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天鹅2010

HD

主演:娜塔莉·波特曼,米拉·库尼斯,文森特·卡索,芭芭拉·赫希,薇诺娜·瑞德,本杰明·米派德,克塞尼亚·索罗,克里斯汀娜·安娜波,詹妮特·蒙哥马利,塞巴斯蒂安·斯坦,托比·海明威,塞尔吉奥·托拉多,马克·马戈利斯,蒂娜·斯隆,亚伯拉罕·阿罗诺夫斯基,夏洛特·阿罗诺夫斯基,玛西娅·让·库尔茨,肖恩·奥哈根,克里斯托弗·加廷,黛博拉·奥夫纳,斯坦利·B·赫尔曼,库尔特·弗勒曼,帕特里克·赫辛格,莎拉·海伊

类型:电影地区:美国语言:英语,法语,意大利语年份:2010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黑天鹅2010 剧照 NO.1黑天鹅2010 剧照 NO.2黑天鹅2010 剧照 NO.3黑天鹅2010 剧照 NO.4黑天鹅2010 剧照 NO.5黑天鹅2010 剧照 NO.6黑天鹅2010 剧照 NO.13黑天鹅2010 剧照 NO.14黑天鹅2010 剧照 NO.15黑天鹅2010 剧照 NO.16黑天鹅2010 剧照 NO.17黑天鹅2010 剧照 NO.18黑天鹅2010 剧照 NO.19黑天鹅2010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黑天鹅2010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纽约剧团要重排《天鹅湖》,因前领舞Beth(薇诺娜•赖德 Winona Ryder 饰)离去,总监Thomas(文森特•卡索尔 Vincent Cassel. 饰)决定海选新领舞,且要求领舞要分饰黑天鹅与白天鹅。Nina(娜塔莉•波特曼Natalie Portman 饰)自幼练习芭蕾舞,在母亲的细心关照下,技艺出众。这次,她希望可以脱颖而出。然而,在竞争中,她发现心机颇重的Lily(米拉•库妮丝 Mila Kunis 饰)是自己的强劲对手。在选拔中,她的白天鹅表演的无可挑剔,但是黑天鹅不及Lily。她感到身心俱疲,回家还发现了背部的红斑与脚伤。她一个人找到总监,希望争取一下。总监趁机亲吻她,却被她强硬拒绝。结果,总监居然选了她。队友怀疑她靠色相上位。在酒会上,Beth甚至当众发泄。这种压力外加伤病,一直影响着她的发挥。总监启发她要释放激情,表现出黑天鹅的诱惑。在强大的心理暗示中,她似乎也滑向了黑天鹅的角色……潘多拉的果实~科学犯罪搜查档案~Season2激荡丑闻第二季觉醒:仿生浩劫宠物坟场刀尖2023飞越老人院梦回玛丽莲坠落2012神鬼八阵图魔力大篷车麻辣教授关东太阳会囧囧十二座量贩春光I DO I DO客家之歌百分之十第一季欲念屋顶上的吉列尔莫公平竞争2023魔法俏佳人 第四季狂热2019侠捕之诡影迷踪地狱迪斯科地震中心终极玩家动态漫画·绝世武神第五季万世魔星猪猪侠之竞球小英雄第3季快乐结局2017革新:改变世界的发明第一季警察世家第十一季阮三个 第二季敌营芳翠就是溜溜的她内地1929八座山阿基米德后宫的茶深宅如渊头脑解密第二季等你百年女子监狱大屠杀

