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论文

HD中字

主演:安娜·托伦特,费雷·马丁内兹,爱德华多·诺列加

类型:电影地区:西班牙语言:其它年份:1996

 量子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无尽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红牛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非凡

缺集或无法播,更换其他线路.

 剧照

死亡论文 剧照 NO.1死亡论文 剧照 NO.2死亡论文 剧照 NO.3死亡论文 剧照 NO.4死亡论文 剧照 NO.5死亡论文 剧照 NO.6死亡论文 剧照 NO.13死亡论文 剧照 NO.14死亡论文 剧照 NO.15死亡论文 剧照 NO.16死亡论文 剧照 NO.17死亡论文 剧照 NO.18死亡论文 剧照 NO.19死亡论文 剧照 NO.20

 剧情介绍

死亡论文电影免费高清在线观看全集。
  女大学生安吉拉(安娜·托伦特 Ana Torrent 饰)正在撰写一篇关于视听暴力的论文,她的教授在为她收集资料的时候心脏病突发死亡。安吉拉觉得事有蹊跷,偷偷从案发现场拿走了教授死亡前正在看的一卷录像带。切玛(费雷·马丁内兹 Fele Martínez 饰)对暴力录像研究颇深,安吉拉带着录像带向他求助。他告诉安吉拉,其中录制的惨绝人寰的暴力行径为真实拍摄,并且受害者很可能就是他们失踪已久的校友凡妮莎。  为了得到真相,安吉拉和切玛四处奔波渐渐产生了感情。他们找到了凡妮莎的男友博斯克(爱德华多·诺列加 Eduardo Noriega 饰),没想到博斯克却把矛头指向了切玛。夹在两个男人之间的安吉拉究竟应该相信谁?一个小小的细节暴露了全部真相,当恶魔展现出他的真正面目,“天使”安吉拉还能够幸免于难吗?蛇鹤八步泰版放羊的星星泰语公子,我娶定你了变态生理研讨会飞尸梦回玛丽莲棋盘游戏炙热的我们上海武士赤道的男人爱情真可怕尤伦卡猫侍第二季哈莉·奎茵第三季裂战2024董小宛威廉沈欢乐送印第安夏日舌尖上的心跳百灵潭恩典满圣诞邓稼先非正式会谈第三季画像妙想天开威尔和格蕾丝第二季呼喊与细语家庭计划我的小小新娘寻女记2012金帝手工车厂 第一季跨越生死线无线电时代失明恋曲生死回放血战敖伦布拉格永在我心间倾城佳话实习医生格蕾 第十四季衣橱里的她1权力背后

 长篇影评

 1 ) 死亡论文 余后感官

以下是偏执感官


随着两个人走进电梯
而病房里开始暴力重温

我便在思考作为一个喜欢cult的人 在这个社会上充电的负面角色

人们习惯了意识恐惧 也就是用道具或技术拟造出来的恐惧 诸如电锯惊魂 贞子杀人 可如果这些恐惧是真实过去 除了泛呕以外 人们还会潜藏着大量的兴趣和好奇

这促使拍片的人进行越过底线的影片制作
但真正的刀手是人们暗涌着的心



而睡觉之前意识到 其片中的真实影像 也是人做出来的
我想此时上帝又在发笑了吧

 2 ) 女主安吉拉是个装逼犯!

一个对死亡和暴力极其感兴趣的女主安吉拉,想要写一篇关于暴力死亡的论文。在学校找到了阴沉黑暗面的同学切马,希望得到他的帮助完成论文。又向自己的导师提出借阅资料室的录像带,结果这盘录像带引起了导师的哮喘,导致导师死亡。然后她拿走了录像带在切马的帮助下,一步一步抽丝剥茧,揭开暴力虐杀事件的面纱。

同一所大学的学生博斯克和新任导师卡斯特罗暴露在安吉拉眼前,博斯克更进一步的打入了安吉拉家庭内部,获得了一家人的喜爱,甚至让安吉拉的妹妹痴狂。一方面,安吉拉对博斯克有着深深的怀疑,又情不自禁的被他的男色魅力所吸引,发现了这一问题并一直喜欢安吉拉的切马骂她:你爱上了那个混蛋。安吉拉为了洗脱博斯克的犯案嫌疑,拉着切马深入资料室角落的密室寻找摄像机线索,结果双双被锁在黑暗的编辑室。当安吉拉醒来的时候,导师卡斯特罗正准备给她录制杀人录像并逼问她切马的名字和身份。卡斯特罗扣动扳机时,切马闯进来,救下安吉拉,并且杀死了卡斯特罗,安吉拉要求切马一起去警局坦白一切。切马答应了她但是要先洗澡,这时安吉拉在切马洗澡的时候发现了切马隐藏的摄像机,以及里面新拍的录像,内容是安吉拉在自己的卧室观看录像带时被博斯克的男色容颜所吸引,用手抚摸电视机的镜头,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切马说她爱上了那个混蛋。

安吉拉匆匆离开,回到家得知自己的妹妹被博斯克约到了舞厅,急忙去救她,并在妹妹面前吻了博斯克,成功将妹妹气走。但是却被博斯克带回了郊外的别院,两人正准备天雷勾动地火之时,房间停电了。博斯克去拿蜡烛的时候被赶来的切马打倒在地,安吉拉急忙在厨房拿到一把刀子对准切马,切马试图解释这一切,被苏醒的博斯克偷袭并捆绑起来。安吉拉被切马提醒,发现了这个别院的车库正是录像带中的案发现场,却被博斯克捆在椅子上。

