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无战事2014

已完结

主演:刘烨,陈宝国,焦晃,倪大红,王庆祥,程煜,廖凡,董勇,沈佳妮,祖峰,李晨,王凯,王劲松,姜瑞佳,陈丽娜,谢钢,高鑫,孙之鸿,马少骅,毕彦君,韩青,曹卫宇,刘奕君,罗京民,王一楠,杨新鸣,岳旸,王永泉,刘钧,白玉,赵达,赵小锐,冯晖,曹磊,许敏,匡牧野,胡春勇,马岩,李克伟,刘凌志,赵志军,啜二勇,李泽章,李培明,魏伟,刘红星,苗克,金丰,朱子墨,徐熙涵,善亭,王宏,张陆,冯启龙,廖亮,李靖,张震,郭东岳,贺德光,溟溟龙,孙伟峰,陈宏钊,徐恒华,李路遥,文月明,李泽锋,林晓凡

类型:电视剧地区:大陆语言:国语年份:2014

 剧照

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1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2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3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4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5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6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13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14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15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16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17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18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19北平无战事2014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北平无战事2014电视剧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1948年,国共两党的搏杀已经到了最为关键的时刻。国统区政经体制混乱失控,物价飞涨,贪官横行,国民政府的统治早就危如累卵,大厦将倾。与此同时,另一头国民党空军笕桥航校上校教官方孟敖(刘烨 饰)正因违抗军令接受审判。方出身于富庶世家,他是中央银行北平分行经理方步亭(王庆祥 饰)的公子,而另一个身份则是我党潜伏在国军中的地下党员。方经蒋经国干涉,得以免罪转到国防部预备干部局,随后参与“孔雀东南飞”行动调查北平分行的舞弊行为。身处时代的乱流当中,一面有来自国军内部的猜忌和调查,一面有来自同僚的暗算和倾轧,更有战火当前纷繁迭出的险状。方和所有地下工作者们以其赤血丹心铸就了新中国崛起的基石……  本片根据刘和平的同名小说改编。功夫小镇寂静之海行尸传说香巴拉深处昆塔:盒子总动员圣路教第一季审讯室:英国第一季大树之城侨女日记迷雾刺杀理查兹帝国潮州味道下海我变成野兽的夜晚2 无名的关系英雄本色2(粤语版)环形彷徨随性所欲第二季绝望边缘氪星第一季爱情至上康熙微服私访记2神拳无敌山有木兮木有心李米的猜想王者联盟之神秘病毒龙城正月 (粤语版)鬼作秀北平无战事红旗漫卷西风拉比特探长第一季特工总裁俏冤家重返侏罗纪 第一部钱2019梅奇知道什么告别2015少女与战车最终章第2话连带伤害奥莉佛是狗,(天哪!!)这家伙续篇给女儿的爱代立军情惑菜鸟老警 第一季火龙女

 长篇影评

 1 ) 《北平无战事》主要人物技能

曾可达:单车练拳打电话!

方孟敖:红酒可乐点雪茄!

梁经纶:背诗打字熬通宵!

崔中石:汇款做账温儒雅!



谢木兰:撅嘴卖萌不回家!

何孝钰:地下学联馍片炸!

程小云:唱戏做饭当小妈!

叶碧玉:吴侬软语泡好茶!


徐铁英:声声反腐钱照拿!

何其沧:谈判美国强施压!

谢培东:运筹帷幄潜伏深!

方步亭:全身而退事洞察!


马汉山:游走江湖老行家!

王蒲忱:抽烟咳嗽再说吧!

孙朝忠:高冷腹黑面瘫脸!

方孟韦:制服诱惑帅警察!

 2 ) 《北平无战事》之用典

《北平》用典之多实在超乎我想象,根据剧集的大致顺序整理如下:

1.梁经纶借萨特的诗“古老的夜晚和远方的音乐是永恒的,但却不属于我”表明心志。

2.方步亭指责方孟韦说道,子夏向孔子问孝,子曰“色难”;意为子女要经常在父母表现出和颜悦色,是一件困难的事。
语出《论语》

3.方步亭夸奖方孟韦,辛弃疾有一句词怎么说来着,‘生子当如孙仲谋’。
语出《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4.程小云用白话给方步亭《世说新语》中谢安的故事,公元383年,前秦苻坚率百万之众欲灭东晋,谢安派自己的弟弟和子侄率八万之众,迎战于淝水之上,生死存亡就在这一战了,谢安在家里与客人下棋,其实是在等前方的战报。战报来了,谢安看完战报后,面不改色继续下棋;棋下完了,客人忍不住问前方战事如何,谢安说道“小儿辈大破贼!”。
语出《世说新语》

5.建丰同志赠曾可达一首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语出龚志珍《己亥杂诗》

6.曾可达对方步亭托盘——崔中石是共党,说道,天上除了太阳还有一个月亮,月亮在天上只有一个,可照在大地上便无处不在。
语出“月印万川”,朱熹援引禅宗永嘉玄觉禅师的《永嘉证道歌》:“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切摄,诸佛法身入我性,我性遂与如来合”来解释:“本只是一太极,而万物各有禀受,又自各全具一太极耳。如月在天,只一而已;及散在江湖,则随处而见,不可谓月已分也。”

7.方孟敖要方步亭保护崔中石,方步亭道,崔中石的儿子、女儿的名字是他后来改的,取自李白的儿子、女儿的名字,李白曾写了一首《寄东鲁二稚子》给自己的稚子,『娇女字平阳, 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 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 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 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 肝肠日忧煎。』
语出李白《寄东鲁二稚子》

8.【bug】徐铁英审问崔中石,你是什么人?西方的术语称作间谍,在我们这有些人喜欢称作无间道,这是佛教用语,本是指无间地狱,凡入此地狱者,永不超生、永不轮回。
实际上,用无间道一词形容间谍,是在香港电影《无间道》大火之后;编剧有一点穿越了。

9.程小云对方步亭道,你们父子的心是想通的,一个想念母亲,一个想念妻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语出苏轼《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为苏轼悼念生死相隔已十年的亡妻,正好方步亭的妻子逝世已十年,借指方步亭对亡妻的深情。

10.梁经纶让谢木兰说‘又岂在朝朝暮暮’的上一句,谢木兰答道‘两情若是久长时’。
语出秦观《鹊桥仙》

11.中共中央给华北城工部的电报“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语出晚唐·章碣《焚书坑》

12.中央给北平地下党的加密电报中,提到《玉台新咏》卷一,其中《孔雀东南飞》也收录在其中。
《玉台新咏》是继《诗经》、《楚辞》之后中国古代的第三部诗歌总集。收录作品上至西汉下至南朝梁代,主要收男女闺情之作。

13.曾可达转告建丰同志对梁经纶的评价——“才大心细,明善诚身”,「才大心细」是曾国藩向朝廷推荐李鸿章时的评语;「明善诚身」是朱熹对儒家思想修身最高评价。

14.“新的中国该是个什么样子? 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 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梁经纶对何孝钰描绘新中国。
语出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5.方步亭用古诗词的英文翻译——“骑上马追赶少年的时光,追到今天一切都变了模样,春风吹绿了原野,吹白了我们的胡须,我们还能干什么呢?把一万个字的理想送给庄园主,让他去种自己的树吧”,考何其沧其出处;答道,“追往事,叹今吾,春风不染白髭须。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语出辛弃疾《鹧鸪天·有客慨然谈功名因追念少年时事戏作》

16.方孟敖道,家里经常逼着他背辛弃疾的词,最后他都忘了,只记得“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语出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7.何其沧问谢木兰,「天上风吹云破,月照你我两个。问你去年时,为甚闭门深躲?“谁躲?谁躲?那是去年的我!”」是谁写的?
语出胡适《如梦令》

18.曾可达赠梁经纶,“匈奴不灭,何以家为,大丈夫何患无妻”。
语出司马迁《史记·卫将军骠骑列传》,原文为「天子为治第,令骠骑之,对曰:“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 ,骠骑将军霍去病对汉武帝所赠予的府第,说道匈奴还未灭,现在成什么家啊?

19.马汉山托曾可达赠送给经国先生曾文正公真迹「倚天照海花无数,流水高山心自知」。
此联为曾国藩为安抚湘军,一心为朝廷效力,不要贪图功名爵位。上句「倚天照海花无数」出自苏轼《和蔡景繁海州石室》一诗“坐令空山出锦绣,倚天照海花无数”,下句「流水高山心自知」出自王安石《伯牙》一诗“千载朱弦无此悲,欲弹孤绝鬼神疑。故人舍我闭黄壤,流水高山心自知。”

20.方孟韦看见谢木兰挽着梁经纶,想起了顾贞观为救友人所写的词中一句话“盼乌头马角终相救”。
语出顾贞观《金缕曲·季子平安否》

21.当年梁经纶去美国,建丰同志送其一番话“天下有大勇者,卒然临之而不惊,无故加之而不怒,此其所挟持者甚大,而其志甚远也”。
语出苏轼《留侯论》

22.何其沧对梁经纶说,他最近又在看春秋了,梁经纶道“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语出《孟子·滕文公下》,世衰道微,邪說暴行有作,臣弒其君者有之,子弒其父者有之。孔子懼,作《春秋》。《春秋》,天子之事也。是故孔子曰:『知我者其惟春秋乎!罪我者其惟春秋乎!』

23.听说谢襄理在金库被徐铁英盯上,方步亭发出感慨“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语出元.高明《琵琶记》:第三十一出,『我本将心托明月,谁知明月照沟渠』

24.方孟敖将方步亭教他的诗,送给其父,“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语出元好问《论诗三十首》,为评阮籍之语。

25.方孟敖率飞行大队突然起飞,疑似飞往共党防区,何其沧向方喊话“复仇者不折镆干,虽有忮心者,不怨飘瓦”。
语出《庄子·达生》

26.曾可达接到对方孟敖、梁经纶的处理意见后,愤愤不平道“直如弦,死道边;曲如钩,反封侯”。
语出《后汉书》

 3 ) 北平无战事分集分析备忘:从四星到两星

期待已久,第一时间刷了三集,简单做个分析记录,力求客观,锻炼心眼大脑,存照备忘。随看随写,先做单集分析,最后再就整体一并总结。

作为大型历史政治题材剧爱好者,难免会将此剧与走向共和、大明王朝对比来看。就前三集来讲,与走大两部还是有差距,这种差距,一个在剧本的完美度上,但更重要的是在导演对人物的理解和把握上。但不可否认的是,如果后面能保持这样的水准,这也会是部一等一的好戏(以个人标准,从题材,剧本,导演、表演、制作等全方位来看,目前能称得上一得一的好戏的只有2003年的走向共和与2007年的大明王朝两部,而走向共和因为后半部的编剧功力问题,导致从辛亥革命成功步入民国后,整体质量就开始下跌,没能尽美),至于能不能达到走、大的水准,还要拭目以待。

