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家族

HD

主演:桥爪功,吉行和子,西村雅彦,夏川结衣,中岛朋子,林家正藏,妻夫木聪,苍井优,小林稔侍,风吹淳,茅岛成美,柴田龙一郎,丸山步梦,荒川知佳

类型:电影地区:日本语言:日语,汉语普通话年份:201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东京家族 剧照 NO.1东京家族 剧照 NO.2东京家族 剧照 NO.3东京家族 剧照 NO.4东京家族 剧照 NO.5东京家族 剧照 NO.6东京家族 剧照 NO.13东京家族 剧照 NO.14东京家族 剧照 NO.15东京家族 剧照 NO.16东京家族 剧照 NO.17东京家族 剧照 NO.18东京家族 剧照 NO.19东京家族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东京家族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2012年的一天,年届七旬的平山周吉(桥爪功 饰)和老伴富子(吉行和子 饰)结伴来到东京。这片繁华匆忙的土地上,生活着他们三个子女,在郊外开办诊所的长子幸一(西村雅彦 饰),与丈夫库造(林家正藏 饰)共同经营美发店的女儿滋子(中岛朋子 饰)以及担任歌舞伎美工的次子昌次(妻夫木聪 饰)。一家人久未团聚,自然心间充满喜悦。只是子女长大成人,荷担家业,从早到晚为了生计奔波劳碌,根本无暇带着父母游览东京。老两口先后在孩子们的家中小住,深深感受到他们的艰辛,而昌次对未来的茫然似乎也让平山夫妇多了一份担心。也许一切都会好起来,总要有放开手的时刻。  短短几日盘桓,为人父母的心中涌起万千情感,却来不及一一道出……一路惊惶听见你的心声小戏骨:武林外传白种元的国民饮食金旋风关于我的命运蝉时雨致命诱惑第一季女浩克雨过天晴2019走到尽头2021洛洛2015希望的诞生亲朋密友3散弹露露肖申克的救赎铁证悬案第六季拳外重生黑暗楼层探戈课世界奇妙物语 2008秋之特别篇不安感 第三季锵锵行天下 第一季圣诞争宠大战读心人 第五季犬勇者物语2正义之刃必胜球探失恋自救冲锋车2015红色星球2000圣诞假期1944救婴记你好,我叫多蕾丝绝战香炉寺邮差太行山上(2015)最后的旅程林恩与露西半路父子擎天无影脚黄麒英

 长篇影评

 1 ) 生活的压力和生命的尊严哪一个重要

迄今为止,我看过的每一部山田洋次,都可以打5分。
东京家族》时长136分钟,和以前那几部山田洋次的剧情长片一样,节奏平缓,全戏是没有高潮的,正是这种平缓,创造出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效果,《武士的一分》《黄昏清兵卫》都是如此,生活本身也正是如此,哪有那么多大起大落,全都是些琐事鸡毛而已,而应付好每日的鸡毛足以令人生惊心动魄。

这部电影改编自小津安二郎六十年前的旧片,放在『城市化』进程如火如荼的当今中国,最合适不过。小津和山田洋次都只不过讲了一个平凡的故事:一对儿老夫妇,从乡下到东京看望在东京工作和生活的儿女们,结果发现儿女们无论是成家立室在东京站稳脚跟的还是仍然“京漂”的,都很忙,没时间陪父母,居住环境狭小,甚至不得不安排父母住宾馆。逗留两三日后,老太太突然中风入院,最终不治,病逝东京,老头捧着老太太的骨灰坛回到乡间,并发誓再也不来东京。

这种剧情长片,年轻人看起来可能会觉得沉闷乏味,但如果看得下去,也会有共鸣。这是东京家族,同样可以是北京家族,上海家族,广州家族。这些东方的人情世故,同样日日在中国上演,人们总是在失去时才后悔,才抒发“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感慨,却在生活中把老迈父母的需求放在最后一位。

人为什么而生活?是如何一步步到了今天的田地去面临种种无奈?片中的大哥是开医院的,临出门前突然被电召急诊。自然是无法退却,二女儿开理发店,关门歇业几天又能如何?可能是生活逼人,在大城市生活,手停口停,也可能是为了在东京生存下去,许多年来不知不觉已经变成一个市侩庸俗的小市民,无法停下来,陪陪父母,叙叙旧。

女儿这个角色刻画的如此成功,如此惟妙惟肖,那种贪婪、市侩、动口不动手,令人生厌,也令人心生可怜。简直不像是宅心仁厚的老夫妇生出的子女,每当看到这种角色,或者在生活中看到这样的女人,我都禁不住的悲哀的想,她也有童年,她也曾经是天真烂漫的小姑娘,究竟是什么,把她变成这样。

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残忍。越是过的好的儿女,越是冷漠薄情,反而是漂泊不定的小儿子和她的女友,给了母亲最大的安慰,另老太太突然去世前,度过了人生中最开心的一天一晚。

往深处想想,这部电影间接的反应了日本社会的其它问题:老龄化,社会对老年人的歧视居酒屋的风波),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问题,父亲以前就对小儿子过于严厉,导致他无法和父亲亲近,什么事情都瞒着家里。而这种教育的悲剧,正在第三代身上上演,他貌似成功的大儿子,医学博士,对自己的子女也是言而无信,只懂得一味的教训。

回到乡村的老人,放狗种菜之余,闭门沉思,他在想什么呢?一趟东京之旅,让他看到很多,感触很多。

乡村民风古朴,人情浓厚,依山傍水,风景秀丽,然而乡村毕竟没什么工作机会,生活也颇为单调重复,东京繁华繁忙,车水马龙,占有更多的资源,是儿女们奋斗目标,未来的方向。如今五十年过去,日本已然完成城市化进程,城乡各有好处,但这种亲情因为生存而淡漠的故事,仍在上演,老人的到来,打破儿女每日正常的生活节奏,令大家感到不安、不便,但人活一世,最重要最令人开心的,难道不是和家人一起分享苦与乐,喜与悲吗?为何活着活着便不记得了。

日本的城市化完成了,中国才刚刚开始,这样的故事每天在各大城市上演着,连我这么不爱打听的人,都听到很多,见到很多。东方人的家庭伦理是如此相似,以至于看着《东京家族》自然而然想到我们自己。

在我看来,陪父母,陪子女,是生存的基本尊严,如果因为生存的压力之大,连生命的尊严也顾不上,那倒不必苦苦的飘在大城市过这种毫无尊严的小市民生活。人生的意义并不在于活在东京(北京)。

