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车2015

HD

主演:贾法·帕纳西

类型:电影地区:伊朗语言:波斯语年份:2015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出租车2015 剧照 NO.1出租车2015 剧照 NO.2出租车2015 剧照 NO.3出租车2015 剧照 NO.4出租车2015 剧照 NO.5出租车2015 剧照 NO.6出租车2015 剧照 NO.13出租车2015 剧照 NO.14出租车2015 剧照 NO.15出租车2015 剧照 NO.16出租车2015 剧照 NO.17出租车2015 剧照 NO.18出租车2015 剧照 NO.19出租车2015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出租车2015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一辆黄色出租车行驶在德黑兰熙熙攘攘的街道上。各种各样的乘客坐上车,每人都直率坦白地回答了司机的各种问题。而这个司机不是别人就是导演贾法•帕纳西本人。在这个移动摄影棚中,导演将摄像机放在仪表板上,通过这次有趣而戏剧的旅程,记录了伊朗社会的精神风貌。  导演说:“我是一名电影工作者,我什么都不做,只拍电影。电影是我的语言和生命的意义。没有什么能阻挡我拍电影。因为当我被推入最深的角落时,我与自我相连。在如此私密之处,尽管限制诸多,创作的需求已超越了欲望。我心系电影艺术。这就是为什么无论如何,我都要继续拍电影。只有这样,我才能尊重自己,感受到我还活着。”无法放弃七武士1954奥斯汀与艾丽第一季新地雷战之神勇小子白圣女与黑牧师我们的连队斯巴达克斯:复仇第二季最伟大的八名失踪者五杰虚假秘密我的灿烂人生放松日甜蜜蜜2007美国人在平壤厨艺大师(美版) 第四季明迪烦事多第三季橡树谁疯了?终极恋人扫毒(国语版)骇故事之女舍惊魂雷德白弗里达·卡罗 2024小鸡比赛神机妙算刘伯温乡情女儿香反恐特警组第五季现代靓妹仔同心启航最爱2019美女的诞生情谜2012古董王爷本命年梦二大侦探2010新死亡游戏邪恶外星人乡愁Nostalgia孩子做的事神盾局特工第一季消失的校车

 长篇影评

 1 ) 我最喜欢的伊朗导演——贾法·帕纳西

贾法被关过,被禁过。终于在多年之后带着《出租车》与大众再次见面。

《出租车》作为贾法在受到压迫后的再现于世界的作品,并未妥协。这也符合贾法的个人作风,要不然也不会被伊朗当局这么对待。我们看到的《出租车》是贾法对于伊朗社会的关注与对艺术作为一种意识形态在创作上需要自由的呐喊。当然,不仅如此,贾法还跟我们这些影迷打了一个热情的招呼,电影里的大量的迷影情结就是对他自己以及影迷的鼓励。

《出租车》模仿了师傅的《十段生命的律动》这种形式,在出租车内固定机位,集中于出租车内乘客的对话与表现。话题涉及法律,宗教,女权,人权等社会方方面面。除了展现伊朗群像之于伊朗社会的关注,还将话题通过侄女巧妙地转移到审查制度上来。通过一系列现实的讽刺,表达了贾法自我对于电影艺术创作自由的渴望。贾法的《出租车》与《谁能带我回家》(片中翻译《镜子》)很像,都是先建立摄像机的存在,然后再消解摄像机的存在,这种二次打破刻板印象,更加的现实主义,虽然是一种安排过的,人为得真实。(作为一个渣渣,第一次看《谁能带我回家》的时候,还以为是真实的纪录呢 TAT)

用斗士来形容贾法一点也不为过,他是一个渴望自由的斗士,他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斗士,他用贴近生活的现实主义去还原社会,展现真实的伊朗,而这次的《出租车》更多的是带着对影迷的感谢与自己内心对于自由渴望的呐喊归来。

作为贾法的粉丝(很惭愧,因为我也没看全贾法的电影)我用5个星来鼓励以及欢迎他的归来,而柏林,用金熊来鼓励贾法和欢迎贾法的归来,伊朗呢?