在此先强调一下,写此文有个初衷,是想看看如何摈弃脑补,仅仅依靠具有说服力的镜头事实,将丰富的信息传递给观众。换句话说,如何不依赖观众的解读,而通过物化的屏幕硬性展现,将编者想要表达的为观众接受和理解。很多渣剧,都是一开始编剧就打算浑水摸鱼,含糊不清模棱两可,玩脑补游戏自圆其说。反之,只有自己的起点高了,对逻辑严格要求了,才会在不影响好戏质量的前提下给剧本留有松弛的空间。希望相对习惯用脑补解读来为作品圆说的朋友可以理解。本文不是来解读作品的,而是以其为参照用来学习探讨如何进行高标准的创作的,原则上就是摒弃一切脑补,扎扎实实的靠具有说服力的干货说话。

本文以比强不比弱为指导思想,走的文艺创作理论上追求完美的路线,渣渣剧神马的不在对比之列,它们不配。

最后,本人水平有限,心地不定期善良,但是性格活泼开朗,态度健康诚恳,愿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互相指摘,共同进步。

第1集

作为开篇,本集并没有什么惊喜,有些地方甚至还有些做作,比如方孟敖去塔台指挥时雨中奔跑的文艺慢镜,完全没有必要。在剧情没有开展之前,对人物进行这样的渲染,不会调动观众的情绪,只让人觉得生硬并且莫名其妙。毕竟情绪盲目冲动给点花啊雨啊就能自HIGH到脑瘫的弱智群体不是这剧的主流。

但这不是剧本的问题,这是导演的问题。

同样在本集中出现的一处不合水准的硬伤。就是机场值班军官抓起桌上的冲锋枪灭口这一场。首先,作为军人,既然说了下枪,就不会给作为潜在安全威胁者轻易拿到枪的机会,何况是一把杀伤力较大的冲锋枪。加上曾可达对该案的重视程度和了解到对方强烈想要灭口的事实,无论智商还是经验,都会绝对的控制场面,决不会允许他犯下给别人如此轻易的灭口机会这样的错误。最后看那把枪的位置,简直就是为了让值班军官拿起来灭口用的。

其次,警卫官没有看出来冲锋枪处于子弹用尽空仓挂机状态,并且还一枪命中值班军官的心脏,无论技术水平还是意识水平,这都明显不符合一名将军警卫官的职业水准,甚至还不如一名普通的警卫。

综上所述,此场戏硬伤有三节,一是值班军官的灭口行为得以在重重包围之下无障碍实施、二是曾可达警卫官没有判断出值班军官的子弹已经用完,三是将值班军官一枪毙命,没有留下当前最为匮乏的线索证人。

三节硬伤,其实反映的是一个问题,就是编剧需要给主角一个精彩的出场,同时引出剧情,但是无法妥善解决收场的问题,所以只好开了外挂,生硬但是也能敷衍过去的把这段引子收了。说通俗点,就像从树上掉下来的猫,虽然姿势难看,但好歹平安落地。

这也是国产剧泛滥出现的问题。

这个硬伤,属于剧本。
--------------------------------------------------------------------------

第2集

本集铺垫的成分还是很多,但是已经可以看出其优质剧本的功力。人物出场都带着任务,通过一个事件把各方势力召集在一起,各有打算,动机强烈,行动有力。矛盾冲突开始加剧,人物也随之鲜明,同时节奏得当不拖拉,直接进入庭审的阶段性大情节,推出第一个小高潮。

以上是优点。

本集出现了两处败笔,不是硬伤,是败笔。

一处是在徐铁英巧借十万美元的贿金和录音拿下了腐败的空军作战部副部长这一场。之前在办公室和崔中石对话完了以后,徐将十万美金封好写上贿金本是一场很有悬念的戏,让这个人物也变得不可捉摸,带有复杂性和神秘感,这一点是很容易吸引观众的。可接下来却是编剧人为的开了一个外挂,利用手中权力编造了一个观众只能听之任之无奈接受的巧合——副部长恰好也送了十万美金,还是亲自送去,当面对话被录了音。这种手法其实是纯编剧个人意志的问题,都不能算技术性。而且这种动作还削弱了徐的那种老谋深算,心机难测的城府深邃感。同时大大降低了这场庭审戏的冲突力度和交锋力度。编造巧合,形成死证,这样的庭审基本就将公诉一方置于了不败之地,被告不过是来打了个酱油而已,绝无任何的对抗可能,注定这是一场压倒性的比赛。在戏剧上来说,这是没什么看头的。

这一处败笔,败在虎头蛇尾,为悬疑而悬疑,所以胜利的一刻,不会让人觉得激动,只会觉得乏味。

第二处败笔,也是在庭审上,曾可达质询林大潍,却问出了极为幼稚的问题,明眼人一眼就看出这根本就是把枪塞到敌人手里让对方冲自己开火。此处编剧的意图很明显,就是为了让林大潍有机会宣扬一下其所代表的一方的先进思想和特殊材料做成的人的美好理想人格,顺带控诉一下另一方的卑劣。由于没有更好的办法,只好让曾可达牺牲自己的智商,给对方让路。所以不难理解为什么曾可达要用那么幼稚的话去质询对方了。

这一处败笔,败在本是你死我活质量相等的敌人,突然其中一方跪下抱着对方大腿指着自己脑袋说你先给我来几拳吧然后我再KO你。这对已经塑造的人物形象和对戏剧的代入感都是很大的破坏,好比你刚有身临其境的感觉,突然编剧一盆冷水泼下来,说醒醒吧这都是假的。让你就算想自欺欺人的做个梦都很难。一如周瑜打黄盖,黄盖再想挨你周瑜不想打,这戏还怎么演?

为了表现对手的优秀,而采用自降的做法,也是电视剧常见的问题,无论东方西方。

这一集的两处败笔,是剧本的问题。

个人引申:本集在法庭上本来另有一线可用,就是出于目标的一致(对空军那位副部长),许铁英和曾可达虽有分歧,但亦可联吴抗曹,暂时合作面对共同的敌人然后以非外挂的方式将其扳倒,这样也会对曾可达这个人物的质量造成大幅度的提升。不过这样做一来会让曾可达这个人物性格更为复杂,二来也需要更多的技巧,可能会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许不合编剧心中所想,亦不利于人物的后续发展。目前看来,曾可达这个人物相对还是单纯的,应该会有后续的成长。

ps:针对欲求红袖提出的“不过第二集贿金的桥段貌似有些误会,“编造了一个观众只能听之任之无奈接受的巧合——副部长恰好也送了十万美金”,个人认为这不是个巧合,因为两次行贿的人所说的话近乎相同,很明显崔中石是知道侯俊堂和徐铁英的交易的,那么崔拿出这笔钱,就是补贴徐“卖候保方”的“亏空”的。所以第二集中徐在听到崔的回答时,才有一个眼睛乱转的镜头,说明他很快的接收到了信息,并理解了崔的意图;而且封存的是第二笔钱,说明了徐前后的变化。因此,我认为这个桥段恰恰是联系两集极为精彩的一部分”这样的看法,我的解释如下:

    你说的有道理,但是我在分析的时候是不能这么入手的,如果后面有这样的事实那还可以。但是就目前没有这样交待的来说,我不能根据这种相对主观的猜测而进行这样的判定。我坚持分析从剧情出发,不带经验,也不自行脑补去揣摩编辑的意图,仅仅就“我所能看见的事实”出发,这样虽然严格一点,但是这有助于客观评价一部戏剧的质量。也有利于提高自身的标准。
   
    同样,作为编剧,如果他想有此类暗示,一般是不会做的这么隐晦到观众看不出来的地步的,必然会做一些可能会不太引起注意,但是却能成为有效说服观众的事实细节。眼珠乱转这样的细节,只能说明这个人在衡量,在动心思,但是动机是什么,是不明确的。
   
  重要的是,即使后来补上了这么一段事实,也无法改变之前这场巧合对于当时庭审观感的影响,因为在庭审时,这一切都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东西是不能作为将观众带入观感的作用工具来看待的。往后就算能把这个事情说圆了不是巧合,也只是一场自圆其说的找补。但是在目前看来,确实只是一出巧合。
  
 关于你认为崔中石和侯保方说话近乎相同这点推断崔知道内情,也同时会引出一个新的问题。
  
  侯和徐的对话肯定是私密的,徐不会告诉外人。侯就算转述其它人,也不会这么一字不差,因为这不合理。
  
  在当事人都不会透露的情况下,那么崔是怎么知道这段对话的?只有一个可能,监听。如果有这种可能,那么徐是肯定不会推测不到的,那么徐对崔就不会是那样友善的反应了。
   
  所以目前来看,没有任何证据能让人信服崔是知道徐和候之间的交易的。

-----------------------------------------------------------------------------------------

第3集

本集锋芒渐露,蓄势待发,主情节矛盾合理,处理自然,节奏紧凑,人物鲜明,细节耐品(还有那时不时插进来的一口浙语撩拨触动,对于个人来说,生出亲切)。没有什么瑕疵,倒是可以谈谈其细节的用心。

一处是崔中石对车夫述说自己目的地的两处变动,这里私以为是一处很高明的细节。由于情况的复杂和局势的恶劣,所以自当谨言慎行。所以两人都没有自透身份,而是互相观察。曾可达先说去饭店,又说去党通局,车夫就接口了。如是无关之人,或者是敌对势力的人,自然不会管他去哪里。而且也不会暴露什么。但如果是自己人,自然知道崔中石是在用是不是要去党通局打探消息试探自己,而自己人也必然会阻止他去党通局,免得再生枝节,授人以柄。所以车夫出言婉示自己身份,两人问答之间,心照不宣。

以上就是真正谍战剧的智商和功力,不过一分钟,但是这才是玩谍战的水准,这里也真正体现出了崔中石的出色能力。5点的电话虽然没接到,但是自己依然能在情况不明的时候找到破解的方法,实现自己的目标。经验心智都是极佳。

