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已完结

主演:詹姆斯·卡梅隆,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彼得·卡帕尔迪,乔治·卢卡斯,吉尔莫·德尔·托罗,爱德华·诺麦尔,克里斯托弗·诺兰,基努·里维斯,保罗·范霍文,鲍勃·巴拉班,吕克·贝松,玛德琳·布鲁尔,马克斯·布鲁克斯,凯尔·杜拉,约翰·戴克斯特拉,加里斯·爱德华斯,乌比·戈德堡,杰夫·高布伦,阿齐瓦·高斯曼,约瑟夫·高登-莱维特,詹姆斯·古恩,乔什·哈切森,罗伯特·柯克曼,弗朗西斯·劳伦斯,肖恩·列侬,约翰·利思戈,克里斯托弗·洛伊德,布鲁斯·米勒,罗纳德·D·摩尔,格里高利·尼克特洛,盖瑞·罗斯,

类型:美剧地区:美国语言:英语年份:2018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2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3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4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5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6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3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4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5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6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7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8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19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六集重点全汇总。卡梅隆为什么“怼”复联?因为他觉得科幻该长这样

巨著经典太长不看?马克n部剧却没时间? 我们做了这个“速览”栏目,让空姐替你刷剧啃书,然后给你讲故事。

我爱科幻的理由,是它不断提出宏大的问题:宇宙中有什么?世界将会如何终结?我们的科技会毁灭我们吗?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们能从这些精彩的故事中学到什么?

——詹姆斯·卡梅隆

前段时间,“卡梅隆炮轰复联”事件传得沸沸扬扬。

卡梅隆在推广自己的新纪录片《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时,告诉在场媒体:“我希望我们能很快对‘复仇者联盟’感到疲倦,并不是说我不喜欢这些电影。只是,除了雄性激素过高、没有家庭的男人们花两个小时拼死冒险顺便摧毁城市之外,还有其他故事可以说。”

仔细看来,卡梅隆只是觉得超英电影充斥市场,有些单一而已,结果传成了“炮轰”。

虽然是个误会,可也抛出了问题:卡梅隆心里的“其他故事”,长什么样子?

答案就在这部大佬云集的纪录片里。

这部纪录片的形式是卡梅隆对话一众大佬,谈论科幻作品中的各种主题。

至于有哪些大佬?

导演有克里斯托弗·诺兰、雷德利·斯科特、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乔治·卢卡斯……

演员有威尔·史密斯、阿诺·施瓦辛格、基努·里维斯……

作家有刘宇昆、特德·姜、安迪·威尔……

大佬们就是吸引粉丝的手段吧!

八卦与干货齐飞,趣闻共理论一色,来和空姐一起看看,卡梅隆究竟谈了些什么吧。

第一集:《外星生物》

在这一集中,卡梅隆主要探讨了科幻作品中外星人的形象,与外星人沟通,以及外星人所代表的含义。

如何塑造外星人的形象?

首先得明确,这些外星人必须异常非凡而独特,不能“只是我们曾见过生物的复制品”。

乔治·卢卡斯认为,这是科幻电影的最大问题之一。

其次,虽然他们不能是简单的复制品,但也得取材于生活。

乔治·卢卡斯设计《星球大战》里的外星人,靠去水族馆,看海洋生物产生灵感。卡梅隆也依靠去大海的潜水经历,拍出了《阿凡达》上的一整个潘多拉星球。

最后,按照你想要塑造的风格,随机应变。

要友好?给他们大眼睛和大额头,这些在人类社会里我们认为可爱的特质。

要吓人?就设计得看起来滑溜溜,且像爬行类动物,以此让人感到恶心反感。

要让人产生共鸣?

那就让它具有一些似人的特征。产生什么样的共鸣,来源于借鉴的是什么形象,借鉴的是什么行为特征。

导演史蒂夫·斯皮尔伯格让设计师给《E.T.》中的外星人ET,融入了一些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的感觉,让它显得睿智又哀伤。扮演ET的演员,在临别时,如人类抚慰孩子一样,拥抱小男主。两者结合,让ET这个形象异常感人。

集大成者,非“异形”莫属。

异形糅合了暴力、性、奇异的美与优雅,卡梅隆称赞雷德利·斯科特:“我认为你创造了有史以来最棒的外星生物。”(关于异形的诞生,空姐写过一篇八卦:雪莱和拜伦的暧昧孕育了异形

怎么和外星人沟通?

这个问题有两个前提。

其一,地球之外有别的外生物吗?

其二,我们是否想要与其他星球或其他文明接触?

诺兰觉得,“天文学家卡尔·萨根用数学分析证明了,有其他文明的可能。”

斯皮尔伯格表示:“我愿意相信他们是存在的。天哪,我一直盼着能看见一次UFO。”

卡梅隆调侃:“许多人说,几十年来,你一直有意放松人类的警惕。”

没想到你是史蒂夫·外星人间谍·潜伏者·人类之敌·斯皮尔伯格。

但是,与外星人沟通,很难。

从《索拉里斯星》《星际迷航》到《童年的终结》,众多科幻电影都表示:难。

虽然难,但还是要沟通。

做得最好的科幻作品,是特德·姜的《你一生的故事》及其改编电影《降临》。

《降临》展现出了,与外星人沟通需要付出的努力,和两个物种努力达成沟通之后的收获。

《降临》真正地描写出了学习外星语言的过程。主角在与外星人成功沟通之后,不仅化解了两个物种之间的战争危机,也收获了新的思维方式。

借外星人表达了什么?

和平友好的外星人,代表了人类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斯皮尔伯格饱受父亲影响,从六七岁的时候,他父亲就常常带他看星空。他记得小时候看着星空说:“如果我有机会拍一部科幻电影,我希望那些家伙是为了和平而来的。”

后来他果真拍了《第三类接触》。

《第三类接触》最开始的名字叫《仰望天空》,就引自《怪人》的这句话。《第三类接触》的男主放弃一切,只为探寻其他星球上的生命,他代表着那些相信人类并不孤独,并勇于探索的人。

之前的电影,几乎都将外星人塑造成邪恶的怪物。斯皮尔伯格相信,外星人所代表的美好事物,一个无限优越的文明,也会找到人类最好的一面,并将这最好的一面发掘出来。

斯皮尔伯格:“‘善孕育更伟大的善’,这就是我心中最好的科幻作品的作用。”

在《E.T.》中,斯皮尔伯格更将这种温情发挥到了极致。

《E.T.》本来没有外星人,斯皮尔伯格从父母离婚的亲身经历出发,想讲一个离异家庭小孩的故事。受《第三类接触》外星人告别那一幕的启发,他设想外星人没有走,而是迷了路,遇见这个小孩,弥补他的创伤。

影片中,E.T.奄奄一息那幕,是源于约翰·列侬的去世,让编剧深受感触。希望以此抚慰那些经历过亲人离世的孩子们的心灵。

反之,外星人入侵电影,投射了人类的恐惧。

这种恐惧是间接的,并不能真正伤害到银幕前的观众,因此能释放人们心中的压力。外星人这个形象,成为了罪恶感和恐惧的载体。

从外星人入侵主题的鼻祖,《世界大战》的各种流传演变中,能看出科幻作品中,“外星人”这个形象所代表的各种恐惧和恐慌。

1.殖民侵略。

《世界大战》最初是科幻作家H.G.威尔斯于1898年发表的一篇科幻小说,其核心是更高级文明对人类文明的入侵。当时英国正在对印度进行殖民侵略,作者意图呈现:“当发生在你身上的时候,是什么感受?”

