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者与魔法师

DVD

主演:Tshewang Dendup,Gup Kado Duba,Dasho Kado,Sonam Lhamo,Lhakpa Dorji,Pemba Tshering,Mani Dorji,Deki Yangzom,Sonam Kinga,Nim Gyeltshen,Nobu,Pemba,Nim Tashi,Pem Dorji,Wangchuk

类型:电影地区:其它语言:其它年份:2003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旅行者与魔法师 剧照 NO.1旅行者与魔法师 剧照 NO.2旅行者与魔法师 剧照 NO.3旅行者与魔法师 剧照 NO.4旅行者与魔法师 剧照 NO.5旅行者与魔法师 剧照 NO.6

 剧情介绍

旅行者与魔法师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不丹村官敦杜(Tsewang Dandup 饰)很快厌倦了乡村乏味的生活,怀念大城市的绚烂,并计划借朋友的关系前往梦想之地——美国。敦杜在帕罗节(不丹最大的宗教节日)期间请假,不声不响的包好行李,踏上了前往美国的旅程。在乡村公路旁,敦杜邂逅一位僧人,后者为他讲述了一个梦想之地的故事:不丹青年塔西荒废了自己法术的学业,整日心中只是思量女人,这天他骑上了新买的马,却被马儿丢弃在森林深处,塔西向林中的隐居老人求助,并被他年轻貌美的妻子吸引,遂滞留此处。不久塔西和老人的对立愈发明显……在故事之外,敦杜和僧人的旅程中加入了一位少女,这使敦杜的看法发生了些许变化……  本片由多才多艺的活佛宗萨钦哲仁波切拍摄,而他在拍摄电影之前曾经担任贝托鲁奇《小活佛》一片的顾问。神奇动物管理员 第一季虎之眼迷蝴蝶荒野巨兽莽权传奇狗蛋大兵最高通缉伊比利亚的派对妙手情天真田丸卖春之人极寒之城2023烂滚夫斗烂滚妻天地无容迷局 第二季刑警处容2神话胡歌版回眸超级强盗鬼上身2016甘粕与玛索丹妻子和秘书威尼斯恋人视差水面之下的真相假面骑士亚马逊们第一季好胆别走吃货横扫曼谷出包王女第一季OVA牛气冲天的Riam蹩鼓小子猫和老鼠1992电影版同在蓝天下黑暗与邪恶明日之城北京·夜战国2011不想回家阿嬷的放屁车终点站卡洛斯·巴利亚塔:冒牌先知印度的女儿大厦森林的监视者们天生冤家 第一季

 长篇影评

 1 ) 旅行者故事,只是魔法师故事的串场吧

从来不善于把一个以上的故事串起来看

哥哥被送到学校学法,在学校的他知道山的那边有漂亮的姑娘,而废弃了学业。弟弟没有上学的机会,在家帮助劳动。一次,弟弟在送给哥哥的酒里“施了法”,让哥哥骑上飞奔往山外的骏马,最初的纯粹梦想,让哥哥驰骋,驾驭不住追寻欲望的马,迷失在通往梦想的路上。在迷失的人生中经历过欲望和痛苦,最后才看到一切都只是泡影。但是宗萨钦哲毕竟是一位慈悲的活佛,最后哥哥幡然醒悟,和弟弟一起回家。

旅行者故事,只是魔法师故事的串场吧。

 2 ) 梦土

宗萨钦哲仁波切(或译钦哲诺布,Khyentse Norbu)是第一位拍电影的活佛,早先看到他的第一部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The Cup),还以为是主旋律的宣传片……上周五买碟时看到《旅行者与魔术师》(Travellers & Magicians)的介绍上写着发生在高山佛国不丹的故事,心念一动赶紧买下。

《旅行者与魔术师》据说是不丹历史上第一部用16mm胶片拍摄的长片,在不丹清新优美的风景衬托下,以舒缓的节奏演绎着充满佛教智慧的人生哲理,却又并不让人感到有任何说教的枯燥。人生忙忙碌碌,追寻着各种各样的梦想,就象影片里急于逃离乡村到纽约去的地方官和喇嘛故事里懒洋洋学着魔法的青年……电影情节不能多说了,否则观看时就会减低神奇、魔幻的色彩。上师(仁波切)的开示,需要独自去领悟。