 长篇影评

 1 ) 《黑天鹅》她是自恋又自我厌恶的

我对某些状况的归类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与敏感。“好人难做”一句话可以有多种理解的立场,但没听谁说过“坏人难做”的,但我觉得它们是相斥共存的关系,不过是个找谁代言的问题,就像天使与恶魔,它们在各自的领域都做到了最专业,只是不要试图混合它们。其实,人类不知不觉遗失的恰是一份“纯粹”,想要驾驭社会又想要迎合别人,自己把自己矛盾成了矛与盾。所以人们看到,好人欲转型成坏人,他便苦恼了,坏人真难做!因为要跟良心斗,要摆脱掉坚守美好的紧箍咒,对好而言,坏,不只是个跨栏的动作那么简单,它还可能带来被毁灭的最后结局,被谁毁灭?自我毁灭,因为高洁的灵魂最终是无法忍受堕落的躯壳的。反向而言其实也成立,立地成佛不是不可能,但几千年来,本性难移,也是人们的共识;另外真心立地成佛的有几人呢。 《黑天鹅》主要说的虽不是表象上的人的好与坏,我却要在一开始就把它向这个方向诱导。继而一层一层剖解出我所理解的,这部文艺悬疑片内藏的无形无状的核。因从天鹅湖的故事里选择“黑天鹅”来做电影名字,所指引的讨论方向——邪恶,就已相当明确了;又因为现实与理想之间太遥远的距离,就如戏里戏外幕前幕后无法合并成皆大欢喜式人生。你会发现电影想要讨论的是人性,它让善良与邪恶,自然地登上了PK的擂台,不论载体是同一个人还是两个人。讽刺的是,“善良、努力的人终有好报”,如此甜美的话语,很多的时候,往往就像墓碑前告慰逝者的鲜花,苍白得毫无意义。而《黑天鹅》中所臆想的一切阴谋、灾难,如若真实上演,同样的结局也根本无需怀疑。 关于电影《黑天鹅》的剧情,简单说来,就是因“压力”诱发的精神分裂的个案。通过一个才华横溢的芭蕾舞女演员Nina,讲述一个正常善良人被心魔毁灭的故事。而复杂说来,本剧充分表现了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电影才华,结合他之前成就的《梦之安魂曲》《摔跤手》《真爱泉源》,还能深切地体会到他脑海中呈现的思想花园的光怪陆离。他始终孜孜不倦地对生命观测的激情,在《黑天鹅》的创作延续中依然强烈。 不是蛇蝎心肠,也做不了铜头铁臂之人,不拿自卑搪塞,不找被父母过分保护的借口,就是忍受不了肮脏虚伪的世界,每时每刻都有人在这样呐喊,或许就包括你和我。那么,一个天真善良的人,在无法继续对抗内外负荷的身心状态下,一经遭遇诱发疯狂的特殊事件,伪装成健康的心态就一定会蓄势爆发,完全扭曲,彻底崩溃。《黑天鹅》的影像这样解析了矛盾的人性。 你一定知道这样一个故事。一位王子出游打猎,爱上了一位只能在夜间现出人形的,被“囚禁”的白天鹅公主。王子邀请公主来参加自己的生日晚宴,届时他将告白欲娶公主的爱情宣言。可是被邪恶魔法师施咒的白天鹅公主,最终未能出席,代替她的反而是化身成白天鹅公主模样的另一个女人——魔法师的女儿,只是穿了黑色礼服,像只黑天鹅,迷惑了王子的心。结局是,王子看破阴谋,重回白天鹅公主身旁,却被邪恶的魔法师陷害,白天鹅公主随大浪卷走的王子而去,坠入湖海而亡。之所以引用《天鹅湖》的故事,是为更好地解说这部电影的故事梗概,也为电影戏中戏情节设计找到同一根链条。这是芭蕾舞剧,其实这也是电影主人公Nina精神世界里的真实生活。 电影的故事脉络大概就是这样,沿着闻名遐迩的芭蕾舞剧《天鹅湖》的剧情,采用另一种巧妙复杂的“戏中戏”模式,结合时下全球蔓延的“抑郁症”瘟疫话题,把医学领域的幻听、幻觉艺术加工成诡异的视觉感受、跳跃的思维方程式,以“谎言”的特殊魅力达到论文、资料无法展现的生动与神秘。 前面说了人的好与坏,接着说人的压力与动力。话说动力与压力是两个概念,却紧密相连。施者称之为动力,受者视之为压力,不容易把握尺度,一线之隔,可以呈现两片天。显然在《黑天鹅》幻化的通篇意境中,Nina无处释放的压力,这是全部灾难的源泉。电影开始,从Nina的梦境,获得天鹅皇后一角的渴求中,泄露了无意识状态中神经紧绷成弦的危险信号。这一段,实际也影射了各种类型全民海选比赛中,入围选手为一夜成名,过关斩将,超负荷心理压力得不到纾解,已经形成的社会健康心理问题。 Nina也将面对这样的挑战,但她背负的重大压力似乎有更多来自平常人无需考虑的因素。母亲在很年轻时为Nina放弃了自己的事业,母亲寄新的人生目标于Nina的未来,过分保护、照顾,这些施加在Nina身上的爱的压力又是另一座无法撼动的大山。“我已不再是12岁的Nina了!”那是她挣脱母亲,希望摆脱“压力”,证明自己长大的呐喊。暗示的镜头中又有耐人寻味的信息传递,母亲似乎很嫉妒Nina即将拥有的一切,而且也会惶恐于Nina有天会摆脱自己的现实。这样,复杂的母女情感加重了Nina的思想重担,她幻想母亲会攻击自己,于是私藏棍棒,与母亲正面冲突,去酒吧喝酒、被灌药、乱搞,不但方法不对,状况也越来越糟。 Nina过于纯净无污染的生活,使她缺少了一份世俗的激情,从小到大一直是乖乖女,她没有朋友,平时不喝酒不抽烟,也没性生活,简单得就像滤好的纯净水。这份“简单”在演绎芭蕾舞时成为了无法摆脱“自己”的最大障碍,达不到黑天鹅的“失控”状态,越想抛去负担表现越僵直,这种压力在Tom否定的挫败感中愈发令她憎恶、愤怒。 新人笑旧人哭的行业换血规则,无形中也敲打着Nina的小宇宙。前一任天鹅女皇在Nina心中是最完美的,Nina偷走她的口红表露她心底里的敬仰与羡慕。可是那女人被抛弃的遭遇及撞车后凄惨的命运,无时无刻不在Nina的脑中倒带重播,那份压力转化成了内疚、自责、恐惧,折磨着她,甚至到后来完全暗示自己,是她毁掉了别人的人生,是自己陷人于不义。 除去上面的简单分析,Nina的压力还以各种形式存在着。不断抓伤自己的梦魇,无法摆脱黑天鹅幽灵的无助,幻听幻觉在她意识中真实存在的恐怖,不懂得如何处理情感却要表现成熟的自我怀疑等等。压力创造了Nina身体里不可思议的黑天鹅,同时又是压力夺走了Nina继续生活的勇气。 最后说说双重人格,Nina有这性格特征,完全服务于整部剧双重人格特点的需要。肯定能看出来,Nina拥有成为芭蕾皇后的潜质,又能感觉到Nina终将毁于一旦的气息,话说“不疯魔不成活”。对前因着墨不多,一切不正常集中在参选“天鹅皇后”这个点上,然后加以追踪,但故事细节刻画别有用心,就是自然而然地外露了主人公的病态人格。 地下通道里戴着白羽毛围巾的Nina遇见穿着黑色衣服的自己。被选为新一任天鹅皇后的Nina最后拒绝色诱Tom,却看到镜面上用口红写着的“妓女”,让人匪夷所思,其实这段相对真实的画面我还很愿意把它想成是Nina的又一幻觉。说起来,之前Nina去Tom的办公室争取天鹅皇后角色,用偷来的口红把嘴巴涂成鲜红色,就像黑天鹅的红色喙,她似乎已有了“堕落”的准备,只是终究在吻戏中戛然而止,心理冲突打乱计划。Nina可以完美跳出白天鹅,却因找不到“失控的感觉”而无法跳好黑天鹅,三次不同场景但重复出现练习黑天鹅舞步,及最后演出时最震撼的黑天鹅表演。这些相互矛盾、冲突的对立画面,在Nina摇摆的双重人格中,想象力发挥到极致。在pub里看到Lily往酒杯里放迷幻药,Nina在并不坚定的独立人格中选择了放纵,像豁得出去一切的黑天鹅。但遗憾的是,至始至终Lily这个女孩子都没有真正伤害过Nina,一切罪恶都是她的幻觉,最终都在无形中强大了邪恶的力量。 对于弱者身份的Nina而言,黑天鹅的灵魂跑进她的身体里,让她的自我变得无比强悍,无人能伤害,是出于本能。只是她的力量微弱,无法做到真实的堕落、厚颜无耻。加之又没有征服社会的自信与能力,所以只能向自我伤害的精神分裂发展。在她单纯的行为举止中,她像正常女人那样拥有的情感——自私、嫉妒、诽谤、报复、反抗,证明她并不弱智白痴,她的思想中存在很多肮脏、龌龊的社会剪影,那是人类排泄的异物,不隔绝于世,必然受熏染。这也是她把Lily塑造成魔鬼的智能条件,当然也算社会生活常识。 即便得到了天鹅皇后的角色,依然怕自己不够完美,怕自己被冷落,怕天鹅皇后的位置被有心计的女人觊觎,这些常人能理解的担忧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为了枷锁。Nina重新塑造了Lily,现实生活中无法洞悉把握的在Nina的意识里渐渐清晰,但纷繁复杂,在Nina的臆想中出现了与她有同性爱关系的Lily,置他于死地的Lily,还有可爱豁达愿意分享她成功喜悦的Lily,但是无论做了哪些事,Lily是假想中不可低估的敌人,Nina摆脱不掉不安的情绪,她必定要用全部“黑天鹅”的黑暗势力除掉Lily。 当然,结局告诉我们,邪恶永远是善良的手下败将。哪怕用死来换取它的名。最后算不算开放式结尾呢?随便怎么想,反正又要契合《天鹅湖》的两个截然不同的结局版本了。你希望Nina抢救及时化险为夷了,那就活了,可是后面还有受不完的罪等着呢。如果她一句“这就完美了”,在天堂续来生,那就真的完美了。事实上,白天鹅真的死了。 娜塔莉波特曼真是位让人喜爱的可儿,更是一位演艺界的千变女郎,奥斯卡上分一个奖杯没有技术上的障碍,不过最近报道因违反音乐评分原则,而被取消奥斯卡音乐奖的角逐资格,对《黑天鹅》多少有点遗憾,但对其他应该没碍。说回到波特曼小姐,努力减肥到标准的芭蕾身板,跳舞练到开拍前半年多每天五个小时的强度,在这部戏里不仅抢尽了风头,连文森特卡索、薇诺娜瑞德看起来都中规中矩了。剧中意外惹眼的倒是天鹅湖里的王子,纽约城市芭蕾舞团的首席舞者本杰明.米派德,即现实生活中娜塔莉波特曼的正牌男友。两人的默契从波特曼的精湛舞步中完美展现了。 另一个最值得嘉奖的肯定是导演达伦.阿罗诺夫斯基,他可真知道中庸之道,双重人格,两极分化等等相生、相斥的游戏规则。Nina及《黑天鹅》的故事,Nina是“自恋与自我厌恶”的(导演达伦在访谈中提到),故事是虚幻与现实交织的,整个都是没有标准答案的矛盾,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但情节紧凑,逻辑推理性很强,加之巧妙的构思编排,浑然天成一般。 想来道具、音效在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电影教程中是比较重要的部分。《黑天鹅》中镜子、剪刀不仅干扰了视觉感受,还起到了惊悚的效果。最后登台演出时,融入进音效中Nina急促喘息的声音,推送剧情到了最高潮。这只白天鹅就是一块易碎的瓷娃娃。 Nina的故事的确有现实意义。这个多事之秋的时代,将孕育更多“无事生非”的新新事物包括新新人类。“眼见为实”也要加上双引号特别备注了。被抑郁扫荡的滚滚红尘,若没有可见证的人,你就不要那么坚信你所看到的一切,你眼中的世界也并非一定是客观真实的世界。据说在日本,“一懒无娱”的宅神逃避的正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压力,几乎放弃了人与人交流交往的念头。几米蜗居,一床头漫画,拒绝恋爱,拒绝结婚生子,这又是极端的。不想被伤害,不愿劳心费神地对付志向不同的人可以理解。可是相比较逃避,不如练就笑看一切的淡然更有益处。这话说完,我就后悔了,哪那么容易,想互不干扰,偏偏有很多人就喜欢打扰别人,总之这个自带各种暗器的社会大熔炉它还没发展至大文明,柔弱的个体依然是最易被伤害的,特别是那些想要保有个性的真实的人,这类人似乎不得不防守了,所以迎合求得大同可能是最糟糕的。