           (被和谐了一次,估计因为提到某部不该提的片子)

 2 ) 人云亦云的可悲,就算是自慰给你们看,你们还要求着射脸上

最近看伊朗电影,看到这部所谓的难得好片,简单来说,就是伊朗的老司机借着国家特点(战乱也好,思想控制也罢,自行资料)大肆的意淫自慰,之后一群自以为优越的高级人群,追捧着让他射在自己脸上,好之后马上拿去炫耀,什么开始的自由职业者与老师之间的对话引申到人民意识形态云云,之后的卖盘老胖儿又是对思想控制的折射,还有关于中国同类情况的比较,还有小女孩对话之间关于这,关于那的,借题探讨,给我滚好吗!?就因为人家战乱了,啊,这样情况下的电影是多么的真实,就因为人家带头巾,啊,这个国家思想控制如此严格,这样的电影多么不易,从头到尾,就是这胖司机(对,司机,不是导演)的自慰,他很爽,他也知道拍出来给所谓的艺术追捧者看,他们也会很爽,他也知道,这些人会像百年前,发现新大陆的那些东西一样,怀揣着好奇还有自以为是的优越感去围观,之后给予高度的评价,就像殖民者发现殖民地的人竟然也不全是奴隶一样,来,我不想射你一脸,只想艹哭你

 3 ) FIFF16丨DAY2《出租车》:送给热爱电影的人的短诗集

第16届#法罗岛电影节#纪录片单元第2个放映日为大家带来《出租车》,下面请看前线车上万生们对待生活的评价了!

Not Here:

“热爱电影的人是一群很棒的人啊!”虽是金熊之作,但很粗糙,政治性很强。

果树:

“到底哪些是真的,哪些不是真的”、“他们明知道是真的,为什么不让拍”,电影的确突破了真实与虚构的界限,也突破了对电影禁令的封锁。

松野空松:

简直把杨的说教和阿的纪录混合一起,开篇还算是有意思,后面就……借小女孩说一大堆政治话语还以为杨德昌附身阿巴斯了,其实拍与自己意见相左的电影可以参考阿巴斯的《家庭作业》处理。

Pincent:

形式没毛病,真诚主动地袒露摆拍痕迹,倒也并没有多么想反映和控诉社会现实,并不苦大仇深,反而亲民又轻盈,趣味为大,其实是一部解构电影、阐释电影与现实的关系的迷影电影,正如向镜头前热爱电影的人投送玫瑰,同时也会以突如其来的袭击敲响警钟。车窗也是银幕,城市也是剧场。

米米:

不想对号入座的去评论伊朗,这部片子却包罗万象。 相比出租车狭窄的困境,外面的牢笼却更可怕。 “享受着高级的待遇”,扪心无愧的笑容,勇敢呼吸着自由的空气,艰难并坚强的继续行走着。 致那些真正热爱人,热爱这个世界的勇士们。

子夜无人:

关于严酷的社会环境里努力探出头呼吸的自由空气,当作纪录片来看,起码技术非常过关,要从大量累积素材里剪辑出一条看似是一气呵成所发生的时间线是极大挑战;而当作剧情片来看,则依然保留了伊朗电影那种“冷不丁来一下”的神经刀气质,出场人物的排练感直接吞掉剧本的存在。不太喜欢的地方也正是在这里,与它究竟是不是纪录片无关,而是一切都太典型、也太强行,不自然、不流动、也不够回味。

大钊:

强推给每一个影迷!原来伊朗不止有阿巴斯,生活与影像,影像与真实,互相暧昧,通过角色与摄影机和导演的互动提醒观众这是一场“事先未声明的实拍”。仅仅通过高密度事件,一个出租车的视野即展现了伊朗最丰富的一面、小偷、教师、律师;小孩、夫妻、好友、老人。侄女的角色最值得把玩,一方面是阶层差异,一方面是年龄认知差异,还有关于规则的纯洁质疑。手持镜头已经让观众完全相信出自一位小女孩之手,前面的低劣技巧全为最后一个花的镜头做铺垫,当那束花出现的时候,带来极为颠覆(长时间的车内镜头+律师的一番慷慨陈词还没消化)的感官刺激,成为整部电影的高光时刻。