下面是导演兼编剧(同一个人)最二逼的地方,被捆在椅子上的安吉拉手中竟然还有刀子,没有被博斯克拿走,还有比这更傻的剧情吗???在博斯克要拍摄死亡录像的时候,安吉拉偷偷用刀子割开绳子抢到手枪,杀死了博斯克。最后随着警方的介入发现博斯克的别院藏了6具女人的尸体。

安吉拉表面上看起来是女神级别的好学生,其实内心深处隐藏着对暴力死亡的兴趣与欲望,所以才被博斯克所吸引,就像飞蛾扑火一样。从本质上来讲她和切马很接近,不过是外表假装清纯而已。最后她和切马走在一起,也说明了他们其实是一类人。

安吉拉太能装逼,本来自身能力不足偏偏没有自知之明,跟踪却被反跟踪,调查却被反调查,还去主动招惹这些自己不能掌控的人和事,让我想起了一个推婴儿车的妇女跟一个刚出狱不久开机动车的壮汉在马路边上抬杠,导致婴儿被摔死的惨剧。虽然犯罪分子最后伏法被执行死刑,却不能换回婴儿的一条生命。这一切都是装逼惹得祸啊~~~


本片整体结构尚佳,几处伏笔也是做的刚刚好,剧情峰回路转,就是女主的设定太欠揍,让人为她的智商捉急,偏偏片子里处处强调她是聪明人。还有就是刀子割绳子那段剧情编的太不合理,拉低了片子整体的水准。否则我差点以为这是惊悚大师希区柯克的电影呢,每每有一点这个想法,片子中的93年的设定,让我的理智告诉我不可能的。好久不写文字了,写了这么多都不知道自己想要表达什么,望各位谅解。

 3 ) 整理了《死亡论文》里的电影海报,欢迎补充

1)先是比较容易看出来的,女主被 Bosco 追的时候:分别是

《蝴蝶梦》(Rebecca)

蝴蝶梦

《音乐之声》(注意左下角的标志性场景)

音乐之声

2)女主喜欢坐的那个公共场所:

《人鼠之间》(1992)

人鼠之间(1992)
人鼠之间(1992)
人鼠之间(1992)

《卡门》(1983)

(上图右边,以及下图)

卡门(1983)

《短篇集》(豆瓣叫《银色·性·男女》)(1993)

短篇集(1993)

3)女主家里:

《我自己的爱达荷》(1991)

(右边的海报)

我自己的爱达荷(1991)

4)切玛身上和家里:

《人食人实录》(1980)

人食人实录(1980)

《弗兰肯斯坦》(1931)

(最左侧那个黑白的)

弗兰肯斯坦(1931)

5)没认出来的:

a. 女主家里3个:

左边的黑白海报

左边的黑白海报

右边的海报

右边的海报

不知道是不是电影海报(海报下面写了1961,不知道是不是影片年份?)

不知道是不是电影海报
上图海报的下半部分

b. 切玛家里:

这一堆都不知道是啥

经豆友指出,中间的是夜行骇传(1990)

夜行骇传(1990)

像亚洲恐怖片

像亚洲恐怖片
像亚洲恐怖片

右边这个红色拿枪的,总感觉看过这个造型

右边这个红色拿枪的

c. 坏教授的办公室:

女主准备跑的时候,右侧墙上有张海报

女主准备跑的时候,右侧墙上海报

女主刚跑出来,门旁的海报

女主刚跑出来,门旁的海报

d. 影像存储室,切玛有次去

影像存储室,切玛有次去

e. 女主喜欢坐的那个公共场所

(最右边黑白那个海报)

最右边黑白海报

以及黑白海报再往右还有两三个,一闪而过截不出来也看不清。。

欢迎补充~

另外完全没看到大家说的卡萨布兰卡和惊魂记……以及电视机里放的公民凯恩。。

 4 ) 怎样撰写暴力(拉片分析)

                                          怎样撰写暴力
                                  ——从叙事和精神分析学方面浅析《死亡论文》

一气呵成地第一遍看完《死亡论文》后,首先让我感叹的是电影中嫌疑转移的逻辑,轻巧却不唐突;但在没有拉片之前,让我迅速地整理出这一套关于悬念的叙事策略我还真做不到——然而再回过头来看,《死亡论文》吸引我的仅仅是这些悬疑剧情的设计或叙事技巧吗——它们在当下的形形色色的惊悚悬疑类型片中同样能够找到翻版——我试图给自己另外更有说服力的答案:精神分析层面上的特定选材和人物设置。


叙事

从传统的叙事学角度来看,《死亡论文》的叙事时空是线性的,并保持以安吉拉单一的主观的视角进行探索和讲述;这在我们如今已然习惯了的,各种悬疑类型片非线性叙事的惯性思维前,倒显得罕见了。