 2 ) 冲破身体的黑天鹅

《珍爱泉源》时,不提繁复的三段式结构和绚丽的太空星云,阿罗诺夫斯基的爱情观被影评人讥为老土。《摔跤王》时,威尼斯评委杜琪峰喝过红酒,笑呵呵地赛后开炮,他就觉得阿罗诺夫斯基的电影观很是老土。到了《黑天鹅》,半小时不到,我就想起了《钢琴教师》和《怪房客》,怎么看都有别人的影子。看完后一查,很不幸,嘲笑声音依然是跟土、旧或老套有关。也许,这个舞者题材真的太老了,精神分裂、双重人格,隔三岔五就要拿出来说一说,根本算不上新鲜。恐怕阿罗诺夫斯基也想得很清楚,咱不整别的,就利用现有的资源把东西做好,奥斯卡不就喜欢这种四平八稳的么。

很显然,电影总是要对比着看的,拿出去年底上映的《非常舞者》(舞吧!昴),李志毅那出励志剧可以活活把人看睡着了。一旦这么看,《黑天鹅》真是一部绝顶好片了,做工精细,节奏起伏有致、演员表演出色,娜塔丽·波特曼完全就是奔着奥斯卡影后去的。

这部电影够邪,扯指头上的肉刺、掰开渗出鲜血的指甲、背上毛孔粗大长出密密麻麻羽毛,光是这么描述起来,许多女性观众恐怕都会不寒而栗。更何况还有拿刀捅人、另一个自我等离奇幻想和诡异镜像,说《黑天鹅》是惊悚恐怖的佳作并不为过。整部电影围绕白与黑的冲突交织,如同芭蕾舞步一样,扬腿旋转,越转越快。最后曲终人散,主人公戏我不分,停留在完美的想象中。由于超强的代入感,观众也仿佛置身舞台下面,观看欣赏,沉浸其中,难以自拔。

正如《天鹅湖》需要突显白天鹅的美丽圣洁,整部电影完全围绕娜塔丽·波特曼做文章,享受了绝对一号的超级待遇。阿罗诺夫斯基十分懂得成人之美的含义,他近几部电影都有可说之处,好比火箭助推器,让一些人成功升天。在《珍爱泉源》时,他与蕾切尔·薇兹享受爱情的沐浴,那会妻儿皆有,好不甜蜜。可惜正如心伤的电影结局,现实中的故事,他跟蕾切尔·薇兹在今年以离婚收场。再到《摔跤王》,米基·洛克的老脸饱受岁月的蹂躏摧残,阿罗诺夫斯基索性让他遍体鳞伤,一副惨象。影片向奥斯卡影帝发起了冲击,米基·洛克咸鱼翻身,可惜面对西恩·潘,米基·洛克也跟电影里头一样,心怀旧时的梦,黯淡收场。这回的《黑天鹅》,在评奖季冲刺阶段,有曝出消息说,娜塔丽·波特曼在片场结识了艺术指导,现在已经怀孕了。有这等好运附体,娜塔丽·波特曼的前景被一片看好,而阿罗诺夫斯基不知能否好人好报,冲破不受待见的魔咒。

光看投资规模和演员阵容,《黑天鹅》并不是什么重磅大片,它更接近《π》和《梦之安魂曲》时代的阿罗诺夫斯基,只是这一次,电影更加简洁明快、通俗易懂,而在技巧手法上,他保持了一贯的冲击力以及自成一体的风格。它有一名痛苦的主人公,里外受困、身心俱焚;一场白与黑的极端冲突,好似生存与毁灭,不疯魔不成活;一个属于个人的舞台,大量的肢体或表情特写。这不是什么好莱坞主流,它是一部货真价实的作者电影。

 3 ) 一个没有性魅力的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文末新增,6年后的时空对话)