DAY2的纪录片场刊将在稍后释出,请大家拭目以待了。

 4 ) 《出租车》:德黑兰街头纪事

文 / 柳莺

2006年因“危害国家形象罪”而被伊朗政府剥夺人生自由的贾法•帕纳西凭借《出租车》捧走了今年柏林的金熊大奖。用“捧”这个动词,实在不甚贴切。仍记得2011年柏林邀请导演担任评委会成员,彼时身陷囹圄的导演无法亲自到场,电影节还专门为其留出空位,各路影人也纷纷发声以示支持。四年后,禁令尚未解除,一切如昨日重现,颁奖典礼后的新闻发布会,无数闪光灯的包围之中,孤零零的金熊让人唏嘘。

《出租车》是一部充满勇气的作品,贾法•帕纳西力顶政治高压,用各种铤而走险的方式挑战“二十年不准拍片”的禁令。和早几年的《这不是一部电影》、《闭幕》一样,《出租车》也是他隐蔽的影像表达。效法前辈阿巴斯在《时段生命的律动》中的手法,帕纳西把自己伪装成一位穿梭于大街小巷的出租车司机。便携式摄影设备让他能够在最为限制的条件下,依然完成电影拍摄的标准流程。

在这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中,帕纳西回到了他阔别十多年的德黑兰街头,用隐藏在黄色出租车中的摄像头,记录下来往乘客种种言论,为当代伊朗社会的明暗交织写下朴实的脚注。虚构和真实在电影中模糊了界限,叫人想起《谁能带我回家》中那位在镜头前摔掉石膏,大叫“我不要拍电影”的小女孩米娜。

《出租车》中匆匆上车的普通人,他们有关社会问题的种种交谈,好像是日常生活中的漫不经心,却句句直戳国家藏掖在体制深处的软肋。

《出租车》中匆匆上车的普通人,看似是误闯片场的真实乘客,其实亦是导演调度安排的群众演员,他们有关社会问题的种种交谈,好像是日常生活中的漫不经心,却句句直戳国家藏掖在体制深处的软肋。作为流动迷你摄影棚的出租车变成了观察众生百态的绝佳场所,每一位过客的到来都是一段新交流的开始,对话时而如轻盈的吐槽,充满现代元素的的黑色幽默,时而又急转直下,在政治的沉重漩涡中打转。轻重缓急,错落有致,滴水不漏的剪辑安排下,这些段落又都向着共同的主题开掘。

互不认识的男人和女人,在短暂的旅途中,因为是否该对小偷施以绞刑而发生激烈的争吵。德黑兰特殊的出租车拼车业务,为陌生人提供了交流和辩论的空间,电影通过这一桥段,单刀直入将视线聚焦伊朗现实,在不同立场的人的口中,这项法规一会儿是天经地义的普世标准,一会儿是泯灭人性的残酷暴行,支持方和反对方各持其理,胶着的争论甚至在狭小的出租车中发酵出一种荒谬的感觉。这种荒谬感在电影接下来的部分得到持续的增强,无论是喋喋不休的盗版碟贩子,还是心碎于丈夫车祸,却心系遗产继承的妻子,都是伊朗社会中最无力的棋子,过山车般的情节变化,让他们的行为在节制和失控的两极来回往复,而所有歇斯底里的爆发和低头啜泣的无奈,在帕纳西的记录中,皆归因于社会不公的肆意横流,斗升小民不过是在生活的夹缝中,用小聪明忍气吞声地挤开一条前进的缝隙罢了。

《出租车》有意着重讨论了影像记录在现代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对于帕纳西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具有自我指涉意义的重大命题。从乘客发现摄像机时的惊讶表情,到碟片商人大谈盗版碟对伊朗人文化启蒙的作用,用影像表达追求艺术自由的初衷在电影里被不断点题。当导演的侄女坐上他的出租车,并从书包中掏出一个小巧的相机,准备按照老师的教授,拍摄一部“能够被发行的电影”时,导演终于忍不住从沉默不语的聆听者变成了满腹苦水的发泄者,抨击伊朗政府对于文化创作的无情打压。手捧鲜花的女律师,回忆起自己因为政治犯辩护而终止的职业生涯,最终让《出租车》的后半段完全变成了一部关于帕纳西自己的电影。