反看其它的国产以谍战为题材的谍战影视剧,呵呵。

另一处则是在方孟敖吩咐下属给曾可达接开水处,此处专门给了洗杯子的几秒镜头,从戏剧上来讲,完全没必要,因为这不影响情节。但是此处可以刻画出人物的内在。方孟敖让人给曾可达接水,说明了他对曾可达破例给自己面子喝酒的行为回报以同样的尊重,但这种尊重的体现不光是接一杯水,而在于认真的把这杯子的残酒洗干净的行为,但这个动作方孟敖没有特别交待,是通过其下属的主动行为完成的。这说明一,方孟敖这个人有点士子气,第二,他和经他手训练出来的下属,有着足够的默契或者说素养,他的个人气质直接影响了手下这个大队的气质。一个洗杯子的特写镜头,其实就是从暗面刻画出了这个人物的性格、影响力和他的兄弟们的水准。很出色。

这两处细节的出彩,第一处明显在于剧本,第二处可能剧本和导演都用了心。

本集不错,承上启下,没有问题。
----------------------------------------------------------------------------------------
第4、5集

这两集并了,是因为其在剧情性有一定的完整性,把一个方孟敖回家的小背景性事件(方家的人物情感羁绊)分拆了装进了两集,中间混搭着交待了新的人物、背景以及对目前来看应该是大情节的查案做了些粗浅的铺垫。

第4集主要由以下几个事件组成,方孟敖接受任命(并进此事件对方父那边的影响)、方崔夜会(揭示方孟敖的身份,同时传插了对方家父子的情感渲染)、调查组进驻、学生拦路表态(同时铺垫方孟敖和妹妹、女主的关系)、铺垫方家人的情感纠葛。

第5集则由方队入住、梁教授会客(揭示其第一重身份)、徐视察警局、方孟敖回家、徐夜见马汉山(这场戏也是在6集里收住的,权且算在5集)组成。(曾可达夜出这场戏因为只是个引子,所以放在6集里说)

从上面可以看出,实际上这两集基本都是在做铺垫,也就是俗称的过场戏,真正有推动情节作用的事件,分别是4集的方孟敖接受任命,方崔夜会和5集中的梁教授会客、徐夜见马汉山合计共四场戏,也只有这四场是会影响故事走向、真正具有戏剧价值的戏。其它各事件的作用则多在于推出人物,刻画人物性格、铺垫后面情节等。

现在来说为什么这两集会有节奏拖沓的感觉。因为以上四场有价值的戏,在两集共90分钟中,只占用了不到半小时的时长,而与此相反的,属于背景性质的、方家家庭关系的戏,却占用了近乎一小时的时间(并且一直跨到了第6集开始的夜宴才算结束)。也就是说,这两集用大量的篇幅,去讲述了并不会推动剧情发展的背景性事件,而且就观众早已经看明白的关系反复的进行了渲染。这就会导致片长进展然而剧情不进展的问题。

换言之,这两集之所以会出现瑕疵,就是因为在本应一笔带过、迅速交代的背景戏、过场戏上浓墨重彩,而那四场真正具有价值的功能戏却又多属于铺垫性质的(徐马夜会的一场则既是铺垫,也是当下查案事件的发展),并没有真正具有力度的矛盾冲突,难免让人观感上会觉得稍显平淡,不够激动人心。如果稍微控制一下过场戏的时长,应该会好很多。

作为电视剧,铺垫过场是必不可少的,但是不能让过场戏喧宾夺主,不然就会影响叙事节奏。

大概导演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把几个事件打碎穿插叙述,以免过长却又相对空泛的单一事件诱发观众心理上的疲惫感(所以把方孟敖回家这样一场简单的戏分拆在4、5、6三集里才讲完)。

整体来说,这两集中规中矩,无功无过。但出现了一个节奏拖沓的瑕疵。这应该是由编导共同分担的。
-----------------------------------------------------------------------------------------

第6集

本集基本恢复了应有的水准,情节开始向前推动。但同时又出现了第一集过度渲染文艺氛围的问题。

本集主要由徐马夜会(接上集)、崔中石火车上接头、方家夜宴完成(接上集)、曾梁夜会(梁揭开第二重身份)、何家父女谈心、调查马汉山(未完)几个事件组成。

就戏剧来说,完成的都不错,毕竟还是处于铺垫阶段,所以不会有什么强烈的戏剧张力,不过都做的层次分明。徐马夜会直接步入结尾处的调查,矛盾爆发,是一个戏剧的小高潮。

没有特别出彩的细节,表演依然都出色,马汉山的表演要点赞,这应该得益于编剧给了其发挥的空间。

说下问题,在曾梁夜会后,给了一段长达50秒的文艺渲染(梁何交替渲染),也许是想表现梁凄清孤独的心境、何孝钰不自知的处境以及二人情感的纠葛。但就目前看来,对于梁的人物刻画,其实基本都是靠台词完成的,这导致他的形象还很难在观众中树立起来。缺乏具体的行动表现还很难让人产生足够的情感认同和共鸣。而且暂时也看不出他与何的感情状况,倒是他咬文嚼字大丢书袋的说话方式透出一种微微的酸秀才气。所以这一段月下的渲染,不但不能让人感受到他独特的心境,反而让人有种穷酸书生顾影自怜的感觉。说难听点那就是装了。

这个问题应该是导演的问题。

个人引申:主观上个人觉得颇灵的一处细节,是曾可达面对不断引用诗句、哲学语录的梁经伦,有点无奈却又正经的说“你还是少读点萨特”,当时就笑喷了。由于前面对梁经伦的刻画积累(虽然是由台词完成的)到位,所以此时对于曾可达的心情可以完全共鸣。此处轻轻一戳,立刻引爆,而且经由曾可达这样一个一贯严肃的人来戳,喜剧效果瞬间达到峰值。那种感觉就像在豆瓣上以憨厚无辜的表情朴实有力的手法猛抽一记装十三文青的脸。恩恩,乃们都懂的。
--------------------------------------------------------------------------------------

第7集

保持了创作和制作的质量,一个旧的事件(初审马汉山)完结,同时引出新的事件(查银行账目),所有的人物将于新的事件中再度角力。

就剧作上来说,没有问题,就矛盾冲突来说,虽然雷声大雨点小,但是也可以让人满意。这么说是因为会审马汉山这场戏,并没有实质意义的交锋。前面说了半天都是独角戏,直至王贲泉开解银行的责任才进入状态,可是作为对手方的曾可达却没压根接招,而是直接一个电话请来最高指示就完事了,实际上什么都没审出来,只是把方步亭拉上来舞台亮相。分析这场戏的功能大概只是想借此引出查北平分行的下一步安排,这么看的话此初审应该是虚招,但是却花了近20分钟的时长,其间各种渲染氛围的人物特写来来回的闪,形式对比其内容来说显得有些肥大了。而且这种审案的戏,会让观众抱有双方斗智斗勇的期待,如果没有满足,就会觉得有些失落。

同时,如果代入剧中角色的话,王贲泉的问题确实难以回答。因为其阐述的银行的理由在情在理,相当有力,如果不能证明他说的是假的,那么就无法对其进行反击。可是目前所能看到的,他说的只能判断为是真的。

这一点,有如编剧给自己做了一个死扣,塑造了一位强大完美的甲方,乙方无力对抗,只好王顾左右而言他,最后草草圆场了事。

其它方面都好,线索开始往深处走,情节顺利推进,徐的性格成分开始进一步暴露。
-------------------------------------------------------------------------------------

第8集

很出色的一集,紧凑的节奏,复杂的人物,递进的矛盾,藏锋的台词。整体都达到了大明王朝的水准。

没有什么特别好说的,这一集静静的看就是,实现了对观众心理和情绪的成功控制。

马问徐在不在孔的面前提起徐,徐没回答,而是让自己的秘书去接崔,这种不动声色的表态刻画出了这个人的心智和城府,也同样符合他这种层面的人的做法。内外统一,以暗托明,很棒。

几处细节不错。

一个是马汉山渴了径直去拿徐铁英的杯子喝水。而徐铁英后来倒水的时候没有给自己的杯子加水(徐的杯子被马用过了)。这里极好的映衬了两个人的性格,也能暗示出两个人对彼此关系的看法。

不管是出于信任徐,还是急着捞救命稻草,马在徐面前是没把自己当外人的。而徐是嘴上说着朋友,但是心理压根就没把马当一回事。只是利用,而且随时可以抛弃。看这暗示走向,徐估计是要在关键时刻戳马的。

崔中石的西装总是不太合身,显得有点大撑不起来,这应该是编导有意为之。由此参照他的身份和性格,似乎也是目前所有人物里压力最大的,而且似乎是目前看来唯一个没有任何助力的角色,但是他都是自己默默承担着。如果推测不错,这人估计是要领便当的,而且会比较悲情。


方步亭在喝茶时,喊了那一声“小崔”,用的是河南话。不知道是不是伏笔什么的(应该不是),戳到笑点了。
-------------------------------------------------------------------------------------

第9集

质量依然还不错的一集,没有什么好说的。对徐和崔的交易依然没有摆上来桌面给明确的交代,前面对于人物关系的铺陈用的绵里藏针的台词,但属于实写,真到要解决徐崔交易的部分则不示于人,完全虚写。只用最后徐的告别显示这次对话崔至少是让徐满意的。

木兰这个半脑残女的设定,有点弱了,也不太现实。

对形式依然过于注重了,各种切换特写过多过长,内容没有跟上,不但没有给观众凝重感,反让人觉得空泛。看来导演真的很文艺。

一处细节,徐在添茶时先是只倒给自己,没有给方崔添。后来崔表了点态度,徐就给崔添茶了。结合之前给马汉山加水的戏来看,对徐性格的把握和理解在递进。这种不断积蓄、利用细节强化人物形象的手法很好。
---------------------------------------------------------------------------------------

第10集

本集并没有太多精彩之处。开场调查崔马的戏再次虎头蛇尾,避实就虚,这种调查的问话给人不知所云的感觉。这么大的阵仗,结果两句话就遮过去了,答的有点答非所问,问的有点离题万里。倒是处处把火往人物关系上烧。而崔的反应也和之前刻画出的其人物性格出现了违背。在被曾可达问到背景时,其神色表情和沉默都给人以有所触动甚至心虚的感觉。但对于此次调查,他本是早有准备的,而且心智又强,不应该出现那样的反应。因为这种反应意味着心理防线的退缩和示弱。

同时方孟敖的反应也有些过大(这个过大是因为导演用重复的特写强化了印象),似乎生怕别人看不出他们的特殊关系一样,或许是故布疑阵?或许是出于对方孟敖人物性格的理解?或是觉得观众喜欢看到这种反应、认为会调动观众情绪,所以做的这么明以致于不惜牺牲人物角色的形象?

