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不是同林鸟

HD

主演:谭玉波,孙淑华,谭键,刘云峰,王海霞

类型:电影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9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1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2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3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4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5夫妻不是同林鸟 剧照 NO.6

 长篇影评

 1 ) 如果我无法爱你一辈子,那希望你遇到的下一个人会比我爱你

影片开始于原生父母的爱和吸引,结尾于二婚后的各生欢喜以及导演的自我救赎。

作为内蒙通辽人,因为在上世纪五十年代通辽曾属于吉林省,通辽人有一部分对东北人身份的自我认同感和对东三省的亲切感(其实通辽人对于省会呼和浩特是疏离的),通辽有直达沈阳的高铁。我对影片中的语言、习俗、饮食、舞厅和电厂等,看到第一眼就很亲切,而且和“刘叔”一样,我也是国家电网工作人员。这仿佛就像我身边发生的事情一样。

我记忆中,我亲属的婚姻就没有幸福的,我记忆中小时候爸妈总是吵架,我小学时候,因为我爸嫌弃我妈做饭不好吃,大吵特吵,我妈情绪激动哭,鼻子出血后把血往墙上甩,我姐哭着拉仗,我在后屋背单词,我什么也没说,穿过他俩吵架的那屋拿支笔走了,他们看见我这样停止吵架了。还有就是更早时候,我还没出生,我爸有一次喝假酒,一直吐,我妈并不照顾他。还有我爸有一次和我妈吵架,我妈拿斧子把我爸脚踝砍了,我爸哭。

我记得高中假期我在家,有一次醒的比较早,我爸妈聊天被我听到,我爸说咱俩离婚吧,我妈哭。

我姐姐后来出嫁,因为姐夫帮着姐夫的姐姐去买车,途中姐夫花了自己的钱,我姐的意思是你帮他们买车,你耽误着自己的时间就得了,还花自己的钱,因为这个吵架,我姐哭。我姐准备考工作,姐夫在旁边很大声玩游戏,吵架。

直到长大我毕业工作后,我常常想,这些人脑子有问题么,自己这么破碎,为什么还有资格组建家庭,我对我爸妈说,我说你们俩啊,真是改革开放,遍地机会你们抓不到,如果你们各自努力,对自己有要求,而不是把挫败感发泄在对方身上,你们要是过得很有钱很幸福,真的没有孩子没有我都可以,这样至少痛苦的人又少了一个。

后来,我妈得红斑狼疮,我爸一直在身边不离不弃,下定决心就算花光所有钱砸锅卖铁也治好我妈,可能这份心感动上天了,我妈治疗得很好,现在忙活家里,跳广场舞什么的,非常健康。

后来,我老舅出车祸去世,老舅单身汉,和姥姥住在一起,老舅去世,同村的大舅二舅窝囊,不养姥姥,我爸妈和大姨在里面协调,最后轮流养姥姥,直到去年姥姥去世,然后再没有大舅二舅那边的消息。事实就是,我妈只剩下我爸这边的亲人了。

我姐姐姐夫,后来因为姐姐持家,两人收入翻倍,学习沟通的技巧,也算是越来越好了吧。

虽然,未来或许还有很多变数。

谁的未来不是充满变数呢?

爱情或者婚姻,他们都是动态的过程,人的自我需求也在不断地变化,有那么一个点让婚姻里的两个人抓住不放,就是在缔结关系之后,我们不能轻易放弃,所以任何的争吵,也是为了这个点的调整,如果实在是无法调和了,我们再分开吧,分开后希望下一段你遇到的人比我更好,更适合,更懂,更爱你。

