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阿勒泰

全08集

主演:马伊琍,周依然,于适,蒋奇明,闫佩伦,王艺龙,黄晓娟,阿力木江·吐尔斯拜克,阿丽玛,海拉提·哈木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24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优质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1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2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3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4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5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6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13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14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15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16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17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18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19我的阿勒泰 剧照 NO.20

 长篇影评

 1 ) 穿过旷野 去爱 去生活 去感受

迷你剧《我的阿勒泰》在北影节的亚洲首映,这张影票来的幸运,这场观影体验值得纪念。在心里回味了几天,觉得还是非常有必要分享一些即时的感受,哪怕文字稚拙,但心是真诚的。

现在说回剧集吧。其实我观看之前非常疑惑的一点就是,导演会怎样将原著的散文转化为有戏剧性、故事性的剧集。作为一个编辑,对于文字的敏感性让我极其关注这一点。出乎意料,导演做得很好,影像没有丢失文字的韵味,却又延伸了文字的触感。在“散”的文字中,她很好地抓住了主线。将阿勒泰变成了一个复杂纠结的感情载体,平淡之下酝酿着充沛的表达。民族传统文明延续与当代城市文明的冲突,民族间的交流碰撞,人与人之间的的关系,这些深刻却又细腻的话题,通过画面中的生活细节展示了出来。在牛羊踏过的土地,在戈壁干燥的空气,在马背上射出的箭,在小卖店杂乱的货架上,这些牧区里粗粝的生活细节被镜头捕捉,质朴又诗意。散文中的一些具有记忆性的点滴,又不经意间穿插进了经过扩展的故事中,观看时经常会有一种“啊,原来这段在这里”的小小惊喜。

角色演绎方面,我觉得是真实、质朴并具有呼吸感的。虽然故事想要探讨的话题是有层次和厚度的,但是却用一种轻喜剧的方式去捕捉这些细腻的投射,这对于演员演绎方式肯定是有一定的加持。在我粗浅的观影经历里,给人印象深刻地表演总是那种“演员不是在演绎角色,而是角色就从演员心里生发”的感觉。这里的几位主要演员就都找到了好的抓手。饰演母亲的马伊琍,虽然黝黑的皮肤,看似什么都不在意的大大咧咧,却能从不经意的语言和动作中看出她对于生活的尊重和智慧。李文秀的扮演者周依然,我觉得她真实地就好像前几年的我。荧幕上的这个小姑娘有些冒冒失失,总跌跌撞撞地干些“锦上添花”的事,却也有一种总是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却找不到方法的勇敢。这样性格特点,演不好就会给人一种装傻充愣的感觉,但周依然却很好地找到了这份倔强和内敛的分寸感。对于巴太的演绎,于适真的给到了惊喜。原声的哈萨克语台词再加上过硬的骑射技术,他就真的像一个当地淳朴的哈萨克牧民小伙子。他的表演不是刻意的,就像他自己曾经说过的,如果一个演员觉得自己帅气了,就没法再用心演绎了。带着皴裂和雀斑的脸庞只是外部加持,他更深地挖掘到了一个少数民族少年的内心。对于小马,对于自然,对于家庭,对于自己的梦想,他都有自己的理解和勇敢的坚持。当然也会带着些少年的稚拙和调皮,对于人和人关系之间微妙的内心活动表现的也非常有灵气。

“去爱,去生活,去受伤”,这句在预告片里和制作团里反复出现的话,我期待着在观看完整部剧后会有更深地体会和思考。期待着李文秀对于对于自己想要怎样生活的探索和追寻,期待着巴太和家人面对现代文明和传统习俗之间的拉扯和磨合,期待所有角色的故事和成长。

闯出城市的拥挤,走进阿勒泰旷野的风中,慢下来,感受世界的明亮,大地的深远。愿每个人都能收获属于自己的治愈一刻。

 2 ) 蒋奇明会是卡车司机还是商店里的酒鬼呢?