此处依然出现显得冗长的各种沉默特写,无效的镜头稍显多了,看来导演对于形式感确实有点追求啊。

感情戏开始正式上线,好在没用过多的笔墨,而是把笔锋转到了政治线上,这点不错。

有个细节做的不错,9集中何校长不让梁经伦送自己上楼,说自己身体还好。10集中则不起身送方步亭,说自己腰腿不便。对比可以看出何的性格为人还是偏书生气的,和对方态度则逐步有点道不同不相为谋的意思,只怕要渐行渐远。
--------------------------------------------------------------------------------------

第11集

本集也还行,一是借方孟韦和崔的口,向观众说明了崔的处境和形势。二是借方谢、何梁的口,讲述了他们各自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的剧情,三是点出了孝钰的特殊身份和她要面对、解决的问题,四是最后车站接粮,也是唯一的一处实戏。

整体看下来,除了2、3集的一场庭审之外,到目前剧情依然还是整体出于虚写阶段,一直没有真正硬碰硬、实打实的大情节。现在车站这一场似乎是要填补这一个空白了,不知道下一集怎么走,希望不要又是雷声大雨点小。

另外,导演,你的文艺范儿能不能收敛下。剧情走的本身就不够迅速,你这是严重补刀影响节奏了好吗?

两处细节值得玩味。一是方孟韦对崔的表态,明看是援助,其实给了崔更大的压力。正话反听,言外之意如果崔行事要是还涉及方孟敖,那么只怕就要对不起了。这种含蓄表述人物矛盾的手法不错,目前的崔是苦逼到家了。

另一处是马主任在车站的衣服,一会是湿的,一会儿是干的,一会儿又湿了,应该是拍摄的问题。不过配合马的表演,算是小戳笑点。
--------------------------------------------------------------------------------------------

第12集

还算没让人失望,矛盾的碰撞足够激烈,处理的结果也能接受。

关于这里面所能看到的一些东西如下。1、方孟敖参与去车站抢粮,这件事其实从其职责来说,是属于狗拿耗子,这本不是他该做的事,而且容易引火烧身背黑锅。但是出于他个人性格、身份和自己认为自己对社会、学生等所应付的责任方面考虑,其做出这样的事是可以让人信服的。这里存在一个特殊人物的特殊合理性安排,是因为编剧对人物的精确把握,这是功力。如果换了别人,就不合理了。2、在制服四兵团时,有开挂嫌疑,两方面,一是四兵团军官在看到方孟敖带着人马冲自己过来时,竟然毫无戒备。二是主动缴械。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缴械的绝对应该是方孟敖的人。四兵团占尽优势,作为身经百战、尤其是特务出身的军官,是不可能视而不见的。3、国防部保密局的威风本来是蛮大的,可谓令人闻风丧胆。但是在戴老板身亡两年后的48年,由于国军败退和党内腐败,人心惶惶各有打算,导致其控制力和影响力大不如前,遭到轻视也是在所难免。所以四兵团把保密局虐成渣也是合情合理的。

后来的夜审准备阶段,又出现了拐弯抹角的问题,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实质根源在这个扬子公司身上,可是几个人就是避而不谈,这还不算,还东拉西扯的说什么央行民调会四兵团,做了一圈无用功后,才把扬子公司试着放在面上。这种编排有点凑剧情、掉智商的嫌疑。

曾可达对方孟敖的猜忌,过于主观。包括对经国同志的不理解也显得过于幼稚。同时凸显了一个剧作的问题,本应是查贪腐,然后出人物。但是现在看来,似乎方孟敖个人的问题,比贪腐问题更让国共两党重视,别说曾可达不理解,作为观众也快不理解了。关心的点不对啊,要说方孟敖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在当时,肯定不是领袖首要顾虑的问题。这一点有点奇怪。

PS个人:当时曾可达一脸迷茫不爽的听经国同志指示,配合画外音说曾不理解经国为什么如此重视方孟敖。我心里忍不住说这还用想,建丰同志也是人,没听过天下无人不通共这句至理名言啊!
------------------------------------------------------------------------------------

第13集

本集的看法很简单,又成功拖了一集,编导干的漂亮。

可以说是目前为止最让人失望的一集,剧情毫无进展,整集下来不知所云,空话连篇,装腔作势,各种掉智商。

梁经伦教授,你要是怕吵醒人家你不能拿走食物走的远远的吃完再回来?非得矫情的站人家旁边酸文假醋的吃?小知识分子的虚伪你表现的也太过了吧?

还有梁教授,你和人说话动不动就昂首挺胸斜视远方,这么嘲讽谈话对象真的大丈夫?何况也没见你暴露出什么真才实学啊?曾可达让你把头转过来说话那是客气了,对你这么没教养的抽你都不为过。

你曾可达也是个有志无才的,不知轻重缓急,看似头头是道,其实一肚子炸酱面,那段和经国同志的对话你完全就是跑题好吗?难为的是经国同志也跟着你犯迷糊,还夸你进步了?拜托你是个少将好吧,就这思维和表达水平,当个营长可能都有点高抬,敢重用你那绝对是给自己挖坑埋雷啊!说句不好听的,就你们这智商水平,还好意思抱怨什么奈何共军有高达?随便找个县级市锻炼锻炼再说吧。

凌晨三点的帝都小树林里怎么会有黎明清晨的曙光烂漫,导演你出来和我解释解释,保证不打你。

本集问题很大,如果后面还这样,只好减星了。
---------------------------------------------------------------------------------------

第14集

这一集让人大跌眼镜,简直就是儿戏。

本集重点是在审案,但是实在看不出是在审案。曾可达的问话极其幼稚,各种逻辑漏洞,故意放着正主不问而是去责打无甚实质关系的陪审。而作为陪审的崔、谢两人却还傻乎乎的配合着,搞的跟自己真有罪似的。退一步说,如果就是打算出于要做个场面活,搞个政治平衡,把方家拿下当替罪羊以凸显政府反腐败的决心、争取民心,那么就完全无需这样的虚头巴脑耍花枪,直接黑了就是。理由很简单,学潮一触即发,兵团急等作战,就算你想玩点过场,可现实根本不会给你这个机会。

再退一步,你想一箭双雕顺着挖挖方孟敖崔中石共党身份、玩玩反侧反这条线,可那也完全不是这个玩法好吧。你借刀杀人的心思都明成这样了,当人家都是白痴会没有准备么?

就算曾可达是个智商负数的白痴,可是蒋经国他总不该傻吧?大敌当前,火烧眉毛的时候,你却跑来围着方家这么兴师动众的真的合适?共军的刀都架到你命根子上了你还兴致勃勃的去逗忠犬?

曾可达的问话有严重的逻辑问题,初中生也能看出来该审的是扬子公司,可曾愣是让这俩正犯成了列席作陪。就是陷害人也没见过这么拙劣的,奇的是精明强干的崔中石不但不反驳解释反而顺杆爬,这是嫌自己死的慢吗?看来不是,是编剧不让他说话。因为编剧自己都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啊!

方孟韦的爆发很有力,只可惜剧情的前因不对,弄得其感情爆发成了孤军作战的一记直拳,漂亮归漂亮,可是由于该配合的组合拳完全都散了架了,导致其戏剧效力大打折扣,纯粹就是为了做个外插花收场了。

一处细节的问题,谢来到崔家惊讶于崔家的清贫,可见其事初次登门。编剧的意图大概是再次托举崔中石及其所代表一方组织的品格,可是要知道他们两人也是共事多年的熟人了,可是这一点于公于私都不合理。

另一处细节,纯粹发散,扬子公司的两个人那么铐着,如果真有一人中途想上厕所怎么办。。。

本集节奏依然很拖,导演的文艺病看来是改不了了。各种故弄玄虚,几个人沉默着你看我我看你。拜托,有内容时这叫反衬烘托,没事就这样那就是装了。

剧集已经过了四分之一,负责的说,可以降一颗星了。至于会不会加回来,以后再说。
---------------------------------------------------------------------------------------

第15集

会审再度虎头蛇尾,然后是一整集的过场戏,无甚好说。

曾可达出来对徐铁英就粮食的分配说难听话,让徐看着办。这简直傻到极点,关徐铁英毛事啊?人家是配合调查,这板子怎么都打不到徐铁英身上。如果是因为方孟韦的介入而迁怒徐铁英,更是无稽之谈了。第一方孟韦的介入对于你绑上三方进行调查的结果压根就没有实质的影响,他虽然说了学潮可能爆发的实际情况,可做决定的依然是你曾可达,而且就算他不说,曾也会马上见识到这个问题。二,就算没有方孟韦来搅局,你曾可达处理到最后也是这个结果,你敢让学潮闹起来吗?你抓得了方家当替罪羊吗?你有那个时间去把矛盾上交静候高层博弈的结果吗?你什么都改变不了,形势都看不明白就打鸡血似的搞会审,完了还怪这个怨那个,这不是脑残是什么?可怜的徐铁英也被编剧按着脑袋背了黑锅,不然以他的智商会面露难色的尿你这一壶?早呲开大牙把你挖苦的抑郁症发作了。

方孟韦在本集的思想情感转变可以理解,毕竟之前刻画铺垫的还行。你梁教授能不能别再动不动就主旋律抒情了,无论经国同志也好还是观众也好需要的都不是你这种文艺青年啊!

大明王朝人物和剧情是一山还有一山高,越走越强。北平无战事是出场都拔尖,结果到了现在反而一山更比一山低了,都自带挖掘技能啊,被山影送到蓝翔开了新脑洞了么?

拜托来点像样的斗智斗勇吧!别老过家家了!
--------------------------------------------------------------------------------------

第16集

本集的空洞可以用令人发指来形容。

开篇是学生们就整账问题和民食会发生冲突。在之前各路高人们智商都直线下跌之后,紧接着学生们的智商也开始自由落体。明明是一直热心揪贪腐的进步学生,此时此刻竟然似乎完全忘了自己平日的身份,竟然以联欢会为理由而拒绝配合整账,似乎完全忘记了现在是什么时期,当前什么是大事。剧本这么写是想说明什么?说明所谓的进步学生其实压根就只是喊喊口号的起哄专业户?还是遇到正事就撂挑子的拆台积极分子?