柴米油盐或许是最大的敌人,但何尝不是最坚定的朋友呢。

 2 ) 20多年人事变迁,浓缩在春节7天

《夫妻不是同林鸟》在今年的FIRST竞赛展映中,两场放映都满场。在今年新增设的「观众选择荣誉」奖每日评分公布中,一直排在前十,目前是6部竞赛入围中最有观众缘的纪录片。
作为北漂的影视工作者,谭振邦在北京一边参与美食纪录片制作的工作,一边写剧本,有时候也会把自己写的本子自导自演一番拍成短片。
2018年末,听闻母亲要结婚的消息之后,他决定春节回家把爸妈当下的生活记录下来。7天拍摄时间加1个月的剪辑,谭振邦「只想做单纯记录」的《夫妻不是同林鸟》,告诉观众「离婚并不可怕,它也并不是世界末日」,但没想到观众看过片子,更多还是为他妈爸面对生活迎头而上的冲劲而感动。
原本「婚姻」的命题,在谭振邦穿插父亲20多年前拍摄的「家庭影像」中产生了变奏。虽然说只拍摄的7天,但是观众在里面看到了20多年的生活变迁,谭振邦在采访中说道片子背后是父亲积攒的素材成就了这部纪录片。
片中的父亲从90年代模糊不清的画面走来,像《灰熊人》中在镜头前兴奋报道灰熊搏击的蒂莫西,父亲站在小镇的山头,对镜头描述太平湾发电厂的构造以及远处儿子正在参加运动会的学校。
如今,这个喜欢在镜头前表现自己的小伙子已经变成了老头,在直播平台找到了新表达的出口。闲的时候搞搞发现,倒腾出自动冲洗马桶盖、锻炼大脑的倒立机和拆解式办公睡觉椅等等新东西。
母亲如今找到了新的伴侣,和那个「我爱你」不离口的刘叔,过上了令人羡慕的下半生。
正如导演阐释中「我已经三十了,哈哈!所以我决定用镜头把父母的婚姻现状记录下来」的轻松愉快,这是一部让人会心一笑的纪录片。D纪录同本片导演谭振邦进行了交流,看看在岁月流逝之后,导演如何将过去家庭矛盾的一面,通过影像的方式呈现如今的幸福。

20多年人事变迁,浓缩在春节7天

采访 / 戴旭 编辑 / KINTONG

《夫妻不是同林鸟》导演专访

D纪录:D 谭振邦:T

D:您在从事纪录片工作之前是做什么的?

T:我是高中毕业,然后没考上大学,后来我妈让我去当兵,因为她是发电厂工人,当时有政策规定说子弟当兵之后可以回到电厂接他们班。那当兵之后思维就变化了,想要追寻自己想要的东西,然后两年之后复员,第一件事就是我用复员费在老家成立了一个广告工作室。那时候我没学过相关知识,但就是很着急想拍一点东西出来,最后因为缺乏经验一年之后就倒闭了。那时应该是12年,然后我妈就让我专门学一下这方面的知识,于是我上网查了一下,北电、中传和中影都有一个培训班,最后上了传媒大学。记得在中传上课那会忻钰坤是我老师,他教过我剪辑课,我对他印象还挺深,当时他还拍出《心迷宫》,过了一年我听说他的片子入围了FIRST,口碑很好。13到14年都在上学,毕业之后还跟着老师去拍东西,17年就去了一个专门拍美食纪录片的广告公司。

D:那在进广告公司工作之前有尝试自己拍一些作品吗?后来因为什么原因而选择纪录片?

T:我每天都在拍,但是拍的全是一些剧情短片,都属于作业类型,特别烂,都是我自编自导自演,拍完我就去投,结果都是被打回来的。后来我接触纪录片,我的方向就开始变化了,我觉得对于我来说它是一个好操作,成本低的类型。但真正想要拍纪录片的原因是,第一点主要就是我妈去年跟我说她要结婚,她跟我爸离婚十几年从来没有跟我说过刘叔这个对象,我当时就想着这个时刻我一定要记录下来,除了留为纪念,也想通过这种方式考察一下刘叔这个人,因为镜头不会说谎,你可以反复观察,而且一般人在镜头面前他是演不了的。

第二点就是17年的时候很多明星离婚,我们公司有个女同事看到这些新闻后表示不想结婚,我听了心里稍微有点触动,就想着要拍个东西告诉这些年轻人,离婚没那么可怕,二婚也能很幸福。

第三点是《四个春天》上映的时候,我看到有人评论说为什么没人拍一个关于城市里的故事呢?然后我就想试试,我爸也有一些老素材,也算是让我爸的素材再一次焕发生机。

D:您在片中加入了你爸十几年前拍摄的画面,当时是怎么找到这些素材的?在剪辑中又是怎么考虑的?

