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完结

主演:沃尔克·布鲁赫,丽芙·丽莎·弗赖斯,莉奥妮·贝尼希,拉斯·艾丁格,米谢尔·马蒂切维奇,弗丽茨·哈勃兰特,延斯·哈泽尔,卡尔·马克维斯,耶迪斯·特里贝尔,克里斯蒂安·富里道尔,托马斯·蒂梅,汉娜·赫茨施普龙,索斯藤·默滕,本诺·菲尔曼,雅各布·马琛茨,朱利叶斯·费梅尔,彼得·库尔特,马蒂亚斯·勃兰特,恩斯特·施托兹,斯维里娅·雅努索斯凯伊特,戈德哈尔德·吉瑟,艾琳·伯姆,艾沃·皮茨克,乌多·萨梅尔,吕克·费特,丹尼斯·布尔加兹列夫,罗纳尔德·策尔费尔德,梅雷特·贝克尔,特里斯坦·皮特,安东·范·卢克,莎斯琪

类型:美剧地区:德国语言:德语年份:2017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2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3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4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5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6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3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4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5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6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7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8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19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有点德国版长安十二时辰的感觉

第一次看德剧,而且在一天内飞快追完第一季,实在太想分享这部剧了。 这部剧从剧名上来看,Babylon,巴比伦,乍一看很快就能联想到四大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关键词有奢侈繁荣黑暗糜乱等等;和Berlin并列,恰好可以暗示1929年柏林的情况。 说实话,囫囵吞枣看到最后一集,才慢慢品味出一部分剧情,但概括起来也很简单,主线故事是来自Köln的警官二代男主小泪沟(要是不抓住他的部分特征在一堆男演员里我真的辨认不出来)来到Berlin帮助他父亲寻找并销毁记载着德国正在参加选举的高级官员丑闻的录像带,副线是他正好也碰上了在Berlin活动的第四国际的地区领导人为支持在土耳其的领导人而运送一大笔黄金、各派产生了斗争。 1929年的柏林是什么情况,我看完剧以后狂补历史,豆瓣里有写的特别全特别好的,我就不班门弄斧了。了解了历史以后,我更感兴趣的是剧里对此进行的阐释,豆瓣里有一个概括非常恰当:满目疮痍的世界里的众生相。Jeder einmal in Berlin,每个人都该去一次柏林,但是这时的柏林是什么样子呢?我倒觉得,有点类似于中国晚唐时期的长安:繁华背后是满目萧然,有点长安十二时辰的意思了。 还有一点我个人印象较深的是,不细细看下去,你永远不知道每个人究竟是什么样的,但是,反过来说,就算是看下去了,人,也不能定性或好或坏。这个剧,细细的线索太多了,人物之间的关系一眼看不完,我才看完第一季,还有第二季,真的是很有意思的剧啊。

 2 ) 为什么是巴比伦柏林?

《圣经•启示录》中这样写道:

“巴比伦大城倾倒了!倾倒了!成了鬼魔的住处和各样污秽之灵的巢穴”

公元前586年,新巴比伦之王尼布甲尼撒二世灭掉犹太国,将以色列的圣城耶路撒冷拆为一片废墟,近万犹太人连同他们的国王,被掳到巴比伦,这就是历史上“巴比伦之囚”事件。

灾难中的犹太民族

恐怕正是这样的亡国之恨,让犹太人在旧约里将此处愤怒地称为变乱之城。在巴别塔的传说中,巴比伦国王妄图造出通天的巴别塔,而被上帝忌讳。上帝把人类分裂成不同语言的群体,高塔因人们无法合作而停工。巴别塔暗示人类的狂妄自大,最终走向战乱丛生。

1929年的柏林也是这样一个各方势力轮番登场,动荡不安的城市。历史上著名的魏玛宪法,现今的《德国基本法》仍保留着魏玛宪法的少许条文,它真正的民主思想无法在魏玛时期实现。最后魏玛共和国选出希特勒这样的元首,专制独裁,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