另:本片里的苍井优真是气质美女。







 2 ) 谨以此片,温暖你心

看电影的时候心里一直想着的是月底爸妈来看我的事。现在还在求学期间,空闲时间多能陪他们,可是等到再过十年有了小孩工作上了正轨,正是事业上坡压力最大的时候,而父母也越来越老迈,在感情和生活上会不会都对我有更多的依赖和要求,到时候我能不能应付得过来,会不会也有片中儿女两难的尴尬呢?看到老人对儿女的迁就体贴,可是难掩孤独,对有人陪伴的强烈渴求还是在许多看上去笨拙的细节行为中流露出来,难免会想起家里的老人,却想到自己从19岁开始就没能好好守在他们身边陪着他们,眼泪还是忍不住下来了。 电影借鉴小津原作的载体,但关注和表达的内容都很不一样,把两者作比较是不公平的,小津的《东京物语》没有看过,只是根据豆瓣一些影评对这部《东京家族》的批评,感觉小津的电影更多的是关注日本人和东京这座城市,向度是本土的,所以也能挖掘得深刻入木,自然能达到更高的层面;而《东京家族》要讨论的是更普世性的问题,其中日本和东京只是一个场景和道具,帮助导演带出他要表达的关怀,我想无论是哪个国家还是文化中的人,只要是离家在外漂泊的游子,或多或少都能在这部影片中看到熟悉的影子,找到共鸣,这种普适性很有可能会使得影片深度降低,因为要顾及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难免会让讨论流于泛泛而谈。 那些平淡的生活纪事,自然的人物对话,还有颇为突出的几个笑点,都是想要把观众带入到的是一个很琐碎普通的日常生活场景中去,让人进而观照自己的生活。虽然导演总有点故作平淡的感觉,比如苍井优的角色实在是个有点刻意煽情的角色,但总体感受是这部影片在平淡之中,润物细无声地,就把情煽了起来。导演要的不是观众在那些故事情节层面找到共鸣,而是在更深的感情上,比如与家庭的羁绊,父母无言的体贴,对父母的愧疚,与长辈之间的僵持与尴尬,人与人之间的体谅,还有希望得到理解与难以言说的爱……虽然我们生活背景各不相同,这些美好的情感其实都在我们心底是呼之欲出的,而这部影片帮我们从日常点滴中发掘了出来,让我们意识到它们的存在,而我们可能平时不够敏感并没有意识到,又或者长久以来我们的生活中已经缺失了这些而忘记了它们给生活带来的美好与必要。 其实影片中不少的点还是看得出它除了普遍感情之外,对现实社会是有明确的关照的。比如在父子对话,和居酒屋那一场中,都表达了对世道不满,对现实的失落情绪,认为这个世界在变得越来越坏,老一辈信仰努力的工作态度和积极向上的精神,可却发现他们换来的美好生活渐渐变了质,而小一辈已经连理想都已经不谈了,似乎这个社会根本没得救了,这种世风日下人心不古,日子越来越难捱的情绪,在如今不少大城市中都存在,在香港要是聊起生活,几乎人人都在抱怨一片哀鸿遍野,“狮子山下”精神早成了不切实际的都市传奇,说明这种心情有其普遍性,也同样具有现实性。另一方面,在日本语境之下,311大地震被不断高亮也在意料之中,虽然难免会让人觉得俗气多余,跟风一般,但有意思的是,同是这一场地震,爸爸朋友的太太因为地震失去了母亲,而小儿子却因为地震做志愿者认识了未婚妻,一个给他的生活和家庭都带来了希望的新鲜空气。年老者与年轻人之间的差别不知是否导演刻意为之,但影片可以很明确地感受到典型的对现代城市人群的划分标签,被忽略的老年人,冷漠灰暗的中年人,和失去理想的年轻人,不过加了个注脚,这些年轻人充满着朝气终究是未来的希望。 当然,讨论社会问题拍的深刻的影片肯定也大有人在,但《东京家族》要关注的并不是这一点,影片中存在的种种张力跟问题,比如大儿子对长辈无暇顾及,二女儿自私的心理,小儿子未来的生计似乎都没有改变,而老一辈拼搏奋斗的生活理想与小一辈放任自流的精神世界的冲突,导演也没有说哪一个说服了哪一个,最后孩子们还是要回到忙碌的都市为生计奔波,留下爸爸一个人孤孤单单在家乡守着妻子的骨灰。诚然,虽然学者与艺术家在社会议题上可作许多有意义的分析,但是生活总要继续,而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中,这些问题总是存在在那里,而你永远无法解决,大多的人只能习惯接受,甚至忍受,就好像社会大背景一样,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经济下滑,都是凭一己之力无法改变的。而导演认为,面对如今大都市普遍存在的这些生活压力,理想的破灭,生命的毫无目的,人与人之间的疏离冷漠,都是有办法去解决的,要解决的不是这些问题,而是人的情感,回到家庭,回到至亲的人身边,用人与人之间最朴素真实的感情与依赖,互相照顾体贴,来扶持彼此在艰难的世道捱下去,生活的希望与力量正在于此。 所以影片最后还是充满希望的,爸爸虽然一人在乡下,可是有邻居一家,特别是那个小女儿来照顾他,亲友邻舍之间守望相助的精神还是有人在每天的日常生活中守望延续着;而至于他的三个儿女怎样,都包含在爸爸最后对苍井优说的那句话里面,这个社会会越来越艰难,请你好好地照顾他吧。(大约是这个意思,当时已经感动得哭瞎了) 所以这部影片对我们还是有一些重要的意义的,活在这个艰难的世界中,每天媒体和网络上都充斥着各样叫人充满戾气的消息,一些很炫很牛逼的观念只能打一时鸡血,我们终究需要一些真实的,细微的,日常的,实实在在的东西,来温暖我们,给我们希望。 谨以此片,温暖你心。便是这部影片于当下存在的意义。 ========================================= 题外话:一边看的时候,忽然冒出来这样一个想法,其实这个题材在中国也一样有足够丰富的现实土壤拍出一部好片子。前两年在上海的时候,住的小区大多都是在上海工作的外地年轻人,刚刚成家,有些小孩才两三岁,有些自然把一方母亲接过来,挤在小小的一房一厅里帮忙带小孩,但是另外一方的老人呢?等到孩子大了呢?我想《东京家族》所讲的人物背景完全也有可能在任何这样一户小家庭身上发生,但是在中国的文化与社会背景下,整个故事的走向,人物之间的矛盾和关系,肯定就会完全不一样了,似乎很有意思,而这也是中国社会发展和城市文化变迁中一个正在不断涌现的重要现象。不过中国的另一个社会现实就是,这样一个具有市场基础的题材是不会有人拍,也许拍出来也不会有太多人欣赏,而我更期待的是,在中国有没有人能把这个题材拍出像《东京家族》一样细腻真实,而不是流于俗气的婆媳大战的电影呢?