T:我爸他从94年就开始拍东西,他那时候是想拍电影,就花钱雇了一个电视台的摄影师,还负责给剪一下。我爸他写了个剧本叫《篝火拳击》,讲的是用拳击来争夺一个朝鲜女人的故事,有点像《洛奇》的感觉。之后他没有想拍剧本题材了,变成拍每天的生活状态,这些素材就是这么来的。我复员之后就把这些磁带全都转成了数字格式。

D:在您的成长经历中,还有什么驱使你从事影视工作?

T:最主要还是受我父亲的影响,很多电影都是他让我看的,例如《教父》,虽然当时看不懂,但已经对我的审美产生了影响。

D:在拍摄的时候您是如何跟父母相处的?对父亲和母亲会用不一样的方式吗?

T:因为我父亲是那种很随意,很自由的个性,他对这个拍摄没有任何保留,什么问题都可以回答,所以我在拍的时候没有太多顾虑。但我妈就不太想谈以前的事,她说不想回忆,每次采访都带上刘叔。结果我最后看素材的时候发现全是刘叔在讲,就都不能用了,不然这个主题就跑偏了。

D:您觉得在拍摄母亲的时候,镜头会影响到他们彼此之间的关系吗?

T:的确有观众质疑他们是不是在演,可能刘叔会较强的表现欲,但经过我那段时间的观察我发现他们在生活中也是这样的。

D:您之后还会继续记录父母的生活吗?

T:不会。我觉得这个片子到这一幕就可以了,不管他们之后发生什么变化我也不会再刻意去拍一部片子了,观众也会觉得审美疲劳的。但我还是会拍一下他们的日常生活,可以留给我的后人纪念。

D:这个片子有一些跟《四个春天》相似的地方,例如故事时间春节,放烟花的场景等等,您觉得你的片子跟《四个春天》最大的差别是什么?

T:首先我们的环境不一样,表现内容也不一样,我展现的是二次婚姻。《四个春天》里是他们在农村里一直恩爱到老,不像我父母在城镇里受那么多诱惑,当年我爸年轻时有过20多个女朋友,他也不避讳谈这个,他说那个年代就是这样一种复杂的环境。

D:您之后还会继续进行纪录片创作吗?

T:不会,因为我拍别人的时候没有办法百分之百投入,没有激情。像我之前拍美食片,虽然我采访老板时觉得他人不错,但我没有感情在里面,不像我对父母那么了解,我们之间的爱恨情仇都在里边,所以我才会好好拍。

D:有哪些纪录片作品对你的创作影响比较大?

T:徐童的《算命》,还有王兵的《死灵魂》,徐童绝对是大师,我可能做不到他的那种状态,就是跟一个人跟一年到两年,因为你要完全变成拍摄对象生活中的一份子,这期间你的思想都会发生变化,我觉得我做不到。

D:也能看出这部片子制作过程相对反传统,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T:在学校学的就是专业的,比方说景别,你人家有什么情绪,就要给什么景别。包括商业片类型片,这种非常科班的方式,我个人不是很喜欢,看太多这样的片子就会腻了,我就想野蛮一点。比如说我爸和海霞斗嘴那段,镜头运用就是非常规的。常规应该正反打,但是当时我就用膝盖上放着的5S,直接拍摄海霞的反应。如果我再重新架设机位,可能到时候海霞就未必有片子呈现的状态。

D:本片特别有观众缘,从入围竞赛单元看到预告片,引起大家的期待,以及放映之后积极的反馈,您有预料到吗?

T:这个事我真的没想到,90年代的老画面确实吸引到了很多人。这也是我在剪辑台上完成的,之前拍摄其实没有想到那些老画面,原计划就是我父母各自现在的生活,还有亲友之间的状态。不过也看到有人认为对走访我姐姐的片段有些多余,当时想的是因为我姐姐和大姑都离婚了,单纯想记录下我爸爸那边亲戚的状态。姐姐自己带两个孩子,用直播挣的钱去扶持家庭,也挺艰辛的,也是就婚姻问题讨论的补充。

D:相较于「婚姻问题」观众从中感受更强,应该是时间流逝所带来人的变化,您怎么看?