2.纳粹主义和二战的威胁。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公民凯恩》的导演奥森·威尔斯,在1938年万圣节,将《世界大战》改编为广播剧。其中含有“火星人进攻地球的先头部队”“这是现代战争各国部队遭受的最大的溃败”等内容。

3.核武器的威胁。

在人类拥有核武器后的1953年,电影《世界大战》描述了发生核毁灭的时候会是什么情况。

4.恐怖袭击。

2005年的《世界大战》里,有一种9·11事件后大灾难的感觉,故事表达了人们需要团结在一起的主题。

还有一些外星人入侵的电影,则在直接的外来灾难之外,试图表达更加多元的恐慌。

比如意识形态的威胁。

《天外魔花》被认为是共产主义威胁的影射。

或是恐惧表达真实的自我。

《人体异形》隐喻了封闭自己真实内心的人。

最重要的是,科幻作品并不是真实的。想象中的危机,给了我们自我审视的空间。

最后,还有一些借外星人来探讨社会议题的科幻电影。

在科幻作品里,发生在外星人身上发生的很多事,就是人类之间会发生的事。

《第九区》里的外星人,是难民的象征。

《第九区》的主角被迫成为外星人,于是体验了被扔进难民营,被人类文明驱逐是什么感受。拍摄时,正值南非人对津巴布韦难民的仇视达到顶峰,南非人在难民脖子上套上轮胎,然后将他们烧死,因为他们夺走了南非人的工作。

《阿凡达》中,呈现的是人类的殖民行为。

《阿凡达》中的人类将潘多拉星球作为殖民地,肆意攻击掠夺。到最后,观众完全站在了外星人的一边。

总的来说,我们谈论外星人的时候,实质上是在谈论人类自身。

第二集:《外太空》

这一集探讨了外太空的视觉打造,和去往外太空的意义。

如卡梅隆所说,“外太空,是我们希望其成为的任何样子”,无论是幻想还是写实,探索还是剥削,宇宙都通通可以容纳。

视觉上,尽力让宇宙看起来更逼真。

夜晚的星空,既给人被黑暗吞噬的恐惧,又有着未知的原始吸引力。电影所做的,就是抓住这种惊异,然后想象探索宇宙可能是什么样的。

早期的太空旅行作品,展现了无穷的想象力,但并不真实。

1902年的《月球旅行记》用大炮把航空器打上月球,它是科幻电影兼电影特效的鼻祖。

譬如《火星之旅》(1918)称“氧气不是必须的,在这个大气层里我们可以轻松地呼吸”。角色可以毫无困难地在太空行走。

但很快,对太空和太空旅行的电影描写变得科学起来。

在《月亮上的女人》(1920)中,导演弗利茨·郎呈现了升空时对胸膛、呼吸的重力压迫。

归功于影人的自觉,也得益于约翰·W·坎贝尔(《惊奇科幻故事》杂志主编,美国科幻小说“黄金时代”的开山祖师)提倡科学逼真性的标准。

科幻大师海因莱茵,则正视“该如何做到,怎样解决技术问题”,这直至如今也仍是科幻小说的重要主题。

《地心引力》描述了太空中碎片连锁反应的“凯斯勒现象”。

在科学上力求逼真,能带来无与伦比的美感。

《地心引力》的成功之处是,不仅表现了人类在宇宙面前的渺小,也展示了看到这种景色的主观感觉。

审美终究不能像科学准确性一样量化,不同年代的人,对如何呈现“逼真”的未来,会有不同的想象。

“史上最佳科幻电影”《太空漫游2001》,完全立足于现实的物理法则,同时又奉献了影史留名的视觉盛宴。

呈现出的是超越时代的极简纯白风格。

七八十年代愤世嫉俗的文化,使得《异形》(1979)不再具有《2001太空漫游》(1968)那种簇新闪亮的审美。

当时流行的“脏科幻”风。

而且科学准确,也并不容易做到。

宇宙浩瀚无垠,动不动就隔了N个光年。所以,创作者只得“无中生有”出超光速飞行的设定来。

卢卡斯觉得这没什么:“科幻作品里实际不存在任何限制,要跳出思维局限。”他并不追求科学准确,把《星球大战》看成太空肥皂剧,而不是科幻片。

为什么要去太空旅行?

可以幻想更美好的未来。

正因为太空遥远不可即,反而有了讨论现实议题,并演绎未来生存、生活的乌托邦式幻想的空间。即使发生争议,也能用“别跟幻想的世界较真”来抵御。

60年代的《星际迷航》系列就借太空旅行主题,探讨了种族问题、性别歧视。在它之前,未来世界没有有色人种。

在这种演绎下,即使现实世界并不像乌托邦那么美好,但给人向上和争取的希望。

《星际迷航》产生了巨大的文化影响力,激励人们为平等互助的世界而奋斗。

就是有趣。

1977年,《星球大战》的出现,完全等于“亦可赛艇”。

在它之前,科幻作品悲观消极三十年,越来越不挣钱。从光剑、原力到白兵、黑武士,《星球大战》的新鲜事物数不胜数,开启了惊险、刺激的太空冒险电影时代。

虽然电影如此划时代,乔治·卢卡斯导演还是谦虚表示,电影不能说是原创,只是自己以往经验的组合。

西部牛仔的风格,青春成长的主题,更重要的是“跳出固有思维”的主观性和梦幻色彩,让《星球大战》激发了一代人对科幻作品的热情。

卢卡斯称,电影是拍给十二岁的孩子看的。

借宇宙的背景,描绘人类社会中的问题。

外太空时代也得警惕星际殖民和剥削。

可以驰骋想象,任意创世。

因为宇宙就是一张可以任意书写的白纸。

想象力的触发条件,可能是你爸妈觉得看电视影响很不好。

斯皮尔伯格小时不能看电视,只好自己幻想一些东西来自娱自乐。

也可能和卡梅隆一样,小学三年级成了《神秘岛》粉丝,就自己原创了一版神秘岛模型。

后来则是原创了一个星球……

创世的细节,要抠多细就可以抠多细。

除了全剧组只有导演和女主角会这门四百词的“神语”。吕克·贝松还经常给故事里的法律、食物、警察写小传,是细节帝了。

或者,鼓励人们去探险。

为了生存下去,地球上的我们,得和在火星种土豆的马特·达蒙一样,努力用科学去应对威胁。

作为宇宙公民,宇宙就是我们的家。

第三集:《怪物》

这一集中,卡梅隆探讨了科幻怪物片的起源、怪物所象征的恐惧、怪物的设计、科幻怪物片的价值。

科幻怪物片,还是恐怖片?

恐惧源于警惕自然界可能出现的困境。我们是否做得过火,是否还需要了解什么,是否还没准备好面对什么?

早期恐怖片的怪物,来源于宗教性的善恶之争,所以有超自然的狼人僵尸吸血鬼。到了后来,科技逐渐成为新的恐惧来源,于是科幻怪物成为了恐惧的代表。

《侏罗纪公园》就将这种恐惧,活生生地呈现在了银幕上。

从片种来说,传统恐怖片发展到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衰落,科幻怪物片填补了这个“恐惧需求”的空白,实际上是恐怖片的一种。

不同的是,科幻怪物片里,最终怪物总会被战胜。我们正是通过这种方式来排解恐惧。

至于影片过程要多吓人,就见仁见智了。卡梅隆说,如果是他拍《侏罗纪公园》,他会拍成《异形》那种,可惜他慢了斯皮尔伯格一步,没抢到这个项目。斯皮尔伯格表示,到我手上就是“十二岁小孩视角”,怎么滴?

怪物代表着恐惧,恐惧什么?

最普遍的恐惧,是科技至上会带来毁灭。

科幻小说的始祖,是玛丽·雪莱出版于1818年的《科学怪人》。小说讲述了一个科学家企图创造生命,却造出了可怕的怪物,成为人造怪物的始祖。

这种“用科技扮演上帝”的情结,出现在了众多科幻怪物电影之中。

经典电影《弗兰肯斯坦》(1931)直接诠释了这一点。

这种行为违反了自然规律。其结果,是诞生了令人恐惧、厌恶的怪物,隐喻了一味追求科技发展,可能带来的种种后果。

《变蝇人》的主角用自己作人体实验,最终成了怪物,自食其果。

还可以代表无法区分善恶、人类自身存在的恐惧。

怪物是一种似人生物,太像人,以至于会让人类质疑自己与怪物有什么区别。

《怪形》设定怪物能够拟态,从而隐藏在人类之中。

前文提及的科幻界大佬约翰·W·坎贝尔,就是基于小时候把母亲的孪生姊妹认错成自己妈,这个无法区分的恐惧,创作了《怪形》的原著《有谁去那里》。

成长的过程让人恐惧。

时代的罪恶(如《哥斯拉》象征日本遭核武器摧残)让人恐惧。

等等等等。

无论是代表什么恐惧,科幻怪物片都能帮你将这些恐惧宣泄出去,让你勇于面对现实。

帮助你逃离噩梦与恐惧。

科幻怪物片,是人类宣泄恐惧情绪的出路。

怪物怎么设计?

