏出三件东西,叫观众体味出世间的冷暖滋味。

一包贮存的冬菇,从撕去价格标签到送人时的你推我让,做成简单菜肴吃了还不只一顿,后面还有再次挑选冬菇的场景。小地方上影片可以说是巨细靡遗,冬菇之缘算是有始有终,买报、徐老师等内容也不例外。伴随电影还有着许多大小悬念,比如初看这少年怎么成天无所事事宅家里睡懒觉,习惯性回答“哦”是不是母子关系不佳,催着开席吃饭、打麻将的客气劲是不是家族关系暗藏玄机。导演有意留下一系列问号,再通过不经意的答案点提来解开,观众得以恍然大悟。

强调天水围不仅是来自标题的突出,假设是表现普通香港人酱醋油盐的生活,那叫《日与夜》都无妨。但有着天水围的假设前提,两个家庭的一切都要跟有意出现的空镜头挂钩,镜头内容无一例外都是天水围住宅区建筑的昼夜景象。越到了后半程,观众才恍然大悟,麻将桌上的情况原来可以看做贵姐一直让着弟妹,外婆这位从小看到大的老人也看在眼里,所以催着赶紧吃饭。她们关系没有不和,相反是母女同心。受过帮助的弟弟们没有忘记姐姐的恩情,小到月饼大到家安听到的那些话,确实能够叫人释然。《天水围的日与夜》的多数人物无一例外都散发着一名叫人情味的东西,唯一不那么搭调的阿婆女婿一家恰恰不住在天水围。

母子亲情、家族关系更是电影要表现的重中之重,其中贵姐的牺牲无疑是有代表性的。《天水围的日与夜》尝试了大胆地插入黑白老照片的部分,由外婆病床上的感慨勾起一段伤心往事,参加亲戚丧礼也有跳出戏外的内容。贵姐的昨天与今天,进而是家庭与家族,最后是一整个天水围的过去与现在,由单一个体上升到时代环境,形成了丰富、多层次的变化对比。

贵姐对生活没有多余的埋怨,却不是三缄其口的忍耐型。她保持着平凡底层对待生活的坦然顺命,再多苦难也真放得下,默默付出亦是值得。对儿子、对亲人、对阿婆,宽容与善心尤其难能可贵。由贵姐自身所触发的过去记忆,更表明许鞍华的目光从天水围放到了整个香港。明月千里寄相思,人生但求皎月般圆满,如有残缺破损,也是常事。自当迎难而上,寻得豁然达观。

 4 ) 天水,围,人

一、日与夜
《天水围的日与夜》有亲情有感情有温情有人情没有爱情,讲述的尽是平凡之事。两代之间,邻里之间,俱是些琐碎小事。片中有不少细节来描写这些情感,而我看电影也喜欢琢磨细节,而在这片里却不再琢磨,因为都是生活,生活中不缺少细节,只缺乏发现。许鞍华难得的是把电影能拍的如此的生活化,一言一语、一举一动,偏偏不像戏,皆是生活。当然其中也有演员的功劳,故《天水围的日与夜》成为第十五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大奖”的大赢家,一共夺得最佳女演员、最佳导演、最佳电影殊荣三项大奖也就不奇怪了。

 

二、围

提到这电影则不得不提天水围的背景,生活也因环境而不同的。

天水围是一个人口居住密度大的社区,由原来的村落发展而成,离市区中心远,且主要住户为大陆来港的新移民,这导致社区居民和外界难以交流。社区的设施并不足够,这也导致了居民生活不便。

说到这就不得不提林夕谱词、Edmond tsang作曲、李克勤演唱的《天水.围城》。

刚下载完这首歌的时候,我正进电梯,里面只有我一人,于是播放了。我手机单喇叭,音响效果并不好,然而在电梯这样狭小的空间,开始李克勤的连续唱出一串“围”字便把我给震撼了。而竖琴,钢琴,鼓,管弦的伴奏也非常丰满大气,尤其是曲中的竖琴和钢琴合奏那段居然有二胡的哀伤感。但后面我换音响效果更好的耳机和音箱都达不到那种震撼,也许,这歌就得在狭小的空间才能体现出“围”的感觉吧。

一首好歌,离不开曲、词作者与演唱者。《天水.围城》作曲的Edmond Tsang是学古典音乐的,写出来的流行作品自然带有浓厚的古典乐影子。林夕作词在这首歌里面投入很多,代入一个新移民,从他的视角描述状况。“围”“无车票又怎去觅去路”充分表现了天水围的问题。而李克勤的演唱情绪投入恰到好处,唱出了天水围的困境。此歌获得2006年的十大金曲也理所当然。