T:我确实要非常感谢我爸当年拍的那些画面。在电厂的小圈子里,多少人在他背后说他这人瞎混,上班不好上班,没事乱花钱拍东西。但现在看来,正是他当时拍的东西成就了这部片子。

 3 ) 7天用一部iphone能拍一部什么样的纪录片?

做为一部家庭“私影像”完全使用iphoneX拍摄的纪录片,这也是近两年重新很热的一种方式去记录生活。该片最难能可贵的是导演大胆地可以将自己父母离婚后的内心情感展现给观众,这种勇气值得佩服:勇于展现家庭隐私,将家庭人物情感现于银幕。

导演父亲与海霞

片中导演父亲展现出来的婚姻观、爱情观以一种很接地气的东北话讲出来,一生崇尚爱自由的他,买断工龄辞职南下深圳淘金又得到一位女性的追随,后重返家乡丹东在乡下做着大胆的奇怪发明。此外,导演父亲在行驶在鸭绿江公路上的汽车中说出自己年轻时在鸭绿江边感受、经历的故事。可以让观众看到中国巨变之下近20年来人物情感的变化。这也印证了导演父亲在访谈中想要告诉现今当下年轻人的爱情物质追求。那些观点也并无道理,其实很现实,又很理想。现实爱情永远会有残酷的一面。

母亲与刘叔

木子君:您拍摄这个纪录片的初衷是什么?

第一,我妈在2018年底给我说她要结婚了,说等你过年回来认识一下刘叔。她跟我爸离婚后正式第一次提出结婚这个事情,让我去见她男朋友,她以前可能有男朋友,但是她没给我说过。这次比较正式,所以我感觉这个事是真的,她真的要结婚了。不管怎么样,我决定要用手机拍下来,留个纪念也好。

第二,2017年各种明星离婚事件,主要是王宝强开始吧,大量的离婚的事件。(先前)公司有一姑娘26岁从来没谈过对象,当时对我触动挺大的,新闻对她的影响。可能像咱不会受影响,有些女孩会的,她会恐惧婚姻。所以我想拍摄这个片子告诉大家:二次婚姻一样也有幸福,没那么可怕,活着能有什么困难啊。

第三,看了《四个春天》上映的那天我翻评论看到:为什么没有人拍城里人夫妻故事,这一下点醒了我,然后我才拍摄呢。

木子君:为什么选择用苹果手机进行拍摄?

因为拍摄的是父母、身边的亲戚,如果用摄像机拍摄人会紧绷起来用手机拍摄他们的心理防线就会降低,能够抓取到最自然的状态。

木子君:您拍摄这个想要告诉观众什么?

离婚并不可怕,依然可以寻找幸福,这是真的。但是并不是每个人都要离婚,只是说离婚了不要绝望,不是说离婚了就是失败。

木子君:您父亲在里面的爱情观有什么对您的影响?

我父亲的爱情观对我还是有一定的影响的。之前我不太相信婚姻这块儿。我认为婚姻不一定能给人带来幸福。只是为了生命稳定造成一个契约,如果没有了这个可能就断了。但是后来通过这次拍摄我觉得我爸,我妈的状态需要解决。几千年过来这是一个毕竟的过程。今后你可能会离婚,但是要去体会夫妻之间的忠贞一些东西。

木子君:您父亲为什么在90年代就开始想要录像记录生活了?

我父亲当时在一个体制单位内,很悠闲,他就在业余时间喜欢这个东西,认为这个东西可能会让他成名。按照今天他的话说是无聊,但在当时他是想要成名。在那个小镇里为什么我不能成名,在那里看不到很大的格局。虽然他没学过,但是这是一种爱好。也是寻找一个出口发出能量。比如现在他在做发明,也是在寻找一个能量出口。

木子君:有没有考虑到将家庭父母的关系情感呈现在银幕上观众会做出各种评判?

虽然我不愿把我爸非常脆弱的··一面展现给观众,因为男人嘛,在观众面前流泪·······但是我跟我爸聊完之后他觉得没什么问题。他们这之间不算什么家丑,观众应该是可以接受的。我爸也承认他当面就是出轨,很坦诚。

木子君:我看到片中并没有过多的呈现母亲的情感,这是如何处理的?