不丹其实很小很小,人口不足一百万。宗萨钦哲仁波切曾说:他要在麦当劳开到不丹以前,用摄像机记录下那些即将消逝的事物。(大意如此)


相关资料:

1961年出生于不丹的钦哲诺布在7岁时被认证是蒋扬·钦哲·汪波上师的第三世转世活佛,被尊称为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他从19岁接触电影,曾到纽约电影学院速成班学习,也曾在意大利著名导演贝托鲁奇的电影《小活佛》(Little Buddha)中担任顾问,并在其中客串一角。
钦哲诺布第一次看到印度导演萨蒂亚吉特·雷伊和日本电影巨匠黑泽明等大师的电影时受到震撼,激发了他拍电影的愿望。他不在意自己的电影要传递出什么信息、什么精神,而认为电影是一种语言、一种媒介,值得人们运用。

在不丹,1999年有线电视(CATV)才开播。如今,网络、传真、电话、电影开始进入这个远离世俗的国度,日常生活被飞速的变化冲击着,包括戒律森严的寺院也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面对这一切,钦哲诺布在影片中传达出观望的平和态度,他曾说,形式的东西迟早都会变,只要精髓的东西不变就可以了。via art218.com

 3 )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介绍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Dzongsar Jamyang Khyentse Rinpoche),1961年7月6日出生于不丹,是堪布阿贝仁波切(Khenpo Appey Rinpoche)的弟子。其祖父为红教法王依怙主敦珠仁波且,父亲为红教大德依怙主听列罗布仁波且,母亲之家族出自贝玛宁波,外祖父为着名之竹巴噶举喇嘛,得法自释迦师利,终身修持“那洛六法”。宗萨蒋扬先由萨迦崔津法王认出,后由大宝法王、萨迦达钦法王等认证。敦珠法王授以法衣,并由顶果钦哲法王在不丹为其主持升座大典。

  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是着名的宗萨寺及宗萨学院的主持人,并负责照顾及教育分布在亚洲六所寺院与机构的1600名僧众。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监督悉达多本愿佛学会(Siddhartha's Intent International),该会在全世界有六个教学及修行中心。同时他也负责钦哲基金会(Khyentse Foundation)与莲心基金会(Lotus Outreach)两个非营利机构。

  不论在佛教徒或非佛教徒的眼中,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都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他秉承藏传佛教最优良的传承和教育,享誉世界,是当今世界公认最创新、最具创意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对佛教徒而言,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以其清新、幽默、高证量的说法方式,吸引了全世界众多信徒的追随,其爽洁而又带刚强之气的独特形象,为新一代的修行人树立了典范。

  对非佛教徒而言,他是全世界唯一的“喇嘛导演”,兼上师和导演于一身,曾任贝托鲁奇电影《小活佛》(Little Buddha)顾问,并编写和执导过两部佛教主题的电影。他所拍摄的第一部电影《高山上的世界杯》(The Cup),曾经是票房黑马,因此取得拍摄《旅行者与魔术师》(Travelers and Magicians)的资金,在金马影展掀起一阵旋风。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的电影蕴含惊人的能量及丰富的人文精神,犹如一股清流,在世界各大影展屡获佳评、获奖连连,更培养出一群追随的工作人员及影迷,深受现代东西方佛教弟子尊崇和喜爱。

  同时身为佛教上师与电影导演,二者角色看似冲突,但仁波切以一句:“电影可以视为现代的唐卡(传统西藏佛教绘画)。”说明了他的理念,也充分表现了仁波切不为传统及名相所缚的风格。

 4 ) 他没有因为任何事改变他的初衷,但一切都已经改变了

不丹的村落里有一位官员一直离开这个让他一分钟也待不下去的偏僻的村子,他的梦想是去美国,他身上穿着I LOVE NY的T恤。虽然他自己也并真的不知道为什么要去美国,他只是觉得去了美国可以赚到更多的钱,有更美的姑娘,有商店,有电影院,有一切他想得到的东西。某天他终于收到朋友寄来的信,于是他在帕罗节(不丹最盛大的节日)期间请假,如果不及时赶到廷布,他可能便失去去美国的机会。
这个美国之梦的确坎坷,他没有赶到通往廷布的唯一一辆班车,于是只好搭车,路途中认识了一位卖苹果的老头,一位僧人,后来又遇到买米纸的父女。