这歌与周蓬云的《中国孩子》不同,《中国孩子》里面更多是无奈的悲呼,目的是揭露黑暗面,歌曲透露出的残酷使我听三遍就不忍再听。《天水.围城》中更多是呐喊,目的是呼吁政府注意这种状况,虽不平有困惑但仍有希望。
  
 

三、那些人,那些生活

看完《天水围的日与夜》就自然想到了《盲井》,同样是外来人员为主的环境,同样生活设施缺乏。当然在《盲井》中,环境更为恶劣,显得更为黑暗,影片也揭露了一些社会的黑暗面和人的麻木。但是,社会不仅仅只有一面。《盲井》说的故事在矿区存在,可并不是普遍现象。当然我们相信社会有更黑暗的地方,但那不是常态。

2005年,听朋友说过一件事,某矿区半夜山洪,刷地一下淹没掉半个村落,一下就是十多条人命。第二天政府派人前去处理,挖出一大堆尸体。他跟我讲的相当恶心,当时情况就不具体描述了,只说下那矿区背景及结果。矿区基本处于几个县交界处,类似三不管地段,当然需要一些钱打点打点。那儿居住工作的人基本外来人口,甚至部分是逃犯,所以人口死亡根本算不上啥事。最后结果,山洪造成损失还是上报了,死亡人数为一人,处罚只处分了一个交警队副队长,他在那有干股。

一件小事,你可以想象出后面有多复杂多黑暗。

但是,不得不再说回这个但是,这是极端情况,更多情况是矿区的人麻木的生活着,重复的在一定危险的条件下工作着,一般无大事无特悲惨的事,他们,和天水围的人们相比,缺少的是希望,更多的是风险,这是常态。而矿难,死亡,那是有一定几率的。我们需要的是去想办法改变这种几率,而不是埋怨。

可人就这么奇怪,坏事往往容易被扩大,保留在人们印象中的往往只有负面印象。现在搜索天水围,更多的新闻是天水围的恶性案件。百度百科第一段就说:本区曾发生过几起令大众关注的伦常不幸事件。虽说是事实,可人们的目光一下便被吸引了过去。于是印象中天水围就该是这样,是悲情城镇。
而《天水围的日与夜》就是要把人们世俗的眼光改变。他们虽然生活的不富裕,但还是乐观的过着,这才是常态。

同样以贫穷人居住区为背景的还有最近大热门《贫民窟的百万富翁》,那影片就更不是常态了。孟买的那片贫民窟,安全比矿区好点,生活可能差不多。比起天水围,应该是差远了。类似生活状态的人们,在中国也有,只是没那么集中。而影片的乐观却是过了头。

三影片相对比,一者突出矛盾,一者体现真实生活,一者在于鼓舞人心。相对而言,《日与夜》更正面更积极更生活化,是里面最好的。从某方面说,《盲井》取巧了,表现黑暗面有些过了。而《贫民窟的百万富翁》简直就是做梦了,套句话说,他就是美国好莱坞的主旋律。虽然这个经济危机的大环境需要鼓舞人心,但也不要梦过头了。如果综合打分,《天水围的日与夜》4.5分,展示的是真实生活。《盲井》4.3分,揭露了社会问题。《贫民窟的百万富翁》4分,看在配乐和拍摄手法份上,就情节故事而言只能3+。

人,生活还是积极点的好,但不能脱离现实。

有句话说,生活就像强奸,既然无法反抗,那就好好享受吧。在这些人的生活里,有人幻想着享受(《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人默默的在希望中反抗(《天水围的日与夜》),有人无望的挣扎着哼哼两声(《盲井》)。而比他们生活状况更好的另一些人,能吃饱能喝足,能安逸生活,能上网打屁,至少不那么象强奸,有那么点通奸的味道了,那么就别抱怨,好好享受吧。人总该向前走,有些事情,既然无法解决,还不如先解决好眼前的问题,一步步的解决实际问题。世界不是靠口号、抱怨和做白日梦来推动发展的。