我妈不愿意回忆当年的事情,包括我采访的时候她也不会说当年的事情。她是和刘叔一起接受的采访,我没有单独采访她。主要是刘叔在采访的时候说得多,但是我觉得这个片子不能把刘叔的过多东西放进去。讲的是我爸妈的故事,如果放进去刘叔就有点喧宾夺主的感觉。我就发现需要有一条主线,以我爸为主。

木子君:您这个片子就用7天拍好了吗?

就是用7天拍好的,这个没有说假话。

木子君:为什么就决定拍摄7天呢?

我当时还没有辞职。我想拍完之后继续上班,但是后来我发现在后期的我上不了班了,整天想的就是怎么剪辑。坐不住了。在公司待了半个月就辞职了。我就想要自己赶紧剪辑出来。

木子君:您在开始拍摄之前有拍摄大纲吗?

有一个拍摄大纲,但是片子的结构是在剪辑台上完成的。

木子君:您和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

我跟我妈之间的关系比较好,跟我爸比较疏远。现在好了一点点,我爸是一个很敏感的、感性的人。如果说没有隔阂是不可能的,现在也是还有一点点。这也不是我能决定的,但是已经好了很多。这个片子实际上把我和我爸的关系、我爸和我妈的关系、我和刘叔的关系都又拉近了一步。

木子君:您希望观众能够从你这个纪录片里看到什么?

最开始想的是就是一种家庭影像记录,来到FIRST第一场放映后观众非常的喜欢。如果日后上映的话,会作出一些改动。比如关于朝鲜的那段、然后加上我妈的采访、以及我爸跳舞的一些片段。我爸那几个笑点的东西不会受到影响。朝鲜那段其实如果面临国际上发行的话其实可以保留的。国内的话就会可能舍去。

木子君:这次我看到您妈和刘叔也过来了啊,他们之前看过这个纪录片吗?

我是邀请他们过来的。我妈和刘叔看完之后很满意。因为在看之前跟他们吃饭的时候我说了可能会有几个点触动你的情绪,我先说好,怕他们看到之后会激动。今天我跟我爸发微信上发了链接。我爸说我先不看,我怕我会哭。

木子君:经过一系列的变化,您觉得父母都找到自己的幸福了吗?

你要说永远不好说,但是现在看来确实是找到了。基本上不会太变了,跟对方都是走下去了。他们不是大明星,不用考虑更多的诱惑。

木子君:通过创作这个纪录片你有没有找到他们离婚的原因?

他们离婚其实就是价值观,按我妈说就是价值观不合。但是我妈当年很年轻嘛才19岁,你觉得19岁小女孩她知道什么,没有任何反抗。但是到了一定的年纪,我要有话语权,我要争取我要做的事。然后这个男的就觉得前10年没事,怎么就突然变了。我要继续让你听我话,这不矛盾就产生了。我爸就是有点大男子主义。

木子君:您认为两个人的关系怎么才能找到平衡?

两个人要聊得来,不是说做电影的就得找做电影的。一定要聊得来就行了。

木子君:您的素材量如何?

我的成片比是10:1.我没放进去的有我爸讲宗教的一些东西,因为我觉得这个跟婚姻不搭。然后还有我的采访也没有,我拍了自己的采访两个小时,我讲了我对我父母婚姻的看法。但是到最后我发现讲不出什么东西,毕竟还年轻。我爸的经历讲出来的别人才会信服。

木子君:片中为什么并未过多呈现您父亲和海霞(父亲女友)的关系?

当时拍摄的时候海霞没在家,是客观原因造成的。但是片中有我爸和海霞的斗嘴,只是在我面前抱怨一下而已。我认为他们俩是很相爱的。如果没有爱早就又离婚了。

木子君:接下来如果您做纪录片会关注什么?