“你喜欢做爱吗? “啊?” “就是性。你喜欢吗?” “……” “我们必须敞开聊。” “……” “给你留个小作业。回家,触摸自己。” “……” “慢慢地。” “……” (互相沉默数秒) “明天还要工作。门卫会为你叫出租车。” 宣布公演主角的庆功晚宴后,艺术总监Thomas将女舞蹈演员Nina带回家,展开了以上的这段对话,这一幕场景来自于新近热门的影片《黑天鹅》。在对话的开始,你总以为要发生点什么,不过似乎并不止此。今年这部赚足了口碑的电影以描述为艺术完美而精神分裂的故事令人印象深刻,人们反复讨论着这个敏感、执著、紧张、美丽、压抑的女人以及演员娜塔莉本身,事实上,撇开人格分裂的热烈讨论,我们在这里还可以看到另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一个有关“性魅力”,如何主宰人格及命运的案例。 以下一段依旧来自于影片中的对话,看着严肃死板的Nina与男舞蹈演员排练《天鹅湖》的片段,不耐烦的Thomas终于按捺不住火气指着Nina问男舞伴:Daivd,说实话,你想不想和她上床?!男舞伴笑了笑没有作答,Thomas狠狠冲着Nina说:不,没有任何人会想跟你做爱! 舞蹈室的灯光突然跳闸,陷入一片漆黑。被直愣愣晾在一边的女主角再次露出她那惶惶不安的受伤状,事实上,在整部电影接近一个小时的时间内此女一直保持着这种受伤状(不得不佩服娜塔莉哈佛大学心理学专业出身,活生生将一个性压抑者的神态心理描述地如此逼真)。从影片的一开始,女主角便以紧皱眉心的形象出现,如同一只毫无抵抗力的白天鹅,又轻又脆弱。是的,你可以觉得这样真的很美。 但是,你一定不想和她做爱。 【我们想和什么样的身体做爱?】 没人想和一具僵硬、胆怯、充满抵抗的身体做爱。那么我们想和什么样的身体做爱?人类数千年的文化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无数香艳的可视档案,象征画派莫罗描摹的在希律王面前跳舞的莎乐美、法国洛可可画家布歇尔笔下骄纵可爱的小贵妇、安格尔画笔下散发着奶味体香的大宫女、沃特豪斯画作中诱惑水手的海妖塞壬……或者当你直接面对那些描绘罗马人集体沐浴、全称狂欢的画作,直接就是一部古典主义版本的情色A片,画面中充溢着丰乳肥臀、肤若凝脂、自信与娇羞于一体的古代女人们,提醒着我们那是一个淫荡和纯真没有什么区别的时代。 而在中国古代的文学作品中,则常用“颠鸾倒凤”一词形容交欢的至乐境界,用现代人的归类法来说就是那著名的“69式”,用极敏感的嘴唇,触碰极敏感的私处,引起生理上直接的快乐,也可以引发灵魂“颠”与“倒”的销魂。归总以上所有资料,结论很单纯:丰满曲线是基础,姿态放得开,方颠倒众生。 让我们看看影片中的Nina,尽管优雅婉约,自有一种美的吸引力,身形却过于清瘦、干硬,表情更是苦大仇深,幽怨委屈,由于过于保守懦弱,一举一动无不畏畏缩缩、诚惶诚恐。每一次跳舞,都恪守“精确”准则,绝不“颠”,也不“倒”,不仅令总监无言以对,荧幕这一头的观众也昏昏欲睡。影片开场二十分钟处,Nina鼓起勇气去Thomas办公室请求让她演女主角,被上司一把门关住开始语词凶猛进攻。是要性骚扰?拜托,就Nina这副半死不活的样子,爱死娜塔莉的死忠观众都觉得这仗势完全引不起“性骚扰”的兴趣啊。 到底是出了什么问题?答案是:别以为你长得貌若天仙,就拥有性的王牌。而没有性的袒露,一个女人永远只是个小孩。 什么才是具有爱欲魅力的身体?“克里奥佩特拉身着半透明的丝滑绸裙、涂抹诱惑的香油于全身肌肤,露出俊俏的乳房与微鼓的小腹,打扮成希腊神话中司性爱的女神Aphrodite,乘着铺满玫瑰花瓣的大船,由扮演成丘比特的裸身少年轻摇大扇,去港口迎接安东尼。香风、微汗、嫩肤、玉体、媚眼、红唇……”让一个作为健全男性的安东尼情何以堪? 当然,回归现代社会,女人想要吸引一个男人,仪式大大简化。如艳后的排场,普通白领伤不起。性价比最高的方式,就是启动起每个人体内原本便有的“性魅力“。 【为什么会变成性呆板】 “一个伟大的舞蹈演员,不能只是让观众在台下看着你而已,你必须要让他们爱上你,想跟你做爱!”Thomas激动地教育着技艺精湛却始终缺乏激情的Nina,几次试图打开她被压抑的水阀。而他所描述的便是艺术家在创造过程中,用生命的激情在精神层面掀起的高潮。我们同样深深地相信,一个对生命始终保持着狂风骤雨般强烈情感的人,他(她)所展现出的生命力同样是炽热强烈而带有征服欲。看Thomas一把抓过弱不禁风的Nina,身体贴着身体,鼻息划过耳畔,毫不遮拦地去用力抚摸她的私处,在深夜的排练房扮演王子带她跳舞,僵硬的女人突然像通了电流,魂魄一下子回到身体般颤抖与不知名的狂喜,肾上激素达到最高处,这个男人却一把推开她,冷酷丢下一句:“刚才是我在诱惑你,接下来,该你来诱惑我。”转身就走,看得观众一惊一乍,老师你真是好用心良苦。 是的,此时此刻我们都可以爱上这个有点酷酷的老男人了,但是我们还是没有办法爱上那个惊慌失措的女人。带有着俄国血统的导演Darren Aronofsky所阐释的这个故事总是会令我们联想到乌克兰的那位同样具有高度神经质并如同神一般的舞者尼金斯基,自我描述为“我的脉搏就是地震”的这位天才舞者,在二十世纪的中叶的芭蕾舞史上留下了飓风般的影响力。尼金斯基在自己的自传写道:“我是人群中的神,我是神所深深感受到的人,我要假装发疯,为了达到我的目的。”尼金斯基跳的很疯狂,他真的疯了,像做爱一样地去跳舞,他就是影片中作为导师身份的Thomas用“性的诱惑能量”教学理论中抵达了艺术的出神入化的一个成功典范。尼金斯基的一生的戏剧性并不比他在舞台上演绎的戏剧来的更弱一点,无时不刻释放着体内代表生命驱动力的“性能量”,台上台下张扬地没有任何区别,高傲、神经质、激情四射、诱惑观众,用每一个来自力比多(Libido)的动作,让观众在台下疯狂地爱他。在目不转睛的观看中,想与他“融为一体”。 从精神分析学的角度看待,父亲外遇,因情妇怀孕离开家庭、母亲为三个孩子放弃舞蹈生涯、哥哥进入精神病院、因天赋异禀受同学欺凌——尼金斯基有着一个极为破碎动荡的童年,同样这也是造成他在舞台上如此疯狂表达自己的宣泄形式,把所有灵魂中的痛苦与焦灼化为了外在动作。与尼金斯基有着相似缘由却在表达上走向反面的舞者Nina,则遭遇了另一种命运——压抑。她把所有情感表达都压抑了下去,只是纯粹地表达技术。 由于怀上私生女Nina而不得不终止舞蹈生涯的Nina母亲,无法原谅由于性冲动所带来的后果而成为了一个禁欲主义的象征,Nina于是便从此活在了暗无天日的性压抑的生活之中。自我和超我严格地控制着她,一切有关“性”的蛛丝马迹都不能出现在她的生活中,于是我们能看到一个二十多的女孩房间中依旧保持着少女时期的模样,永远只穿粉红色和白色的外衣这些外在的表征,当男人直接地向她表达种种性暗示,Nina惊异、意外、羞怯、躲避、言辞闪烁、不知所措……俨然一副“性呆板”的典型形象。 弗洛伊德所指出的“转换症”(conversion disorders),是指当事人内心产生的一些本能冲动因不为现实情境所接受,而被个体压抑到无意识领域,但它们并没有消失,并在寻找各种机会以某种方式表现出来。从而身体表现出来的各种问题行为就是这种被压抑力量的变相表达。如果说尼金斯基的转换症是将命运中的苦痛向外转化,变成艺术激情,而Nina则是将来自外界的心理创伤向内转化,变成了精神自残。投射了母亲愿望的超我严酷地鞭笞着本我,为了不违抗母亲,她只好在镜像中自我惩罚。背上抓伤的伤口、断裂的指甲片、幻觉中的黑色羽毛要刺破皮肤冲出身体……这些都是精神伤口。 而Nina整个压抑的状态在外在形体上还表现出一种坚硬的抵触性。按弗洛伊德的学生威尔海姆•赖希(W. Reich)的“人格铠甲”(character armor)理论来说,Nina因为需要建立自我保护机制而穿上了一层“人格铠甲”。人格铠甲是个体为免遭内外危险情境伤害而在内心形成的一种人格防御模式,个体经由人格铠甲而建立一种神经症式的心理平衡机制,但同时这也阻碍了人格进一步变化发展的可能。与“人格铠甲”相对应的还有“肌肉铠甲”(muscular armor)的概念,长时间的身体紧张对个体情绪表达与转换具有阻碍作用,这种阻滞的情绪与内在冲动就好像凝固住了一样,形成了一种僵化的人格。“只要身体的紧张、僵化状态存在,我们就无法突破这层铠甲而实现体验及相关情感的的变化、流动。” 这就是我们觉得这个女人虽然美得震惊却让我们毫无性欲的原因,Nina表现出的每一个舞蹈动作都来自于精准而严苛的“克制”,而非体内蠢蠢欲动的“激情”。作为一个舞蹈演员,她的“肌肉”不是柔软而灵动的,而是像石头般坚硬和抵抗。没有人会愿意和一块石头跳舞,也没有人愿意和一块石头做爱,更没有人愿意和一块石头生活在一起。带着人格铠甲在日常生活中游走的人,在人群中是不受欢迎的人,看看在舞蹈队休息的时候便能知道,Nina永远都是一个人形单影只地坐在一个角落,远离队友,孤独又封闭。在自己的公司里,没有一位闺蜜或者同伴,在工作之外的生活,除了母亲一个人之外也没有朋友。 【像做爱一样热恋世界】 我们难以想象穿着厚厚的“人格铠甲”的舞蹈演员,能够将至真至狂的人类情感自如地表达出来,因为他(她)所有真切的欲念,都是被禁止和不允许的。而在性爱中,一个被过高“道德感”包裹着的身体,也绝对不会是一具受欢迎的身体,因为每一个诱惑性动作出现之时,“道德感”卫道士便会出来纠正你的体位,把兴致一扫而光。 影片中两个重要的配角:作为上司及导师身份的Thomas,与作为队友及竞争者关系的Lily,可谓是两个能正确运用“性魅力”于工作于生活的正面典范。他们的共同之处在于从来不掩饰自己的欲望,是两个真正懂得“自爱”的人。有人会觉得开除了前任天鹅皇后Beth的他十分的不专情,Beth离开舞队后转身便称呼Nina为“我的小公主”这个专属昵称,在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也许并不是滥情的表现,反倒是他懂得投入生命的积极态度。演出如此重要,Thomas把所有的激情都投入到如何去塑造一只最完美的天鹅角色上,而非纠缠不清地在虚伪的道义上徘徊。而看Lily,则是一个更为惹人喜爱的角色。尽管有人同样会因为剧情的心理而排斥这个对主角产生威胁和竞争关系的人物,但是你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能引起共鸣的人物。第一次出场便以不羁的朋克形象现身于象征正统的古典芭蕾舞的排练室里,给观众留下一个惊艳的魅影。 你也是第一次看到一个原本该把头发梳地一丝不苟的芭蕾舞女演员,扔掉了发绳,一边放声大笑一边与男舞伴纵情地跳舞,她的背上还浮现着黑色细致的纹身,那么洒脱那么无拘无束,让人想到生命本就该这样没有束缚,想跳就跳,就笑就笑,让一切规则教条见鬼去。什么叫活色生香?Lily就是一个跳着舞就能让男人有冲动想和她做爱的女人。“你看她跳的,那种热情是装不出来的。”Thomas对着正在观众席上悄悄看着Lily练舞的Nina说道。 一个人有多么热爱世界,就会多么地热爱自己。而非用“自恋且自我厌恶”(导演评价Nina角色语)式的方式。一个人要是声称他(她)热爱生命却不喜欢做爱,那这种热爱一定是假的。比如Nina的这种自觉优越的“自恋”事实上连她自己都无法确信,而Lily则是一个如此真真切切,活的有血有肉的人物,她会主动地去关心他人(Nina一个人在练功房哭泣她过去安慰),她在别人获得成功的时候表示真心的祝贺而非嫉妒(Nina成功演绎出黑天鹅后去后台表达敬意),她懂得好不羞怯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将每一寸魅力发挥得淋漓尽致(看到Nina压力太大带她去酒吧尽情狂舞)。这样的人,是真正懂得爱自己的人,她生命中所有快乐的动因不仅仅只有来自自身,还有来自于他人的互动之中。而Nina则永远都封锁在“自我”那个狭小阴暗的空间,把所有外在的人物都看成了不可靠、不稳定以及随时可能变成敌人的人。她每一分钟的注意力都花在了杯弓蛇影上,看上去十分地“珍重自身”,实际上是对自己的极度不自爱。 【如何褪去人格铠甲】 但显然不是每个人都如电影中这个可爱角色那么幸运,天生便能够如此自信地享受自己的身体与生命。在错误的教育与道德认知的限制之下,人群中的“性呆板”、“性僵硬”、“性冷淡”、比比皆是,在大多数情形之下,这是一个女性的命题。女孩一般都会受家庭以及社会观念影响而或多或少地限制了本身便该有的天然的性的吸引力,不懂得如何正确而快乐地使用它,从而使自己的人生缺乏了一种巨大的乐趣。而乐趣还只是其次,导致我们举手投足是否能呈现出强大气场,常常隐藏于一种难以言说的“吸引力”之中——那就是来自于力比多的魔力。当一个人从自己的身体开始,到自己的灵魂都能够刻骨热爱,毫不掩饰的时候,他(她)便具备了一种胜利意志的暗示,他(她)就算天生不美,却爱自己的每一寸肌肤,相信自己内在的巨大能量,谁会不爱他(她)呢?那便是一个所向披靡的人。 一个人没有性魅力,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在好莱坞所有占据首席地位的女人以及影史上所有令人刻骨铭心的女神,都具备强烈、纯真、奔放的性魅力,这种性魅力并不是指单纯的“生理吸引”,而是一种从精神层次散发到肉体上的绝对信心。一个不太有此种“性魅力”的演员,则常常只能处于一种被遗忘的二线状态,因为她尚未开发出那种真正能够吸引灵魂的潜力。“很多人常常忽略,我们的意志能力无论多么强大,最终还是要经由我们的身体展现出来。”心理学界的超个人身体治疗疗法如此认识道,同样,这个流派认为每个人事实上都拥有这种能力,只是看你有没有将它释放出来,而不是害怕它。 赖希提出的植物疗法(vegetotherapy)对解决“性呆板”来说是一种不错的方式,他“将人的上体由头道髋水平走向分为七层,治疗师通过按压当事人不同部位的肌肉,向他们解释身体阻抗的有关信息,帮助当事人打通受到冻结的身体层次,使生命能量重新流动起来,从而恢复情绪情感的自由表现。”当然,学会释放内在的激情的方式存在在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之处,不再认为性是一件羞耻的事情,不再过度地压抑和克制自己的正常欲望,重新回忆起自己也可以像个小孩子般单纯地在人群中唱起歌来,就算你年纪活到一把了照旧可以在人群中尽情跳舞,在做爱的时候不再觉得是被动参与而是一种主动的创造,你在生活中得到的快乐会比现在多上好多。 换种话说,其实性魅力来自于信任自己,不如说它其实是一种生命的原动力之一,它热情奔放,来势凶猛,具有强大的侵略性,只是这种侵略并不是为了夺取,而是为了将爱大胆地铺撒到全世界的疆域里。当你开始信任自己,再也没有什么东西能阻挡你。