 3 ) 儿孙自有儿孙福,可怜天下父母心。

很典型的一段:

大哥:“虽然还没和文子商量,爸以后要生活的地方,定在我家也可以。”
大嫂:“我觉得这样比较好,也就是说你想扩建房子吧?”
大哥:“是啊!爸爸你觉得呢?和我们一起生活的话。”
老人:“我谁家也不去,就这么定了。”

这就是日本人的亲情缩影,那种礼貌,带着一点点似是而非的疏远。有人不同意我这样美化,别解释了,冷漠就是冷漠。但是我真不想用冷漠这么冷漠的词,因为自始至终态度都好好,氛围都和谐。你说是他们虚伪到家了,但好歹人家装也装的出来啊!同样的情感矛盾冲突,要是放在中国,肯定是一地鸡毛,满街狗血了。看看《第三调解室》那种,一家子吵上电视挣房子的节目就够了。

演绎出来,估摸是这样典型的一段:

大哥:“这家我说了算,爸以后跟咱过。”
大嫂:“放屁,咱家哪有地儿?你把老头子收了,我就带着孩子走,离婚!”
大哥:“你敢!还反了你了……”(然后进入无休止的争吵)
老人:“人老啦,不中用,你们嫌弃啊……”

难以置信,81岁高龄还能拍出这样好的作品。
却又坚信不疑,恐怕唯有81岁阅尽世间沧桑,才拍得出这样感人至深的故事。
山田洋次的影片就是这样,你不觉得他们是在表演,那是真实平实的生活原本呈现,非常自然,自然到你会想要很苛刻的去探究那是不是精心设计过的,例如自行车翻车的老师那一段,我甚至一桢一桢的去找蛛丝马迹,也依然无法定论。
从《母亲》到《弟弟》,再到《东京一家人》(我不太喜欢《东京家族》这个名字),温馨的一塌糊涂。

父母在孩子的心里不过是观光客,孩子在父母的心里却是永远的牵挂。

 4 ) 不知我有沒有資格寫這影評

首先一點是 2013年1月19日 下午14:15左右開始看
結束時大概16:30 哭的我都餓扁了

       事情就是一對年邁的父母從鄉下(日本的鄉下根本都不能算鄉下)到東京看子女 因為子女的難處最後差點無家可歸 母親確定孩子們生活的都很好之後突然離世 最後父親回到老家表示不願再去東京寧願一個人生活

不知道有沒有表達對這個意思 但是我看完基本上就是這個意思
挑我印象深刻的講吧

父 1957年生 母1959年生 我 1990年生
       這是我的家庭情況,其實我的父母現在並不能算太老,但是已經完全顯現出老年人的一些狀況。比如聽力下降,視力下降,記憶力更下降。我爸去年底換了個智能手機一個勁嫌太複雜不好用,雖然現在也能給我發微信,但始終有的時候SMART PHONE比他還SMART,不利索。然後我媽來說老得更明顯,大部份的事情都是前說后忘記,大概用了快一年的時間讓她記住了AKB,就是那個”很多很多小姑娘唱歌跳舞“的,當然直接說AKB她還是沒辦法反映出來。之前洗壞掉我好幾件衣服,染上色的更多。但她還是堅持自己比我和我爸有條理會整理。同一件事情重複8遍都不算多。
       片子一開始,一看到夏川結衣就想起步履不停。老夫妻倆在車站等搞錯站的小兒子來接他們的時候,坐在那裡,手機響了老伴兒沒反應過來是自己的手機響,還是老頭子提醒了才發現。不由得想到我媽總在說她要個手機能打電話就行,但真的有了不是不帶出門就是帶了不知道是自己手機響,一個月根本也沒用幾次還老讓我爸幫她充話費。
       第一個淚點在大兒子因為病人突發狀況取消了帶老夫妻和他的小兒子去遊覽東京的計劃,9歲的小孩發脾氣亂扔東西,最後奶奶說無論他想買什麽都給他買,之後小孩子玩一根杠子也很高興,奶奶安靜的看著他,問他長大想做什麽,小孩沒什麼志氣。我啊,沒有被祖輩寵愛過,甚至覺得他們可能只喜歡孫子。但是有一次和爺爺奶奶一起坐在出租車的後排,那個平時媽媽口中對她不好的奶奶偷偷給了我100塊,還怕前排的一個已經工作的哥哥看到。這件事情我沒和我媽講,當時是爲了保住那100塊。這也是我唯一一次從他們那裡得到了一點所謂的好處吧,但是好像足以抵扣掉之前他們對我的忽略。
       大兒子家不好住,二女兒家不好住,老夫妻倆在賓館看著橫濱港未來的摩天輪,睡著柔軟的床枕著柔軟的枕頭,聽著走廊里中國遊客的吵吵鬧鬧,睡不著。第二天收拾房間的服務員看到那麼乾淨的洗手間都能猜的出來是老夫妻住的。我媽曾經一直說她喜歡住賓館,因為弄得再怎麼亂,一天之後回到房間又是煥然一新。
       老頭子找老同學敘舊,去的居酒屋門口和屋裡都貼著東京家族的海報,有味道。风吹阿姨演的居酒屋老闆娘,有味道。兩個老朋友一開始喝酒就沒完,忘記了醫生兒子的叮囑喝的爛醉。我爸近兩年越來越頻繁的和他的戰友們吃飯喝酒敘舊,開始的幾次總是喝多了回家吐,以至於我媽都煩他,但是後來每次都只是紅光滿面的回來,說:今朝開心。這已經是連我同學都知道的名言了,今朝開心。但是我也忘不了我初中的時候我爸和他的二哥在當時我家租的帶店面的房子里一邊喝酒一邊哭。
       蒼井優在電影開始1個多小時之後才出場。
       母子二人看著311志願者期間的照片,回憶戀愛故事,妻夫木聰說就是看到蒼井的長髮而愛上她,他媽說就是喜歡她爸這個類型,還少女般的捂住了臉。我媽總說是我爸追的她,其實我一直覺得我媽肯定是看中了我爸長的帥。
       奶奶昏倒在樓梯間的那場戲,簡直就是哭抽過去,小孩就這麼一句話不說小心翼翼的走過來碰碰爺爺的膝蓋。所以一切都是那麼的沒有徵兆,她了了自己的心願,看到孩子們都能好好的照顧自己,過好接下來的生活就放心的去了。可是我媽掛在嘴邊說的最多的仍舊是,你長的再大也還是像小孩。我心里不服氣,但是會不服氣就是沒長大啊。
       家庭成員們都聚在一起守在病床前看奶奶最後一眼,這樣的場景我沒有經歷過,我總是直接看到他們躺在玻璃箱子里被人三鞠躬,兩腮很紅,嘴唇很紅,身體很小。
       父子二人站在醫院的天臺上一語不發,直到老頭子一句,你媽死了啊。小兒子,嗯還沒嗯完就哭成了傻逼,這段可能是整片最煽情的地方,但是相比大多其他的電影來說,一點也不煽情。兩人轉身之後,小兒子傻呵呵的哭啊哭擦眼淚,心裡就覺得,真是個好人。
       葬禮結束后一家人在一起討論之後的事情,包括二姐想要哪些東西,最生氣的是之前被說不靠譜最多的小兒子。就像我小的時候碰到吃豆腐飯的時候,永遠都想不通剛才葬禮上那些哭的最厲害的人,爲什麽在飯桌上就變成聊天最開心喝酒最多笑得最歡的人了呢?
       大兒子問父親以後一個人生活怎麼辦,還是跟自己到東京生活吧。老頭子說:我再也不要去東京。非常帥,應該就是他老婆喜歡的那個樣子,倔犟的帥的老頭子。以前我想以後出國,就把父母也接去,我爸媽總說,到了那裡我沒有朋友不會語言怎麼生活。甚至我媽考慮買房的時候也不願去太遠的區,因為朋友們親戚們大多數都在普陀,連換個區她都不願意。
       最後的最後,讓我真的到現在都是一想起就淚奔的畫面,就是老頭子自己一個人坐著剪腳趾甲。這個畫面的力量實在太強大,我最喜歡的事情,就是幫我爹媽剪腳趾甲,因為他們的腳趾甲有很多溝溝壑壑,難剪。但是他們嫌我剪的不夠深,不夠爽,硬要自己來,不管肚子多大多難夠到都還是要自己剪。不敢想像以後我爸一個人剪腳趾甲的樣子。
       印象深刻的基本上就是以上。