几年前看完书之后没再回顾。

标题里是现在印象最深的两个男性角色。

书中人物名字基本不记得了(如果现在写的他演的那个人名已经有了一个确定的形象当我没说。)

关于为什么会觉得是卡车司机。不得不提蒋奇明最近被叫的最多的“张力老师”。感觉他能演出在阿勒泰地区下车给人眼前一亮并且产生爱情的样子。

关于为什么会觉得是酒鬼。《宇宙探索编辑部》里“坐”着酒“唰唰唰”飞到任何地方印象太深了哈哈。

 3 ) 我的阿勒泰,那么美好,那么纯粹

《我的阿勒泰》,不愧是参加戛纳电视剧节的主竞单元,其中2集在戛纳著名的卢米埃厅展映;在2024北影节大银幕上展映了3集,成为亚洲首映,得到业内的推崇和一致肯定。

演职人员都是电影班底,奉献了真挚、朴实,层次化的表演;李娟的散文原创和剧组影视化的剧本改编有机融合,相辅相成,让剧集走进大众视野,让更多人去认知大美新疆的风土人情。

看了先导片和预告片,完全是电影质感,无论是画面还是音乐,特别治愈,特别震撼,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宛若一卷名画,一场盛宴!

给自己一个计划:我要去大美新疆,我要去我的阿勒泰,感受那份置身其中的美好与纯粹。

 4 ) 我的阿勒泰:诗意瞬间与心灵之旅

作为第一批幸运观众,周四看完«我的阿勒泰»前三集。剧中令人难忘的细节太多太多,在不剧透的情况下讲讲我心中的神级瞬间。

从爱奇艺放出的预告已经不难看出电影的质感,以电影班底打造电视剧,对观众来说就是享受,我闲时一定会将它盘出包浆。

1️⃣巴太与马,宛如天造地设的一对,并肩行走间在北疆辽阔的草原上,诗意盎然。他们的步伐轻盈而有力,马儿那柔顺的鬃毛随风轻扬,与巴太的衣袂相互辉映。在这静谧的时光里,他们仿佛穿越了时空的隧道,来到了一个神秘而梦幻的世界。巴太的眼神中透露出深深的宁静与安详,而马儿则显得格外放松与自由,他们的心灵仿佛在这一刻达到了完美的契合。这并肩行走的画面,不仅是一幅美丽的画卷,更是一首流淌在心间的诗篇,让人沉醉其中,久久难以忘怀。

他们像是一缕轻风,轻轻拂过草原,带起一片宁静的涟漪。他们并肩行走,仿佛两颗星星在夜空中相互辉映,散发着柔和而温暖的光芒。他们的存在,就像是一首无声的交响乐,在静谧中奏响着生命的和谐与美好。

2️⃣另一个击中我内心的镜头,那是巴太在河边,用一根树棍轻轻扒拉着河水的画面。镜头从水中仰视,透过水面的波纹与光影,巴太的身影若隐若现,仿佛被一层薄雾轻轻笼罩。这种朦胧感,不仅增添了一份神秘与诗意,更让美感在无形中得以升华。巴太的动作轻盈而自然,树棍在水面上划过一道道优雅的弧线,整个画面充满了艺术的气息,让人仿佛置身于一个梦幻般的世界,沉醉于那份朦胧而美好的情感之中。在这梦幻般的世界里,我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呼吸,与阿勒泰的每一寸土地、每一缕风都产生了深深的共鸣。这不仅仅是一幅画面,更是一段心灵的旅程。

 5 ) 戏文专业在读,我怎么看我的阿勒泰?

很荣幸,这次能够在小西天与诸多影迷,共同欣赏我的阿勒泰亚洲首映,首先摆明态度,我认为这是绝对的诚意之作。

我想过太多应该从何种角度来对这前三集内容进行Repo,决定从我的专业出发,自视听语言、剧作结构角度浅要谈谈阿勒泰首映带给我的感受。以下内容涉及剧透,请谨慎观看。

开篇滕导采用了一个空镜头,色调是冷的,却极大程度的彰显了影像的张力,很惯常地将画面悬置于一个空荡的环境之中。其实当时一看到这里我在心里就十拿九稳,觉得阿勒泰是一部值得大家耐着心去品味的片子,喜欢的人会非常喜欢,不喜欢的人可能会嗤之以鼻,甚至恨之入骨。但在我看来,滕导导筒下的每个空镜头或者说不只局限于空镜头都像是流淌着的秀美画卷。自然之光与民族之美极大地在蒙太奇中得以诠释。辅佐一小西天大银幕,阿勒泰的美景与奇观尽收眼底。