一、叙事线索:
詹姆斯•莫纳科认为:故事,即被叙述出来的事件,是伴随着一定的观念和情感而产生的。一个整体系统的组织,往往需要一条或多条叙事线索,如此才能将影片的诸多元素有机串联起来。
《死亡论文》仅需一条明显的线索便可把故事的时空,人物关系通畅地串联起来——安吉拉所怀疑的嫌疑犯是谁?
1.切马:影片第3’54’’切马以玩世不恭的鲜明形象出场,8’57’’安吉拉跟随来到切马家中,此处影片用以直观的血淋淋可怖的道具布景和被放大的楼板吱呀声渲染切马的怪癖与神秘,同时也是安吉拉警戒心理的外化。此时虽然录像带事件并未发生,但一个潜在的“温和”的怀疑对象已经开始生成。
2.伍兹:在目睹录像带背后的血腥惨案之后,切马和安吉拉开始自危,而伍兹的登场是紧随着这一情节的。影片的31’22’’到39’21’’处的学校场景的戏中,伍兹的到来,伴随着的人物关系的发展是爆发井喷式的:怀疑——跟踪——被发现——被追逐和躲避——证据泄露——质询和解释——预约合作采访。电影的剧情设计并没有因为伍兹这个大篇幅的出场而吝啬接他下来的戏份,紧接着的44’21’’——53’18’’伍兹来到安吉拉的家中,与安吉拉暧昧调侃并与家人亲切互动,塞纳则在无意中进一步向伍兹泄露了带子的信息。
其中36’18’’的一场楼道追逐戏值得一提:实际上双方在追逐中都只穿越了6道门,然而透视线条强烈的楼道和没有特征的统一的红色逃生门将这一场景抽象化成为一个迷宫,伴随着大量低角度仰角的跟镜头和不完整的给与伍兹的反打镜头,进行曲类型的节奏音乐,6道门被重复成了12道,极大扩展了剧情空间,实际上,也是试图以一种混乱的视觉体验代替安吉拉的混乱的潜意识,惊魂未定。伍兹的出场伴随的是安吉拉的漏洞百出,安吉拉的保护色不断被动剥落,而伍兹的形象却越发神秘诡谲,在安吉拉卧室两人暧昧的一场戏中可见一斑。这里“嫌疑人”转移到伍兹身上是坦然的,无可厚非的——为的是为后面的一场“洗白”做铺垫。
3.卡斯特罗:接下来的第三个嫌疑人卡斯特罗的出现需要一个过渡——摄影机。对于摄影机来源的调查(53’53’’-56’11’’)很大程度上为伍兹转移了嫌疑,而把矛头指向了学校。这时卡斯特罗适时的出现,也与切马的推测不谋而合。
4.切马:事实上,卡斯特罗死后的很长一段时间这个嫌疑人的位置一直被悬置着,直到96’54’’处安吉拉发现切马藏匿一台摄影机(罪证)并偷拍自己的日常生活,与之前74’19’’处约兰达的警告相吻合。
5.伍兹:当安吉拉误解地确信切马是凶手是,才坦然地来到伍兹家中,至此伍兹的真凶身份才暴露出来。

二、叙事层次:
一部电影中可以具有多个叙事层次。“包容整个作品的故事,称为外部层次也叫第一层次;而故事中人物讲述的故事、回忆、梦等称为内部层次,又叫第二层次、第三层次……以此类推。”
《死亡论文》中所涉及的次级叙事层次包括:
a.本片唯一的一场梦境中,伍兹深夜潜入安吉拉的房间,一边与她亲近一边用尖刀刺入她的脖颈;
b.切马、约兰达、伍兹分别对既成录像带中的受害者凡妮莎的生前关系描述;
c.约兰达对切马的揣测,切马对伍兹的排斥;
d.闭路电视对于安吉拉和卡斯特罗的监控画面,以及切马用摄影机拍下的偷窥安吉拉的画面。
 “热奈特把叙述层次的功能分为三种,其中第一种就是解释功能,即低叙述层对高叙述层的解释。”
《死亡论文》中安吉拉作为做出判断的主体,听取和消化来自不同述说对象的叙事层次,他们的观点都对谜题的层层剥开贡献了解释的功能,然而亦如《罗生门》的多视角叙事一样,每个个体都“各怀鬼胎”,或者同样被蒙蔽不能看清真相——他们给予的信息量可能相互矛盾或者冗余,这就在“解释”的功能之外增加了更多的悬念。例如伍兹交代与凡妮莎的关系时,电影是以录像带拍摄的形式展现的,而约兰达的交代则是一本正经的采访式的正反打镜头——这样的呈现形式都显得较为客观可信——而与之对应的则是,切马每一次喋喋不休的没有说服力的警告(40’13’’处40秒长镜头,43’50’’处31秒长镜头)与解释(77’38’’-79’01’’安吉拉对峙切马,狭小空间内琐碎的正反打镜头)——这种对比一方面混淆了正义与邪恶的界限,均衡了人物身上的嫌疑,使真相更加地模糊;另一方面也令切马与伍兹勾肩搭背的那张照片变得信息冗余难以解释,进一步复杂化了人物间的关系。
影片中这场唯一的梦境,是安吉拉的潜意识在站出来作解释——解释她为什么在面对一个嫌疑重大的危险人物时仍然会犹豫不定——因为爱慕!这就使得剧情推动过程中必要的,优柔寡断的“太极云手”可以成立,同样也起到了进一步复杂化人物关系的作用。关于这场梦境我在后面的精神分析层面还会试图探讨。
闭路电视和摄影机的画面,相对主观因素太多,不够可靠的人物讲述而言,都是“铁证”,因此它们作为电影中的次级叙事层次的解释作用是最强的,也正是因此,闭路电视的“证词”轻巧地完成了伍兹,这个重大嫌疑犯的嫌疑的化解;也同样因为切马的偷拍画面,让安吉拉对伍兹完全放下了戒心,走入错误的危险境地。