STEP 1:相信科学。

斯皮尔伯格想让恐龙吐舌头,被技术部门及时制止。

STEP 2:去**的科学。

哥斯拉究竟男的女的?

严肃,越诡异才能越吓人。

《怪奇物语》的怪物设计,就是把眼睛去掉。

STEP 3:艺术源于生活。

哥斯拉的日文字面意思是“大猩猩鲸鱼”,取自员工绰号。

先在日常化的情景中构建亲近度,再结合自身经历吓你一跳。

向斯皮尔伯格学习。

第四集:《黑暗未来》

黑暗未来有两种,一种是人类濒临灭绝的世界末日,一种是残酷的反乌托邦社会。

本集讨论了为什么人们热衷黑暗未来,作品里的英雄角色,以及重建未来。

迷恋世界末日?WHY?

第一个原因太明显:每个人都有“末日即将来临”的恐惧。

数数看,从人口过剩、气候变化、核战争到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灭绝的理由不要太多。

后末日类型的科幻作品,承载了每一代人的焦虑和噩梦。

第二个原因是:末日让人失去一切,回归生来的孤独。

这是吉尔莫·德尔·托罗(《环太平洋》《水形物语》)提出的。

“一人,一车,一把枪”,这样简化的生活方式,是二十世纪对后末日时代,以狩猎为生的生活幻想。

典型代表,《我是传奇》,一车一人一枪,还有一狗。这个本子被施瓦辛格捂了十年,威尔·史密斯软磨硬泡:“你都当州长了不会有时间拍的!”终于让施瓦辛格松口,简直是虎口抢食。

反乌托邦社会的吸引力在于?

归根到底是:可以谈论社会议题。

反乌托邦属于科幻题材,建立在幻想之上,规避了现实题材谈论这些议题,可能遭遇的阻碍。

剧作家洛德·赛琳,就是长期遭到审查,才创作了系列剧《阴阳魔戒》,借科幻发表社会评论。

一个相似的人类社会,能够很直接地抛出社会议题。

《使女的故事》构造了一个压迫女性的社会,在其中,既让人联想到以往女性被迫害的历史,也重新审视了现实,不仅探讨了女性如何保持人性,还发出了“温水煮青蛙”的警告。

而且真的能对现实造成影响。

《饥饿游戏》中的三指手势,代表与独裁进行抗争。2014年,泰国大学生在示威活动中,模仿这一情节以示反对军事政变。

更重要的是,帮助人们重新审视现实。

现实世界是否已经是“黑暗的未来”?身在其中的人,往往无法分清。

《极度空间》中的经典设定,就是戴上特殊墨镜才发现,人类社会已被外星人占领,并深深洗脑。

有一类反乌托邦作品,能促使人们重新用一种全新、甚至偏执的眼光,去审视现实世界的不合理处。

在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作品中,主人公往往分不清生活的世界是真实的,还是虚幻的。《黑客帝国》也继承了这种精神。选择成为系统的齿轮,还是脱离舒适区,艰苦而真实地活着?除了欣赏酷炫而契合故事背景的“子弹时间”,你还可以静心思考背后的哲学含义。

所有的黑暗未来,都需要一个英雄。

英雄分两类,一类就是传统型的“救世主”,带有宗教意味的形象。

保罗·范霍文让《机械战警》的主角在水上行走,隐喻耶稣。这部电影的创作动机在于,“社会不可避免地在金钱和公司控制下运转,但或许能阻止这一切”。

一类则是反英雄形象,典型代表是《疯狂的麦克斯》系列。

系列第二部被赞为“朋克文化中的西斯廷礼拜堂”。

系列第四部直接构造了一个女性主导的世界。

英雄的责任,是去揭示、打败那些反乌托邦的势力,他们不一定成功,可即使是悲壮的失败,也让人认识到那些势力的真相,以及一个人为反抗他们,可以付出多少代价。

英雄就是希望的灯塔。

无怪于卡梅隆说:“只有英雄才是你的答案,你的救赎。”

毁灭之后,便是新生?

在黑暗未来的故事里,重建未来并不是一下子就建立起了乌托邦,而是人类重建,或者创造一个更好的世界的这个过程。

重建未来表达的是,“我希望我能”。

在所有社会规则都经历了大改、大清洗之后,人们需要努力地找寻真实的自己,找寻更好的那个社会。这个过程会非常艰难,会暴露人性最好与最坏的一面。

《行尸走肉》中,幸存的人类组成了不同的群体,各自探索着重建社会的不同方法。

最终,人类社会可能无法重建,但人性却得到了重建。

《行尸走肉》主要在讲的就是人在命运最暗淡的时刻,将自己从黑暗中拯救出来。

在最黑暗的地方,我们找到了救赎。

第五集:《智能机器》

这集要说的,总结下来只有两个方面:智能机器的各种角色,人类该如何应对智能机器觉醒。

智能机器都扮演了什么角色?

无非以下几种:奴隶、朋友、恋人、敌人。

“奴隶”这个含义,根植于“Robot”(机器人)的词义中。

这个词来自捷克舞台剧《罗索的万能工人》,“Robota”便指工人一词,其贬义就意味着奴隶。

科幻作品里,如《西部世界》《普罗米修斯》等作品,都是将智能机器视作奴隶。

朋友这个角色,主要是一些陪伴性质的友善机器人。

卢卡斯创造的机器人都是正面角色,也都是主人公的同伴。

这类机器人往往没有达到“自我意识觉醒”的智能。

恋人这个角色,性质比较特殊。

还未意识觉醒之前,这是一场人与“物”的恋爱,因此这种作品,大多是作为警示的意义存在,而不会去描写爱情的美好。

在《她》最后,男主重新开始了一段人与人的恋情。

敌人这个角色,就涉及到智能机器的进化了。

在《2001太空漫游》中,HAL-9000型电脑,首次让人们意识到了“智能机器可以拥有自我意识,它是另一种生物”。

尤其牛逼的是,那时候连台个人电脑都还没有。卡梅隆在《2001太空漫游》上映后数年间,在影院刷了十八遍,可见其震撼。

卡梅隆自己的《终结者》系列,则让“天网”成为了智能机器失控的代名词。

原本施瓦辛格被安排试镜的是男主凯尔的角色,结果和卡梅隆聊了很多对终结者角色的想法,最后卡梅隆拍板“你行你上”。

然后人类意识到,正是人类亲手创造了自己的敌人。

纵观整个《终结者》系列,真正的反派是人类自己。与之形成对照的是,《终结者》想要表达对科技的警示,为了制作电影,却最有效地使用了前沿科技。

为了避免智能机器成为人类的敌人,人类必须想办法下限制。其中最著名的规则,是艾萨克·阿西莫夫提出的“机器人三定律”。

第一法则,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或坐视人类受到伤害;第二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类命令;第三法则,除非违背第一或第二法则,否则机器人必须保护自己。

定律,就是等着被打破的。科幻作品进一步探索了,智能机器会如何意识觉醒,打破定律。

在某个节点意识觉醒之后,智能机器就将暴动。

在空姐看来,奴隶、朋友、恋人这样的角色,基本没体现什么意识觉醒,表明了在人们心里,意识觉醒就代表危险。

那么,意识觉醒之后呢?就得说到人类随之的反思了。

人类该如何应对智能机器觉醒?

第一步,意识到智能机器其实与人类拥有相同的命运。

卡梅隆谈到,他和许多人工智能专家谈过,而其中一个专家直接说:“我们要制造人类。”和人类别无差距的,拥有人格、自我、身份意识的“人类”。

人类和智能机器都是造物。智能机器只不过是由人类创造的智能,就一定低人一等吗?

第二步,意识到人类不应该自大地拒绝承认智能机器有意识。

在《太空堡垒卡拉狄加》中,人类起初制造机器人为自己服务,后来机器人有了意识,把自己看作人类的孩子,并欲通过“弑父”行为,完成成人。可是人类并不承认它们有意识。剧集试图表达,这种自大就是人类的弱点。

这里有一个问题:智能机器到底有没有自我意识?

《星际迷航:下一代》就讨论了这个问题。

情感会是人与机器的分水岭。

在《银翼杀手》中,复制人罗伊死前充满情感的独白,让人不得不承认,他就是人类。

第三步,也是现在我们还不需要做到,但必须准备好的一步——承认智能机器同样是人。

想想这个问题:人类阻碍一个拥有意识的种族,获得与人类平等权利的时候,人类与智能机器,谁才是真正的怪物?