       這次的BGM是久石讓,個人覺得沒有上次弟弟的贊,雖然我不知道弟弟的作曲是誰,但是那個小號讓人印象深刻。影片前幾次BGM響起都很低調,非常的不搶戲,直到最後片尾字幕時的音樂響起才有久石讓的風味。
       作為蒼井真愛黑粉,這部裏面蒼井的戲份不多,但是非常討巧,騎自行車的幾個鏡頭不錯,其他都只是正常發揮。還好演完了這部才剪的短髮啊,不過髮質毛躁了點~

       老齡化社會的問題,我是沒資格討論了,祖輩都已經不在了,只有珍惜眼前,對自己的父母好,讓他們覺得自己被需要,不多於,偶爾使壞耍賴在家亂來,留點事情給他們忙忙碌碌,多點時間和他們鬥智鬥勇,這就是我接下來該做的事了。

       感謝2013年初和日本同步看到這樣一部好電影。感謝顧桑,讓我有這個機會。如果你願意靜下心來,一定會獲益良多,或者哭成傻逼。


=====================SIFF的分割線=====================

6.16 上海電影節 影城一廳
第二遍看淚點還是一模一樣 但是克制自己哭的沒上次凶了
至少沒抽過去~
字幕翻譯問題不少 起碼我覺得最後他爹跟紀子說:昌次這孩子就拜託你了 爲什麽要改成請你跟他在一起?
不過能在大螢幕上再看一次還是太好了~

 5 ) 渡边浩 对谈 山田洋次 「东京家族:小津安二郎和东京物语,有时候山田洋次」

采访山田洋次的是1954年就加入松竹大船摄影社的渡边浩。那个时代是松竹的黄金年代,小津安二郎,木下惠介,渋谷实,大庭秀雄,中村登,川岛雄三,小林正树,野村芳太郎等等一系列的电影大师汇聚一堂。

小津导演在1953年拍摄了《东京物语》,木下惠介在当年(1954年)拍摄了《女之园》和杰作《二十四只眼睛》,大庭秀雄则推出了票房大作《请问芳名》三部曲。

成长在那个年代的渡边和山田洋次将针对小津安二郎,《东京物语》以及这次的山田洋次的新作《东京家族》


当时的我们完全不理解小津安二郎

渡边:先恭喜您获得文化勋章了

山田:谢谢

渡边:那我们就开始说说《东京家族》吧,现在大船摄影所虽然没了,但是山田洋次的“大船调”依旧健在。之前我也说过,大庭秀雄先生曾提到“大船调”在山田洋次这个才华横溢的人手中又一次复活了!

山田:大庭先生说过这种话吗?真的谢谢了。这次的作品完全是因为小津安二郎那部杰出的剧本(笑)

渡边:剧本出色,但是如何把出色的剧本表现出来还是要看导演的水准的,您真的很出色。您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小津映画真的很出色”的?

山田:有点记不清了。可能是寅次郎拍到中段,也就是80年代的时候吧。当时在海外的电影节上,很多人都说我的电影是受到小津安二郎的影响。西方人都认为日本电影=小津安二郎。小津先生的作品的确很出色,但是把我的作品说成最不像我作品的小津作品,总觉得有点别扭。我年轻时候真的觉得小津映画非常无聊。

渡边:我也是如此。我开始觉得小津电影非常好的时候已经50多岁了。

山田:但是,现在《东京物语》已经成为了世界第一的电影了,真厉害!

渡边:小津先生的作品第一次被英国影评人认可的时候,他对摄影师厚田雄春说道:毛唐人(毛唐泛指西洋人和中国人,这里应该特指西洋人)也终于开始懂我的电影了。说话用到“毛唐”这个词,总给人一种“战前人士”的感觉。战争时去过中国,败战后又有被关在新加坡的经历,小津先生肯定有很多不同于他人的想法。

山田:日本人特有的“把羞涩藏在心里”的感受吧。不过,我原先一直以为小津先生的电影只有日本人会理解,不像黑泽明那样能够得到海外的高度评价。但是,我错了。是金子总会发光。

渡边:小津先生的电影主题,关于人生的探讨应该是世界共通的吧?

山田:小时候我完全不懂那是什么。只觉得是小津先生对于“小市民”题材的眷恋,基本都是和生活困苦完全无关的作品。那个时候的日本还未达到小康水平,很多人连饭都吃不饱。我当时虽然是学生,但是中饭大多都是面包夹黄油,再喝点水就结束了。如果能够吃到猪排盖浇饭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人们饿肚子的时候常常说道“想在银座吃天妇罗”之类的话,其实那只是自我安慰,大多数人的主观意识上来看,那种场景只会在电影里出现。

渡边:昭和28年,当时还是外食券食堂的时代啊!

山田:是的。我对于小津先生的不满也正是因为他的电影里完全没有任何生活苦难的痕迹。我一直认为当时的社会描写现实生活中的苦难才是正确的电影主题啊。小津先生的作品中完全没有这类东西,更不用提当时的那些主流社会问题了。黑泽明先生好像当年拍摄过一部关于原水爆的作品。

渡边:《活着的记录》对吧。那个时代,松竹的木下惠介也拍摄了《女之园》,《日本队悲剧》等社会电影。话说回来,您见过小津先生吗?

山田:只在摄影所里擦肩而过过一次。

渡边:我也差不多。他真的是威风堂堂啊!

山田:对的

渡边:很精神的样子

山田:山内久先生以前说过,当时在晴海通走的时候,小津先生和内田土梦先生迎面而来,像一堵墙一样的威慑力(笑)。小津先生的确人高马大。不仅如此,更多的是那种压迫感。

渡边:二枚目啊(美男子)。小津先生一直带着那顶白色帽子,只有在进摄影所的时候,微微的脱下帽子。我偶然间看到过一次这个场景,也知道了小津先生的毛发比较少。

山田:当时小津先生的年龄和现在我的孩子差不多,但那时小津先生已经是公认的巨匠了。

渡边:去世时才60岁,真的有点不敢相信。

山田:当时我们最期待的导演还是木下惠介先生。

渡边:木下先生个子虽小,但眼光锐利,而且走的很快。

山田:木下先生每部电影都不是一个题材。所以当时我一直很期待木下先生的新作“这次又会是怎样的故事呢”。而小津先生每次都是女儿出嫁的故事,我当时完全没有兴趣,你也是吧(笑)。

渡边:但是,我们年轻时不屑一顾的人,他最经典的作品《东京物语》,成了你新作的原本了(笑)

山田:恩。到现在我才意识到这个电影的伟大,总感觉这个过程有点不可思议啊。


翻拍名作前,有什么需要特别斟酌的吗?