其次,我的阿勒泰由散文改编成电视剧,我一直在想滕导是否觉得文本影像化改编是困难的,但在映后交流中滕导说到她认为并不困难,因为就像这次宣传标语所说的去爱去恨去受伤,令我深受感动。我的阿勒泰摒弃了传统国产影视剧所被诟病的节奏拖沓,婆婆妈妈而是短小精悍地采用了八集迷你剧的形式与大家见面,这也是国产剧一次崭新的尝试。在某种意义上迈出了常人所不敢逾越的一步,无论在和各方面都是值得鼓励的。导演将阿勒泰改造成一个复杂纠结的情感载体,在平淡之下却酝酿着涌动的暗流。在我看来前三集更像是为故事高潮所做的铺垫,三集流淌着像李娟文笔一样的淡淡却会在人心中泛起涟漪。

接下来说说让我最为感动的吧,滕丛丛导演的团队用电影的规格要求来制作这部片子,以至于大家可能会对其更为苛刻和严格,质感相当学院派。我认为我的阿勒泰绝对是一部经得起打磨的作品,从视听到文本都看得出来是花了精力下了心血的。尤其是在角色选择上,更是拥有着浑然天成的感动,周依然的灵气、马伊琍的女性智慧,于适的干净与雄性气魄。以至于我认为今年的文旅新秀绝对是新疆阿勒泰。

最后谢谢李娟,谢谢滕丛丛,也谢谢北影节。

 6 ) 《我的阿勒泰》前三集北影节首映观感

《我的阿勒泰》的进入方式是文学青年的自述,但并不需要担忧这是一部枯燥讲述建设大美家乡或文绉绉阐述文学理想的剧集,之后你很快会发现,为什么李文秀(某种意义上是作者李娟的化身)的文字可以灵动轻盈,是因为她在这里的生活便是如此灵动轻盈。导演也拍出了阿勒泰带给人的这种自由氛围,幕天席地是此地美景的基础,用视听建立起来的强烈临境感才是精华。 该剧群像逐个出场,毫无混乱感,几个主要人物个性十足。张凤侠一出场就很吸引人,不娇气不矫情但是内心自信骄傲,过着令人神往的生活。她不是游牧民族,却颇有浪迹天涯的侠气英气。这便奠定了该剧的基调。她找到了小卖部的成功运作模式,又跟当地人打成一片,赊账挂账一大堆但心里门清。在她身上能看到不同民族的融合之美。 李文秀则是一个进入这个环境的“初学者”,她笨手笨脚的样子,确实在惹事生非这件事上“锦上添花”。有些情节设计和镜头语言是女导演的天赋,比如第一集,文秀悄悄偷听到老板的话,才意识到蒋奇明演的小广东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前后两场戏极致的对比,很精确地让这个出场不多的男性形象立了起来,既有残酷的冷幽默,又令人错愕。这促使了文秀急于回到一个有安全感之所在。 巴太是家里的小儿子,如果哥哥还在,他尚且自由一些。但哥哥不在了,他突然成了“应该继承家业”的那个人,被父亲叫了回去。 河边,少年饮马,临水自照,拍到了于适最漂亮的角度,我想了想,可能只有女导演会这么拍,一个青春的清纯的正在迷茫中的形象,与他的小马一起,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他满心只有他受伤的小马,现在却要他解决这么复杂的家庭矛盾。直男导演一定想不到如此温柔的视角去拍一个男孩(啊!地图炮了)。 巴太迷人的地方不是说在展示自己多么帅气,而是一直在专心做着自己的事情,驯马、骑马、捣药、溜马、射箭、上树挂马头…其实前三集里大部分时候他还挺严肃的,让人有点陌生。 而最大惊喜是在我已经如此关注于适的情况下,这部戏里巴太的一举一动,都还是那么具有新鲜感,而且也没有(也不允许有)什么套路化、非自然的表演,他不仅学了哈语,也调整了普通话的口音语气,加上外形的改造(点了雀斑画了高原红),自身技艺对气质的养成,完全就是当地人的感觉。在这一点上,气质的符合度,其功能性远大于表演技巧。这其实是表演实践中最高级的部分,很庆幸他前三部戏就有机会积累这方面的经验。 导演没有丢掉《送我上青云》里的价值体系,轻喜剧的外壳,内里依旧突出现实性,她仍在呈现许多不同程度的女性困境,比如嫂子为什么想离婚改嫁,她被支配的生活究竟要走向何方,巴太要解决家庭矛盾的核心,最终也是要处理自己的婚姻问题。 前三集更多处在人物出场、聚集的铺垫阶段,第四集开始后,主人公们开始转场夏牧场,据说会有更好看的剧情,更复杂的矛盾冲突。文秀和巴太的感情也可以建立起来。哎,真希望能一口气看完这300分钟的长电影。