巴比伦柏林是典型的小切口大制作。导演巧妙地选择这一时期的普通人,警察局的风纪检查员,作为一切事件的关联者。

男主颜值在线

他是科隆来的警官,格里安。表面上在扫黄,收缴无数黄片,而暗地里还背负着其他的“使命”,这个“使命”是不光彩的,直接地揭露官员的黑暗腐化。

最后一集格里安在夜总会放纵

格里安完成“使命”后又将何去何从,是第一季留下的谜。他患有战后PTSD,处于政客、黑帮、国防军权力的漩涡,他在柏林如浮萍一般,没向任何势力靠拢。

他的同事沃尔特属于国防军一派

一战后期德国战争失利,为应付战争的庞大经费,人民生活艰难。这时工人举行罢工,大规模游行示威,掀起民主革命。社会民主党宣布建立魏玛共和国,成为执政政党。

而国防军把战争失败归因于这场革命。“如果没有革命,我们会取得胜利。”这样荒唐的说法,在当时却被大多数人认同。

这列火车是黄片胶卷外的另一个线索。表面上火车里装着德国最大钢铁商,尼森的货物。而尼森与国防军在一条船上,火车牵扯到许多势力,国防军、社会民主党、“红色堡垒”、黑帮、苏联。

这些人指的是黑色国防军

除了国防军走私的武器外,火车上还有一车厢的金条。阿列克谢·卡达克夫是“红色堡垒”的核心人物,他们要将黄金送往伊斯坦布尔,资助托洛茨基革命。卡达克夫的情人,斯维特拉娜觊觎着金条,同时这个女人身份成迷。

夜总会的狂欢

斯维特拉娜唱着“尘归尘,土归土,浮生若梦,徒手随风”,一边是乱世浮华、纸醉金迷的狂欢,另一边是由于她的背叛,遭到苏联使馆屠杀的“红色堡垒”成员们。

斯维特拉娜冷酷聪明,贪婪毒辣,非常美艳

格里安与女主夏洛特,也在共同调查这列火车。夏洛特在调查中表现出非凡的才能,但她最初接近格里安,却是别有阴谋。

夏洛特被威胁

夏洛特住在贫民窟,白天在警察局做临时的文书工作,夜晚去夜总会跳舞,还与有钱的顾客进行性交易。但她从未向贫穷、肮脏、黑暗的生活妥协,她聪明而有野心,坚定地朝目标努力。

这时的警察局,有53个男厕所,但只有5个女厕所。女性在社会的生存空间受到强烈的挤压,即使受过教育,许多女人仍找不到工作。为了生存,她们从事卖淫。

我们跟随着夏洛特穿过贫民窟,看见街道上失业的人群,乞讨的儿童,色情场所中纸醉金迷的警察和官员们,排着队进教堂庇护所的妇女,手眼通天的黑帮。

夏洛特眼睛里的光芒,是压抑阴暗的环境中充满生机的美好。正如她第一次在厕所偶遇格里安,给浑身抽搐的他喂药。即使周围有再多的阴谋漩涡,他们未来发生的爱情,是治愈对方的强大力量。

 3 ) 原来真正的·巴比伦·在柏林

究竟是道德的沦丧还是人性的泯灭?

还记得那个曾经带给你无数视觉体验却因为太烧钱而被迫砍掉的大尺度神剧《超感猎杀》吗?

还记得被砍时粉丝们苦苦哀求片方奈何开销太大无力继续拍摄的悲恸吗?

不过,超感的粉丝们不用再继续苦等遥遥无期的第三季了,我们超会花钱的导演汤姆·提克威已经提着他的才华继续出来烧钱啦!(不知道这次能烧多久?