渡边:最近我们见面时你和我说的那句话我一直觉得很有意思。就是大庭(秀雄)导演的那句:“最近好像小津先生的人气在逐渐提升啊,我个人认为他并不是很伟大的导演,不过《东京物语》是例外。神有时候会给一名艺术家一股创造奇迹的才能,而小津先生的才能发挥就是《东京物语》

山田:大庭先生和小津先生是同时代的导演,看到小津先生一直深受各方喜爱,或许难免会产生嫉妒的心理吧。不过那句“《东京物语》是例外”真的很有趣。

渡边:非常特别的一部作品。我个人也没有对小津先生特别钦佩,不过小津作品之中的确是《东京物语》最有映画感觉。这除了厚田雄春先生赏心悦目的画面之外,整个电影的故事也算是小津先生和野田高悟先生这对黄金组合的“家庭剧大集成”吧

山田:或许是吧。小津先生无论哪部电影都给人一种不紧不慢的感觉,《东京物语》或许就是这些作品中的“擎天柱”吧。父母去东京的孩子家探望,结果带着失望的心情回了家。这是很普遍的故事吧。

渡边:这个故事放到现在也是通用的。你以前的《儿子》其实也是和《东京物语》一个框架。

山田:恩,对的

渡边:我记得你当时好像也说过要拍《东京物语》

山田:恩,现在想想当时拍或许也不错吧。

渡边:但是《儿子》是《儿子》,那是部绝对的佳作。高羽哲夫先生当时也非常努力啊。不过,我还是没想到,20年后你还是开拍了一部按照《东京物语》框架的电影。

山田:我真的很想翻拍《东京物语》,不过现在这个时点翻拍总觉得需要些什么特别的东西。

渡边:这对于艺术家而言是一条谦虚的道路。

山田:达芬奇先生好像也模仿过其他画家的优秀作品。我拍这部作品也完全没有考虑过打着批判的口吻去针对《东京物语》,我一开始也没想过更改原作中的任何内容,虽然最终把“二儿子”复活了(笑)。不过说是说“翻拍”,但其实我拍完就觉得这绝对是属于我的作品。

渡边:的确变成了山田洋次的《东京物语》了。说是“翻拍”,但完全成了另一部作品,这或许就是电影的魅力所在吧。或许会有人说现在和小津先生的那个时代不同了,有变化很自然。但我觉得“不同点”不仅仅局限于时代问题。

山田:我也不会“抄袭”原作。不过电影的画面结构,台词我真的模仿了许多。一开始爷爷奶奶去东京住在长子家里,并觉得他们的到来或许给长子家庭带去麻烦。这段故事我基本照搬,只是原本想把长子的妻子和孩子的对话修改一下,用自己创作的台词试试看,但是我重新看了《东京物语》的那个部分后,彻底被折服了。小津先生居然写下了如此饱满的台词,而且这之间的场景切换真的非常棒,我和自己的东西一比较后退却了。所以电影前半段我基本都在“模仿”。开拍前我还和川又先生(昂)见面吃饭了。

渡边:川又先生是当时厚田雄春先生的助手吧。

山田:小津先生的作品中画面放大或者缩小的事情是没有的,他一定是到一个新的拍摄位置重新拍摄。当时小津先生借口似的一直对川又先生说“这里收拾一下,我们换个地方拍,我对客人都非常亲切的哦”。

渡边:原来如此

山田:改编画面大小有一点的危险性,动态场景很难掌控。如果换个地方再拍就不会有这个问题了,而且可以静下心来仔细琢磨。所以就会有原节子的笑容或者只是原节子点头的场景。那时小津先生一直厚着脸皮说自己很重视每个“演员”的言语我一直记得很清楚。其实那是他个人的“喜好”,也就是之后人们总结出来的小津调。另外,小津先生对拍摄空镜(无人)特别执着。原节子小姐扮演的纪子所住的公寓,他拍了很长一段特写,我特意计时算了一下,大概有30多秒。一般情况下最多十几秒,但是他花了近2-3倍的时间。

渡边:的确如此

山田:让B班去随便拍几个场景的事情,小津先生绝对不做,全部亲历亲为,注视着世界的每一个角落。

渡边:小津先生的镜头不只是“这只是一座山”那么简单,他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力。木下(惠介)先生也是如此,不过好像没有小津先生那么明显?《麦秋》里麦穗摇晃的场景据说小津先生自己拿着相机拍了1000次。

山田:在摄影所里,这种实景拍摄一般都是B班去处理的。导演很忙,基本没有时间处理这些事情,交给副导演基本就ok了。但是小津先生却完全不同。这么说,小津先生连拍摄演员的镜头都像拍实景那样。

渡边:恩,每个镜头都非常认真的拍摄。

山田:想拍摄实景那样从正面拍摄演员,完全能反映出“人”的本质特点,所以说演员们都不需要演戏。

渡边:“在拍你哦”这种感觉

山田:对的,就是这种感觉。“无所谓你拙劣的演技,你是一位有魅力的女性,我就在拍摄这些东西。”这种拍摄方法我也非常理解,我也一直进行着这样的演技指导,这或许是我以前在小津先生的摄影所里学到的东西,学到的拍摄方法,现在变成了我的拍摄方法。

渡边:小津映画里的笠智众先生,只要出现在镜头里就给人一种非常好的感觉。

山田:恩,看到笠智众先生出现在小津映画里,就好象是小津先生创造的“笠智众”这个角色,然后赋予其自己的人生那样。所以就算电影拍完回家了,还是按照小津先生创造的“笠智众”生活着。所以完全不用去演戏,只要坐在镜头面前,就已经是“小津先生的笠智众”了。真的是不可思议的演员。

渡边:你拍摄电影的时候也想过“不表演也行”的表演方式吗?