承认智能机器同样是人,人类与拥有自我意识的智能机器恋爱,也就成为了正当的选择。

智能机器与人类,都是人。

卡梅隆认为,人类需要与智能机器相关的科幻作品,因为未来将至。

第六集:《时间旅行》

时间旅行这个话题,在科幻里是大热。

原因可能如诺兰所说,我们就一直生活在时间里,想要抓住流逝的时间而不能,所以自然会思考“要是我们能重新回到过去、扭转过去,会发生什么?”

也可能单纯如施瓦辛格所说,因为我们根本做不到时间旅行,于是就会向往。他非常想穿越回去,阻止自己拍《大力神在纽约》。

这是施瓦辛格拍的第一部电影,看剧照似乎明白了原因……

本集聊到了时间旅行有多少种形式,怎么进行时间旅行,以及时间旅行的代价。

那么,时间旅行如何成真?

虽然科学上,我们根本做不到,但正如乔纳森·诺兰所说:“研究如何实现时间旅行,开启了无数迷人的思想实验。”

早期作品里的时间旅行,使用的方法完全不科学。

基于查尔斯·狄更斯作品改编的《圣诞快乐颂》,就是靠做梦回到过去的作品。

不过好像,对于一个本来就不科学的事情,也只能是在作品里“装科学”。

《回到未来》系列就试图变得“合乎科学”。

在众多利用时间机器进行穿越的科幻作品中,《星际穿越》开辟出了一种非典型的时间旅行道路。

太空中的时间随虫洞、黑洞等天体作用,不同速率地流逝,达成“穿越未来”效果。在影片末尾超立方体的展开,更直接把时间折叠在了一个书屋里。

时间旅行有多少种打开方式?

1.前往未来。

严格来说,在H.G.威尔斯1895年出版的《时间机器》之前,并没有“Time Travel”(时间旅行)这个词,乃至其概念。

不过,H.G.威尔斯提到的,只是前往未来的时间旅行。

在1960年的《时间机器》中,男主角就去往了6年后的未来。(八卦一下,H.G.威尔斯的孙子,也执导了2002年电影《时间机器》)。

2.蝴蝶效应。

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就比去往未来复杂多了。后者会导致各种各样由因果关系导致的问题,产生各种不同的时间线打开方式。

比如“蝴蝶效应”,一个小小的改变,可能对未来造成巨大的影响。

这个想法,始于科幻大师雷·布拉德伯里出版于1952年的短篇科幻小说《雷霆万钧》。

返回到白垩纪的时间旅行者,因为踩死了一只远古世界的蝴蝶而改变了人类现在的历史。

3.玩弄时间悖论。

各种因果关系带来的逻辑问题,让科幻大师海因莱因看到了时间线上的无限可能性,他觉得这不是问题,而是机会。

因此,海因莱因一马当先,在1959年写出了《你们这些回魂尸》(在这看:经典烧脑短篇:《你们这些回魂尸》),成为了第一个愉快地玩起时间驳论的作家。

《你们这些回魂尸》讲述了一个自己上了自己,自己生了自己,自己杀了自己……的故事。这篇“神”作甚至被《花花公子》这样的色情杂志拒稿,原因是编辑觉得“有点恶心”。

4.“外祖父悖论”。

如果一名时间旅行者回到过去,在其母亲出生之前杀死了你的外祖父/外祖母,那么时间旅行者本人还会不会存在?

《回到未来》玩这个理论的方式,非常奇妙有趣。如果你破坏了你父母的婚姻,你就会在时间线上消除自己,从未来带来的照片上,你的影像就会消失。

你爸把你一把推开,虏获你妈芳心。一家人都得以在照片中重新出现。

可“外祖父悖论”真正提出的问题是:如果真能回到过去,我们拥有自由选择的意志吗?

《终结者》的逻辑悖论在于,天网派未来战士去杀死约翰·康纳,可是未来既然有康纳,难道不就意味着这次刺杀必然失败?

回答有两种:我们能够改变未来;我们只是命运的傀儡。

《终结者2:审判日》,莎拉·康纳直白地刻下了“没有命定”,表达反抗。《终结者》系列的关键台词也是“未来尚未确定”。

5.时间循环。

《土拨鼠之日》让“时间循环”这个概念大热,它的规则只有一个:主角无限重复同一天,并且只有他记得一切。

困在时间循环中,让主角从不同的角度重新审视他的人生,重新认识身边的人。

无论是哪种打开方式,时间旅行的重点,不是能否修正历史,也不是时间旅行本身,而是你是否能为生命中的各种可能性承担责任。

当你必须杀死未来30年后的自己,又知道自己30年后会被这样杀死,会发生什么?《环形使者》的主角发现,暴力只会滋生更多的暴力,于是他选择就在当下自杀,以此弥补自己的错误,跳出可悲的命运循环。

时间旅行的代价?

登上太空,自由探索的代价,是亲身骨肉老死不相往来。

《星际穿越》里,女儿说自己到了父亲离开时的年纪,他怎么还没回来?让屏幕前的父亲泪流满面。

企图改变过去,更无异于饮鸩止渴。

发明时间机器之后,《初始者》中的两位主角不断试图回去阻止前一刻的自己,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互相怀疑和欺骗对方,不仅友谊破裂,身体也濒临崩溃。

等下,那么严肃做啥?时间旅行就不能开开心心打打闹闹吗?

当然可以。

《比尔和泰德历险记》里,两个冒傻气的主角,利用时间旅行认识历史一堆名人,以此通过了学校的历史考试。

最右那傻小子是基努·里维斯,导演说他们去麦当劳吃饭,觉得前面排队的小伙子看起来吊儿郎当的很合适,就选了他俩,这个选角过程也是很任性了。

至于什么“外祖父悖论”嘛,往幽默方向编也完全OK。

没带钥匙又来不及去拿怎么办?不方,先在脑子里想,等有空了,回到过去拿钥匙并提前藏好。于是,现在就拿到未来的自己藏好的钥匙啦!当然,一会儿要想到做到。

现在享受未来的好处,只需要记得未来要回到过去一样样做,时间旅行也可以蛮好玩~

还有《神秘博士》这种纯粹的英式幽默,时间旅行本身是一连串的快乐之旅,在这过程中,博士选择的普通人旅伴,可以见识到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更全面地理解生命,观众也一样。

除此之外,还有一点:与你爱的人告别,但仍要继续生活。因为时间领主被设定为能够以别的形态重生。从1963年至今,饰演《神秘博士》时间领主的演员已换了十三任。

诺兰说,看向过去,和看向现在,实质上看的都是一分一秒的时间。

时间旅行的潜力是无穷的,对吧?

时间旅行让我们有机会,去审视我们曾做过的决定,或者探索我们可能的未来。“未来就是现在”。

可惜,斯皮尔伯格说他曾问过霍金,人们是否能进行时间旅行,霍金的回答是:

看来人们只能在科幻作品里想象回到过去会发生什么了。

做完这六集速览,空姐觉得,阿西莫夫的这句话,是最好的总结:“创新是科学房屋的生命力”。

本文首发于公众号 架空(ID:jiakong2017),这里是科幻、奇幻、惊悚的世界,欢迎关注。

“架空”开设了全新小说号【独角兽小说】,主要提供科幻、奇幻、悬疑、惊悚类原创精品。也许下一个《基地》就会在这里诞生。

WARNING:想象力匮乏者请止步!

 2 ) 分分钟都要截屏做笔记,记录了些里面的内容

《星河舰队》是特洛伊·多纳休和桑德拉·迪伊到外太空去,对抗巨型虫,然后成为纳粹,这就是一句话简介。

科幻可能是打开视野的最佳方式了。宇宙是世界上最大的画布,你可以书写任何事,打破所有限制,因为未来从定义上就是无限的,即便有限,我们也不知道。

“我们是格鲁特”这句对白是整部电影的主旨所在。这是一个关于一只浣熊和一个人类,一位绿皮肤的杀手和一个傻大个的故事。

科幻从不是用于预测未来的,而是选择未来。它关注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和我们想要去的方向。

《黑客帝国》预言了这样一个社会,人们可以插入一个虚拟世界系统然后迷失自我,人们可以看到自己想看的,相信自己愿意相信的,因为这样舒适又安全,即使一切都是谎言。《黑客帝国》是一部完美的科幻作品,因为其中有选择自身命运的伟大时刻。我们是选择插入系统变成机器的一个个毫无意识的齿轮呢?还是脱离系统选择生活在一个寒冷黑暗、世事难料,艰苦却又真实的世界之中呢?