相比被禁后的前两部作品,在痛苦愤懑中挣扎许久的帕纳西终于找到了一种举重若轻的表达风格,把对现世不公的苦笑,拍得如同小品文般有趣。

由于拍摄条件的限制,《出租车》的镜头被固定在狭小的车内,封闭的空间成为伊朗社会隐喻的载体。偶尔,导演也会将摄像机小心挪移,对准车窗外混乱嘈杂的德黑兰街头,角度的转换不但打破电影形式单一而可能产生的沉闷感,更通过视角的延伸,触及广阔的平民社会,让这部兼具讽刺与幽默,辛辣与心酸的电影成为折射当代伊朗的棱镜。电影开头和结尾汽车的启停,仿佛戏剧的开场与谢幕,是为日常生活赋予的仪式感。主体部分的伪纪录片流动自然,由不同对话段落制造出的层次感,有效地弥补了摄影方面的不足,让这部九十分钟的电影从头至尾都充满着剧情的张力。

相 比被禁后的前两部作品,在痛苦愤懑中挣扎许久的帕纳西终于找到了一种举重若轻的表达风格,把对现世不公的苦笑,拍得如同小品文般有趣。诚然,柏林的这尊金 熊背后,一定是有政治同情的加分,但集明快和沉重于一身的特殊气质,从细缝中窥视大局的艺术野心,都注定《出租车》是一部值得铭记的佳作。

原文载于2015.4期《电影世界》

 5 ) 是骨氣,還是欲拒還迎?

<图片1>
顯然很多人顯然沒有看懂這部片,這些人看見了賈法潘納希(JAFAR PANAHI)冒著正被伊朗政府軟禁的風險拍片,稱讚他多麼骨氣傲然多麼勇氣可嘉多麼值得同情......云云,卻沒看出潘納希之所以選擇在仿紀錄拍成的《計程人生》( تاکسی)中質疑仿紀錄的可信,就是為了否定現實中太容易博人同情的自己。這份自嘲嘲人的自覺比骨頭更珍貴,也是這部囉唆電影唯一的亮點。
 
全片模仿導演阿巴斯(Abbas)拍過的寡言司機與百變乘客攀談的敘事開展,直到司機的姪女上車。這個想拍片的女孩趁著空擋打開車窗,拿著鏡頭對準一個在巷弄正在偷竊的扒手,她指使他不要偷,否則拍起來不像電影,「老師說,電影裡不會有罪犯」她說,扒手當然沒聽女孩的。

女孩的老師要女孩,或著該說導演,對拍攝什麼的選擇做出道德的審查,女孩則以為電影只能虛構,於是她必須選擇造假才能拍出電影。其實不然,在那一刻,女孩可以選擇實拍出一部討伐街頭犯罪的紀錄片,也可以說服扒手拍成一部勸人改過的劇情片,沒有觀眾能在電影上映時質難影像的真實與否,因為無人知曉女孩是否與扒手談妥了什麼,更不提剪接與調度無比的粉飾技巧。電影沒有現實,只有看似現實的寫實,我們只能姑且聽導演的一面之辭估信其真,即使是紀錄片也一樣。
 
這段論證同樣能指涉回《計程人生》己身。

眾所皆知,本片本來真要拍成紀錄片,潘納希也真的要當司機,無奈演員與調度太困難,故事保留,改以專業演員唸劇本拍完。司機是真的,街景是真的,對白中種種對伊朗政府的謾罵也是真的,但這是一部真實,或著說現實的電影嗎?恐怕不是。正如女孩能在車窗上指使扒手「演」出她要的電影,司機車內車外的伊朗之一切都是他所選擇給觀眾呈現的寫實,而我們並不清楚這位沈默寡言的司機有沒有屬於他的老師,與他老師教他的自我審查標準。既然如此,當《計程人生》選擇以仿紀錄而非紀錄呈現時,即使它風格再寫實,導演批判的意圖再明確,我們都不該以同樣相信現實的心態,去信任這份只存在於車窗與銀幕框內的,不確定又曖昧的所見所聞。

「我很誠實,但我拍的仍舊只是電影,別太相信電影!」這,才是潘納希的本意。
 
當然啦,這種自嘲嘲人也可能一種欲拒還迎的手段,正如潘納希在片中不願說破自己到底是扮演潘納希本人還是虛構的司機,持續混淆片內片外的認知。他心知肚明,柏林金熊獎這座太大的酬賞,值得他如此作態。