山田:有啊,我尽量希望演员扔掉多余的东西,把“装饰(表演)”的心情去除,最大程度的本色表演。无关演技好坏,只要把自己的魅力表现出来即可。这次《东京家族》的海报里有八个人,也的确除了这八个人之外也没有其他角色的单独戏份,所以说这八个人是主演也行,这种形式也是电影的特征吧。

渡边:这次的演员我一开始还有些担心,不过桥爪功先生和吉田和子女士都表现的很好啊

山田:是的,特别是吉田女士我把她拍成了一个人见人爱的角色。

渡边:桥爪功也很出色。果然是有实力的演员

山田:这个电影,我一直觉得这么拍摄绝对是正确的


拍摄期间逐渐感觉到电影变成了“小津流派”

渡边:老夫妇去横滨的场景,你找到了一个好地方啊

山田:《东京物语》的时候是去了热海的度假村,老夫妇由于隔壁房间里的吵闹所以无法入睡。但是这个现象放到如今的日本,实在有点太“不可能”了。这个部分我想了好久好久,到底怎么办才好。

渡边:所以,你设定了外国人在酒店走廊里大声喧哗的场景。现在的酒店走廊的确有点吵。

山田:最初我还是想按照《东京物语》的设定那样拍摄,但是无论怎么样都拍不出那种嘈杂感。小津先生在那段用了很多笔墨,而且基本没有表演成分,只有场面。

渡边:酒店窗外看到的摩天轮,这是你的重点吧。

山田:在酒店面前出现了那么大的一个摩天轮,这绝对是不可思议的场景。好似在这个非正常的世界里,两位从乡下上京的老人是不是会感到伤感?

渡边:之后,“结婚前,两人一起去看了《第三个男人》”的台词,这是您自己看到摩天轮后想到的吗?

山田:恩,是不是要说那句台词我犹豫了很久。这句话只是想证明他们两人以前一直去看电影,所以不知道《第三个男人》的观众也无所谓。

渡边:所以,之后的第二天早上出现了和《东京物语》里一样的场景

山田:恩

渡边:好多《东京物语》的内容啊。然后又有了清洁阿姨们遍扫地边议论的场景,这个如果是一直呆在酒店里休闲的客人很容易看到的场景吧。这也是小津先生的东西吧

山田:恩,那段一直在模仿小津先生,一般人很难考虑到这点。

渡边:那之后的场景---吉行和子眩晕的场景,真的拍的很不错!小狗也在镜头里,好像比小津先生的镜头更有凝视感。

山田:是吗?(笑)

渡边:从楼梯下段的低视角拍摄,眩晕的感觉一下子就出来了。

山田:是吗?小津先生那段拍摄海景的镜头,两个人背对着镜头,面对大海。而小津先生好像恰好是逆光拍摄,好象是大海在发光那样,感觉非常好。

渡边:那个大海的感觉只有黑白片里才能感受到

山田:是吗?那就是黑白电影的优点吧

渡边:你镜头里有一半是大楼,这里也处理的非常好啊

山田:大楼会给人一种震慑力

渡边:之后就是回到东京的场景了,稍微拍摄了一下美容院的场景,就给人一种库造要从屋内出来的感觉了。

山田:那种小店里不经意间的拍两个短镜头,这就是小津流吧

渡边:大船的认真拍摄方法

山田:从横滨的海边场景一下子跳跃到“库造大喊他们回来了”我总觉得有点不妥,所以就加了这几个镜头,拍着拍着就变成小津流了(笑)。之后,两位老人只能离开,离开后对着二楼空房的特写,这也是小津流吧。

渡边:向小津前辈致敬(笑)

山田:最致敬的地方是电影的最后一段。画面大小,明暗度等我非常认真的研究了好几遍《东京物语》。因为是著名场景,所以拍的时候有点紧张。

渡边:呵呵

山田:这段是最想说“这部电影献给小津安二郎”的地方。

渡边:桥爪功在画面的左边,右边空着

山田:恩,右边打文字(笑)不过这也太面向“电影狂”们了


映照着你自己的“人间性”

渡边: 名场景的话,《东京物语》里笠智众在屋顶上对着原节子说“今天也好热啊”。这个场景在《东京家族》里也有,桥爪功在医院屋顶上对妻夫木聪说“妈妈,去世了”。我觉得这个场景非常好!

山田:父亲和儿子之间的对话,所以会有那种感觉吧。那句话只是为了能够缓和当时两人内心深处那种无法释放情感的言语,一种不知道说什么好的感觉,于是就冒出了这么一句话。

渡边:那句话很有分量啊!话说回来,那3组镜头的安排应该很难吧,包括画面的大小。

山田:恩,这段非常重要,就只有30分钟的时间。所以我拍的时候很慌张

渡边:哦,日出的时候吧,的确很困难。

山田:那种天气情况真的很难得。有很多次把所有预备工作都准备好了,但是因为天气的关系只能放弃了。“等云到”了之后,还要进行几次彩排。

渡边:天亮的场景真的很困难啊。台词方面,母亲对孩子说的那句“你饭好好吃了吗?”,这句话也是经典啊。

山田:那句话已经被很多人表扬了。

渡边:其他台词也有很多亮点,按照你的习惯,你肯定考虑了很长时间吧。那段在“鳗鱼饭”屋的场景。父亲当着母亲面前问儿子那句“工作前景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以及之后那一连串对话在现在社会中应该很少见吧,那段场景里妻夫木聪表现的很好啊。

山田:恩,他非常努力,把我所有的电影都看了

渡边:他在这部电影里给人一种别样的感觉

山田:恩,他自己也有自己的表演习惯,如何改变这种习惯,不单单只是“你不用这么演”“什么事都不用做即可”之类的指导,“把自己的人间性表现出来”才是关键,这又回到了刚刚讨论的话题上了。

渡边:库造是个只会感体力活的善人,如果只是角色需要,我觉得可以接受,但…

山田:恩,这个角色我也下了很多功夫。这种成不了大事的老好人怎么捕捉他的亮点,真的很困难。

渡边:不过的确把他的“特点”拍出来了

山田:我觉得点到即可的角色却花了很多时间

渡边:是吗

山田:NG了好多次啊

渡边:大家都很努力把,为了一部佳作的诞生

山田:西村君,夏川都有属于自己的表演方式,我让他们不要那么做,他们就迷惑了,不知道怎么做了。我教会他们怎么表演了,台词上的问题又出来了,面向观众把台词说清楚应该是很简单的道理,但是现在的拍摄现场貌似都不说这些,连演技指导都没有。

渡边:无法想象啊

山田:或许怎么表演是演员的事情

渡边:那还要导演干什么?

山田:剪辑

渡边:剪辑?(苦笑)。说道剪辑以前木下惠介导演说过,剪辑这东西到时候谁都能自己学会,表演只有导演指导才能提高。

山田:所以,演员们对演技指导都非常乐意

渡边:不过,拍摄现场导演如果不对演员进行演技指导,演员们就无法成长了吧?

山田:现在拍摄现场的作用已经越来越小了

渡边:但是,话说回来您这部按照《东京物语》拍摄的电影,您曾试想按照小津先生的故事拍出一部新作。不过,真的有很多“变化”吗?