僧人问他:你要去哪里?
他回答:去我一直梦想的地方。
僧人说道:去梦境啊。那你要小心点,梦境不会是你期望的一样,醒来就不美妙了。

于是僧人讲了一个故事给他:

从前在不丹的一个村子里,有一对兄弟,哥哥被父亲派去学习魔法,弟弟只能在家干活,可是哥哥对魔法一点也不感兴趣,他对远处村落的女孩更感兴趣,而弟弟却对魔法异常喜欢,一直在偷偷学习魔法。一日中午弟弟给哥哥送饭,在哥哥的酒里施了魔法,哥哥喝完酒便看到一匹骏马,他骑上马后,俊马飞扬驰骋,带他来到了一个荒无人烟的地方,这里住着一个老头和老头年轻貌美的妻子。慢慢地,哥哥在情欲里迷失了自己,爱上了老头的妻子,后来老头的妻子怀孕了,并提议杀死老头,哥哥在给老头的酒里施了魔法,老头一夜呻吟,哥哥觉得无法面对,于是想要逃走,而老头的妻子去追他,失足跌落在湍急的河流中身亡,哥哥流着眼泪,眼泪掉落在酒杯,一切都只是一个梦而已。他抬头看到弟弟,又看到家里的驴子,那并不是一匹骏马。

而一心想去美国的旅行者也在旅途中慢慢地改变。
当他们遇到了买米纸的父女,美丽的女孩让他动心,他不再焦躁地吸烟,也开始听得进去修行者的话。
僧人问他:你去美国做什么?
他答道:赚钱。
僧人又问:你能做什么?
他说:什么都能做,我可以洗盘子,摘苹果。
僧人笑着说:一个政府官员去美国摘苹果。
 
这个有趣的故事是来自于不丹活佛宗萨钦哲仁波切导演的一部电影《旅行者与魔法师》,看完整部电影,我在想倘若我是这个旅行者,我会怎么做,是为心动的姑娘留下,还是仍然执着于我的美国梦。
 
任何一种结局都不是错的,留在故乡不是错的,拥有梦想也不是错的,但是也许我们并不知道为什么要留下来,为什么要走。而是被一种执念牵动了一生。
 
后来他们等来了班车,却只够再坐一个人,出乎意料的是他让卖苹果的老头上了车,故事到这里仿佛去美国已经不再重要了。
 
当我以为旅行者可能因为这一系列的事情改变了心意时,最终来了一辆拖拉机,有两个位置,他让卖米纸的父女先走,而这对父女让他先走,就这样旅行者与僧人坐上拖拉机,美丽的姑娘向他挥手再见。故事结束了。

让我庆幸的是,他没有因为路上发生的一切改变他的初衷,却一切都改变了。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被所谓的希望所迷惑,而希望就是痛苦的来源,就像是一心想去美国的旅行者,他的眼睛里看不到其他的东西,当他看到其他的东西,去不去美国就不再重要。但在我看来更重要的是他不会因为看到的东西而轻易地改变自己,仍然搭乘了拖拉机前往廷布,但他的内心却更清澈更释然了。就像一心想找个漂亮姑娘的哥哥,在情欲中迷失自己,最后到了要杀人的地步,而刚开始他只是骑着马迷了路,借住在姑娘家中而已。而梦境中的老头更像是他自己,姑娘则代表着欲望,他无数次与自己对峙,但还是输给了欲望。
 
电影里有一句话是:昨天希望的,今天担忧的。
 
看完电影并没有什么大彻大悟,只是明白当我放慢速度,看清内心,我要去的地方就不再重要了。

 5 )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题记:很久没有看到过这么美好的电影了,在这个只剩下不断刷新的视听享受的世界里。一个小朋友推荐的,哈哈,谢谢你,小样!
我不懂佛教,也不想懂,可我明白“一说就是错”。我羡慕有信仰的人,我有多么不相信宗教我就有多么羡慕皈依宗教的人。我不欲有生,却无奈地陷入了因果轮回之中,二十四载弹指之间,最亲的人最爱的人一一失去。我无贪念,也无法恨,孑然飘零中日夜悲伤。偶然的遭遇了电影,只是希望借此将我在红尘中最亲爱的人的生命记录下来,我不愿她(他)们就这样默默的消逝了,我希望有件东西可以让宇宙看到她(他)们来过,这是最后的一个梦。或许又不该有梦,因为不该有生,若桃花终将凋谢,又何必曾经开放。只叹这无可奈何天,幽微灵秀地,天涯咫尺,无法休止,惟有来之安之,渡之!
 