三、叙事结构和节奏:
从叙事结构的角度来看,《死亡论文》是典型的因果式线性结构,这一模式注重事件本身的进程,事件的自然逻辑次序的如实推演——上面关于叙事线索的分析,足够体现影片“追求情节结构环环相扣、逻辑严密”的类型特征。
《死亡论文》总是善于强调外部冲突和动作强度,伍兹一出场便伴随的那段追逐戏以及人物关系的井喷式发展便是典型的注脚;此外,摄影机来源的查明,卡斯特罗身份的暴露,约兰达的警告,切马藏匿摄影机被发现等等,每一个剧情的设置都是一个新的“炸点”,是一个强有力的外部推动因素。它也从不耻于去用“最后一分钟营救”式的老牌经典电影的桥段——这样揪心的情节竟坦荡地用了两次。
影片中安吉拉所判断的嫌疑人,在三个人之间发生了四次转移,从电影每一段的时间分配上来看:
       a、31’22’’——56’11’’近25min是伍兹的嫌疑期;
       b、62’07’’——92’26’’近30min是卡斯特罗的嫌疑期;
       c、74’19’’——79’01’’约兰达告发、安吉拉与切马对峙+96’54’’——111’10’’近19min是切马的嫌疑期;
       d、93’14’’——96’53’’+111’11’’——116’00’’近8min嫌疑回到伍兹身上
影片全篇两个小时,在最初的半个小时内是节奏较缓慢的嫌疑人的空白期,只是不断渲染秘密的氛围,而在伍兹第一次出场的校园场景中,8min的长度里就参与了99个镜头,而伍兹来到安吉拉家中的8min的戏里则使用了124个镜头——它们中的大部分来自对话的正反打和追逐的场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影片虽然在文本时间上给予伍兹的时长长于其他,但快节奏的剪辑削弱了时间感,叙事上也因为“快”而显得“轻描淡写”,从而削弱了伍兹的嫌疑。
卡斯特罗的戏由63’47’’——71’55’’的办公室暴露和89’40’’——92’20’’的密室被缚的两段戏组成,时长并不长,但中间被约兰达和切马的戏份架空了;不像伍兹的戏始终伴随着他挥之不去的身影,卡斯特罗的露面少的可怜,但这一整段近30分钟的文本时间都是属于卡的嫌疑期——这种矛盾无疑放缓了影片的叙事节奏,放大了卡斯特罗的嫌疑重量,心理上不断冲刷着之前伍兹的可疑。
切马真正被安吉拉确信是凶手的时间实际上只有96’54’’——111’10’’的一段;一方面切马的嫌疑很大程度上来源于他的癖好和性格,它们零星地散落在全片之中;另一方面由于安吉拉主观的原因,她也一直不愿意去承认切马的嫌疑。因此,我们看到的切马的这个最终“定罪”也是快节奏的,仓促的,并且视听比重很小。
从总体上很粗糙地来看,《死亡论文》的叙事节奏大概像音乐中的“慢——快——慢——快”(好外行,好像不该这么表述),松弛相间是通常悬念性很强的音乐调动听者情绪的惯用技法;首先缓慢充足地铺陈气氛,接着快速引入危险和矛盾,再突然转移之前的危险让逻辑陷入停滞和混沌,最终以文学中的“豹尾”利落收敛。