山田:我也不知道,我只是想好好学习一下小津先生,把“东京物语”拍一遍,至于成果如何我真的不知道

渡边:你其实和小津先生还是有很多不同点的。我也很希望那些没看过《东京物语》的观众也能看看这部《东京家族》


出道作品开始,山田洋次就已经登场了

渡边:说说其他事情。最近我又看了《庶民的太阳》,真的很感兴趣,关于“山田洋次”的形成过程。

山田:您又看那么年代久远的东西了啊(笑)

渡边:你好像说这部作品很糟,但我觉得很出色啊

山田:是吗?故事很模式化啊

渡边:那是没办法的事情。那是当时公司为了热捧倍赏女士的人气歌曲,让新人导演练练的作品,虽然没有今村昌平先生的那部《西银座站前》那么大胆,但是藤原釜足,倍赏千惠子以及那个“小混混弟弟”,“山田洋次”已经成形了。

山田:是吗?我再去看看(笑)

渡边:摄影是堂胁博先生吧

山田:恩,很好的前辈

渡边:堂胁先生,高羽先生以及做你的摄影助手做到退休的篠村庄三郎。这3个人年轻时一起在横须贺租房子住的。篠村先生和高羽先生从吉村功三郎组,黑泽明组开始就是老搭档。他们也是中村登和五所平之助的摄影师。在这两个人身边学习,高羽先生应该收获颇丰吧。《庶民的太阳》真的很棒,你的出道作《二楼的陌生人》我也看了。

山田:那部电影,我也不知道是怎么拍的就这么拍完了。

渡边:那毕竟是第一部作品

山田:我一边询问着摄影师,一边按照他说的东西拍的

渡边:森田俊保先生吧。那是经历过清水宏导演“体罚”的名摄影师啊,新人导演也只有听从指导的份了(笑)。不过作品已经看得到“山田洋次”。

山田:是啊,当时完全没有什么想法,只是按照摄影师的指示行事,但是很多年后在录像厅里再看这部作品的时候,意外的发现了“山田洋次”

渡边:有啊,开始那段下雨的场景

山田:那是我的少年时代,下雨天我要到车站去接上班回家的父亲

渡边:郊区的车站这种场景很多吧

山田:当时我父亲每天都按时回家,大家一起吃饭。那种生活或许只存在于当时那个年代。周日和父亲出去散散步,“难得去看场电影吧”,父亲每次说道这句话,我都很兴奋。

渡边:《白痴全开》我也看了。这是你第一次和高羽先生合作吧,肯定是一起商量拍摄的,有股羞涩期的感觉。画面完全是木下先生的模板,而不是高羽先生的师傅生方敏夫,这点我真的很意外。
关于你的少年时代,我也看了NHK制作的那部关于你少年时代的纪录片,那个拍摄列车的山田少年是多么淳朴啊

山田:我现在看到火车头依然非常兴奋,和以前一点都没变。

渡边:憧憬火车头的人真的很多,火车头的蒸汽一出,一旁的人都会很兴奋的露出幸福感

山田:那是永远不变的东西,不像人自己会成长,所以小时候的那股憧憬一直留着。以前在冈山县有一个故事,附近的车站只有慢车,快车是不靠站的。那个年代还是一天只有一辆快车的年代。那个时候,只要快车要通过那个车站了,车站附近的人都会集中在一起,车子通过的一瞬间,这个车站都处于一种完全兴奋的状态。在自己眼前一瞬间的闪过,那股感动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还有没有

渡边:你电影除了《庶民的太阳》里的那个火车头之外,《寅次郎》里那个松山省二先生登场的那部也非常出色

山田:望乡篇吧

渡边:恩。真的很出色,高羽先生拍摄的火车头,好像是D51,很有生命力啊!

山田:稍微拍的长了些

渡边:没关系的。对了,你下一部作品我听说了,是描写你儿时记忆的作品吗?

山田:原作是中岛京子女士的《小小的家》,昭和10年到昭和20年之间的故事,通过回忆的形式,对比现代和当时的不同

渡边:昭和10年到昭和20年,那时很混乱吧,很难用电影表现出来吧。现在虽然富士胶卷已经不生产电影胶片了,但是那个年代我还是觉得和胶片更相符。

山田:的确如此。虽然现在只有东京现像所还在用胶片了,不过我还是会一直继续这胶片电影的。


电影旬报 2013年1月


 6 ) 六十年后

看完,随便啰嗦两句好了。

山田洋次入导演行五十周年的纪念作品,距小津安二郎的《东京物语》已有六十年。影片最后打出字幕,向小津致敬。

故事设定与《东京物语》几乎完全一样。很朴素,许多让人会心一笑的细节。远在濑户内海居住的老父母来到东京探望长子一家、女儿一家,还有尚未成家的小儿子昌次(妻夫木聪)。谈不上什么冲突,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矛盾,讲的是普通人的喜怒哀乐,没什么夸张的情节。长房媳妇是贤惠忙碌的主妇;长子和父亲性格相似,更像兄弟;母亲的方言很有趣;女儿的理发店有浓郁的昭和遗风,女儿比较碎嘴,爱算计,女婿也差不多;小儿子和父亲关系比较疏远……就这点琐细的小事。前半部分不时有山田洋次式的笑点,观众很有共鸣,都在笑。

昌次陪老父母游东京,坐那种观光巴士,到一个景点都会说,请往哪里哪里看,现在是哪里哪里。昌次很困,打瞌睡,老父母很认真地随着广播东看西看。平成时代的巴士比小津电影里昭和时代的平稳多了,不怎么颠簸,只是轻轻的,浮光掠影地荡漾着。

小津很喜欢在电影里安排歌舞伎的场面。山田洋次也给昌次不少奢侈的镜头。歌舞伎舞台全景停留了好几秒,非常漂亮。镜头转向后台做舞台美术的昌次,这就是他不被父亲理解的工作。“这个工作有前途么?以后十年、二十年呢,怎么办?看得到未来么?”

《东京物语》里,老父母住在旅馆,半夜被隔壁打麻将的响动吵得睡不着。《东京家族》里,老父母半夜被入住的中国游客吵得睡不着。挺长一段,一个南方口音的男人大声吵闹,一个年轻女孩子摆剪刀手拍照片。比打麻将那个吐槽得狠多了。

老夫妻坐在一起看海,远处有年轻人蹦蹦跳跳和狗玩。老夫妻费了好大劲站起身,一对年轻人朝气蓬勃地跑步路过。凡此种种小细节,都是导演爱用的。

泪点是从老母亲的死开始的。她摔倒在楼梯间,孙子吓呆了,下楼戳戳爷爷,又指指楼梯间。别人都还愣着,就老父亲一个人突然疯了似的冲过去。后面就是各种泪点,周围此起彼伏的抽泣。

老父亲抱着老母亲的骨灰回老家,葬礼结束,一大家人坐着喝酒,轻松了,也有笑声。儿女们担心父亲如何养老,谁来收拾屋子,谁来做饭——长子说,跟我们一起住吧。父亲就说了一句,特别坚决,很赌气的:我再也不会去东京。