我们这个社会渴望将我们的噩梦在大小荧幕上被夸大展现。所以在我看来科幻作品大部分应当来源于此。但随着我们进入技术时代以及科学时代,我们的恐惧和焦虑在于这项巨大的人类实验将向何处发展。最好的科幻作品都是警示寓言。

你可以将《终结者2》解读成旧版特效和新版特效之间的较量。这是《终结者》系列电影体现出的迷人的讽刺意味。他们对前沿科技的使用比其他任何电影都有效,但他们所表达的是对科技的警示。人类天性便有自我毁灭倾向。《终结者》的剧情,我认为我们一直在对抗这个来自未来的机器人,但我们真正对抗的是一直研发这种机器人的人类。只有人类意识到我们有可能制造出能控制地球并使我们变得强大的机器,我们就会继续这样做下去。我们在与创造天网的本性斗争,但人类永远不会停止,我们才是固执的反派,这使得电影中的情节再三发生。

詹姆斯卡梅隆与施瓦辛格对话:我们当时无法预料到三十几年后,当人人用天网来形容背叛我们的人工智能时,我们身处何方。我认为一部分原因是——你有一种感觉,就像下雨前,你知道要下雨了。在科技发展的某些时刻也一样,你会有类似的感觉,你会感觉到仿佛某些事即将发生。我认为现在的普遍共识是我们正处于大雨将至的时刻,或许这一刻会在十年或者二十年以后才来,并且可能并不是个圆满结局,而且没有预演。你说的对,不能重拍第二场。不,只能这样了。

詹姆斯卡梅隆与斯皮尔伯格对话:伊隆·马斯克一直认为第三次世界大战,而会是机械试图统治人类的战争,不会是核战争。斯蒂芬·霍金也持有类似的观点。这非常惊悚,因为这就等于说尽管人类不情愿,也会有种比我们更聪明的棋高一着的物种会以世界为棋局,将死我们,彻底灭绝我们。

机器人三定律:第一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因不作为致使人类个体收到伤害。第二,机器人必须服从适格人类的命令,除非该命令与第一守则抵触。也即,机器人不能因指令杀害人类。第三是机器人可以自卫,除非违反第一或第二守则。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讲述的是深空舰队中最后幸存人类的故事。此前机器人的袭击已经使人类元气大伤。所以其故事线就是人类起初开始制造机器人来完成他们不想再干的脏活。随后出于对缔造者的敬畏,机器们自己让机器变得更像我们。赛隆人有血有肉,就像人类。赛隆人把自己看作人类的孩子,并认为除非自己的“父母”死去,他们才真正长大成人,所以他们决定在这场末日之战中,彻底摧毁自己的人类缔造者。表面上看,《太空堡垒卡拉狄加》是在说“小心你发明的东西”,但我认为节目深层的含义不在于此。我认为它是在说,人类最大的弱点就是不愿承认他人的价值。主要矛盾在于这两者之间。剧中对话:我们是人。不,你不是。你并不真比我们强大。你终究只是一堆机器。“血肉之躯”是酷刑那一集,这是两个人的对手戏。问题是,她会因为他不是真正的人类而在道义上少收到谴责吗?在这个场景中,是人类在遭受折磨,放声哭泣,经历痛苦,还是说这一切都是精心设计的模拟试验?我们想解决这个问题:在这样的战时社会,什么是道德和公平。但是同时,我们也在剧中检验另一个关于意识与人格的问题。谁才是真正的怪物?是那些明知自己创造的生物和人类对等,却依旧奴役他们的人类吗?还是那些起义反抗这种人类的奴隶呢?《太空堡垒卡拉狄加》的核心理念是人类值得幸存下去吗?我们可以赢得幸存的权利吗?剧中对话:要知道,当我们与塞隆人斗争时,我们是为了避免自己被灭绝,但是我们从来没有问过为什么。作为一个种族,我们为什么值得被拯救?这是一个绝妙的问题,赛隆人在剧中从对人类的盲目仇恨演变到与人类个体有了更多接触,与他们有了共同的经历,感受到更多的情感。然后人类意识到了赛隆人不像他们开始想象的那样单一而平庸。剧中对话:

詹姆斯·卡梅隆与雷德利·斯科特对谈——我和一些人工智能专家谈过,有一个专家直接说“我们要制造人类”,然后我就问“你说人类,你是指有人格吗?他们有自我,有身份意识。”他说,“是的,这些都有。”如果你属于一群很聪明的人类正在制作人工智能,绝对不应该加进去的东西之一,就是加入感情。因为如果有感情,感情有很多面,其中包括欺瞒、不满、愤怒、仇恨以及爱。如果一台机器变得足够像我们,足够复杂,到了某一时间,我们是否还能看出差别在哪里?差别在它有没有自由?有没有自由意识?

“Robot”这个词来源于捷克舞台剧《罗梭的万能工人》,这个词的意思是工人。它的贬义则意味着奴隶。所以我们对于机器人的概念,向来就直接联系到他们是比我们低一级的存在。

《银翼杀手》——所有时光都将流逝在时间长河里,一如消失在雨中的泪水。

倒不是想矫情地说同理心怎么样,但看起来,同理心就是道分水岭,区分开人类和其他事物。

我们是不是正把人工智能王国的钥匙交给机器?我认为不该这么做,人工智能具有极大的潜能,既美好,有危险。发明者常常沉溺于自己的成果中,而不去关心实际产生的后果,这就是问题的所在。当人工智能摆脱人类的控制时,危险也随之产生。一旦越界,人类就会遇到麻烦。有了人工智能,就必须对其有所限制。你的手必须随时准备拔掉电源。每时每刻,绝不放松。

我们是由我们所经历的每一秒塑造而成的,而一想到我们可以重新经历一遍,或者从另一个角度看一遍,这种想法很人性,触及灵魂。

詹姆斯·卡梅隆与施瓦辛格对谈——这是每一个作家在时间旅行的故事里总是在纠结的事,如果你回到过去,在那里做了某些事,造成了你祖父的死亡,当时他还没有让你祖母怀孕,你因此不再存在,但如果你不存在,那你一开始就不会进入时间机器,然后回到过去做那样的事,所以发生了什么?他们管它叫祖父悖论。

但问题是如果在时间上来回穿梭是可行的,我们还能有自由意愿吗?因为《终结者》系列电影的核心就在于此,就是自由意愿。如果某人从未来回来,来改变当时的情况,那我们岂不都是时间线上的傀儡?

詹姆斯·卡梅隆与诺兰对谈——人们总是问我,为什么我对时间感兴趣。我说,“因为我一直活在时间里。”我这样,我们都这样。我们仿佛被困在时间中。我们似乎是想要抓住每分每秒。我们什么玩意都拍下来,对不对?我们绝望地想要抓住当下的现实,但它总会流逝。时空旅行让我们有机会设问,“要是我们能抓住呢?要是我们能扭转那一刻呢?要是我们可以回到那一刻呢?”这就是所有科幻作品的核心——设问要是我们可以进行太空旅行呢?要是我们可以进行时空旅行呢?