反倒是民食会的马汉山急得跳脚要快点整账。不管出于其公心私心,但人家说的句句在理,整账这才是当务之急好吧?!

整整15集学生都是正面的、如燎原之火要烧尽贪腐的形象。可真给他们机会时,他们却突然都摇身一变,像一群没头脑的废物点心一样胡闹起来了,这真的没问题?

同时还有中间啰嗦无谓的感情慢镜在那儿凑时长,英雄人物的俗套小手段搞煽情,接着一段教科书拓下来的演讲。最终曾可达一如既往的蠢病发作。

曾可达说北平取消联欢是为了阻止国民党即将推行的币制改革,请问你怎么推理出来的?剧情中没有任何这方面的迹象透漏给你曾可达,一直说的是因为对梁经伦身份的怀疑,可是你就突然智商天启的料事如神了?

你不就是编剧的一杆枪,因为编剧没办法实现剧情的成功衔接了,所以生硬的借助你的嘴把下面要干什么说清楚吗?!!

整整16集了,一个本该是小情节的查账,弄到现在一堆人聚了散散了聚,各种开会联系,可是呢?原地打转!请问截止到16集现在的剧情为止,在主线上的查账进展程度和10集前有什么不同吗?

本来这一集就想弃了,为了崔中石在跟一集。如果还是这样,做个总结果断弃。
------------------------------------------------------------------------------------------

第17集

看了一半,实在受不了了,这是拍给中学生看的中二言情剧么?

曾可达你能不能别再玩你那自以为是的小聪明了?还学人家文人故作深沉的丢书袋抛典故,请问你这么和方步亭说话意义何在?还点人家崔中石,你一国民党党政少将,就这么没有任何证据把握的大喇喇的去试探人家提醒人家威胁人家?

如果是你想沿着崔中石深挖共党组织,你这么明目张胆的把这事点给一个压根和你算不上亲近甚至还有点仇怨的人,就不怕弄巧成拙?

如果你只是怀疑崔中石,或者利用崔去敲山震虎的试探方家的反应,请问人家这行长脑子里的弦儿还不如你?几次交锋是个常人都看出来比你强百倍了吧?!还口口声声说什么要是公审崔了对方家不好,请问有什么实质的不好?你们国防部在第二三集怎么被林大潍打脸的都忘了么?都是官场里混出来的,拿这个吓唬人,你当人家三岁小孩儿?

你压根都还没想过崔中石这条线该怎么处理,就贸然跟一个对手性质的人煞有介事的挑明,而且还是在你完全不具备掌控局面的能力的前提下,你是经国派来的逗比吗?最后又说什么不能没有方家。你们没正事干来逗人玩呢?目的何在啊?

剧中没看到曾掌握崔的一点证据,愣就定了崔是共产党了,编剧你杀人赚眼泪也不是这个赚法吧?

搞笑的是曾突然又智商爆发了,机智的说了三个杯子代表方家父子的托辞。曾可达啊曾可达,命运到底赐予了你怎样恶毒的诅咒啊?

按照蒋经国的用人思路,那么只要有能力的,忠诚度低一点也要用,边用边争取。可是曾可达对方家的态度呢?方步亭作为银行行长,为党国所做的贡献肯定不用多说,而且曾经为了运送党国的资产而牺牲了家人,又素无绯闻恶言,请问这忠诚度声誉度还不够?就算他涉及到孔家的贪腐,他也只是孔家意图的执行者,何况党国最高层几个人本就同气连枝,他方家有什么值得让你们这么大动干戈的?兵凶战危,国已不国,人才凋敝,一边说着要争取人才一边对方步亭步步进逼,请问这不是自毁长城是什么?!还是经国已经精神分裂了这点关节都看不明白,一边说着我爱我家一边动手烧房子?

你这么塑造人物你自己信么?

再说方孟敖对崔中石的怀疑这一点。前面整整16集,看不出方有任何可以怀疑崔身份的理由,如果说因为曾可达在会审时说了一句崔你到底是什么背景导致方孟敖的怀疑,那么只能说方孟敖压根就是个脑瘫。虽然从方孟敖总是叫崔中石崔叔但是叫崔的老婆嫂夫人这点能看出他禀赋异于常人,但是应该还没到能把他崔叔假冒共党来找死这种事看的那样理所当然吧。

同样,如果崔还真得配合演戏对方孟敖说自己不是共党,那么只能说崔也是个脑瘫。

请问如果崔不是真的共党,那么他有什么理由要和方孟敖说自己是共产党?在那个年代,一个不是共产党的人和别人说自己是共产党,这不是拿自己的脑袋开玩笑又是什么?而且这玩笑还一开就是三年,中间还不停的传递情报宣讲共党精神,这特么是自己闲着没事用生命来演戏的么?!!

还是编剧你本来就是把他俩按照脑瘫的路子塑造的?你觉得当年的地下党要是就这水平的话能让国军转进到台湾?

不想说什么了,这剧弃了。不想这样一部戏上浪费时间了,既无价值也无意义。下面总结
----------------------------------------------------------------------------------------

追着看了17集,系统的回顾一下,不难发现,剧本的布局和结构出现了大问题:那就是始终缺乏一个扎实过硬的、具有连绵内力的事件将所谓的各方势力都勾连在一起,导致所有的角色都只好围着一个本该是小情节的查账事件各种打酱油无事忙,只能靠形式、表演、各种故作高深故弄玄虚的台词来想办法把剧集生硬的撑住,更需要时不时削减智商、混乱逻辑来救场。整体看似法相庄严,其实捅穿了之后一目了然,不过是个泥菩萨而已。

所以细节表演都有可圈可点之处,可是整体各种垮塌。借用我一位朋友的话,就好像你来买花雕茯苓猪,店家却拿起一块块优质的五花肉说你看这个多不错。典型的货不对版。

大明王朝我给五星,这剧我给两星,因为它出现了一个编剧应该注意的常识性问题——就是基本的大结构问题——并且最终导致了人物、情节、表演的全面溃败。说句良心话,一般只有烂剧才会出现这种问题。也别说什么后面会好看,如果结构不改变,后面的戏不可能好到哪里,最多是依靠小情节手段去煽情罢了,如果后面结构独立成章,那么前面这些废戏为什么不大刀阔斧的去修整删砍?

无它,积重难返了。只好放弃。

随便说两句别的感想。

这部剧是近几年来唯一一部抱有期待并追看的剧,因为大明王朝实在太出色,加上据说编剧是四年磨一剑,让人不动心都难。可事实却再度证实了侥幸心理要不得。

开播前看到有人说,看过剧本的人已经无人能提出任何修改意见。只能说如果不是出于一些特别的原因这么说,那就可以从侧面证明为什么国产剧的质量一直上不去了。同样有人号称此剧全国编剧都在追看学习,想来就算夸大,但也定是有些事实基础,只是此时不知道这是该让人欣慰还是让人觉得苦笑。

最后,各花入各眼,感受各不同,求同存异好了。想讨论的,我的论据都在上面,欢迎指教。

 4 ) 戏为六绝句其二

也知道方孟敖,谢培东们就算活到了解放也不会有好下场。
包括那个提前牺牲了的崔中石。
能熬过反右,熬不过文革。
就算了熬过了文革,七老八十的,说不定还要为自己的身份问题跑这个部门跑那个部门。
最后给你来个“按照国民党起义军官享受副团级待遇”。
你说你图什么?你好好干你的王牌飞行员,讨一个漂亮的学二代当老婆。
你说你图什么?你好好干你的银行襄理,守着你唯一的傻女儿,安安稳稳的过一辈子。
你可以说人被时代裹挟,身不由己。
你却也承认他们义无反顾,做出了自已的选择。
总有人喜欢用后来的事情来倒推前面的事情。你看看三反五反?大跃进?十年?
你面带鄙视,你们这帮一个个一本正经得吹什么牛啊,你们不也搞得一团糟嘛,你们搞的还不如老蒋小蒋呢。
传统文化的回归啊,普世价值的推崇啊。
你跟他们说,他们或许只是摇摇头,不说话。
他们脑子里想的,只是希望平津的老百姓不要没饭吃,东北来的流亡学生不要没地方住。
或许更远大一点,希望在以后这块土地每个老百姓都有自己田地种。
你继续引经据典,这个计划经济,不行。那个控制思想搞专制,通往奴役之路。去跟美国打朝鲜战争,失去了收复台湾的机会,简直愚蠢,不懂国际政治。
你还可以列出许多,主观的,客观的,用心险恶的,外行胡搞的。
但你不知道:
在这块土地上,千百年以来,有很很多多的人,只是想让他变得更美好起来。
方孟敖是这样的人,谢培东是这样的人,崔中石是这样的人。
再往前,瞿恩也是这样的人。
有的人在半路上就流尽了最后一滴血,有的人遍体鳞伤走到了终点却发现有可能走了不是一个最正确的方向。
但这些真正的勇者,但凡还有最后一口气,也会接着走下去。
所以你没有资格嘲笑他们,也没有资格评价他们。
甚至没有资格替他们惋惜,替他们不值。
“Schopenhauer 说过这样的话:要估定人的伟大,则精神上的大和体格上的大,那法则完全相反。后者距离愈远即愈小,前者却见得愈大。
正因为近则愈小,而且愈看见缺点和创伤,所以他就和我们一样,不是神道,不是妖怪,不是异兽。他仍然是人,不过如此。但也惟其如此,所以他是伟大的人。
战士战死了的时候,苍蝇们所首先发见的是他的缺点和伤痕,嘬着,营营地叫着,以为得意,以为比死了的战士更英雄。但是战士已经战死了,不再来挥去他们。于是乎苍蝇们即更其营营地叫,自以为倒是不朽的声音,因为它们的完全,远在战士之上。
的确的,谁也没有发见过苍蝇们的缺点和创伤。
然而,有缺点的战士终竟是战士,完美的苍蝇也终竟不过是苍蝇。
去罢,苍蝇们!虽然生着翅子,还能营营,总不会超过战士的。你们这些虫豸们!”