-----2017.2.21 后记 补—— 这篇文章出来出来许久了,最近又被网友翻出来,其实一直以来大家都对文章中的观点有所争论,从文章发表后我一直没有在评论和豆友们讨论过~只有在几个姑娘当时看完文章后很受触动给我发来感谢的私信,当时有简短的回复之外,我关于大家讨论的一些争论的地方一直没有参与讨论。感觉今天突然有种想说一说的冲动,哈哈,那就记录下来啦。 【关于这篇文章诞生的缘由……其实是】 当时我所在的杂志社,领导非常喜欢“sex”这个话题,非要坚持在杂志中开设一个这样的栏目,很囧的是在临近截稿日期,没有任何一个年轻的小编愿意接这个栏目!……结果,作为部门的小负责人的我,只好英勇就义来搞定这个无人认领的栏目。 那个时间点的我,回想一下,应该就是带着和Nina差不多的状态。 一直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没有清晰的感知,总觉得自己是一个“中性化的”。 就是对“成为女人”这种意象是非常模糊,甚至在潜意识里会主动的规避,潜意识中大概会把“过于女性化的”=招蜂引蝶 (我想,这应该是来源于我的家庭中,“性”一直也是如此被隐藏着,闭口不谈或者是某一些看待他人的角度时给孩童时期的我留下了潜移默化的“教育”,对,这种教育就是什么都没有跟你说,但是你长大后却完全有一套来自父母、周边社会环境、以及你自己的认知搭建,合力产生了一种“对性的认知”的知识。) 在我的成长环境中,这些,那些的一些元素,就构成了当时的那个状态,一直觉得自己像个“没有太清晰的年龄感”、“没有太清晰的性别”这样一种很中性的存在。 有一些女孩,长得非常具有女性特质,而有一些女孩,在容貌和生理形态上,没有那么显著的“女性化”的特质,我大概属于没有特别明显的女性特质的长相,对镜中自己的形象因此也是在关闭着一种“女性自我认知”的通道的状态。 感觉有点扯远了,说回来。 那比如是在性爱中,你也不会觉得这是一件多么令人热爱、期待、欢呼雀跃的事,反倒像是处在一种社会的两性关系中,你迫不得已必须要做的一件例行的事。 但突然有一天,对,就是突然,我在下班路上,快要走近地铁的时候,头脑里正在构思一篇如何才能帮编辑部补个洞的稿件的灵感时,一些事情叠加在一起,发生了很巨大的、神奇的变化。 但其实吧,说神奇其实也不神奇,我只能说我非常庆幸于我的生命在精神分析这种工作方式的帮助下,获得了极巨大的帮助,我用神奇来形容它真是因为出于一种礼赞的心态吧……(~ o ~)~zZ 其实我一直在接受精神分析,那个时候大概做精神分析刚刚开始的一年,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恰好是在谈论一些关于“性”的议题,我自己一直在性上面有很多的困惑、比如我自己并不期待“成为女性”这种向往,而且我还总是在编辑部对编辑们说:我不是歧视女性哈但是请真的不要再找女性写手给我们写文章了,因为她们真的非常没有逻辑,她们写的东西都是些什么啊风花雪月,除了情绪还是情绪……在很长的时间段里,我一直都在用这种极其“偏激”的方式在和小编们沟通“女性写手”。那个时候我自己都知道开会的时候永远是一阵深度的无言沉默,现在都能想象他们的内心戏……o(╯□╰)o 那个时候,我说女性写手只会写情绪化的文章,没有实际的知识系统的东西,也就在等同于,在潜意识里高度地认可“男性”这种生物体所代表的“知识的权力性”,“话语的权力性”,一种被世俗社会根深蒂固而历史漫长地认可的,一种“成功的”、“巨大的”象征。这些思维认知,占据着那个时候我的精神结构。 突然有一天,在某一种阶段的精神分析工作的进行,通过对深层的意识的探索、重新认知、站在真正的自我面前思考,有一天,我就这样发现我真正的实体,对,她就是我自己。 我是****,我就是我,我是一个女的,而且,我是一个女人,大概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一直都没有这样认真的、郑重的、亲切地去看待过,我在生下来的时候就是一个女孩,一个少女,一个女人,一个女性,这个生命的一种天赐的设定。 我是****,我带着框架眼镜,化个妆后还会挺好看的,但是一直习惯了从青少年时期就驼背的走路姿势,然后总是苦大仇深的表情,但笑起来的时候会特别憨,我的老公却说最喜欢这种不是为了故意拍照装出来的表情——绝对不是标准的露7颗牙齿而是露出一长排,但是老公却说他最爱这个时刻的我,真实、不是虚假的,不是美人啊但是好看。 对啊,我们都不必非得是美人啊才有吸引力,当然,说吸引力这件事,不是为了说我们要刻意地去追求吸引力(虽然这是一个疯狂地追求自拍直播美颜却一直迷失自我的时代),而是那个吸引力它就是存在在那儿啊,最最真实的那种,来自生命本真,而且是每一个生命个体,无论是长得什么样都存在的一种“美”的东西,就在那里。当旁人也能真诚地感知到这一种“美”的时候,我们自然会为止倾慕,而这种倾慕,并不一定来自两性“性”的吸引,也可能是一个生命个体,对另一个生命个体,由衷的欣赏。 那种“美”,只有当你成为你自己的时候,找回和自己真正的联结的时候,才会散发出来,而当你是一个女性,当你能够感知到作为女性这种生命的躯体,你去欣赏自己的身形,观察自己的面容,发现自己异于男性独特的思考方式,以及在走入生育的阶段后,去承纳另一个新的生命个体,去感知到你和自己孕育的生命体的极其感动的联结,由此所发现的宇宙中无声无息的、妙不可言的“道”,它就在那里,静静运转,不以任何事情的意志为转移。 你会欣然接受自己的身份,去享用它,善待它,用好奇的眼光,重新打量这一切,每一刻的存在,都像奇迹般的啊。 ~(@^_^@)~ 感觉自己又扯远了,再一次地拉回来。 我想说,刚刚说的那些,是今天,2017年,在后来又走了很多年的精神分析的道路后新的重建、感知和在经历过无数事件后的体悟。 而在2011年写下这篇《一个没有性魅力的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的文章的时间点,有着它当时独特的心情背景。那是一种突然意识到在下班路上走着走着,穿着一件宽大的绿色大衣,瞪着一双黑色高跟鞋,突然想自然而然摇曳生姿地走路来(我以前绝对不是这样走路的,我走的很中性化、直直的、僵硬的),摇一摇啊,摇一摇,女人就会这样走路的对吗,好有意思啊,不是很美丽吗?为什么我会觉得作为女性(展现魅力是比较可耻的所以主动规避的呢) 在轻微的摇动的走路中,我感觉到一种属于女性自身的、轻曼、舞蹈般的、韵律般的内在的生命节奏,在大自然中,女性就是如同花朵般的,有一种盛放的、柔情的美在里面,同时在静默中,又有坚毅的力量。 那个时刻吧,头脑中想起的并不是电影中的女主角,反而是Lily,这个有点野,不那么合规矩,却自然而然,大胆而坦率地展现着自己(显然是活在属于自己独特的女性身份中的那个她)的美的女性,她也很性感,那种性感不令人羞耻或不适,而是大大方方的,“就是如此而已。” 我想,当一个人都这样彻底的、真真切切地、坦率地活成“自己”了,Lily恰好在这里正是一个女性(与我自己的生命体验中惊艳地触及到的经验,刚好洽和),在那样一种特殊的环境下,我想到了,“当一个人(当她是女性,当她能由衷而喜悦的接受自己是个女性)发现自我的时候,TA不需要去刻意地追求什么,而生命中发生的一切都可能是非常棒的体验。 作为一个女性,可以热烈地去爱啊,可以开心地去旋转,去舒展,去展现柔弱,也去挖掘内在的勇气。我们可以一直去谈自己喜欢的恋爱啊,也可以选择宁静地独处,有很多爱情故事可以发生,也有许多静静的、琐碎的、平淡的日子会慢慢进行。 【因此,这的确是一个带着特殊时间点、特殊感情色彩的标题党】 所以,如果从传媒的角度来讲,这个标题是带着标题党色彩的,因为但凡这么说话,就是属于二元论非黑即白的说法方式。不过我想人类世界的创作,总是夹杂着理性与感性(不切实际的一面),它们相互融合,如同不同的油墨色彩在画面中融合会产生复杂的、微妙的结合效果,我想这个标题,它就带着这样一种复杂的色彩。 它记载着当时“一个没有性魅力的人,做什么事都不会成功。”这句话从我的脑海中激动地展现出来的时间、空间、地理、某事某刻的精神阶段,和状态,今天我回过头去看这句话,我觉得它像我的人生日记本上的一句句子。 我想说,性魅力不是直接等于“性”,而是个体的性别身份、外在的身体属性,在上天创造你是男性、还是女性这种生命体的时候,你的天然属性,你与它合二为一,真正,安详、平和地容纳在其中,没有任何割裂的一种状态。 而成功,也绝对不代表着仅仅等同于事业、财富、声名、地位、名利的成功,当我们会这样去想的时候,也许正是因为一种极为巨大的、人类的隐性的潜意识、一种历史悠久的权力认知,以及中国现有的教育和社会环境下,会潜移默化地认为,但凡说起成功,差不多就是声名显赫,要么有钱,要么有名的定义,这是外部世界为我们的头脑所浸染的某一种思考模型。 而当我们真正发现我自身的时候,我们都可以轻松地回答出,对于我们自己来说,成功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2011年的那一个时刻,我想的“成功”,是终于回归了自己,成为了自己,是莫大的成功,以后所做的一切,无论是宏大而是平庸,都是生命的巨大喜悦与赞叹。 而当你这样的活的时候,生命也就把最好的礼物重新给到了你。 希望我们有一天,都能触及到最真实的自我,最美妙的世界,就在那里,等待着我们与它的重逢。 晚安各位~