 7 ) 一部属于大银幕的剧集,电影质感拉满!(内含部分剧透和人物解析)

25号在北京电影资料馆看完《我的阿勒泰》前三集和映后,感动的余韵一直持续到了现在,狂写下一万字小作文,好像都只是在说一个字:好。

对,是那种劈头盖脸的好。

改编好、选角好、拍摄好、服化道好、配乐好,是一部非常纯粹的好作品。

能够这样淋漓尽致地将一片土地和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故事本土化讲好的作品其实不少,美国有《黄石》,英国有《万物生灵》,德国有《海蒂和爷爷》,现在中国有《我的阿勒泰》了。

我是真的为好作品的诞生而感到开心。

滕丛丛导演在映后说到改编的难度没那么大,因为散文的特性是形散神不散,但是我们依然会觉得改编难度大,有一个很关键的点是时间。

都是对阿勒泰当地生活的观察和描写,原著是去时间化的,所以读着会觉得“形散”。但影视化改编的剧集有很明确的时间线,前三集里围绕巴太一家和李文秀一家的故事线会在同样的时间线并列展开,最终收束于阿勒泰宇宙中心——小卖部,那个地方足够偏远,方圆百里的人都得到那儿买东西,一个又一个人情故事在这里碰撞,两条主线故事也在这里收束、融合、绽放,所以看着不会觉得“形散”。

那“神不散”在剧集又如何体现,我认为和书里一样,在那片永远看不到尽头的土地上,人与人之间的联结织成了一张密度不高但韧性极强的网,硬性的物资和软性的情义通过这张网送往阿勒泰的每一个角落,剧集又将这份你来我往的温暖和治愈通过极其美妙的视听语言直观地传递给全世界各地的观众,“山川虽异域,日月同天”的感动,在此刻有了具像化的呈现。

但更妙的还是在每个角色的塑造上。

首先选角就极其成功。

周依然本人的形象气质十分贴合李娟老师书里对于“我”的描写,瘦小单薄的十九岁女孩,有满腹的天真和叛逆,工作和生活中好像什么事都做不好,为了写作却有超乎常人的耐性和勇气,和《小妇人》里的乔、《我的天才女友》里的莉拉一样,执起小小的笔如战士手持利剑,能够给予所有女性以力量,去体验、去感受、去试错、去记录,太好了。

弓马骑射、弹唱技艺精湛的新人演员于适饰演巴太,我太喜欢巴太了,他有高大强壮、充满雄性力量的身体,有粗糙但漂亮的脸,搭配一头被家人都嫌弃的长发,像一颗纯天然的尚未被打磨的宝石,外表粗砺,但内里漂亮别致极了,巴太就是这样,他有一颗善良柔和的心,单纯但不失个性。

于适本人亦是如此,年轻稚嫩但纯粹万分,他的努力和踏实亦有回报。他很好地还原了原著里的白月光角色麦西拉,高大、漂亮,有一颗柔和清净的心,但更好地塑造了一个更为立体饱满的角色,巴太,幸福之子巴太,他尊重女性、爱护动物、敬畏自然,是一切美好品质的集合体。

剧中他骑着马走过小卖部,镜头聚焦到李文秀的脸上,降速、推近,一个镜头就铺垫了二人的关系和主角后续的人物动机。美好降临的那一刻,时间会变慢、会停滞,直击人心,是更长的时间也无法消磨的记忆。我想大家会喜欢。

然后是马伊琍老师饰演的张凤侠。

张凤侠!张凤侠太灵了呀!