其实本人看德国电视剧不太多,我个人第一部德国电影应该是1998年的《罗拉快跑》,应该有很多人的第一部和我相同吧。而这部奔跑中的《罗拉快跑》的导演即是这位德国人汤姆·提克威,也是这部《巴比伦柏林》的导演兼编剧。

据悉《巴比伦柏林》是迄今为止德国电视剧中最昂贵的一部,制作费高达400万欧元,想想那些投资破亿却婆婆妈妈各种植入弱智广告的国产电视剧,这部德剧真的堪称良心之作,分分钟花的都是真金白银,钱都花在刀刃上了,能不出好作品吗?(当然不能!

与电影比肩的色调及画面

所有的打光、焦点、画面的结构,乃至人物的服饰都进行了电影化的处理,比如下图中女主孔雀绿的帽子,在一众灰黑棕中鹤立鸡群,让观众一下子就能发现谁才是重要角色。

又比如这一幕的烟雾缭绕,为主角的出场染上了神秘色彩。

看剧必备历史宝典

整部剧的背景设置在上世纪20年代的柏林,一战失利后的魏玛共和国,幻想中的君主制被弱小的民主制取代,沉重的赔款和越来越严重的经济危机继续压迫着底层人民,所有的一切就像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摧毁了西方上百年的价值观与宗教信仰。

人们对现代化狂热膜拜,整个国家就如同《巴比伦柏林》中所展现的一般,到处蒸汽飞扬,机械鸣笛,人们就像是一个个迷失在巨大锅炉房中的行尸走肉,看不见蓝天,没有阳光的普照,终日沦陷于纸醉金迷之中继续彷徨与迷惘。

1927年德国影史标杆之作《大都会》,即为当时那个年代里的人们对摩天大楼的无限憧憬与对未来无知的幻想。

人们一方面消极地逃避一战战败的耻辱,一方面又在积极地在经济危机时期挥霍那些不值钱的货币。迷失与盲目,过度的放纵与最终的极权,所有的一切终究酿成了最后的悲剧,魏玛毕竟只是块历史的垫脚石

[The City, George Grosz]

欲望的十字路口,你奔流向前,却不知哪里是天堂、哪里又是地狱。

在这样混乱的历史背景下的故事也就可以顺理成章的很黄很暴力了。

魏玛共和国的形形色色

男主格里安是一位患有严重战后PTSD(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探长,从科隆调到柏林,表面上是一位风纪组警官,实际上是在调查一起高官不雅视频的案件。

女主洛特,身处贫民窟,白天在警局做着文职工作,晚上做高级应召女贴补家用。

拿着不雅视频敲诈勒索的黑社会老大

还有为了民主为了德国崭新的明天,第四国际“红色堡垒”骨干小提琴手,以及假意支持第四国际实则在转移黄金的俄国女伯爵等等。

几乎所有人物的登场都是从后脑勺开始或者先声夺人,每个角色在导演的设计中或多或少带着点朦胧的面纱,令人无法看清他背后的真面目,让观众怀揣着无数个问号在剧集的深海中找寻答案。 在悬疑这一点上,导演可谓下足了功夫不让你轻易看懂。

其实这部德剧,你只需要用45分钟的时间看完第一集就够了。因为从一上来回忆与现实的镜头切换,到导演对于光影的把控,以及方方面面的调度,就已经注定了它的不平凡与导演无处安放的野心