 6 ) 伊朗的未来在迷影里


最早接触贾法·帕纳西的作品是2000年的《生命的圆圈》,以及被伊朗政府封杀之后的《这不是一部电影》和《闭幕》,前一部讲的是七个女人一天中的心酸故事,后两部则是贾法自己的禁闭生活。在《生命的圆圈》中,所有与监狱扯上关系的女人在生活上都难逃每况愈下的处境,片中屡次出现的门框、窗框与栅栏正是女性遭遇的缩影,犹在框中。几段小故事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只因人生遭遇偶然交汇于镜头中。片头痛苦分娩的女人,片尾已在狱中,似乎仅仅是因为生下的孩子与超声波检测的性别不符。正如罗杰·伊伯特所说,这部一无暴力、二无色情、三无酒精的电影之所以能冒犯伊朗当局,不过在于贾法的镜头暴露了伊朗女性如猎物一般的处境,整个社会都是她们的天敌,只因为她们是女人。在这样的社会里,没有女人能逃出命运的圆环。到了后面两部,贾法已经因为“危害国家安全”、“实施反对伊斯兰共和国的宣传”而获罪,20年内禁止制作或拍摄电影、编写剧本,禁止接受任何媒体访问以及离开国境。在这种情况下,电影被限制到了最小的时空范围,只能在自我呈现中坚持对抗。

基于这三部电影,一度以为这就是贾法的风格了,一个“揭露社会阴暗面”的严肃导演。直到后来又看了《白气球》和《谁能带我回家》,被儿童片中小朋友们的天真纯洁深深打动,才完整感受到了他不同时期的艺术风格。这种感受大概也符合对伊朗电影两种不同气质的整体印象,一边是《小鞋子》式的童真,将生活的困窘全然融化在纯真与温情中,另一边则是《一次别离》中的伊朗,哪怕是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也不得不在岌岌可危的处境中不断寻求出路。在童真与困窘之间,在日常生活的世俗化与国家主义的威权之间,电影中的伊朗面临着巨大的断裂。

从《这不是一部电影》到《出租车》,“自拍”同时成为贾法的方法和主题。在被限制拍片的日子里,看与被看之间的关系在观察自己的过程中倒置,拍自己既是政治抗议,也是对影像世界观的重新建构。与《这不是一部电影》和《闭幕》的沉闷不同,《出租车》将封闭空间从不可移动的房间改为移动的车内空间,又将狭小的车内空间改造为透视伊朗社会的展示台。尽管早在2002年阿巴斯就已经用出租车加固定镜头的手法拍出了以伊朗女司机为主人公的女性主义作品,但贾法亲自上阵之下,假司机与真导演的身份还是使得《出租车》显得比阿巴斯的《10》更有趣。更重要的是,在这部难辨真假的纪录电影中,贾法已经从“自拍”中展示出了以迷影对抗强权的影像价值观。

整部电影一共有四个固定镜头,分别对准司机、副驾、后座和前窗,在前两个机位中还可以清楚地看见导演对镜头的“调度”。除此之外就是乘客欧米德用贾法手机拍下的受伤男子口述遗嘱的影像,侄女汉娜用卡片机拍下的影像,以及观众无法看见的老邻居用iPad展示给贾法的监控录像。而无论是固定镜头还是手持影像,所有的画面始终都处于“被监控”中,用“被监控”的影像来隐喻伊朗电影的艰难处境。

三组双人乘客,男小偷和女教师、出车祸的夫妇、赶着去河里放生金鱼的老妇人涉及的话题分别指向社会、家庭和宗教信仰。自己就是小偷的男乘客认为盗亦有道,对于那种没有底线连穷人也偷的人,一旦抓住就该处死,女教师则认为死刑和高压政策从来不是改变伊朗的根本动力。丈夫出了车祸,被抬上车之后就要求用影像留下遗嘱,将财产留给妻子,否则,一旦他死了财产就会落入兄弟之手,妻子只能露宿街头。而赶着去河里放生金鱼的老妇人们,则相信这是让她们长寿的唯一办法——每年生日那天的正午之前将上一年从河里捞起的金鱼放生,同时另捞起一对,这样真主就会保佑她们。