时间旅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不可能实现的,也就是回到过去。而另一种时间旅行,不仅有可能实现,并且已经在现实世界实现,也就是利用时间膨胀前往未来。科学上有个被称为“双生子悖论”的理论,主要是说如果我的双胞胎兄弟登上一艘飞船,并且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航行,然后再回到地。当我的那个兄弟回到地球时,他会比我年轻。

时间旅行的故事就像浮士德。和恶魔讨价还价。任何事都是一种交换。如果你把灵魂出卖给恶魔,你便可以得到想要的一切,但最终你会付出代价。

时间旅行很年轻,是个新的概念。H·G·威尔斯之前,时间旅行是不存在的。造就威尔斯时间旅行故事的是一台机器,人可以造出这种机器在时间中穿梭,如同火箭在太空中一般。这个想法令人无法抗拒。在英文中“时间”和“旅行”这两个单词从未被放在一起使用,直到H·G·威尔斯创造了这样一个角色,他称之为时间旅行者。

如果你回到过去,那么你将碰见各种各样由因果关系导致的问题。这一观点用一个词组来表达就是蝴蝶效应。一个复杂系统中的微小改变或微小扰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不可预测的后果。这要从雷·布莱伯利的《雷霆万钧》说起。这个故事的基本情节是,你可以穿越到过去,但你要留在这个悬浮的平台上。你还可以射杀恐龙,但得保证它是即将死掉的,这样你就不会改变未来的任何事情。可是有一位傲慢的猎人,走出了平台并杀死了一个蝴蝶...回到原来的时空后,他的未来变成了原来世界的反乌托邦的样子,他几乎认不出来了。布莱伯利创造了这些具有深意的暗喻,这些暗喻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人们后来所理解的诸如时间旅行的概念。如果你在过去改变了一只蝴蝶,整个未来都将随之变化。

《前目的地》讲述的是一位雌雄间性的时间旅行者。她在生命的一开始是一位女性,后来被强迫转变性别,成了一位男性。然后这个男人穿越到过去爱上了女性身份的自己。然后这位女性生了一个孩子,这个孩子成为了他们自己的造物。因此这是一个关于雌雄间性的时间旅行禁忌爱情故事。

《神奇博士》里对话——这里有什么邪恶吗?没什么东西邪恶。大多数只是饿了。从食物链的另一端看,饥饿就是邪恶。你认为你的培根三明治也爱你吗?

博士的第一位扮演者威廉·哈特内尔病了,不能继续拍摄。于是大家提出了一个非常棒的想法,让博士有重生的能力。这个设定让剧集得以延续,因为我们每隔三四年就会更换主演,这是绝无仅有的。它有其他层面的哲学性,引人思考,让这部剧有着非常非常丰富的内涵。人们总是问我,为什么这部剧能吸引这么多人。我的答案呢,虽然不情愿这么说,毕竟无助于剧集的推广,其实整部剧讲的是死亡。《神秘博士》有非常强烈的主题,就是死亡。主角全部死了,我认为这是这部剧最为神秘的一点。因为在剧中某处,人们能透过电视剧看的生活。你所爱的人离你而去,但你的生活必须继续下去。在时间旅行的故事中,人们想了很多办法,偷偷地逃避死亡。人的生命终将在时光中流逝殆尽。时间这个混蛋。

詹姆斯·卡梅隆与诺兰对谈——冥冥之中,我们的灵魂听到有关时间旅行的事,这有些宿命论的意味,但多少又让人觉得安心。因为时间旅行能告诉你,哪些错误会一直出现。非常有趣的一件事是,有一天我向我的孩子解释说,可以用望远镜实现时间旅行。望远镜能从时间上回顾过去,它是时间机器,是空间角度之外的。如果从更远处望向最小的那颗星,你看到的是更加遥远的过去。理论上讲,你可以造出性能更强的望远镜,这样就能看到更久远的过去,是个有些烧脑的想法。理论上讲,太阳很可能已经在七分半前熄灭了,而我们还不知道,因为光传递到这儿,是需要时间的。就时间而言,你在回望过去的同时,也在看向现实世界。就在这间屋子里,你环顾四周就是在回顾时间。我认为时间旅行故事潜力无限。

 3 ) 科幻圣经

一、大导演的名利场

老雷《异形》《普罗米修斯》:宗教、宇宙、哲学、暴力、性、侵略、黑色幽默

詹姆斯·卡梅隆《阿凡达》《终结者》:

斯皮尔伯格《E·T》《第三类接触》《头号玩家》《辛德勒名单》:同理心(共情共鸣)、童心(童话家)、温情

卢卡斯《星球大战》:自嘲是外太空的肥皂剧,却是很多导演的引路人。慢慢积累(模仿名家大咖)。鼓励小盆友想象和创作(不要小瞧12岁小孩)

《黑客帝国》:个人选择的高光时刻

二、科幻的魅力:太空世界是未知的无限的,可以任意想象和创作。(人类需要想象)

1、从外太空、外星人、怪物、黑暗未来(反乌托邦、末日启示)、智能机器、时间旅行六个角度来剖析了科幻片内核。

2、科幻片都是具有警示意义的。

3、未来是人工智能(AI)的世界,AI算法既优化了人类生活也弱化了人类的作用。对于AI必须要有限制,千万不能赋予其感情(人性:同理心)。电子产品只能当工具,太依赖电子产品反而成其奴隶。

4、时间旅行:极可能穿越到未来(近未来的宇宙世界:时间膨胀效应),不能回到过去。时间旅行是有代价的。

5、只要保留人类文明就会灾后重建。可是幸存的人将永远带着伤和疼痛,永远不可泯灭。

 4 ) 科幻的六个主题(短评又写不下了)

1.alien life

对外星生命的想象总有参照,我们将它们与自身对比。

2.outer space

星际旅行的概念,科幻电影鼓舞我们往更远探索。

3.monsters

怪物像我们的阴暗面,我们消灭它们以排解恐惧。

4.dark futures

对反乌托邦和后末日时代的描述是给我们的警告,“注意了,如果我们这样做会导致严重的后果”。

5.intelligent machines

我们需要对抗的不是机器人,而是我们自己想要创造机器人的愿望,我们才是固执的反派。人类的问题在于认为机器人是低一等的存在。人类值得成为幸存者吗?机器可以拥有权利吗?你随时要准备拔掉电源。

6.time travel

诺兰:We desperately want to hang on to this reality and it recedes.What time travel allows us to do is to say "okay,but what if we could?"

 5 ) 卡梅隆科幻故事里的电影和书(更新到06)

这部纪录片信息量实在太大,每一次对话都值得仔细体会。作为科幻迷,二刷的时候拉了影单和书单,慢慢的补完。 最后一集花了很大篇幅讲神秘博士,人总会离开,但生活还要继续。科幻之外,总要面对真实的生活。

01.外星生命

电影: 《第三类接触》1977 《怪人》1951 《降临》2016 《独立日》1996 《阴阳魔界》1962 《魔茧》1985 《侏罗纪公园》 《世界大战》1953 《世界大战》2005 斯皮尔伯格 《神秘科学影院三千》 《来自外太空的它》 《地球大战不明飞行物》 《天外魔花》1956 《人体异形》1978 《超时空接触》1997 《索拉里斯星》2002 《星际迷航》1966-1969 《童年的终结》2015 《阿凡达》2009 《怪奇物语》 《异形》1979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异形4:浴火重生》1997 《异星兄弟》1984 《异形帝国》1988 《第九区》2009 《ET》1982

书: 《双面好莱坞科学科幻大不同》(台译)西德尼·珀喀维兹 《科技之美》安娜李·奈维茨 《世界大战》HG威尔斯 《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 《20世纪50年代的好莱坞及低成本电影的重生》布莱尔·戴维斯 《索拉里斯星》斯坦尼斯拉·莱姆 《童年的终结》亚瑟·C·克拉克 《你一生的故事》特德·姜 《死灵之书》

02.外太空

电影: 《2001太空漫游》1968 《星球大战》 《地心引力》2013 《月球旅行记》1902 《沙丘》 《火星之旅》1918 《月球上的女人》1929 《登陆月球》1950 《禁忌星球》1956 《星际旅行》(即星际迷航)1966-1969 《星际旅行》2009 《飞侠哥顿》 《椿十三郎》1962 《战国英豪》1958 《搜索者》1956 《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 《异形》1979 《九霄云外》1981 《星河舰队》1997 《意志的胜利》 《异形》1986 《沙丘》1984 《阿凡达》2009 《第五元素》 1997 《银河护卫队》 《火星救援》2015 《阿波罗13号》1995

书: 《地球到月球》凡尔纳 《月球上最早的人类》HG威尔斯 《惊人的科幻》 《异乡异客》罗伯特·海因莱因 《地球上的绿色山丘》罗伯特·海因莱因 《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 《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 《双面好莱坞科学科幻大不同》(台译)西德尼·珀喀维兹 《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 《星球大战如何占领宇宙》克里斯·泰勒 《星河舰队》罗伯特·海因莱因 《沙丘》 《火星救援》安迪·威尔