且看这部影片——

不丹是一个小到地球上许多人不知道有其存在的国家,地处喜马拉雅山南坡,境内多山。北部及东北、西北与中国为邻,南部与印度接壤,藏传佛教(噶举派)为国教。虽然与我泱泱中华比起来,它的GDP可以说小到微不足道,可是她的子民却享受着全民免费教育与免费医疗。孟子有语“民为贵”,孰大孰小,国人自己掂量一下吧。
 
这样的小国,其电影工业自然不如我国煌煌赫赫。可是我要说,中国导演之中,除了侯孝贤,还鲜有人能达到这部影片的高度。本片导演宗萨仁波切也有些来头,他是喇嘛教最重要的转世活佛之一,也是不丹最受尊崇世家的成员。他19岁接触电影,曾到纽约影艺学院学习,此前曾执导过《高山上的世界杯》一片。
 
在不丹的一个村庄,一名新任的地方官日夜盼着邮差送来一封信,带领他前往心目中的梦土——美国,因为他认为哪怕是去摘苹果、洗盘子也比待在这什么都没有的山村强,而且那里有许多美丽又开放的女孩。终于,信来了,于是他穿上“我爱纽约”的T恤,将偏远的小村庄甩在脑后,无奈没有赶上每周唯一的一班公车……懊恼的官员枯坐路旁等着搭便车,意外碰上一位卖苹果的老头,还有言语充满智慧的喇嘛,以及一对赶集卖米纸的父女。漫长的旅途中,官员对那位善良懂事的女孩渐生情愫。官员讲了他的梦想,喇嘛借机为大家讲一个关于梦想的故事,故事主角是位不用功的魔术师,也正踏上他的寻梦之旅。喇嘛的故事结束时,久侯不至的车来了,只能搭载两人,于是喇嘛和官员一同上路。官员若有所失,于是喇嘛继续跟他讲另一个故事:桃花是美丽的,正因为她的生命是短暂的。很久以前,在不丹的一个美丽的村庄里,住着一个官员,他梦想着去美国,因为那可以赚很多钱。可是在去廷布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官员哈哈大笑,车辆拐过了山路,影片到此结束。
 
这是一部心灵的公路片,官员的故事和喇嘛讲述的故事在路途上交织展开。为什么说是交织而不仅仅是平行的蒙太奇呢?因为这个故事中的人物往往会在那个故事中出现(由同一演员扮演),说故事的人也在另一个故事中被讲述着,他们以不同的身份在这混沌一块的时空里来往穿梭,仿佛轮回,恍如梦境,梦之中又占其梦。而这蜿蜒的山道又可以抽象为人生的旅途,生命的真谛。看这部影片之前,有些犹豫,一是自己并不懂佛,第二也害怕这只是一部说教的影片。不想看过以后,却是如沐春风、如饮清泉,通体畅快,如鱼之入渊、鸟之入林!虽然这是发生在佛教国家的故事,虽然用了一些电脑特技,但是那满目的青山翠柏、白云厚雪,那恍如隔世的幽寂山村,那恬淡不争的村民,演员们自然原生的表演,朴素而深刻的故事,都完全符合深受道家哲学濡染的我的对艺术对人生的态度,而本片又正是发生在道路上的故事。
 
佛曰:不可说。老子曰:不可道。庄子曰:原天地之美,达万物之理。对于那些美好的电影,去写关于它的影评,无疑就是庄子反对的“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对于道之美,我们在判断的同时,也就是在判裂,在分析的时候,也在离析。我不想去拆解这部影片,尽管它有许多可以分析的地方,这位喇嘛导演的导演功力相当了得!道具和台词的精心设制,间离的叙事手法,形下的故事和形上的哲理,时间和空间的深意蕴藏……值得细细分析的地方太多。可是,无论佛道,最本真的哲理与美感都只能用体悟的方式获得,而体悟的方式并不是言说,就好像如果仅仅只有喇嘛的故事,那么这部影片就会沦为说教一样。如果没有遭遇那对淳朴的农家父女,一路恼火的官员是不会在最后放声而笑的。于是,我们明白,体悟是用切身的生命去广泛阅历了人世之后生出的一种了然。这部影片中,可以称得上了然的人只有那洞察一切的聪明的有点狡黠的僧人,以及有机会享受高等教育却主动放弃它的女孩。那默默不语顺其自然的卖苹果的老者以及女孩的父亲都只能说是淳朴未脱,他们恬淡自然,从来就不曾为太多梦想迷惑过,因此也就不需要了然。
 