马伊琍老师完美地塑造了一个绝佳的张凤侠。

她乐观豁达,洒脱自在,有勇有谋,常常喝醉,其实极度清醒,深谙异乡人在那片土地的生存之道。

作为女儿,和患有老年痴呆时常记不得家人却永远记得故乡是沈阳的母亲常年作伴,电视机修坏了没关系,用石头砌框给妈妈一个新的“电视机”,妈妈犯病了没关系,用小红旗伪装成导游带妈妈回“沈阳”。

作为母亲,她会温柔接纳女儿的所有天真和叛逆,在那个年代女儿坚持的写作她不能完全理解,但她从始至终没有干涉过女儿的任何选择,允许她去尝试去犯错,但会在关键时刻给她兜底,她好像有一颗比那片土地还宽广的心。

作为小卖部老板,她自有一套经营法则,记着可能永远都要不回来的帐,也要跟随牧民的转场路线开一间流动的小卖部,再难走的路,她都不曾畏惧。

作为张凤侠,她对女儿说,我虽然是你的妈妈,但我也是张凤侠。

张凤侠的侠,是侠气的侠!

马伊琍老师演得太好了,这个角色我超爱。

还有蒋奇明老师,出品必出精品。不管是《宇宙探索编辑部》里的那日苏,还是《漫长的季节》里的傅卫军,演什么是什么,他一开口你就知道有没有。(当然,哪怕不开口也很有)

最后又怎么来形容画面的好呢?

这样说吧。

北影节开票的时候我没抢到,本已心灰意冷。是在看到释出的第二个预告片后,我才下定决心:这次不管花多大的代价,我一定要在大银幕看《我的阿勒泰》,24号紧急买机票和影票,25号当天往返。

当预告片在大银幕亮起的时候,我就开始掉眼泪,好像是我的冲动和上头得到了有效的佐证,幸好我来了,因为这就是得在大银幕观看的作品,这是一部300+分钟的大电影,是一首细腻优美散文诗,是一本每一帧都可以装裱收藏的摄影集。

虽然是特种兵的行程,但我收获了一场完全超越期待的,同属于身体和心灵的疗愈之旅。

还有导演女性视角的切入点也很妙。

讲到婚姻、讲到两性差异。

巴太的嫂子,抱怨酗酒的丈夫,抱怨自己每天为这个家忙前忙后,但始终都没等到一个属于她的搓衣板,哪怕是这样,她也没有歇斯底里,甚至没有停下仍在忙活的双手。

巴太的父亲,守旧、古板、偏执、为了一把小刀可以放弃乘坐火车选择骑马回家,不善言辞但坚守原则,在用自己的方式承担着一家之长的责任,守护着自己的家族。

(说到这里再夸一下巴太,他尊重每一个人,不会因为性别、年龄有任何偏见,他努力用自己的方式给予大家平等的信任和支持,这个角色太好了,大家后续看剧的时候就能感受得到)

《我的阿勒泰》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是如此饱满、立体、鲜活。

他们矛盾,是非对错、有用没用在不同语境下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呈现方式。

他们迷茫,每个人身上都有新时代与旧时代前后拉扯留下的印记,每个人都面临一些关键的人生选择。

他们也纯粹坚定,每个人都默默地用自己的方式和法则生活在那片广袤的土地上,守护着自己心里那一方小小的净土。

治愈,温暖,却充满力量。

好,劈头盖脸的好。

*导演说前三集还不是最好的,从第四集开始更精彩的故事才会逐渐呈现给大家,我想我的夏天,注定属于阿勒泰。

 短评

散文改编真的很难

6分钟前
  • 大米饭
  • 推荐

终于轮到我写首映影评了,在电影资料馆看了前三集,现场氛围很好,还挺惊喜的,感觉国内很缺这种散文化诗化的剧,镜头语言几乎是电影级别的(想起了之前看的英剧《万物生灵》)。于适在里面挺帅,出场时全场都在叫哈哈哈哈哈。唯一不满的是硬加了一条感情线,跟原著比起来俗气很多,感觉是国产剧的通病。

9分钟前
  • soulll
  • 推荐

城市人眼中的农村,东部地区眼中的西北,汉族人眼中的少民,三重刻奇buff叠满。仿佛听到制片人在自豪地说,俺这好活还不把向往虚拟乌托邦的城市打工人看得高潮迭起?试图成为《去有风的地方》2.0,但更像是新疆版本的张嘉佳or大冰