03.怪物 电影: 《侏罗纪公园》1993 《科学怪人》 《维克多·弗兰肯斯坦》2015 《弗兰肯斯坦》1931 《玛丽·雪莱的弗兰肯斯坦》1994 《弗兰肯斯坦》1910 《科学怪人对地底怪兽》1965 《变蝇人》1986 《异形》1979 《异形大战铁血战士》 《我嫁给了外太空怪物》1958 《黑湖妖谭》1954 《金刚》1933 《绝地五十尺女巨人》1958 《异形》1986 《异形3》1992 《异形4 浴火重生》1997 《生化危机》2002 《生化危机》电子游戏1996 《生化危机2 启示录》2004 《生化危机3 灭绝》2007 《生化危机4 战神再生》2010 《生化危机5 惩罚》2012 《生化危机6 终章》2016 《星球大战IV 绝地归来》1983 《怪奇物语》2016-2017 《宿主》2006 《怪形》1982 《环太平洋》2013 《幽浮魔点》1958 《杀人鼩》1959 《机械怪兽》1953 《毒蜥蜴》1959 《开端或结尾》1957 《巨爪》1957 《哥斯拉》1954 《哥斯拉》2014 《全体怪兽大进击》1969 《机械哥斯拉的逆袭》1975 《哥斯拉》1998 《伴我同行》1986 《外星人》1982 《第三类接触》1977 《七宝奇谋》1985 《凶火》1984 《闪灵》1980 《吵闹鬼》1982 《ET》1982 《变形博士》1980 《人体异形》1978

书: 《好莱坞科幻电影、科学与世界末日》西德尼·珀喀维兹 《恐龙是怎样炼成的》 《弗兰肯斯坦》玛丽·雪莱 《弗兰肯斯坦》或《现代普罗米修斯》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好莱坞与低预算电影的重生》布莱尔·戴维斯 《神秘科学影院3000》 《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 《有谁去那里》约翰·W·坎贝尔 《惊骇科幻小说》 《帝国的逻辑》 《马路必须转动起来》 《死亡之手》 《我印象中的哥斯拉怪兽之王的五十年史》威廉·茨茨伊

04.黑暗未来 影片 《我是传奇》2007 《最后一个男人》1964 《最后一个人》1971 《后天》2004 《奇幻核子战》1964 《世界末日》1998 《十二猴子》1995 《雪国列车》2013 《人猿星球》1968 《猩球征服》1972 《决战猩球》1973 《猩球崛起2 黎明之战》2014 《猩球崛起3 终极之战》2017 《艾利之书》2010 《终结者3 机器的崛起》 《超世纪谍杀案》1973 《人类之子》2006 《饥饿游戏》2012 《1984》1984 《平克·弗洛伊德 迷墙》1982 《发条橙》1971 《妙想天开》1985 《分歧者》2013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 《饥饿游戏3 嘲笑鸟(上)》2014 《饥饿游戏3 嘲笑鸟(下)》2015 《盗梦空间》2010 《移魂都市》1998 《极度空间》1988 《全面回忆》1990 《高堡奇人》2015-2018 《惊魂下一秒》2007 《少数派报告》2002 《盲区行者》2006 《银翼杀手》1982 《黑客帝国》1999 《蝙蝠侠 黑暗骑士》2008 《蝙蝠侠 黑暗骑士崛起》 《明日边缘》2014 《终结者》1984 《V字仇杀队》2005 《机械战警》1987 《行尸走肉》2015-2018 《疯狂的麦克斯2 公路勇士》1981 《疯狂的麦克斯》1975 《疯狂的麦克斯 狂暴之路》2015 《迷离境界》1959-1964 《阴阳魔界》 《侍女的故事》2017 《活死人之夜》1968 《活死人黎明》2004 《僵尸世界战》2014 《惊变28天》2002 《僵尸肖恩》2004 《丧尸》1979 《僵尸之地》2009

《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尽在阴阳魔界》马克·道奇亚克 《我是传奇》李察·麦森 《最后一个男人》文森特·普赖斯 《散布、改编与记忆,人类如何躲过大灭绝》安娜李·纽威茨 《人猿星球》皮埃尔·布尔 《时间旅行简史》詹姆斯·格雷克 《神秘科学影院三千》埃利奥特·卡伦 《灾难生存守则》艾丽萨·威尔金森 《1984》乔治·奥威尔 《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 《饥饿游戏》 《分歧者》 《我们可以把记忆批发给你》菲利普·K·迪克 《菲利普·K·迪克精选集》强纳森·列瑟 《判官爵德》布伦丹·麦卡锡 《我需要知道的一切尽在迷离境界》马克·道奇亚克 《侍女的故事》玛格丽特·阿特伍德 《行尸走肉》 《活死人之夜》 《僵尸世界战》麦克斯·布鲁克斯

05.智能机器 影片 《终结者》1984 《终结者2 审判日》1991 《终结者3 机器的崛起》2003 《终结者4 救世主》2009 《终结者 创世纪》2015 《2001太空漫游》1968 《地球停转之日》1951 《大都会》1927 《迷失太空》1965-1968 《禁忌星球》1956 《我 机器人》2004 《西部世界》1973 《西部世界》2016 《黑洞》1979 《神秘博士》 《星球大战》1977 《星球大战外传 侠盗一号》2016 《甜心先生》1996 《太空站》1986 《宇宙静悄悄》1972 《霹雳五号》1986 《大地惊雷》1969 《巴克·罗杰斯在25世纪》1979-1981 《机器人瓦力》2008 《她》2013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1978-1979 《太空堡垒卡拉狄加》2003-2009 《星际旅行 下一代》(星际迷航)1987-1994 《罗梭的万能工人》1935 《普罗米修斯》2012 《银翼杀手》1982 《银翼杀手2049》2017

《菲利普·K·迪克精选集》强纳森·列瑟 《怒月》罗伯特·海因莱因 《巨人 福宾计划》 《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 《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 《我 机器人》艾萨克·阿西莫夫 《海伦》莱斯特·戴尔·雷伊 《罗梭的万能工人》卡雷尔·恰佩克 《机器人会梦到电子羊吗》菲利普·K·迪克

06.时间旅行 影片 《回到未来》1985 《时间简史》 《星际穿越》2014 《圣诞颂歌》1951 《康州美国佬奇遇记》1949 《回到未来II》1989 《大力神在纽约》1970 《终结者》1984 《终结者2 审判日》1991 《环形使者》2012 《命运之门》2004 《时间机器》1960 《时间机器》2002 《雷霆万钧》2005 《前目的地》2014 《比尔和泰德历险记》1989 《土拨鼠之日》1993 《神秘博士》1963-2018

《时间机器》H.G.威尔斯 《苍穹微石》艾萨克·阿西莫夫 《进入盛夏之门》 《漫威科幻故事》 《时间陷阱》 《圣诞颂歌》查尔斯·狄更斯 《康州美国佬奇遇记》马克·吐温 《伟大的科幻小说作品是怎样炼成的》加里·K·沃尔夫 《星际旅行》戴维·杰罗尔德 《巴比伦五号》戴维·杰罗尔德 《环形使者》 《时间旅行简史》詹姆斯·格雷克 《莫洛博士岛》H.G.威尔斯 《隐形人》H.G.威尔斯 《雷霆万钧》雷·布莱伯利 《你们这些僵尸》罗伯特·海因莱因

 6 ) 科幻是科学最好的土壤,像孩子一样做梦,像哲学家一样思考。摘录随笔

卡梅隆与一众好莱坞大导,编剧,作者,

影评人等科幻领域从业者的促膝长谈。

从外星生命、外太空、怪物、黑暗未来、

智能机器、时间旅行六个主题如数家珍讲

述划时代科幻作品的创作背景初衷与内涵,

以及先锋小众科幻作品的启蒙和影响。

卡梅隆在对谈中有着极强的表达欲望,

以至于他总是在别人下一句脱口而出时猜对并抢先说出那句话。

斯皮尔伯格作品其实一直在书写家庭主题。

卢卡斯坦诚《星战》只是太空背景肥皂剧。

《终结者》的点子是卡梅隆梦见一具铬合金骨架从火里走出。卡梅隆在《太空漫游2001》上映当年去影院看了十几遍。

卡想拍《侏罗纪公园》却被斯皮尔伯格近水楼台,他坦言会拍成《异形》那样的吓人限制级,不过斯皮尔拍成全家向也不赖。

斯皮尔在现场用喇叭配了恐龙的叫声。

美国战后一代在某种意义上是最幸福的,

他们身逢科幻电影喷薄的黄金时代,

海量优质科幻作品都爆发于五六十年代,

毋庸置疑从小浸淫于充满想象力的科幻沃土,能激发人们心底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直接推动人类文明的科技进步。