当下的不丹处在一个由前现代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变的路上,影片开始就是一场传统的射箭游戏,新房完工后进行的是原始的生殖崇拜仪式。无论从自然地域还是从日常生活都可以看出这是一块远不够现代的地方,这也正是官员要离开去美国的最大原因。可是他遇到了这些旅人,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当然不是那个滔滔不绝的幽默的喇嘛,而是那个懂得进退取舍的女孩。女孩和父亲要去首都廷布参加宗教活动卖米纸,老人做了一辈子米纸,手法自然是传统的落后的工艺,对于无孔不入的全球化幽灵、一日千里的现代化列车,这老朽显然是赶不上趟了,被挤落车、被淘汰是其工作方式和自然生命必然的结果。但是女孩愿意留在这个村庄照顾父亲的生活、协助他的工作,因为母亲去世了,而她也没有考上大学。这是老头对官员说的。而事实的情况在女孩的自述中得到明晰,其实她的成绩很好,分数完全超标,她的选择不过是为了体谅父亲而做的善意的谎言。这个可以通过自己的条件搭上现代化列车的女孩,却只是因为一份人伦的情感而淡定从容的从拥挤的列车上下来了。
 
人的可贵,就在于懂得取舍!女孩的话无疑一句句烙在官员的心上,他在出门前也把父母的照片塞进了箱子,尽管是匆忙的。于是原先急不可耐的他在等来了车子以后却先让卖苹果的老头先走;女孩对他说吸烟不好,于是一路气鼓鼓只知道抽烟的他就把剩下的烟全丢了。可是,故事终于有讲完的时候,旅途也总有分别的路口。影片后半部分,观众由对官员焦急心态的认同也已经转化为对其留恋心态的认同,我们开始害怕汽车的到来,害怕结束这个美好的旅途故事。可是,汽车终于还是来了,完全看透各方心态的喇嘛使了个欲擒故纵的招术,劝说官员和他先走。若有所失的官员慢腾腾地上了车,于是喇嘛继续跟他讲另一个故事:桃花是美丽的,正因为她的生命是短暂的。很久以前,在不丹的一个美丽的村庄里,住着一个官员,他梦想着去美国,因为那可以赚很多钱。可是在去廷布的路上,他遇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讲到这里,绷着脸的官员终于笑了出来,并主动参与到一种约定俗成的故事叙述中,他对喇嘛笑问道“然后他就忘记了所有去美国的事?”我们没有听到下一句回答,镜头就已经切换为一个大远景:一幅美丽的图画,远处是高耸的喜马拉雅山系上的积雪,白云在蓝天安静地睡着,山坡上是青翠欲滴的松柏,车子在画面右下角消失在蜿蜒的山路上。到此,一切的悬疑被提到了最高的兴奋点,接下来究竟会发生什么,这是考验导演和这部影片水准的决定时刻。结果——仅仅是这部电影的结果,镜头在此一动不动的停了十几秒以后渐隐,影片结束了!

画面的留白结合叙事的留白,最终上升为一种淡定坦然的人世境界。这才是一部美好的电影,它不解答什么,也不满足什么,更不会去讨好什么。该说的故事已经说了,该遇到的人也遇到了,人物的命运究竟将如何演化,一切听其自然。每一个人都是人生路上的旅行者,每一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己命运的魔术师,一切要旨在一念间!

 6 ) 第一部让我看完之后没有失落感的片子~

我还是很喜欢看电影的,属于很投入的感受派,《变形金刚2》都能让我哭得哗啦啦(就是擎天柱阵亡那段...)
不过天下没有不散场的电影,看完之后,总有种恍如隔世的失落感,扑面而来,
像结束放映时突然明亮起来的灯光照得身边一切反而不现实起来,
也像一直追的长篇连载小说大结局之后的空荡荡,
有时候听完或者看完大师们特别精彩的开示觉得热血沸腾,然后又面对了自己的生活也有点不知所措,
甚至放假返校走出乱哄哄的火车站,空气中油腻潮湿的气氛也让人没法从温馨里一下子回过神来...