 5 ) 天水围的日与夜

人物心态把握得好生动如身边日常所见所经。最难不是从未有过也无从失去,而是曾经拥有,如今却已失去。而我最怕等老了,没有盼望,没有热情,枯等日出日落,只留下空荡荡的心和穿行于琐屑生活间的身影。但生活的些微酸涩中又有从人和人间的体谅和陪伴中产生的无限慰藉。借用多田便利屋里的话“纵然失去的东西无法完全回来,纵然得到的瞬间一切就已成为记忆,但幸福是会重生的,她会改变模样,悄然来到寻求她的人们的身边。
片子里有好多吃饭的镜头:一荤一素,母子俩一句没一句的吃;一个菜冷了热下,孤老太晚上接着吃;病老太耍赖用住院引小辈关心,撒娇要燕窝粥吃;热闹繁多的下午茶,更衬出孤老太惧怕无人送终的惶恐.影片有十来天,都是日,夜,日,夜作为规律,放弃所有浮夸语言,放弃一切煽情情节,用最简单的手法讲述最普通的生活.不知不觉到影片尾声时,还意犹未尽.......

 6 ) 还原一个真实的天水围城

一姐の香港电影漫游

获金像奖、华语电影传媒大奖及东京电影节亚洲电影奖的《天水围的日与夜(The Way We Are)》,是许鞍华导演的一部叫好不叫座的电影,2008年在香港放映,影院场次安排极少,至今没在大陆地区上映。天水围接连爆发多起惨绝人寰的社会负面新闻,媒体更是对当地造成恶劣影响。许鞍华拍摄《天水围的日与夜》(鲍起静、梁进龙、陈丽云主演),试图从另一个视角去看天水围的生活,故事平淡无奇却倍感温馨。之后许鞍华又推出同样发生在天水围的电影:犯罪题材的《天水围的夜与雾(Night and Fog)》,由任达华与张静初主演,将真实案件搬上银幕。

1... 围城

《天水围的日与夜》电影取景地点:天水围。

天水围诸多社会问题,林夕有感而创作《天水·围城》,李克勤演唱。此曲一出,就因歌词中“气候太凉,像残酷得天生等天养”犀利批判社会阴暗面的负面内容遭到香港民众投诉。 “人静便心凉”表面自嘲,实则彻底自暴自弃的怨言,更是透露深深的无助之感。

李克勤《天水·围城》另有一句“无车票又怎去觅去路”也道出了天水围与世隔绝、交通不便的地理局限性,这里距离香港市中心区遥远,交通工具只有小巴、出租车和轻轨,出门走20分钟才能到达地铁站,所以标题有钱钟书《围城》的概念。“尺地寸金”是整个香港的行情。可以说这首歌几乎每一句词都是有人文背景的。

一姐因为听过李克勤《天水·围城》,看过许鞍华的《天水围的日与夜》深受震撼,于是只身前往香港天水围一探究竟。一姐亲眼所见的天水围,究竟是符合林夕笔下凄凉、压抑的气氛,还是更贴近许鞍华《天水围的日与夜》的生活气息?抑或是许鞍华的另一部电影《天水围的夜与雾》肃杀的黑暗风格呢?

2... 边城

(1)天水围的地理位置

天水围并不是一个地点,而是一个比较大的住宅区、居民区,有许多楼房成排耸立,轻轨列车穿插其中。轻轨铁路,简直就是文艺小清新们的拍照圣地啊。一姐在天水围的树荫下走着,阳光明媚,鸽子麻雀在地上不知道忙着啄食什么,感觉日子多么的惬意啊!李克勤那首交响乐元素的《天水围城》太过激烈,显然不适合此刻踏上天水围的心情了,反而是孙燕姿的《On The Road》(钢琴演奏的纯音乐版《真的》)最接近这种轻松快乐。

走着走着,云好清澈,舍不得放开,手心里的温热。

抬头看看蓝天白云,看看细碎繁茂的树干枝叶,满满的都是风景。

梁婆婆走过的这条路,一姐也走过。开头的路也很美好。

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中的轻轨,蔓延整个天水围,仿佛这个小城流淌着生命力的经脉。

敬告:

拍照的时候请务必留意红绿灯,注意安全哦。

天水围在香港新界元朗区,距离旺角较远,距离中环更远,属于香港郊区,一般来香港旅游都不会去天水围,就是香港本地人也不太愿意去天水围,天水围的居民因为车费和路途的限制,也不常出天水围。