斯皮尔伯格说,他还是孩子的时候,正是恐惧激发了他的想象力。

卡梅隆说,很多电影都是以梦境或噩梦开始,引出童年时的恐惧。

反观国内的一些家长整天担心自己孩子学坏检举文艺作品的尺度,可谓极致温室。

《哥斯拉》体现了对核武器袭击的恐惧,

怪兽反映了他们被创造时期的时代心理。

怪兽非常适合以肉体形式体现抽象概念。

《我是传奇》曾被施瓦辛格霸占近十年,在威尔史密斯百般恳求之下才让出。

施瓦辛格在《詹姆斯·卡梅隆的科幻故事》对谈中说,我多希望穿越时空,回到过去告诉自己:我不会拍《大力神在纽约》哈哈。

以下是一些摘录和随笔:

“人类的故事总是探索,随后是殖民和剥削。我们一直这样做。”

“世界构建,在潘多拉壮观的森林里,你能看到的所有植物,即便只有半秒钟的镜头都有一个英语名字,一个拉丁学名,一个纳威名,还很有可能有两页纸的生态设定,介绍这个植物是如何繁衍的,纳威人是如何使用它的。”

卢卡斯:“如果没有拍这类电影,去告诉人们,这是一次探险,一定会特别有趣。你觉得人类会傻到乘坐宇宙飞船去火星吗?那儿除了红土,什么都没有啊。肯定不会。这类作品的理念,就是一种探险。”

《侏罗纪公园》:山姆·尼尔坐上直升机去努布拉岛,他的安全带两端都是母扣拉不到一起,于是他就用安全带围着腰打了个结,这就是整部电影的寓意,生命自会找到出路。

我们能看出规律吗?早期原子科学家,现代人工智能科学家,所有人只看到了锦绣前程,好的一面。就像《西部世界》海报上说,难道哪里会出错吗?这会让观众激动起来,因为他们可以看到出错的地方。

斯皮尔伯格:“好的科幻作品是警世寓言。”

雷德利:“人工智能具有极大的潜能,既美好,又危险,发明者常常沉溺于自己的成果中,而不去关心实际产生的后果。这就是问题所在,当人工智能摆脱人类的控制时,危险就随之到来。有了人工智能,就必须对其有所限制,你的手必须随时准备拔掉电源。每时每刻,绝不放松。”

基努里维斯:“为何时间旅行如此有趣?因为有谁会不对过去好奇呢?有谁会不对未来好奇呢?”

卡梅隆:“如果某人从未来回来改变情况,那我们是不是都是时间线上的傀儡。”

卡梅隆:“《终结者2》的女主在桌子上刻下:没有命运。她被告知可以改变未来,但那是否只是一个幻想?我们是不是在一部已经拍好的电影里,胶片早就在某个地方卷好了,你可以随意快进或倒退。但结局永不改变。”

《比尔和泰德》主创:“在取景地的麦当劳排队在前面的几个孩子看起来吊儿郎当的,我们就想,就是这些小伙子该演《比尔和泰德》,那些晚些时候,我们见到了基努和亚历克斯,正是麦当劳排在我们前面的小伙子。”

《土拨鼠之日》:困在时间循环里的好处在于,我们能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的生活。这也是电影的一个好处,特别是科幻作品,因为它即刻就能让你置身于不同的时空。

《神秘博士》:更换主角的方式就是博士重生,内核其实是死亡的主题。

诺兰:“望远镜就是一台窥见时间的机器,如果从更远处望向最小的那颗星,你看到的是更加遥远的过去,理论上你可以造出性能更强的望远镜看到很久远的过去。就时间而言,你在回望过去的同时也在看向现实世界,就在这间屋子里,你环顾四周,就是在回顾时间。”

卡梅隆:“理论上太阳可能已经在七分钟前熄灭了,而我们还不知道。因为光传递到这儿,是需要时间的。”

科幻从不是用于预测未来,而是选择未来,它关注的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世界和我们想要去的方向。

由衷地,我比较艳羡的是他们文化里能形成如此纯粹的讨论氛围。一群某种意义上改变了世界的翘楚们围坐在一起,非功利地出自热忱,像孩子,像诗人,像哲学家一本正经地脑洞大开探讨科幻与未来的诸多想象与思考,脚下换个土地和场景,可能就被说成是“胡言乱语和不务正业”了。

然而正因为有了这样的土壤存在,才有了一切的萌发。

 短评

我们坐在高高的谷堆旁边,听牛逼闪闪的大佬们讲那过去百年的科幻电影史……

5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乔治·卢卡斯电影《星球大战》上映时,有一位卡车司机看了这部电影,觉得很不错,于是也开始拍电影,这个司机就是詹姆斯·卡梅隆

7分钟前
  • 余生皆假期
  • 力荐

常年不务正业还能有如此大的号召力的人也就卡车司机独此一家了吧

9分钟前
  • 顗礼
  • 力荐

超豪华的阵容(如果库布里克在世,佐杜的沙丘能完成,更完美)进行了一场论文式的“1V1”。六大章,几乎囊括并概述了关于科幻片类型的所有知识点。也印证了我一直以来秉持的一个观点:不同时期的科幻片背后,都受当时时代背景的巨大影响,或者说是对历史的映射。提到的九成都看过,很受益

14分钟前
  • Fleurs.哼哼
  • 力荐

终于补完了。最后诺兰说了一个好诗意的想法,其实望远镜,甚至你环顾四周,就是时间旅行,因为你看到到的永远是一段时间之前的。。

15分钟前
  • 余小岛
  • 推荐

科幻故事从来都不只是单纯的幻想,而是社会文明未知与探索的总结和人类恐惧与希望心理的映射。詹姆斯·卡梅隆携科幻届一众大咖「天神下凡」,讲述科幻故事背后的深刻内核,馅多料足,美味至极。

19分钟前
  • 天马星
  • 推荐

神对话神,谈论和探讨神,神了。

24分钟前
  • 力荐

除了看科幻大神们之外,更令我震惊的是大神们对于除电影之外的各个学科知识之丰富和人性心理分析之独到。科幻电影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它势必是由点及面,对人类社会的反思和映射。

28分钟前
  • 落叶萧萧
  • 力荐

大牌蛮多啊。其实喜欢电影是从喜欢科幻电影入门的。

32分钟前
  • 思-环
  • 力荐

可以改名为“美国众神”……

34分钟前
  • 康堤
  • 力荐

负责任地说,这相当于科幻电影界的复仇者联盟3

38分钟前
  • 路易绕
  • 力荐

这不是神仙打架这是科幻圣经。

40分钟前
  • 武食茶
  • 力荐

卧槽卧槽卧槽,这简直让我不敢相信,那么多的大咖。我都要晕了!!!

44分钟前
  • 摸腿终结者
  • 力荐

系统性略差,但是好在大咖足够多,都是一手资料,最好玩的其实是那些学者、编剧、记者,装逼兮兮得对着镜头摆pose,露出诡异的微笑。

49分钟前
  • 两生花
  • 推荐

看完导演解释才知道,原来小时候看了那么多遍的星河战队,人类代表的是纳粹军国主义,虫子代表的是被侵略、压迫的一方....

54分钟前
  • 神秘嘉宾
  • 力荐

看见卡梅隆精神很好,思维敏锐,至少还能再继续拍个二十年,我就放心了

55分钟前
  • 对暮
  • 力荐

干货不少,但也有掺水,主要这个体例本身还是循规蹈矩的。

60分钟前
  • 托尼·王大拿
  • 推荐

科幻迷的盛宴,乔治卢卡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雷德利斯科特,诺兰,威尔史密斯,西格妮韦弗,美国科幻界一众神级导演与演员还有优秀的科幻小说家探讨外星文明与科幻作品创作者们的作品所想表达的内涵,真是太赞了

1小时前
  • 江山尽
  • 力荐

卡梅隆不好好拍电影,成天弄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还TMD搞得这么好,我就日了狗了

1小时前
  • 暴徒
  • 力荐

最近每周的规律性肾上激素过剩对象。深度不强求,希望你们那些捣鼓迷影向纪录片的,都先来学学卡梅隆怎么做最过瘾的蜻蜓点水吧。

1小时前
  • Ocap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