接下来我不会做纪录片了,除了拍摄父母这个题材,其他的我无法做到百分之百的投入,也没有兴趣。因为你看徐童导演他一拍就跟很多年。我这个片子很取巧,我父亲20年前拍的加上我现在拍的其实是一个二十几年的周期。从他拍的录像开始就已经开始是一个周期了。如果让我去拍别的可能不会了。

 4 ) 向过去的碎片问好

向过去的碎片问好 ——《夫妻不是同林鸟》 “离婚不是世界末日,不适合的话没必要将就,勉强在一起可能会受到更多伤害,初次婚姻的时候人都比较年轻,对爱情和家庭懵懵懂懂,实际上二次婚姻依旧可以拥有幸福。” ——谭振邦 生活总是千姿百态的,没有一尘不变的永远。 我们可能会有失败的爱情和婚姻,但这不注定我们的失败,也不注定单亲家庭里孩子的失败。 婚姻不是一定要多么好的物质条件,更需要的是人的精神契合,我们可能不一定能第一次就找到可以和自己共度一生的伴侣,二次婚姻也依然可以拥有幸福。 在现场有一位单亲妈妈,她说她看着看着哭了,她也是一个单亲妈妈,她很害怕自己的孩子会因为单亲收到不好的影响,也担心她的孩子会在社会上受到歧视。我虽然不赞同她那种单亲家庭的孩子会受到歧视的想法,但是我很理解她对孩子未来的担忧。她对孩子有很深的愧疚,觉得自己没有经营好自己的婚姻,但是错不在她,丈夫出轨造成了婚姻的破裂。而我觉得确实也不该委曲求全。这样僵持的婚姻才是对家里最大的伤害。 我想,婚姻里面夫妻二人才是主体,孩子其实是婚姻的派生物。(个人观点,不喜勿喷)可是现在的许多婚姻是围着孩子转的,许多人虽然爱情破裂了,也会因为孩子委曲求全,勉强生活着。我的家庭也是这样,妈妈为了不让我的成长阶段缺少父爱,放弃工作带着我到父亲当兵的地方住着。两个人价值观不同,追求不同,没少吵架哦。后来我住到婆婆爷爷家,他们住一起,再后来,妈妈回到婆婆爷爷家,和我一起住。那边的房子留给我爸住,分居了,到现在也近十年了。如果说单亲家庭的生活对我完全没有影响也不可能,但是也没有那些人说的那样心理扭曲,谁心里还没点事,不过有的轻,有的重罢了。单亲家庭的孩子也可以很开朗,乐观。不同的教育方式,不同的原生家庭都会给人们带来不同。不同单亲家庭的孩子也会有着不同的性格。 人性也是这样,有人为恶,是怨身边的一切,可有的人处在同样环境却可以善其身。当然,每个人都有苦衷,都有许多不同的难处。只是选择不同,路不同。 这部影片像是一个和解也是一个告别。谭父谭母有了不同的生活。或许对他们来说,离婚是向破裂的婚姻告别,二次婚姻是向过去的一切的告别。而谭导拍出的片子是他自己向父亲母亲的和解,或许曾经他也有对父亲的不解甚至怨恨,但是现在他和父亲有了深度的沟通,父子关系有了一定缓解,这也是这部片子对导演本身的影响。 或许我们都应该有个和解,无论是与亲情,爱情,友情。 可能坎坷会把人重重得摔向冰冷坚硬的地面,可能还会有厄运将人狠狠地碾碎只剩下粗重的喘息。可能历经千辛万苦爬起来却不能把心里那根扎人的刺拔出来,但是我们不都是这样磕磕碰碰地走着吗。 既然我们没有弥补起过去的碎片的可能,那我们是不是可以选择扫扫碎片,重新开始呢。我们都有后悔的权利,但是一生那么多事,后悔也无法弥补。就用谭父的观念,世上没有后悔的可能,但是谈起,也会流泪。曾经争吵不休,现在也过得很好。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5 ) 好奇当我老了,我怎么回看自己呢

我觉得6.5分的评分有些低了

我很喜欢父亲年轻与年老的影像的交替穿插,会感受到时间的重量感,所以我才会惊讶于,原来是有如此忠于自我的人和这种人的生活,这里不是贬义词,中立更多,因为我没有过完我的一生,我无法判断部分社交媒体传递出的忠于自我的信息到底可行性有多少,我也不确定对忠于自我的理解到底什么是准确的。