在男主不断成长不断接近真相的过程中,向世人展现德国当时的世间百态,当你真正了解看懂了格里安时,或许你就能够明白历史中的德国和人性的狂欢与丧失了。

个人公众号,分享一部电影,一点小感悟。

 4 ) 巴比伦,一束光

看见本剧的标题很难不想到另一个城市的巴比伦(正好也是男男相爱相杀XD)。 如果我借用另一作品对巴比伦的解读,这里的标题应该是暗指本剧讲述的柏林,一个如同古巴比伦般耀眼的城市,从金碧辉煌逐渐跌落至混乱深渊的故事吧。
    可能是因为本剧讲德语,也可能因为不熟悉德国导演整体风格,我感觉本剧的节奏稍稍与众不同。大概三集以后本片到底在讲什么才渐渐浮出水面。
———————————————————严重剧透分割线——————————————————————
    整个故事围绕着一个从科隆去柏林的探员Gereon Rath发展。作为侦探剧一共有三件案子在同时进行。第一件是Gereon替他当政客的老爸去销毁他爸玩SM的时候不小心留下的录影带。这些录影带被柏林本地的一个黑帮控制用来日后敲诈勒索政客。Gereon拿到片子后在销毁之前自己当然也看了看。然后他非常震惊地发现自己老爸原来还玩这么重口味的东西。
    第二件第三件案子都是围绕着同一列火车。一战后一群德国军官不满魏玛共和国对内对外的软弱手段,暗中利用钢铁大亨Nyssen家的运货火车从苏联走私军火,准备叛乱推翻民主政府。这一次他们从苏联运来了一火车的化学武器,结果在Gereon和女主Charlotte Ritter一帮人的搅和下被柏林警察局扣押了。
    而另一伙在德国的俄国革命组织, Red Fortress 恰好在那辆火车上暗中加了一个车厢,用以运输黄金去伊斯坦布尔来推翻斯大林的布尔什维克政权。不要问我为什么是伊斯坦布尔,我和剧中人物一样没搞懂这一点。结果革命党人被一个歌女 Svetlana Sorokina出卖,惨遭灭门,只有首领Alexej Kardakov逃出。他跑去本地黑帮那里说这辆火车有黄金,帮忙者有份。导致黑帮,军队还有Svetlana大姐都在抢火车。场面一度混乱。大家都摸不着头脑为什么对方在这里。

    三线共进的形式的确挺有野心,能吊起悬疑剧爱好者的胃口。不过本剧还在三线进行的描写了众多剧中人物的小故事,所以在开场的时候一度让我不知道打的发生了什么,感觉导演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同时,这样的结构导致分到每一条线上的精力也相对较少。所以对侦探剧观众来讲,本剧侦探水平其实不怎么高。Gereon扫黄片那条线基本靠殴打小混混解决。至于俄国黄金的谜团,Gereon去找Svetlana,自己还没有开口,Svetlana什么都全招了。相比之下,还是德军叛变的故事着墨较多。毕竟前两条线更是关于个人的命运而军队叛变关乎到时代和国家的走向,更有空间阐述剧作者的看法。中间穿插的各种人物的小故事,除了男女主以外其他个人都是短小精干的描写。故事虽然精彩,但总令我觉得有些散乱。不过倘若我对巴比伦的解读正确的话,这应该是个描写城市兴衰,而不只是一个描写孤胆英雄的剧集。由此来讲,对芸芸众生稍有着墨又点到为止的做法也无可厚非。

对于剧情主线的印象也就到此,若说起剧中人物,让我印象深刻的反而不是铁面男主或者他亦敌亦友的搭档,而是小女生Charlotte。当今在国产剧中,各种苦命贫贱女性发现人生最终的救赎就是嫁个好男人,人生最终的失败也不外乎嫁错了个男人。相比之下Charlotte确实非常不同。她过得苦不苦逼?看着她脏兮兮,衣不遮体的全家和没日没夜工作的生活状态,不需要女主流自怨自艾的眼泪我也知道她活的挺苦逼。然而,她有哭天抢地吗?她有觉得自己低贱这也不配那也不配嘛?人家照样潇洒的夜夜跳着舞,人家照样同时可以和三个男生来电,人家照样抽时间学着怎么去做法医,人家照样为了自己要当柏林第一个女警察不弃不舍地奋斗。当看到她拿到警察徽章的时候我真的很开心。若说一个社会的平等是机会的平等的话,她真的就是这样思想的体现。贫穷小妓女依旧可以在满是男人和家庭主妇的世界里面,理所以当挺胸抬头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和职业。换成国产剧,估计有个娘娘或者嬷嬷一巴掌就甩过来,附带一句:“贱人,你不配。” 巴比伦的阴暗处的确是丑恶不堪,但起码这个城市依旧给下水道的老鼠机会做那里的一束光。