精神分析

根据麦茨的理论,电影本身就能够映射观影者的潜意识,银幕是帮助观众找到认同的那面“镜子”,电影扮演着“想象的能指(我觉得近义词是语法)”的角色,从而建立起,观众和“被外化的潜意识”之间的沟通。因此所有主题情节涉及到“拍电影、看电影”的影片恐怕都逃不开这样的探讨,一如庄周梦蝶的回环嵌套的哲学问题。
拉康的镜子隐喻并非只是物理光学意义上的影像投射,而是心理意义上的镜像映射,是由于“我”的欲望溢出,而需要寻求以他人为镜看到我的理想形象,简言之,是“对他者欲望的投射”。
欲望,无非“贪嗔痴”,是“性本恶”论调者的日常。《死亡论文》中的 “欲望”有:安吉拉模糊而忧虑的对于暴力的窥淫欲,对于伍兹的迷恋——两者都是较为隐秘的;和她对应的切马则是易现的形象,暴力色情的迷恋者,并且爱慕安吉拉;卡斯特罗的欲望是代表公众的普世的欲望,他声称“制作公众想要的东西”,也就是对于原始暴力的狂热;伍兹的欲望是模糊的,或者对于我来说我觉得电影展示得不够有说服力——他似乎(仅仅)表现为对于凡妮莎、安吉拉等一干美丽女性的爱抚和玩弄,以及天然的孩童般任性地对于暴力理所当然的认同。
弗洛伊德释梦为:现实中受到压抑的本我需要表述出来。在影片58’13’’处的梦境中,安吉拉以“醒着”的清醒状态“等待着”伍兹的到来,面对对方的摄影机和匕首,这两样在现实生活中都如“梦魇”般可怖的暴力符号,此时的安吉拉却是异常的淡定。60’50’’处,镜头由双人中近景缓慢推至近景,画面中安吉拉镇定地握住伍兹持刀的手,移至自己的唇齿间痴迷地舔舐——这无疑是一个赤裸裸的潜意识呈现,安吉拉对于伍兹的爱慕暴露无遗——而此前安吉拉是一直压抑着的。在影片49’47’’处白天的安吉拉的房间,有着几乎一样的情景:伍兹跪在安吉拉床位,俯身下探,镜头由中景(卡腰)推至小范围中景;伍兹进一步凑近安吉拉的面部,镜头推至中近景(卡胸);当足以提问“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时,镜头推至近景(卡衣领);当伍兹几乎要将嘴唇贴上去的时候,镜头才终于达到特写(卡下巴)——这样细腻的层层景别递进用来铺陈暧昧情愫的发酵再恰当不过——但终于因为安吉拉的矜持不主动,两人没能完成亲密,安吉拉还不忘无力地补一句“下次我会重击你的鼻子”——这些都是安吉拉在伪装和压抑性的体现;它们在梦中得到弥补和满足。
安吉拉在她的日常生活中也是一个对于暴力欲望,压抑又渴望的矛盾体。客观上,她承受着世俗道德的批判:影片开场处地铁事故的桥段,摄影机以一个几乎降落在轨道里的仰拍低机位客观视角作为间隔,跟进景别不断缩小的安吉拉的主观视角,配以悬疑感非常强的弦乐和钢琴,一开始便将安吉拉天然对暴力的好奇展示出来——然而就在视线将要接触可怖的真实时,安吉拉被强行拉开,这是一个世俗秩序拒绝暴力的声明,同样的,老教授也很明了“寻找暴力影片是很麻烦的”,他们长期压抑着“安吉拉们”的原始渴望。主观上,安吉拉一方面声称“我是为了写论文”“很恶心”,另一方面身体又诚实地从手指间窥看录像带,用耳机来探知录像带的内容。
电影中还有另一段碎片化的幻觉出现在89’12’’处,安吉拉走入密室中的暗门,眼前出现黑白粗粝的过往画面闪回:卡斯特罗手持麻醉剂,地铁警卫大声告诫,切马和伍兹的轮替特写,他们都是安吉拉潜意识中的恐惧或曾经的恐惧,是暴力的象征;他们的集体呈现既是安吉拉此时焦虑状态的来由,也是她潜意识中被暴力所吸引,因而念念不忘。
《死亡论文》中只有少量的镜面运用,因此我们不把它视作导演回应拉康 “镜面”理论的刻意为之——然而,影片中有大量其他的符号取代镜面;那就是摄影机;因为它符合“看”这个关键的哲学动作。
影片中,Sony XT-500第一次有意识地用于拍摄是在对伍兹的采访(之前扫过约兰达和安吉拉的镜头排除在外),面对自己的“罪证”,画面中伍兹表现得泰然自若面带微笑,这是对于自我的自信和迷恋,因为伍兹习惯反复欣赏这台摄影机中自己的形象,包括自己痛快施暴的形象,他乐于徜徉在摄影机所制造出来的充满欲望的想象界与象征界之中。
在安吉拉被XT-500拍摄的6次画面中,她也曾表现出相似的坦然。影片61’53’’处的梦境,安吉拉享受着梦境里口交的高潮,她目视对准她的摄影机,在残留的恐惧之外同样夹杂着对于欲望的迷恋。
电影总是试图以别人的故事诱惑我们进入一个欲望场,并以“镜像”的图示缝合我们的体验和想象。安吉拉试图从暴力录像中浸淫自己隐藏的欲望,作为观众的我们也试图通过观影窥看真实的暴力会是怎样;然而安吉拉却意外被卷入暴力之中,自己沦为录像带中被观赏的施暴对象——这种“被施暴”的危机感无疑也被转嫁到了我们观影者的身上;同样被转移的还有“被监视”的危机感,当安吉拉发现自己被切马偷拍时,我们对于最熟悉的人的信任也变得岌岌可危。
性欲是与生俱来的原始本能,死是人类自我毁灭的本能冲动,对应着暴力。《死亡论文》无论从他精致安排的线性叙事逻辑,还是从他有意假借精神分析理论,所做的设计来看,本身都是一篇非常切题的严谨的“论文”;我们有理由把他看做一部标准的撰写暴力与恐惧的电影文本典范。

 5 ) 《死亡论文》| 暴力、欲望和幻想的现代寓言

影片《论文》(Tesis)最直接的主题是对大众视听暴力的呈现与质询,这是安吉拉论文的题目,也是解读影片最直接的一把钥匙。一方面暴力视听具有无可辩驳的消极意义,另一方面,暴力场面又常常给观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刺激与新奇的视听体验,具有“像剃须刀一样的美丽”。暴力影像或者说视听暴力,常常是某种亚文化的表意实践,是想象的产物,同时也是社会现实的产物。

片头,安吉拉忍不住想要一窥卧轨而死的尸体,导演用缓慢的升格镜头表现出即将目睹血腥尸体的紧张感,然而不安的感觉到达顶点,警察却把安吉拉一把拉回,叙事节奏又回归正常。在这里,安吉拉的视点镜头暗喻个体内心无法回避的嗜暴倾向,而警察对安吉拉的阻止隐喻大众对暴力画面的排斥。从安吉拉对尸体的窥探欲望和她的论文主题“视听暴力”,可揣摩出安吉拉是一个对暴力血腥有很大兴趣的女孩,这与她“书呆子”的形象似乎自相矛盾。之后安吉拉的梦境则清晰地印证了她内心对暴力与性虐待的渴望,但这种渴望显然与她的自我认知互相悖反——这些一般意义上被认为是病态、扭曲的欲望显然很难挤入正常的表达空间。安吉拉花很大力气去压抑这些“反常”的欲望,在她寡言沉默的外表下,是一种受虐渴望与自我压抑互相杂糅的矛盾心态。

安吉拉内心长期压抑的欲望迟早都会发泄出来,因为它处于意识和现实的对立面。于是,宿命般地,在菲格罗亚教授的死亡现场,安吉拉遭遇了她欲望的客体——一盘惊世骇俗的施虐录影带。安吉拉不敢去看录影带的画面,却把女孩的惨叫录制下来,一遍遍听至入睡——这是一个极富意味的括入镜头,也是一个线索。之后安吉拉梦见伍兹用她遗落的钥匙潜入家中,用匕首划开安吉拉的喉咙,短暂的惊疑之后安吉拉却开始舔舐伍兹的手背,随后兴奋感战胜恐惧感,两人开始接吻。安吉拉醒来的时候,随身听仍在枕边播放。欲望脱胎于梦境,开始在安吉拉的真实生活中形成幻想空间。安吉拉在现实与欲望之间的穿梭、自我幻想的建构与幻觉之间的迷失,构成影片的重要内涵。