【PS:写在最后】

有感于自己从重病中获得帮助,逐渐好转后,体验到一丝“生命力重新回来的瞬间,给人带来的生命感动”,很希望把那一刻记录下来,传递给到更多的人,做了一个“生活恢复练习”的微信号(tangyuan-mag),希望每天做一个恢复小练习,帮助我们想起,回忆起,以及找回最初的那个你自己。“生活恢复练习”的实践和实验也一直在继续,很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另外今年开通的微博号:“路易斯的心”,希望自己从以前的单纯写作中走出,真正地去实践每一则“生活恢复练习”,谢谢大家支持~祝人群中的我们,虽不认识,依然可以握紧手,一起在艰难甜蜜中前行。

//weibo.com/6446588080/profile?topnav=1&wvr=6

 4 ) 这或许就是梦想到现实的距离,这或许就是艺术的代价。

梦想变为现实的时候,仿佛一切仍是那样,还是梦里那件雪白蓬蓬裙,那双光滑绸面舞鞋,那曼妙撩人的舞步。区别在于现实中的蓬蓬裙被划裂,隐隐藏着个涔涔渗血的伤口,而那舞步的主人躺在血泊里。这或许就是梦想到现实的距离,这或许就是艺术的代价。

艺术,是一种高效的表达。但并不是努力就可以拥有这种高效表达的能力。当艺术达到一定高度时,技术的重要性开始递减,进入拼理解力和感悟力,拼个性和阅历的阶段。Nina面对的是两个同样高难度却黑白迥异的角色,这意味着她需要在内心安抚妥当两种相生相克的力量,让它们共存且达到高度和谐。镁光灯下的几分钟,被残忍放大的绝不仅是演员脸上的毛孔,更是她背后的生活和内心的世界。

于是,黑天鹅出现,Nina的一系列异常开始上演。比如一次重于一次的皮肤抓痕,比如在恐惧中不断看到另一个自己,比如同性性行为的幻象。幻觉和现实在电影中交叉重叠,却因导演并未留下判别线索而变得无从细究。虽然敏锐的人还是可以从配乐中得出一丝线索,但就整体而言,观影过后对于幻觉真相的重新判断显得意义不大。倒不如珍惜当下的体验,尾随那些大胆跟在Nina身后拍摄的镜头,感受她不安恐惧的内心。在这点上达伦展现了他制造吊诡气氛,安排紧密节奏的天分。暗示足够多,让人大呼过瘾,众多细节和意象都值得回头考究。