除去这些例行展示伊朗社会的乘客,最有趣的还是贾法导演身份引出的迷影乘客。欧米德是制作和发售盗版盘的商人,电影素养颇高的他自然一上车就认出了贾法,并且指认出男小偷和女教师最后的对话与导演作品《深红的金子》中最后一幕咖啡馆场景很相似。欧米德把自己吹捧成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桥梁,没有他伊朗人民就看不到《行尸走肉》和伍迪·艾伦,甚至也看不到被政府禁止发行的贾法的作品。欧米德去送盘的对象恰好是学电影的青年,对他俩来说,见到贾法都是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于是欧米德谎称贾法是合伙人,而青年则借机请教找不到拍摄主题的千古难题。当侄女汉娜上车之后,小学生短片作业遇到的困难带来了更多关于影像与真实的讨论。汉娜原本已经拍到了邻家姐姐的残酷恋爱经历,但却因为内容不适合公映而不能使用,因为在公映的影片中女性必须佩戴面纱、正派人物不得打领带、男女不得有接触、不能表现悲惨的生活与暴力的镜头、不能涉及政治与经济话题等等。汉娜的苦恼正来源于她不知道“传播阴暗思想”和“实事求是但不涉及真相”的界限在哪里,更不知道如何在影像中区分“真实”与“不真实”。在老邻居给贾法看的监控录像中,他被人殴打抢劫,令贾法意外的是他不仅没有报警并且还同情施暴者,如果不是走投无路,没人会选择作恶。他所期望的不过是这些监控视频有朝一日能成为电影素材,高压不能改变伊朗,但影像或许可以。

贾法的导演身份和电影作品被迷影乘客们反复提及,对他们来说,贾法成了一个可以被不断引用的对象,不是电影复制了生活,而是生活在时刻印证电影,真实与虚构之间的位置再次颠倒。年幼的汉娜虽然只是在完成一份学校作业,但也被迫开始参与到严格的自我审查机制中。她的叔叔贾法已经找到了自己的影像政治,唯有影像“真实”才能对抗强权“真实”,但她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至少在伊朗要成为一个真正的导演,就必须得找到属于自己的“真实”。

最后一位乘客是伊朗著名人权律师纳斯林·索托德,下车时她从手中娇艳欲滴的玫瑰里抽出一枝送给了镜头前全世界的观众,她说电影人是值得被依赖的。也许我们也可以和贾法一样相信,国家主义和现代化之间的矛盾终有一天将在迷影中爆发。

本文已发表于《北京青年报》

 短评

电影是我的语言和生命的意义。

3分钟前
  • 寒狐传媒
  • 推荐

当然这是一部好电影,几乎是零成本,有着聪明的形式和创意,更重要的还是导演展示的政治性。但《出租车》并没有太打动我,看着片子在豆瓣高达8.2的评分,其实它和豆瓣评分6.6的《闭幕》差不多,这两部片子都有着一个极简的框架设置,满满的隐喻和说教,形式感上也有导演一贯的聪明之处。★★★

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还行

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惊艳,但是也足够有质感。这个一直注定被打压的导演脸上仍然看不到愠怒。只是说到怎样电影才能上映的时候,才会有一丝与观众共构的对于权力的嘲讽。

5分钟前
  • frozenmoon
  • 推荐

流动的出租车见证了伊朗社会。虽然政治意味过浓,但苦中作乐的心态真好(有几个地方笑die了!)与其说金熊奖是颁给这部电影,倒不如说是对导演和自由表达的礼敬...