标题太难想了,凑合一下吧……

PS:感谢楼下诸位指教,原来运黄金去伊斯坦布尔的原因是帮助流亡土耳其的苏俄党内反对派托洛茨基打倒斯大林。

 5 ) S1(三)夏洛特格里安CP线巴比伦柏林第一季

必有剧透 按季更新 第一季共三篇

好了回到时间线,夜总会舞会之后,发生了大家都一脸懵逼的场面,格里安居然跟房东太太搞在一起了。试想那晚发生了什么呢?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看过张国荣、刘嘉玲和袁咏仪的《金枝玉叶》,里面有一场戏是张国荣的角色对袁咏仪产生了感觉但以为她是男人因此没敢怎么样,回家忍不住就睡了自己的女朋友(即刘嘉玲的角色)。我脑补的就是这样类似的设定,生理上的补偿。尤其是从房东太太后来一系列的反应来看,一晚就被睡服啊:从满脸死灰到满脸光彩,连愚钝的Bruno太太都察觉到了说你越来越漂亮了,虽然大家吐槽说这廖凡一样的脸不知道怎么夸的下口,但你不得不说久旱逢甘霖啊状态是不一样,演员和导演的功力是到位的。在格里安要搬走来告别的时候,房东太太没有开门,看的出来是真伤心。顺便提一下她那一袭黑衣坐在红色丝绒单人沙发上手里一根烟的画面还是很美的和很忧郁的,油画一样的质感。

第一季的高潮和大结局是男主007一般的表现得到了胶片并烧毁了胶片,为第一季做了交代,同时形成了格里安这个人物的转折点,这件事之后的格里安,在心理层面即将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也是我认为发展CP关系只是结果,更重要的是看到两位主角的个人内心成长之路,然后就能更好的理解,为什么他们走到了一起。

那么对格里安来说,出身在官二代家庭,上头有个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哥哥,爸妈从小就有意无意显露出你不如你哥,然后他遇到了一个自己喜欢的理想型女生,结果这女生在两兄弟之间摇摆不定,最后怀上了哥哥的孩子变成了嫂子。经历了这些的格里安内心应该是充满了得不到父辈认可的自卑感和种间竞争的失败感的,这种感觉被深深压抑在自己的潜意识中,直到在战场这样一个极端环境下,潜意识被释放出来做出了那样一个人神共愤的举动,后来他连自己都没法自圆其说,从情感和理性层面都没有办法自洽。不知道格里安是如何度过那一个个夜晚的,当独自面对自己的内心的时候,他无法直视,最后选择了逃避、欺骗自己和别人、逐步变成生理心理疾病和依赖药物。这也一直是心理医生在帮他寻找的根源和面对的真相,是他这个病例心理治愈的关键点。

再看下格里安与母亲的关系,他一直以来的怨念是母亲认为该回来的是阿诺而不是他,这事情被反复提到,可见是他情感上过不去的一道坎,那么投射到格里安与女性的关系上,就是要跟哥哥竞争才能获得情感满足?这会不会就是一直与嫂子保持着偷情关系的源动力?如果哥哥从中撤出了,比如哥哥死了,这种关系反而维持不下去了,看剧情发展这样解释基本符合逻辑。

胶片找到后父亲人设彻底崩塌了,基本上格里安建立在父权基础上的世界观都崩塌了(查案期间每次给父亲打电话汇报进展格里安都显得那么紧张,可见是很想完成任务获得父亲的认可的),这件事促动了格里安想要与过去的一切告别,他决心不再回头,留在柏林,并要跟嫂子分手。这是想要一切重新开始的标志。在告别信中说实话我一点没看出来他跟嫂子情感上有什么割舍不下,只是找了个理由想要尽快跟过去拜拜重新开始。