 5 ) 愿你永远,看不懂这民国红楼梦

始终觉得《北平无战事》被主要抨击的几个点,是刘和平为了一个大主题主动牺牲的。 观众能适应的戏剧节奏,情节的连贯性,台词的亲民性甚至部分史实,这些牺牲在后期都到了“反戏剧”的程度,当然更不会在乎“反观众”“反市场”。 而可喜又可怕的是:这个大主题和它的人物,跟《红楼梦》是如此相似。 【文长预警,所有人物评价并非综合性,而是选最契合大主题的某方面】 -------------1 · 为官的,家业凋零------------- 这一句在剧中,有明指也有暗指。 明指方家父子,两人的矛盾,始终都围绕着“做官”二字。

北平分行行长方步亭

空军队长方孟敖

留美的方步亭是为了做官回国的,为光宗耀祖也好,为兼济天下也罢,他是与何其沧不同的实践主义者。 一九三七年上海空难,他做了抢救央行文件和金银的好官,却做了一个令妻女死于空难的失败父亲。 而十年后父子重逢,竟轮到儿子以一个好官的姿态,来查已经沦为贪官工具、难辨黑白的老子。 国事为先还是家事为重,父子俩人在不断的斗争与被斗争中升级着对此的认识。最终在发行金圆券的第一天大爆发,实现了大彻大悟之后悲壮的统一。

▲老阮不狂谁会得,出门一笑大江横 如果故事永远停在上阵父子兵的这天,该有多好。 一世为官的方家“在无锡老家那几十亩田让族人卖了,攒的一些钱也都买了金圆券”。 带不走的不仅仅是高宅大院。而凋零如此,还是逃不过在海峡对岸继续为官的命运。

▲央行金库里,面对最后一次用金圆券搜刮来的储备金,方步亭五味杂陈 然而与之呼应的,是选择了历史胜利阵营的谢培东,也是差不多的命运。 举国欢腾的时候,他的家里只有一个为革命献身却只能谎称病死的妻子,一个还没机会参加革命就夭折的女儿和一个无法公开的身份。

▲纵使守得云开见月明,终是茕茕孑立 难怪一直读辛弃疾的方行长最后只想提一句: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 而暗指的另一户做官人家,就是《北平》里不见其人,只闻其声的蒋家父子。

以电话出场,只露过一次背影的蒋经国

与方家同舟共济的结局不同,老蒋和小蒋,从五人小组斗到上海打老虎,从上海打老虎斗到戏外的台湾改革。 直到书外小蒋的一句“蒋家人不能也不会竞选下一任总统”,为老蒋辛劳一生所得的蒋家王朝划上了句号。 唯一令老方和小方没想到的大概是,这世上还是有人敢做孤臣逆子的。 -------------2 · 富贵的,金银散尽------------- 《北平》里的人,大多非富即贵。马汉山不是最有钱的,却是跟钱缠得最紧的一个。

▲同为贪官,马汉山就像一只硕鼠。监守自盗固然可恨,毕竟不至于把主人咬死或饿死,心宽粮多的时候当只宠物养养,偶尔拿烧火棍追着打几下,圆滚滚地还挺萌。 这只硕鼠的一生可以泾渭分明地分为两段。前半生为钱卖命,后半生破财保命。 前半生贪了多少,只怕他自己也数不清,而这露出来的冰山一角已经让人心惊。 随手赏的跑路费都是万元美金,

美金银元算什么,每隔几集就有幸欣赏马站长用的家具,收藏的文化,用的虫草。

▲连自诩清廉的曾可达,也曾收下一幅曾国藩书法,并担保不会让马汉山上军事法庭 甚至在北平一片饥荒时期,还有一仓库饼干罐头,棺材本也有一铁盒小黄鱼之多。

这样一个雁过拔毛的人,后半生到了民食调配委员会副主任这个肥缺上,却只是替人捞钱,自己几乎金盆洗手。 不是没有能力,也不只是因为妻死儿废之后四大皆空,而是一生算计的老马很清楚这些是救命钱。 贪别人等着救命的钱,注定赔上钱买不回的命。

▲带上眼镜跟方孟敖、王浦忱分析物价的老马,更像一个民调会主任的本来面目 可读书有限的马老不知道一条古言,窃钩者诛,窃国者诸侯。有人既要他帮着贪他不敢贪的钱,还要赔上他最宝贝的命。 欲壑难填,竟至于此。 而当徐铁英无论如何不肯收下那幅唐伯虎的真迹,王蒲忱对自己的暗示毫无反应,马就知道自己的结局只能是财尽人亡。 明写的小富如马汉山如是,暗示的大富如蒋宋孔陈亦如是。 白玉为堂金作马,珍珠如土金如铁,也不过是赤条条来,赤条条去。 -------------3 · 有恩的,死里逃生------------- 王蒲忱总是让人想到一句话:大文人必无文人气,大商人必无商人气。 而做官做出境界的,也正是最无官气,换上长袍甚至可以在燕大做个教授的文弱男子。

▲王站长标志性的抽烟动作 话少、抽烟、咳嗽、推皮球,都是官场小技。真正保住他在这场大风暴中全身而退的,却是给各色人等源源不断的滴水之恩。 对前任:在美国发难,所有人都清楚马汉山一定要当替罪羊的时候,王蒲忱始终毕恭毕敬,把马老唯一的牵挂送去南京戒毒,也是他一手经办;

▲马本要送给王蒲忱的虫草,却被王炖了鸡反送回去 对同事:他多次在愣头青曾可达把开会气氛搞僵的时候用咳嗽来斡旋,在其问出“哪个南京”这种大逆不道之言的时候,他以剧烈咳嗽提醒对方不要失了分寸; 对政敌:在逃离北平的最后时刻,他始终在机下等待徐铁英,一副同生共死的架势。

▲在机下亲自等,而不是在机上,诚意远远不同,回报自然也不同 身为曾国藩真正的信徒,这一切已经不是明哲保身那么简单。而身在杀人如麻的军统还能坚持这种原则,比妇人之仁更能让人铭记。 可不要天真地以为王站长被遗弃在了北平等清算,别说方孟敖驾驶的不可能是最后一班飞机,就算是,小蒋也肯定愿意再派架专机来接的。 比说不出话更危险的是说错话,比站错队更可怕的是做错人。 既然注定被拿来当枪使,杀人的功劳是别人的,救人的恩情却是自己的。 这就是咳到几乎破了肺的老烟枪,比所有提醒他少抽烟的人都长寿的秘诀。 -------------4 · 无情的,分明报应------------- 无情人当道,最是亡国之兆。能突出反映徐铁英无情的莫过于这句:

把家小都送到台湾的徐局长,对这个党国、这片土地和这里的任何人都没有了感情。 留下的唯一目的是捞,而为了侯俊堂20%的股份,他早已神佛可杀。 如果说崔中石的死尚属暧昧,下令枪杀谢木兰已将他毫无人性的本质暴露无遗。

▲梁经纶背诵总理遗嘱,想唤起这个老党棍的良知,竟换不来一丝动容;一条年轻的生命在他眼里,也不过是可以垫在币制改革车轮下的肉障。 所幸,共产党与他有数不清的血海深仇,王蒲忱手里握着他笔笔黑账。无论能不能回到台湾,他所梦想的田园天伦应该很难实现了。 报应不爽那日,好想问问徐局长,不知道他觉得自己这条命,又值多少钱? 怕只怕杀了一个徐铁英,还有千千万万无情人。

-------------5 · 欠命的,命已还------------- 铁血救国会“一手坚决反共,一手坚决反腐”的指示,只有曾可达彻头彻尾地在执行。 王蒲忱、孙朝忠和梁经纶,即使没有被建丰同志看上,也可能青云直上。 但曾可达的政治生命,却完完全全是建丰同志赐予的。 赣南农民家庭的出身,无尺寸之功的提拔,让曾督察在所有对手与同事面前总显得外强中干。

▲在五人小组上被方孟韦揭了老底的曾可达,脸上是从未有过的尴尬 文不比梁经纶,他不懂经济,读书也没天分,读曾国藩一辈子就记住一个忠字; 武不比方孟敖,既没有抗日功劳,也没有内战功劳,却忝居少将; 曲不比王蒲忱,在谢木兰被杀的时候六神无主,还傻傻地在总统秘书面前说:建丰同志评价梁经纶是人才难得。 这样的人为什么被选中? 不过是反逆反腐的时候,一身忠廉的人摆在明处当代言人,总是品牌形象好一点嘛。

▲坚决遵守新生活运动的曾督察,只在请飞行大队的这顿饭上喝过一次酒,不抽烟甚至不开电扇 但如果品牌都快砸了,代言人还有个鬼用,后期建丰同志连听电话都懒得,方孟敖更直言他只是一个“跟有钱人过不去的人”。 终于在小蒋经济改革失败后,还上了所欠的这条命,不成功,则成仁。

▲最后一次通话,听到建丰同志承认失败的硬汉,第一次泪流满面 其实世人看他,不过是“直如弦,死道边”罢了。 -------------6 · 欠泪的,泪已尽------------- 从头到尾,小方流过的泪,堪比孟姜女。

▲止不住的泪救不了旧友崔中石,也救不了所爱的谢木兰 方孟韦身上带着典型的中间儿综合症,身为排行第二的次子,既得不到大哥那样的放养,又得不到小妹那样的宠爱,成长过程中难免被冷落。

▲爱情未果,也没有人生方向的小方一直想去国外读书,却一再被当成任性 心理学解释,这样的孩子总是企图利用极端吵闹或孤僻的行为,来表示抗议,或博取成年人的注意力。 然后再看他不顾后果大闹五人小组、在军队面前用各种极端手段维护学生、单挑孙秘书、在方家大乱的时候坚持要求留学,理解之外就多了一层心疼。

方孟敖和谢培东都是用家事掩护着心里的国事,方孟韦这个人物却更倾向在用国事掩着心里的家事。

▲慷慨陈词后跟大哥提起梦见母亲,才是小方更深层的心声 那个角落里,没有北平警察局副局长,没有方家二少爷,只有一个失去母亲,失去小妹又与大哥失去联系的少年,始终红着眼睛,茫然失措。

哭出来吧,不把该流的泪流干净,什么时候才能长大。 -------------7 · 冤冤相报实非轻------------- 曾可达是建丰同志的一把明剑,而孙朝忠则是一枚暗器。

让很多人记住孙秘书的一眼

这枚暗器藏得极好,连多疑狡诈的徐铁英也不曾发现,种种迹象都表明,他是在把这个众人公认的青年才俊当作接班人来培养的。

▲当他假传圣旨密杀崔中石的时候,徐铁英震惊心寒,又百思不得其解 然而在强劲的对手面前,再厉害的暗器也不过是一次性用品。 亮相之后既不会再有攻击力,也没有人会捡回来再用。 孙秘书逼着徐铁英背上了崔中石的命,很快徐铁英就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逼着他灭口马汉山未果之后,又逼着他背上了谢木兰的命:

剧本删去的原书结尾里,这一老一少的心机斗争直到撤退还没有停止: 【徐铁英向王蒲忱伸出了手,一握,同时将一册卷宗递给了他:“特种刑事法庭的传票,我走后给孙朝忠。” 王蒲忱一怔。孙朝忠更是一震。 徐铁英:“是中央党部更忠诚,还是预备干部局更忠诚,就看我这个孙秘书接不接受审判了。” …… 飞机开始滑行,很快便昂首飞离了地面! 徐铁英突然发现手里的那只公文包不见了,回头望去。 公文包在孙朝忠手中:“主任,一起忠诚吧。”】 本是为活而斗,最终沦落到为斗而活。不知这个脸上从不见第二种表情的年轻人,有没有后悔过。 -------------8 · 分离聚合皆前定------------- 作为男人戏和男权社会的陪衬,女人们的结局上,作者还是用了前缘来解释。 三个宜家宜室的女人,悲欢离合,都离不开命中注定四个字。 先说方步亭的续弦,程小云入主方家的成功,与学戏的出身密不可分。

▲师祖程砚秋擅长的角色,多是祝英台、窦娥之类悲惨的封建女性形象。多年浸染之下,她对自己的命运有着清醒的认识,也让她无比珍视与方步亭的缘分 青衣的表演精髓在端庄,和大家主母是一样的要求,旗袍里的程小云也时刻有戏中人之感。 而心理上,相比民国下九流讨生活的辛酸,方家兄弟的冷淡和暗讽实在是毛毛雨。 最喜欢在木兰死后,她带孟伟去找徐铁英的那段:

▲在老辣的党棍面前,一个续弦恍然有了女将风范。 再说何孝钰。很多人说跟方孟敖这段感情很突兀,其实是忽略了“青梅竹马”对于方孟敖这个人物的重要性。 只有她能驯服方孟敖这匹野马,细想一下唯一总能让方孟敖有所顾忌的人,只有何孝钰。

▲何校长一提起他与孝钰的婚约,无法无天的大队长立刻有了顾忌 只有她与创伤前的他最亲密,虽然如今的他判若两人,但她是方孟敖六亲不认表象的揭穿者,是他内心与孟伟同样渴望情感的体现。

▲在郊外,何孝钰发现了方孟敖藏在行李箱里的合影,明白了这个男人桀骜之下的孤独和软弱 娃娃亲果然不是白订的。 最后说崔婶。一个好女人,一个优秀的上海主妇,在物价飞涨的时局里尽全力维持着一个家。

▲虽然方家接济不断,崔婶还是不敢不算计,孟韦再三要求,她也只掰下一小半面包给孩子解馋 三个女人里她最难,要求的最少,却最早失去了依靠。 这是在她与地下党员崔中石相遇时就注定的,或许也是在她的孩子被起名为伯禽和平阳是就注定的。

▲李白诗云:娇女字平阳,折花倚桃边。折花不见我,泪下如流泉。小儿名伯禽,与姊亦齐肩。双行桃树下,抚背复谁怜?念此失次第,肝肠日忧煎。 再看她忙忙碌碌的精打细算,只剩一声叹息。 -------------9 · 欲知命短问前生------------- 崔中石的过早牺牲,是《北平》不属于谍战剧的又一证明。 很多观众在崔中石死的时候很震惊,按《潜伏》等谍战的套路,这种地下斗争经验丰富的角色,起码活到70%应该没问题。 可能是因为对悲剧特别敏感吧,在第一集他和上级联络的时候,就隐隐闻到了短命之兆:

自作孽不可活这句话太重,但崔主任的早逝,和严春明一样,确实都是无谓的,只是程度轻重不同罢了。

▲与孩子诀别的崔中石,全然不知华北城工部为了自己,已心急如焚 你有一个目标,为了这个目标加入了一个组织,这个目标就不再属于你一个人。每个人有自己的作用,它可能在短期与你的目标相悖,但长期是一致的。 但最大的前提是每个人遵守团体契约。 加入地下党的时间也不短了,始终对自己的作用没有清醒的认识,依然把胜负看成一个人、一笔钱、一座城的得失,这就是两人悲剧的本源。

▲后来谢培东的回忆,也显示了崔中石对自我作用的低估 不知崔叔在天有灵,听到最后那句“把金银带走,把民心留下”,能否对自己的牺牲有个新的评价。 -------------10 · 老来富贵也真侥幸------------- 方步亭总说何其沧是书呆子,其实大儒和书呆子还是有分别的,至少在政治远见上,他跟方行长是不相上下的。 最明显的是他在某次学潮后,跟女儿的谈话: “爸知道你们还不至于是共产党或者什么国民党,可燕大毕竟是做学问的地方,不要卷到政治里去。你们其实一点儿也不懂得什么叫政治。你爸当然也不懂。可你爸记住了蒋先生和毛先生的两句话。蒋先生的话是‘宁可错杀一千,绝不放走一个’。毛先生的话是‘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烈行动’。” 何教授真的对梁经纶的背景无察觉吗,未必。但他对梁经纶的态度,跟建丰同志对方孟敖的态度是一样的。 用人之际,人才难得。 年轻的时候谁没有naive过?反正白发苍苍的自己,还不是在努力论证一个行将就木的政府,发行无储备金货币的可行性。

▲这就是留美学经济八年的何老,对中国经济的评价。在国外学经济的同学应该现在也深有同感。。

▲知我罪我,其惟春秋。对于自己所做是为民请命,还是为虎作伥,何老始终不得其解。 果然如何老预言的那样,“这点虚名和关系能保住经纶和孝钰就不错了。” 带梁经纶远离政治前往美国,本是施恩,却也侥幸救了自己的晚年。 毕竟1949年后发生了什么,这样的一代大儒会有什么结局,我们都是清楚的。 -------------11· 看破的,遁入空门------------- 建丰同志曾经亲口说,王蒲忱等人都不过是将才而已,而只有梁经纶才是张良。 武将戡乱,文官治国,建丰同志的算盘打得好。 但把信仰三民主义的梁经纶派到当时的地下党去,实在是轻敌了。

▲相对于1947年的国民党,当时共方的所为更接近于他的理想。如果先遇到周恩来,他一定也是谢培东一样的地下党特别党员了 毕竟共产党员梁经纶也好,国民党党员梁复生也罢,想做的始终只是用所学之经济,救国民于水火。 然而他牺牲了爱情,牺牲了无辜的谢木兰,牺牲了信仰所换来的币值改革,却是一场没有储备金的玩笑。

【图转自知乎】

▲币制改革第一天受阻,他冲到曾可达和徐铁英面前,讲了生平最危险的一堂经济课。那一刻,他大彻大悟,不是对政治,而是对于经济决定政治的原理 原来一直掩饰的身份并不重要,一直犹豫的主义也不重要,经济的问题只能靠经济解决。政改于经济,就像金圆券于市场,不过是饮鸩止渴,无力回天。

▲狡猾的徐铁英要把他的陈述作为认罪书,而他已无所畏惧 得以背井离乡做学问,不再过问政治,已经是这位经济教授,最好的救赎和解脱。 -------------12 · 痴迷的,枉送了性命------------- 从五四运动到《北平》的开端七五惨案,学生运动总是被冠以导火索的美名。 而谢木兰,就是千万扑向这星火的飞蛾之一。

▲总是站在学生活动最前沿的谢木兰 她喊着要革命,却连枪都端不稳;要整顿经济,却连大学都没有毕业;要查贪腐,却不懂为什么有贪腐;要加入组织,却对两个组织的本质都一无所知。 她唯一的资本只有满腔的痴迷,写在她的眼里,可恨又可怜。

▲即使只在背景里,木兰痴迷的目光也清晰可见 这样的少年,在任何时代都是一张白纸,永远只有两种选择。 或者用智慧填写自己成为可用的书,或者被丢进时代熔炉里成为他人取暖的工具。 永远忘不了木兰临死的情景,从高声背诵诗歌到心如死灰,曾经写满希望和勇气的大眼睛毫无焦距地张着。

▲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年纪来说,子弹并不比信仰崩塌更痛苦。 真可惜,那是她最痛苦的一刻,也是离蜕变最近的一刻。 更可惜的是,死后的她还将被继续利用,在当时被国民党老利益集团作为挡住改革的肉盾,后世被编入反映政治黑暗的洗脑教材。 再有痴似木兰者,愿乌头马角终相救。 ————————————尾声————————————— 不知会不会有人发现,每个小标题都是红楼梦《飞鸟各投林》的分句,而最后一句正是: 好一似食尽鸟投林, 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正像知乎上说的:“徒劳”,是本剧最大的印象。 这就是刘和平牺牲一切要表达的,与多数年代戏不同的大主题。他创造了这么多,跟十二金钗一样有血有肉的人物,却善恶不分地碾压一番,只留下浮云未散、故人难还的所谓胜利结局。 事实上在他之前的《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1566》中应该也有这样的倾向,只是《北平》这样群像的方式更有冲击力。 即使牺牲主次,作者也不忍心删减任何一个时代剪影的命运。当然这部戏的反响更大,跟《红楼梦》在晚清的风行有着共同的背景,也是要把很多话藏在绕口的古言背后的原因。。。 仔细分析北平的豆瓣网评,很多低分也并不是因为没兴趣看,而是看完之后的心灰意冷所致。 就像以色列作家阿摩司·奥兹说的, “我不是中国历史的专家,我读过一些中国文学作品,我可以感受到那种过重历史负担的痕迹,这对你们的社会体系无益,对你们的任何思想都无益。每一个人都被设计为能够摄入一小部分的历史,一小部分的政治。但如果这些东西必须变得巨大,压制了私人生活的空间,那些真正需要而简单的事物:爱与孤独、失去与憧憬、死还有欲望就会被淹没,这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从这个主题来说,愿大家永远不必看懂《北平》。 有些忘记并不意味着背叛,看不懂前人悲歌,才能做个专注个体幸福的傻子。 实在骗不了自己的,国庆多读读《曾文正公全集》,学学如何在认清人生本徒劳之后,像王站长一样,进取又无为的生活。 谨以此文, 献给曾徒劳一世,却不得花好月圆的人们, 和这差强人意,却来之不易的安稳现世。 —————————————————————————— 本文首发于个人公众号,所以图片带水印~欢迎讨论勾搭~ 来个原文链接吧……排版好一点 原文

 6 ) 黄仁宇的《北平无战事》


安娜堡的冬夜悠长沉寂,令人逃不脱回忆。
34岁的黄仁宇初到此时,身份是尴尬的密歇根大学本科新生,每天要与比自己年龄小上一半的美国青年一同学习生活。更为困窘的是,由于缺乏任何资助,黄仁宇必须靠打工才能得以维持生计,他当过收货员、洗碗工、电梯服务生,还调过酒、除过草、绘过工程图,这些经历大都不甚愉快。
这位曾经的国民党上尉、中国驻日代表团团长副官,在安娜堡的漫漫冬夜里,躺在略显局促的宿舍中,会回想起什么?