父亲的这种忠于自我的连贯性,从年轻时买断,拍电影,研究发明到老年时去舞厅跳舞,仍旧坚持发明,时间流逝是平面的,但脸上的皱纹又让一切变得立体又真切,你看到他享受热爱自己的感觉,但从他的谈话中,在生活中他也需要面对外界的质疑,所以,他如何消化自己的人生际遇,他说到和自己和解,说到精神的契合等,如果能安慰到他自己我觉得是真的是好事,他是终身的浪漫主义者,但是有时候命运为什么不能让他顺遂一些呢。答案我们都知道,。

至于其他的内容不想多谈。

我在想等我年老时我又会怎么看待我自己的人生际遇,我会说些什么呢

 6 ) 离婚副产品

导演比我大十岁,影片上里的家庭录像很多是我还没出生的时候拍的。他妈结婚早甚至和我爸妈是同龄人。

纪录片拍的很乱,父亲的镜头都是直接给特写,母亲的镜头双人同时出现,母亲好像没怎么变。父亲好像也没怎么变。1990s的社会没有给普通人太多生命的意义。父亲出生在了错误的年代,或许出生在当代他会过上自己期待的,有意义的生活,他需要聚光灯,需要爱和热量。我其实挺羡慕导演的,我的家庭没有这么多活力,在沉默中我的父亲过着他父亲口中上班吃饭下班上班吃饭下班的生活,生命是没有活力的。他的母亲则温和地多,但是因为录像带中几乎全是他爸,很难说他妈给我留下了什么印象。我其实挺羡慕他的,真好,他爸的活力。离婚对于他来说是由好变坏,我则是对着一堆废墟在叹息,唉,我父母感情破灭的太早,却又不离婚,实在是。。。

也许导演是拍给和离婚子女看的,你看我父母离婚之后是这样的,他又是幸运地母亲重组之后的家庭应该能给他带来一些能量吧。

唉挺感谢导演的,能吧家里的事放出来,其实那些不光彩的部分挺难拿出来说的。我其实长久以来,父母关系不好我都是憋着的。对于我的家庭只想远离。

 短评

不想再看第二部第三部第四部《四个春天》。。尤其是没有那么强的创作动机,且拍不出“生活的诗意”的这类作者。镜头、剪辑、创作态度、作者表达都是灾难级别的。。听作者映后自述,就如看电影里的那位刘叔,看不到一点点真诚。

7分钟前
  • 推理控
  • 还行

讲述婚姻关系的部分可以成为“豆瓣劝分小组”的代言词。对父亲的刻画明显要更加着重,还展现了很多无关紧要的内容,导致后半程跟主题的联系已经减弱了。90年代的录像带质感的确动人,1999年5月21日那天发生了好多事情……

12分钟前
  • kakakarl
  • 还行

没有人不想跟自己与生活和解,只是有那么好的事情,能摊上我么?

14分钟前
  • обломов
  • 还行

导演根本就在瞎拍瞎弄,还好叔叔阿姨够有趣。

18分钟前
  • 哪吒男
  • 较差

FIRST纪录片单元一大惊喜,非常生猛有趣的家庭私影像,切入点极为有态度,从一对东北中产家庭夫妻的感情生活的瓦解,探讨了婚姻与人生,东北人自带的幽默态度为影片增加了很多笑点,最喜欢父亲讲述朝鲜姑娘的悲惨命运那段故事,没给高分的原因是因为视听层面完全就在裸奔……

19分钟前
  • 搬砖侠
  • 还行

人物很有趣,纪录片还是略平庸了,反而在减分。不过90年代的家庭私影像部分还是很难得的。因为那时候的影像更多是官方影像,私影像还是少见,但是,八九十年代真是个充满魅力的时代啊,有太多值得记忆的细节。

24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还行

【207/300】1、东北真的是片热土,没有真正在那里生活过一段挺遗憾的;2、爹妈都像是从21世纪回到90年代的存在,儿子有一万个理由问很多为什么,但克制住了,这是本片最大闪光点;3、人还是得活真诚点,毕竟是为数不多能完全由自己决定的事

29分钟前
  • 可风
  • 力荐

尴尬死了!看的时候,我一直在说这里面的那位刘叔很油腻......结果他就坐我旁边....影片结束他还来找我握手......