凡此种种,生活里很多场景都像是突然的转换,而不是平稳得过渡,让人总是因为惯性要适应一段时间。
而现在的生活节奏又越来越快,
当你很短时间就可以飞越千山万水半个地球,怎么还有时间让你去慢慢适应呢?
但我最近开始怀疑,人类的神经系统真滴已经进化到可以瞬间将不满、难过或埋怨化解么?

这种怀疑起始于我对自己的观察。
某天,一个挺重要的实验失败了,我就发了一顿脾气,发泄完之后,就像一道闪电划过天空,我竟然问了自己,我是真得生气么?然后,竟然发现,其实自己只是很难过。于是我更惊讶滴发现,我表达难过的方式竟然是生气!从什么时候起,不能自然地表达自己的难过,而只能用生气这样强烈又极具破坏力的方式来发泄呢?
当然,紧接着还有一系列的发现,委屈啊,不满啊,痛苦啊...几乎所有的负面情绪,我几乎都用生气来表达。
怪不得之前很多人说我爱抱怨!
我一直很自恋滴觉得自己够冷静理智,不会昏头,可以妥善处理工作和个人生活中的情绪问题。可到了这时,我要是真得诚实,就不得不承认自己的情绪表达有障碍。

我害怕表达自己的负面情绪,怕别人难过、不高兴,怕影响别人,怕自己给别人不好的印象,怕别人看出我做错了,总之有种种理由,那么这么做的效果呢?用生气和抱怨来表达的效果。。。可想而知。

所以我才那么喜欢看电影吧,因为你怎样表达都不会有人有异议,最多觉得你奇怪。
所以我才这么喜欢这部《旅行者与魔法师》吧,对一个用心体会电影的人,是不会在乎它的拍摄技巧,甚至剧本构思、细节铺垫等等,这些都无关紧要(这部影片从这些方面看也都很不错滴~),从这个遥远国度的人们身上我找到了真正喜欢的那种交流,自然的顺畅的善意的平和的表达,哪怕有着不同观点。这是第一部让我看完之后不仅没有失落感还想要拥抱这世界的片子~:)

 短评

有的时候dreamland并不如想象中那么好,你会很不愉快的在那里醒来,很多时候,我们都想逃离现时生活,却发现,一切其实并不如你想得那么糟。

5分钟前
  • 星辰大海
  • 推荐

不丹版黄粱梦crossover金瓶梅呀。4星给得勉强哇,3星给电影,0.5星给不丹的雪山风景,剩下的给帅哥活佛导演。

8分钟前
  • 玎玎的背影
  • 推荐

一条路要怎样走全都看“你”自己,向前向后或者是原地不动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总体来说一部很有意义的佳片

9分钟前
  • 茅十八*^_^*
  • 力荐

和尚能否拍电影?出家人为何拍电影?佛曰:以前偶说过“如露亦如电,如梦幻泡影”——但看末两字,一切有为法,应作如是观

11分钟前
  • 丁一
  • 还行

1.这两天先后观看了五部「不丹」参与制片拍摄的电影,仿佛通过这些电影到一个我曾经知道但不太熟悉的国家短暂地旅行了一下,了解些许当地的风土人情、宗教文化;2.电影故事里人物在片中讲述另一个的故事,让我联想起《养家之人》《西西里著名的熊入侵事件》以及片名《故事中的故事》,而片中那些诡异的光影则让我联想起电影《怪谈》;3.“让我给你讲另外一个故事:很久以前,在一个非常美丽的村庄,住着一个男人,尽管他是政府官员,但是他想去美国摘苹果,但是,在路上,他遇到了一个非常美丽的女孩,所以他忘记了所有去美国的事。”

16分钟前
  • Panda的影音
  • 推荐

嵌套魔幻寓言的山路电影。缓慢节奏的不丹山民,看人说话有点韩国,片子意味有点日本

20分钟前
  • boks
  • 推荐

很原生态。从片中看出不丹妇女地位还是不高。从电影剧情上看怎么感觉美女牵绊男人,僧人故事里的女人勾引年轻男人谋害年老丈夫,现实里的年轻女孩不经意间差点让男主放弃美国之行。个人认为喇嘛导演和所谓宗教寓意的噱头使评分哄抬过高