天水围地铁站出口。

出天水围地铁站,走下右手边的天桥,向左转就是天水围居民区。

天水围沿路可以看到天耀邨、天泽邨、天恩邨等居民楼小区。每个小区都是成排的楼房。

路途较长,快速行走至尽头至少需要二十分钟,风景怡人,不但适合拍照也适合休闲散步,要不是因为媒体渲染,完全看不出这里发生过恶性案件。

站在这里望着列车驰过,有一种坐在火车上的异乡漂泊感。

远远的,楼房林立就如巍峨群山。

(2)天水围的分布及结构

鸟语花香的天水围是一个慢节奏的世外桃源。

公租房与私人住宅,贫民窟与豪宅,全都长得一模一样。同内地一样,能住进公租房的都是生活失去保障的最底层的人,政府保障他们的住房问题。

曾经这里的人口大多数是穷苦的劳动工人,不断有大陆人移民此地,通过与港人联姻的方式。

天水围里有社区、公园、教堂、中小学校、幼儿园、运动场、大商场、小超市、菜市场、车站……似乎颇能自给自足。故与其说与世隔绝,不如说是世外桃源。李克勤的《天水、围城》,林夕填词形容“围住了升学”、“围住了收获”、“围住了血汗”的天水围是“自成一国”,毫不夸张。

如果赶上一个天气晴朗的时候去天水围散步,心情只会更好。你不会觉得这里的悲情。

3... 孤城

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没有冲突没有矛盾,没有戏剧化的起伏转折,只有一种无能为力的挣扎和无能为力的温情。看的过程中一边体会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边对照自己联想到自己如何经历老年生活。

贵姐和安仔母子相依为命的生活,梁婆婆晚年的孤单生活,高度还原平凡人的生活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怀,不矫饰,不煽情,平淡道来,一层一层,直至剥到生活最深处的真情。

梁婆婆起初对贵姐的出现略有冷淡的抗拒、梁婆婆买牛肉嫌太多吃不完、贵姐买油送油,梁婆婆送冬菇,生活的点点滴滴,道不尽人情冷暖,其中的精打细算、柴米油盐,邻里之间的照应,都在许鞍华的镜头下展露,重要的就是一个人情味儿。

我们都真切的感受到,他们的生活其实和我们的并无差别。

现代人与人之间的防备和隔阂还是很重的,不轻易和人凑近乎。从前隔壁左右的,吃个饭都在一起,现在邻里不相往来,可能2046永远没见到过2047长什么样子,2045可能已经换了两个新房客。


香港作家黄碧云,专攻犯罪心理学,写过多部揭露人性阴暗面的作品,她曾为电影《天水围的日与夜》写过一篇观后感,用更为细微、琐碎的语言风格讲述这部电影。

黄碧云评《天水围的日与夜》:Reflection of Life

在孤独与贫乏之中,就是那么多。回到家。洗菜。切牛肉。开炉。下油。炒牛肉。菜心。炒好。吃饭。吃完饭。洗碗。生活不过是这么一回事。吃一餐,独自坐着,夜了。再吃另一餐。着了光管灯。下午的菜心牛肉,再吃一遍。再坐着。身后有窗。那是天水围。香港任何一个屋村不言寂寞悲哀的,重复单调的生活。


然而不能忽略的是,天水围中生活着怎样的一群人:有孤寡老人,面对养老和临终问题;有穷人,有劳动者,负担养家职责;有年轻人,他们又是渴望走出围城还是留在围城找份工作?……

梁婆婆孤苦伶仃的一个人,搬来天水围生活,没有亲友投靠,在超市找了份工作养活自己,精简度日。黄碧云这段文字便是写她。老人的处境是如此悲苦,不知所剩时日,凄凄不知所终。

4... 伤城

梁婆婆还有一个女婿和外孙。梁婆婆想去探望孙子阿杰,贵姐陪同坐车前往。一路颠簸,在餐厅见到了女婿。梁婆婆拿出准备好的金链子和金戒指,嘱咐分别送给外孙和女婿。然而女婿拒收礼品,推脱便要走。老人没能见到孙子。阿婆希望尽最后一点力气给亲人好处,换来更深的心寒与失落。

在回去的车上,阿婆将礼物交给身旁的贵姐。阿婆颤巍巍的声音,发自肺腑地告诉贵姐“我做鬼都会保佑安仔读书好”。她已经想到了自己的逝去。贵姐不由得紧紧地挽住了老人的胳膊。