当幻想空间对真实世界的挤压到了临界点,人物的主体感便开始丧失,在电影中则表现为时空的变形以及意识的错乱。面对施暴者,安吉拉可以用更理性的方式保护自己。以安吉拉的智商和判断力应对这样的“危险”绰绰有余,但面对拿着Sony XT-500摄影机的伍兹以及施暴者卡斯特罗教授,在安吉拉身上,欲望的空间与真实的时空开始交叠和错乱。当这种挤压到了临界点,随之而来的惊惧迫使她开始一场有如逃离噩梦般的奔跑。片中受很多人诟病的两段学院追逐场面便由此发生,安吉拉的逃跑行动不无笨拙甚至破绽百出,但从这个意义上,这并不是影片在人物塑造上的败笔,反而是安吉拉压抑的欲望开始具形的一个临界点,成为电影情节的驱动因素。

从亚历桑德罗导演的电影序列看,如果说《论文》呈现的是幻想与真实的边界之间的互相啃噬,在之后《睁开你的眼》中,幻想的情境直接令主人公长梦不醒,沉湎其中而完全无法感知到真实世界,表现出幻觉对真实世界的完全吞噬(关于这部电影更为人熟知的则是汤姆·克鲁斯著名的翻拍版本《香草的天空》)。

在这里,切马的作用显现出来,他每一次出现,几乎都是为保护安吉拉不被欲望和幻想吞噬。同时,切马对暴力色情电影的喜爱正呼应了影片的暴力主题。切马的暴力渴望背后的动机与安吉拉是完全不同的。因为种种情感的缺场,切马从暴力影像中寻求某种替代性的解决方式,这正是暴力录像存在的意义之一——释放人们心里的暴力诉求,让其在影像中得到某种“想像性实现”。切马的亲人不在身边,他的住所混乱肮脏,他的脸上常有的愤怒表情赋予其社会边缘人的意味。因此暴力影像成为切马们的工具,替代性地“承受”着想象中的痛感,用来消解个人经验中的创楚。切马的外表另类颓废,对待安吉拉的态度却不无谦卑。摄影机里沉默的片段验证了切马对安吉拉的爱,几乎有如安静的端详——显然,切马表达爱意的方式与暴力、淫欲没有丝毫牵扯,尽管都是未经同意的窥私影像,却显得十分温柔、谨小慎微。

弗洛伊德所讲的“死本能”,或多或少能解释人的自虐、受虐等毁灭性的欲望和冲动。死本能解释了那些黑暗的、具有破坏性的行为,如人与人之间的残忍、对抗、攻击,甚至杀戮。相对应地,人有两种本能,一是爱本能,二是死本能。前者是建设性的,后者是破坏性的。两种本能虽然作用相反,但却同时并存,此涨则彼消,此消则彼涨。在影片中,这两种本能几乎在三个主要人物身上同时存在。最后安吉拉身上的“爱本能”战胜“死本能”,获得拯救。

结尾安吉拉用枪杀死伍兹,从现实暴力引发的连环罪恶中挣脱。最后她对切马讲述“公主与丑陋小矮人”的故事进行回应,消弭了切马内心深处的自卑。经历一系列施暴与自卫、幻想与真实、追逐与逃逸、杀戮与获救之后,一篇关于视听暴力的“死亡论文”也显现出它的脉络。