34分钟前
  • 青山羊先生
  • 还行

没有技术的时候,有节奏和真情实感就可以,难得还有思考。很克制的私影像,看得到尊重和关怀。因为简陋和私人化被嘲讽说是取巧,这是司空见惯,倒不必在意。看完还是远远地体谅了自己的父母,并且才能(也许暂时地)接纳自己一些关于婚恋的想法。

39分钟前
  • Superhat
  • 推荐

有一种刚要揭开伤口但又很快避开的感觉,观感是逐渐递减的。主题发散不是啥问题,问题在于都有点浅,即便是作为私影像到最后也稍微显得有点不痛不痒。

44分钟前
  • 朝阳区妻夫木聪
  • 较差

《四个春天》以后层出的家庭私影总显得操之过急。视野狭隘了,终究还是没能一探分飞燕的离散究竟。90年代素材是整部纪录片的创作基础,比重占了近半篇幅,让回忆主导而今情愫,但因现代影像的无绪导致弥足珍贵的素材没能发挥最大的感知力。父亲失情未失意,靠玩弄发明和舞厅妖娆与生活和解,而母亲形象似乎更“幸福”,也因此缺少很多戏剧冲突。得以解释为何主视角在父亲,但如婚姻一样,这是靠二人人回忆陈述出的影像,如此分配不均反倒适得其反。难为导演在两个家庭之间奔波,内心怨恨父亲却已失去母亲家庭归属感。二婚丈夫那种卖力亲近的相敬如宾也终在娘家宴席的客套中图穷匕见,虽然东北人天生是演员,但真论敬业程度,那害得是你刘叔把握的方方面面。

45分钟前
  • 少年维持的烦恼
  • 还行

2.5 父亲的家庭录像带提供了质感,父亲的舞厅、发明室和离婚重组的故事提供了趣味,刘叔和父亲被架上机器后有了一种“天然”的中年表演欲望。如果作为一个纪录片来说,糟糕的剪辑让它变得极其散乱,而导演对于此的思考又在哪里呢?

46分钟前
  • 房NN
  • 较差

作为一部概念先行的纪录片,没有重心可言。而且居然用剧情片逻辑拍纪录片……

51分钟前
  • OreoOlymLee
  • 较差

家庭录像,大量90年代的录像素材,可窥见一些时代记忆,勉强加一星。

53分钟前
  • ibelieve
  • 还行

一星给VHS, FIRST真SB

54分钟前
  • Kill tcyxzmy
  • 很差

iPhone拍摄的家庭影像和老录像带的交响,主题比较杂,不知道为什么最后把标题定在夫妻关系上,还用了叔叔一条线作为对比,其实就聚焦在父亲一个人身上,适当取舍一下素材方向会更好。父亲这个人物已经足够有趣(年轻时时髦帅气,离婚再婚,对物质婚姻看得很开,现在生活不富裕但有一屋子无厘头发明,还讲了中朝边境往事),苦涩却又豁达,再主动深挖一下这个人物就是一部完整作品了。东北人自带幽默感,那个可以变床的办公椅真是很想拥有了

5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还行

托了被拍摄对象有趣的福,都很灵,可爱、耐看,但创作上并没有什么过人之处。

1小时前
  • 次等水货
  • 推荐

90年代父亲拍摄的旧影像和18年儿子拍摄的新影像形成奇妙的互文。前半部分关于导演私人家庭史的讲诉非常棒,后半段材料选择有些混乱,有点偏题了。如果能对个人家庭史进行更深入挖掘就更好了。父亲真是个极具魅力的人物,为影片奉献了观点和乐趣。母亲的新老公刘叔很帅,两口子还亲临现场,引得女生尖叫

1小时前
  • 微分流形
  • 还行

拙劣的表演是东北男人的浪漫。

1小时前
  • 东百普通jo厨
  • 力荐

#DOCO热纪录纪录片展映#影片胜在人情味及父亲人物形象的饱满,剪辑方面还需要再进行修改,7天用手机拍摄还是有些仓促,希望导演接下来能够再进行素材的积累。

1小时前
  • 林赞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