《天水围的日与夜》是用温情掩藏了悲情,正如我行走在天水围,只见阳光普照,绿树成荫,天空蔚蓝,一缕祥云。


PS

一个题外话:心理危机干预与健康心理学。

人的心理有几个状态:正常心理、异常心理,而正常人亦会出现不健康心理,比如苦闷、压力大、悲伤。人总有遇到不顺,总有绝望的时候。遇到问题多想想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遇到不幸大可哭一场或者找人倾诉以宣泄出来,最严重的出现类似抑郁的感觉或希死心理,更要善于自我调节,任何时候,好好活下去才能战胜困难。这个世界上谁没有烦恼,谁没有压力,必要好好爱护自己,和家人朋友和睦相处,营造一个愉悦的环境。

天无绝人之路,好人一生平安。


天水围地图指引

生活还在继续,别人有别人的福祸,我亦有自己的去路。

天水围有那么多轨道和方向,哪一趟车通往幸福。

一姐依依不舍的离开了天水围。

 短评

这是一杯微温的白开水,浸润着柔软你的内心。

9分钟前
  • 萨嘎摩哆熊猫桑
  • 力荐

我一直在等待电影中的突变,觉得应该会有类似贵姐一家和大家庭不和睦,又或者外婆暴病住院甚至死去这样的转折。可是电影至始至终都没有这样的情节,看完之后才发现其实真实的生活是很少有那样的东西的,生活就是琐碎的。

14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一般般

16分钟前
  • 已注销
  • 还行

许鞍华迈向大师级别的作品

17分钟前
  • 大宸
  • 力荐

现在已经看不进去这种文艺片了

20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1、日复一日,平平淡淡,一餐两菜,这就是生活。2、鲍起静演得好好,难怪不得拿影后。3、梁进龙演的阿安好乖仔。4、善良的妈妈,善良的儿子。5、原来香港人过中秋节如此温馨热闹。

23分钟前
  • 叽里呱啦
  • 力荐

看完以后我突然觉得我要嫁一个张家安那样的人。。。为什么呢,我也不知道

28分钟前
  • la vie en rose
  • 还行

这样平心静气的作品不多见。

33分钟前
  • 能工巧匠沙门哥
  • 推荐

市井生活,寫實風格。難得一見的香港電影類型。許鞍華的細膩。

35分钟前
  • 眠空御守
  • 还行

许鞍华喜欢拍小人物,拍的也出彩,生活的平淡与酸甜都有,但这部不好说列....温情有许多

38分钟前
  • Dyingpluto
  • 推荐

讲述倔强和孤独的淡淡的片子。不过隐约在安身上有基督教教化的意思在,团契也还是有作用的,当初总认为两位老人会死,最后也没事:相反当年姐供弟读书,现在两个弟弟又反过来要供姐姐的小孩——哪怕只是表达一下客气吧,最后毕竟中秋夜,影片在悲戚的淡淡中,最后又向上了。温情的片子。

43分钟前
  • 文泽尔
  • 推荐

09年看的时候,我活得像张家安;16年重看,我已经活得像阿婆;愿多年后再重温,我会活得像贵姐。

45分钟前
  • 不良生
  • 力荐

像溪流一样润物细无声

50分钟前
  • 爱吃烤鹅
  • 推荐

鮑起靜真是冇得頂…

51分钟前
  • 17950
  • 推荐

很温馨

53分钟前
  • 桃子爱吃鱼
  • 还行

《天水围的日与夜》展现了主流港片之外的一抹清新, “琐碎便是生活”阐述的克制又不失温情,是近五年来最细腻动人的香港文艺电影。

58分钟前
  • 影志
  • 力荐

6/10。叙事散漫实则暗中推动,阿婆开头为何孤身一人又在等谁电话,为看望外孙和女儿早逝的事件留伏笔,儿子无所事事的样子逐渐令观众改变其印象(深受老师喜欢,不打麻将不妒忌出国学习的亲戚),母子讨论便利店报纸开支、吃月饼(舅舅的关心)榴莲(家人的分享)袖子(邻里的陪伴),话语和生活场景还原准确。

59分钟前
  • 火娃
  • 还行

安仔好乖好靓仔啊!(感觉是gay

60分钟前
  • 王大根
  • 推荐

日子一天天过,张家安亦从母亲身上、几件平常事中了解到生活的多面,舅舅们并没在心理上疏远他们母子,每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要过。他做好了若是会考成绩不理想,便出来做事的准备

1小时前
  • (๑⁼̴̀д⁼̴́๑)
  • 推荐

沉静的美,默然的温暖,无声的感动。

1小时前
  • 艾小柯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