25分钟前
  • 瑶瑶
  • 还行

轻轻巧巧就秒了隔壁张扬的《冈仁波齐》和《皮绳上的魂》相加。公路魔幻片,“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很难得的,这位活佛没有采取所谓的对西方文化批判的视角。开放结局让这部技巧上或许并不完美的电影在旨意上显得意味深远。

29分钟前
  • 徐若风
  • 推荐

不丹的风景美,摄影不用考虑构图便是一副美丽的图景,镜头语言和剧作风格很像大师的风格,这样的电影仿佛为我们打开了另一个神秘的世界,特别的电影,特别的宗萨钦哲仁波切。

32分钟前
  • 逝去的爱
  • 力荐

一个梦在别处的时髦青年,遇见一个活在当下的豁达喇嘛。青年故事的结局,在喇嘛讲述的第二个故事开口时既已预示:他将永在寻找,但永得不到。而喇嘛第一个故事中的塔石,通过改变当下而选择了另一个结局:未曾死去的女人开车路过了今天的塔石——那个喇嘛。我们正是沉迷梦想的旅人,只看见脚下国土贫困,却不相信此地具足幸福,即使遇见爱情、遇见真理,也会在犹疑间错失。第一次看宗萨的电影,此大师就是彼大师,一通百通。

35分钟前
  • 傅尸水
  • 力荐

t051481bc4

38分钟前
  • Chery
  • 推荐

轮回这场大梦中有什么可以执着的呢 一旦醒来 什么都不复存在了 这部电影比之前《高山上的世界杯》相比 手法更纯熟了 那部电影讲述的是战胜自己心中的敌人 这部讲得是轮回虚妄 借助电影来传播佛法是极好的 不要落入说教 反而起到了说教的作用

41分钟前
  • 清風明月
  • 力荐

SIFF第七睡...电影节后段基本一天两睡,太合理了。整部片子的氛围由“戏中戏”分为两种,尤其喜欢僧人讲述的那个故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佛法都在电影里,电影里又装着整个人生。

44分钟前
  • 薇羅尼卡
  • 推荐

信佛的电影导演,可谓多矣。能拍电影的活佛,只此一位。用电影的方式来传播佛法,功德无量。

45分钟前
  • 芦哲峰
  • 力荐

希望有多大,忧虑和恐惧也就有多大。当如这卖苹果的老农,车不来就先躺下吃几个苹果,或如这酒鬼,一路且饮且歌,方不致错过路上的风景。

46分钟前
  • 金刚大笑
  • 推荐

哈~更多的说~这是个风光片~~不丹啊~多美好的地方啊~随手停的车子~不用洗的苹果~风韵的富人~唠叨的僧人~有机会~去找他们个国王签个名

47分钟前
  • 一身的霉味
  • 推荐

你说人生如寄,我说美女如虹。相聚离开,都有时候。完美的电影,完美的说教,完美的相遇,完美的剧本,完美的特效,完美的演员,完美的地方,完美的苹果,完美的黑丝。

48分钟前
  • 内个死猴子
  • 力荐

很喜欢这片子营造的偶然结伴而行的那种感觉。相对于《高山上的世界杯》,此时的宗萨仁波切导演的身份远远大于他活佛的身份。

49分钟前
  • 苏莫
  • 力荐

人在情欲驱使下会变得凶残。如果塔石丧失良心,毒死老头后,和德一起生活下去,那么他一辈子都在弟弟下的蛊里出不来了。塔石第一次没能走出森林,不是因为迷路,而是因为他自己内心没有真的想离开。一个有趣的公路片,喇嘛导演宗萨仁波切拍得清晰完整,同时带着隐喻和幽默,以电影绘制了一副“现代唐卡”,异域风情的bgm把片子拉高了几个档次。奇幻部分不够强烈,片名比内容更吸引人。

51分钟前
  • 焦糖爆爆D
  • 推荐

请你不要对结果执着,关心过程、体验经过,生命活在当下也不抗拒改变,才有可能保有最大的收获。活在这个世界上,有些人的旅行向外,有些人的旅程向内,有人则心甘情愿保持静止原地不动。

52分钟前
  • UrthónaD'Mors
  • 还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