9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推荐

賈法的這部新作品就是繼《這不是一部電影》后再度絕處逢生的電影;電影模糊了真實和虛構的界線,一定程度上就是「映像的生還」。至於基於中國國情借本片的話語衍生出來的諸多想法就是情理之內。電子遺囑、金魚續命、盜版商兜售DVD、姪女宣讀審查規定、音樂人自主發行CD,樣樣穿透介質,分外過癮。

14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看了他两部作品都觉得是形式大于内容,社会意义大于艺术价值。可能我天生讨厌过于政治的电影吧,真心觉得不如法哈蒂,满不满贯随便吧。

18分钟前
  • LORENZO 洛伦佐
  • 还行

“有能耐的人拍低成本的影片,有智慧的人拍无成本的影片,废物拍大片。”

22分钟前
  • 内个死猴子
  • 力荐

没想到居然那么好笑,好几段笑翻全场。跟天朝太多相似也因此特别有共鸣。全片在一辆出租车通过不同乘客来看伊朗社会,打破虚实界限最终完成导演的政治诉求,并表达出他对电影的热爱,这样的电影让人无法不喜欢。

24分钟前
  • 陀螺凡达可
  • 推荐

教师与小偷的死刑辩论,为妻所留病危遗嘱,盗版碟的文化使命,老太续命捞鱼放生,阶级矛盾伦理困境,小学生失败的主旋律电影作业,民主律师向影迷献花……戏中戏,多无奈,很感动

25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导演报平安:我很好,别担心,电影会继续拍,不用挂念。

28分钟前
  • shininglove
  • 还行

受阿巴斯《十》的启发,帕纳西的这部无预算新作以出租车为窗口戏剧化地记录了伊朗的国家审查与其社会现实的难以调和,影片依赖乘客更换制造的动力和记录与虚构的模糊界限,但由于机位限制,镜头语言的缺乏在所难免。最后二十分钟情节的政治倾向已近似说教,就连最后定格长镜头的象征意义都因此显做作。

32分钟前
  • 小易甫
  • 还行

伊朗的现实题材的片子往往能拍出中国电影及社会里匮乏的东西——不矫饰的温暖的人性。这种在虚实之间游离的叙事方法很有趣。

34分钟前
  • L'automne
  • 推荐

中国那些大导演好像还没人坐过牢吧?成天就靠卖中国风过日子,瞧瞧人家啊。别成天怨审查怨资金了,人家牢里用手机拍的片子还去戛纳了呢,一出来就凭此片拿了金熊。就如片中所说,成天窝在你们的豪宅里是拍不出东西来的。

38分钟前
  • 陈凭轩
  • 推荐

这片子其实是自由宣言和人权讽刺!全程出租车视角的摄像镜头和结尾大大的亮了!这片子一帧不删放在TC同样适用,某些人就是不想让真相大白于天下,为了所谓的“和谐”,就像小侄女被成功的洗。很佩服导演贾法帕纳西,比大陆的只会抢钱的那些电影人伟大的多!8.3

42分钟前
  • 巴喆
  • 推荐

献给所有热爱电影和自由的人。

46分钟前
  • 把噗
  • 力荐

还处在伊朗官方封杀之中的贾法帕纳西,此次充当一位出租车司机,借用行车记录仪和侄女的DV完成一部电影,模糊现实记录与影像虚构的界限,以幽默平和的心态反抗政府的禁令,表达对电影的热爱,可谓匠心独运。流动的出租车折射得还是伊朗的社会百态,小侄女拍摄视频一段饶有趣味,现实就是现实,无法掩盖

48分钟前
  • 莱尼圆
  • 推荐

小成本电影的精品,幽默与审视都有,这类故事要有趣扎实,不粗浅,很考验导演耐心。今年早些时候看的冲田修一新作《去看瀑布》,也是类似片子,小成本,喋喋不休,不足90分钟,有回味。国内不是拍不了这种片子,是一部分电影人忙圈钱,看不起这类片子;一部分电影人忙自我陶醉,没想过这样拍片。

53分钟前
  • 内陆飞鱼
  • 推荐

给,这朵玫瑰献给所有热爱电影的人们~~~

56分钟前
  • 科林
  • 力荐

从头到尾神烦那个小女孩,一直在叨逼叨的说教,而且表演的让人出戏。看来柏林金熊已经沦陷,政治正确人道关怀才是第一位的,至于艺术性什么的,都得让道。电影的政治意味太浓,虽然导演用一种比较轻松地手法拍摄,还是感觉有点做作。

1小时前
  • Eco
  • 较差

支持导演的政治立场,同情导演的政治遭遇,但设置N个政治话题然后找个小姑娘的嘴硬说出来,真的大丈夫么?

1小时前
  • 伯樵·阿苏勒
  • 较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