 5 ) 精神病人Nina之病情分析

弗洛伊德的理论果然十分好用,我看到一半时就给Nina做了一些诊断,主要从精神分析法入手,Nina的病因无非两点:性压抑以及早期经验也就是童年境遇的影响,她母亲想必是一时不慎有了孩子,于是结束了舞台生涯,转而将自己的愿望投射到女儿身上,她不仅希望女儿实现她的舞台理想,更希望女儿不要重蹈自己的覆辙,于是对女儿的私生活也要求严格,我们看到的Nina除了舞蹈几乎没有生活,于是乎童年境遇也可以归纳到Nina的性压抑中来。 再根据弗洛伊德的人格构成理论,Nina的人格构成中,自我和超我都一直压制着本我。也就是Toma和Lily都在告诉她的,她太克制了,她无法胜任黑天鹅,她需要释放。然而当Nina的本我欲望违反超我的原则时,自我就发出了警告,以至于她的人格内部出现无法接受的冲突,导致她产生幻象。 其实Nina的问题,早在她获得swan queen这个角色之前就已经产生了,性压抑是一直都有的,获得这个角色更像是一个刺激源。她必须用舞蹈来填满她生活的空缺,以至于她对swan queen一角如此在乎,在乎到不要命了。性压抑并不单单是指原始的性行为,更有内驱力以及原始欲望也就是本我层面的压抑。从一开始,Toma就要求她释放这一部分能量,强吻她,要求她触摸和感受自己的身体,到后面为她示范引诱的部分(BTW,贝鲁奇女神的男人真有魅力呀,是我就直接扑倒了……),Nina却始终都处于一种游离的状态。(Natalie这部分演得不错)Nina需要解决自己的原始性需求,DIY是完全可以的,fantasy的对象是同性也是完全OK的,但Nina的超我始终都无法正面面对本我的要求,甚至产生了罪恶和羞耻感,她的自我防卫机制将对自我构成威胁的冲动和想法放入了潜意识中,我觉得片中反复出现的“镜中自我”正是Nina潜意识的种种投射,伴随而来的自残以及被害妄想——她一直把自己裹在人人都想抢她角色的恐惧之中,其实不肯放下的是她自己。潜意识种种冲突的爆发最终导致了Nina的崩溃。 弗洛伊德是个死变态,他总是喜欢把一切问题扯到性驱力上来,郁闷的是,他经常都是对的。 有病就要看医生嘛,Nina如果在前几次幻象出现时就及时求助心理医生,几个疗程就可以使她的情况得到缓解,犯不着把自己给整S了。所以童鞋们,如果经常出现如同真实景象一般的幻觉幻听幻视且伴随身体自残情况,请及时就医。

 6 ) 【黑天鹅】:丧失你自己!

【黑天鹅】Black Swan 的开场始于Natalie Portman饰演的Nina于床上的一场幻想当中。在梦里她如愿以偿的成为了世界顶级芭蕾舞剧新一轮演员中的天鹅皇 Swan Queen,即女一号,这不仅意味着她能扮演自己于现实当中就已经了如指掌的白天鹅,同时更为重要的是她还能在台上行云流水般的演绎着黑天鹅,这是她在现实当中所无法力所能及的事情,原因则是她的性格太过于单纯和内敛。Nina只适合作剧中的白天鹅,至于黑天鹅的性感、邪恶、充满诱惑以及激情释放,Nina对此一直充满苦恼和担心。 眼看上一轮的女主演Beth ( Winona Ryder饰 ) 因被芭蕾舞团的领队Thomas ( Vincent Cassel饰 ) 抛弃而愤怒离去,Nina的内心深处终于有了一丝不确定的希望,她于Beth离开化妆间后又再一次潜入并偷走了其一枚唇膏,而这种事情已经不是她第一次做了。Nina不仅拥有Beth的唇膏,同时还有Beth抽过的香烟、用过的香水、一把修指刀以及一对耳环,很明显,这是Nina内心深处觊觎黑天鹅已久而造成的,这同时也成为了Nina于现实当中的一种变相的精神安慰。 而就在Nina的白天鹅成功得到Thomas信任后,舞队突然出现了一位新面孔Lily ( Mila Kunis饰 ),这是Thomas临时找来的新演员,目的是顶替队中的一位舞伴。Lily的到来一下子又提起了Nina的注意和担心,因为从第一眼看上去,Nina就发现Lily身上有着自己缺乏的一种魅力和诱惑,那正是成为黑天鹅所必须具备的本质要素。Nina显然在心理上就已失掉了自信。随着上映日的临近,Nina的内心越发的陷入紧张与恐惧,她表面上依然不停的刻苦练习,但实际上早已失去了自我。眼看Nina对于黑天鹅的表现还是欠缺力度,领队Thomas也开始试图引诱并帮助她发掘内心深处的黑暗元素,他于办公室、晚宴结束和排练房内分别对Nina展开了性骚扰,Nina虽然反感Thomas的举动,但随后她却意识到了这一点,并在这之后开始独自于家中尝试自慰,但她还是无法轻易的释放自己。原因则在于Nina的成长环境。 在片中,Nina的母亲一直是位崇尚禁欲主义和充满教条的固执女人。她非常溺爱自己的女儿Nina,但这种爱显然已经到了Insane的程度,Nina在她的抚养下就像一只被关在狭小粉色笼子里的小鸟,毫无自由和私隐,这也使得Nina每一次在厕所和房间内都会习惯性的用柜子或者木棍把门堵住,目的就是想逃脱母亲无处不在的身影和说教。 然而,无论是Thomas看似恶意的性挑逗还是Nina母亲的百般呵护和禁锢,真正给Nina瞬间带来致命影响的导火索还是舞队当中的Lily。Nina虽然在队中较为孤僻,但在舞队最后一次正式排练的前夜,她却因Lily的引诱被动的决定和她共同出去寻欢作乐,此刻的她显然已经被现实和精神双重世界逼迫的走投无路了。她也急需一场释放。Lily先是带Nina去用餐,之后则是来到了酒吧,Nina起初不愿意吃Lily给她的药物,但这之后她还是喝了下去,接下来,Nina和Lily开始了无道德约束享下的享乐,他们互相抚摸着对方的身体跳舞,不停的喝酒,色诱酒吧里的男生,并企图与他们发生性关系,Nina在这一过程当中显然逐渐的释放了自我并激发了内心深处的另一面,这正是Nina所想要的,这也是她从未经历过的。Nina有种说不出的快感。 第二天,舞队正式排练,Nina由于前一晚的筋疲力尽而迟到,而就在当天的排练上,她又因为自己的精神濒临崩溃而痛苦不已,无奈之下,Nina来到医院看望之前因被Thomas淘汰而试图自杀身亡的Beth,结果,就在Nina试图告诉Beth自己有多么理解她当初的痛苦时,Beth自残的幻觉疯狂的打退了她。情急之下,Nina跑回到了家中,并再次把自己锁在了房间里,而就在Nina和母亲的争吵中,她突然感觉到自己的后背正在蠕动,恐惧之下,Nina终于开始接近了她梦寐已久的邪恶黑天鹅 ...... 超现实主义 想必,如果说Darren的这部电影仅仅呈现的是以上内容的话,我们大可不必在这多此一举。【Black Swan】绝对称的上是Darren Aronofsky继【摔角手】之后的的又一部野心之作,原因之一则是片中惊世骇俗的超现实主义表现手法,在这部电影中,倘若是欣赏过的人相信都能体验到,Darren对于这一手法的运用显然已经到了十分癫狂的地步,从一开场Nina背后的轻微伤痕慢慢扩大到之后于房间中两眼通红的拔下羽毛,并双腿后折所进行的突变 ( 大卫·柯南伯格【变蝇人】),再到影片结尾高潮处的原形毕露 ( 实在是震撼 ),Darren一直都力图通过黑天鹅附体这种极具视觉冲击力的夸张方式展现Nina的自我毁灭。而这很容易的让人联想到Darren早年的作品【梦之安魂曲】中痴迷于电视的那位母亲Sara,同样是梦想着自己有一天能脱胎换骨式的登上舞台,同样是最后无法挽回的痛苦命运,拥有着邪恶美感的【黑天鹅】显然要比前者更具艺术效果和吸引力。 镜子 在片中,Darren用到了大量的镜面元素来表现Nina的内心世界,虽然这早已是惊悚和恐怖电影的家常便饭了,但在Darren的电影当中可以说还算是正式的头一次。对于片中的芭蕾舞演员而言,镜子当然是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 ── 自我审视,从她们每天起床对着镜子查看形体到晨练,再到化妆间的妆扮以及排练房的集体训练,镜子可说占据着她们生活相当大的比重,这是无法逃避的东西,Darren显然意识到了这一点,于是在片中我们可以看到,每逢Nina极度渴望在镜中看到属于自己的黑天鹅一面时,结果却都是由于她的压力和恐惧所带来的幻觉。 人格分裂 Nina在最后因人格分裂而彻底的歇斯底里,这其中的爆发点主要还是源自Lily,记得影片一开始,当Nina第一次坐地铁前往排练时,在地铁中错看到的那个“自己”正是Lily本人,至于原因,那是由于Nina内心里对黑天鹅的渴望所造成的,只要是于现实当中遇见的具有黑天鹅气质的人,Nina的潜意识里都会把它附在自己身上,而Lily正好就是Nina身边的的唯一人选,所以也就自然逃脱不了嫁接。起初,Nina还仅仅是偶尔将对角色的渴望投射到擦肩而过的陌生人身上(开头的夜晚过道),可当Lily在她身边不停的出现后,Nina对Lily的潜意识占据便越发变得不可收拾,这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当属片中的Nina与Lily做爱,以及之后的Nina于后台化妆间杀害Lily的两段,实际上,那两场戏当中的Lily根本就只是Nina的另一人格而已,只不过需要区别的是,前者当中的Lily更多的还是代表着对黑天鹅的渴望和接受,而后者则是代表着对黑天鹅的嫉妒和占有。 性 还记得早在【梦之安魂曲】中,Darren就已经用片中的人物Marion沦为妓女的悲惨结局狠狠的虐了我们一番,这一次也果不其然。从Thomas在排练房内对Nina的强烈占有到Nina清早醒来于家中自慰,再到与Lily的疯狂做爱,Darren可以说清晰展现了性压抑以及性释放对于一位沉浸在戏中不能自拔的芭蕾舞演员的影响,这当中也有十分强烈同性文化存在( Nina与Lily ),因此正好验证了Darren在影片开拍前通过对一些老芭蕾舞表演者的交流中得知的关于这个行业的鲜为人知内幕 ── 毒品以及同性恋。 自虐 不得不承认,在Darren所有的电影当中,你都会发现许许多多的自虐情节。【死亡密码】里的Max结尾用电钻朝自己的太阳穴刺去,【梦之安魂曲】中的Sara节食以及Marion的出卖肉体,【珍爱泉源】中的Tommy用钢笔在自己的手臂上刺青,以及【摔角手】中的Ram在台上与同伴配合着自残。而在这一部【黑天鹅】当中,Darren更是加入许多令人心惊肉跳的自虐镜头,例如Nina苦练芭蕾而导致的指甲劈裂 ( 受不了 ) 以及之后的撕扯甲沟、Beth的企图自杀等,这些镜头可以说成为了Darren电影的标志之一,也是其刻画人物内心的一个重要手段。 影片高潮 Nina最终成功将黑天鹅演绎到了极致,但却为此付出了代价,我们在这大可说她是为艺术献身,但这一过程确实又是极度扭曲的。在影片结尾处,Darren将天鹅湖的正式演出分成了三段上演:首先是白天鹅,可见这时的Nina已完全失去控制,并且这当中在她还不慎从舞伴的手上失误摔了下来,这仅仅是在为后面酝酿;其次是黑天鹅,这是Nina另一人格的爆发,而在此刻与此前的白天鹅的前后换装途中,Darren还特别插入了Nina捅死Lily的一幕,意在表现Nina被黑暗吞噬,并且在Nina演绎黑天鹅的过程里,我们可以惊讶看到 Natalie Portman 的双眼实际上是对着镜头在表演的,这很特别,也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东西,相信此时电影已完全被Nina的舞剧所替代,而Nina华丽的蜕变也正是出自这一段;最后则又回到了白天鹅,此刻的Nina已在后台意识到她刚才所杀害的Lily实际上便是自己的事实了,这也正好和舞剧当中的黑天鹅导致白天鹅的自杀相辅相成。最终,正是由于Nina对于现实与舞台的难分难舍,她一方面在戏中丧失了自我,一方面又在现实中得到了白天鹅于戏中的解脱,Nina可以说永远的死在了天鹅湖中。 天鹅皇 最后,说到影片的主演,这绝对是Natalie Potman迄今为止尺度最大的一次表演了。这也是她继【偷心】Closer 牛刀小试之后真正颠覆式的演出,想必,光凭Natalie在片中的芭蕾舞天赋,观众就已经会对其表演感到称赞,何况她还将Nina的各种情绪的转变呈现的如此完美令人折服,单是今年奥斯卡提名对于她来讲就已经算是绰绰有余了。至于影后,让我们拭目以待。力挺! 总而言之,这是一部无可挑剔的大师级作品,影片有着美轮美奂的惊艳芭蕾舞剧,同时也有着毛骨悚然的心理惊悚剧,两者合二为一,加之经典的配乐,实在让人难以抗拒。Remember, lose yourself.