13分钟前
  • 掉线
  • 还行

看了预告片感觉有点悬,原著里有那么多美好的句子不用,偏要搞什么“去爱去受伤”的青春疼痛文学,三颗星先给马伊琍的扮相吧。

15分钟前
  • 岛上的夏奈
  • 还行

资料馆首映。比想象中更好,仿佛看到了自己曾经的生活

18分钟前
  • 达闻西
  • 力荐

怎么能把这么好的文本改成这个德行,又俗气又造作,原著里的气质是一点没有,充满了对少数民族生活的无耻意淫和可笑想象,全程老爷爷地铁看手机脸。

22分钟前
  • 电影假小子
  • 较差

在资料馆看了三集《我的阿勒泰》,从原有散文到现有网剧,故事主线和人物关系搭建得很用心。用李文秀“观察生活”的准作家视角代入阿勒泰的生活,去感受哈萨克民俗与代际关系,看到了新一代游牧民族的改变和民族融合。她游走于传统(自然)与现代(城市)之间,对两者其实都不自在,但在这之间创造了属于她的空间。尽管总因自身原因弄巧成拙,却也显示出一种安静的韧性。在放松的背景下传达出每个人对待生活、死亡和信仰的态度。影调风格和演员表演是朴素舒适的,流淌着生活流的幽默,期待后续张凤侠进入夏牧场的故事。

25分钟前
  • 大奇特(Grinch)
  • 还行

看了首映,好喜欢这种风格,希望之后能在电影院看全集

30分钟前
  • 我也不知道
  • 推荐

自由的风,狂野的梦

32分钟前
  • 普通人類
  • 力荐

怎么哪都有周依然这个现眼包

37分钟前
  • Aaron
  • 很差

看了预告觉得还不错,光影、台词,都大事很妙啊!期待成片。

41分钟前
  • 吃饭不找蟹
  • 推荐

于适格格不入的口音并不合适

46分钟前
  • 幕落规啼
  • 较差

没有《封神》后对于适主演作品的饥渴加持,这剧哪儿会有这么大的期待和关注,除此之外拍的啥都不是,对北疆民族的错位凝望和以往的刻板印象有什么不同?

50分钟前
  • 凯文·史派东
  • 较差

没看过原著,现场发了书,回头补了再看。单说片子,感觉剧情还是有点硬,不丝滑。女主打工被霸凌,女主突然想要账,以及决定留在阿勒泰写作的心态转变等等情节处理得都不太好,突兀,有种为了怎样而怎样的感觉。但片子的整体气质是好的,我看的时候也能反复回想起我在新疆牧区的日子。马伊琍老师太厉害了,那个疆普地道得我瞠目结舌,演技也没得说,一个侠字配合上马伊琍的神态举止,人物一下子就立住了。于适和当地适配感很好,有一段月下抚马的镜头,把那种未被文明咀嚼过的,人与自然、与动物之间的原始生命张力散发得淋漓尽致。周依然很漂亮,好多次幻视周冬雨。不过她长得真的不像那种笨手笨脚的人,而是给我很聪明的感觉。感觉精彩的应该还在后面,前三集只是一个序幕。

53分钟前
  • 为谁开茶花满路
  • 推荐

除了美丽的大草原,感觉跟原著没有一点关系

55分钟前
  • yoyole
  • 较差

又要谈情说爱?李娟的文字不仅是灵动美丽,还有一点厚重感的。

58分钟前
  • 呀呀呀呀鸿
  • 很差

多美的风景,多美的人。如果能放下一切,一定要去亲眼见一见这草原,见一见巴太。纵马疆北,放歌苍穹,好似什么烦恼都能放下。

60分钟前
  • nata
  • 力荐

没有必要因为预告里面的支言片语而去为这部剧定调。原著是散文,散文可以诠释很多,改编成的剧,也可以有不同角度的解读和叙述。在一个草原中,有关于梦想、青春、爱都可以酝酿、发生、成长,因为那是“我的”阿勒泰,每个人都可以拥有属于自己的“阿勒泰”。

1小时前
  • 川沙帕丁顿熊
  • 还行

我们我无意间打扰了生活,却不知生活也一直在打扰着我们。不论在哪里,他乡即故乡,向往即当下。平实美好的记叙散文。编剧有着深厚的改编能力,原著主要体现的是女主人公想要向外发展却不能完全的放下阿勒泰,在此作品中主要体现女主如何逐渐放下对外的执念并发现当下的美好。也是鼓励年轻人往下内卷心态回归故土,民族和谐的新时代叙事吧。

1小时前
  • KSD2390
  • 推荐

啊啊啊啊啊好喜欢这种民族风情的影片!

1小时前
  • 老虎不吃肉
  •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