 6 ) 因为喜欢Cabaret

昨晚开始看“babylon Berlin"。警匪本不是我的茶,只是过去好多年里,"Cabaret"一直被我当成自己没有之一的最爱电影,这个剧里有很多对Cabaret的“致敬”。

看了两集,来龙去脉并没有完全搞清。主角是科隆官二代警察,来到柏林警署加入“社会风化小分队”(vice squad,大概是朝阳群众那个功能,集扫黄缉毒剿私于一体)。表面上看,他追缴黄色电影和照片,并捣毁制造窝点例如图四(还有一个功能,他拿缴来的黄色照片跟药店老板换药磕,你看,哪里的条子不腐败捏?),实际上是为了拿回至少销毁一盘可能关系某领导前途的证据录影,大概是这半年来油管上爆料时经常拿来威胁对手的那种。

女主是贫民窟的孩子(住地类似大兴环境,似乎更脏乱差,尚未被驱赶),白天是警署谋杀队的临时工秘书,晚上是所谓的爵士baby(舞女还兼点儿别的)。与男主的交叉点出现在警署电梯,相撞,照片散落一地,她的都是谋杀,他的都是爱情动作。匆忙中拿混了一张,这是最常见的包袱,后来断胳膊断腿的血腥照出现在兴冲冲欣赏黄片的药店老板眼前,镜头切换,不知下文。

另一条线,是流亡的托洛茨基支持者第四国际同志们的反革命(反斯大林)行动。地下印刷厂,为五一国际劳动节暴动做准备,伪造旅行文件。然而被最信赖的革命同志向苏联大使馆举报了(图五七是革命同志),随即的血扫印刷厂一节有塔伦蒂诺“无耻混蛋”的影子,哗哗哗哗全是窟窿全是血。

卖高级酒的以次充好被餐饮大老板请喝茶,哦不是,请吃饭,煎鱿鱼吃到一半,出现《权力游戏》二丫的影子,“舌头是上帝给我们的最好礼物,能如此精准优雅地辨味,而本身也是一道美味…”哪里是鱿鱼。

一锅杂烩,还没理清,可是,who cares!好看啊,撩人啊,今年的电影电视里最让人视觉满足的就是它了。

(当老年人有一个好处,觉少,一天能过出28小时)

 短评

我这人完全没法抗拒Raymond Chandler-esque风格的东西

6分钟前
  • Madeoan_
  • 力荐

第一次看德语的剧,看了两集就很喜欢。毕竟被奶飞HBO养得口味很高的自己,找到一部对胃口的剧已经很不容易了。这部剧的优点是剧情紧凑,角色众多,各势力和利益方都值得去回味和深入解读,最重要的还是时代感的还原,真的非常入戏。继续追,希望不会烂尾~

9分钟前
  • 乜個
  • 力荐

怀旧神剧 细节大赞 有几场拍得很飞

11分钟前
  • 文泽尔
  • 力荐

第三季结束后,男主角又上了战场无缝续接《我们的父辈》……

12分钟前
  • 叶孤城
  • 力荐

希特勒上台前的德国。犯罪+悬疑+时代。多线叙事,精致场景,迷幻配乐。一切还只是开始。

14分钟前
  • 终结者
  • 推荐

神剧,尺度堪比HBO,但又带着德剧制造的严肃正剧范儿,一桩桃色丑闻背后的政治角力,非常引人入胜的设定,尤其是光影和构图非常惊艳, 暗黑又复古,刺激又香艳。

18分钟前
  • 搬砖侠
  • 推荐

神剧先mark下。谢谢鱼哥推荐

22分钟前
  • lisnooker
  • 力荐

(9/10)魏玛共和国末期百态。第一集街上几百人全是群众演员,并非电脑特效。和以往魏玛题材只能和纳粹挂勾不同,这部的主角是共产党、保皇派、黑帮、还有维护即将倒塌大厦的魏玛官员。德国曾距离全面赤化如此之近,也受到复辟的威胁,而议员则为保护来之不易的共和成果不择手段。珍惜共和成果的人很多,但执意倒退搞领袖崇拜的亦不少,在一系列你死我活的斗争中,最后却是纳粹的上台。(这是第一季,准备撸第二季去了。)

27分钟前
  • [己注销]
  • 力荐

铁路迷就问一个问题,火车是怎么从用宽轨的苏联开到用标准轨的德国的🤔?