不是在和儿女赌气,或许是因为,东京那个地方,和妻子一起去的,却是自己一个人回来了。那个地方,再也不要去第二次。

苍井优的表现比预想好很多。大概因为导演特别疼她。温柔,善良,真诚,笑起来甜甜的。估计宫崎葵演的感觉也差不多,这二位气质有时十分相似。

濑户内海老家的隔壁邻居很好,那家叫阿雪的女孩子也特别好。帮老爷爷遛狗的那一幕不错。奔跑的少女和奔跑的狗,沿着海边山道,是个好天气。

总之,平成年代的东京家族和昭和年代的东京物语,虽然设定一样,却是非常不同的故事。二位导演的人生哲学也有很大差别。

再就是,后半部分哭傻了……

 短评

明明比《东京物语》拍得好。

4分钟前
  • 风间隼
  • 力荐

《东京家族》是山田洋次的“阶段总结”,也是借前辈的壳生自己的蛋。山田与小津有本质区别,小津的家庭像无菌隔离病房,人物之间欲言又止,压抑阴郁,是中产阶级的遮羞布。山田还是达观幽默,“寅次郎”们依旧生龙活虎,生死虽沉重,但大家更乐于“打开天窗说亮话”,低角度摄影挡不住他的坦率与实在。

5分钟前
  • shininglove
  • 推荐

前半段和一些场景致敬小津,后面转向是枝裕和,没那么隐忍苦涩,却是波折豁达而不过分煽情。加入一些现代社会细节,更能让我想起亲身经历,半夜看得很虐心。妻夫木聪和苍井优作为新生代吸引了不少眼球,尤其是优酱,越到结尾戏越吃重。父亲在天台上说,你妈妈没了,儿子漫不经心哦了一声,随即开始哭泣

8分钟前
  • 谋杀游戏机
  • 推荐

太多感同身受 山田導演就是一點也不煽情卻讓人泣不成聲 居酒屋外和屋裡都挂了東京家族的海報是否能算彩蛋 最後橋爪功一個人剪腳趾甲的鏡頭太戳淚點 久石讓這次相當低調 直到片尾音樂才顯示出他的味道 蒼井戲份不多 但感覺沒有之前弟弟演的出彩 感謝@ShanghaiG 感謝2013年初能夠看到這樣一部好電影

10分钟前
  • T.V.Zoe ி
  • 力荐

简直像是看到了家族的重影,相似度惊人的可怕。失去至爱亲人的滋味像是再次经历了一遍,实在是太痛苦了。

12分钟前
  • 小Z
  • 力荐

就这一部,这一趟HKIFF值了,“致敬电影人三部曲”最喜欢的一部!云大说,情感基调和小津其实是不同的,比如看哭了这种事……居酒屋一段开始被感动得稀里哗啦,“就这样完蛋了吗?!”不想去和步履不停作对比,但架构上确实有相似之处。看完后尖沙咀夜宵完,好想喝札幌啤酒,在HK可否尽兴一次?

17分钟前
  • 木卫二
  • 力荐

即使《东京家族》时隔《东京物语》六十年,但《东京物语》里的核心依旧能够被共通、被理解,小津安二郎的伟大在于无论时代如何改变,他所表达的人心人情人世依旧不变。不对,也有变的——六十年来咱中国人有钱了,腰板硬了,嗓门大了。

22分钟前
  • 沉歌
  • 推荐

儒家文明下的农民依自然资源而结成稳定社会关系。随着城市化进程,儿女们都离开小岛,传统家庭关系遭遇重构。亲情的疏离、城市的压力、举目无友的老俩口在东京只能当观光客,多数的时间是在默默的凝视中打发。不如归去,但小岛也总要变的。在现代化与儒家体系之间,或许只能取其一。【百老汇电影中心】

25分钟前
  • 私享史
  • 力荐

SIFF5 时隔六十年的新瓶装老酒,无非是让新一代年轻人重新认识到“我们最终都要无家可归”这一现实,从年少看待老去,从成长看待家族瓦解,从翻拍重新认识经典。而影片本身,前半段照葫芦画瓢毫无特色,后半段略有突破也顾此失彼。对地震和中国人的与时俱进也很不合时宜。

29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推荐

熟悉的生活气息。生老病死,便是人的一生。任何从每当逢年过节一张桌子就坐不下的大家庭出来的人都会感同身受吧。想到一些再也见不到的亲人,不期然就潸然泪下了。淡极始知亲情。

34分钟前
  • 同志亦凡人中文站
  • 力荐

昌次跟母亲分享表白经过、老爷爷感谢纪子的地方很感动。

39分钟前
  • Kirsten
  • 推荐

东京物语是大师经典中意想不到的好,东京家族是意料之中的情感高分

41分钟前
  • 兒子
  • 力荐

SIFF@大光明;改编几无新意也无必要,落于通俗治愈,前作珠玉在前,只有另辟蹊径才会出彩,仍是山田洋次擅长的家庭轻喜剧套路,完全无法传达原作内核精髓,两片连看的效果更差,当全场笑点连连,我一点都笑不出来,甚至感觉轻浮;ps.苍井优扮演书店文艺森女也该歇歇了!和原节子怎么好比呢?!

46分钟前
  • 欢乐分裂
  • 还行

表演太过了 听惯了吐槽体的猛一听类似中文的语速有点受不鸟 无数个实例证明,故事可以学,镜头可以学,剪接可以学,可气质这回事,还是回乡下慢慢养着吧。。。两老静静坐着的场景也能让香港观众捡乐儿,可见学得有多笨。

49分钟前
  • 黄小山
  • 还行

三星半。想到山田洋次会对社会老龄化,老人孤老故乡的哀叹做更多功课,但没想到会着墨如此之多,电影中心几乎就着陆在此。整个影片没有了小津的“关系网”,家庭成员不是环状感,而是三角形,各方都支楞着,略有生涩。

53分钟前
  • 我是奈可
  • 还行

小津的故事,骨子里换上了山田一贯的人生态度,小津那种克制的情感表达被打破了,味道变了,但日本传统价值观的那份优雅和隐忍还在,只是多了一份山田眼中的豁达幽默和乐观。硬是和小津导演比也显得没有必要,如果山田不留一丁点自己的特色,完全致敬变成了小津,那才叫让人失望呢。★★★★

54分钟前
  • 亵渎电影
  • 推荐

我就是骑车摔沟里回头看苍井优的那个英语老师

56分钟前
  • 大島
  • 力荐

我离开的这六个月,父母的衰老和退化程度让我吃惊。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现在必须解释十几遍;他们甚至一个学期都没搞清我哪天有课;原本从不轻易受骗的父亲会被弱智的街头骗术骗去几百块。诸此种种,让我有时不得不闭上眼睛不去看画面才能忍住眼泪。第一次见那么多德国人哭,我原以为德国人从来不哭的……

58分钟前
  • 姐夫哈地
  • 推荐

孩子会去错误的车站接父母,父母没法在正确的时间死去。子女凑钱住上的宾馆没有老家的榻榻米舒服,观光车上看到的东京塔不如乡下的路标踏实。母亲好像有提前预知的魔法,也留足了与子女告别的时间,她没法亲口告诉老伴快乐的原因,也没法帮小儿媳助力。迎着朝霞嘱托儿子,你妈没了,此刻家族才能团聚。

60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非常美好的电影。妻夫木聪和苍井优站在一起养眼极了。

1小时前
  • 邓安庆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