因此,电影《论文》可以从暴力、欲望、幻想三个套层进行阐释。

 6 ) 穿过黑暗的甬道——观《死亡论文》

《死亡论文》(Tesis)长达125分钟,但观影快感显然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时间意识。导演团队所打造的这部情节上曲折、不可设想、极具饱满感的电影在资料馆放映完之后得到了全场迅疾而雷动的掌声。
这样的电影穿梭在娱乐(情节诱人的故事片、爱情等元素)与社会、个人生命体验的反思之间,在与观众保持着良好的互动时,又能为我们揭示出自己在生活中忽视的、亦或是由于地缘、文化的差异所无法亲身体认的感触与抒怀。《死亡论文》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导演(即编剧)在用悬念、若即若离的惊悚感、Angela与Chema、Bosco之间的暧昧关系、偶尔跳脱出的“玩笑”与幽默讨好观众之外,又将整个影片上升到一个能够引发人们冷静下来思考(视听)暴力的命题。
是的,和观看几乎所有悬疑片一样,我们当然会随着情节的深入而疑惑究竟谁是真正的恶魔,但我们对主人公所产生的移情则又迫使着我们担忧他(们)是否会成为真相的祭品,亦即代表光明的天使和施加暴力的恶魔之间的角逐会是怎样的一种结局。也就是说,这个悬念其实最后指向的是Angela,亦或是任何一个涉入该事件的无辜的“知情者”,他(们)会遭到暴力么?会因此死去么?影片的tension是与暴力是否得逞环环相扣的。而这种tension又在观影过程中幻化为我们的快感。只是这个围绕着暴力的感知域是对应于《死亡论文》这一虚构故事的,而非其中所牵涉到录像带内容。
影片开头Angela搭乘的地铁因一个人“卧轨自杀”被迫停运,有人描述他(她)“已经被断成两截了”,后来又引起众人的围观。此时镜头以Angela的视角缓缓地,或者说小心翼翼地摇向地铁的运行轨道。此时影片观众、Angela、摄影机分享了同一个视域,当Angela(即我们)的视野正要触及那具通过他者的描述之后已经让我们产生病态好奇与观看畏惧的尸体时,Angela被警察拽开,我们也被迫“离开”。这是一次“失败”的观望,没有达到“看到”的预期,但其所带来的失落感却被我们还未观看时的恐惧所平复调和了。当然在以后的闪回中,我们意识到那具尸体的出现很可能是Bosco的抛尸行径,但就算剥夺它的叙事意义,我们仍可以将其作为一个绝妙的阿曼巴关于视觉暴力的这一影像“论文”的开头。其实,在我个人的观影经验中,任何电影的开头和结尾总是在经年累月之后还是那般的记忆犹新,我想原因可能在于它们分别代表着好奇与清晰的两极。
弗洛伊德(S.Freud)在《梦的解析》给梦的特殊的心理机制指定了一个光学模型:“让我们把用于精神生产的机器想象为一种复杂的显微镜或摄影机。”《死亡论文》中的SONY摄影机俨然一个梦魇般的存在,因为在Angela的潜意识里,它是血腥与残暴的代言人,是罪证,也是伴随着失踪与受虐事件的调查而侵入自己生活的洪水猛兽。在本片唯一(我们被导演清晰告知的)一场梦境中,Bosco深夜潜入Angela的房间,一边与她亲近一边用尖刀刺入她的脖颈, 我们一面将其归因于Angela在学校遭到Bosco追逐的恐惧,一面又察觉到Bosco对她产生的难以抗拒的吸引力。Angela在被导师问及为何要写关于视听暴力的论文时,说道:“我并不喜欢暴力,这不一样。”这个人物在很多场合表现出她多疑、忧虑的性格,我们感受到的总是她直觉的落空,但在她不知不觉中逐渐接近真相的时候,最初的直觉也继而还魂。因此可以说Angela最后的“胜利”既是理性的胜利,也是最初的直觉的胜利。对Bosco的朦胧的迷恋不过是“颜”迷心窍,真正的安全感只在她与Chema共处的时刻才能拥有。因此,当Bosco的“前”女友向她吐露Chema有可能是罪案参与者的猜想之后,她仍然和Chema一起去库房寻找摄影机,只不过在黑暗中对Chema说“我怕你不再是你”,但与其说这句话是对Chema本人的恐惧,不如说是担忧和茫然的梦呓般的叹息。
公主与侏儒的故事在《死亡论文》中出现了两次。一次是Chema与Angela在电影学院的库房里。断电之后,一片漆黑,这时,Chema点亮火柴,和Angela摸索着逃生的路,为了缓解Angela的恐惧,Chema就给她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这是场婉转而深情的告白,火柴一根根的熄灭,又一根根被点燃,隧道空间的营造既带有幽闭的压抑与危险感,同时又在摇曳火光的映衬与Chema低沉的讲述声中叠合成一种别样的梦幻。第二次是结局处,两人大难不死,但Chema因伤入院,Angela去医院看他,送给他一本公主与侏儒的故事书, Chema却发现里面并没有内容,这已经喻示着两人彼此接受与相爱。
从希区柯克的奠基性作品《惊魂记》(Psycho)到库布里克的《闪灵》(The Shining) ,与西班牙电影人阿曼巴的这部《死亡论文》之间,是否存在着某种隐秘联系?现代人的压力与焦虑,无所适从的彷徨,面具下的冷淡疏远和以此所演绎出的病态人格以及带有奇观性质的社会事件(甚至是恐怖主义)成为这些作品的书写对象,诸如诺曼贝茨诡异的恋母情结与以此衍生出的双重人格、尼克尔森所扮演的杰克作为一个失去灵感的作家所产生的可怕的创作焦虑等等都属于这一叙述框架中的经典范例。《死亡论文》中Bosco疯狂的施虐行为何尝没有《闪灵》中那个幽灵一般的父亲拿着斧头追逐儿子时的影子,甚至让我想到曾经一口气读完的德国作家聚斯金德(Suskind)的后现代主义色彩的小说《香水》(Das Parfum),这个闻嗅与调香奇才从少女的尸体上刮取“香味”的仪式与Bosco的行为在动机上也有着难以言表的相似感。
总而言之,《死亡论文》是部很有质感的电影,它的拍摄周期非常短,大有一气呵成的自信姿态。在逃生镜头的设计与配乐、混音效果的呈现上也颇值得赏识。
在故乡还没有电影院的时候,我与阿曼巴的电影作品就有过一面之缘,那是Nicole Kidman领衔的《小岛惊魂》(The Others),现在想一想倒还不如《死亡论文》这一处女作来的惊艳,可能是好莱坞资本的钳制吧,就像朴赞郁的好莱坞首秀《斯托克》(Stoker)与他在韩国本土创作的“复仇三部曲”比起来似乎总像是被割离了某种来自于一个充满好奇与胆识的艺术家所具有的本能的创作冲动。
从《小岛惊魂》到《死亡论文》,一晃四五年过去了,看《小岛惊魂》的时候,我用的是我家笨重的台式电脑,时不时捂住眼睛,从指缝里偷偷望着屏幕;如今我在资料馆和一群影迷一起看《死亡论文》,只是感觉到激动和幸福,因为在这里我们一起凝视着大银幕,一起为主人公担惊受怕,一起体会冒险的快感与光影世界的魅惑。昨晚读到一句话“历史是今天的历史,未来是今天的未来”,电影一直和我一起见证着时间,如果说我的整个人生是一场时光之海中的奥德赛,那么电影就是我的冥想之舟。很多事情都可以变,但光影世界所带给我的感动、激励与伤怀却将如同一株繁茂的常青藤,永远攀附在我的心壁之上。

 短评

这里面有不少硬伤,比如那个参与制作电影的教授被杀后就这么消失了,没有任何交代,男女主角都没有嫌疑;地下室那一段也是。一度我怀疑过是帅哥的女友,因为吃醋,可是转了一圈还是帅哥,而且教授为什么会参与这件事,没交代。女主是个笨蛋。但整体而言我确实始终不确定到底是谁

7分钟前
  • mon babe
  • 推荐

好电影!