30分钟前
  • 水田英松
  • 力荐

汤姆大叔转剧之后真惊艳。有生之年能不能等到一部巴比伦上海呢。

34分钟前
  • 库库尔坎
  • 力荐

史上最贵德剧,烧钱烧出了一幅华丽丽的魏玛德国浮世绘,格局大(试图描绘纳粹上台前的德国社会众生相),着眼小(由一列火车引发的系列案件),画面养眼,摄影音乐奇佳,各国的电视剧都奔着电影的制作水准去了。目前已预定三季,这样的剧集请多拍几季好嘛!

39分钟前
  • momo
  • 力荐

那个年代蹦迪还有套路的啊。。。。。。。。动作统一得像广播体操,还有人在台上领操。。。。。。

43分钟前
  • 铁人拿大梨
  • 推荐

女猪是妥妥的斜杠青年,白天警局文员,晚上pub不可描述 咳咳咳。。

47分钟前
  • Wongwongwong
  • 力荐

儿子给爸爸找性爱录像带的故事?

48分钟前
  • RayLee
  • 推荐

山雨欲来,时代变革前,每个人都以为自己会是例外,殊不知早已是历史的齿轮。官商勾结,黑色交易,政治权力,错综复杂的多线叙事描绘出一幅当时德国社会的全景图。色情场所的奢华迷离拼凑仅有的华丽,剧中的打光和摄影极为精致。第二集最后枪战的太棒,就像用《歌厅》的手法剪辑了《无耻混蛋》。

53分钟前
  • 后自愈
  • 推荐

片子的主线很明确,就是为了给科隆市议员销毁不雅录像带,但这一条主线放在纸醉金迷,暗藏危机的魏玛共和国的背景下就很有意思,各种真实历史事件构成的支线是本剧最大的亮点,托洛茨基的黄金,德国共产党在5月1的流血事件,军国主义的黑色国防军的复仇,对德国社民党的敌视,魏玛建制派对黑色国防军的提防和遏制,每一条支线都是真实的历史事件,再加上本剧对于战后的ptsd的士兵,失业的工人,没有生活保障的底层人民,夜店里奢靡的德国人,种种魔幻场景的叠加描绘了一副魏玛共和国的浮世绘。不管是书还是影视作品,市面上都少有对魏玛共和国的详细研究,所以像巴比伦柏林这样的德剧与其说是娱乐作品,不如说是一个文献,让大家更清楚的了解在希特勒上台前魏玛共和国的样子,也给希特勒为什么上台留了一个很好的注解

58分钟前
  • 含笑半步颠
  • 力荐

Christopher Isherwood鬼混过的柏林就是这样吧

59分钟前
  • 猫咪建筑师
  • 力荐

看了两集以后,竟然在柏林街头遇到了男主,于是继续看了下去。

1小时前
  • 最后的12码
  • 推荐

可与《柏林亚历山大广场》对照,相同的社会背景——一战战后创伤对个体与民众心理的影响,各方势力与国内外诸政党盘根错节、错综复杂的利益制掣关系;汤姆·提克威拿手的多线叙事倾力运用,描摹政治狂潮风雨欲来前夕的全景图,群像相当考验脑力与剧本,各条线索悬疑感并进,合力拼凑细节。配乐佳。

1小时前
  • 欢乐分裂
  • 推荐

史上投资最大的德剧,被称为“十年来全球最佳剧集”,果然牛逼的一塌糊涂,即便是最好的国产剧,跟人家也差着好几条长安街。

1小时前
  • 白脸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