 短评

娜塔莉·波特曼的演技啊!达伦·阿罗诺夫斯基的黑暗啊!

2分钟前
  • 不流ᝰ
  • 推荐

就是个外国版“不疯靡不成活”的故事,加那么一点《钢琴教师》的桥段,怎么说呢,虽然natalie很用力在演,不过总觉得缺了点什么。剧本如人,可能是神经太紧绷了,反就不容易好。

4分钟前
  • jojo
  • 还行

我讨厌惊悚片里面搀和着情色,情色片里面搀和着惊悚……

8分钟前
  • kathyy
  • 还行

电影果不其然像极了《怪房客》《冷血惊魂》,达伦更像波兰斯基上身,用各种心理暗示的镜头讲诉了这个关于人格分裂的心理惊悚故事。配乐剪辑特别是摄影自然没的说,波曼的表演更是精彩难忘,不仅让观众信服更是对角色心生怜悯。

10分钟前
  • TORO VAN DARKO
  • 力荐

旧酒无味,但新瓶子很美。

15分钟前
  • jumbu
  • 推荐

不配5星,至少20星。

20分钟前
  • sabretooth
  • 力荐

“我感受到了,感到了……完美。”一段用走火入魔来成就的完美,亦真亦假、亦实亦幻。影片从始至终都弥漫着黑暗的色调,很惊悚,很压抑,无论配乐还是摄影都极其吸引观众。娜塔莉·波特曼颠覆以往,奉献了一场精彩的演出。★★★★★

23分钟前
  • Q。
  • 力荐

那一颗星星是被吓掉的

28分钟前
  • Lou Lou
  • 推荐

完美主义的确是一种失败的人格学说,直接导致走火入魔丧心病狂。Portman演得好用力,看得我心里发毛。假如她凭此片拿小金人的话,不为过。

31分钟前
  • Hao
  • 推荐

有点无聊 教育我们不要逼自己太紧

34分钟前
  • 黄妖柒
  • 还行

好看到呛着人,波特曼就是一直被过于标致的容貌给拖累的公主,这是要飞起来了,看到干巴成那样五官依然标致的前公主薇诺娜赖德又出来跑龙套好心酸

37分钟前
  • 城南草木生
  • 力荐

在离成功还差一步之遥的时候请不要丧心病狂

39分钟前
  • 晚晚
  • 推荐

镜子用多了,想不精神分裂都难。故事基本就是天鹅湖的变奏,与《摔跤手》一样的手持摄影,却少了摔跤手的写实风,多了些超现实的感觉与舞台味。女主、摄影、配乐、女配都很有实力。波特曼,好运!

42分钟前
  • 桃桃林林
  • 推荐

做三好学生不容易啊!

43分钟前
  • 胡子(胡续冬)
  • 力荐

AMAZING.

48分钟前
  • 小椅子
  • 力荐

一则少女小品,抄今敏不要抄得太凶残。论情欲的舒展如何提升艺术造诣。没人想与一具僵硬、羞怯、充满抵抗的躯体做爱。伟大的艺术家要心怀fuck the world.控制欲强的长辈太可怕了。压抑得越深则痛感越强烈,不过爆发得也会越猛烈吧。trust yourself.

49分钟前
  • 柴斯卡
  • 还行

简直就是诠释演员如何成为体验派,影片太完美了!★★★★

51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舞台上那段黑天鹅太惊艳了!!!!!!Natalie这牛逼演技!!!!!!

54分钟前
  • XU
  • 力荐

其实没想象中精彩,精神分裂的表现力度不太够,手法也比较陈旧,差出fight club几个档次,大半夜的愣是没让我有一丁点紧张或局促的感官反应。反倒是配乐和Natalie的精彩表演收服了我,整部电影在交响乐的烘托下活像一出慷慨悲壮的天鹅舞剧,Natalie美翻了

56分钟前
  • Doublebitch
  • 推荐

演的太像戏,拍的很刻意,惊你妹悚啊

59分钟前
  • sasasasa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