11分钟前
  • Shy
  • 力荐

暴力影像如同英俊的王子,你说一个字,他便向你靠近一寸。毫无难度攻破家庭防线,闯入你的生活。一味为观众提供想看的画面,终将把观众捆绑在椅子上折磨。而那个脏兮兮的男孩,在电话里抱怨着连咖啡都没被请过,却愿意救你于水火。只有烛火的地下室,他喊着我是切玛,原来童话里公主也可以找到小矮人。

13分钟前
  • 西楼尘
  • 还行

坏人长得帅就是不会让你做噩梦的,男一男二都是美型啊,看了一天西班牙电影满脑子都是guliguli怪不得觉得节奏好像《睁开双眼》原来导演是一个人

14分钟前
  • 囍弗斯
  • 还行

百转千回,不断在脑袋里换着嫌疑人对象。另外男主Fele Martínez不要太有爱!卷长发+黑框+整张脸的feel 真的好像《秘窗》里的德普!帅死了!还有点儿Gary Oldman有没有?

18分钟前
  • Hey Johnny
  • 推荐

校园情感剧。为了王尔德那童话,给个满分又如何

20分钟前
  • kylegun
  • 力荐

我居然跟这片子里的女主角写了一样的论文= =+

22分钟前
  • 黄青蕉
  • 还行

强尼德普你不要,你选那个嫩牛五方挫逼,你说你怎么不被抓?

23分钟前
  • 小新
  • 还行

暗夜中的罂粟花,非常罪非常美。Ángela不喜欢暴力电影却要写这方面的论文,Bosco的心就像故事里的小丑一样是坏掉的,却要用爱情来吸引受害者。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

28分钟前
  • 狷介有乌青
  • 力荐

阿曼巴惊为天人的处女作,夺得戈雅奖7项大奖(含最佳影片、剪辑、原创剧本、音效、新导演和新人男演员等)。对暴力影像本质的探讨,悬念感十足的新颖之作。 PS:被女主角迷住了是什么节奏?[2016.12.12重看]几处情欲角力戏也足够精彩。火车观尸尝试起首+电台录影带警告画面收尾颇具讽刺性。[2019.4.21美琪大戏院三刷]还有对无处不在的被看的探讨,安娜·托伦特饰演的女主其实就是大部分对暴力既怕又好奇的观者的化身,而男主之一则不啻是暴力的化身,让女主/观者欲罢不能~ | “每一个词都意味着缩短一英寸的距离。”“我的眼睛是什么颜色的?”(9.5/10)

30分钟前
  • 冰红深蓝
  • 力荐

开篇众乘客纷纷围观自杀者惨状,结尾各病房集体期待虐杀录像;爱好重口味的摇滚青年其实内心羞涩善良,温文尔雅的帅哥与教授却是暴行实施者。于是,谁才是真正的暴力制造者、传播者与受众群体?阿曼巴处女作就能呈现出如此娴熟技艺与深刻省思,果然不俗。要不是中段各支线的拖沓,真是可以打满分的。

33分钟前
  • 喷子
  • 推荐

探讨视觉暴力的,在此之前有David Cronenberg的Videodrome,在此之后有Gaspar Noé的Irreversible,可以当作一个三部曲来看了。

38分钟前
  • 恶魔的步调
  • 力荐

Chema很john deep~

40分钟前
  • 熊仔俠
  • 推荐

其实有个极强大的开局,故事的展开和悬念的铺设都有条不紊沉稳有力,可惜中途剧力散尽止步不前,故事越讲越乏力,格局也越来越小,肥皂剧一般只在两三个人物间来回摆荡,结尾也草草收场十分无力。3星半。

45分钟前
  • 易老邪
  • 推荐

一个善良的漂亮的女村民,徘徊在对好感度极高的狼人以及一个暗中保护她的预言家之间犹豫不决的狼人杀故事!在这之前,一个村民暴毙身亡,一头坏狼被预言家弄死,最后,觉醒的女村民奋力一刀,干死了最后一匹狼,村民与预言家最终取得了胜利。3.5吧,整体氛围和悬疑感确实营造的不错!

48分钟前
  • 方枪枪
  • 还行

结尾是对媒体传播职能的警示:它不是播撒暴力的种子,最多只是浇点水,然后让人心中的暴力自己破土而出。

52分钟前
  • 花儿果果
  • 推荐

but i' m a creep

57分钟前
  • Max
  • 力荐

太棒了!!!

58分钟前
  • 失控的蘑菇
  • 力荐

悬疑和惊悚营造的很不错,但是看完回味不多,叙事偏传统,情节拉锯太长,本应精彩的地方经常泄气,个人不太喜欢。

1小时前
  • 影志
  • 还行

人的暴力是与生俱来的吗?这部电影可以看做是导演对暴力文化反思的论文。

1小时前
  • 小凯曦光
  • 力荐