他会想起1944年在缅甸,自己驾驶吉普车穿过敌军炮火时的细微体验:喉咙瞬间变干、四肢顿觉无力、听力像扩音器音量一样忽大忽小。
他会想起在孟拱河谷看到的那具日兵尸体:倒栽葱的姿态俯卧在河里,右手还以残余的本能企图护住中弹的喉咙,从他身上搜出了一张地图和一本日英字典。黄仁宇很快意识到,死者和自己是多么相近:同样的年龄,类似的教育背景,努力温习着英语,若不是出生在黄海的另一边,他可能和自己一起在那个清爽的四月清晨,看河谷里的蝴蝶翩翩飞舞,感受空气中的野花香味。
他会想起抗战胜利后在上海,那个叫辛妮的女生:身材娇小,皮肤白净,圣约翰大学毕业。一天她偷溜进自己的营房,脸上挂着纵容的微笑,喃喃地说:“如果你想要,可以啊”。只是当她提到“婚姻”这个字眼时,孟拱河的冷冽突然贯穿心中,黄仁宇的所有狂野期待一刹消失了。
他会想起1946年在东北,亲眼目睹林彪用人海战术狙击国民党的军队:将成千上万士兵密集在狭窄的前线,令对手屠杀到精疲力竭,战役结束后,铁轨旁和田野里散布着无数尸体。

作为曾经的国民党员,回忆对于黄仁宇不单是一杯冬夜聊以独酌的清酒,即便是远在大洋彼岸,即便是面对友善单纯的美国人,他也需要对历史有所交代:为什么国民党和蒋介石把美国政府援助的二十亿美元花了个一干二净,还是将中国大陆崩盘式地输给了共产党?如果不是因为贪污和无能,失了民意,失了天意,还可能是什么?
也许仅是出于历史学家的视角,也许的确夹杂着些许对自我过往的辩白,黄仁宇坚持认为不应把中国现代史归结为简单的好人战胜恶人的道德教训。他曾担任郑洞国、朱世明等国民党上层将领的副官,也与田汉、廖沫沙等共产党人有过密切的交集,对于这些人物他都心怀钦佩。正因自身曾如此深地介入这段历史,黄仁宇愈发觉得道德的有无不是划分两大敌对政党的因素。如果要提道德,不过由于有两套道德标准,个人很难从中抉择。每个政党都有其黑暗面,被其本身极尽淡化,以为不过是危机时不可避免的微小过失,但在敌对阵营看来,却是蓄意的恶毒。
黄仁宇倾向于将国民党的运动称之为“壮观的失败”,蒋介石的政府更多依赖人类的意志,而非组织的效率,带领一个前现代的庞大村落结合体,成功抵御了日本这一现代一流强权的全面入侵。只是八年抗战耗尽了意志,组织更是备受质疑,国民党政权丧志了一切自保的能力。而共产党和毛泽东在国家统一的遮蔽下,用更坚定的信念和手段掀起了暴风骤雨的土地改革,赋予了中国全新的下层结构。面对这一结构性变革所激发出的原生力量,美国给予国民党的大笔援助和现代化装备显得无足轻重,甚至令其更为头重脚轻,引向溃败。
黄仁宇相信依历史的眼光,只有当国民党所经历的困难完全浮现,而各种替代方案又已用尽时,共产党的激进措施才会显出其意义。在他眼中,蒋介石和毛泽东都是伟人,用方式不一却同样执着的勇气处理着历史加诸其身上的艰困处境:“一方在过时的社会价值中努力挤出最后一滴可用之物,另一方则采取‘辩证的即兴创作’,常常利用人类的邪恶天性,企图打造出理想的社会。”

《北平无战事》编剧刘和平在接受采访时表达了两个观点。第一,虽然该剧处处与反贪腐有关,很顺应当下的政治气候,但自己不愿称其为“反腐剧”,反腐就把它说小了,第二,该剧原想叫《最后的王朝》,与《雍正王朝》和《大明王朝》凑成三部曲,但刘和平转念一想:“《最后的王朝》表面上是把这戏说大了,其实反而把它说小了。我就撕开一个小口子,1948年到1949年1月,北平无战事,但是改朝换代了,原因在哪儿?”
原因在哪儿?身处其时的人们有着更深的困惑。《北平无战事》最后一集,方孟敖、方孟韦两兄弟带着崔婶来到崔中石坟前,不远处是马汉三埋下的金条,再几步外是曾可达的墓碑,方孟伟不由问:“我们这些人都在干些什么,我们干的这些事都是什么事?”方孟敖略一沉吟:“有些事情,现在想不明白,以后能想明白,有些事情现在想不明白,也后也想不明白。”
48年末到49年初,黄仁宇在南京,效力于国民党国防部二厅。49年5月,他没有随成群公务员和家属退居台湾,而是搭乘“克利夫兰总统号”经香港赴横滨,为国民党驻日代表团工作。当然,这份工作注定不会长久。他带着与方家兄弟相同的困惑飘洋过海,在安娜堡的寒夜里,在开往哈佛东亚研究所的高速上,在英国剑桥古镇的漫步中,不倦思索着。直至30多年后,黄仁宇在自己的回忆录《黄河青山》里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他若有幸活到今天,看罢《北平无战事》,大抵不会反对称其《最后的王朝》吧。因为民国三十八年的年鉴,何尝不是“历史上一部失败的总记录”呢?

 短评

王牌编剧 + 七大影帝 = 中国第一剧

3分钟前
  • 變革者
  • 力荐

记得当时和一个同学一起看的,看了将近一半儿的时候,他问我:建丰同志是谁啊

8分钟前
  • 闭眼倾听
  • 力荐

唯二败笔:男主刘烨,女主沈佳妮。

9分钟前
  • 太元小生
  • 力荐

开播第一天就暴到9分以上,说明豆瓣这小婊砸还是很有人情味的,不止抱美英日的大腿,对内地这样的神级卡司认同度也是很高的~起码亮出了你认真我就买账的态度~但愿内地的影视剧制作方会珍惜观众这样的初心,多出好作品。

11分钟前
  • 碎碎念
  • 推荐

这个电视剧会把我的眼睛惯坏的

16分钟前
  • 芦柑喝橙汁
  • 推荐

我落泪是感动于一个生命明知道徒劳却奋勇向前

20分钟前
  • 卡比巴拉的海
  • 力荐

今天才开播,哪来那么高分!画面没说的,跟电影似的,比昨天刚结的《红色》后期得更讲究,但我无论如何看不进去这种大场景大背景大故事式的作品。而且刘烨一出,气场怎么也觉得哪里不对,只见一群大男人在车里唱“浮云散……池塘,清浅,鸳鸯戏水……”一不小心就开脑洞。不好意思偶去2333一下。

22分钟前
  • 胡桃园咔嚓女王代表老柴咔了你
  • 推荐

祖峰不红,天理难容

23分钟前
  • 小动物值日生
  • 推荐

陈宝国每秒钟都在换表情...【炫技...

26分钟前
  • 寂静猫WISEFAKE
  • 力荐

曾可达技能:单车练拳打电话!方孟敖技能:雪茄红酒会水吗?王蒲忱技能:抽烟手抖再说吧!梁经纶技能:背诗打字不睡觉!谢木兰技能:瞪眼撅嘴不回家!何孝钰技能:面瘫热饭听谁哒?北平无战事技能:女弱叔萌基佬挂!

28分钟前
  • 罗弘霉素
  • 推荐

专业配音控,蒋经国同志。专业接线控,曾可达同志。专业抽烟控,王蒲忱同志。专业旗袍控,方小嫂同志。专业眼镜控,梁经伦同志。专业逗比控,马汉三同志。专业喝茶控,方步亭同志。专业发呆控,何孝钰同志。专业撒娇控,谢木兰同志。专业怀表控,谢襄理同志……孟敖孝钰一对面瘫杰克玛丽苏!

29分钟前
  • 猫了喵的
  • 推荐

1.腔势是很浓的,内容是很虚的。2.男性团队创造的女性角色不是热情的智障就是面瘫的圣母,窘。3.崔中石就像是《天龙》里的阿朱,人虽故去但精神笼罩男主。4.浮云散,明月照人来。

31分钟前
  • 宠儿
  • 推荐

谢木兰一出现我就偏头痛,还好紧接着何孝钰一出来我就睡着了。

35分钟前
  • forsee
  • 推荐

刘和平说他写北平无战事遵循的原则是:讲共产党的时候理直气壮,说国民党的时候相对客观。历史总是在重演,阳光之下并无新事。

38分钟前
  • Miss自来卷
  • 推荐

五年之内,无剧出其左右

39分钟前
  • 气泡水煮鱼
  • 力荐

有我最爱的编剧刘和平在,还有一大堆我挚爱的大明王朝1566的老演员,又是孔笙导演,没办法不期待不好评。画面漂亮音乐也好,前六集剧本没啥大问题,一堆戏骨飙演技,老中青三代美男简直赏心悦目,目前为止超爱祖峰的崔中石啊!!苏爆了!

40分钟前
  • 色瑟莹
  • 力荐

有很多硬伤,比如反腐虎头蛇尾,比如谍战毫无进展,比如币值改革浅尝辄止,说白了就是好像有千头万绪的线索,也有矛盾交杂的群戏,但仔细想想,故事根本就没发生起来,角色们啥正经事也没干。

42分钟前
  • 朱熠
  • 推荐

不得不承认全剧精髓是徐铁英和马汉山,包括人设和表演。花痴王站长花痴崔中石,喜欢孙秘书喜欢梁复生,喜欢刘五爷和严教授的互动,心疼可达鸭心疼方行长心疼何校长心疼孟伟心疼崔婶。

44分钟前
  • 棉喵
  • 力荐

导演的锅

47分钟前
  • 饶命大王
  • 推荐

崔中石!!!

50分钟前
  • luoyanjiao
  • 力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